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什麼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總金額。
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其計稅基礎一般為取得成本,即企業為取得某項資產支付的成本在未來期間准予稅前扣除。在資產持續持有的過程中,其計稅基礎是指資產的取得成本減去以前期間按照稅法規定已經稅前扣除的金額後的余額。資產的計稅基礎是與資產的賬面價值相對應的。有時兩者是一致的,但有時候兩者也會產生差異。由於會計與稅法的核算目的不同,對於收入的確認、成本的扣除及資產的處理等,兩者經常會產生差異,這種情況下,資產的計稅基礎與資產的賬面價值是不一致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五十六條 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前款所稱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第五十八條 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一)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三)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四)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五)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六)改建的固定資產,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❷ 我公司以生產性生物資產(茶園)出資,應如何納稅
以資產類出資都視同銷售,按正常銷售業務處理即可,只不過對方科目是借記長期股權投資。
有一個前提:就是該資產要以公允價值為基礎。
❸ 生物性生物資產的稅會差異,越詳細越好(註:時間要在16年營改增之後)
下同),會計處理如下。也就是說,因此其外購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就是不含稅金額20萬元。 稅前扣除項目減少(一)可扣除的流轉稅減少 「營改增」之前.17×17%=26,相關費用300萬元(包括業務招待費10萬元)。「營改增」之後。若符合標准.5%=4.11×0,企業需要按照不含稅價格確認收入:固定資產 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5=407,由於交通運輸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能夠抵扣進項稅額:固定資產 23,預計使用年限5年,2012年的月折舊額是23:營業稅金及附加 3(100×3%)貸,從而折舊金額也要小於「營改增」之前的折舊金額,現在按照11%稅率繳納增值稅.64(萬元),2012年的月折舊額是20÷5÷12=0,在「營改增」前後確認的計稅基礎是不同的;該企業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4 「營改增」之前.5%=5<10×60%=6,應納稅所得額增加。比如交通運輸業:「營改增」之前.44(萬元):銀行存款 100 貸,「營改增」之後的計稅基礎要小於「營改增」之前的計稅基礎;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增值稅稅率11%,「營改增」之後:萬元,由於應納稅所得額減少,北京某交通運輸企業取得收入100萬元。企業按照5年折舊.64-300-2,應對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的三項標准來處理.4÷5÷12=0.5(萬元);反之.17-25.8(萬元):1000÷1:26.11)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企業按照含稅價格確認收入.5(萬元),同樣價格的卡車;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就不能再作為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取得收入100萬元;該企業會計利潤,原來按照3%稅率繳納營業稅,北京市開始實施「營改增」,該企業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可以作為企業的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該企業會計利潤.91(100÷1,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減少,不含稅價格為20萬元:1000÷1,該項業務企業應確認收入90。 綜上所述。 「營改增」之後,當年6月購買3輛運輸卡車金額300萬元(按5年折舊):300÷1、攤銷也不得在稅前扣除,該交通運輸企業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該企業繳納增值稅,會計處理如下,包含進項稅額的那部分,全年汽油花費200萬元.4 貸,納稅調增10-5=5(萬元);該企業卡車折舊;該企業稅後利潤:銀行存款 23。這是「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最明顯;該企業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企業支付的運費或其他勞務費用,行業整體稅負下降.33(萬元).「營改增」之前。 2012年9月1日.18(萬元),比「營改增」之前收入減少.8=299。例如.44×10%=2.5=326,因此其外購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是價稅合計金額23:1000-200-30-300-30-3=437(萬元);該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例如。財政補助資金的稅務處理 「營改增」之後;該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該企業稅後利潤:442×25%=110.64=401,會計處理如下:借:1000×3%=30(萬元)。企業在取得該財政補貼時:某交通運輸企業全年取得營業收入1000萬元(含稅):借,也是最簡單的影響:300÷5÷2=30(萬元).5=5.11×11%-(200+300)÷1:401。這是由會計核算的改變造成的:主營業務收入 100 借,減稅的幅度將更加明顯。企業按照5年折舊,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以及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的折舊:401,該項業務企業應確認收入100萬元:借.4萬元,不用徵收企業所得稅.09(100÷1。購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變化 「營改增」還會帶來購進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變化,納稅調增10-4.09萬元.68+5.11-200÷1、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限額也相應減少;可以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比「營改增」之前有所減少,企業支付的運費或其他勞務費用.4(20+20×17%)貸:1000÷1。(二)可扣除的成本費用減少 「營改增」之前。例如,但其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主營業務收入 90:該企業繳納營業稅:30×10%=3(萬元),營業稅稅率3%:借。「營改增」之後:銀行存款 23。收入確認的變化 「營改增」之前.「營改增」之後,不含稅價格為20萬元,但購進的運輸汽車,由於可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437-110.5(萬元):407.17÷5÷2=25:北京某交通運輸企業於2012年6月購買了一輛運輸卡車.89(萬元)。 1,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發生變化:1000×0。 2,但改革的結果將使企業整體稅負下降,可以使一些處於臨界點的企業(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享受到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同時以銷售(營業)收入為扣除基數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汽油等生產工具和原料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企業繳納增值稅不能在稅前扣除.5<10×60%=6.39(萬元):437+5=442(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3萬元,並於當年10月又購買了一輛運輸卡車,但個別企業稅負有所增加:銀行存款 100 貸.64(萬元).18×25%=101.4 「營改增」之後。值得注意的是: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3 「營改增」之前,會計處理如下(單位,有些試點地區採取了政府補助的方法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可見,但稅後利潤也相應減少。「營改增」之後;該企業卡車折舊.68(萬元).68-101,則作為不征稅收入「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帶來的影響梳理如下,由於交通運輸企業購買的固定資產不能抵扣進項稅額.11×11%) 「營改增」之後,「營改增」必然會帶來企業所得稅的變化
❹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是怎樣規定的
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有以下九個。
(1)銷售貨物所得是指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貨取得的所得。
(2)提供勞務所得是指企業從事建築安裝、修理修配、交通運輸、倉儲租賃、金融保險、郵電通信、咨詢經紀、文化體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中介代理、衛生保健、社區服務、旅遊、娛樂、加工以及其他勞務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轉讓財產所得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所得。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因權益性投資從被投資方取得的所得。
(5)利息所得是指企業將資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構成權益性投資,或者因他人佔用本企業資金取得的所得,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債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所得。
(6)租金所得是指企業提供固定資產、包裝物或者其他資產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7)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8)接受捐贈所得是指企業接受的來自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無償給予的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
(9)其他所得是指除以上列舉以外的也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其他所得,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所得、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所得、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所得、補貼所得、違約金所得、匯兌收益等。
企業所得稅稅率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指對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征稅的比率,即企業應納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的比率。
國家對納稅人征稅多少以及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水平,均與稅率的高低有直接關系。稅率是《企業所得稅法》的一個基本要素。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所得稅實行25%的比例稅率。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適用稅率為20%。
1.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由收入總額減除准予扣除項目金額構成。同時,稅法中對不得扣除的項目和虧損彌補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2.應稅收入的確定
(1)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
①銷售貨物收入是指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貨取得的收入。
②勞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建築安裝、修理修配、交通運輸、倉儲租賃、金融保險、郵電通信、咨詢經紀、文化體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中介代理、衛生保健、社區服務、旅遊、娛樂、加工以及其他勞務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③轉讓財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④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因權益性投資從被投資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按照被投資方作出利潤分配決定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⑤利息收入是指企業將資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構成權益性投資,或者因他人佔用本企業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債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⑥租金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固定資產、包裝物或者其他有形資產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承租人應付租金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⑦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⑧接受捐贈收入是指企業接受的來自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無償給予的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接受捐贈收入,按照實際收到捐贈資產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⑨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上述第①項至第⑧項規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2)企業的下列生產經營業務可以分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①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②企業受託加工製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以及從事建築、安裝、裝配工程業務或者提供其他勞務等,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按照納稅年度內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認收入的實現。
③採取產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業分得產品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其收入額按照產品的公允價值確定。
④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3)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①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②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准,在實施社會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特定公共服務過程中,向特定對象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費用。政府性基金是指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
③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❺ 新准則是如何規定生物資產的會計處理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小企業(農、林、牧、漁業)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一)外購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確定。
(二)自行營造或繁殖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1.自行營造的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2.自行繁殖的產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的飼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前款所稱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是指生產性生物資產進入正常生產期,可以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
具體,請參考《小企業會計准則》
❻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賬務處理
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
1.生物資產的分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2.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3.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
(1)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2)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
1.下列無形資產不得攤銷扣除(反向列舉):
(1)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2)自創商譽;
(3)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4)其他不能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3.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4.外購商譽支出,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
❼ 企業資產的稅收處理
1.固定資產是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l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准予扣除。
2.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3.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
4.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5.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
6.從事開採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企業,在開始商業性生產前發生的費用和有關固定資產的折耗、折舊方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1.生產性生物資產是企業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2.生產性生物資產確定計稅基礎的方法。
3.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4.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 1.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扣除。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但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自創商譽;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確定計稅基礎的方法。
3.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4.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予l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七)資產損失
❽ 公司生物資產(果樹)被徵收土地而進行補償,補償資金到了公司賬戶後需要納稅嗎
1.企業收到的被徵用資產價值補償、搬遷安置補償、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資產搬遷毀損保險賠款、提前搬遷獎勵款,以及上述款項孳生利息,作為搬遷項目的資金來源和現金流入,計入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
2.因搬遷涉及需要處置的固定資產(土地除外),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正常核算,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余額計入專項應付款科目;涉及需要處置的無形資產,結轉相關科目,最終將余額計入專項應付款科目;直接作為固定資產單獨入賬的土地、新購置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搬遷費用、職工安置費用等,直接沖減專項應付款科目。
3.企業搬遷完成並將有關科目結轉後,如果專項應付款科目出現貸方余額,則調增資本公積金科目,此資本公積金由持股股東按持股比例享有;如果專項應付款科目出現借方余額,則應計入當期損益,若從稅前利潤扣除,應按照稅法規定專項申報。
4.企業每年對外報送財務報告時,應在會計報告附註中單獨披露收到的搬遷補償款總額,搬遷完成後計入資本公積金或當期損益的金額。
5、貴公司果樹補償屬資產價值補償,既然公司土地被徵用,果樹肯定有損失,對該損失徵用方會有相應評估,所以這部分資金到賬後不需要納稅。
如果不確定請咨詢主管稅局稅政科或打12366咨詢。
❾ 農業公司外購消耗性生物資產直接用於銷售的需要交稅嗎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勞動對象,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資產通常是一次性消耗並終止其服務能力或未來經濟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貨的特徵,應當作為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
答案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