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世界上哪個生物最重要

世界上哪個生物最重要

發布時間:2022-05-24 09:44:51

① 世界上什麼生物最,厲害

熊蟲
義大利動物學家拉扎羅·斯帕爾蘭查尼還在18世紀70年代就首先開始對這種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無脊椎動物(0.1~1.2毫米長)進行研究,正是他給這種動物取名為「熊蟲」,義大利文為il
tardigrado,後來拉丁文為Tardigrada。熊蟲只能在潮濕的環境下生活,淡水、濕土、樹干、岩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都是它們棲身的所在。一旦水分不夠,熊蟲則進入假死狀態。很難想像,就是100年之後,烤得乾乾的熊蟲只要有一滴水滋潤就能復活。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可以說唯有熊蟲的生命力最強。經研究表明,進入假死狀態的熊蟲可以經受幾小時零下271℃的冰凍,也能耐短期零上150℃的高溫,還能經受大量的輻射和高壓。
日本科學家曾做過試驗,他們將進入假死狀態的熊蟲放進密封的容器里,再將該容器放入盛滿水的高壓水箱中,逐漸地將壓力提到600兆帕,相當於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水壓的6倍。就這樣,那些參加試驗的熊蟲絕大部分都經受了這種對許多動物來說簡直不可想像的考驗。

② 海洋所存在的生物,哪些生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呢

海洋所存在的生物,自古就存在出現,而有些最為古老的生物還存在海洋之中,而對於在海洋生物里,哪些生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呢?而不少的人都會說是藍鯨,而這個答案也是正常的,因為藍鯨甚至可以長到30米,而在食量上,它們一天要吃掉4噸多磷蝦。一起來看看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到底如何吧。

聲明: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生物

藍鯨

藍鯨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體形最大的。它們甚至比幾百萬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龐大的恐龍還要大。

藍鯨的平均體長為25米,但有些藍鯨可以長到30米。長臂龍是已知最大的恐龍之一,體長也只有20米~25米。

藍鯨的食物有小魚、浮游生物和大量的磷蝦。它們一天要吃掉4噸多磷蝦。

相對而言,藍鯨的游速較慢,然而在遇到威脅時,它們的游速可以超過每小時30千米。

世界最大的巨型海洋生物究竟多大

幾年前,我和Carl Zimmer舉辦了一個科普寫作工作坊,期間我們談論了如何以平等的姿態向讀者介紹科學。很顯然我們的討論給Craig McClain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一位生物學家,同時還是博客寫手,當時就坐在觀眾席中。「我曾說過一直想寫一篇報告,論述關於流傳的巨型烏賊的巨大尺寸多麼荒謬。不過總脫離不了自以為是的感覺。你當時對我說:你應該寫,不過要找到合適的語氣和口吻。於是我便開始了這項工作。」,McClain回憶道。

針對這個問題,McClain沒有選擇寫一篇憤怒激昂的駁斥性博文,而是決定寫一篇科學論文,力求准確的回答這個簡單而棘手的問題:海洋中最大的動物究竟有多大?

海洋是巨型動物的家園:藍鯨和大白鯊、巨型烏賊和巨蛤、象海豹和日本蜘蛛蟹都生活在這里。這些巨型生物很輕易的就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不過科學家想要抓住它們卻遠非易事。很多巨型生物極其稀有,而且非常狡猾,有些還生活在無法接近的海洋深處,想測量其尺寸大小更是難上加難。有些巨型海洋動物只有偶然被沖到岸邊軀體開始腐爛變質之後,我們才有機會對其測量。還有些就是單純的體型太大難以准確測量。同時,海洋本身就是我們了解有限充滿神秘的地方,關於它的一切都很容易被過分渲染。

例如巨型烏賊,無數媒體報道稱這種非常神秘的動物可以長到近18米長,McClain認為這是非常荒唐的,實際上大多數巨型烏賊還不到9米長。很多巨型烏賊都是被沖上岸邊後測量的,測量時軀體已經開始腐爛,好奇的人類為了還原其原本尺寸將其觸角拉伸,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還有更離奇的測量方法:有人曾發現一隻擱淺的巨型烏賊,竟然通過自己的步法數衡量其尺寸!類似這樣的不靠譜數據不勝枚舉。

於是,McClain和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Meghan Balk便設法尋求更確切的數據。他們招募了5個對此事滿懷熱情的本科生,聯合了大批同事,組成了一個調查小組對一批巨型海洋生物的尺寸進行分工調查。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核實這些海洋生物的尺寸數據:科學文獻、書籍、時事通訊、報紙等。還請求博物館的同行們測量館內的標本,與拯救擱淺海龜的組織取得聯系獲取數據,通過eBay的記錄尋找巨蛤和蝸牛殼的尺寸。通過不懈努力,他們共找出25種最大的巨型海洋動物最准確的尺寸數據。

有些生物被廣泛引用的尺寸數據錯誤的離譜:目前可被證實的最大大王烏賊長12米,尺寸固然不小,但與流傳的18米相去甚遠;已知的最重海象重達1883千克,而相傳一個獵人獵殺的海象重2500公斤,很明顯被過分誇大了。

還有些巨型生物的尺寸數據是很早之前獲得的:如最大巨蛤的尺寸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還有一些巨型生物准確的尺寸數據壓根不存在:如獅鬃水母和日本蜘蛛蟹。

此外,「有些巨型海洋動物可能沒有過去那麼大了」, McClain說道。1885年,阿留申群島的漁民打撈了一隻巨型太平洋章魚,經測量一隻觸角的末端到另一隻觸角的末端長達9.8米。」與我合作的兩個章魚專家稱現在的章魚沒有過去那麼大了,可能是污染或氣候改變造成的「,McClain說道。

盡管排除媒體的炒作後獲取的尺寸數據有所下降,這篇論文中的數據仍表明海洋中滿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龐然大物:海洋中有巨型桶狀海綿,雖然只含有兩層細胞,中間夾著膠狀物,但仍可以長到2.5米寬;還有寬達兩米重達200公斤的越前水母;海洋深處有長達3米的巨型管蟲,生活在熾熱的海底火山口附近;還有長達50公分的深海巨虱;更有巨型大白鯊,其鼻子前端距強壯的尾部可長達7米。

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動物非藍鯨莫屬了,長達33米,一口便可吞下50萬卡路里的食物;最長的魚類當屬鯨鯊,可長達18.8米;最長的硬骨魚要屬奇異的皇帶魚,可長到8米長;最重的硬骨魚則是翻車魨,看起來像是一條更大魚的頭部,可長達3.3米重達2300公斤。這要比最重的海龜還要沉(最重的革龜重650千克),比最重的海象也要重(1883公斤),不過與最重的海豹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南方象海豹可重達5000公斤)。

這些數據都是極盡准確的,為了獲取他們都費了一番周折。例如澳洲大香螺是一種形似密封球形救生器的大型海螺,McClain在一期夏威夷貝類新聞中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個名叫Don Pisor的收藏者舉起一個目測長達90厘米的巨型澳洲大香螺。與此同時,他在《世界最大貝類檔案》中發現最大的澳洲大香螺只有72厘米長,其主人也是Don Pisor。這兩處說的是同一個澳洲大香螺嗎?還是Don Pisor是個大騙子?又或者是Don Pisor非常擅長捕捉大香螺?為了確認McClain找到了當事人,Don Pisor告訴他這的確是同一個澳洲大香螺,他已經捐贈給了休斯頓自然博物館。McClain便聯系了博物館,得到的答復是72厘米,於是又一項准確數據得以確認。

在查找一些數據的過程中,調查小組還從這些巨型海洋生物身上獲得了新發現。收集深海巨虱尺寸數據的Andrew Thaler發現雄性個體通常體型要比雌性大的多。」雖然對深海巨虱了解很多,但是這一點卻是我們都不知道的「,McClain說道。

對於其中的幾種巨型海洋動物,調查小組不滿足於找出最大的尺寸,還利用其尺寸數據畫出了其尺寸分布圖。從科學角度講,這樣做更有利用價值。人們都想知道最大的動物能長到多大,但這樣一來就導致對其典型的尺寸知之甚少了。已知的最大大王烏賊長達12米,但其平均長度只有7.3米,大部分個體短於9.2米。其主要天敵抹香鯨有記載的最長可達24米,但95%的個體卻短於15米。

就像身高近1.9米的McClain指出的那樣:」個體可能因為發育或遺傳缺陷而長到非常極端的尺寸「。全世界最高的人Robert Wadlow身高近2.72米,需要藉助腿支架才能行走,21歲時死於因免疫缺陷而加重的感染。世界上最高的女性曾金蓮身高2.48米,由於腦垂體長了一個瘤而導致身高異常,死時年僅17歲。我們都對極端案例充滿好奇,不過生命通常表現的都比較平常。

盤點世界十大海洋最強生物

10.虎鯨

虎鯨,也叫逆戟鯨,無論是水中遊行還是掠過水面飛行的動物,幾乎都會成為它們的盤中餐。虎鯨在海豚科動物中體型最大,體重重達6噸,體長長達32英尺。因為體型大,它們成了現存最大的恆溫食肉動物。虎鯨牙齒特殊,長達4英寸。虎鯨可在不同水域生存,如海洋,或沿海地區。它們遊行距離長,適應能力強——不論是炎熱赤道海域,還是最冷的極地海域,都有它們的身影。虎鯨群居,具有社會等級,但除社群外,它們還會和其他虎鯨結對。除人類外,虎鯨別無天敵,因此它們被視為食物鏈頂端的動物。虎鯨牙齒巨大,形狀奇特,數量通常在40到56顆不等。它們根本就不咀嚼獵物,而是在吞食前,用特殊的牙齒將食物撕成小塊兒。

虎鯨名兒雖兇狠,卻不會攻擊人類;但它們會捕食海豹、海豚、海獅甚至幼鯨和鯊魚等。有次,我們看到一頭虎鯨張開巨盆大口把一隻鯊魚一口吞下,含在嘴裡使其窒息而亡。因為虎鯨高居食物鏈頂端,它們的壽命一般會很長。只要平安度過前6個月,雌鯨可活46到50年,雄鯨可活38年之久。

9.大白鯊

因為好萊塢電影題材經常涉及大白鯊,如《大白鯊》,大白鯊儼然成了海洋生物明星。鯊魚不是哺乳動物,而是魚類,這與哺乳動物鯨不同,但它們也是肉食動物。大白鯊體長可達15到20英尺長,重達5000英鎊,甚至更重,這讓它們成了海洋中最大的捕食性魚類。它們體型雖大, 但卻可游出15英里/時的驕績,甚至躍出水面(就像自己把自己扔出水面)。大白鯊的咬合力在魚類中獨一無二,它們吃肉時,牙齒就像切軟化黃油的刀子。鯊魚的咬合力據說高達1噸/英寸。大白鯊的牙齒多達300顆,呈三角形,鋸齒狀,分列幾排;正是有了這些牙齒,它們的咬合力才如此之大,無堅不摧。

大白鯊是恆溫動物,可以生活在不同溫度水域,從澳大利亞沿海地區到南非,從加利福尼亞到美國北部等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是恆溫動物,體力又充沛,大白鯊能在水裡自由穿梭,既可以在水面看到它們的身影,也可以在820英尺深的水底看到它們。大白鯊屬群居魚類,但它們不會集體出行獵食。它們深知自己的傷害力之強,所以它們只是互相輕輕碰觸,避免激烈打鬥,以免給對方造成永久性傷害。由於大白鯊捕食和適應能力強,它們的壽命比一些人的壽命還長,能活70年之久。

大白鯊素以「人類殺手」聞名,但它們每年攻擊人類事件僅10起左右,有些還未造成致命傷害。有時,大白鯊張開血盆巨口,僅僅是發出警告,讓人類離開。

8.太平洋巨型章魚

太平洋巨型章魚屬食肉型章魚, 體長可達10-16英尺, 體重可達100英磅。記錄在案的最大的太平洋巨型章魚有30英尺寬、600多英磅重。通常情況下,太平洋巨型章魚以蝦、蛤蜊和龍蝦為食,但同時它們也有能力捕食鯊魚。通常它們會用嘴咬穿獵物, 將其撕開,然後再加以吞咽。

章魚的觸手和牙齒非常厲害,但是真正讓人為之著迷的是吸盤的吸力。它的吸盤能在觸手上自由移動,甚至可以感知周圍的海水。章魚的吸盤組織同水母的膠狀物一樣柔軟,但是它們能吸住各種表面不「撒手」,甚至是水下不平坦的表面。科學家們試圖仿製出章魚吸盤,但到目前為止它們還無法復制出同真正的章魚吸盤一樣威力的仿製品。但是,章魚吸盤可能就是如今吸盤器的原型。

章魚非常聰明。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教它們模仿其他章魚甚至是走迷宮。在大海里,它們也是讓其他生物「傷腦筋」的「問題鄰居」。它們會戲耍螃蟹,也會向其他海洋生物扔東西。再比如,那些研究它們的科學家不必再為又打不開鹹菜罐頭而苦惱了,因為它們的章魚還學習過如何開罐頭。

7.虎鯊

虎鯊屬食肉型魚類,因幼時身上就長滿條紋而得名。虎鯊可長到14英尺長,記錄在案的最大的虎鯊重1400英磅。它們有尖利的牙齒和有力的下顎,咬力大到能將海龜殼咬碎,而這絕非一般海洋生物所能做到。虎鯊、大白鯊和牛鯊都因攻擊人類而聞名。但是,虎鯊可不挑食,大白鯊通常只是咬一口就遊走了,虎鯊卻會殺死人類。虎鯊的不挑食絕非浪得虛名,它們會吃黃貂魚、海豹、海鳥甚至是舊輪胎。

曾有傳言稱,這些食肉者們能治療癌症,因為鯊魚不會得癌症。20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軟骨組織會抑制新血管的生長,而這些新血管恰恰是構成腫瘤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為鯊魚的骨骼完全是由軟骨而來,研究人員推斷,鯊魚的骨骼可為新療法帶來希望。但是這一療法從來沒有被證實也沒有被美國臨床測試過。即使如此,Lane實驗室還是出售軟骨葯丸。據估計,葯丸在1995年交易額已達到三千萬美元。不幸的是,這使得北美鯊魚總數下降了80%;而事實證明,鯊魚也會得癌症。

6.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是海洋中最神秘的一類生物,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大王烏賊一般長約10米,最大的大王烏賊則長達18米,重達900千克。大王烏賊在自己的棲息地內總是來無影去無蹤,很難加以研究。目前我們只能通過死亡後被海水沖到岸邊的烏賊了解其相關信息。直到2004年,才首次拍到活著的大王烏賊影像。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沙灘上都見到過大王烏賊的身影,但至今仍很難說清楚它們究竟能游多遠或者它們的棲息地到底在哪裡。這類巨型魷魚的眼睛大得驚人,因為它們常年生活在深海,看不見亮光。對於大王烏賊,我們知之甚少,但我們可以推測,如果有機會,它們甚至可以殺死並吃掉幼年鯨魚,這意味著大王烏賊巨大的觸角必須非常強壯。

抹香鯨是大王烏賊的捕食性天敵,但大王烏賊有自己的天敵預警方法,它們巨大的雙眼可以幫助它們早早發現抹香鯨的靠近。

5.獅鬃水母

唯一比想像中的大王烏賊還要長的海洋生物就是獅鬃水母了。其觸須長度可達36米,這可比藍鯨的平均體長還要長!獅鬃水母體內含水量達百分之九十五,它們沒有骨頭或血液,甚至沒有大腦。然而,水母卻是在海域中生存時間最長的食肉動物。約6億5千萬年前,水母就已生活在海洋中,這甚至比恐龍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還早。獅鬃水母會捕食魚類,甚至是其他水母,雖然沒有大腦,但它們都是游泳健將,所以捕食對它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強大的游泳技能使得它們能夠逃脫天敵的魔爪,又能輕松獵殺自己的食物。不同於其他海洋生物的是,水母沒有牙齒。它們先用自己有毒的觸須刺螫獵物,待獵物麻痹後,再大快朵頤。

4.抹香鯨

成年體重高達35噸的抹香鯨不是海洋中最大的鯨魚,但這並不能阻止它們成為強大的生物。 抹香鯨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中頭腦最大的生物。抹香鯨的潛水能力極好,可以在3000多英尺深的海域內尋找食物,鑒於哺乳動物的屬性,它們必須在90分鍾的回程內屏住呼吸,保存體內含氧量!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各大海域,喜食烏賊。抹香鯨獵捕烏賊的方法極妙:它們猛然翻滾身體、俯沖而下,利用水流形成真空,靠著這股水壓把距離自身2-3英尺的烏賊吸入口中。許多烏賊能輕易發現鯨魚和它們真空的嘴並適時地進行反擊,而抹香鯨似乎也樂在其中。有些抹香鯨身上遺留下的吸盤印跡可以表明,巨型烏賊會與抹香鯨纏斗,且巨型烏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抹香鯨也許不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和力量最強的哺乳動物,但它們的祖先可稱得上是「海中霸主」。2008年,一塊巨型抹香鯨化石在秘魯(Peruvian)沙漠中被發現。為了紀念最偉大的航海小說——《白鯨記》(Moby Dick)的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這塊化石被命名為梅爾維爾鯨(Leviathan melvillei)。這條鯨魚可能生活在12萬年前,是迄今發現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它的頭蓋骨長達3米,下顎嵌36厘米長的牙齒,可能是已發現的最大的牙齒。

3.公牛鯊

公牛鯊與虎鯊、檸檬鯊是近親,它們都是鯊魚家族中較小的成員。它們可以長到11.5英尺長,體重在200到500噸之間。它們生性兇猛,且更喜歡在淺水域活動,這對於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們來說是個不幸的消息。公牛鯊甚至出沒於亞馬遜河流,因為它們可以像其它物種一樣,在淡水中生活。正是這一點習性,使公牛鯊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鯊魚。公牛鯊捕食一切其可抓獲的生物,包括其它的鯊魚。它們經常出現在人類光顧的水域中,並不會為了捕食而攻擊人類,雖然此類攻擊事件也偶有發生。雖然公牛鯊的體型不及其它鯊魚,但它們比其它大鯊魚更為兇猛,包括它們危險的表兄弟——大白鯊和虎鯊。公牛鯊的咬合力可達6000牛頓,足以應付捕獵和進食,難以想像它們是如何練就了這副「好牙口」。以公牛鯊捕食的獵物類型來看,它們並不需要如此強大的咬合力。據猜測,也許先前賜予這類小鯊魚更大的優勢,是為了讓它們捕食更多種類的獵物。另一種可能性是,公牛鯊的視力很差,所以為了適應捕食環境,它們變得極具攻擊性。無論是什麼原因,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鯊魚也不可貌相呀。

2.藍鯨

藍鯨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哺乳動物,雖說瀕臨滅絕,我們仍可以在大海之中看到它們暢游的身影。藍鯨的一條舌頭就相當於一頭大象的重量,其心臟的重量堪比一輛金龜車(Volkswagen Beetle)。整體重量高達200噸,近乎33頭大象的重量!

藍鯨通常以每小時5英里的速度在大海里悠哉地游著。但如果它感覺受到了威脅, 前進時速則可達到20英里。形象地說,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譯註:奧運會冠軍,男子100米、2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百米沖刺的速度為每小時23.35英里,但他可沒有200噸的體重。鑒於它們的游泳速度,藍鯨也是不容小覷的海洋生物。藍鯨有季節性洄遊的習性,夏季游向兩極,冬季又游回赤道。單論蠻力,藍鯨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動物。它們不僅體型龐大,聲音也十分洪亮, 可以發出190分貝的叫聲。這一高分貝的聲音相當於噴射器飛行時發出的噪音,這一等級的聲音刺激會對人耳聽力造成直接損傷。這種分貝等級的聲音也意味著,兩頭鯨即便遠隔1600千米也能聽到對方的聲音。

盡管藍鯨體型龐大,力大無窮,但它們仍會偶爾遭到鯊魚或捕鯨手的襲擊。

1.灣鱷

灣鱷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型的鱷魚,身長可達17英尺,體重可達1000磅,但人們曾發現過長23英尺、重2000磅的巨型鱷。灣鱷常出沒於南太平洋沿岸的印度、東南亞地區及澳大利亞北部。盡管它們大都生活在淺海地區,但你也能在淡水域發現它們。灣鱷精於偽裝,它們會潛伏在水底,等待獵物出現。它們在水中短途行進的時速可達18公里,但在陸地上卻行動遲緩。灣鱷還會游過浩瀚無垠的大海去開辟新領地。同時,灣鱷也相當長壽,有些可以活到100歲。

灣鱷會捕食一切靠近它的東西,包括人類。雖然一般來說人類不在灣鱷的菜單之列,但一旦觸及「雷區」,也很容易成為飢腸轆轆的灣鱷的腹中餐。由於它們天生的偽裝術和耐心,我們很容易把它誤以為是浮在水面的一截木頭。但只要人們尊重它們的習性,很多襲擊事件都是可以避免的。現有的測量數據顯示,灣鱷具有最強的咬合力,一些科學家推測它們的咬合力都能同已滅絕了的雷克斯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相媲美。其強悍的咬合力可達 3700磅/平方英尺。科學家們認為,它們能存活如此之久得益於這副「好牙口」。毋庸置疑,灣鱷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而早已滅絕的恐鱷,據估計有每平方英尺23100磅的咬合力。對比之下,你就會發現,澳大利亞北部的「小鹹鹹」(指灣鱷,澳大利亞稱為「salties」)並沒有那麼兇殘。

海洋中的動物種類繁多,有一些都鮮為人知。它們可重達上千噸,有的體型堪比一輛校車。這些地球上最強大的動物盡管棲息在海洋深處,卻仍逃脫不了瀕臨滅絕的命運。對於地球上最厲害的動物和魚類來說,最大的威脅不是捕食者,而是人類。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捕殺鯨和其它海洋生物。但是最近人類偷獵和過度捕撈越發猖狂,導致鯊魚和其它重要的海洋生物數量銳減。即使有法律明令禁止,漁民每年仍會獵殺2000頭鯨魚。好萊塢電影把一些動物描繪成了嗜血「殺手」,但是現實中,這些動物只希望人類可以尊重它們的棲息環境,互不侵犯,各自安好。

③ 世界珍稀生物有哪些他們的簡介又是什麼

中國珍稀動植物分布、數量、保護

1.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我國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多種,木本植物有700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1800多種,其中爬行類300多種,鳥類1100多種,獸類400多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種類的10%。淡水魚已見記載的近600種,海產魚1500多種,也佔世界魚類種數的10%左右。此外,還有許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如動物中的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植物中的銀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於我們過去對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缺乏認識,使我國在這方面的寶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由於濫捕亂殺而基本絕滅的鳥獸就有野馬、高鼻羚羊、白臀葉猴、白鶴、黃腹角雉等近10種;長臂猿、坡鹿、虎、白鰭豚、儒艮、揚子鱷、象等20種野生動物也正處在絕滅的邊緣。許多貴重葯材的葯源,也由於無計劃的採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滅絕也是普遍的國際問題。據近兩千年來記錄的統計,有110多種獸類和130多種鳥類,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當前,全世界有2500種植物和1000多種脊椎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2.我國部分珍稀動物簡介

(1)大熊貓:亦稱貓熊。哺乳動物。體肥胖,形似熊,長約1.5米,肩高約66厘米。眼周、耳、前後肢和肩部黑色,其餘均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時也吃小動物。善於爬樹,性孤獨,不群棲。僅產於我國四川、陝西、甘肅的少數地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2)朱䴉:鳥類。雄鳥體長近80厘米,雌鳥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紅色,頸部有若干延長而下垂的柳葉形羽毛,額、眼周、頭頂、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脛為紅色。生活於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棲於高大喬木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甲蟲等為食。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3)金絲猴:亦稱仰鼻猴。哺乳動物。體長約7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更長些。背部有發亮的長毛,臉兩側、胸及後腿毛赤色。生活於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棲,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分布於四川、甘肅和陝西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4)白頭葉猴:哺乳動物。體長約50厘米,頭小,尾較體長,四肢細長。頭白,有毛冠,體背的毛較腹面長而密。生活於熱帶、亞熱帶闊葉林中,群棲樹上,很少下地,以野果、葉、花等為食。產於我國雲南、廣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黑葉猴,也是一類保護動物。)

(5)羚牛:亦稱扭角羚。哺乳動物。長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達350公斤。尾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黃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棲於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覓食,吃青草、樹枝、竹筍等。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地。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6)白鰭豚:又稱白暨豚。哺乳動物。體長1.5米~2.5米,頭圓,嘴長,約30厘米。體背面淡藍灰色,腹面白色,鰭白色。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我國特產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7)黑頸鶴:鳥類。大型涉禽,體長約1.4米。頭、頸及飛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體羽灰白色,外觀黑白分明,易於識別。主要棲息在生長較高水草的沼澤地,以魚、蛙、螺、蝦等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澤繁殖,遷徒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越冬。鶴類中唯一的高山種,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8)揚子鱷:爬行動物。長2米余,背面角質鱗有六橫列。背部暗褐色,有黃斑和黃條;腹麵灰色,有黃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澤底部,以魚、蛙、小鳥及鼠類為食,冬季蟄居穴中。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我國特有,一類保護動物。

3.我國部分珍稀植物

(1)銀杉:常綠喬木,高達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葉兩型,長枝上的葉放射狀散生,長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葉輪生,長2.5厘米,線形,下面有白色氣孔帶。球果。產於廣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1956年發現,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

(2)水杉:落葉大喬木,高達35米,胸徑達2.5米。側生小枝對生,羽狀。葉條形,扁平,長13毫米~20毫米,交互對生成兩列,羽狀。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圓筒形,長約18毫米~25毫米。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發現,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

(3)珙桐:又稱水梨子。落葉喬木,高15米~20米。葉闊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球形頭狀花序,花序基部有兩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圓形或卵形,長約7厘米,寬約3厘米~5厘米。我國特有,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開花時,白色苞片布滿樹梢,有如群鴿棲息,所以又有「中國鴿子樹」之稱。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

(4)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紡錘形或圓柱形的肉質根,莖很短,掌狀復葉,三至六枚輪生。花小,淡黃綠色,傘狀花序。果扁球形,紅色。產於我國東北、朝鮮等地,有極好的葯用價值,為「關東三寶」之一

為了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國家劃出一定的區域加以保護,這樣的地區就叫做自然保護區。我國已劃建了400多處自然保護區,其中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就有10多個。1983年5月以後,鄧崍山、岷山、秦嶺等地熊貓分布區相繼發生竹子開花枯死,嚴重威脅大熊貓的生存。國務院為搶救大熊貓,撥出了一筆專款,責成有關省認真做好保護工作。林業部和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先後成立了搶救大熊貓領導小組,組織了52個巡護觀察組。國家還建立了一些大熊貓飼養場,用以收容、飼養受災的大熊貓。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不僅保護了珍貴的動植物資源,使它們得到發展,同時還可以利用自然保護區對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為引種馴化提供科學依據,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種提供種源。

由於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因此對人們研究自然資源、自然歷史、自然條件、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保護監測活動等都有很大的價值,是人們進一步探索、深刻認識自然規律的重要基地。

從1995年開始,分別開展了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濕地資源的調查;有計劃地對大熊貓、金絲猴、朱huan、揚子鱷、華南虎、野馬、雪豹、野驢、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項鶴、黑頸鶴、黃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種瀕危珍稀野生動物和銀杉、紅豆杉、攀枝花、蘇鐵、金花茶、珙桐等多種珍稀植物進行分布、數量、生態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開展了候鳥遷徙規律研究;開展了中國主要森林氣候帶生態多樣性調查及生態系統演變趨勢研究和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恢復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站11個。推廣了大熊貓人工繁殖技術、丹頂鶴人工孵化技術、揚子鱷人工繁殖技術、鳥類環志技術以及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制訂和推廣應用了《自然保護區工程總體設計標准》、《林木種質資源保存標准》和《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檔案管理模式》。國家林業局還多次舉辦自然保護區管理、水禽濕地保護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自然保護區特種旅遊、自然保護區信息系統管理等培訓班和學習班,以提高在職人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管理水平。還初步建立起自然保護區信息系統。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建設對於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和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均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始於50年代,經過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已經發展到1999個,面積14398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14.37%,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形成了一個類型齊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護區網路。
在已建立的1999個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6個、面積8871.29萬公頃,省級655個、面積3997.72萬公頃,市級339個,面積426.91萬公頃,縣級779個、面積1102.1萬公頃。並有長白山、鼎湖山、卧龍、武夷山、梵凈山、錫林郭勒、博格達峰、神農架、鹽城、西雙版納、天目山、茂蘭、九寨溝、豐林等14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扎龍、向海、鄱陽源、東洞庭湖、東寨港、青海湖等6個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絕大多數都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較好的保護。同時,這些自然保護區還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穩定地區小氣候等重要作用。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內。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里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
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於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欖、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鷳等。
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態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黔金絲猴與大熊描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目前僅在梵凈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天然珙桐僅存於我國,在梵凈山的面積最大,因開花時猶如白鴿展翅而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19世紀晚期,它漂洋過海流傳國外,如今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內。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植物有:銀杏、石松、草鶚、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態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葯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內。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埡、雲、洞、樹,號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於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
9.鹽城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里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的植物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孕育成為有別於赤道熱帶雨林的季風雨林。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一半分布在這里,如1975年發現的高達70多米的望天樹,曾轟動植物學界。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別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聞名,如樹齡在1500年以上的銀杏,樹高50多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及稀有的鐵樹、馬掛木等,都有「大樹王國」之稱。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蠑螈等。
12.茂蘭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內,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
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里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
14.豐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里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為豐林的主要保護對象。
15.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南麂列島距鰲江鎮30海里,距溫州市50海里,距台灣基隆140海里,陸域面積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島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嶴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棲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歷史內涵。
16.山口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內,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公里,區內分布著發育良好、結構典型、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海欖、木欖、秋茄、桐花樹等12種紅樹林等12種紅樹林植物,其中連片的紅海欖純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欖在我國已為罕見。該區具典型的大陸紅樹林海岸生態系統特徵,紅樹林中還棲息著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7.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20公里。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 保護區內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
18.黃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內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著4300餘個迂迴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余,淺者數寸,澄凈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盪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又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405549公頃,為雲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緯24°40′-28°30′之間,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公里。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范圍內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范圍內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態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內共有植物29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於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大鯢、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由野生果樹110餘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葯用植物1055種,是我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態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著原始森林狀態。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鎮115公里,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期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度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里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匯點。同時,這里又是生態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加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範區。
22.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呼倫貝爾草原西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總面積為3253平方公里,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內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眾多侯鳥棲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一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岳樺等。此外,區內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鄰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為3750米,境內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只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
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
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
在稻城亞丁極目遠跳,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於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跡。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公里。 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雲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標志性動物。
26.佛坪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南部漢中市佛坪縣境內。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佛坪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區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90%以上。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獨葉草等22種國家重點保護珍惜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國家保護動物。保護區內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隨處可見。佛坪保護區物種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核心區內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隻大熊貓,野生大熊貓密度居全國之首,在保護區內還曾發現棕白色的大熊貓,被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④ 關於生物的世界之最

最長地植物 — 白藤
最大地仙人掌 — 沙瓜洛仙人掌
最粗地樹 — 巨杉、大胖子樹、猴麵包樹
最毒地樹 — 血封喉樹
最大地花 — 大王花
最大地兩棲動物 — 大鯢
最原始地哺乳動物 — 鴨嘴獸
世界「蟾王」 — 海蟾
最小地象 — 小姐象
最大地爬行動物 — 彎鱷
最大和最重地動物 — 藍鯨
最大地蛙 — 巨蛙
最大地猴子 — 狒狒
陸地上最大地龜 — 象龜
游得最快地魚 — 旗魚
最大地烏賊 — 大王烏賊
奔跑最快地動物 — 獵豹
最大地蝴蝶 — 鳳蝶
最小地蝴蝶 — 小灰蝶
地球上最早地「飛行家」 — 巨大蜻蜓
最大地蛇 — 水蟒
最小地蛇 — 細盲蛇、毒蛇:小蝰蛇
最大地蜈蚣 — 熱帶蜈蚣
最大地獸群 — 南美小羚羊
最保暖地毛皮 — 北極熊皮
最大地虎 — 東北虎
最珍稀地魚 — 總鰭魚
最大地老鼠 — 負鼠
最大地犀牛 —白犀
最大地蠍子 — 綠蠍
最大地章魚 — 太平洋章魚
最大地蝸牛 — 非洲蝸牛
最大地蝦 — 龍蝦
最大地蛾 — 山蠶
最長地毒蛇 — 眼鏡王蛇
嘴最長地鳥 — 巨嘴鳥
古今陸上最大地動物 — 恐龍
最大地蟹 — 高腳蟹
最兇猛地海獸 — 虎鯨
飛得最快地鳥 — 褐雨燕
最小地熊 — 馬來熊貓
最大地螞蟻 — 公牛蟻
最小地螞蟻 — 軍蟻
最大地食肉類動物 — 棕熊
最小地魚 — 虎魚
飛得最遠地鳥 — 候鳥
產卵最多地魚 — 翻車魚
最大地龜 — 棱皮龜
最小地鳥 — 蜂鳥
最小地有袋動物 — 海馬
最耐寒地鴨 — 北極鴨
臭氣沖天地動物 — 臭鼠
最珍貴地動物 — 虎鯨
眼睛最大地動物 — 大王槍烏賊
世界上最大地蛋 — 象鳥蛋
最貪吃地動物 — 蠶蛾
海洋動物中地游泳冠軍 — 逆戟鯨
冬眠最長地動物 — 山地松鼠
最大地蝙蝠 — 俾斯麥飛狐
最小地蝙蝠 — 豬鼻蝙蝠
聽覺最敏銳地動物 — 蝙蝠
最重地象牙 — 老年雄象
最長地牛角 — 公牛
最大地騾 — 阿波羅騾
最重地馬 — 利時閹馬
最長壽地狗 — 牧場狗
最稀有地狗 — 少毛狗
最重地雞 — 白斑雞
最大地蜥蜴 — 巨蜥
毒性最烈地蠍子 — 黃蠍
最毒地蜘蛛 — 紅斑蛛
最大地蟑螂 — 巨型蟑螂
最大地蜻蜓 — 巨蜓
最毒地甲蟲 — 斑蝥
最大地跳蚤 — 多毛跳蚤
最長地蚯蚓 — 拉匹蚯蚓
最早最大地鳥 — 巨型畸鳥
最大最長地恐龍 — 短頸恐龍
最小地恐龍 — 食草恐龍
最古老地植物 — 木榴
最深最密地根 — 冬黑麥地根
最大地森林 — 針葉樹森林

⑤ 世界上什麼生物最強大

人類
有超大的腦部
大部分個體會使用並利用工具
部分個體仍具有野外生存能力
基因上來講
具有地理隔離而並無生殖隔離
具有遺傳多樣性
有一定的馴化能力和毀壞自然的能力
善於用非出自本能的智力利用自然分析所處環境和未來
基於發育能力超強的腦部
擁有豐富的想像力
部分個體會因此患有精神疾病
擁有情緒的變化
長期處於優渥的環境下
演生出救助同類的同情心
這種同情心逐步演化為並非出自本能的犧牲自我成就大我的行為
此種行為並非人類這個物種中部分個體遺傳基因的表達
而是在特定環境下激發的特定行為
能夠創造其他形式的生命
並且樂於探尋其他物種
樂於探尋其他形式的生命
演生出信仰和科技
每一個個體在生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充分展現獨特性
同時永遠具有普遍性
每個人類個體的不同類似一個生命體中不同部位細胞的分化
這種分化不同於被基因死死控制住的分化
而是類似於具有不定向性的突變
人類
在種群密度呈J型曲線增長的情況下
目前還未發生大規模種內競爭
在自身生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關心其他物種的生存狀況
能夠左右一個小物種的滅亡或生存
如果大部分的人類個體努力
可以滅亡一個大物種
具有社會
分工明確
大部分個體能製造工具並利用工具

⑥ 地球上有哪些逆天的生物打破常規的存在

個人感覺最違背生命規律的應該是人類才對,冷了穿衣服、熱了吹空調,病了還能吃葯打針,你看這些技能還有哪個物種擁有,人類在地球數百萬個物種中看起來就那麼格格不入,如果其它物種有思想、有意識,一定認為人類是在違背生命規律在生活。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眼中違背生命規律的生物,只是站在人類自己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從本質上來說只要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然生存繁衍下去就不算違背生命規律。

接下來我們就列舉幾個物種,在我們的意識中打破常規的存在。

1、先就要說綠葉海蝸牛

從其名字大體上可以呈現出它的形象,那就是蝸牛和綠葉兼備,看起來是蝸牛但有著綠葉的輪廓,是不是很神奇。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⑦ 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5種生物中,生活在人類身邊是哪個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未被確認的生物種類遠遠超過已知的數量,其中許多生物生存在極端環境中,即使在沒有光線也沒氧氣的地下深處就有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種群,那麼在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是什麼呢?下面就來看看這些不可思議的生物是什麼。

不過自然界有一套平衡機制,越是完善的生命體越不可能成為高等生命,有思維和創造力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人類為什麼能稱為智慧生命的原因。

⑧ 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除了人類還有什生物可以稱得上

地球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物種非常豐富的生命世界,有著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物存在。地球的整個生命史大約有38億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誕生了很多種各種生命。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個霸主級的生物出現,比如3億多年前的巨蟲時代,那個時期稱霸地球的是我們現在非常渺少的昆蟲。當然那個時期的昆蟲可比現在要多大得了,普通的蜻蜓翼展可長達一米多,蜈蚣的體長達三米。

正是由於昆蟲的個體異常大,所以才稱之為巨蟲時代。由於昆蟲天生有兩大優勢,一個是普遍力氣非常大,比如螞蟻能夠輕松舉起自身重量數倍的食物。除了力學大之外,昆蟲普遍都有厚厚的盔甲保護,還有比較強大的身體武器。


病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偽永生生物,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一旦被冰封起來,即使過去了數十萬年,數百萬年,只要環境適宜都有可能活過來。而遠古細菌和病毒跟現在的細菌和病毒可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基因結構等信息有著巨大的差別。

所以,一旦冰封數萬年以上的遠古細菌和病毒復甦,對於地球的生態和人類來說有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要消除這種威脅,只有我們努力發展科技,將病毒真正破解了,才能夠無懼它們的威脅。

⑨ 地球上人的生命最重要還是其他動物或生物的重要

重要與否取決於自身的價值觀,如果你是很客觀的人你會覺得他們是同樣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世界上哪個生物最重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