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進化的概率是多少百分比

生物進化的概率是多少百分比

發布時間:2022-05-26 19:18:54

『壹』 人類的遺傳基因有百分之多少能傳給後代

大體上是100%,人類的遺傳基因,基本上100%可遺傳給後代。其中核染色體基因可以100%的遺傳給後代。其中50%來自母親,另外50%來自父親。而線粒體基因則完全來自母親,Y染色體基因則完全來自父親。
當然,在遺傳中,可能會有數量不同的變異位點,但這些變異的發生,不會影響遺傳信息的完整性。

『貳』 關於生物進化的

摘要 微觀進化指各個物種的產生與發展, 而宏觀進化指整體上生物界的發生與發展. 微觀進化和宏觀進化是探討生物進化兩個基本的層面. 達爾文進化論屬於微觀進化論, 不能簡潔地說明宏觀進化問題; 而筆者提出的進化觀點簡潔地說明了宏觀進化的動力、模式和趨勢, 這不能用達爾文進化論在微觀進化上的正確性來反駁, 而且實際上兩者相容並非相斥. 但筆者的觀點中有些地方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正.
關鍵詞 進化論 宏觀進化 微觀進化

筆者曾⑹孕緣靨岢鮃桓魴碌慕��鄣?/font>[1, 2]. 錢韋等人撰文(見885頁, 以下簡稱錢文)批駁這個觀點, 我認為, 我的觀點中有些地方確需修正, 但錢文對我的觀點也有曲解和誤解.
首先, 我的觀點是從廣義進化入手, 然後具體到生物進化, 而非錢文所說的「將其推廣到廣義進化領域」. 廣義進化理論適合於各個等級層次的進化, 所以我的觀點也非如錢文所說, 將「某一個等級適用的規律機械地套用到另一個等級之上」. 物理進化、化學進化、生物進化和人類的發展的確有各自的獨特性, 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延續性和統一性. 這正如人和動物存在許多差異, 但不能因此否定人和動物在基本生理生化上的相似性以及人是從動物中分化出來的.
其次, 在文獻[1]中的「微觀粒子」不是指絕對小的粒子, 而是指系統的組成成分(即要素), 它不屬於某一個特定的層次, 比如原子、分子相對於生物體是微觀粒子, 生物體相對於生態系統是微觀粒子, 家庭、企業相對於社會是微觀粒子[2]. 為了不引起歧義, 本文將「微觀粒子多樣性」直接稱為「多樣性」. 生物體和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我的觀點不僅沒有忽略這些作用, 而且分別從高層選擇和環境選擇兩個方面強調這些作用 (這一點本文還將繼續討論).
錢文的批駁中很多處將多樣性片面地理解為種類的多少. 其實多樣性不僅包括要素種類的多少, 還包括各種要素的數量以及數量上的均勻程度、要素的復雜程度、要素的自由度等等[3]. 另外, 錢文批駁我的觀點沒有解釋前進進化是沒有根據的. 前進進化實際上相當於高層化發展, 而分支進化實際上相當於分支化發展, 兩者都是增加多樣性的方式, 並且相互促進. 那麼多樣性為什麼要增長, 這是熵增原理決定的. 所以它非常簡潔地解釋了前進進化和分支進化. 事實上, 達爾文進化論沒有解釋前進進化的趨勢, 以致一些生物化學家稱之為達爾文的「黑匣子」[4], 而達爾文本人乾脆直接迴避前進進化的問題, 認為生物界無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之分, 生物進化只是導致生物更適應, 而不是更高級、更復雜[5].
文獻[1]中的動力學選擇作用的推導應作如下修改: 熵值增加導致多樣性增加, 而高層化是多樣性增加最為重要的方式, 所以微觀上不斷由低層結構向高層結構發展, 但是高層結構具有不穩定特性, 形成的高層結構將發生降解, 因而微觀上存在高層結構不斷構建和降解的循環. 只要存在這樣的循環, 不易降解的高層結構和效率高的高層構建方式將自然地相對而言越來越多, 而那些容易降解的高層結構和低效率的高層構建方式在循環中將自然地相對而言越來越少, 這就是動力學選擇作用. 這種修改使得錢文無法從中牽強地推導出「系統進化的速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另外, 文獻[1]中的環境選擇也需修訂. 生物進化是廣義進化的一個階段, 所以廣義進化的原理適合於生物進化, 但是生物進化的原理有些並不適合於廣義進化. 這突出表現在廣義進化的背景是整個宇宙, 它是個孤立的體系, 環境不發揮作用(所以環境無選擇作用); 而生物的進化背景是地表體系, 它是個相對封閉的體系, 環境對這個體系發揮重要的誘導和制約作用. 其誘導作用表現在太陽不斷向地表輸送熱量, 因而長期存在一個「熱流」, 這個「熱流」相對平緩適中(在水的沸點和融點之間, 並且波動相對較小), 這樣就為局部地區不斷吸熱, 發展以碳水化合物為基礎的分子多樣性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這種分子多樣性發展到一定程度時, 形成了超分子結構到微囊與細胞樣結構, 最終在無數次嘗試和動力學選擇作用下, 形成了自我催化形成的超循環體系, 也就是最早的生命形式, 使廣義進化進入生物發展的階段. 請注意, 這種「熱流」不僅可以由陽光照射形成, 也可以由一些地熱資源形成, 還可以由一些活的或死的生物體形成, 因而地表體系內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有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 這些適宜於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叫做「生態位」. 生態位的存在, 使得生物的起源和發展演化就像冰的融化一樣, 是無需造物主的、自發的吸熱熵增的過程.
生物的存在和發展還依賴於環境提供的一些適合於生物構造的物質(如C, N, O, P), 這樣環境就能夠分別從能量和物質的角度限制和約束生物的存在和發展, 比如: (1) 冰川的快速形成、火山爆發、小行星碰撞, 大規模造山運動等造成地表各種生態位嚴重破壞, 使得生物界可能發生大規模的絕滅; (2) 當一個物種或生態系統發展到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時, 稱之為飽和. 當一個物種或生態系統遠離環境的飽和狀態時, 其多樣性發展較快, 當一個物種或生態系統接近環境的飽和狀態時, 其多樣性發展較慢. (3) 有些物種或其變種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中能夠充分利用其生態位, 而另外一些物種或其變種難以利用其生態位, 長此以往, 在上述動力學選擇的作用下造成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類似於利用市場機制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環境對生物進化的這些制約作用可以統稱為環境的選擇作用. 這種選擇作用並不能歸結到高層選擇作用上.
下面進一步談談我的觀點和錢文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

1 熵值增加和生物進化的矛盾

我的觀點解決了生物進化的趨勢(有序化發展)和熵值增加原理(無序化發展)之間的矛盾. 錢文所引用的獲得諾貝爾獎的耗散結構理論也是國內學術界引用較多的對生物進化和熵增矛盾的解釋. 這個布魯塞爾學派的理論認為通過能量的耗散和「負熵流」, 可以維持生物體這樣低熵有序的狀態, 但是根據熵值計算方法, 生物體實際上是處於高熵狀態. 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耗散結構理論能夠用來解釋生物進化和熵增原理的矛盾, 如同用復雜的論證說明大米為什麼富含蛋白一樣讓人懷疑. (注: 這不是說耗散結構理論不能解釋其他有序結構, 如雪花、雲街等自發形成問題).
熵值越高, 對應著越混亂, 這是物理學上的混亂, 內涵是與完美的晶體結構相反: 組成的要素不一致, 要素的排列不規則, 要素處於不同的運動狀態(多樣性就是企圖綜合描述這三種「形態學」特徵); 而正是不一致的要素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和運動形式, 才能使得體系具有某種功能上的有序. 這就不僅解釋了為什麼生物體能夠處於既高熵(物理學高度混亂)又高度有序(生理學高度有序)的狀態, 同時也提示生物進化和熵增原理不僅沒有矛盾, 而且還有一定的因果關系. 以前人們認為生物進化和熵增原理存在矛盾, 實際上是把晶體的有序(一次性形成, 形成時放出熱量熵值減少)和生物體的有序(經過長期選擇形成, 形成時吸收熱量熵值增加)混為一談而導致的.

2 達爾文進化論為什麼要進行再次修正

系統的整體叫做宏觀, 系統的組成叫做微觀. 宏觀和微觀是研究復雜問題的兩個基本角度. 就生物進化而言, 微觀進化指各個物種的形成和發展; 宏觀進化指整體上生物界的發生與發展, 包括生物進化的動力是什麼, 為什麼生命會自發產生, 為什麼存在大發展和大絕滅, 為什麼絕大多數多細胞生物採取有性生殖, 為什麼生物界會呈現種類增長和復雜性增長的趨勢等等[6, 7]. 宏觀進化中復雜性增長的趨勢體現在從有機大分子到單細胞生物、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等方面, 它又叫做垂直進化或前進進化; 而種類增多的趨勢又叫做水平進化或分支進化[6]. 錢文把進化歸結為基因頻率的變化是非常不全面的, 因為無論是微觀進化還是宏觀進化, 都帶有某種不可逆轉的創造作用, 而基因頻率的變化既可以逆轉, 又無直接的創造作用[4].
進化生物學還經常提到大進化和小進化的概念[6,7]. 有時大進化指的是大的差異的產生, 小進化指的是小的差異的產生; 有時大進化指物種以上分類單位的進化, 而小進化指物種以下分類單位的進化, 由於差異的大小以及物種的界定沒有絕對的標准, 所以這些定義是模糊的. 有時大進化指整個譜系的進化, 小進化指線系(譜系的組成)的進化, 這與本文所說的宏觀進化和微觀進化相接近或者說相一致.
達爾文進化論以個體、居群、物種、性狀等為研究對象, 它們得出來的結論能夠解釋生物微觀進化方面的一些現象. 但是這些理論很難簡潔地解釋(不是不能解釋)近50年來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所揭示的生物進化在整體上呈現的爆發性、間斷性、跳躍性和隨機性以及一些宏觀進化趨勢[6~8]. 這正如微觀經濟學能夠很好地處理微觀經濟的問題, 但難以簡潔地處理宏觀經濟問題. 這說明了達爾文進化論不是不正確, 而是不全面, 這是進化論需要再次修正的主要出發點[8~10] , 即如何建立一個宏觀進化理論. 這也是我的觀點的目的和定位.
研究宏觀進化問題需要採用整體的思維方法, 筆者將其歸納為系統理論、層次理論和層面理論[2] . 其中有一點值得強調: 從不同的層面考察同一問題會得出不同的但是又都正確的結論, 不能因此否彼. 錢文用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數量關系來反駁整體上各個物種均衡發展的趨勢; 用學習與教育, 或精神自我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來反駁生產力的發展或人文多樣性的增長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用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數量的變化來反駁生物進化整體上呈現的多樣性增長的趨勢; 用自然選擇學說在微觀進化上的正確性來反駁我的觀點在宏觀進化上的正確性等等, 都是犯了這個邏輯錯誤. 實際上我的觀點認為生物的進化首先是多樣性自發增長的結果, 然後選擇發揮作用, 在這一基本點上和達爾文理論(個體的變異 + 選擇)是非常相容的, 因為個體的變異必然伴隨著整體上多樣性的增長. 這兩個理論相容並不是意味著我的觀點可被達爾文進化論「吃掉」, 因為兩者考慮問題的角度、目的、作用和推導方法有根本性的不同. 再深刻一點, 達爾文理論並不具有錢文所說的「強大的理論吸納和擴展能力」, 因為史實表明, 進化論的發展正是通過修正達爾文理論的錯誤之處(如融合遺傳、自然界無跳躍等)和補充達爾文理論所不能包含的層面(如分子進化)而發展的.

3 生物多樣性是否一直在增長

我的觀點從整體上指出生物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增長的結果, 這不排除在選擇的作用下有些物種在發展過程中多樣性可能會減小. 這就像孔多塞認為歷史是人類理性覺醒的產物, 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團體、每個人的理性都在不斷覺醒.
有人指出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 而非不斷增長, 呈倒金字塔式的發展(類似於錢文所說的森林群落的演替),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們將生物多樣性片面理解為生物種類的多少, 其實自寒武紀爆發(有人對此持有異議)以來, 在選擇的作用下很多門類都已經滅絕了, 但是殘留門類的生物的種類、數量、活動范圍等方面幾乎都大大增加了, 生態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與交流也大大加強了, 這些都可能使得生物界的生物多樣性並沒有減少[2].
另外, 生物多樣性增長是生物進化的致動因素, 並不意味著生物多樣性一定在不斷增長, 這正如錢文所說生物進化是生物對環境不斷適應的結果, 並不意味著現在的生物比過去的生物對環境更適應. 這是因為決定事物的發展不僅有致動因素, 還有制約因素, 生物進化的制約因素是前面所說的環境選擇作用. 環境的飽和度是環境選擇的重要因素, 它與整體上生物多樣性的大小密切相關. 但是環境的飽和度並非是一個定值. 當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時, 如小行星碰撞、大規模造山運動等, 飽和度將急劇下降, 使得整體上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 一旦環境又趨於平穩後, 飽和度又恢復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整體上生物多樣性可以快速增長, 導致大絕滅後的大發展.

4 為什麼要選擇多樣性角度

多樣性不僅和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現象直接相關, 而且和能量與信息的流動也密切聯系(多樣性和熵表示同樣一個概念, 而熵和熱量可以相互轉化, 所以多樣性和能量密切相關; 體系多樣性的大小除以體系的要素數目即等於體系的信息量, 所以多樣性和信息也密切相關[3]. 申農等資訊理論者甚至把信息量直接看作系統的熵值[11]).
所以多樣性的增長不僅在熵增原理作用下是時間之箭, 也是物質、能量、信息三大要素流動的交匯點, 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討論進化問題, 有可能簡潔地說明生物宏觀進化問題. 對於生物而言, 生物多樣性包括分子層次、個體層次、物種層次和生態層次等各個層次, 因而從生物多樣性出發又有可能統一生物進化在不同層次上一些特性. 《自私的基因》指出生物進化是各個基因在尋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結果[12], 就是從分子層次上反映了生物多樣性增長是進化的動因, 但是它不僅無根據地賦予基因「意識」能力, 而且忽略了高層選擇的作用. 很多分子在其多樣性增長的過程中必須符合生物整體, 甚至生態系統整體多樣性發展的要求[2, 13].

5 多樣性的增長和生物進化的因果關系

錢文認為我將多樣性的增長和生物進化的因果關系顛倒了. 無獨有偶, 也有人認為達爾文進化論將適應和生物進化的因果關系顛倒了, 認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而非生物進化是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結果[9]. 其實, 同一個事物或同一個過程很多層面互為因果關系. 這正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結果, 但矛盾同時又是事物發展的動因; 歷史的發展是人類理智發展的結果[6], 人類的理智又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科學技術又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所以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與生物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增長的結果兩者並不抵觸.
達爾文進化論把自然選擇或適應當作生物進化的動力(或動因), 而對自然選擇和適應的本身的解釋卻又依賴於生命的起源、生存和發展, 所以如果用它來解釋宏觀進化問題, 其實是在「循環論證」或「同義反復」, 因為它並沒有回答生命為什麼會自發產生、存在和發展[5, 10]. 我的觀點認為多樣性的增長導致進化, 而多樣性的增長可從物理學熵增原理得到解釋, 從而使得生物進化理論走出「循環論證」的圈子.

6 生物進化宏觀的動力、模式、趨勢和人文意義

6.1 生物進化的動力
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增長的結果, 而生物多樣性增長是時間之箭並和能量的流動密切相關, 並且從多樣性增長可以推導出生物進化的模式、趨勢和機制, 因而生物多樣性的增長才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這其實指出了「內因」(生物多樣性的增長)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 而「外因」(選擇)只是發揮約束和限製作用. 從拉馬克到當代一些遺傳學家認為在生物進化過程中, 有一定的內在的致動因素, 但是把它歸結為生物個體的「內在意志」或某些「遺傳機制」[6, 14]都沒有切中要害.
如果把進化比作河流, 以前的理論好比認為河流是水動的結果, 或水與地面相互作用的結果, 或地面作用的結果, 它們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地方河流較快, 有些地方出現漩渦, 有些地方形成瀑布, 而我的觀點好比指出了河流是萬有引力作用的結果. 另外, 我的觀點指出多樣性增長如同河水下流, 自然選擇如同河岸, 在自然的情況下, 河岸是河流沖洗出來的(所以用河岸解釋河流難免「循環論證」), 雖然河岸制約了河水的流動, 但是它不是動力(因); 另外只有當河流沖洗出河岸時, 河岸才發揮制約作用(相當於一個物種產生後只有當發展到繁殖過剩時, 自然選擇才發揮作用).

6.2 生物進化的宏觀模式
我的觀點中生物進化的模式是建立在核苷酸、核酸片段、染色體、基因組等不同大小的遺傳與變異的「量子」組合之上, 指出了為什麼既存在爆發性、跳躍性和間斷性的進化模式, 又存在連續性、漸進性的進化模式. 點突變、遺傳重組、基因重排、轉座作用等是進化上一些重要的遺傳變異機制, 而這些都是生物多樣性的增長方式.

6.3 生物進化的宏觀趨勢
宏觀進化有以下幾個趨勢: 從有機大分子到單細胞生物(生命的起源); 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 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從冷血動物到溫血動物; 利他行為增多等等.
達爾文進化論不能簡潔解釋這些宏觀進化趨勢, 而我的觀點卻能: 因為它們都符合多樣性增長的趨勢, 同時又有利於多樣性進一步發展.

6.4 生物宏觀進化的人文意義
從早期的赫胥黎、斯賓塞等到當代威爾遜、道金斯等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都認為自然法則和社會公德是相左的. 自然法則是每個個體或基因都為自身的生存發展而與其他個體或基因斗爭, 人類各種丑惡行徑似乎是符合自然法則的, 而社會公德卻是反自然的. 我的觀點認為自然界最根本的法則是「多樣化協調發展」, 從這個基本點出發, 自然法則和社會公德實際上是一致的, 而人類各種丑惡的行徑是違背自然法則的.

7 我的觀點在微觀進化上的應用
我的觀點屬於宏觀進化理論, 目的是解決宏觀進化問題, 而不是微觀進化問題. 但是對於具體的某個物種的進化, 我的觀點仍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例如, 達爾文認為長頸鹿是由於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選擇, 只有較長脖子的鹿才能吃到高處的樹葉而存活下來, 所以脖子也越來越長, 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長脖子[9]. 達爾文藉助長頸鹿的長頸形成來說明自然選擇具有「創造性」不合情理: (1) 達爾文是以某一地區長期高處存在大量樹葉和地面缺乏草料為一個前提, 這在邏輯上似乎不合情理; (2) 達爾文還以長頸鹿不能遷徙出去為前提. 這個前提也是難以置信, 因為長頸鹿善於奔跑; (3) 達爾文的推論還有一個難以置信的結論, 即與長頸鹿同一時代的食草動物全部滅絕了. 因為它們在地面上既找不到草料, 又沒有長長的脖子可以採食高處的樹葉.
而按照我的觀點, 長頸鹿實際上生活在一個氣候溫和, 食料豐富的環境里. 因為既然高處存在大量樹葉, 則其環境與氣候一定也適合其他植物的生長. 而長頸鹿由於脖子較長, 使得它一旦產生(初步證明有的是突變式產生, 而有的是漸變式產生[9]), 即可「不爭而存」. 因為它不需要和別的食草動物競爭草料. 其實, 由於生物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增長的結果, 所以總有一定的概率出現一些異常的特徵(如長頸鹿長的脖子、古細菌的高度抗輻射能力、愛爾蘭鹿的巨大角), 這些異常的生物特徵可以不是選擇或(更)適應的結果. 當然, 有些異常的特徵是有選擇或適應意義的, 這也不妨礙我的觀點, 因為我的觀點同樣強調選擇或適應的作用.
達爾文進化論兩個有名的例證是英國椒花蛾體色的變化和加拉巴戈斯群島的地雀喙形變化[6, 9]. 此兩例其實只指出了自然選擇可以改變某一居群的基因型或表型的頻率, 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進化, 因為並無新的基因型或表型的產生, 歷史進一步表明這兩例證中的變化都已逆轉[6, 9]. 耐葯性細菌的產生也是自然選擇學說「有力」的和明確的例證. 其實, 這也是我的觀點有力的例證, 因為這個例證中突變(多樣性增長的方式)和選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沒有葯物選擇壓力, 大自然也會以一定的概率自發產生這些耐葯性細菌; 而撇開突變伴隨的多樣性增長, 選擇就無從談起.
上述幾個例子還表明我的觀點和達爾文理論在進化問題上基本是一致的, 只是達爾文理論過分強調了選擇的作用, 而我的觀點突出多樣性自發增長在認識宏觀進化問題上的作用; 達爾文理論將致動因素和制約因素混為一談, 將動力與機制混為一談, 而我的觀點將它們區分開來了.
一般情況下選擇所允許的范圍較大, 如長頸鹿的頸只要不嚴重地影響其生存與繁殖能力就行. 因而從這個層面來講, 選擇並沒有多少作用,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大多數生物性狀總是呈現一定的多態性, 並且很多多態性呈現正態分布[14]. 分子進化呈現很大的隨機性也是這個道理.

8 進化理論的未來發展

進化理論的未來發展有待於微觀和宏觀相結合. 其中微觀進化方面有待於古生物學和錢文所強調的分子發育生物學的發展; 宏觀進化方面有待於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綜合, 利用整體思維進行探討[8, 9, 15], 其中物理學和化學可以把握方向和本質, 數學可以把握方法和模式, 地質學可以考證過程.
另外, 進化理論的未來發展還有待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首先, 具體的進化問題需要具體對待, 不能用抽象的理論(包括自然選擇和多樣性增長)來大而化之. 但抽象的理論可以有效指導具體的實踐; 反過來, 具體的實踐工作又可以用來檢驗抽象的理論.
筆者曾經將自己的觀點冠名為「統一進化論」, 只是因為它可以說明當前一些主要的進化思想, 從特定的層面來看都是正確的. 但是這個名詞容易讓人覺得它是「一個成熟的、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理論, 所以本文未再使用之. 它的論證過程和結論都還待完善.

『叄』 高中生物進化中的概率計算問題

AA,Aa,aa基因型的比例為1:2:1
親代概率:P{AA+AA}=1/16
P{AA+Aa}=1/8×2=1/4
P{Aa+Aa}=1/4
P{AA+aa}=1/16×2=1/8
P{aa+aa}=1/16
P{aa+Aa}=1/8×2=1/4
P{F2雜合子Aa}=P{AA+Aa且F2雜合子Aa}+P{Aa+Aa且F2雜合子Aa}
=1/4×1/2+1/4×(1/2×1/2+1/2×1/2)
=1/4
同理,P{F2雜合子AA}=1/16+1/4×1/2=3/16
P{F2雜合子aa}=1/4×1/4=1/16
所以,F2雜合子Aa,AA,aa基因型的比例為:4:3:1
從而,F2雜合子Aa的比例為1/2

『肆』 基因佔DNA比例的多少是不是決定了生物體進化的自由度

金寨NBA胺da比例的多少是不是決定了生物進化的自由度,那肯定的,因為NBA嗯,佔了多少決定了生物進化的自由度,那肯定是金寨NBA胺da比例的多少是不是決定了生物進化的自由度,那肯定的,因為NBA嗯,佔了多少決定了生物進化的自由度,那肯定是這樣子的。

『伍』 生物遺傳概率計算口訣

上一代基因庫中如果A占的百分比為x,那麼相對的a所佔百分比就是(1-x),那麼子代中AA佔x的平方、Aa佔2x(1-x)、aa占(1-x)的平方。同樣方法,像後面b佔100%,那麼B就是0,所以BB佔0*0=0、Bb佔0*100%=0、bb佔100%*100%=100%。
在下面的題目中,首先只有b基因,所以後代肯定只有bb,可以不用考慮。而又知道Aa:AA=1:1,那麼配子中A佔3/4,a佔1/4,所以按我前面提到的演算法,子代AA佔3/4*3/4=9/16,Aa佔2*3/4*1/4=6/16,aa佔1/4*1/4=1/16。其中,AA和aa如果只和同類型的交配,就只會生下同類型的子代AA和aa,屬於穩定遺傳,Aa交配會發生性狀分離,不能穩定遺傳(不知道這里穩定遺傳是不是這么理解的)。所以能穩定遺傳的個體佔9/16+1/16=10/16=5/8,選B。

『陸』 高中生物進化部分問題

題印刷錯誤應該為AA、aa
[1] a 20%+[1-(30%+20%)]=45%
A 1-45%=55%
(55%A+45%a)*(55%A+45%a)=30.25%AA+49.5%Aa+20.25%aa

[2] F2中 BB1/4 Bb1/2 bb1/4
從子二代中選擇灰身個體自由交配(理想情況下)得子三代
所以 交配與bb無關
應該為 BB 、Bb自由交配 即 (2/3B+1/3b)*(2/3B+1/3b)=4/9BB+4/9Bb+1/9bb
B 4/9+(4/9)/2=2/3
b 1-2/3=1/3

用基因型計算

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1、通過基因型個數計算基因頻率

方法: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此種基因的個數/(此種基因的個數+其等位基因的個數)

例1: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30、60和10個。求基因A與a的頻率是多少?

解析:就A與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做含有2個基因。那麼,這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其中,A基因有2×30+60=120個,a基因有2×10+60=80個。於是,在這個種群中,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120÷200=60%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80÷200=40%

2、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

方法: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某種基因的純合體頻率+1/2雜合體頻率

例2: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佔18%,基因型為Aa的個體佔78%,aa的個體佔4%。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

該題答案為C。

[解析1]: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18% +78%×1/2=57%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4%+78%×1/2=43%

[解析2]:先把題目轉化為基因型個數(即第一種計算方法)。不妨設該種群為100個個體,則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18、78和4個。就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做含有2個基因。那麼,這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其中,A基因有2×18+78=114個,a基因有2×4+78=86個。於是,在這個種群中,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114÷200=57%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86÷200=43%

也可以先算出一對等位基因中任一個基因的頻率,再用1減去該值即得另一個基因的頻率。

例3:據調查,某地人群基因型為XBXB的比例為42.32%、XBXb為7.36%、XbXb為0.32%、XBY為46%、XbY為4%,求在該地區XB和X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

[解析]取100個個體,由於B和b這對等位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 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故基因總數為150個,而XB和Xb基因的個數XB、Xb分別為42.32×2+7.36+46=138,7.36+0.32×2+4=12,再計算百分比。XB、Xb基因頻率分別為138/150=92%,12/150=8%

3、根據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

遺傳平衡定律:一個群體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群體中各個體的比例可從一代到另一代維持不變。

遺傳平衡定律是由Hardy和Weinberg於1908年分別應用數學方法探討群體中基因頻率變化所得出一致結論。符合遺傳平衡定律的群體,需滿足的條件:(1)在一個很大的群體中;(2)隨機婚配而非選擇性婚配;(3)沒有自然選擇;(4) 沒有突變發生;(5)沒有大規模遷移。群體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一代一代繁殖傳代中保持不變。

這樣,用數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q代表另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運用此規律,已知基因型頻率可求基因頻率;反之,已知基因頻率可求基因型頻率。

例4:某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一白化病患者(aa),問該人群中帶有a基因的雜合體概率是

[解析]:已知基因型aa的頻率為1/10000則基因a的頻率q= 0.01,基因A的頻率p=1-0.01=0.99,,則基因型Aa的頻率為2pq=2×0.99×0.01=0.0198

例5:若在果蠅種群中,XB的基因頻率為80%,Xb的基因頻率為20%,雌雄果蠅數相等,理論上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 )

A.1% 2% B.8% 8% C. 2% 10% D.2% 8%

[解析]:雌性果蠅XbXb的基因型頻率按照遺傳平衡定律計算,為Xb的平方,即4%,但雌雄性比為1:1,則XbXb的頻率為4%×1/2=2%。

由於雄性果蠅只有一條X性染色體,則雄果蠅的X基因頻率就是基因型頻率,為20%,但雌雄性比為1:1,則XbY的頻率為20%×1/2=10%。

『柒』 生物遺傳概率計算方法

上一代基因庫中如果A占的百分比為x,那麼相對的a所佔百分比就是(1-x),那麼子代中AA佔x的平方、Aa佔2x(1-x)、aa占(1-x)的平方。同樣方法,像後面b佔100%,那麼B就是0,所以BB佔0*0=0、Bb佔0*100%=0、bb佔100%*100%=100%。
在下面的題目中,首先只有b基因,所以後代肯定只有bb,可以不用考慮。而又知道Aa:AA=1:1,那麼配子中A佔3/4,a佔1/4,所以按我前面提到的演算法,子代AA佔3/4*3/4=9/16,Aa佔2*3/4*1/4=6/16,aa佔1/4*1/4=1/16。其中,AA和aa如果只和同類型的交配,就只會生下同類型的子代AA和aa,屬於穩定遺傳,Aa交配會發生性狀分離,不能穩定遺傳(不知道這里穩定遺傳是不是這么理解的)。所以能穩定遺傳的個體佔9/16+1/16=10/16=5/8,選B。

『捌』 關於生物概率計算問題 怎麼算

1(假設灰身顯性基因A黑身隱性基因a)
F2中取走的灰身有(AA,Aa,Aa),則A基因頻率2/3,a基因頻率1/3
F3中AA型佔2/3×2/3=4/9,aa型佔1/3×1/3=1/9,Aa型佔4/9
灰身(AA,Aa)共佔8/9,黑身(aa)佔1/9
比例為8:1
2
孩子有AA也有aa
那麼父母基因型肯定都是Aa
生出基因型為AA的幾率為1/4,aa的幾率也為1/4
如果要求按順序接連生出這樣的兩個孩子,那應該是1/4×1/4=1/16
我想題目是說不用按順序,那就是1/8
3
選C吧
自交在不發生基因突變的情況下,按理說基因頻率不發生改變啊~

『玖』 生物概率計算

你的思路一很亂所以錯好多。
我說下我自己常用的覺得比較好的思路;
F2中有2/3的B,1/3的b。
所以F3中有4/9BB,4/9的Bb,1/9的bb,即1/2BB,1/2Bb.
因此F3有3/4B,1/4b,
有F49/16BB,6/16Bb,1/16bb.不管多少代都好求。
呵呵,給我加分。
要是想知道更詳細給我發信息

剛不在,不除去一樣可以用的,哪裡錯了寫我看看
第二代是三個不同的基因性狀不能向第一代只有兩個基因性狀自己交配那麼算,他要分成三部分分別交配,BB和Bb,BB和bb,Bb和bb。我現在有事去了就不詳細寫了,要是還是不懂晚上回來再說

閱讀全文

與生物進化的概率是多少百分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