『壹』 水母的生物結構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海洋里有這樣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們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它們沒有固定的形狀,有些像一把撐開的雨傘,有些像一枚銀幣;它們常常成群出沒,閃耀著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它們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漂浮在蔚藍的海面上,而它就是水母。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當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漂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許多水母都能發光。它們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海水一起漂動,色彩和游泳姿態美麗極了。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
水母
『貳』 「水母」是什麼
水生浮游動物。
『叄』 什麼是水母
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水母壽命很短,平均只有數個月的生命。水母是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中的一員。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它們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同時有種電腦病毒也叫「水母」;在網路上把女性灌水狂人或灌水者的首領稱為「水母」,在游戲王卡片中角色叫「水母」,有時用「水母腦袋」來形容一個人笨。S.H.E中Hebe(田馥甄)的別名之一為水母。
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游動物,肉食動物,在分類學上隸屬腔腸動物門(又稱刺胞動物門(Cnidaria))、缽水母綱(Scyphozoa),已知道的約有200種。或指立方水母綱(C各種各樣的水母(19張)ubozoa)的種類,該綱以前認為是缽水母綱的一目。水母一詞廣義也指具水母型(鍾形或碟形)的刺胞動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屬缽水母綱的櫛水母和海樽。本綱的水母分為兩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營固著生活的種類(以柄棲附於海草及其他物體上)。營固著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種類構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sae)。[1][1]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其體內含水量一般可達百分之九十七以上,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而當水母遇到敵害或者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就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靜後,它只需幾分鍾就可以生產出氣體讓自己膨脹並漂浮起來。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氣磨擦而產生的次聲波沖擊聽石,刺激著周圍的神經感受器,使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得到信息,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試驗,結果發現能在15小時之前測知海洋風暴的信息。水母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體內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為水,根據傘狀體的不同做分類: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傘狀體彷彿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傘,叫做雨傘水母;有的傘狀體上閃耀著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傘狀體內有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當遇到敵害或者遇到大風暴時,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在傘狀體下,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上面布滿刺細胞像毒絲一樣能夠射出毒液,獵物被螫以後,會迅速麻痹而死,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是水母的"耳朵".因為水母沒有呼吸器官與循環系統,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獲的食物立即在腔腸內消化吸收.它們的壽命大多隻有幾個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2]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肆』 水母是什麼科的動物
水母是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水母目水母科。屬於比較原始的後生動物。但是比海綿動物高級。已經有神經細胞與肌肉,還具有特有的刺細胞,只有一個與外界連通的唯一孔道,既是食物攝入又是消化殘渣排出都由此口出入。是腔腸動物門三綱中終生游動的動物綱,水螅綱珊瑚蟲綱都是著生為主。水母中的海蟄是可食的,其他水母很多有毒。
『伍』 水母是啥動物
水生動物。
水母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屬於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
(5)水母是什麼生物擴展閱讀
水母都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由於食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引起水螅類動物伸長觸手,並放出刺絲囊以纏繞、麻痹、毒殺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
口區腺細胞分泌的粘液有利於食物的吞咽,食物進入胃腔後,胃層的腺細胞開始分泌蛋白酶,分解、消化食物使之形成許多多肽,同時在胃腔中由於營養肌肉細胞的鞭毛運動,食物得以混合與推動。
經這種細胞外消化之後,開始細胞內的消化過程,營養肌肉細胞的偽足吞噬食物顆粒,在細胞內形成大量的食物泡,經過酸性及鹼性的化學過程之後,營養物質由細胞的擴散作用輸送到全身。缽水母類及珊瑚類胃腔結構比較復雜。
『陸』 水母是什麼
水母(學名:Scyphozoa),別稱海蜇,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動物,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其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 水母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其身體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不同的水母有不同的形態,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水母的身體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則是蛋白質和脂質所構成,所以水母的身體呈現透明狀,就是因為身體內的水份,它們沒有心臟﹑血液﹑鰓和骨骼。普通水母的傘狀體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長。
有些水母不單顏色多變,而且還會在水中發光,有些閃耀著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當它們在海中游動時,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水母發光靠的是一種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鈣離子混合時,就會發出強藍光。埃奎明的量在水母體內越多,發的光就越強,每隻水母平均只含有50微克。[1]
內部構造
水母具有三胚層,最外是表皮層,最內層則是胃皮層,由胃皮層構成一簡單的體腔,只有一個開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層及胃皮層之間的則是中膠層。以缽水母為例,水母的身體有幾個構造。
胃腔:由胃皮層形成,是水母的消化系統,胃腔內有胃水管系統,內有許多的觸手狀的胃絲,胃絲上又有刺細胞,可將吃進來的餌麻醉,再放出消化液來進行消化。生殖腺也是位於胃腔壁上,同樣是發源於胃皮層。感棍:在水母翼的邊緣均分有八個感棍,內有一個平衡胞、小眼及兩個感覺窩,是在水中平衡其身體及觸覺之用,可以說是水母的感覺器官。
觸手:在水母翼的邊緣有許多細小的觸手,觸手的前端有刺細胞,刺細胞可捕捉浮游生物及攻擊敵人。
刺細胞:為觸手前端的細胞之一,腔腸動物又稱為刺細胞動物,就是指此,因此水母多少都含有毒性。刺細胞是一個充滿液體的囊,內有一條中空纏繞的管子,刺細胞的表面有一小針稱為刺細胞針,如同是開關般,當刺細胞針受到觸動時,刺絲胞會馬上射出管線,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會使被刺生物麻痹。
口腕:由水母翼中心延伸出來的腕狀物,數量和胃囊相同。口腕上也有許多的刺細胞,除了可以捕捉獵物之外,也可以將食物送入口中。口腕的底部有保育囊,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實囊幼蟲,會附著在保育囊上。
口器:位於口腕的基部,直接通到胃腔。可吃入食物之外,也具有排泄的功能。
放射管:由胃腔呈放射狀向水母翼延伸的管子,可將消化的營養及氧氣在體內循環,具血管般的功能。
『柒』 水母是大海里的生物嗎水母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童年都看過《海綿寶寶》這部動畫,海綿寶寶在我們小時候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章魚哥的友情以及海綿寶寶樂觀積極的態度著實讓我們羨慕。《海綿寶寶》這部動畫中海綿寶寶和派大星最喜歡抓水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玩耍抓水母的場景。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水母?水母真的在大海中生存嗎?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水母都是肉食性動物。一般來說,水母大多以魚類和浮游生物為食。在捕捉獵物時,水母主要是等待獵物游到身邊,然後用觸手上的刺細胞來螫殺獵物,水母有時候會通過發光吸引獵物。水母的身上有著非常巨大的毒性,例如有一種叫曳手水母和箱水母,這兩種水母的分泌毒性特別強。如果被這種水母刺到,可能在幾分鍾之內就會因為呼吸困難而死亡。
一般來說,水母的壽命很短,有的在幾個星期,有的在一年左右,生活在深海里的水母,相對來說時間會更長些。雖然水母看起來非常好看,但是對於我們的生態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威脅。這是因為當某個海域里的水母大爆發時,就會對當地的旅遊業,漁業,沿海電廠和核電站的安全構成極大的危害。再加上有些人喜歡到海里去游泳探索,這個時候就有可能容易被水母蜇傷。所以說我們不能光看水母的外表,好看一味的去飼養或者是放生,還有可能你的一個不經意舉動,就會造成當地生態的重大影響。
『捌』 水母是什麼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
水母
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撐其巨大的身體。 水母身體外形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出一些須狀條帶,這種條帶叫觸手,觸手有的可長達20米~30米,相當於一條大鯨的長度。浮動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長長的觸手,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水母約200種,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像粘在觸手上的一顆顆小豆。這種刺細胞能射出有毒的絲,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就會射出毒絲,把「敵人」嚇跑或將其毒死。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實驗,結果發現能在海洋風暴到來15小時之前測知它的訊息。 別看水母在水裡非常美麗、自在,可是沒有水它就無法生存。水母身體含水量達98%,它進食、消化、排泄都必須在水中才能完成。沒有水,水母的身體就會變小和變得很難看。 水母比眼鏡蛇更危險。幾年前,美國《世界野生生物》雜志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列舉了全球最毒的10種動物,名列榜首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箱水母。箱水母又叫海黃蜂,屬腔腸動物,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成年的箱水母,有足球那麼大,蘑菇狀,近乎透明。一個成年的箱水母,觸須上有幾十億個毒囊和毒針,足夠用來殺死20個人,毒性之大可見一斑。它的毒液主要損害的是心臟,當箱水母的毒液侵入人的心臟時,會破壞肌體細胞跳動節奏的一致性,從而使心臟不能正常供血,導致人迅速死亡。 最大的水母是分布在大西洋西北部海域的北極大水母。1870年,一隻北極大水母被沖進美國馬薩諸塞海灣,它的傘狀體直徑為2.28米,觸手長達36.5米。而最小的水母全長只有12毫米。 櫛水母在海中游動時,會發出藍色的光,發光時櫛水母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當它游動的時候,光帶隨波搖曳,非常優美。目前新加坡的生物學家正在進行一種實驗,把水母身上的發光基因移植到其他魚類的體內。 威猛而致命的水母也有天敵。一種海龜就可以在水母的群體中自由穿梭,並且能輕而易舉地用嘴扯斷它們的觸手,使它們只能上下翻滾,最後失去抵抗能力,成為海龜的一頓「美餐」。
『玖』 水母到底是什麼
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游動物,肉食動物,在分類學上隸屬腔腸動物門(又稱刺胞動物門(Cnidaria))、缽水母綱(Scyphozoa),已知約有200種。或指立方水母綱(Cubozoa)的種類,該綱以前認為是缽水母綱的一目。水母一詞廣義也指具水母型(鍾形或碟形)的刺胞動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屬缽水母綱的櫛水母和海樽。本綱的水母分為兩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營固著生活的種類(以柄棲附於海草及其他物體上)。營固著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種類構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sae)。 水母身體外形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 水母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出一些須狀條帶,這種條帶叫觸手,觸手有的可長達20米~30米,相當於一條大鯨的長度。浮動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長長的觸手,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人們往往根據它們的傘狀體的不同來分類:有的傘狀體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傘狀體則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傘狀體彷彿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傘,叫做雨傘水母;有的傘狀體上閃耀著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它們的壽命大多隻有幾個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普通水母的傘狀體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長,但體形較大的霞水母的巨傘直徑可達2米,下垂的觸手長達20~30米。1865年,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海岸,有一隻霞水母被海浪沖上了岸,它的傘部直徑為2.28米,觸手長36米。把這個水母的觸手拉開,從一條觸手尖端到另一條觸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長。因此,可以說霞水母是世界最長的動物了。水母在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 金水母屬(Chrysaora)缽水母綱的種類自由游泳,見於各海洋,包括常見的沿海岸線漂流的盤形動物。壽命多數僅幾星期,有的也活1年左右。直徑一般240公分(116英寸),但有的種相當大,直徑可達2公尺(6.6呎)。身體成分的99%是水,因幾乎各個種的主體都由膠狀物構成。多以具刺絲胞的觸手捕食小動物。有的種類則濾食水中的微型動、植物。與所有刺胞動物一樣,體由內外兩胚層組成,兩層間有一中膠層(由凝膠狀物質組成的結蒂組織層)。水母的中膠層比其他刺胞動物厚,有漂浮作用,透明。 自由游泳的真水母的生活史可分3期。固著的水螅體能營無性生殖,從上端向下橫裂成缽口幼體,再分裂成碟狀體,每個碟狀體長成為一成體。成體有雌雄之別,但有的種類常改變性別。許多種類的精卵結合後形成的胚體,在成體的消化道內孵化成浮浪幼蟲,但有的在海水中發育。浮浪幼蟲離開親體後固著下來,經過一段短短的所謂螅管幼蟲階段,長成為一個新的缽口幼蟲。這樣的生活史是旗口水母目(Semaeostomeae)所特有的,此目約有50種,主要在沿岸帶,其中有的分布極廣。如海月水母屬(Aurelia)、金水母屬(Chrysaora)以及大紅水母(Tiburonia granrojo, 屬Tiburoniinae亞科),後者是3種無觸手水母的一種。 冠水母目(Coronatae)約30種,多分布深海,常呈栗色。體鍾形,軀體中部和周緣部之間有一環形深溝為界,周緣分成多數寬瓣。緣觸手大而堅實。有幾種有缽口幼蟲期,但多數種類的生活史不詳。冠水母是現存的最原始的缽水母,可能是圓錐水母的後裔。圓錐水母在1.8億年到6億年前之間曾很繁榮,今僅存化石。有幾種冠水母有固著的分支群體,曾單列為一屬(Stephanoscyphus屬)。 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約有80種。口腕為從身體下部下伸形成的皺褶狀突起,癒合成根狀,將口堵塞,形成海綿狀區,用以濾取食物。無緣觸手。凝膠狀的鍾形身體堅牢且具瘤狀物。生活史已知者有一典型的底棲的缽口幼蟲期。本目的多數種類均擅游泳;但有的(如仙女水母屬〔Cassiopea 海月水母屬(Aurelia)〕)不常游泳,而倒置於熱帶淺海中,使與之共生的能營光合作用的藻類得到光照。本目的種類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到亞熱帶淺海,但根口水母屬(Rhizostoma,亦稱足球水母),常見於較冷的海中;杯根水母屬(Cotylorhiza)常見於地中海。 十字水母目(前稱Lucernariida)嚴格說不是真水母,約30種,有柄,固著生活。主要生活在冷水中。酒杯形,有一基柄固著,口位於上端。直徑110公分(0.44吋)。上緣有8組觸手,呈四輻射形。有些種能脫開固著點,並能再次固著。常捕食小海生動物,壽命長數年。從幼蟲直接發育為成體。水螅體期不明顯。 立方水母綱僅一目,立方水母目(Cubomesae),有的生物學家仍將它歸入缽水母綱。已知約50種。雖然有些種直徑達25公分(10吋),但多數種類的直徑為24公分(12吋);體球形,但邊呈方形,故俗稱箱水母。海蜂水母屬(Chironex)和曳手水母屬(Chiropsalmus)俗稱海胡蜂,廣泛分布於從昆士蘭往北到馬來亞附近,都是劇毒種類,螫一下幾分鍾內引起死亡。立方水母的水螅體迄今未見營出芽生殖者,而是變態為成體。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當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深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海濤如雪,蔚藍的海面點綴著許多優美的傘狀體,閃耀著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許多水母都能發光。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一起漂動,色彩和游泳姿態美麗極了。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而當水母遇到敵害或者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就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靜後,它只需幾分鍾就可以生產出氣體讓自己膨脹並漂浮起來。櫛水母在海中游動時,8條子午管可以發射出藍色的光,發光時櫛水母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綵球;帶水母的周圍和中間部分,分布著幾條平行的光帶,當它游動的時候,光帶隨波搖曳,非常優美。水母發光靠的是一種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鈣離子相混合的時候,就會發出強藍光來。埃奎明的量在水母體內越多,發的光就越強,每隻水母平均只含有五十微克的這種物質。 水母雖然長相美麗溫順,其實十分兇猛。在傘狀體的下面,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觸手的上面布滿了刺細胞,像毒絲一樣,能夠射出毒液,獵物被刺螫以後,會迅速麻痹而死。觸手就將這些獵物緊緊抓住,縮回來,用傘狀體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個息肉都能夠分泌出酵素,迅速將獵物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因為水母沒有呼吸器官與循環系統,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獲的食物立即在腔腸內消化吸收。在炎熱的夏天裡,當我們在海邊弄潮游泳時,有時會突然感到身體的前胸、後背或四肢一陣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覺,那准又是水母作怪在刺人了。不過,一般被水母刺到,只會感到炙痛並出現紅腫,只要塗抹消炎葯或食用醋,過幾天即能消腫止痛。但是在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的海面上,有兩種分別叫做海蜂水母(箱水母)和曳手水母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強,如果被它們刺到的話,在幾分鍾之內就會呼吸困難而死亡,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殺手水母。所以當被水母刺傷,發生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強心劑,千萬不可大意,以免發生意外。水母一旦遇到獵物,從不輕易放過。但是就像犀牛和為它清理寄生蟲的小鳥共存一樣,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夥伴。那是一種小牧魚,體長不過7厘米,可以隨意游弋在水母的觸須之間,卻一點兒也不害怕。遇到大魚游來,小牧魚就 仙女水母屬(Cassiopea)游到巨傘下的觸手中間去,當作一個安全的"避難所",利用水母刺細胞的裝置,巧妙地躲過了敵害的進攻。有時,小牧魚甚至還能將大魚引誘到水母的狩獵范圍內使其喪命,這樣還可以吃到水母吃剩的零渣碎片。那麼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為什麼不傷害小牧魚呢?這是因為小牧魚行動靈活,能夠巧妙地避開毒絲,不易受到傷害,只是偶然也有不慎死於毒絲下的。水母和小牧魚共生一起,相互為用,水母「保護」了小牧魚,而小牧魚又吞掉了水母身上棲息的小生物。 威猛而致命的水母也有天敵,一種海龜就可以在水母的群體中自由穿梭,輕而易舉地用嘴扯斷它們的觸頓,使其只能上下翻滾,最後失去抵抗能力,成為海龜的一頓「美餐」。 水母觸手中間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氣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沖擊聽石,刺激著周圍的神經感受器,使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得到信息,於是,它們就好象是接到了命令似的,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學家們曾經模擬水母的聲波發送器官做試驗,結果發現能在15小時之前測知海洋風暴的訊息。 水母雖然是低等的腔腸動物,卻三代同堂,令人羨慕。水母生出小水母,小水母雖能獨立生存,但親子之間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離,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體上。不久之後,小水母生出孫子輩的水母,依然緊密聯系在一起。
『拾』 水母是什麼動物
水母(英文名稱:Jelly Fish):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屬於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
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過250餘種的水母,它們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10)水母是什麼生物擴展閱讀:
水母的主要形態特徵:
1、水母型身體呈鈴形或倒置的碗形,或傘形,向外凸出的一面稱外傘面(exumbrella)或上傘面,凹入的一面稱下傘面(subumbrella),鉤手水母下傘的邊緣向內伸出一圈窄的膜狀結構,稱為緣膜(velum),緣膜是水螅綱水母的特徵。
2、缽水母綱的水母體一般體型較大,沒有緣膜;胃循環腔復雜,輻射管發達,有內胚層起源的胃絲,胃絲上有刺細胞;中膠層中有外胚層起源的細胞及纖維;生殖細胞起源於內胚層,水螅綱水母均來源於外胚層。
3、觸手是刺胞動物重要的結構之一,雖然某些水螅型與水母型完全缺乏觸手。觸手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頭狀的,短小,刺細胞集中在觸手端部,組成帽狀結構,一種是絲狀的,細長,刺細胞沿觸手全長呈環狀或瘤狀分布,這兩種觸手或單獨存在於不同的種,或同時存在。
4、單個,多為大型水母,中膠層厚,構造復雜。神經感官較發達,具有觸手囊,具有眼點、平衡石、嗅窩等結構,有感光、平衡、化學感受器等功能。無緣膜,是缽水母與水螅水母的主要區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