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生物之間存在共生關系
共生關系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
常見的互利共生樓上的同學已經給了很多例子了。
豆科植物提供根瘤菌營養物質,根瘤菌提供氮元素。對雙方都有利,這就是互利共生
僅一方有利稱為偏利共生。附生植物,如蘭花,生長在喬木的枝上,使自己更易獲得陽光和根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營養。藤壺附生在鯨魚或螃蟹背上。?以其頭頂上的吸盤固著在鯊魚腹部等,都是被認為對一方有利,另一方無害的偏利共生。
偏害共生(amensalism),又稱拮抗,是指一種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某種代謝產物或改變環境條件,從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甚至殺死其他微生物的現象。
2. 共生互利的動物有哪些
①犀牛和犀牛鳥:
犀牛喜歡在泥塘里打滾,讓全身沾滿污泥,穿上厚厚的泥衣。這樣既涼快,又可以防蚊蠅叮咬,還可以悶死皺襞里的寄生蟲,真是一舉多得,難怪犀牛每天都要到泥塘里製造新的泥衣呢!有趣的是有一種犀牛鳥經常停在犀牛背上為它清除寄生蟲。
停歇在犀牛背上的犀牛鳥,嘴巴尖長,無拘無束地在犀牛背上走來跳去,不停地在犀牛的皮膚皺褶處覓食小蟲,所以有人稱犀牛鳥為犀牛的「私人醫生」。犀牛行動笨拙,又是天生的近視眼,這對於它們的生存競爭是非常不利的。所幸的是有知心的小朋友——犀牛鳥,做它的義務警衛員。
②鱷魚和鱷魚鳥:
牙簽鳥迅速地把嵌在鱷魚牙齒縫間的魚、蚌、蛙、田螺等肉屑琢取吞進腹內。鱷魚雖然被這樣的衛生服務員打掃得舒舒服服,但飽餐後的鱷魚也會一夢不醒地閉合大嘴,使這種虎口取食的牙簽鳥更加令人擔憂。不過,牙簽鳥自有解脫之法。
它用尖硬的喙,輕輕地碰刺鱷魚松軟的口腔,鱷魚便會立刻張大嘴,卻不知是讓這些鳥繼續工作或是飛離。牙簽鳥是一種非常機敏的鳥類,它格外警惕周圍的一 切,充當著鱷魚的義務警衛員。一旦發現了敵情,便驚叫幾聲向鱷魚報警,鱷魚得到報警信號後,便潛入水底避難。
③白蟻和腸內鞭毛:
白蟻以木材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纖維素,必須要依靠腸內鞭毛蟲分泌的消化纖維素的酶,才能將纖維素分解,分解後的產物供雙方利用。:
④海葵和寄居蟹:
由於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處游盪,使得原本不移動的海葵隨著寄居蟹的走動,擴大了覓食的領域。對寄居蟹來說,一則可用海葵來偽裝,二則由於海葵能分泌毒液,可殺死寄居蟹的天敵,因此保障了寄居蟹的安全。
⑤大豆和根瘤菌:
豆血紅蛋白存在於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對氧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因此對創造固氮作用所必須的厭氧條件是有利的。就這樣細菌開始固氮。在植物體內細菌有賴於植物提供能量,而類菌體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
菌固定的氮約占所以豆科植物供給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給植物氮素養料,從而形成互利共生關系。
3. 十個共生關系的例子有哪些
相關如下:
1、在海洋之中海葵和小丑魚就是很典型的共生現象。海葵有很多毒刺,但不會傷害小丑魚,海葵保護不受其他魚類攻擊,小丑魚吃海葵消化完的殘渣,幫他清理身體。
2、共生固氮菌與豆科植物。
3、原生動物鞭毛蟲與反芻動物(如牛)的共生。
4、白蟻和鞭毛蟲。
5、人和肚子里的大腸桿菌。
6、地衣、藻類跟真菌共生。
7、鱷魚和牙簽鳥共生。
8、犀牛和犀牛鳥共生。
相關介紹: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類種間關系,是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高度發展。共生的生物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換生命活動的產物,在組織上形成了新的結構。
地衣是眾所周知的共生實例,它是藻類和菌類的共生體。除了地衣以外,在生物界的很多門類可以舉出許多共生的例子來。
昆蟲綱等翅目的昆蟲和其腸道中的鞭毛蟲或細菌之間的關系就是共生關系。等翅目昆蟲的腸道是鞭毛蟲或細菌的棲身之所,它們幫助等翅目昆蟲消化纖維素,而等翅目昆蟲不僅為它們提供藏身之所,還給它們提供養料。若互相分離,兩者都不能生存。
4. 有哪些微生物是共生的
舉一個例子,根瘤菌就是一類共生微生物呀。大豆根瘤菌與大豆共生,豇豆根瘤菌與豇豆和豌豆共生。不知能不能幫到你
5. 可以共生的海洋生物有哪些
共生的海洋生物有:鯊魚與魚類為伍,魚類與蝦共生,蝦則和海參相伴;拳擊蟹拿海葵防天敵,小蝦為電鰻的口腔做清潔。
6. 大自然中有哪些生物是互相依存的
動植物的相互依存,專業名稱是「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類種間關系,是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高度發展。共生的生物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換生命活動的產物,在組織上形成了新的結構。地衣是眾所周知的共生實例,它是藻類和菌類的共生體。除了地衣以外,在生物界的很多門類可以舉出許多共生的例子來。昆蟲綱等翅目的昆蟲和其腸道中的鞭毛蟲或細菌之間的關系就是共生關系。等翅目昆蟲的腸道是鞭毛蟲或細菌的棲身之所,它們幫助等翅目昆蟲消化纖維素,而等翅目昆蟲不僅為它們提供藏身之所,還給它們提供養料。若互相分離,兩者都不能生存。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又一個共生的的實例。根瘤菌存在於土壤中,是有鞭毛的桿菌。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之間有一定的寄主特異性,但不十分嚴格,例如豌豆根瘤菌能與豌豆共生,也能與蠶豆共生,但不能與大豆共生。在整個共生階段,根瘤菌被包圍在寄主質膜所形成的侵入線中,在寄主內合成固氮酶。豆血紅蛋白則系共生作用產物,具體講,植物產生球蛋白,而血紅素則由細菌合成。豆血紅蛋白存在於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對氧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因此對創造固氮作用所必須的厭氧條件是有利的。就這樣細菌開始固氮。在植物體內細菌有賴於植物提供能量,而類菌體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所以豆科植物供給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給植物氮素養料,從而形成互利共生關系。
動物與微生物之間共生現象的例子也很多。牛、羊等反芻動物與瘤胃微生物共生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反芻動物的瘤胃的溫度恆定、pH保持在5.8—6.8之間,瘤胃中的CO2、CH44等氣體造成無氧環境,大量的草料經過口腔後與唾液混合進入瘤胃中,為其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瘤胃微生物分解纖維素,為反芻動物提供糖類、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兩者相互依賴,互惠共生。
人和人體腸道的正常菌群之間也是共生關系。人體腸道的正常菌群在一般情況下,它們的巨大數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來腸道致病菌的入侵,還為人提供維生素B1、B2、B12、K、葉酸等營養物質。而人體腸道為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當人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致使腸道中正常菌群失調後,就會出現維生素缺乏症。
海洋生物群落中共生現象也十分普遍,如小丑魚和海葵之間;某些小蝦和海葵之間;珊瑚鱒和隆頭魚之類擔任「清潔工作」的魚之間的關系。太平洋中有一種大珊瑚——石芝,呈美麗的翠綠色,非常漂亮,這是因為其組織中共生著一種微小的海藻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