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到將生物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學
一、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
理論知識,源於生活實踐,是對生活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就是要能用理論知識去解釋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高中生物知識,很多知識點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如果能將兩者有機結合進行教學,毫無疑問會提高學生的能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口頭禪,不幹不凈,吃了沒病。我講授完免疫一節後,讓學生對這一句話進行認真分析。學生中有的認為這句話是對的,也有的認為這句話是錯的。這時我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開放思維。學生通過充分討論,我最後總結出:同學們的說法各有道理,前者強調了病原體進入人體後會被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後者強調了人的免疫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病原體突破了人的防線,進入人體後大量繁殖就會使人致病。這樣開放式的教學,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鞏固了理論知識。
學校有整潔的環境,對師生來說至關重要。我在講授生態系統一節後,要求學生探討:如果你是學校的管理者、班主任,你如何使學校環境美?並引導學生從下述問題討論:1、園林高中這個生態系統對外界生態系統有哪些依賴性和干擾性?2、食堂每天學生進餐後的殘羹如何處理?3、教室里的廢紙、塑料瓶如何廢舊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學生根據我提出的問題暢所欲言,從用剩菜剩飯養豬到賣塑料瓶做班費,大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通過討論,也使自己明白了,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二、生物知識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知識都與農業生產緊密聯系。如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生物固氮等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
潛江主要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等農作物。在教學中,我以種植的經濟作物棉花為例,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學知識有哪些?這樣學生很容易回答出與植物生理代謝有關的一些生物知識,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在自己所見的棉花中得到了體現。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分析,農民在管理棉花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生物原理呢?學生這時開動腦筋,談到了合理密植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鋤草減少種間競爭;打頂心去除頂端優勢;整枝打葉除去老的枝葉,降低細胞呼吸,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棉桃上去;中耕鬆土增加土壤中氧氣有利於棉花植株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同進也有利於固氮菌、硝化細菌的活動、增加了土壤肥力等等。通過上述討論,我又更深層次提出了問題:棉花作為我市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你能有哪些措施,使農民既減輕勞動強度,又能增產呢?學生這時思維更加活躍,有的同學說,可以將營養缽改為無土栽培培育棉花苗;可以間作玉米,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可以種植轉基因植物抗蟲棉,既防治害蟲,也減少了農葯的使用,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由淺入深,從整體的知識構建到細微的知識探究,無不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生物知識與生態環境聯系教學
澤口是我市的重點經濟開發區,當你走進澤口,其空氣中彌漫的刺鼻氣體味道,真叫人難以忍受。我們城郊的城南河臭水夾著制葯廠的廢水,流敞已有十餘年,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和市容市貌。象這樣的環境污染,在我們市還有很多的地方。通過給學生講述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了危害,給學生敲響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警鍾,教育學生要時刻把環境保護銘記在心。
為了改造好潛江環境,政府出巨額正在改造城南河和百里長渠,並在城南河下游准備修建一個污水處理廠,不僅如此,還對環境有污染的一些企業從潛江城裡搬遷到了農村。通過這些舉措,使城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凈化。通過這些身邊事的講述,使學生明確,保護環境,政府花了大力氣,如果我們每個公民,從我做起,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那潛江的明天不是會更好嗎?
四、生物知識與成語結合教學
成語作為一種簡潔的語言,其中蘊含著許多生物學知識,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使學生既可學習語文知識,又可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山不容二虎從語文的角度解釋,是兩只兇悍的老虎不可能在一座山上生存。但從生物的角度理解,是老虎在食物鏈中所處的營養級太高,當能量流到老虎這個營養級時,已經不能滿足兩只老虎的生存。作繭自縛是學生常見的貶義詞,然而裡面卻包容著豐富的生物學原理,其中既有生物的變態發育,同時也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作繭是對蛹自身的保護,是為自己變態為成蟲做准備。又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畫餅充飢、望梅止渴等成語,充分體現了神經調節中的條件反射。紅杏出牆體現了植物的向光性,蜻蜓點水反映了動物的個體發育不能離開水。我在教學中,通過這些趣味教學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生物知識都得到了提高。
❷ 怎樣學好語文和生物
語文主要在於積累,多讀寫古詩文,並不是要會背,但需要做到理解每句句意,生物也要注意積累,但不能讀死書。
❸ 如何學好語文和生物
語文基礎題主要是格式!懂了格式瞎掰就OK了!作文的話靠積累,幫不了!
生物主要是知識點太他媽多了!要學好得靠理解和聯想,看到這個要想到那個!這樣才能記得多!
❹ 高中生物和語文怎麼才能學好啊
我覺得語文的話平常的積累挺重要的~有事沒事背背基礎的知識,然後適當增加一些閱讀量~然後生物,絕對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首先我覺得生物世界是很有意思的,如果試著去喜歡它,而不是單純的想要考一個好分數,看看自己的心理負擔會不會小一點~然後理解非常重要,而且我覺得高中的內容相對還是比較基礎的,我的建議是平常無論是看書還是做作業的時候備一個筆記本,把自己不理解的、容易做錯的東西記下來,平常多去看看~然後一些知識可以大體構建一個框架聯系起來~希望我的意見有一點小小的用處吧~
❺ 高中生怎麼學好語文生物
我不曉得你語文那不分差,基礎的,還是只有背
生物,我只能說,多看課本,我覺得課本上,除了啥子小資料啊,補充的啥子啊,在正文頭,很少有廢話,而且說得簡單清楚准確(若不信,你自己切總結下),所以生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是上課認真,二是多看課本,我生物書全部看完的次數 多了,我不贊成 啥子貝多芬,生物一定 要理解,光是背,那為啥么不把它劃到文科去,那樣如果題型一變,腦殼可能就糾結了。
認真,只要你能認真的聽課,我相信你
❻ 高中語文和生物怎麼學
語文主要就是跟著老師走了
生物平時做題認真點,不懂就去問,有時間最好自己找些題目來做,它也就是那些東西反復在用,做熟就不怕了
❼ 如何做好科學課和語文課的整合
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也是,教學也如此。就小學科學課教學而言,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它的內容覆蓋天文地理、化學物理、生物等,所以,它並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如果將科學和其他學科融入一起,學科之間相互整合,深入挖掘學科中的內在聯系,對科學教學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科學教學也會變得豐富多彩。它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讓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在《科學》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幾乎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而做好實驗教學十分重要。教師主要應結合《大綱》要求,把握好同其他各科教學的聯系,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事情。科學課所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不但要求教師要具備敬業的精神、淵博的知識、較強的經驗與方法,還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等。如語文和科學的整合,語文教師要上出其中的科學味兒,得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作支撐;科學老師要上出具有文學韻味的科學課,也得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才行。
小學科學與語文這兩門學科,看起來毫不相關,但我們如果用心比對,會發現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是與科學課內容相近、相聯系的,如果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既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實現兩門課程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避免教學資源的重合使用,讓教師少浪費功夫。我經常和各年級的語文教師進行溝通和探討,從兩門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出發,尋找語文和科學兩個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科學和語文兩門學科從知識點、教學內容、學生發展等多角度進行優勢互補的途徑和方法,盡最大可能整合課程資源,如果將科學和語文有機整合成功,在兩科教學中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學課上充分利用語文知識
如我在教學四年級的《花、果實和種子》中的「把種子散播到遠處」這一課時,我就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中的《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來解讀這一問題。首先我採用語文課本中的第一段話來引入主題,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啥辦法?」這一問題的拋出,立刻就引來了孩子們的一番議論,預習過課文後,許多孩子都能說出種子的旅行方式:種子可藉助風力、彈力、水力以及動物來進行傳播。然後我又叫孩子們朗讀這篇文章,當讀到「蒲公英媽媽准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微輕輕風一吹,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這里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出了是藉助了風力;繼續往前讀:「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走到田野、山窪。」這時用心的孩子都能發現這是藉助了動物來傳播種子;後面還有一個小節「豌豆媽媽更有辦法,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了媽媽」這里就是藉助了彈力,當然,再藉助多媒體對後面的知識加以拓展,整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復習,孩子們很快就能掌握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這里,語文知識對這一課的內容就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拓展語文課利用科學實驗教學
在科學書的每一單元前,都配有精美的圖畫,還有短小精緻的介紹,都有科學性。如在教學四年級《我們關心天氣》和《風向和風
如何做好科學課和語文課的整合_文庫下載http://www.wenkuxiazai.com/doc/a7bd788c524de518964b7dd0.html
速》時,讓孩子們加以補充再進行朗讀,無意間發現,孩子們個個都成了小詩人,並且用詞准確、生動,也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運用到詩中,原詩是這樣的:「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樹枝搖晃的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孩了們補充出來的有:「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彩旗飛舞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還有:「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小草向我們點頭的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還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把語文知識融入了生活,發現科學知識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就會有收獲。
三、科學和語文的資源互相補充
科學課非常注重「觀察與記錄」,觀察是思維的基礎,記錄是思維的再現,觀察和記錄是需要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作為支撐,如果經常將科學和語文有機整合,就能做到科學中有語文,語文中滲透科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科學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親歷「猜測——假設——實驗論證——得出結論並運用」的探究過程,並融合較多的語文元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有規范的語言表述思維過程:如實驗的操作方法、實驗記錄單的填寫、實驗原理的解釋、實驗沒取得成功的原因等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往往掌握了科學知識,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我要求學生把「擺的研究」、「空氣占據空間嗎」等各種實驗和語文結合起來,把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語文的表述能力結合起來,由於這些實驗都貼近生活,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可當作寫作的題材。例如我在教學1、能夠對小動物進行細致觀察並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2、能夠圍繞小動物進行一些簡單探究活動。從語文課的角度出發,能概括小動物的特徵,能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保護之情。在准備本活動前,我先讓孩子們飼養了一隻自己最想研究的小動物,然後每天定時寫觀察日記,記錄下小動物的成長過程。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的飼養不成功,我就幫他們總結失敗的經驗,再寫成經驗再彼此交流。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之後,使他們進一步掌握了各種動物的特點、生活習性、喚起他們對動物的熱愛。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語文角度出發,本課圍繞:認識動物——喜歡動物——保護動物這樣一條主線,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認知經歷了:了解——理解——喜歡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認識、觀察、思考、創造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愛護動物的思想觀念,同時也為以後的習作收集了素材。很多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後,語文老師再布置作文,經過多次嘗試,我發現學生對科學實驗更有興趣,描述和記錄更具體細致,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更加到位;語文老師也有同感,學生的經歷豐富了,寫作素材也多了,寫出來的作文更加生動,有條理性,語言也更准確了。科學活動要從課堂走向課外,拓寬我們科學的教育途徑,語文是科學之母,數學是科學之父,藝術是科學之魂,體育是科學之根。做到各學科之間融匯貫通、全面發展。我相信通過我們科學教師與語文教師通力合作,取長補短,一定能聽到具有文學韻味的科學課,具有科學趣味的語文課。願孩子們學會細致地觀察,嚴謹的實驗,用生動風趣的語言,輕松自主地探索無限美好的科學大世界,成為文理兼通的人,這樣學生就直觀,輕松的環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❽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英語和生物
生物: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 .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另外,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一要聯系自然實際;二要聯系生產實際;三要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語:
練好基本功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沒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就談不上繼續學習,更談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實,必須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課堂上應聚精會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腦要始終處於積極狀態,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聽懂每一句話,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
二、「手到」。學英語,一定要做課堂筆記。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過目不忘,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學到的每一個單詞、片語以及句型結構,都記在筆記本上,甚至是書的空白處或字里行間,這對以後的復習鞏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專心聽老師對知識的講解,而且要認真聽老師說英語的語音、語調、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斷句等發音要領,以便培養自己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聽見聽懂老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在頭腦里形成反饋以幫助記憶;理解領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以便迅速作答,對比同學對問題的回答,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而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雙眼緊隨老師觀察老師的動作、口形、表情、板書、繪圖、教具展示等。大腦里形成的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相結合,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五、「口到」。學習語言,不張嘴不動口是學不好的,同學們最大的毛病是讀書不出聲,害羞不敢張嘴。尤其是早讀課,同學們只是用眼看或默讀,這樣就只有視覺信息,而沒有聽覺信息在大腦里的反饋,當然記憶也不會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鍛煉,也就很難練就一口純正的英語。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頭腦清醒的時間,大聲朗讀;課堂上要勇躍回答老師提問、積極參與同學間討論和辯論,課下對不清楚的問題及時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恥下問。對學過的課文要多讀、勤讀、苦讀,可以跟錄音機讀,竭力模仿其語音語調以糾正發音,要讀得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滾爪爛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練習英語口語,比如,與外教交流、參加「英語角」活動、與同學進行對話、講英語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語短劇、進行詩歌朗誦等。除了對課本中的範文要細讀精讀之外,還要多看些適合我們中學生的課外讀物,既可增長知識,又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們的閱讀水平。
學英語,詞彙的記憶是必不可少的,詞彙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沒有了詞彙,也就談不上句子,更談不上文章,所以記單詞對我們就顯得極其重要。記憶單詞關鍵有二:
一是持之以恆:每天堅持記憶一定量的詞彙,過幾天再回頭復習一次,這樣周期循環,反復記憶,經常使用,就會變短時記憶為長時記憶並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下來,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二是良好的記憶方法:記憶單詞的方法很多,學無定法,但學有良法。我認為,張思中的「集中識詞,分類記憶」不失為一種適合中學生的好方法。把中學生應掌握的3500個單詞集中匯總,分門別類,先過單詞關,然後再學教材,在課本中使用和鞏固它們的用法。分類的方法有多種,同一母音或母音字母組合發音相同的單詞歸為一類;根據詞形詞性、同義詞反義詞等集中記憶;把相同詞根、前綴、後綴、合成、轉化、派生等構詞法相同的單詞或片語列在一起集中識記印象比較深刻,記憶效果也比較明顯。這樣每天記40-80個單詞,堅持不懈,多聯想,多思考,多使用,詞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注視單詞的用法和片語的搭配,牢記老師講過的單詞慣用法和句型,這樣不僅有助於我們解題,而且在寫作時也會信手拈來,運用自如。
把單詞記住,了解詞性、詞義,掌握其固定搭配與習慣用法,背會時態、從句的各種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們還得將它們應用到實踐中去。就像學游泳,光學理論,不下水應用,不等於掌握了這門技術。不必要搞題海戰術,但一定量的典型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視基礎練習,如課後習題,單元同步練習,這些是針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性練習,不能好高騖遠,光想著一口吃個胖子。基礎知識掌握後,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語法方面的專項練習和考試題型的專題練習。特別提倡同學們准備一本「錯題集」,把平時做錯的具有代表性的試題或語言點記錄下來,以備將來查漏補缺,這樣對知識的掌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語是一種語言,不是記住了單詞、片語、句型和語法項目就是把它學好了,關鍵在於使用語言,所以在學習英語時一定要注意聽、說、讀、寫、譯全面發展。英語學習首先是一個記憶過程,然後才是實踐過程。學習英語,無論如何,勤奮是不可少的,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也沒有所謂「速成」的靈丹妙方,急於求成,不做踏實工作,是學不好英語的。任何成功的獲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端正態度,認真對待學習中的挫折和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自己喪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對考試的失敗,冷靜分析,認真思考,只要對勝利充滿信心,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努力,不斷追求,勝利一定是屬於你們的。
語文:
1 多讀書,多看書,多寫作文,多寫日記,抓住任何可以學習語文的地方,不要放過,要比別人多幾倍的學習語文的時間.
2 加強閱讀方面的訓練與培養,正所謂熟能生巧,練久了,就可以熟悉關於閱讀方面的題型.
3 不懂的,一定要去問老師,決不能放過一切疑難問題!
4 寫作業的時候,要把它當成考試,不要輕易翻書!
5 多與別人交流一下(用語文的文采方式),這樣可以充分的表現自己!
6 語文靠的是積累! 切記切記!
7 千萬不要忘了對語文的興趣培養,興趣是促進做任何事的根本之源,只有加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才會扶搖直上!
做到以上七點,你的語文一定會有所提高!
❾ 高中怎樣學好語文與生物
說到高中生物,說實話,應該多看書,細細地看,把書上的東西都理解並能背誦下來,尤其應該藉助本章小結,把知識連成網路,形成體系,之後就要多做題了,每道題要追根溯源,把每道題都徹底弄懂,弄會,因為很多都是類型題啦,要對自己有信心,可以在心情不好時做些簡單的題目,以增加信心,加油!!!
語文就是多多積累了,平時多做筆記,多看書積累素材,語文的基礎知識一定要記牢,別丟分,作文就看字跡和人品了,哈哈,加油!!
望採納
❿ 怎樣學好高中生物,英語和語文
生物主要是記憶,弄懂幾個重要的過程(三大營養物質的轉化,光合作用等)。英語關鍵是背誦,記語法還有單詞,其中通過背課文記憶是比較好的方法。做題技巧上來說是多做閱讀之類的題來提高語感。語文也是最為文科性質的學科關鍵還是多看文章,培養自己文學素養,當然也需要通過做題來提高自己的答題技巧,背誦相關優秀文章是自己的作文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