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人表面有多少微生物

人表面有多少微生物

發布時間:2022-05-24 17:31:07

❶ 人身上共寄居著多少微生物

科學家們稱,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0萬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蟎蟲。還有很多寄生蟲科學家們到現在還連它們的名字也叫不上來呢!

❷ 人體有多少細菌

人的腸胃中一般有500多種細菌,總體分為3類:有益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條件性有害菌,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體有害,但在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稍微有點好處,如大腸桿菌;致病菌,對人產生危害的細菌,如產氣夾膜桿菌、綠膿桿菌等。實驗證明,在人的腸道里保持較多數量的有益菌群,將非常有利於維持身體健康,而且雙歧桿菌能延長人的壽命,像長壽老年人的腸道內,雙歧桿菌數量都比較多。 大約200種,其中約80種生活在人的口腔里。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微生物工廠,每天生產出一千億到一百萬億個細菌。在每平方厘米腸子表面上生活著一百億微生物,而在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面生活著一千萬個細菌。 在人的牙齒、咽喉和消化道里細菌的數量最多,數量超過皮膚表面一千倍

❸ 人體中的微生物

人體許多部位都生活著微生物,其中以腸道中的微生物數量最多、種群最豐富,大約80%的人體正常微生物都集中在這里,它們的數量超過100萬億個(這個數字大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總重量超過一公斤,種類有四五百種,絕大部分是不需要氧氣的厭氧細菌。人的皮膚上也生活著許多微生物(膚表微生物),有細菌也有真菌,人體汗液中的無機離子和有機物是這些微生物愜意的食物,唯一令膚表微生物感到缺憾的是皮膚上的水分太少,不時要忍受乾渴的折磨,視水分的充足程度,每平方厘米皮膚上的微生物從1萬到100萬不等,膚表微生物容易被水洗脫,淋浴可除掉絕大部分膚表微生物,但8小時內皮膚上又可迅速重建起一個蓬勃的微生物世界。口腔是微生物生存的好地方,唾液給這里的微生物帶來豐富的營養和充足水分、口腔高低不平的表面又為各類微生物提供了棲身之所,因此近百種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都能在這里安詳地生活,此外,鼻腔、咽腔以及女性泌尿生殖道也是一些微生物定居的場所,人體的胃不是微生物的好去處,這里沸騰著的胃酸使大部分微生物都受不了,因此在這里僅生活有少量的耐酸細菌和酵母菌,它們粘附在胃壁上生長。 人在出生時身體上是沒有微生物的,但隨後幾小時內,微生物便通過呼吸、母乳等各種渠道進入人體、占據合適的位置開始生息繁衍,這便是人體正常微生物的來源,並非所有微生物都能在人體順利定殖,比如皮膚上分泌的油脂就能殺傷一些微生物,唾液中除營養外也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質,能在人體上定殖的微生物都是能克服人體這些阻障的種群,這或許也可以看成人體對微生物的選擇吧,科學家懷疑,對於那些人體需要的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人體可能通過某種化學信號不斷地與它們對話,這樣就可引導它們到達合適的位置定居,若非此,很難解釋微生物那麼精確地定位以及人體免疫系統為何不對付這些外來者等一系列問題,科學家現在發現一些哺乳動物腸道組織甚至發生了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的變化,這更堅定了科學家的這種想法。 口腔中繁茂的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顯然也懂得雙贏的道理,人體正常微生物在享受人體提供的生存空間時自然也感恩戴德極力回報人體,首先它們能夠抑制外來病原微生物,外來病原微生物要想在人體內搗蛋就必須先在人體內找到立足點,但人體既然已生活著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病原微生物要奪取一個立足點必須要和這些微生物進行惡戰,但大部分情況都是這些病原微生物敗下陣來,因為人體正常微生物以逸待勞自然很容易打敗外來的入侵者,人體正常微生物還能合成一些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腸道微生物在這方面更是能力超凡,許多腸道細菌能製造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並為人體吸收,此外,腸道微生物還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通過降解食物中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防止腫瘤,科學家現在發現一些中葯葯效的發揮還得靠腸道微生物,大黃是中葯中一味很有名的瀉葯,它的葯效成分到達大腸後被這里的一種叫螺旋鏈球菌的細菌分解成羧酸蒽酮,這種物質方才真正具有下瀉的功能。 科學家對人體正常微生物的研究刺激了一門新學科的誕生—微生態學,這門學科將微生物與其生存的人體環境看成一個生態系統—一個微觀或細胞水平的生態系統,同宏觀生態系統一樣,微生態系統也應保持平衡,這種平衡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果微生態平衡被打破,人體必然遭殃,例如濫用抗生素常使腸道菌群失調,因為它們能殺死很多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從而使那些有害微生物繁衍壯大,此時人體最常見的反應是腹瀉不止,除了抗生素,年齡也可能影響到菌群的變化,科學家發現,由母乳喂養的嬰兒腸道中98%以上的細菌都是雙歧桿菌,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益的細菌,隨著年齡的增長,雙歧桿菌逐漸減少,成人體內雙歧桿菌比例為10%,和年輕人相比老人腸道中的雙歧桿菌已十分稀少,有的甚至已經檢測不出來,但長壽老人卻又減少得不是那麼劇烈,這提示科學家補充雙歧桿菌或許能延年益壽,通過調節飲食習慣可以增加腸內雙歧桿菌數量,比如少吃肉、多吃蔬菜、多喝酸奶,另外,服用市面上的補充腸道有益菌的微生態制劑也不失防治菌群失調的輔助方法。許多口腔疾病也往往並非是由於外來有害微生物的入侵而是口腔微生物種群發生了變化,如果人食物中糖分尤其是蔗糖含量提高而又不注意口腔衛生的話,牙齒表面將形成一個產酸的細菌菌落,這些酸可以溶解牙齒表面的釉質(由礦物質結晶體構成),這層堅固的防護層被細菌攻破後,細菌就可輕而易舉分解牙齒內部物質,最終造成齲齒,氟能提高牙齒的抗腐蝕能力以及抑制細菌對糖的代謝,因此飲用水和牙膏中加入適量的氟化物有助於防止齲齒。 人體微生物還與很多人體生理現象有關,如「屁」的形成就與腸道微生物有關,正如人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要呼出二氧化碳,細菌在其生命過程中也要呼出氣體,但不光是二氧化碳,還有甲烷、硫化氫等,這些氣體再加上人吞入的空氣排出人體後就形成所謂的「屁」。 一些人體微生物為科學家所鍾愛,在更大層面上造福著人類,腸道中的大腸桿菌就是一個典型,這種聞名遐邇的細菌是一種被人類了解得最清楚的生命,對一些生命現象的研究往往用它作為模式生物,科學家也喜歡將一些外源基因導入這種細菌來生產有價值的生物物質,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技術產品人胰島素就是用這種細菌生產的,大腸桿菌在環境檢測中還經常被作為一種指示菌來指示水或食品被糞便污染的程度,它與其它腸道病原菌的生活習性和環境都非常相似,因此它的數量能反應樣品中病原菌的數量。 需要提及的是,人體正常微生物若要名副其實的「正常」必須老老實實地呆在它們的居住地,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它們跑到人體其它地方去溜達就往往釀成禍害,它們也就成了讓人體致病的罪魁禍首,這就是常被醫生提起的內源性感染,例如有時大腸桿菌跑到男性前列腺中引起細菌性前列腺炎,這可並不是容易治療的疾病,將給人體帶來極大的痛苦,因為一些正常微生物也可能致病,它們又有了一個「機會致病菌」的名字,不過慶幸的是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很少。

❹ 人身體里有微生物,消化道里有多少活的微生物

至少在細菌多樣性方面,腸道對於人體而言無疑是最豐富的。有人估計,每時每刻,每個人的腸子里都會生活一到兩斤細菌。單從數量上看,一個健康的人體大約有100萬億細菌,它們分別位於皮膚表面,口腔,鼻腔和泌尿道中,但大多數生活在大腸中。

值得一提的是,服用抗生素可以減少常駐菌群的數量和多樣性。許多科學家擔心過度使用抗生素會產生大規模影響,尤其是它可能產生更多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有害細菌。

❺ 人體內有多少種微生物呢

科學家們稱,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蟎蟲。

❻ 人體共存在著多少種微生物

大約200種,其中約80種生活在人的口腔里。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微生物工廠,每天生產出一千億到一百萬億個細菌。在每平方厘米腸子表面上生活著一百億微生物,而在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面生活著一千萬個細菌。

在人的牙齒、咽喉和消化道里細菌的數量最多,數量超過皮膚表面一千倍。

❼ 人體內有多少微生物

:細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以及病毒,它個體微小、種類繁多、與人類關系密切,
科學家們稱,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蟎蟲。下面來看一下我們身體幾個微生物主要聚集的部位
一、口腔
人類的口腔存在200多種微生物。比如糞大腸桿菌,它們是導致牙病和口氣的罪魁禍首!還有導致齲齒的變形鏈球菌,引起皰疹病的皰疹病毒。人類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在幾小時到一天之內,口腔內即可出現一些菌群,據研究,在一個成人口腔中,唾液中的細菌至少是由三十多種菌屬組成,這些細菌大多數來自舌背表面,少數來自其他部位的口腔粘膜。在牙菌斑及牙齦溝中,菌計數為2X1011個/克濕重菌斑。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處於生態平衡狀態。但由於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正常口腔微生物若出現生態失調的變化,將出現種種口腔疾病,齲牙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
二、皮膚
可能以下的情況像是恐怖片中的場景,但人類必須面對現實,這些都是真的:當我們關掉燈上床安歇時,我們的臉上立刻開始了一場盛大的宴會。細小而有八條腿的蜘蛛的遠親們——蠕形蟎,從我們的皮膚中爬出來,它們從這根毛發跳到另一根毛發以尋求配偶。就這樣,
早晨到來的時候,它們又頭朝下鑽進我們的皮膚中。
大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身上寄居著這種蠕形蟎。這些蠕形蟎寄居在他或她的睫毛和皮膚里。你可能通過與帶有該種寄生物的人親密接觸,甚至只是共用一條毛巾就能被傳染上。一旦這些微生物跑到你身上,它們就會吸附在毛發的基部或毛孔中。它們主要以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為營養。盡管在顯微鏡下這些傢伙看起來是如此的面目可憎,但科學家尚沒有找到根除它們的辦法。此外,人身上腋窩處生活著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們消化人體的汗液,
並產生出一種帶臭味的化學物質,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體味(某些人身上嚴重些即為狐臭)
。而皮膚癬菌會大量聚集在人類的腳趾,特別是腳趾間,它們吃掉我們腳上的死皮膚,並導致發癢,形成足癬。
除了這些,人身上還有多種引發各種皮膚病的真菌。
三、腸道
人體內大約有100萬億個微生物,而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腸道中,腸道中許多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幫助人體處理復雜的化合物,還可以生成氨基酸和維生素,
因此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甚至被認為對人的生命非常關鍵。腸道微生物幫助人從食物中攝取能量,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變化還可能與腸道疾病或肥胖症有關。
哈佛大學的基因組學家布魯斯·比倫提出這樣一種說法,我們身體中90%的細胞是細菌,或者說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9倍。這些細菌對人類來說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我們不是個體,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體。我們人類體內的微生物,絕大多數對我們來說還是有益的。正確看待他們的價值,不斷的研究與發現,才是人類對於體內微生物的正確的態度。

❽ 正常人身上有多少種細菌



人的一隻手掌上就有100多萬種細菌!這是經常聽到的說法,仔細想想會讓人覺得恐怖,這足夠我們生多少次病啊!但實際上我們卻並不常因為手掌上的細菌而生病,這一部分要感謝良好的衛生條件,而另一部分原因是100多萬種細菌中其實有許多是有益,或者至少無害的細菌。

我們身體中90%的細胞是細菌,或者說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9倍。這些細菌對人類來說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我們不是個體,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體。」哈佛大學的基因組學家布魯斯·比倫說。這種集合體通常被叫做「超級有機體」(Superorganism)。

在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時,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基因組只有2萬個基因,比理論上要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需的基因數量少得多。相比之下,人體內的細菌攜帶有300萬種基因。在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體已經把許多「業務」「外包」給了體內的微生物,比如腸道里的細菌可以分泌一些酶,幫助消化,另一些細菌可以抵抗病菌。這些細菌能夠影響到人體的發育、生理、營養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

然而現代的生活方式正在破壞體內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導致多種微生物成為了體內的「瀕危物種」。人體內的這種「氣候變化」要歸咎於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過分干凈的生活環境——特別是用洗潔精消毒過的餐具,還有日常飲用的純凈水。

對於有些細菌,只有當你失去它了,才知道它有多重要。幽門螺桿菌就是這樣。這種細菌會引發胃潰瘍和胃癌。在過去,幽門螺桿菌在家庭成員之間通過共用的床鋪和餐具傳播。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孩子們從小就有自己的房間,使用的餐具也經過消毒,這讓幽門螺桿菌失去了傳播途徑,從越來越多的孩子體內消失。人們還來不及像當年消滅結核菌那樣慶祝,負面的影響就已經突顯出來。食道疾病、過敏和哮喘的兒科病例逐年增加。

兒童哮喘主要是由對吸入的異物過敏引起的。幽門螺桿菌可以幫助兒童預防哮喘,因為它們可以讓免疫系統產生Th17細胞,這種免疫細胞控制著機體對進入身體的污染物和病菌的反應。紐約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馬丁·布拉瑟用防洪堤來比喻Th17細胞,「如果防洪堤足夠高,那再怎麼下雨也不會有洪水,但要是沒有防洪提,雨水就很容易泛濫。如果體內有足夠多的Th17細胞,那麼對過敏原的耐受能力就比較強,不容易過敏。」

其實從人類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時候起,幽門螺桿菌就生活在人們的胃裡了,還有許多其他的細菌也和我們是這樣的「長期合作夥伴」。

❾ 人體有多少細菌

部位 常見菌種 皮膚 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綠膿桿菌、恥垢桿菌等 口腔 鏈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桿菌、螺旋體、梭形桿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類白喉桿菌等 胃 正常一般無菌 腸道 類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厭氧性鏈球菌、糞鏈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桿菌、變形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等 鼻咽腔 甲型鏈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乙型鏈球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 眼結膜 皮表葡萄球菌、結膜乾燥桿菌、類白喉桿菌等 陰道 乳酸桿菌、白色念球菌、類白喉桿菌、大腸桿菌等 尿道 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恥垢桿菌等 二、正常菌群的概念 人和動物自出生後,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漸進入機體。在正常人和動物皮膚、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種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著對機體無害且有益和必需的微生物群,包括細菌、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它們在與宿主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微生物群的內部及其與宿主之間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形成一個能進行物質、能量及基因交流的動態平衡的生態系統習慣稱之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長期居留於機體又稱為常居菌,也有少數微生物是暫時寄居的,稱為過路菌。 三、正常菌群與機體的意義 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有利作用;正常菌群轉化為條件致病菌;菌群失調及菌群失調症。 1.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有利作用 ①促消化作用:降解食物殘渣。腸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末 被機體消化食物殘渣,將不溶必蛋白和糖類轉化為可 溶性狀態,便於機體進一步吸收。 ②營養作用: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維生素,如核黃素、生物素、葉酸、 吡哆醇及維生素K等,供機體吸收利用。如大腸桿菌及 乳鏈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葉酸及VitC、K等, 供機體利用;雙岐桿菌產酸造成酸性環境可促進對 VitD、Ca、Fe的吸收。 ③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通過粘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層自然菌膜,是 一種非特異性的保護膜,可促機體抵抗致病微生物 的侵襲及定植,從而對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作 用。正常菌群除與病原菌爭奪營養物質和空間位置 外,還可以通過其代謝產物以及產生抗生素、細菌 素等起作用。如大腸菌素可抑制痢疾桿菌生長;唾 液鏈球菌產生的H2O2抑制腦膜炎球菌生長。可以說 正常菌群是人體防止外襲菌侵入的生物屏障。 ④免疫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劑的作用。可剌激機 體免疫系統發育和成熟。如正常菌群釋放的內毒素等物 質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保持活躍狀態,是非特異免疫功 能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正常菌群轉化為條件病原菌 正常菌群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在特定條件下,正常菌群與機體之間的生態平衡可被破壞。 正常菌群轉化為條件性致病的特定條件通常是: ①機體免疫機能低下:例如皮膚粘膜受傷(特別是大面積燒傷)、身 體受涼、過度疲勞、長期消耗性疾病等,可導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 染。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發生變遷:正常菌群發生定位轉移也可引起疾 病。例如外傷,手術,留置導尿管等使大腸桿菌進入腹腔或泌尿 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③不適當的抗菌素葯物治療:如長期或濫用抗菌素治療。 3、菌群失調及菌群失調症 菌群失調:在正常情況下,機體、正常菌群和環境三者之間,保持一 定的生態平衡。如果生態平衡發生改變,將導至體內某一 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種細菌的比例關系發生數量和質量上的 變化,這種生態體系表現出的不平衡狀態,稱菌群失調。 菌群失調的常見誘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時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誘因後一般可使菌群復常,也有長期失調難於逆轉的情況。 菌群失調症:指嚴重的菌群失調使機體發生功能紊亂表現出明顯臨床 症狀者。菌群失調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或二重 感染)。 臨床上常見的菌群失調症有:①耐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優勢菌而發生腹瀉,偶爾發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膿毒血症;②變形桿菌和假單胞菌生長旺盛並侵入組織發生腎炎或膀胱炎;③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腸道、肛門或陰道感染,也可發展成全身感染;④艱難梭菌在結腸內大量繁殖,並產生一種腸毒素及細菌毒素,導致假膜性腸炎。 菌群失調經常發生而菌群失調症則少見。患二重感染的機體抵抗力很弱,細菌對抗菌素葯物不敏感,治療難度大,應嚴加預防,避免發生。

❿ 人體到底寄居著多少微生物

人體寄居的微生物如果按重量來算,中等體重的成年人身上大約有1.4千克的微生物。這個分量使微生物組成為人體內部最大的器官之一——與大腦重量相仿,比肝臟略輕。我們已經知道,就細胞的絕對數量而言,人類體內的微生物細胞要遠遠多於人體細胞,比例高達10:1。如果用DNA來衡量會怎樣呢?以這種方式來看,每個人身體里大約有2萬個人類基因,但我們攜帶的微生物基因大約有200萬到2 000萬個。這意味著,從遺傳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繼承的基因99%都是微生物基因。
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0萬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蟎蟲.還有很多寄生蟲科學家們到現在還連它們的名字也叫不上來。

閱讀全文

與人表面有多少微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