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究竟有多深海洋深處又存在著什麼生物呢
地球表面約70%被水覆蓋,最深的地方是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萬多米。海洋可以說是地球上人類足跡最少的地方。甚至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也比海洋探索更加全面和深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上天入地,可以上九天攬月,可以下五洋捉鱉。科學潛水器可以下潛到10000米,是人類已知的最深的地方。海洋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調節著地球的氣候,為人類帶來了豐富的海產品資源。已知人類最深的水下深度約為11公里,它位於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馬里亞納海溝深處。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2. 海洋生物分布集中在海的那裡
集中在大陸架上
3. 貝加爾湖淡水資源佔全球20%,距海2千多公里,卻為何有海洋生物
貝加爾湖不是很大,但是淡水資源超級豐富,佔地球淡水資源的20%。貝加爾湖遠離海洋,但有許多海洋生物,如海豹和鯊魚。作為一個淡水湖,貝加爾湖的這些海洋生物是從哪裡來的?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貝加爾湖是如何形成的。
貝加爾湖生物和淡水資源豐富,是亞洲和歐洲最大的淡水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古代有明確記載貝加爾湖古書為《漢書.蘇武傳》。蘇武在貝加爾湖(當時叫北海)附近放牧了十幾年。1996年,貝加爾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自然遺產。
4. 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在哪裡
地球表面地勢低的地方充滿了水,這些水都連在一起,形成大海。
地球的總表面積約為5億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積約為3.6億平方千米,佔地表總面積的71%之強。在這廣闊的大海中,一共生存棲息著100多萬種的海洋生物。
我們將海洋的面積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大洋」和被陸地部分隔開的「海域」兩部分。大洋的面積為海洋總面積的90%。
在大洋中,太平洋面積最大,約佔1/2,然後是大西洋、印度洋。平均深度以太平洋最深,為4,282米。
陸地的平均高度為840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795米。海洋無論在水平的面積還是在垂直的深度方面都遠遠超過了陸地。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海洋的生態區分。
首先,在潮間地帶和海面間存在著一大片沿岸區。沿岸區和大陸緊接,平均水深200米左右,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結構都很相似。
這個沿岸區雖然只佔海洋總面積的7.6%,但是其中的生物種類豐富,比起海洋區來具有非常強大的生物生產力。沿岸區的海底一般被稱為「大陸架」。
由大陸架向外直到2,000米深的海底一帶,比起大陸架來地形的傾斜特別顯著,被稱為「大陸斜面」。這部分海面約占海洋總面積的8.5%。
比這更深的海面叫做「深海」,最深大約6,000米。再深的部分則為「海溝」,在大陸的周緣地帶分布著,水深可達1萬米以上。
6,000米以下的水層被稱為「超深海層」,據載人潛水艇「深海6500」等的探測,確認這一水層中也有生命存在。
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只要深度略微大一些,海水就會變得漆黑一片,其實光線能射到出奇深的地方。
太陽光射入海水後,波長較長的光(紅)在水深30米處就只剩下0.1%左右的亮度了,但是波長較短的光(藍)在200米深度仍有20%的亮度,在某些水域甚至可以照射到1,000米深處。
光線照射得到的水層為「有光層」,照射不到的層為「無光層」。無論在沿岸區還是在海洋區,進行光合作用的基礎生產者(浮游生物)都生活在水深200米以內的有光層里。
5. 海洋物種大多聚集在
應選C,水中光決定了植物的分布深度,水生生物直接或間接要以植物為食,
6. 海洋生物集中生活在海洋的哪一層
絕大多數在最上層``
大約海面附近200米,應為陽光只能射入海洋很淺的部分``
再向下幾乎就是全黑暗的了`
上層有絕大多數的浮游植物和很多以此為生的生物`
7. 海洋不同深度的生物分布
硬骨魚的鰾和軟骨魚的肝臟都是可以調節魚體相對密度的,所以就算淺水魚到了深海,只要是自己下去的,也可以正常生活。
淺水魚的概念是主要生活在淺水,但這不代表它們不下深海,許多淺水魚是涉足深海的,比如朴蝴蝶魚,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它的分布上限幾乎與水面齊平,但到了菲律賓一帶,為了迴避高溫,它們就進入深水,最深可以達到250米,而深海的起點也就是中光層的起點,是200米。
也有很多大型的淺海魚,常常會暫時潛入深海,比如鯨鯊,平時都在海面,但真的要潛,可以潛到1908米深處。
目前已知分布最深的魚類是幾種獅子魚和鼬䲁,下限超過8000米,但大多數魚類都集中在3000米以上,再往下水深過大、環境過於惡劣、資源過於匱乏,很少有生物可以在這里生存。
8. 為什麼海洋表層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因為絕大多數生物存在都是需要溫度和光的。
淺表海洋具備的這樣的特性,所以他們多數都在淺表生活。
9. 海洋生物是怎樣分布的
在表層十幾厘米的水層里,有食肉的藍色甲殼綱動物、軟體動物和管水母.往下是弱光層,顏色發紅和發黑的動物取代了透明的無脊椎動物.再往下,動物的眼睛變大,以捕捉到最後的光線,以食肉動物為主.再往下是漆黑的深海區,它的光線來自底棲魚類如魷魚、燈籠魚的發光器官.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也是隨深度變化而變化,從陸架到大陸坡直到深海底.在泥質海底上以掘穴動物為主,而在深海軟泥海底則以魚、甲殼綱動物和海參為主.以從海水中吸吮懸浮物質為生的魚類,其數量與深度成反比.而那些從海底沉積物中覓食為生的魚,則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10. 海洋沉積生物是什麼其分布在哪裡
海洋沉積生物是體形較小、具有堅硬的介殼或骨骼並構成海洋生源沉積的海洋生物。海洋沉積生物是一個包括多個門類的海洋生態類群的統稱,其主要成員為原生動物的有孔蟲、放射蟲、鞭毛蟲;軟體動物的翼足類、異足類;節肢動物的介形蟲;以及苔蘚蟲、顆石類、硅藻類。它們中有的終生營浮游生活,也有的營底棲生活。浮游種類大部分是遠洋性的,種類雖少,但數量巨大,是構成世界各大洋鈣質軟泥和硅質軟泥的主要生源成分;營底棲生活的種類繁多,自濱岸瀉湖至深海盆均有分布,主要集中於大陸架區,但對構成所起的作用,則遠遜於浮游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