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是如何適應乾旱環境的

生物是如何適應乾旱環境的

發布時間:2022-05-27 12:37:51

A. 裸子植物如何適應乾旱和寒冷

裸子植物適應乾旱環境相適應的主要特點是根系發達;葉針狀或鱗片狀;輸導組織發達。生物的形態結構總是和生活環境相適應.乾旱環境中水分缺乏,具有發達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因此具有葉片面積較小,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具有肥厚的肉質莖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與乾旱的環境相適應。

B. 極端乾旱環境中的生物如何調整其對環境的耐受限度

生物的生存之中最重要的是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也受到蒸騰作用的影響,若在極乾旱的環境中那就必須減少蒸騰作用的水分蒸發,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就是一種將葉子退化為刺的草本植物,減少了葉子的蒸騰作用。而且根據物競天擇的自然學說不適應的植物將被環境所淘汰,所保留下來的就是適應環境的生物群落

C. 沙漠環境如此惡劣,沙漠中生物是如何適應的呢

沙漠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是生活在沙漠中的生物會根據環境為自己創造一個適合的生存條件,一些植物會避免開花結果,而選擇把自己的身體塑造成堅硬的真葉,這樣就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而動物則會減少在太陽大的天氣出行,選擇在晚上出來覓食。

我們看到沙漠里的植物基本上很少,即使有看起來也不漂亮,雖然也是綠色的植物,但是它和我們平時在內地里所見的植物有很大的不一樣。我們都知道沙漠里最著名的植物就是仙人掌,他們看上去渾身都是刺,而且非常不美麗,因為他們根本不會開花。這其實也是他們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所做的改變,很多沙漠里的植物,為了防止水分的流失,會讓自己的葉子長得堅硬而且細長。

沙漠里的動物也是如此,他們知道在沒有水的環境中是很難生存下去的,所以一些動物就會深入地下,挖一個很深很深的洞,居住在裡面。居住在洞里不僅可以防止被太陽直接照射,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身體水分的流失。

D. 陸生動物如何適應乾旱環境

陸地環境與水域環境相比,要復雜得多。
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生動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
陸地上的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
陸地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生活在陸地上的環節動物,如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囊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它沒有肺與氣管,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動物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囊深層。
陸地動物還有哺乳動物。它們體毛光滑柔軟,有保溫作用;用肺呼吸;心臟分成四個腔,有2條循環途徑;體溫恆定;有門齒、臼齒,還有犬齒;有發達的腦神經與四肢。
陸生動物還有很多很多。但任何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與它們的生活環境適應.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
(1)冬眠與夏眠:動物的冬眠是對冬季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夏眠是對夏季炎熱和乾旱環境的一種適應。
(2)樹落葉是對冬季寒冷環境或乾旱環境的適應。
(3)肉食性動物捕食其他動物,都有利爪、銳利的牙齒(或喙)。
(4)保護色: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青草叢中的青蛙是草綠色的,泥塘里的則是黃褐色的。
(5)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叫做警戒色。例如毒蛇都有鮮艷的花紋。
(6)擬態:某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如竹節蟲像竹節、枯葉蝶像枯樹葉等。

E. 陸生動物如何適應環境

動物對於環境的適應總是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
趨同適應:所謂趨同適應
,
是指在分類地位上相距很遠的動物
,
但都適應了相同的生活環境
,
因而發展出相似的形態結構。如鯨,但它不屬於陸生動物……
輻射適應:輻射適應也稱趨異適應。是指起源相同或親緣關系相近的動物
,
由於長期分別生活於不同的環境中
,
而產生的不同適應特徵。例如,長臂猿、蝙蝠、羚羊、鼴鼠同屬真獸亞綱,但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造成它們的形態結構都有很大差別。
接著就是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1、形態結構上適應
許多動物的嘴、腳和眼睛的獨特構造
,
表現出它們對生活環境、所食食物等的驚人適應……
2、生理機能上適應
生理機能上的種種適應
,
不易被人察覺
,
但在生物體內卻普遍存在。比如
,
荒漠地區的爬行動物
,
不以尿液而以固體尿酸鹽的形式排尿
,
使身體水分損失達到最小限度。全身被毛又是一些陸生動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有效方式,無不會受到太陽輻射的灼傷,又能使被毛與皮膚之間形成溫度梯度,起到隔熱的作用。有的物種的身體具有局部異溫的現象,如狗的體表溫度比其深部低得多,尤其是腳、腿、尾、耳尖、口和鼻部等溫度均比體表其它部位低,這樣就能夠減少能量流失,成為對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這也是它們經濟利用熱能的一種方式

F. 仙人掌是怎樣適應炎熱、乾旱的環境呢

因為植物散失水分主要是靠葉片上的氣孔排除有植物體內的蒸騰作用帶來的水蒸氣,而仙人掌的葉子已經退化成了刺針,所以沒有可以排除水分的器官,自然水分喪失的少。另外仙人掌的根具有超強的吸水功能,而且它還可以從空起中吸取水分,所以你即使不澆水,它也能活。 仙人掌,仙人球還有仙人柱等植物,它們在生物形態學上共同的特點是葉子退化為針狀,表皮強烈角質化,氣孔深深下陷,其體內的薄壁細胞能貯存大量的水,貯存的水份有時可達本身重量的95%.細胞內有豐富的粘液,以及如樓上朋友所說的莖的異化,變成肥胖且肉質化. 葉子退化和莖表面角質化以及氣孔深陷是為了減少水的蒸發量~~因為水主要通過體表的蒸騰作用散失,尤其以從氣孔散失最厲害. 葉片的退化使失水面積大大減少.氣孔的深陷又為莖表面失水增加了難度~~ 仙人掌的根是很大的 當缺水時它的根就會延長 到找到水源才停下等到在沒水時就會在往地理扎

G.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如干、濕環境)有哪些表現特徵;

短期來說,動物會利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來維持體內穩態,從而適應環境,比如乾旱環境,人口渴。下丘腦會釋放抗利尿激素減少排尿,從而減緩口渴速度。至於植物,在四季的變化較明顯,秋冬季節天乾物燥,許多樹葉脫落,從而減少水分流失……但是對於長期來說,植物動物是一樣的,都會通過進化來適應當地的環境,比如說仙人掌和松樹的刺狀葉,都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流失。動物則會根據溫度不同生長不同的毛發,皮膚等等,人就是個好例子,非洲人多為黑皮膚貼頭卷發就是為了防曬

H. 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生物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環境的產物,但又必須依賴、適應環境而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環境的創造者和改造者。
1.植物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①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A、光照→喜光植物,喜陰植物。如:分布在草原和荒漠中的大多數植物,生長於森林採伐跡地上的喬木和灌叢,人工栽植的農作物和果樹等,都屬於喜光植物,典型的樹種如油松、落葉松、側柏、洋槐、泡桐、桉樹等。喜陰植物大多生長在林下、背陽或蔭蔽的地方。
B、赤道→兩極:各種不同的植被帶,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草原帶。
C、沿海→內地:森林—草原—荒漠
D、山麓→山頂:垂直分布的植被帶,如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是植物對溫度的適應。
②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如:水生植物——蓮(荷花)的生長環境。由於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源,所以它長得葉大柔嫩,但根扎的很淺;而駱駝刺生活在沙漠地區,屬旱生植物。由於沙漠中缺水,所以駱駝刺的葉子變成細刺,並且根扎的很深,有的深達十幾米,根系十分發達。這反映的是植物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性,或者說,植物對環境具有指示作用。
A、植物對氣候及當地農時、農事具有指示作用。如「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穀雨前後,種瓜種豆」「三月三,脫了冬衣換夏衫」「處暑(莊稼)不露頭,割上喂老牛」「寒露霜降,有衣服穿上」等。
再如亞熱帶樹種-青岡櫟:當樹葉變紅時,該地區在一兩天內會下大雨,雨過天晴後,樹葉又呈深綠色。
"旗"形樹指示風向:北半球,單獨生長的樹木的枝葉向南一方特別繁茂,而向北一方較為稀疏;葉片上的葉脈是南方粗,北方細;樹木的年輪也是南稀北密。
B、植物對乾旱區尋找水源具有指示作用,如沙漠中的駱駝刺。在乾旱沙漠區,有植物的地方必定有水(地下水或內陸河)。
C、植物對環境污染也具有指示作用。在工廠周圍,特別是污染比較嚴重的工業區,植物明顯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玉米葉、果樹、蔬菜等。
2、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動物有以下的身體特徵來適應環境:寒冷地方居住的會長出厚厚的毛皮 ,以防熱量散失; 與環境相似的顏色,即保護色,如變色龍;裝成與棲息環境相似的形態,或模仿另一種昆蟲,即擬態,如枯葉蝶;以鮮艷的顏色來警示其他動物,即警戒色,如鮮艷的蘑菇是有毒的。動物有以下的方法來捕捉獵物:獵豹以快速捕捉獵物;海葵的觸須能分泌化學物質刺傷游經的魚,這是它獵食和自保的方法。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①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從環境中吸取水分、養分,在太陽的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機物(長成果實),被各級動物食用,同時,植物的秸稈、動物死後被微生物分解(腐爛過程就是被微生物分解的過程),最後又回到環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生物循環。生物循環可以促使自然界的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地理環境中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②改變原始大氣成分
③參與水循環,改變陸地水成分
④影響岩石形成和風化
⑤綠色植物的環境效益(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吸煙除塵,過濾空氣;降低雜訊;美化環境等)

I. 生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

(1)冬眠與夏眠:動物的冬眠是對冬季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夏眠是對夏季炎熱和乾旱環境的一種適應。

(2)樹落葉是對冬季寒冷環境或乾旱環境的適應。

(3)肉食性動物捕食其他動物,都有利爪、銳利的牙齒(或喙)。

(4)保護色: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青草叢中的青蛙是草綠色的,泥塘里的則是黃褐色的。

(5)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叫做警戒色。例如毒蛇都有鮮艷的花紋。

(6)擬態:某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如竹節蟲像竹節、枯葉蝶像枯樹葉等。

閱讀全文

與生物是如何適應乾旱環境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