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上要高考了,該怎樣復習生物,可以讓成績進步很快啊 急!!!!!
一個單元構建自己的一張知識網路圖,邊看書邊寫,可參考其他資料的,但要是自己寫出來的。這應該前些天就做的,現在做還來得及。像遺傳類問題,總結常見的幾種遺傳方式;概念性問題就只能靠自己總結知識網路,文字敘述必考,自己努力還是很好拿分的,早讀也背背他們,最後高考前拿出你的知識網路來就沒那麼大壓力了。其他科也一樣
祝你考得心目中的院校
Ⅱ 請問面對高考的沖刺階段應該怎樣復習生物
在生物高考的最後沖刺復習階段,大家已經做了許多各類練習題,可還是有不少考生覺得自己的生物成績仍不是很理想,不知道這一階段怎樣復習成績才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有的考生還產生了畏難情緒,心理壓力很重。其實,只要在最後的復習中調整好心態,做到下面幾點,就一定可以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水平。
一、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現在距離高考的時間非常近了,還有近20天。在高考復習中,生物課還是要回歸教材,回歸到基礎知識上來。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體系,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框架整理清楚,還應該把做過的或者老師曾經在學校考過的試卷再認真瀏覽一遍。不管題目做對還是做錯,這樣一來可以把主幹知識通過試卷串聯起來,這是沖刺復習的方法之一。
二、看糾錯本
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三、加強記憶
對於生物學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後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等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幹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法。
四、選做前幾年的高考題
這一階段,大家應慎做模擬題,但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後的復習鞏固。
五、注意應試答題技巧
第一要仔細審題,見到一道試題後,首先要弄清題目所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義和一些重要詞語的作用,排除表面現象的迷惑,以保證對題意的理解准確無誤。其次要抓住關鍵詞句,這樣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再次要學會避陷阱、破定勢,要善於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第四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將所給信息進行合理轉換,例如:換一種方式表述條件、將圖表轉換成文字、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表,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隱藏的條件浮出來,從而明確問題的指向。
六、調整狀態,進入考試時間
建議大家在復習時要看、練結合。可以把做題的時間放在與高考理綜或生物科同步的時間去做。這樣除了可以保證高考復習所需要的訓練量,還可以調節自己的生物鍾,保證高考時良好的精神狀態。看糾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雖然迫在眉睫,但復習仍需貼近考綱、教材和自己的實際。只有扎實靈活,科學合理,沖刺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Ⅲ 高考生物該如何復習
最重要的是背書!像背歷史那樣背。理解!
其次,首先,高考生物復習思路應堅持以高考考試說明和大綱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根據高考中題目的立意和表達形式的變化,進行認真復習,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其次,在復習中還要從以下幾點認真、細致地打好復習之戰。
1、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網路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於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如,脫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結構和復制——基因表達——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來源——進化。這樣幫助學生歸納出一條主線,有利於學生系統地獲得知識。
2、貼近生產、生活,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方式
選擇貼近書本知識、更貼近生產生活的問題,盡量避免純知識性題目的立意。這樣有利於將死知識活化,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逾越思維障礙。例如,植物施肥過多的「燒苗」問題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釋、生長素可以作為除草劑的原理剖析、無籽果實形成的特點分析等。
3、注重圖表圖解表述問題,培養學生思維遷移能力
在復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圖解等。以下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為例說明(圖解見課本),復習時引導學生分析圖解:(1)在食物鏈中能量儲存於有機物,有機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據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特點:低營養級高能量,高營養級低能量;(3)依據圖解寫出本題的合理的食物鏈;(4)依據食物鏈中生物的捕食關系,分析各營養級生物的數量變化關系等等。
最後,高三復習還應加強遷移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圖表圖解—基礎知識之間的思維轉換模式,促使學生思維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分析圖表、圖解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往往會轉化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但是往往學生這部分能力較差,獲得的有用信息不多而形成定向思維障礙。那麼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運用反向思維、多向思維等方法沖破思維的堡壘。
總結各章知識點 在頭腦里有個總的印象 各章思路有個清晰的歸納
再把以前做過題 拿出來挨章節的看 (要看以前不會的、沒有思路的題 ) 自己再做一遍 這樣很有效果 可以短時間內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一般來說,只要可以記住書本,不要理解高考就可以達到110分,如果理解一下,120分以上是非常正常的。可以用筆把書上的重點花出來,像我最後就用幾種筆(粗的那種,但可以看到字,而且很清晰)把知識點按重要程度畫出來,這樣在時間多少的情況下,就知道應該看什麼,而舍棄什麼!
Ⅳ 高三生物怎麼復習
越到最後沖刺時刻,越不能慌。制定好計劃踏實復習是關鍵。所以每天安排適當的時間背誦和識記是很有必要的。
現階段所有知識點老師都已經授課完畢,現在該做的事情就是把各個模塊的知識點聯系總結起來,歸納成系統的知識點,理清楚點與線之間的縱橫關系。擴展成適合自己的知識網路,這樣方便於後期的記憶與理解。
舉個例子,比如「遺傳的物質基礎」,就可以整理成為: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提高解題速度和應試技巧
沖刺階段的學科綜合應試訓練很有必要。最好能指定計劃,比如一周兩次。教材的話可以選擇高考真題或模擬題;而且做題時不能一味的拖延時間,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測。做完測試卷以後,要要進行試卷分析以及後期要做好查漏補缺工作。進而不斷提高訓練成績。
Ⅳ 距離高考還有2天化學、生物怎麼復習啊
先要確定答選修幾的十五分大題,選修五是有機化學,知識點較連貫,多看幾遍書,多背背反應方程式,找到規律,就容易得分。前面得體的策略就是在選擇上拿分,每天限時練選擇,把不會的題的知識點都背下來,那樣就能掌握題型,還能節省時間。實驗題把一些簡單的地方把握住,例如:找正負極,陰陽極的題;寫反應方程式的題;特殊裝置的作用等等。得到七十多分還是可能的。
物理題背公式,練習力學題,受力分析,背電學實驗,計算題一定保證作對第一道,第二道題得到第一問的分。還有也是練選擇,方法像化學一樣,選修題做選修四,比選修三和五簡單。這樣差不多能有八十分。
生物重要的名詞、觀點、結論
(一)重要的名詞:
1.應激性、細胞、自由水、結合水、肽鍵、多肽、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細胞的分化、細胞的癌變、細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絲分裂、細胞周期、無絲分裂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鍵、滲透作用、原生質、原生質層、質壁分離、質壁分離復原、選擇性吸收、光反應、暗反應、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內環境、穩態、脫氨基作用、氨基轉換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運動、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激素調節、頂端優勢、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突觸、高級神經中樞、先天性行為、後天性行為
4.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營養生殖、雙受精、受精作用、減數分裂、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次級性母細胞、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染色體組、性染色體、常染色體、個體發育、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頂細胞、基細胞、胚胎發育、胚後發育、卵裂、囊胚期、原腸胚、動物極、植物極
5.DNA、RNA、鹼基互補配對、半保留復制、基因、轉錄、翻譯、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相對形狀、基因型、表現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遺傳、交*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雜交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花葯離體培養、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優生學
6.自然選擇學說、基因庫、基因頻率、隔離、地理隔離、生殖隔離
7.生物圈、生態學、生態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種群、種群密度、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生物群落、生態系統(森林、海洋、草原、農業、濕地、城市)、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生物圈的穩態、碳循環、氮循環、硫循環、生態農業
8.人體的穩態、人體的平衡及調節、糖尿病、營養物質、營養、特異性免疫、免疫系統、抗原、抗體、抗原決定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細胞核遺傳、細胞質遺傳、母系遺傳、編碼區、非編碼區、RNA聚合酶結合位點、外顯子、內含子、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質粒
11.生物膜、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細胞的全能性、愈傷組織、脫分化、再分化、動物細胞培養液、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株、細胞系、單克隆抗體
12.微生物、菌落、衣殼、核衣殼、囊膜、刺突、碳源、氮源、生長因子、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初級代謝產物、次級代謝產物、組成酶、誘導酶、微生物的生長曲線、接種、發酵罐、發酵工程、單細胞蛋白
(二)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
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
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
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澱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 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 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 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裡面的一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22.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 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於主導地位。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得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得快。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24.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促激素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26.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只能從一個神 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27.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 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8.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2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0.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32.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一般有胚乳(如水稻、小麥、玉米等)。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你把這些東西多看看,怎麼還得不到五十分。
這樣一定過二百!!!!
【考綱要求】 有機化學基礎
1. 了解有機化合物數目眾多和異構現象普遍存在的本質原因。
2. 理解基團、官能團、同分異構、同系列等概念。能夠識別結構式(結構簡式)中各原子的連接次序和方式、基團和官能團。能夠辨認同系物和列舉異構體。了解烷烴的命名原則。
3. 以一些典型的烴類化合物為例,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結構。掌握各類烴(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中各種碳碳鍵、碳氫鍵的性質和主要化學反應。
4. 以一些典型的烴類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羥基醛、氨基酸等)為例,了解官能團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團的性質和主要化學反應。
5.了解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化工、資源綜合利用及污染和環保的概念。
6. 了解在生活和生產中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7. 以葡萄糖為例,了解糖類的基本組成和結構,主要性質和用途。
8. 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和結構、主要性質和用途。
9. 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種的主要性質和用途。理解由單體進行聚合反應(加聚和縮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原理。
10. 通過上述各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掌握有機反應的主要類型。
11. 綜合應用各類化合物的不同性質,進行區別、鑒定、分離、提純或推導未知物的結構簡式。組合多個化合物的化學反應,合成具有指定結構簡式的產物。
【回歸課本】
1.常見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
2.與同分異構體有關的綜合脈絡
3.有機反應主要類型歸納
下屬反應物 涉及官能團或有機物類型 其它注意問題
取代反應 酯水解、鹵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質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鹵代烴、氨基酸、糖類、蛋白質等等 鹵代反應中鹵素單質的消耗量;酯皂化時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時要特別注意)。
加成反應 氫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環 酸和酯中的碳氧雙鍵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鹵化氫、氫氣、鹵素單質等多種試劑反應,但C=O一般只跟氫氣、氰化氫等反應。
消去反應 醇分子內脫水鹵代烴脫鹵化氫 醇、鹵代烴等 、 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氧化反應 有機物燃燒、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銀鏡反應、醛氧化成酸等 絕大多數有機物都可發生氧化反應 醇氧化規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銀鏡反應、新制氫氧化銅反應中消耗試劑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規律。
還原反應 加氫反應、硝基化合物被還原成胺類 烯、炔、芳香烴、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復雜有機物加氫反應中消耗H2的量。
加聚反應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單烯烴間共聚、單烯烴跟二烯烴共聚 烯烴、二烯烴(有些試題中也會涉及到炔烴等) 由單體判斷加聚反應產物;由加聚反應產物判斷單體結構。
縮聚反應 酚醛縮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縮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應跟縮聚反應的比較;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4.醇、醛、酸、酯轉化關系的延伸
Ⅵ 高考前怎樣復習生物
一.講究復習策略,提高能力 1.構建知識網路 高考命題往往注重綜合性、開放性,這些題型的設問需要考生利用知識點的穿插,知識面的綜合來靈活解決,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熟知和掌握基礎知識及基礎知識之間的聯系。 在構建網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系統的整體性,這便於大腦對知識的提取、應用。②聯系的多維性。如線粒體,可聯繫到呼吸作用、能量轉換器、細胞質遺傳、酶的專一性多樣性、膜的結構功能、各種基質、線粒體數量多的細胞、細胞的衰老等等。聯系越多,越利於理解記憶。③網路的開放性。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要注意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到原來的網路中,以便網路中的知識點不斷增加,知識點間的聯系更廣泛、更優化。 2.重做錯過的題 建議同學們抽一些時間做曾經做錯了的題目,這樣能幫你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知識點,將解決這些問題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3.加強記憶 對於生物學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考生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後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在於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位;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等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幹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法。 3.深度反思提高能力 復習過程中要經常做到三個反思:一是要經常對照考試說明,反思考試要求。二是要對照教科書,反思對教材的知識脈絡及主幹知識把握的程度,查找缺漏,強化記憶,融會貫通地掌握重點、關鍵點及知識的聯系點,回眸教材,繪制出心中的知識網路圖。三是對照檢測試卷,反思、分析錯誤原因,矯正補償,強化訓練。如果是對知識的理解不準確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進一步理解知識;如果是審題不嚴造成的,應提醒自己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 學習生物學理解是基礎,沒有理解其他的能力無從談起。所以說,有些同學做題的時候做的題量不少,有些同學只追求題目的答案,而不是追求這道題暴露出來的自身的問題。二.關注重點的主幹知識 考前復習的重點內容不僅包括學習的重點,也應包括在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內容。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的基本定律、伴性遺傳、基因突變、自然選擇學說、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環境保護、基因工程、免疫、細胞工程等等。其中的主幹知識是高考的核心內容,如真核細胞原核細胞的特點、細胞增殖、細胞工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謝、礦質代謝、代謝的調節、微生物,遺傳規律、人類遺傳病。 復習中還應注意聯系以下幾個社會熱點: 1、生物知識的復習與高科技發展的聯系 2、生物知識的復習與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系 3、生物知識的復習與環境保護及污染方面的聯系 4、生物知識的復習與人體健康方面的聯系當前是鞏固基礎,培養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的關鍵時期,希望高考到來時,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准備好了!
Ⅶ 高考最後一個月,生物應該如何復習
高三是高考前最為關鍵的一年,也是最為辛苦和最為有意義的一年。為了幫助同學們增強生物總復習的主動性和實效性,下面就高三生物總復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樹立信心,激發潛能對剛剛跨入高三的同學們而言,要結合自身實際確立合理的奮斗目標。在高三總復習過程中,學習任務是相當繁重的,同學們應當認真對待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樹立細節決定成敗的觀念,在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知識,並加以歸納總結,提高應試能力。高三復習階段會有很多次的單元、綜合考試,在不同的考試中所取得的成績常常是波動的,有時很好,有時可能會不理想,但是,無論考試成績如何,同學們都要正確的認識。考試成績好,但不能驕傲,要善於發現和分析通過本次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如果成績不理想,也不要氣餒,應當學會在分析問題的同時,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樹立信心。通過一次次的考試,才能使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少,距離成功越來越近。分段復習,合理規劃在復習的時間安排上,不一定要有書面的復習計劃,與老師的安排基本一致即可。但為了使復習更加有針對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家可以快於老師1課時的復習進度。適當的提前復習,可以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課前加以鑽研;還可以與同學之間展開討論,實在搞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在課上仔細聆聽老師的講解。高三復習可以做如下粗略計劃:第一階段:從開學到2016年2月底,進行基礎知識復習(由於各個學校的進度不一樣,時間會有所差異)。按教材的章節順序,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記憶,重視知識積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注重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整體把握知識脈絡並熟練地利用學科知識解決簡單的綜合題目,每一章結束後,可以結合教材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概念圖,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另外,每一單元結束後,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一份單元練習,對照答案自我批改,發現存在問題並及時整改,單元練習資料的選擇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第二階段:從2016年3月初到4月底,為專題復習。一般可以將高中生物的全部內容分成九個專題: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細胞代謝及生命歷程;生物的遺傳;生物的變異與進化;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實踐;現代生物科技;實驗與探究。復習目標是著力培養綜合能力。第三階段:從2016年5月初到高考前,查漏補缺、綜合強化。這一階段要有根據自己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制訂較為詳細的復習計劃,要保證在高考前完成第三階段需要復習和鞏固的內容。復習目標是以單元板塊復習為線,以高考考點復習為綱,以適應性訓練為主,以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為目的,在抓好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知識的綜合性,強化綜合科目的訓練,加強對思維方法、解題規律、解題技巧等方面的總結和指導,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應試能力。後期加強高考的實戰訓練,同時要注意回歸課本,查漏補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點難點,也不能忽視高考的冷點;研究和領會各地名校模擬試題的新思路與新趨向,在模擬考試中提升應試的經驗,增強應試的信心。方法引路,事半功倍好的學習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復習中要注意的問題: 1.回歸教材梳理知識。要從繁雜的復習資料、題海中走出來,靜下心,依據《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體系把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識點再掃描一遍,清理知識上的盲點和障礙,不留角。 2.回顧試卷檢查錯誤。自由復習期間,可以採用糾錯復習法,其優點是針對性強,節省時間。具體做法就是將做過的試卷找出來,溫習「錯題」。思考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利用最後幾天,彌補知識上的漏洞,糾正思維方式上的偏差,規范解題程序上的疏漏。有針對性地精練一些訓練題。重在總結、歸納、查缺補漏以達到能力的升華。避免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讓失誤減小到最低程度。 3.強調綜合加強記憶。復習時,要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特別注意必修、選修中的相關知識之間聯系。如調節、光合作用、遺傳、細胞等。要對教材中的一些術語、短語或短句、經典理論、重要結論、實驗研究方法等加強記憶。 4.選做真題進入狀態。可選取近幾年高考試題,要把做真題的時間放在與高考生物學科考試同步的時間去做,這既有利於調整狀態,也有利於調節自己的生物鍾。要從高考題的剖析中明確命題思路、方式。通過做真題來檢測規范做題程序、嚴謹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答題准確率等。此外,還可通過做真題來檢測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在審題方面是否存在欠缺,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Ⅷ 高考還有10天怎樣復習生物
呵呵,你好,我也是今年的考生,不過我的生物還蠻不錯的,生物其實是一種類似文科的東西(需要辯證的比較少,需要記憶的比較多),我們老師的建議是過教材,對相關教材的重要知識點要牢記(考試比較刁鑽的知識點都是源自書本),可得也就是那麼多,只是看細心程度罷了,對某些反應要能在大腦里形成獨立圖形,比如說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和光反應及呼吸作用,你能將三者聯系起來。同樣教材旁欄的知識點也很重要。
復習的話就分區域來看吧,高考也就分那麼幾個,你分成遺傳,光合呼吸,生態能量...這樣看,學會比對,比如說酶,你要分辨它們不同的作用,本質,來源...(但不要記混了)
我們化學老師說生物和化學是最容易提分的,這個不可否認,所以你的時間還是夠得,加油就好!
有別的問題可以問,嘿嘿,與君共勉,祝你金榜提名啊~
Ⅸ 高考怎麼復習生物
高考對生物學而言,是對中學階段所學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實驗研究方法、和生物學基本觀點規律理解和運用的綜合考察,備考,首先要對考試性質、內容、命題指導思想、試卷結構、試題難易比例有明確的認識。根據題型示例領會試題難度。
首先對2002年和2003年的《考試說明》能力要求進行比較。在能力要求方面進行了調整,把(一)理解能力中「2.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達和數學表達),定性及定量描述、解釋自然科學的現象和規律。」一項的「及定量」三個字刪去。而在(五)分析綜合能力一項中增加了「1.定量描述自然科學的現象和規律。包括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化學計算,以及用簡單的圖表和數據描述生命活動的特徵等方面。」因為數學知識本來就在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具有重要位置,這一修改使得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能力要求更加科學、合理。舊教材刪去動物新陳代謝中體內細胞的物質交換,即內環境相關的內容;刪去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明確了實驗考試內容,將課本中的實驗一一列出,包括調查學校附近的生態環境而其他方面基本未做改動。
考生應根據《考試說明》中的四個方面內容,即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生物體的功能,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對相關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構建自己理解基礎上的學科知識網路。
二、結合經典試題,領會《考試說明》中的能力要求如何體現。
(一)理解能力
理解所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涵義及其適用條件,能用適當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圖或表)進行表達。並能夠正確解釋和說明有關自然科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1)基本概念
對基本概念要有準確的理解,搞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以下舉例說明:例什麼叫DNA的復制:不能只局限在「DNA分子的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還要了解DNA分子復制的場所(細胞核)、時間(間期)、條件(模板、酶和能源等)、過程(邊解旋邊復制)、特點(半保留復制)和意義(遺傳物質的穩定性、連續性和變異性)等。
例:一個雙鏈DNA分子經過5次復制後,含有原DNA分子脫氧核苷酸鏈的DNA分子有
A.2個B.5個C.10個D.25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是否理解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的准確概念。無論復制多少次,最原始的DNA分子的兩條母鏈始終是存在於子代DNA分子中(這里不考慮基因的連鎖和互換),或者說是總有2個DNA分子含有原始母鏈。答案為A。
例:前幾年,世界的某幾個地區由於戰爭中使用了不該使用的貧鈾彈,導致這個地區白血病、皮膚癌的患者大大增加,使人體會產生這些變異的主要內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應屬於DNA分子復制意義的內容,是否搞清它的內涵和外延。DNA復制出現差錯,使生物發生變異,絕大多數的變異對生物是有害的。貧鈾彈產生的輻射誘發DNA分子復制出現的差錯,產生基因突變,這種突變往往造成體細胞的癌變。
生物學中包含許多基本概念,特別是像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染色單體、極體、極核、適應性、應激性、種群、群落、新陳代謝中的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等易混淆的概念必須清楚。基本概念理解的不準確、不全面,對問題的分析就不會透徹,往往造成解題失敗,考試失分。
(2)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復習的關鍵在於對這些原理的理解和應用。例如:
①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和植物根細胞對礦質元素選擇吸收的原理:
根細胞吸收土壤溶液中各種礦質元素的離子的過程,與根細胞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根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產生出CO2,CO2溶於水中,生成H2CO3,H2CO3可以離解成H+和HCO3-。吸附在根細胞膜表面的H+和HCO3-,可以分別與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如K+、NH4+)和陰離子(如NO3-)發生交換。這樣,H+和HCO3-就進入到土壤溶液中,而土壤溶液中的一些陽離子和陰離子則被吸附到根細胞的細胞膜的表面上來。根細胞所吸附的H+和HCO3-與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發生交換的過程,就叫做交換吸附。
根細胞的細胞膜表面吸附的離子,還要進一步轉移到根細胞的內部去,這是一個主動運輸的過程。因為它需要消耗根細胞通過呼吸作用所釋放出的能量和需要運載離子的載體。又由於不同植物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吸收的礦質元素離子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所以是選擇吸收。由此可以看出,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和滲透吸收水分的原理不同,它們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但要注意,這兩個過程既是相對獨立又有著密切關系,礦質元素離子溶解在水中才好被吸收,在植物體內礦質元素離子又是溶解在水中運輸的,能及時把根細胞吸收的礦質元素離子運輸走,也間接影響著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
例:用含有各種必需元素的溶液培養大麥。實驗分為兩組,一組在光下,一組在黑暗中,48小時後測定幾種離子的濃度。表中各離子下的數據為實驗結束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占實驗開始時濃度的百分比。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吸收離子和吸收水分的比例看,大麥在光下吸收哪種離子比吸收水分快?______________。
(2)從上述實驗所獲得的數據,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解析:本題是2001年廣東高考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滲透吸水和礦質元素吸收的基本原理,以及觀察和分析這些自然現象,並形成正確科學思維的能力,是否知道它們的前因後果、適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是否會使用包括文字表達和數學表達的形式,定性(或定量)描述、解釋自然科學的現象和原理。也是一道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分析新情境下的實驗數據,考查學生能否得出正確結論的試題。答案分析:
(1)K+(實驗結束時,溶液中K+離子的濃度僅占實驗開始時濃度的27%,可見K+離子相對比水分吸收的快,水分相對多了,溶液被稀釋,濃度才下降。而實驗結束時,溶液中的另外兩種離子的濃度反而比實驗開始時濃度高,這是因為它們比水分的吸收慢,對這些離子來說水分的大量被吸收使溶液濃縮,造成其相對濃度上升。)
(2)a、光下的蒸騰作用比黑暗中要強,消耗水分多。b、植物吸收礦質元素受光照影響。c、吸收水分和吸收礦質元素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d、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3)生態平衡原理
例:某國盛產甘蔗,但鼠類給這個國家的甘蔗生產帶來巨大損失,為了控制鼠類,他們嘗試引進了一種鼠類的天敵(是一種獵食鼠和當地食蟲鳥的哺乳動物),大量鼠類被消滅了,但甘薯甲蟲卻迅猛地繁殖起來,對甘蔗造成新的危害,甲蟲迅猛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以上事實說明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利用生態平衡的原理,對人們的生產行為進行評價,其中甲蟲迅猛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作為甲蟲的天敵的食蟲鳥也被引進的動物大量捕食所造成,說明任何生產活動必須尊重生態平衡的原理,以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利用生態平衡的原理保護對人類有益的生態平衡,我們才能從生態系統中獲得持續穩定的產量,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地發展。人類可以在遵循生態平衡原理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態平衡,使生態系統朝著有益於人類的方向發展。
生態農業為我們開辟了很好的前景,如南方的桑基魚塘,就是人工建立的高產穩產的農業生態系統。
(二)推理能力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題目給定的事實和條件,抽象、歸納相關信息,對自然科學的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並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例:下列各類人群中,一段時期內人體攝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
A.健康兒童B.重創傷恢復期病人
C.健康成年男子D.禁食期病人
解析:本題是2002年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根據已知的知識和題目給定的事實和條件,抽象、歸納相關信息,對自然科學的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關於氮素的代謝問題,在中學教材中是找不到的。但考生利用已掌握的新陳代謝的知識,通過分析和推理應該可以判斷出正確答案是C項的結論,其它三項的人群中,一段時期內人體攝入和排出的氮量是不能相等的,若兒童和重創傷恢復期病人攝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他們還能長大和恢復健康嗎;禁食期病人肯定攝入要小於排出。本題答案為C。
(三)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自然科學是實驗性科學。自然科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大多是由實驗推導和論證的。教學過程中的實驗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自然科學概念、原理和規律的理解,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實驗能力也是考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
1.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包括理解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實驗方法步驟,會控制實驗條件和使用實驗儀器,會處理實驗安全問題,會觀察、分析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數據,並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
2.能根據要求靈活運用已學過的自然科學理論、實驗方法和儀器,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並處理相關的實驗問題。
例:現有一種植物的種子,已經知道它的萌發受水分、溫度和氧氣的影響,但不了解其萌發與光是否有關。為探究光的有無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請你依據所給材料和用品設計出實驗的方法步驟,預測可能的實驗結果,並分別得出相應的結論。
材料和用品:數量充足的鋪有濾紙的培養皿、無菌水、表面消毒過的種子等方法步驟: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可能的實驗結果及相應的結論: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解析:本題是2003年春季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是主要通過種子的萌發條件,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包括理解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實驗方法步驟,會控制實驗條件和使用實驗儀器,會觀察、分析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並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考查考生對探究實驗的一般設計能力,是否能拿出正確的方法和思路,設計方案不僅要有嚴謹的邏輯性,而且還要考慮其可操作性。
方法步驟:①向培養皿中倒入適量的水,將等量的種子分別放入兩組培養皿中,這里要注意等量性原則。②將一組置於有光照的環境中,另一組置於黑暗環境中,在培養過程中,使兩組所處溫度、水分、空氣狀況適宜且相同,體現了實驗材料和培養條件的等同性原則,只是要比較的一項條件不同即單變數原則和設立對照組,體現了對照性原則。平時參與實驗機會較多的考生在這里有著明顯的優勢。
可能的實驗結果及相應的結論:對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要有充分的考慮,再做相應的推理。①若有光組和無光組種子的發芽率差別不大,則該種植物種子的萌發不受光的影響。②若有光組和無光組種子的發芽率差別很大,有光組發芽率明顯高於無光組,則光是該種植物種子的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③若有光組和無光組種子的發芽率差別很大,無光組發芽率明顯高於有光組,則光抑制該種植物種子的萌發。
從近期高考試題看,實驗考題多為單因素對照實驗設計的能力考查,解答題目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明確實驗目的,2科學的實驗思路,3正確的實驗方法,單因素可變和必不可少的對照實驗,3全面預期實驗結果,4合乎邏輯的結果分析,5准確的語言表述,另外,復習好教材中的幾個實驗是形成實驗能力必不可少的基礎。
(四)獲取知識的能力
自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即能夠敏捷地接受新知識,與已學過的知識結合、重組、轉換、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規律通常用文字和圖、表來描述的。與文字相比,圖、表描述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因此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看懂圖、表所包含的信息,能從文字、圖、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並從中找出規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1.了解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方面的知識通常不是課本中已有的,但又與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常出現在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中。(所以學生的知識面越寬,在今後的高考中越有優勢。)
2.能讀懂一般性科普類文章,理解有關文字、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徵,並能與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問題。包括在閱讀物理和化學方面的資料時要著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論、新發現、新技術和新方法,同時還要能讀懂圖示的物理意義以及有關物理量之間的定性與定量函數關系;閱讀生物學方面的資料時,要能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
例:在某一時刻測定一器官的動脈和靜脈中血液內三種物質的含量,其相對數值如圖所示,該器官是
A.肺B.腦 C.肌肉 D.小腸
解析:本題是2003年春季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動物的新陳代謝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包括O2、CO2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與運輸,以及閱讀生物學方面的資料時,能否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具體就是對題中提供的直方圖數據的處理能力。在肺中,肺動脈中血液的含氧量要低於肺靜脈中血液的含氧量,肺動脈血液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於肺靜脈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肺動脈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要高於肺靜脈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在腦和肌肉中,動脈中血液的含氧量要高於靜脈中血液的含氧量,動脈中血液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要低於靜脈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動脈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要高於靜脈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見在肺、腦和肌肉中O2、CO2和葡萄糖三種物質的含量,其相對數值與圖所示不能完全符合。而小腸中,動脈中血液的含氧量要高於靜脈中血液的含氧量,動脈血液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要低於靜脈血液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又因為小腸中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後經靜脈入肝臟,而動脈位於吸收部位之前,所以動脈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要低於靜脈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在小腸中的情況,其三種相對數值與圖所示完全符合。所以答案應選D。
(五)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獨立地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靈活地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其中某一個學科的知識,或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中不少於兩個學科的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1.定量描述自然科學的現象和規律。(這一條是今年從理解能力的第二條中分出來的,這一調整使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能力要求更加科學合理。)包括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化學計算,以及用簡單的圖、表和數據描述生命活動的特徵等方面。(關於DNA鹼基對的計算往往數學計算比鹼基互補配對問題本身還復雜。)
2.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夠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解釋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3.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夠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解決問題的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例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無機含氮化合物,這些過量的含氮化合物會造成水體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類健康。脫氮是污水處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下面是生物脫氮工藝流程示意圖。
(1)在1級反應池內,有機物在細菌、原生動物等作用下會大量減少。從同化和異化方式看,這些生物的代謝類型主要是____________,這些生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屬於__________者。
(2)在2級反應池內,pH值為8.0~8.4時,硝化細菌大量繁殖,它們能將NH3氧化成NO2-和NO3-,並利用這一硝化過程所釋放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__,用於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3)實踐發現,當2級反應池中有機物含量過多時,硝化細菌難以大量繁殖起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3級反應池內加入適量的有機物(如甲醇),並在低氧或無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繁殖起來,通過無氧呼吸把NO2-和NO3-還原成N2,無氧呼吸除釋放能量外,還為還原反應提供了___。
解析:本題是2003年春季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的I生物部分,主要考查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否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解釋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並對有關見解、解決問題的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同時考查生物的代謝類型、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穩定性)等知識,也考查了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和對具體問題的分析綜合等能力。(1)在1級反應池內,有空氣通入、CO2排出,肯定1級反應池內的微生物進行有氧呼吸,又因為有機物在細菌、原生動物等作用下會大量減少。所以從同化和異化方式看,這些生物的代謝類型主要是異養需氧型,這些生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屬於分解者。(2)在2級反應池內,pH值為8.0~8.4時,硝化細菌大量繁殖,它們能將NH3氧化成NO2-和NO3-,並利用這一硝化過程所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用於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3)實踐發現,當2級反應池中有機物含量過多時,因為異養生物大量繁殖,對硝化細菌有抑製作用,所以硝化細菌難以大量繁殖起來。(4)在3級反應池內加入適量的有機物(如甲醇),並在低氧或無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繁殖起來,通過無氧呼吸把NO2-和N O3-還原成N2,無氧呼吸除釋放能量外,還為還原反應提供了氫,反硝化細菌的知識教材沒有講,但只要聯系無氧呼吸的過程,應當想到脫氫,從而得出正確答案,這部分內容有一定的難度。
三、根據命題指導思想和試卷結構做針對性備考
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時間仍是150分鍾,試卷滿分為300分;選擇題佔45%,非選擇題佔55%;三個學科分數的分配與中學階段課程計劃規定的三個學科的總課時數比例大致相當;在備考的時候不必鑽研大量難題,試題中難易比例為難∶中∶易=2∶5∶3,生物部分的難題也就是1~2個小題,10分左右,甚至更少。今年的試題結構和內容的比例分配與樣卷一樣,屬於生物的選擇題仍是舊教材版本單選題5個,新教材版本單選題7個(因此生物部分比舊教材版本試卷分數比例大一些,多十幾分);全卷比去年多了兩個單選題,選擇題共22道,132分,每個6分。非選擇題共12題,屬於生物試題是23、24和25,26為跨學科生物和化學的綜合試題。重要的是搞好學科內的綜合復習,由於中學的分科教學和命題人員的專業局限,跨學科試題不會太難。所以不必花太大的精力搞學科間的綜合題。
理科綜合考試,使試題的覆蓋面比較小,但學科的主幹知識,與生產和生活聯系密切的知識,仍應是命題的重點。
四、講求實效,不搞題海戰術
通過學習和練習,整理自己的思路,回憶一下幾年來你學到了哪些生物學知識,獲得了哪些科學實驗方法,具備了什麼能力,對生命的本質和生物世界有什麼新的認識,將做過的試題尤其是曾經做錯的題目,進行認真的整理和分析,查出知識的漏洞或能力的不足,我認為不必再花費寶貴的時間做更多的新題。
打好基礎,明確方向,講究方法樹立信心,沉著應戰,定會考出理想成績!
Ⅹ 高考倒計時120天,怎樣沖刺高考生物
高考沖刺,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