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是怎麼呼吸的

生物是怎麼呼吸的

發布時間:2022-05-27 13:47:35

1. 生物呼吸作用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很復雜的。我簡單的來講一下。
呼吸作用根據要不要氧氣的參加分成二類。一類是有氧呼吸。另一類是無氧呼吸。
從宏觀來講,呼吸作用就是有機物變成無機物和釋放能量的過程。
從微觀來講,呼吸作用就是在細胞內完成。舉有氧呼吸的過程例子。
比如我們人為例,呼吸作用是在細胞裡面完成的。這里呼吸作用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細胞質里完成的。有機物(葡萄糖)在這里變成了丙酮酸。同時此時放出了少量的能量和產生了少量的h。
第二階段是在一個細胞器里完成的。這一個細胞器叫線粒體。線粒體是有氧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在這裡面剛才第一階段產生的丙酮酸經過非常非常復雜的反應,最後變成了二氧化碳和大量的h。同時這是也放出了少量的能量。
第三階段是最轟轟烈烈的一步,也是在線粒體完成。所以前面說線粒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前面二階段產生的h和氧氣反應產生了水和大量的能量。
這就是有氧呼吸的過程。
無氧呼吸差不多是前面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只是沒有二氧化碳的產生而已。

2. 人和生物是怎樣進行呼吸的

脊椎動物(分為: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五大類):
魚類,除用鰓呼吸外,還能以鰾代替肺呼吸 ;
兩棲類:(幼)腮,(成)肺+體壁;
爬行動物:肺;
鳥:肺(有氣囊輔助),蛋:(卵殼)氣孔
哺乳類(人和其他哺乳動物):肺。

無脊椎動物(分為棘皮動物、軟體動物、腔腸動物、節肢動物、海綿動物、線形動物等):
常見的呼吸器官是鰓,但昆蟲的呼吸器官卻是氣管。

3. 生物為什麼會呼吸

應該是呼吸肌的節律性收縮和舒張造成身體內部和外界的壓強差,在壓強作用下,氣體進入或排出身體。生物體也就完成了呼吸。

4. 什麼是生物的呼吸

呼吸在生理學上,是指氧從空氣傳送到生物組織,以及二氧化碳從生物組織傳送回空氣的過程。這與呼吸作用有所不同:呼吸作用是在細胞之內進行,將有機物氧化分解並產生能量;而呼吸則是在細胞之外進行。

5. 生物的呼吸方式是哪兩種

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6. 生物能呼吸的例子,如植物怎麼樣進行呼吸

生物能進行呼吸;例如: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

植物組織在供氧不足或無氧時,其中的有機物可以部分分解,產生少量CO2並釋放少量能量。這就是發酵作用,有時又稱為無氧呼吸。

與此相區別,氧氣供應充分時的呼吸也稱為有氧呼吸。三碳植物中的綠色部分,在光下以二磷酸核酮糖的氧化產物乙醇酸為底物,繼續氧化,產生CO2,這個過程稱為光呼吸。

呼吸底物徹底氧化,最終釋放CO2和產生水,同時將底物中的能量轉化成TP形式的活躍活化能。EMP-TCA循環中只有CO2和少量ATP的形成。而絕大部分能量還貯存於NADH和FADH2中。這些物質經過呼吸鏈上的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將部分能量貯存於ATP中,這是貯存呼吸釋放能量的主要形式。

(6)生物是怎麼呼吸的擴展閱讀:

影響呼吸速率最顯著的環境因素有溫度、大氣成分、水分和光照等。

①溫度

溫度能影響呼吸作用,主要是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

根據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在生產實踐上貯藏蔬菜和水果時應該降低溫度,以減少呼吸消耗。溫度降低的幅度以不破壞植物組織為標准,否則細胞受損,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大減,也易腐爛損壞。

②氧氣

氧氣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氣不足直接影響呼吸速度,也影響到呼吸的性質。綠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條件下就進行無氧呼吸,大多數陸生植物根尖細胞的無氧呼吸產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數陸生植物不能長期忍受無氧呼吸。

在低氧條件下通常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都能發生,氧氣的存在對無氧呼吸起抑製作用。有氧呼吸強度隨氧濃度的增加而增強。

③CO2

增加 CO2的濃度對呼吸作用有明顯的抑制效應。這可以從化學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釋。據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鮮中,增加CO2的濃度也具有良好的保鮮效果。

呼吸代謝可通過多條途徑進行,其多樣性是植物長期進化中形成的一種對多變環境的適應性表現。EMP-TCA循環是植物體內有機物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徑,而PPP等途徑在呼吸代謝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7. 單細胞生物用什麼呼吸

單細胞生物一般都是用體表來呼吸的,比如說草履蟲,它是利用體表的表膜。嗯,將中間在水中的氧氣吸入細胞質中,然後在細胞質中進行有機物的交換。嗯,釋放能量,提供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動力。

8. 科學 生物是怎麼呼吸的

細胞呼吸

一、知識結構

二、教學目的

1.細胞呼吸的概念(C:理解)。

2.生物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C:理解)。

3.細胞呼吸的意義(C:理解)。

三、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

(2)呼吸作用的意義。

2.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

四、教學建議

在本節內容教學的一開始,教師首先要明確,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和活細胞的重要生理作用,不是宏觀的氣體交換過程,而是發生在每一個活細胞中的有機物的氧化分解、能量釋放並且生成高能化合物ATP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如下一些關鍵問題,使復雜的知識變得容易理解。

一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有機物都富含能量,這些儲存的能量是來自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光能。

二是這些有機物只有在被氧化為更簡單一些的有機物或者是被徹底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時,才能部分地或者全部地把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

三是釋放出來的能量或者是以熱能的形狀散失,或者是用來維持體溫的恆定,更重要的是必需有相當一部分的能量為ADP→ATP的轉化過程所捕獲,並儲存於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鍵中,才能成為用於各種生命活動的「能量貨幣」。

四是完成能量的釋放和轉移的結構基礎分別是細胞質的基質和線粒體,以及相關的酶系統。

五是在生物進化史上,遠古地球大氣缺氧,那時生物以無氧呼吸生活,隨著綠色植物的出現和繁盛,大氣中的氧氣增加,於是以有氧呼吸生活的生物佔了主導地位,同時細胞質內有了專門用於有氧呼吸的細胞器——線粒體。但是仍保留有無氧呼吸的能力。

六是用比較的方法討論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其區別。也許先介紹微生物的發酵(酒精發酵和乳酸發酵),再講有氧呼吸,最後指出高等動植物體內的無氧呼吸,更能順理成章。

七是總結細胞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

另外,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應當指出無論是無氧呼吸還是有氧呼吸,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氧化,不在於有無分子氧參加,失電子為氧化,得電子則為還原。指出這點,可以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一些,並且和化學基礎知識相結合。

五、復習題 參考答案

一、1.(╳);2.(╳)。

二、1.(D);2.(D)。

三、提示:相同點是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全過程釋放較多的能量。不同點是丙酮酸分解成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成為乳酸,全過程釋放較少的能量。

旁欄思考題 蘋果在儲藏過程中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酒精,所以聞起來有酒味。

六、參考資料

有氧呼吸的過程

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葡萄糖分子並不是像燃燒那樣一下子就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的。有氧呼吸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糖酵解——將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兩分子丙酮酸,並且發生氧化(脫氫)和生成少量ATP。

(2)三羧酸循環——丙酮酸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氫(這個氫被傳遞氫的輔酶攜帶著),同時生成少量ATP。

(3)氧化磷酸化——氫(氫離子和電子)被傳遞給氧以生成水,並且放出大部分的能量,以生成ATP。

高中《生物》(必修)課本中談到的有氧呼吸的三步化學反應,就是指這三個步驟。

(一)糖酵解

糖酵解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動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首先利用糖元(動物澱粉)作為呼吸基質,把它轉變成為葡萄糖,然後葡萄糖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分解而生成乳酸,所以這個過程稱為糖酵解。

糖酵解的過程主要分為下列兩步(圖3-9):

①葡萄糖經過兩次磷酸化,並且發生異構化以後,轉變成1,6-二磷酸果糖。這就是說,一個六碳化合物變成帶有兩個磷酸的化合物。這一過程要消耗兩分子ATP。

②1,6-二磷酸果糖是不穩定的化合物,它在醛縮酶的作用下,很容易分解成為兩個磷酸丙糖——磷酸二羥丙酮和磷酸甘油醛。這兩者可以互相轉化,處於平衡狀態。當磷酸甘油醛進一步轉化而被消耗掉的時候,磷酸二羥丙酮也就跟著轉變為磷酸甘油醛,參加到以後的反應中去。

由磷酸甘油醛轉變為磷酸甘油酸的時候,脫出的氫被氧化型輔酶I(NAD)攜帶著,成為還原型輔酶I (NADH2)。在這個氧化過程中放出的能量被ATP攜帶著。以後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轉變為丙酮酸的反應中也生成ATP。

在由葡萄糖到丙酮酸的整個過程中,能位是逐步下降的,但只有上述這兩個反應的能位下降較大,足以生成ATP。其他反應則只有微小的下降,不足以生成ATP。因此,一分子1,6-二磷酸果糖實際上可以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共得到四分子ATP,但在糖酵解的開始階段用掉了兩分子ATP,所以一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凈得兩分子ATP。

糖酵解的過程可以概括如下:

丙酮酸是呼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在有氧條件下,它就進入三羧酸循環在無氧條件下,它被NADH2還原成為乳酸,或者在脫去羧基(放出CO2)以後轉變成為乙醛,乙醛再被還原成為乙醇。這就是無氧呼吸的過程。

(二)三羧酸循環

三羧酸循環的最初中間產物是檸檬酸,因為檸檬酸是一種三羧基酸,所以這個過程叫做三羧酸循環,也叫檸檬酸循環。

三羧酸循環的簡化過程是:丙酮酸在經過氧化(脫氫)和脫羧(放出CO2)以後,生成乙醯輔酶A(乙醯CoA)。乙醯輔酶A與草醯乙酸縮合形成檸檬酸(C6),檸檬酸脫水成為烏頭酸,烏頭酸加水再形成異檸檬酸。然後,異檸檬酸氧化脫羧形成α-酮戊二酸(C5),α-酮戊二酸再氧化脫羧形成琥珀酸(C4),琥珀酸經過脫氫氧化,最終成為草醯乙酸。草醯乙酸可以再與乙醯輔酶A相結合,再次進入三羧酸循環。這樣下去,循環不已。每一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生成兩分子丙酮酸,然後這兩個丙酮酸氧化脫羧,各進入三羧酸循環,共產生六分子CO2。

三羧酸循環的過程可以概括如下:

在三羧酸循環中,一共發生五次脫氫,其中四次脫出的氫被NAD攜帶著,另一次(從琥珀酸)脫出的氫被黃酶(FAD)攜帶著,以後在氧化磷酸化過程中被氧化成為水。另外,!-在酮戊二酸氧化脫羧而生成琥珀酸的時候,也形成一分子ATP。

在三羧酸循環的整個過程中,只有丙酮酸被徹底分解,其他的酸是不被徹底分解的,所以它們只要有少量存在,就可以推動這個循環繼續進行下去。其他的酸就像工廠里的傳送帶一樣,把丙酮酸分子向前傳送,並且逐步分解。

(三)氧化磷酸化

前面講到,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這兩個過程中都要發生脫氫反應,一分子葡萄糖在糖酵解中生成2NADH2,在三羧酸循環中生成8NADH2+2FADH2。以後,這些化合物中的〔H〕,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最終與氧結合而生成水。首先,NADH2的H2傳給了FAD,於是NADH2被氧化為NAD,而FAD被還原為FADH2:

NADH2+FAD→NAD+FADH2

以後,FADH2中的H2分離成游離的氫離子(H+)和電子(e-):

FADH2→FAD+2H+ +2e-

再往後是電子在多種細胞色素中順序地進行傳遞。細胞色素是一類含鐵的卟啉衍生物,在細胞中與蛋白質結合存在著。細胞色素分子中的鐵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2細胞色素Fe3+ +2e-→2細胞色素Fe2+

現在已經知道,在呼吸作用的氧化磷酸化過程中起作用的細胞色素有a、a3、b、c等幾種,電子先由細胞色素b接受,以後經由c、a、a3而傳給氧,加上由FAD游離出來的2H+,便生成H2O(圖3-11):

在這個過程中,氫離子(H+)和電子(e-)在各個傳遞體之間進行傳遞,這與光合作用中的電子傳遞很相似。每個傳遞體都是整個傳遞過程的一個個環節,構成一條「鏈」,因此這條鏈叫做呼吸作用電子傳遞鏈,或者簡稱為呼吸鏈。

在上述的氧化還原過程中,各個電子傳遞體的能量水平也在逐步下降,它們所釋放的能量的一部分就被保留下來而形成ATP。這個由氧化NADH2或FADH2釋放出來的能量而形成ATP的過程,就叫做氧化磷酸化。在這個過程中,氧化作用與磷酸化作用是相偶聯的。已經知道,在由NADH2氧化到生成水的過程中,一共發生三次磷酸化,生成三分子ATP,但在由FADH2氧化到生成水的過程中只生成二分子ATP。1分子葡萄糖氧化磷酸化的過程可以概括如下:

現在我們可以把整個呼吸過程作一個總結:

(一)糖酵解:

(二)三羧酸循環:

(三)氧化磷酸化:

在上面的敘述中,葡萄糖等物質是以「分子」為單位的,而課本上使用的單位是「mol」。我們知道,1mol物質含有6.02×1023個分子。那麼,這個總反應也可以這樣表示:每氧化1mol葡萄糖,生成6mol的二氧化碳和6mol的水,同時生成38molATP。1mol ADP形成ATP,一般要求33.47kJ能量,那麼38molATP就要求38×33.47=1272kJ的能量。每氧化1mol葡萄糖釋放出來的總能量是2870kJ,其中只有1272kJ被保留在ATP內,供給植物生命活動之用。所以呼吸作用的能量轉變效率只有44%左右,其餘部分的能量就以熱能狀態散失掉了。

無氧呼吸的過程

植物除了進行上述的有氧呼吸以外,還可以進行另一種類型的呼吸作用,即無氧呼吸。無氧呼吸不需要大氣中的氧,有的組織也可以在有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這兩種類型呼吸作用的基本區別在於,有氧呼吸的某些階段需要大氣中的氧參加作為反應物,但嚴格的無氧呼吸,無論在哪一階段都不需要氧的參與。無氧呼吸也包括許多類型,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氧不是H+和e的最終受體,並且呼吸底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所以最終形成的產物有酒精、乳酸等。無氧呼吸作用,有的時候被稱為發酵作用,但二者並非精確的同義詞。這是因為有的發酵作用,如醋酸發酵,實際上是需氧的氧化作用。

1.酒精發酵 酵母菌和其他一些微生物,甚至一些高等植物,在缺氧條件下,都以酒精發酵的形式進行無氧呼吸。因為酵母菌和高等植物的細胞里,除了含有乙醇脫氫酶以外,還含有少量的乳酸脫氫酶,所以在進行酒精發酵的同時,還產生少量的乳酸。酒精發酵既然是一般無氧呼吸的主要形式,因此常常以酒精發酵過程來闡述無氧呼吸的途徑。

酒精發酵的前一階段,與糖酵解的所有步驟完全相同。在缺氧條件下,丙酮酸就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脫羧成為乙醛。但是,乙醛不與乙醯輔酶A起反應,也不參加三羧酸循環,而是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被糖酵解產生的NADH2,還原為酒精(乙醇)。

2CH3COCOOH→2CH3CHO+2CO2

2CH3CHO+2NADH2→2C2H5OH+2NAD

酒精發酵的總反應式是:

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

酒精發酵所提供的可利用能量,只是在糖酵解階段凈得的兩分子ATP。葡萄糖分子中原有的大部分鍵能,則存留在不能被酵母菌或高等植物利用的酒精中。因此,無氧呼吸是產生ATP的一種低效途徑。但是,酒精發酵的產物在工農業生產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啤酒、果酒、工業酒精等都是利用不同來源的酵母菌發酵製得的。

2.乳酸發酵 乳酸發酵也不需要氧的參與,而只依靠酶的作用就能把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兩分子乳酸,並且產生兩分子ATP。

由葡萄糖分解成為丙酮酸的步驟與上述的酒精發酵相同,只是丙酮酸在乳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還原,生成乳酸,同時還原型輔酶I(NADH2)被氧化成為氧化型輔酶I(NAD),從而保證了乳酸發酵的持續進行。

2CH3COCOOH+2NADH2→2CH3CHOHCOOH+2NAD

乳酸發酵的總反應式是:

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

乳酸菌可以使牛奶發酵製成乳酪和酸牛奶。泡菜、酸菜、青貯飼料能夠較長時間的保存,也都是利用乳酸發酵積累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活動的緣故。

9. 生物的兩種呼吸方式是哪兩種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是生物體內的兩種呼吸作用。

10. 24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分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兩種。

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過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進行,且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一般是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動植物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無氧呼吸又稱厭氧呼吸,是一類呼吸鏈末端的氫受體為外源無機氧化物(個別為有機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閱讀全文

與生物是怎麼呼吸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