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胞內酶和胞外酶分別有哪些
作用於細胞自身的,比如呼吸酶在細胞內發揮作用的。
作用於細胞外其他細胞或物質的,比如胃蛋白酶要運輸到細胞外才能發揮作用的有氧呼吸的酶、DNA連接酶等都是胞內酶。消化酶,溶菌酶等都是胞外酶。
胞內酶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的酶,這些酶在細胞內常與顆粒體結合並有著一定的分布。如線粒體上分布著三羧酸循環酶系和氧化磷酸化酶系,而蛋白質合成的酶系則分布在內質網的核糖體上。胞外酶細胞內合成而在細胞外起作用的酶。
用途
利用這種酶催化反應,可以不必把細胞破壞。很多發酵反應都是利用胞外酶的作用促進的。如人和動物的消化液中以及某些細菌所分泌的水解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的酶。
信號肽假說認為,編碼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譯是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帶有疏水氨基酸殘基的信號肽,它被內質網膜上的受體識別並與之相結合。信號肽經由膜中蛋白質形成的孔道到達內質網內腔,隨機被位於腔表面的信號肽酶水解,由於它的引導,新生的多肽就能夠通過內質網膜進入腔內,最終被分泌到胞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胞外酶
Ⅱ 微生物產生的酶,按其存在的部位,可以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兩種。
答案: 解析: 胞內酶 胞外酶
Ⅲ 生物基礎
1.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級上傳遞效率在10%—2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6.物質可以循環,能量不可以循環
7.河流受污染後,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
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皮膚,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後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1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於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
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 H O N P 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並不斷增的: 幹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2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2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於觀察
29.培養基: 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 :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
3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31.基因自由組合時間:簡數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試驗中用到C2H5OH的情況
Ⅰ.脂肪的鑒定試驗: 50%
Ⅱ.有絲分裂(解離時):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脫氧核苷酸不溶)
Ⅴ.葉綠體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語是一鍾鎇裕攬渴泳踔惺嗪陀鎇災惺?/SPAN>
34.基因= 編碼區 + 非騙碼區
(上游 ) ( 下游)
(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區和內含子)
等位基因舉例:Aa AaAa AAAa
35.向培養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是為了調節PH
36.物理誘導 :離心,震動,電刺激
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PEG
生物誘導 :滅火的病毒
37.人工獲得胚胎幹細胞的方法是將核移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某一時期從而獲得胚胎幹細胞,某一時期,這個時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細胞較真核細胞簡單細胞內僅具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細胞內具有兩種核酸——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僅具有一種遺傳物質——DNA或RNA
阮病毒僅具蛋白質
39.秋水仙素既能誘導基因突變又能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這跟劑量有關)
40.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獲得免疫的機體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發生過敏反應(過敏體質),可能不發生過敏反應(正常體質)
42.冬小麥在秋冬低溫條件下細胞活動減慢物質消耗減少單細胞內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明顯提高細胞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例減少活動減慢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43.用氧十八標記的水過了很長時間除氧氣以外水蒸氣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機物中也有標記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葉片細胞排列疏鬆
C4植物的暗反應可在葉肉細胞內進行也可在維管束鞘細胞內進行
葉肉細胞CO2→C4 圍管束鞘細胞C4→CO2→(CH2O)
45.光反應階段電子的最終受體是輔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應需要酶,暗反應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攝入脂肪過多,不能及時運走;磷脂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後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再有毛細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癒後適宜進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蛋白質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51.谷氨酸發酵時
溶氧不足時產生乳酸或琥珀酸
發酵液PH呈酸性時有利於谷氨酸棒狀桿菌產生乙醯谷氨醯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細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強的時期是細菌的對數期
54.紅螺菌屬於兼性營養型生物,既能自養也能異養
55.穩定期出現芽胞,可以產生大量的次級代謝產物
56組成酶和誘導酶都胞是胞內酶。
57.青黴菌產生青黴素青黴素能殺死細菌、放線菌殺不死真菌。
58.細菌:凡菌前加桿「桿」、「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黴,根霉,麴黴
59.將運載體導入受體細胞時運用CaCl2目的是增大細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覺產生於大腦皮層
61.生物的一切性狀受基因和外界條件控制,人的膚色這種性狀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節的。
62.「京花一號」小麥新品種是用花葯離體培養培育的
「黑農五號」大豆新品種是由雜交技術培育的。
67.分裂間期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沒有高爾基體和內質網。
68.注意:細胞內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與核糖體有關,分泌酶和高爾基體,內質網有關
69.葉綠體囊狀結構上的能量轉化途徑是光能→電能→活躍的化學能→穩定的化學能
70.一種高等植物的細胞在不同新陳代謝狀態下會發生變化的是哪些選項?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⑵中心體數目× 高等植物無此結構
⑶細胞質流動速度√代表新陳代謝強度
⑷自由水筆結合水√代表新陳代謝強度
72.高爾基體是蛋白質加工的場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復制繁殖的過程
病毒RNA→DNA→蛋白質
RNA→DNA→ HIV病毒
RNA→ RNA
74.流感、煙草花葉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過敏都是由於免疫功能過強造成
76.水平衡的調節中樞使大腦皮層,感受器是下丘腦
78.骨骼肌產熱可形成ATP
79.皮膚燒傷後第一道防線受損
80.純合的紅花紫茉莉
82.自養需氧型生物的細胞結構中可能沒有葉綠體可能沒有線粒體(例如:藍藻)
83.神經調節:迅速精確比較局限時間短暫
體液調節:比較緩慢比較廣泛時間較長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脫氫酶活性可以通過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來緩解
85.生產賴氨酸時加入少量的高絲氨酸是為了產生一些蘇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黃色短桿菌正常生活
86.生長激素:垂體分泌→促進生長主要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促激素:垂體分泌→促進腺體的生長發育調節腺體分泌激素
胰島 :胰島分泌→降糖
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孕激素 :卵巢→促進子宮內膜的發育為精子著床和泌乳做准備
催乳素 :性腺→促進性器官的發育
性激素:促進性器官的發育,激發維持第二性徵,維持性周期
87.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個體發育包括種子的形成和萌發(胚胎發育),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胚後發育)
89.有絲分裂後期有4個染色體組
90.所有生殖細胞不都是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
91.受精卵不僅是個體發育的起點,同時是性別決定的時期
92.雜合子往往比純合子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93.靶細胞感受激素受體的結構是糖被
靶細胞感受激素受體的物質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時間 、 光合作用面積、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礦質元素,溫度,二氧化碳濃度)
95.離體植物組織或器官經脫分化到愈傷組織經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試管苗
96.16個細胞的球狀胚體本應當分裂4次而實際分裂5次
基細胞
受精卵→
頂細胞→16個細胞的球狀胚體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細胞融合細胞內有4個染色體組
99.內胚層由植物極發育其將發育成肝臟、心臟、胰臟
胚層、外胚層由動物極發育成
100.高等動物發育包括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中關鍵的時期是原腸胚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內胚層、中胚層、外胚層並形成原腸胚和囊胚腔兩個腔
101.生物體內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或能量
103.細胞免疫階段靶細胞滲透壓升高
104. C4植物
葉肉細胞僅進行二氧化碳→C4 (正常)
僅光→活躍的化學能(NADP,ATP)
圍管束鞘細胞 C4→CO2→三碳化合物
(無類囊狀結構薄膜)
ATP + NADP―→ 輔酶二+ ADP
供氫供能
105.關於基因組的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有絲分裂可導致基因重組×
B、等位基因分離可以導致基因重組×
C.無性生殖可導致基因重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可導致基因重組√
106.判斷:西瓜的二倍體、三倍體、四倍體是3個不同的物種× (三倍體是一個品種,與物種無關)
107.生物可遺傳變異一般認為有3種
(1)將轉基因鯉魚的四倍體與正常二倍體鯉魚雜交產生三倍體魚苗(染色體變異)
(2)血紅蛋白氨基酸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導致血紅蛋白病(基因突變)
(3)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出一個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組)
108.目的基因被誤插到受體細胞的非編碼區,受體細胞不能表達此性狀,而不叫基因重組(插入編碼區內叫基因重組)
109.判斷(1)不同種群的生物肯定不屬於同一物種×(例:上海動物園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種不是同一群落)
(2)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
(3)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必須有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不一定有地理隔離,只需生殖隔離即可)
109.達爾文認為生命進化是由突變、淘汰、遺傳造成的
110.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111.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112.種群的數量特徵:出生率、死亡率 、性別組成 、年齡組成
113.基因分離定律:等位基因的分離
自由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連鎖定律
114.河流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物由於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能夠
較長時間的保持動態平衡
115.喬木層↑
灌木層↑ 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層↑
而為了適應環境喬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強,當光照強度漸強時葉片相對含水量變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營養級較低所含的能量較多且個體一般較小總個體數一般較多
117.生態系統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之間不斷循環的過程
118.濕地是由於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徵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凈化水質等特點
119.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靶細胞的能力
120.可以說在免疫過程中消滅了抗原而不能說殺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例如:淚液)、白細胞(例如:傷口化膿)
122.胞內酶(例如:呼吸酶)組織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內環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協同作用
124.腎上腺素是蛋白質
125.低血糖:40~60mg正常: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2 有3層作用
⑴使效應T細胞的殺傷能力增強
⑵誘導產生更多的效應T細胞
⑶增強其他有關免疫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能力
127.釀膿鏈球菌導致風濕性心臟病
128.HIV潛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線
130. C4植物
光反應在葉肉細胞中進行ATP NADPH進入圍管束鞘細胞中,葉肉細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運入維管束鞘細胞形成CO2生成C3後變成糖類物質
140.將豆科植物的種子沾上與該豆科植物相適應的根瘤菌這顯然有利於該作物的結瘤固氮
141.高爾基體功能:加工分裝蛋白質
142.植物的組織培養VS動物個體培養
143.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母系遺傳出現性狀分離不出現性狀分離比
144.限制性內切酶大多數在微生物中
DNA連接酶連接磷酸二脂鍵
145.質粒的復制在宿主細胞內(包括自身細胞內)
146.mRNA→一條DNA單鏈→雙鏈DNA分子
蛋白質→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單鏈DNA→雙鏈DNA
147.單克隆抗體是抗體(單一性強靈敏度高)
148.厭氧型:鏈球菌 嚴格厭氧型:甲烷桿菌
兼性厭氧型:酵母菌
149.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150.植物培養時加入:蔗糖 生長素 有機添加物
動物培養時加入:葡萄糖
151滅活的病毒能誘導動物細胞融合
152.制備單克隆抗體需要兩次篩選,篩選雜交瘤細胞,篩選產生單克隆抗體的細胞
153.細胞壁決定細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場所是細胞膜
155.放線菌產生抗生素,而青黴素多產生於真核生物
156.利用選擇培養基可篩選:
酵母菌、青黴菌——運用的試劑是青黴素
金黃色葡萄球菌——運用的試劑是高濃度氯化鈉
大腸桿菌 ——運用的試劑是依紅美蘭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長規律用液體培養基
158.PH改變膜的穩定性(膜的帶電情況)和酶的活性
159.發酵工程內容⑴選育
⑵培養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確
②營養葯協調
③PH要適宜
⑶滅菌
⑷擴大培養
⑸接種
160.發酵產品的分離和提純⑴過濾和沉澱(菌體)
⑵蒸餾萃取離子交換(代謝產物)
161.判斷:
× ⑴固氮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 (無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異化作用類型全為需氧型
(反例:梭菌為厭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既有自養型,又有異樣型 (藍藻,園褐固氮菌)
×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全為異養性
(藍藻+紅萍、藍藻+真菌成為地衣)
163.誘變育種的優點提高突變頻率創造對人類有力的突變化學誘變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亞硝酸、秋水仙素
164.膽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類
165.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
166.人體內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可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說明營養物質之間的轉化時是有條件的,且轉化程度有差異。人體內主要是通過糖類氧化分解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供能。這說明三大營養物質相互轉化相互制約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機體產生記憶細胞+特定抗體
168.興奮在神經細胞間的傳遞具有定向性化學遞質需要穿過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169.遺傳規律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170.中樞神經不包含神經中樞
171.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是典型的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的綜合應用
172.體現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的運輸方式⑴主動運輸⑵自有擴散
173.動物有絲分裂時細胞中含有4個中心粒
174.染色體除了含有DNA外還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質和DNA在加熱時都會變性而當溫度恢復常溫時DNA恢復活性而蛋白質不恢復活性
176.離體的組織培養成完整的植株
⑴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型 ⑵這種技術可用於培養新品種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脫毒 ⑶屬於細胞工程應用領域之一 ⑷利用這種技術將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這是我那天找的 你可以參照下
Ⅳ 微生物能向環境釋放酶
能。
微生物酶分為胞內酶和胞外酶。胞外酶就是在細胞內合成而在細胞外起作用的酶。
微生物進行細胞內新陳代謝所用的酶是胞內酶,而微生物分解生存介質(如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把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物質,以便吸收進入細胞內,用的就是胞外酶。微生物所分泌的水解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就是胞外酶。這種酶在細胞內合成,通過細胞膜進入到微生物生存介質中,並以游離狀態存在。
胞外酶通常是誘導酶,就是生存介質中有酶的作用底物存在時,細胞才會合成並分泌該種酶。
很多發酵反應都是利用胞外酶的作用進行的。
Ⅳ 哪些是胞內酶哪些是胞外酶
有氧呼吸的酶、DNA連接酶等都是胞內酶。
消化酶,溶菌酶等都是胞外酶。
Ⅵ 微生物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有哪些
產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大體分為核算類、蛋白質類以及兩者結合類吧。
核酸類主要是一些RNA、DNA分子片段,具有傳遞信息,控制蛋白質、遺傳信息等的翻譯和表達等作用,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有些也會分泌到細胞外干擾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另一類主要是蛋白質類,主要包含的是些酶,胞外酶和胞內酶都有,催化化學反應、控制遺傳信息以及蛋白質的合成、表達等。胞外酶等還可以干擾其他生物生長繁殖、催化外界的化學反應等為自己更好的生長繁殖。
復合類主要是兩者結合後才發揮強大的作用,有以蛋白質為主,也有以核算為主。作用也很多,催化反應、控製表達等。核糖體不知道能不能算是。
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只是自己的記憶,可能會有遺漏。
Ⅶ 生物:淋巴細胞存在於組織液中嗎 胞內酶只存在於細胞內嗎,有哪些
高中教材是不存在的,存在在淋巴液中。胞內酶只存在於細胞內,主要有dna聚合酶,解旋酶,逆轉錄酶等與dna和rna這些遺傳物質有關的酶,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關的酶,還有很多。不是,呼吸酶就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Ⅷ 所有的微生物都胞內酶和胞外酶嗎
是的 胞內酶指的是細胞產生的並在細胞內起作用的 胞外酶同樣也是細胞產生 只是通過胞吐排除細胞外起作用
Ⅸ 所有的微生物都胞內酶和胞外酶嗎
不一定的,同一種酶在不同的微生物中分泌的位置也會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應該要看你做的是什麼酶,產生該酶的微生物是哪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