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新生兒時期接種的生物製品有哪些

新生兒時期接種的生物製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1 00:17:18

A. 新生兒的疫苗有哪些要接種

一類疫苗
出生時: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礎)
一個月:乙肝疫苗(基礎)
兩個月:脊灰疫苗(基礎)(糖丸)
三個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礎)
四個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礎)
五個月:百白破疫苗(基礎)
六個月:乙肝疫苗、A群流腦苗(基礎)
八個月: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基礎)
九個月:A群流腦苗(基礎)
1.5-2歲: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加強)
3歲:A群流腦苗(加強)
4歲:脊灰疫苗(加強)
6歲:百白破疫苗(加強)、乙腦疫苗、A群流腦苗(加強)
二類疫苗
(1)A+C群流腦疫苗:3周歲注射1針次,6、9周歲各加強一針。
(2)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程序同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風疫苗:1.5-2周歲注射一針,基礎免疫後4年加強1針。
(4)甲肝減毒活疫苗或甲肝滅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接種時間是2歲時注射1針,4年後加強1針。滅活疫苗1-16歲接種2針,間隔6個月,16歲以上接種1針。
(5)水痘疫苗:1-12歲接種1針次。
(6)B型流感嗜血桿菌苗:2、4、6月齡各注射一次,12月齡以上接種一針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歲每年注射2針,間隔1個月。3周歲以上每年接種1次即
[編輯本段]疫苗接種禁忌
預防接種的原理,就是通過接種抗原刺激機體,

B. 新生兒哪些疫苗需接種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又剛接觸到充滿危險的外界環境,所以此時進行部分疫苗的接種對孩子將來健康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有重組乙型肝炎疫苗,皮內注射用卡介苗,脊灰(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脊灰滅活疫苗(IPV),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

我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生兒的疫苗免疫程序(某些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會有所調整):

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麻腮風疫苗,MMR):由麻疹、風疹、腮腺炎病毒各自的減毒株經分別培養、處理獲得,用於預防麻疹、腮腺炎和風疹。如果選擇接種該疫苗則可不接種麻風疫苗。

乙腦(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或滅活疫苗:兩者均可預防乙型腦炎,選擇其中之一接種即可,兩者區別見前文。甲肝減毒活疫苗及滅活疫苗與之類似。

另外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前家長應該認真了解注意事項。若嬰兒不符合接種條件要及時提出,延遲接種。接種後也要密切關注嬰兒情況,有異常及時報告。

C. 新生兒出生後需要接種哪些疫苗你知道嗎

重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組CHO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現有的肝硬化、原發性肝癌大多從乙型肝炎發展而來,如能成功地預防乙型肝炎,就能避免大多數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的發生。

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有的孩子還有一些其他情況,最常見的就是母親攜帶有乙肝病毒,這種情況的話,我們也要在孩子出生24小時之內,給孩子接種上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阻斷乙肝病毒的傳播。從預防疾病的角度來講,二類疫苗針對的疾病和一類苗一樣,發病率高、危害很大,比如重症手足口病、肺炎、流感、輪狀病毒性腹瀉等。

D. 我國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11種一類疫苗,不同年齡的孩子需接種哪些疫苗

孩子出生之後就要開始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看著是一個沒什麼的事,但是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到了什麼年齡才能打什麼疫苗,打疫苗也要注意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的,像拉肚子、咳嗽、黃疸這些都不可以打疫苗,有哪些情況不能打疫苗這些是必須要提前問清楚,不要等打完了出問題了後悔。還要一些自費並且自願接種的疫苗,像麻腮風、風疹、腮腺炎、肺炎、水痘、流感和手足口都是要收費的,這個都是有選擇性的,可以選擇接種也可以選擇不接種。我個人覺得對寶寶來說,二類疫苗也是非常有必要接種的,比如像有傳染性的流感、手足口、肺炎之內的是很有必要接種的。

E.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哪些疫苗是必須要接種的

現代社會健康與醫療保障比較齊全,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長都非常熟悉一種東西,那就是小孩子自出生後到學齡都必須接種的疫苗。現在的孩子在出生以後為了保證基本的健康,都需要按照規定接種規定的疫苗。而有些疫苗是可以選擇接種的,有些疫苗則是必須要接種的,其中這些必須接種的疫苗的大部分費用由國家承擔,公民承擔少部分。那麼,必須接種的疫苗有哪些呢?接種疫苗又有什麼好處呢?

通過以上的內容,相信各位對於必須接種的疫苗有哪些以及接種疫苗的好處都有所了解了。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也為了其免受一些疾病的侵擾,按照國家規定接種必須要接種的疫苗。除此之外,對於一些常見病的疫苗也是可以選擇接種的。

F. 自己可以選擇接種的疫苗有哪些

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使用的疫苗及預防性生物製品包括:

(1)甲肝疫苗 主要預防甲型病毒性肝炎,適用於1周歲以上的甲肝易感者。甲肝易感者包括周圍有患甲肝的人,或體質虛弱,經常容易生病的孩子。

(2)乙肝疫苗 主要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一年四季均可接種。適用於可能感染乙肝的任何人。凡是進行乙肝「兩對半」檢查後,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陰性的人都可以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從1992年開始對新生兒普遍接種的。在此之前出生的人,如果沒有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也就是說乙肝五項檢查為陰性的人,最好到醫院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接種後檢查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表示已經對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今後不會患乙肝了。

(3)狂犬病疫苗 主要用於預防狂犬病。適用於任何被狗、貓等哺乳動物咬傷或抓傷的人。

(4)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疫苗)主要預防流行性感冒。

(5)肺炎疫苗 主要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適用於2周歲以上的肺炎易感者。

(6)水痘疫苗 主要預防水痘。適用於1周歲以上的兒童。

(7)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主要預防輪狀病毒引起的嬰幼兒腹瀉。

(8)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MMR)主要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適用於1周歲以上的易感者和育齡婦女。

(9)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阻斷乙型肝炎在母嬰之間的垂直傳播,一年四季均可接種。適用於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孕婦及新生兒。

(10)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主要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侵襲性感染(腦膜炎、肺炎、敗血症、蜂窩組織炎、關節炎、會厭炎等)。

G. 什麼是生物製品,包括有哪些

生物製品是應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獲得的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的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制備的,用於人類疾病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葯品。

生物製品不同於一般醫用葯品,它是通過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物質(如抗體)才發揮其功效,在人體內出現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或細胞介導免疫。

生物製品包括:預防用生物製品、治療用生物製品和診斷用生物製品三大類。臨床上常用的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轉移因子等等!

運輸三原則:

①採用最快速的運輸方法,縮短運輸時間;

②一般應用冷鏈方法運輸;

③運輸時應注意防止製品凍結。

(7)新生兒時期接種的生物製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入庫驗收:我國對疫苗類製品、血液製品、用於血源篩查的體外生物診斷試劑以及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其他生物製品實行批簽發管理,每批製品出廠上市或者進口時進行強制性檢驗、審核的制度。

檢驗不合格或者審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進口,因此,入庫驗收時供貨單位應提供批簽發報告。

使用管理:調配生物製品須憑醫師開具的處方或醫囑單,經葯師審核合格後予以調配、復核、發放或配置。使用中密切觀察葯物不良反應。

管理規則

(一)基本生產條件生產生物製品的單位應有合乎微生物操作的實驗室;應具備滅菌操作條件;有冷藏設施;應能對產品自檢;生產應由主管技師以上職稱者主持並做到文明生產;產品要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生物製品規程》。

(二)管理許可權與范圍生物製品:統一由衛生部管理,由部直屬的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其它特殊需要的產品需由省衛生行政部門向衛生部報告審核批准後,方可生產。

血液製品:除衛生部屬的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可生產,但只能有1~2個生產點,由省葯檢所監督檢驗產品質量。

其它醫療衛生單位不準生產生物製品及血液製品。個別因科研需要又無生產單位正常供應的品種,要具備一定條件,經省衛生行政部門同意方可研製,經檢定機構同意,並報省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准後,才能在一定范圍內上人體試用,但是不得進一步中試投產。

(三)頒發營業執照衛生部所屬的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的生物製品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准。省屬的生物製品生產單位由省衛生行政部門會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核批准後方可頒發營業執照。

(四)質量標准按衛生部一九七九年頒發的《生物製品規程》所規定的質量標准檢驗。

(五)生產、銷售和儲備衛生部屬單位的生物製品的生產、銷售、儲備由衛生部統一平衡。省屬血站的血液制劑生產、銷售由省衛生廳安排。

(六)進口生物製品由衛生部檢定所檢驗。血液製品由口岸葯檢所檢驗。中國血源充裕國外的AIDS病已四外蔓延,進口血液製品必須嚴格控制。

(七)價格的制定與調整由衛生部統一管理。新產品試銷時,或參照同類產品自訂,報衛生部備案,投產後再報衛生部批准。

(八)醫院購進的生物製品的管理應嚴格按儲備條件要求,預以儲藏,按有效期先後使用。嚴格適應證,防止濫用。加強血液製品的監測,杜絕由於使用血液製品而傳播的疾病。

H. 疫苗接種的兒童免疫接種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劑量】0.2ml
【反應】注射後局部一般無反應。在6~10天時少數人可能發熱,一般不超過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嚴重疾病、發熱或有過敏史(特別是有雞蛋過敏史者)不得接種。
【注意事項】用75%酒精消毒皮膚,要待干後再注射;注射過丙種球蛋白者接種本疫苗至少間隔6周以上,接種麻疹疫苗至少2周後方可注射丙種球蛋白。
2、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接種部位】口服。
【劑量】糖丸劑型1粒,液體劑型2滴
【反應】只有極少數嬰幼兒服用脊灰疫苗後發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禁服。對牛乳及牛乳製品過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體疫苗。
【注意事項】本疫苗只供口服;該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熱開水或熱的食物內服用;偶爾超劑量多劑次服苗對人體無害。
3、百白破制劑:
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接種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
【劑量】0.5ml
【反應】①局部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疲倦頭痛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即自行消退。偶見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②無菌性化膿。多系注射過淺或疫苗未搖勻,硬結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膿。③若全身反應較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禁忌】有癲癇、神經系統疾患及抽風史者禁用;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及發熱者暫緩注射;兒童免疫制劑,成人禁用。
【注意事項】使用時必須充分搖勻;製品不能凍結,凍結後出現凝塊,不能使用;採用肌內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結,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針時應更換另側部位;應備有1:1000腎上腺素,供偶有發生休克時急救用;注射第1針後出現高熱、驚厥等異常情況者,不再注射第2針。
4、卡介苗:
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發生。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有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中部,皮內注射。
【劑量】0.1ml
【反應】接種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侵潤。若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可用1%龍膽子塗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後結痂,為正常反應。如遇淋巴結腫大,可用熱敷處理。如已軟化形成膿皰,可用滅菌注射器抽膿,不要切開。如一次抽膿未愈,還可重復抽膿,直至痊癒為止。如已破潰,則癒合時間較長,可擴大創口引流,並同時用異胭肼或對氨基柳酸軟膏外敷,每2~3天換敷料一次,這樣可縮短治療和癒合時間。
【禁忌】凡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濕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膚病者均不予接種。
【注意事項】嚴禁皮下或肌肉內注射;接種含有吸附劑的製品後4周內同臂不能接種卡介苗,接種卡介苗後4周內同臂不能接種其他疫苗。
何時不宜接種卡介苗?
1.發高燒。
2.患有嚴重急性症狀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出生時伴有其它嚴重之先天性疾病。
4.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
5.可疑之結核病患,勿直接接種卡介苗,應先做結核菌素測驗。
6.嚴重濕疹。
接種卡介苗後的反應
1.接種後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節,微有痛癢。
2.接種後4~6周可變成膿泡或潰瘍。
3.接種後經2~3月潰瘍自然癒合,有時同側腋窩的淋巴腺會腫大。
注意事項
紅色小結點形成的膿泡或潰瘍不可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清潔即可。
如接種部位腫脹的厲害有感染情形時,則請醫師檢查。
5、乙腦疫苗:
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1、乙腦滅活疫苗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劑量】0.5ml
【反應】大多數人接種無反應,僅個別兒童注射後,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2天內消退。少數有發熱,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數有頭暈、頭痛、不適等自覺症狀。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隨接種次數增多而增加。一般發生在注射後10~30分鍾,很少有超過24小時者。此類接種反應多見於反復加強注射的對象,尤以7歲以上兒童加強注射較為多見。
【禁忌】發熱及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病;腦及神經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既往對抗生素、疫苗有過敏史者。
【注意事項】疫苗混濁、變色(變黃)、安瓿有裂紋、有異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後在現場休息片刻,以防副反應發生;應備有1:1000腎上腺素,供偶發休克時急救用;10歲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隱性感染而獲得免疫力,故無必要再接種疫苗。
2、乙腦減毒活疫苗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劑量】0.5ml
【反應】注射後一般無反應,少數人局部紅腫,偶有發熱和過敏性皮疹。
【禁忌】發熱;急性傳染病;中耳炎;心、腎及肝臟等疾病;活動性結核病;有過敏史或抽風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統缺陷,近期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治療者。
【注意事項】啟開安瓿和注射時切勿使消毒劑接觸疫苗;疫苗溶解後有搖不散的凝塊、安瓿有裂紋、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變色(紅),不可使用。
疫苗的製作可以經由化學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質為引,製作出微妙的變化型態,使其能夠與淋巴球進行生化反應,影響抗體的製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過生物體製造的產物,以活體的病原為起始,藉由實驗控制的特殊環境下使其復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為誘引,可以在不傷害其他細胞的情況下只刺激淋巴球。盡管一般認為活體疫苗的效果較好,但相對也較不易保存。因為涉及基因工程,引發研究倫理的問題,目前化學合成的疫苗則較為少用。
去活性疫苗
透過熱或化學葯劑將致病微生物結構破壞或將其殺死,但因部分結構仍完整,可誘起免疫反應達到疫苗接種之目的,如流感、霍亂、腺鼠疫、甲型肝炎,但由於毒性較低、時效短、無法引起完整的反應,有時必須追加施打。
活體減毒疫苗
利用培養技術製造出的活體微生物,在製程中利用添加化學葯劑、改變遺傳物質、或是施以物理變化,以得到減低或去除毒性的品種。由於免疫反應主要偵測的是病菌本身外部的構造,因此減去毒性物質或微生物代謝產物仍可有效產生施打疫苗者的免疫力。例如:黃熱病、痳疹、腮腺炎疫苗。活體結核疫苗是以不具傳染性的結核菌株(strain)所制,但卡介苗在美國卻鮮少使用。
類毒素疫苗
某些微生物本身無害,但其產生、釋放之毒素是疾病的根源,部分科學家將此類毒素改造或破壞以達到免疫反應所需的基本誘發功能,卻不傷害接種者,例如破傷風和白喉疫苗。
次單元疫苗
有些毒素或微生物只需利用部分結構即可引發免疫反應,例如乙型肝炎疫苗僅含有該種病毒的表面蛋白質。 結合疫苗
利用細菌表面多糖結構,有時這些結構對免疫系統的辨識上效果不佳,藉由將這層結構連結上許多特殊物質,例如特殊結構的蛋白質、毒素或糖類,可以增進免疫系統的判斷力,這種方式已成功用在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基因重組載體疫苗
以微生物的生理運作為基礎,配合其他物種微生物的DNA,這種方式研發出的疫苗,可能對感染過程復雜的疾病有所幫助。例如將細菌的DNA切成片段,組合至酵母菌的染色體中,利用酵母菌製作該片段之細菌蛋白質作為疫苗,可免除致病細菌對人體的實質傷害,達到免疫效果。
DNA疫苗
對目標細胞,藉由改造過的病毒或細菌感染,以插入基因或調節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的手法,引起免疫系統的活化,若這些細胞因此在表面呈現異於接種者本身的物質,將會被免疫系統辨識後受到攻擊,盡管此項技術仍在試驗中,卻有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癌症、遺傳疾病的重要療法。 導語: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1歲以前,在可愛寶寶的生命里,沒有什麼能比預防免疫更至關重要的了。現在大多數家庭已經知道要按時給寶寶接種,但是還有很多新爸新媽,沒有將免疫接種提高到足夠的重視程度,
1) 免費疫苗足以保護寶寶:很多家長帶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是打免費的一類疫苗還是打自費的二類疫苗?出錢的疫苗是不是比免費的效果好?本周是預防接種宣傳周,雲南將在全省范圍開展主題為「接種疫苗,寶寶健康」的宣傳活動。專家表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都是為了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兩者從安全性、接種效果、質量上沒有差別。
2) 新生兒需要接種哪些疫苗?:寶寶的出生,對於家庭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不過,寶寶要健康成長,離不開適時接種疫苗。當孩子出生後,監護人應在1個月內到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以便接種單位及時為您的孩子建立預防接種卡,安排疫苗接種計劃。
3)兒童免疫接種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2、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3、百白破制劑: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4、卡介苗: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發生。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有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5、乙腦疫苗: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4)生病的孩子打疫苗:孩子感冒了,發燒了,卻正好到了預約接種疫苗的日子,還能帶孩子去接種疫苗嗎?生病的孩子打疫苗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當孩子患有普通的感冒、咳嗽時,家長們不必因此改變接種疫苗的時間。但在以下情況下,給孩子接種疫苗是不合適的,要根據醫囑推遲種疫苗
5)寶寶接種疫苗後如何護理?疫苗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因此接種後會刺激身體內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還有一些需要您的細心照顧。疼痛和局部的紅腫。可能會持續1到2天時間。
家長應對:無需處理,觀察小兒一般狀況。
輕微到中度的發熱。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頭痛、頭暈、寒戰、惡心、乏力等。
家長應對: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超過38℃需用葯物退熱,同時注意多飲白開水,注意保暖。
輕度皮疹。多在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一般出現在身體局部。
家長應對: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通常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6)接種疫苗有哪些禁忌症: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以下為疫苗接種的一般禁忌症:(1)正患發熱、腹瀉等急性疾病的兒童,應暫緩接種疫苗;慢性疾。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
導語: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1歲以前,在可愛寶寶的生命里,沒有什麼能比預防免疫更至關重要的了。現在大多數家庭已經知道要按時給寶寶接種,但是還有很多新爸新媽,沒有將免疫接種提高到足夠的重視程度,
1) 免費疫苗足以保護寶寶:很多家長帶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是打免費的一類疫苗還是打自費的二類疫苗?出錢的疫苗是不是比免費的效果好?本周是預防接種宣傳周,雲南將在全省范圍開展主題為「接種疫苗,寶寶健康」的宣傳活動。專家表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都是為了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兩者從安全性、接種效果、質量上沒有差別。
2) 新生兒需要接種哪些疫苗?:寶寶的出生,對於家庭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不過,寶寶要健康成長,離不開適時接種疫苗。當孩子出生後,監護人應在1個月內到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以便接種單位及時為您的孩子建立預防接種卡,安排疫苗接種計劃。
3)兒童免疫接種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2、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3、百白破制劑: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4、卡介苗: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發生。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有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5、乙腦疫苗: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4)生病的孩子打疫苗:孩子感冒了,發燒了,卻正好到了預約接種疫苗的日子,還能帶孩子去接種疫苗嗎?生病的孩子打疫苗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當孩子患有普通的感冒、咳嗽時,家長們不必因此改變接種疫苗的時間。但在以下情況下,給孩子接種疫苗是不合適的,要根據醫囑推遲種疫苗
5)寶寶接種疫苗後如何護理?疫苗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因此接種後會刺激身體內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還有一些需要您的細心照顧。疼痛和局部的紅腫。可能會持續1到2天時間。
家長應對:無需處理,觀察小兒一般狀況。
輕微到中度的發熱。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頭痛、頭暈、寒戰、惡心、乏力等。
家長應對: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超過38℃需用葯物退熱,同時注意多飲白開水,注意保暖。
輕度皮疹。多在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一般出現在身體局部。
家長應對: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通常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6)接種疫苗有哪些禁忌症: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以下為疫苗接種的一般禁忌症:(1)正患發熱、腹瀉等急性疾病的兒童,應暫緩接種疫苗;慢性疾。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

I. 列舉5種疫苗及他們的特點

疫苗
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於人體預防接種的疫苗類預防性生物製品。生物製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制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制劑。預防接種用的生物製品包括疫苗、菌苗和類毒素。其中,由病菌製成的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製成的為疫苗,有時也統稱為疫苗。

類別
疫苗(vaccine)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原理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意義
疫苗的發現可謂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斗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威脅人類幾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現後便被徹底消滅了,迎來了人類用疫苗迎戰病毒的第一個勝利,也更加堅信疫苗對控制和消滅傳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後200年間疫苗家族不斷擴大發展,目前用於人類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種,根據技術特點分為傳統疫苗和新型疫苗。傳統疫苗主要包括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新型疫苗則以基因疫苗為主。

種類

人工主動免疫
1. 滅活疫苗
選用免疫原性好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等,經人工培養,再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其殺滅制
疫苗
成。此種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進入人體後不能生長繁殖,對機體刺激時間短,要獲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復接種。比如:甲肝滅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減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變異方法,或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結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症)等。接種後在體內有生長繁殖能力,接近於自然感染,可激發機體對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較小,免疫持續時間較長。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優於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減毒活疫苗,麻風、腮腺炎疫苗都是屬於活疫苗。
3.類毒素
細胞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為類毒素。其中加適量磷酸鋁和氫氧化鋁即成吸附精製類毒素。體內吸收慢;能長時間刺激機體,產生更高滴度抗體,增強免疫效果。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

人工被動免疫
1.抗毒
2.人免疫球蛋白制劑
3.細胞因子制劑
4.單克隆抗體制劑
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均能使機體增加抗病能力,但後者的持續時間短,主要用治療和緊急預防。

新型疫苗
1.亞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結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組抗原疫苗(2)重組載體疫苗(3)DNA/RNA疫苗(4)轉基因植物疫苗

兒童疫苗
按照我國規定的計劃免疫程序,寶寶必須在1歲內完成5種疫苗的接種,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乙肝疫苗
一般在出生兩天內、1個月、6個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強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於預防所有已知亞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不能接種該種疫苗的寶寶有:1.發熱、患急性傳染病、中耳炎、活動性結核、心肝腎等疾病;2.體制弱,有過敏史或癲痛者;3.近期正在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卡介苗
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嬰兒出生後即可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接種。在3歲、7歲及12歲時,如結核試驗陰性,應進行復種。
如果寶寶患有這些疾病,就不能進行接種卡介苗,具體為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免疫缺陷症、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患。

小兒麻痹糖丸
口服小兒麻痹糖丸可預防嬰兒癱,即醫學上的「脊髓灰質炎」。現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價混和疫苗,出生後滿2月,初服,以後每隔1月服兩次,連服兩次,4歲加強1次
不能接種這種疫苗的寶寶有:患嚴重疾病、發熱或有過敏史(特別是有雞蛋過敏史者)不得接種。

百白破制劑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劑可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這三種疾病可嚴重威脅小兒的健康與生命。接種一般是在嬰兒出生滿3個月時進行,初種必須注射3針,每次間隔4~6周,孩子1歲到2歲時再復種1次。
百白破的禁忌:1.有癲癇、神經系統疾患及抽風史者禁用;2.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及發熱者暫緩注射。

麻疹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預防麻疹。第一次接種應在嬰兒滿8個月,到2歲、7歲、12歲時再進行復種。
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不能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價疫苗:1.對新黴素和雞蛋有過敏者或類過敏反應者;2.伴有發熱的呼吸道疾病、活動性結核、血液病、惡疾質等;3.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4.個人或家庭有驚厥史和腦外傷史。
小提示:寶寶發熱,有急性傳染病時接種疫苗,可能誘發、加重原有病情,不能接種。家長帶孩子去打預防針時,應主動說清孩子的身體情況,以便醫生正確掌握禁忌症,這樣既可減少疫苗接種的副反應,又能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卡介苗屬於活菌苗,小兒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屬於減毒活疫苗,對於那些體質特別虛弱的孩子在注射後,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將孩子出現的不良反應同其他的病症加以區別。

規定強免疫苗
國家規定強免(強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須打的,即強制免疫的,也是免費的,小孩日後入托、入學甚至出國都要憑打過的接種證辦理的。
以下是規定強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執行):
出生時: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齡: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一次)
3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齡: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齡:百白破(第三次)
6月齡: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腦疫苗(第一次)
8月齡: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腦疫苗(非活第一、二次)、(減活第一次)
9月齡:A群流腦疫苗(第二次)
18月齡: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歲:乙腦疫苗(非活第三次)、(減活第二次)
3歲:A群流腦疫苗(第三次)
4歲:脊髓灰質炎疫苗(第四次)
6歲:乙腦疫苗(非活第四次)、(減活第三次)、A群流腦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歲:精白破(第二次)
還有一些疫苗不屬於強免范圍,如麻腮風、風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費的,可自願選擇打或不打。記住一點,凡是收費的疫苗都需要家長簽名認可,方可接種。

計劃外疫苗
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如果選擇注射二類疫苗應在不影響一類疫苗情況下進行選擇性注射。要注意接種過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糖丸)要間隔4周才能接種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腦及所有二類疫苗)。
體質虛弱的寶寶可考慮接種的疫苗:
流感疫苗:對7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家長應考慮接種。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單靠某種疫苗預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寶寶不主張選用。但體弱多病的寶寶,應該考慮選用。
流行高發區應接種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劃免疫。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是3個月~2歲嬰幼兒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避免寶寶嚴重腹瀉。
狂犬病疫苗:發病後的死亡率幾乎100%,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應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嚴重咬傷,如傷口在頭面部、全身多部位咬傷、深度咬傷等,應聯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寶寶考慮接種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寶寶抵抗力差應該選用;對於身體好的寶寶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傳染病」,列入傳染病管理范圍。即使寶寶患了水痘,產生的並發症也很少。
接種注意事項
1,通常吃脊髓灰質炎糖丸後40分鍾內不能吃熱東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後當天嚴禁洗澡,24小時後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痂必須熱敷,一天3-5次,堅持到消腫為止。
3,注射乙肝疫苗當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時暫緩注射。
4,經過某種疫苗接種後,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虛脫、休克、痙攣、腦炎或腦病,重度的過敏反應,則不應給予以後針次的接種或者加強免疫。
5,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例如癲癇或者腦病,不應該給予含有全細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不應接種活的疫苗。
7,兒童在患傳染病期間甚至傳染病恢復期暫緩接種。
8,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如活動性結核及嚴重的肝臟、肺臟、腎臟等疾病暫緩接種。
9,發熱期間暫緩接種。

疫苗反應
疫苗雖經滅活或減毒處理,但畢竟是一種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質,對人體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實這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就象感冒發熱一樣是機體在抵禦細菌或病毒。
疫苗

正常反應
局部反應如輕度腫脹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種後,屁股上出現硬結就是吸附制劑接種後常見的現象。
接種疫苗後的全身反應有發熱和周身不適,一般發熱在 38.5 ℃以下,持續 1 ~ 2 天均屬正常反應。無論局部還是全身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多喂水、並注意多休息即可。如果高熱,可服用退燒葯,可以做物理降溫、吃些富有營養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並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異常反應
局部感染、無菌性膿腫;暈針、癔病;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遇到暈針、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平卧、頭部放低、口服溫開水或糖水;與此同時立即請醫生作緊急對症處理。
出現皮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脫敏葯。
出現過敏性休克一般表現為接種後很短時間內面色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呼吸困難、甚至神志不清、抽風等。此時一般醫生會立即進行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同時給激素和脫敏葯觀察治療。[1]

成人疫苗
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風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氣管炎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傷寒疫苗、痢疾疫苗、宮頸癌疫苗、霍亂疫苗等很多
還有艾滋病疫苗、甲型H1N1疫苗已研製出。

生物製品
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的血清、細胞等制備的供預防、診斷和治療用的制劑。預防接種用的生物製品包括疫苗、菌苗和類毒素。其中,由細菌製成的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製成
疫苗
的為疫苗,有時也統稱為疫苗。

中國疫苗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前瞻 市場概況
近年來,全球疫苗市場正引起不少制葯公司的興趣,特別是在流感可能大爆發的恐懼感籠罩下,中國疫苗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前瞻流感疫苗市場正日益受到青睞。該市場已連續幾年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使得全球流感疫苗市場大大地擴張。2005年,這一市場的規模估計達到了16億美元。據預計,該市場的增長趨勢仍將繼續。據市場調研機構Datamonitor公司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10年,僅僅是在全球七大市場上,流感疫苗市場的規模就有可能超過30億美元。

疫苗區別
1940年經過在雞蛋胚胎培養病毒株成功之後,美國軍方開發了抗流感疫苗。1945年抗流感疫苗首次上市。1957年,全病毒流感疫苗大規模應用,該疫苗由滅活全病毒顆粒構成。1968年,流感裂解疫苗開始大規模應用,該疫苗除含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外,還含有病毒核殼和基質蛋白。1976年亞單位流感疫苗開始應用,它含更純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流感疫苗在全球已經使用超過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億計,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種疫苗,疫苗生產的工藝是非常成熟和穩定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已經得到充分的驗證。
每年2月份,WHO會召開一次專家會議,確定下一個流感季節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薦毒株。毒株的確定是根據前一年分布在全球的流感監測網路分離的毒株情況推斷出來的。與前一年推薦毒株相比,可能會替換其中的1株、2株甚至3株,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不替換毒株的情況。正是由於毒株每年都需要替換,所以大家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種流感疫苗。各廠家獲得毒株後開始迅速投入疫苗的生產,一般七八月份結束生產,然後疫苗通過批簽發後就可以直接上市,用於當年流感季節的預防,不需重新做臨床試驗。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要求做一個小范圍的安全性驗證試驗。
不管是季節性流感疫苗還是現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毒株都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分發,在分發前都經過安全性評估。季節性流感疫苗中有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三種抗原成分,成人用季節性流感疫苗中每種抗原成分都是15微克/劑,也就是說一支疫苗中共含有45微克抗原成分。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只有新甲型H1N1一種抗原成分,批准用於人體的也是15微克/劑。由於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原成分只有季節性流感疫苗的1/3,所以從理論上推斷,在同等生產工藝和質量標准基礎上,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應該比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更高。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實並不算一個新疫苗品種,國內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夠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推出來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對各廠家來說,就相當於生產季節性流感疫苗中的一種抗原成分,在生產過程中只是減少了配比時把3種抗原混合的步驟。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生產是一種抗原一種抗原生產的,生產完一種抗原需要全部清場、消毒,才能進行下一種抗原的生產。所以季節性流感疫苗生產周期比甲型H1N1流感疫苗周期要長。
假設:今年新出現的甲型H1N1流感如果在去年就出現並被分離,很可能WHO在今年2月份推薦的時候就把這個新的甲流病毒推薦為季節性流感疫苗中對應的毒株,從而納入季節性流感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最近對南半球2010年季節性流感疫苗推薦有兩種意見供選擇,一種是把新甲流毒株列為三價季節性流感疫苗中對應的甲1型毒株,另一種意見是新甲型H1N1作為單獨一種大流行流感疫苗,然後季節性流感疫苗中甲3型和乙型兩種抗原成分作為新的二價的季節性流感疫苗。
對於甲流疫苗其實成功率是很高的,在中國,甲流疫苗失敗率在千分之零點三左右,與其它類型的疫苗差不多甚至更低。但是任何一種疫苗都只能起到預防與防護作用,不可能完全抵制,所以說即使你注射了疫苗也不能說明你不會得甲型H1N1,所以即使你注射了疫苗你也必須仍對其保持預防狀態。
甲流疫苗一般來說是在15天左右以後才有用,在此期間若有其他葯物的使用請向醫師詢問清楚後在使:

競爭格局

流感疫苗格局
我國目前共有疫苗生產企業38家,能生產預防26種傳染病的44種疫苗。對比國際市場,我國疫苗生產企業數量偏多,規模較小,國際疫苗生產主要由歐美發達國家供應,形成了賽諾菲巴斯德(ASP)、輝瑞(惠氏)、默克、葛蘭素史克(GSK)、諾華5強爭霸的格局。由於經濟和其他技術因素的影響,我國疫苗生產企業除在個別品種上有比較優勢外,總體上還處於比較落後的局面。

流感疫苗品種
我國的疫苗市場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由省級疾控中心統一從廠商采購,2009年市場規模在10億元左右;第二類疫苗又稱「有價苗」,是指由疾控接種門診宣教、輔導下,公民自願、自費並且自主受種的其它疫苗,其流通渠道同一般的生物製品行業一樣,2009年市場規模在40億元左右,此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現在我國的新疫苗研發集中在兒童疫苗上,處於價值鏈的下層,受核心技術制約;而美國上市的疫苗多以聯合苗、滅活苗、結合苗和基因技術苗為主,處於價值鏈的上端,富含金量,且許多在美國上市的預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國內仍難覓蹤影,更不說治療性疫苗。
根據國家葯品審評中心申請注冊的調研顯示,肺炎結合疫苗、HPV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國外開發的重大疫苗已經申請了進口注冊。

乙肝疫苗人群
處於HBV高度危險狀態的易感者應接種乙肝疫苗。主要包括:①全部新生兒及幼兒園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孩子。②傳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化驗室等經常接觸血液的工作人員。③新加入某一群體的人員,如新入伍的戰士,新入學的大、中、小學生。④從事食品服務行業者、幼教老師及保育工作人員。⑤發育障礙者,收容所中的人員和工作人員。⑥血液透析患者。⑦使用血液製品者。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並需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⑨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接觸者。⑩靜脈吸毒者、男性同性戀者及長期教養機構中的犯人。
不宜接種乙肝疫苗的人群主要為:有血液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蕁麻疹及對青黴素、磺胺等一些葯物過敏者禁用;低體重、早產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兒,暫時不宜接種乙肝疫苗。雖然乙肝疫苗對這部分新生兒並無害處,但因其自身的體質狀況易發生偶合事件,因此最好推遲接種時間。[2]

J. 新生兒出生後應接種的疫苗是,都有哪幾種

第一類疫苗,由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嬰兒新建卡時都會將事項告知家長並要求簽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除脊灰疫苗是口服外,其他都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第二類疫苗,是公民自費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會有不少家長自費給孩子接種。
乙肝疫苗
作用
乙肝疫苗是用於預防乙肝的特殊葯物。疫苗接種後,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這種抗體存在於人的體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現,抗體會立即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並不會傷害肝臟,從而使人體具有了預防乙肝的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接種時間、劑次
接種3劑次,兒童出生時、1月齡、6月齡各接種1劑次,第1劑在出生後24小時內盡早接種。
卡介苗
作用
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後可以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後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和播散性結核病。
接種時間、劑次
接種1劑次,兒童出生24小時內接種。
脊髓灰質炎疫苗
作用
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接種時間、劑次
接種4劑次,兒童2月齡、3月齡、4月齡和4周歲各接種1劑次。
百白破疫苗
作用
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接種時間、劑次
接種4劑次,兒童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24月齡各接種1劑次。
麻腮風疫苗
作用
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苗,接種本疫苗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風疹病毒的免疫力。用於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
接種時間、劑次
一般接種一次,1歲半時接種。
流腦疫苗
作用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多見於冬春季,兒童發病率高。注射流腦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的有效手段。
接種時間、劑次
●A群流腦多糖疫苗
適用於6月齡~2歲兒童。嬰兒在6~18月齡時接種第1、2劑次(2劑間隔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
●A+C群流腦多糖疫苗
適用於2歲以上的人群。已接種過1劑A群流腦疫苗者,接種A+C群流腦疫苗與接種A群流腦疫苗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3個月;已接種2劑次A群流腦疫苗者,接種A+C群流腦疫苗與接種A群流腦疫苗最後一劑次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1年。在兒童滿3歲、6歲各接種1劑次(兩劑間隔不少於3年)
此外,A+C群流腦結合疫苗和A+C+Y+W135群流腦多糖疫苗為二類疫苗,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接種
白破疫苗
作用
接種本疫苗後,可使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用於經吸附百白破聯合疫苗全程免疫後的兒童的白喉和破傷風加強免疫。
接種時間、劑次
接種1劑次,兒童6周歲時接種。
麻疹疫苗
作用
麻疹疫苗的全稱是凍干麻疹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麻疹疾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寶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接種本疫苗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力。用於預防麻疹。
接種時間、劑次
8月齡接種1劑次,18個月後進行加強接種。
乙腦疫苗
作用
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接種時間、劑次
●乙腦減毒活疫苗
接種2劑次,兒童8月齡和2周歲各接種1劑次。
●乙腦滅活疫苗
接種4劑次,兒童8月齡接種2劑次(間隔7~10天),2周歲和6周歲各接種1劑次。
甲肝疫苗
作用
甲肝疫苗是用於預防甲型肝炎的疫苗,市場上的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大類。由於制備原理的不同,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差異。相對於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具有更好的穩定性,滅活苗和弱毒苗都是通過侵入人體,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從而使人體產生免疫記憶,來達到免疫的效果。
接種時間、劑次
甲肝減毒活疫苗接種1劑次,兒童18月齡接種。
甲肝滅活疫苗接種2劑次,兒童18月齡和24~30月齡各接種1劑次。

閱讀全文

與新生兒時期接種的生物製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