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底150千米下沒有生物的原因是什麼
1、水壓太大,一般生物體承受不住
2、太深的地方陽光照不到,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沒有植物,植物是食物鏈的開始,沒有植物,其它生物也就沒了。
3、同樣由於沒有植物,加上距離空氣遠,深海處的溶解氧很低,不利於生物生存。
② 海洋無窮寬廣,在水下1萬米是否有生物的存在
首先,我們知道海里的水壓很可怕。 特別是越深的地方越可怕。 因此,現在很難得到潛水艇。 但是,在海底1萬米以下的世界裡,不僅陰森森的,而且水壓也非常可怕。 我覺得人往下走的話會瞬間爆炸,連陽光都到不了。 但是海里的秘密非常多,這么久在海里發現的生物更是不可思議。 例如,我們發現過巨星章魚,但我們也發現在海洋深處發現的這些海洋生物體型龐大,具有很強的攻擊能力。 200米海底是光的邊界,200米上方的太陽光直接入射,有太陽光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③ 三萬米海底有生物嗎
海洋的最深點是馬里亞納海溝,11034米,所以海洋最深都沒有超過三萬米,海底一萬米以下仍然有生物
④ 海底1萬米到底有沒有生物長什麼樣子
其實是沒有生物,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生物只能存活在海底8000米范圍。不過有人猜測存在歐鰈魚、海洋黏液和阿米巴蟲等等生物,但是具體它們是否存在,現在沒有任何資料證明。
03、猜測三是阿米巴蟲
除了上面猜測之外,還有人大膽猜測存在一種單細胞生物阿米巴蟲,說白就是一條蟲子,它身長有10厘米左右,水壓對它一點威脅都沒有,它可以自由自在生存在海底一萬米以下。
⑤ 海底一萬米以下,還會有生命的存在嗎
在宇宙中看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地球,很多人疑惑為何,這是因為地區很多是海洋,所以看上去就是蔚藍色的,這一點也給我們保證了生命的誕生條件,畢竟“水是生命源泉”嘛,而海底一萬米以下可謂是地獄一般的存在,但是有可能還有生物的存在,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但是海底一萬米下面有沒有生命呢,目前來說沒有具體的答案,但是小編覺得是有的,畢竟地球一開始的生命是起源於海洋的,很多秘密都在海洋裡面,即便說是今天的科學也發現探索這些秘密,所以說海底一萬米下面可能也有生命的存在,只不過他們的生活還有形態估計早就超過了我們的想像,比如眼睛就不需要。
⑥ 海底11000米下有生物么
海底10000米下是有生物的~請看下面一段事實:
1960年1月23日,瑞士著名深海探險家雅克·皮卡爾與美國海軍中尉沃爾什乘著「的里雅斯特」深水探測器,成功潛入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10916米,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深的潛水深度。
這個深度的水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對於人類來講是個巨大的挑戰。當他們潛到9785米深的時候,潛水器發生了劇烈地震動,導致一塊19厘米厚的舷窗玻璃出現了輕微的裂痕。雅克·皮卡爾非常擔心會有意外發生,但是他不願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們繼續下潛,就像剛才一樣。沒有多餘的廢話,我和同伴一致決定。」雅克曾在回憶這次潛水時說,「這並不長的11公里的距離,花了他們5個多小時的時間。」
但巨大的水壓使得他們僅僅在海底呆了20分鍾後,就不得不返回。
雅克·皮卡爾在這里發現了許多人類從未見過的深海動物:30厘米長的樣子像海參的歐鰈魚,形狀扁平的魚。在深海這個高壓、漆黑、冰冷的世界,居然還有生物悠閑自在地生活著,讓他們很震驚:「那趟旅行最有趣的發現是那些從潛水器舷窗外游過的魚類,我們震驚地發現在那麼深的海底,竟然還生活著一些相當高級的海洋生命。」因為在此之前,科學界已經認定如此之深的海域中絕對不可能有生物存活下來。
⑦ 海底最深的地方在那裡,大概多少米
海底的深度高達11034米,每個人對海洋的了解都不多。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海洋的奧秘不斷被探索。我們星球上最深的部分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菲律賓東北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之間。
在這條海溝上,它是菲查茲深淵最深的部分,有11034米深,據說是地球最深的部分。這條海溝長2550米,平均寬70公里,平均深度8000多米。這條海溝已經形成了大約6000萬年,是西太平洋海溝的一部分。
(7)海底多少米沒有生物了擴展閱讀:
1960年,美國海軍利用法國製造了Triaster深海潛水艇,在海溝中創造了10911米的記錄。在這個深度,沒有生物存活,因為極強的水壓足以壓垮海洋中的任何動物,而且這種生物的生存極限超過8000米。
一般情況下,普通人在20米以內潛水,專業潛水員在40米以內,世界上最深的潛水記錄是113米。當你潛到1000米時,天就黑了。當我們跳到8000米時,這里就沒有活力了,到處都是寂靜和荒涼。
⑧ 海洋生物在海底多少米以下是無法生存的
潛水員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還有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發現僅18厘米大小的新魚種。假如人們不是親眼見到這許多的深海生命體,只聽其傳言,會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因為,這些看起來十分柔弱的生命,首先要經受起數百個大氣壓力的考驗。就拿人們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魚來說,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這就是說,這條小魚在我們人手指甲那麼大小的面積上,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這個壓力,可以把鋼制的坦克壓扁。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深海小魚竟能照樣游動自如。在萬米深的海淵里,人們見到了幾厘米的小魚和蝦。這些小魚蝦,承受的壓力接近一噸重。這么大的壓力,不用說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堅硬的東西,也會被壓扁的。 但是,深海魚類為什麼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壓力? 原來,深海魚類為適應環境,它的身體的生理機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在深海魚的肌肉和骨骼上。由於深海環境的巨大水壓作用,魚的骨骼變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纖維組織變得出奇的細密。更有趣的是,魚皮組織變得僅僅是一層非常薄的層膜,它能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保持體內外壓力的平衡。這就是深海魚類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壓力條件下,也不會被壓扁的原因。 另外,深海魚類的眼睛也變得非常奇特。我們常見的金魚,不僅顏色非常鮮艷,兩隻眼睛特別大,而且好玩。和金魚比較,生活在深海里的魚類,其眼睛結構要比金魚眼豐富多了。一般魚的眼睛,多生長在頭的兩側,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後□魚,眼睛卻長在頭部的背部。從正面看,後□魚的兩只大眼框,簡直就像是豎起來的兩只電燈泡。而從上往下看,兩隻眼睛又像兩個大圓圈,占據著頭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這種魚眼,能上下左右活動,其眼球的組織結構和一架望遠鏡差不多,而且還能自如地調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結構,幾乎是深海魚的一個共同生理特徵. 由於生活在環境條件極其特殊的深海,這些深水動物都具有自身特殊的結構,以適應自然環境對其帶來的影響 居住在海洋500米到幾千米深處的動物,叫做深水動物。它們又分為兩個動物區系。生活在500至2000米深的海水裡的,是次深海區動物區系;從2000米再往下,屬於深海區動物區系。深水動物的形態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它們在構造上具有許多相同的特點。由於不利的生活條件,深水動物不論在量的方面,還是在質的方面,都不及高水位的動物發達。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科學工作者,即在水下923米深處,對海洋動物進行過直接的觀察,並捕到深水動物。1949年,前蘇聯生物學家在太平洋8000米深處得到了動物標本,這說明了在海洋深處,生命還是多種多樣的。 海洋深處遠不及淺水裡那樣光線充足、營養豐富、水的流動強而有力、溫度和鹽分的變動明顯。在深海里,太陽光透不進去,沒有植物或很少有植物;沒有波浪,水的流動也相當緩慢;海床是由柔軟的甚至是半流體的淤泥和黏土組成的;溫度低,始終保持在0℃至2℃,海水的鹽分也十分固定。此外,水的巨大流體靜壓力,大約以每深10米一個大氣壓那樣地增加著。在深海區域內,二氧化碳接近液體狀態,並導致連續不斷的石灰質的溶解。所以說,深水動物惟一的食物來源是細菌以及從上層海洋里落下來的生物的屍體。 說起來很令人費解,有些深海動物沒有眼睛,可是有些動物的眼睛又非常大,猶如兩盞探照燈。這種眼睛的構造包括水晶體和其他撥玻璃晶體,它可以在短距離內看到許多深水動物放射的光線。然而那些沒有眼睛的動物,它們卻有感覺能力,能夠確定方位,並能尋找食物。 還有許多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在它們的身體里有著包含透鏡、反射器和光源等一整套復雜的發光器官,可以發射出耀眼而沒有暈圈的冷光。這種發光器官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發出的帶綠色、天藍色或者紅色的亮光。 生活在深海里的「老住戶」巨喉魚,這種魚不但有難以捕捉,更難看到。它全身黑色並布滿發光器。從早到晚這種魚都把嘴張著,毫不費力就能吃得飽飽的。 叉齒魚的模樣很怪,它的上下頜的關節十分靈活,能吞食比自己身體大三倍的動物。它的胃也很大,其體積占身體的1/3,吞下的食物可以在胃裡儲存起來,慢慢地消化。很長時間找不到食物也不會餓死。 此外,深海魚類還有鋸頜魚、皮條魚、黑鯨犀魚、固燈魚、鞭吻魚等等。 深海魚類具有的獨特特點使它們成為深海的主人 深海中的魚類和生活在海洋上、中層的魚類不同,它們有哪些特點呢? 真一,生活環境的改變,會使深海魚類的機體結構也有所變化。在海水中,由於二氧化碳導致石灰質的不斷溶解,深海處水溫低,溶解的石灰質很准再從海中分離出來,因而深海魚類不易得到適當的鈣,所以它們骨骼和肌肉不發達,就變成為多孔而具有滲透性的組織,使體內的張力能抵抗外邊的壓力。深海魚類的腹部薄如蠟紙,卻富有韌性和彈性,不易撕破,這樣,它們即使吞食了比自己身體大兩倍的魚,也不會把肚皮撐破。 真二,一些深海魚類長年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具有特殊的視覺器宮。如有的魚雙眼特別發達,差不多佔頭部的一大半;有的魚眼睛呈圓柱形,水晶體特別大,向前或向後突出,像一架望遠鏡;有些魚的眼睛卻很小,甚至退化成沒有眼睛的「盲魚」。這些魚類往往長出比自己身體長數倍的須,用須來感受各種動物的呼吸和游泳時所激起的聲波。一般的深海魚都具有感覺遠距離聲音振動的能力,從而在漆黑的深海中尋找食物或躲避敵害。
⑨ 生物在地下存在的極限深度是多少有何依據
生命的極限在哪裡沒人知道,美國在1711米深的海底又鑽出1391米的洞,溫度達到100℃以上,發現仍有生物存在。但也不能據此否認在更深處有生命存在。
IODP鑽探的目的是希望鑽穿海床,探索地殼深部生物圈、環境、地殼運動、地震產生機理等多方面內容給。在大西洋底部的亞特蘭蒂斯斷層塊上鑽出了一個深1391米的深洞,那裡的溫度已經達到100℃以上,但是還是發現了生命的存在。
目前此項目仍在實施,按照最初的計劃是要在海床上鑽出7公里深的洞,鑽頭大到總重380噸,有6層樓那麼高,鑽探時還需要在外邊設置長10公里的管道。後序又發現了什麼,沒查到太多有用的資料。
⑩ 一萬米的海底下存在什麼
我覺得一萬米以下的海底存在著很恐怖的生物,因為越往深處去,海底的生物天敵就越少,要知道水壓強是很大的迄今為止人類都沒有下過一萬米的距離,最多也就八左右,因為恐怖的水壓可以把所有東西都碾碎,當人類下到八千米左右的時候,海底的生物也已經很少了,因為也很少有魚類能夠下達八千米。
總之海底的世界還需要人們去探索,不管底下是什麼兇猛的海洋生物,或者是一片黑暗什麼都沒有,我相信我們人類都會把它一點點挖掘出來展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