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肥料怎樣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肥料作為一種可供給作物養分,提高產量和質量,還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物料,是農業生產中的物質基礎。肥料的名稱非常多,但可總結為直接性的肥料,如氮,磷,鉀,微量元素肥,復合肥等,及間接性的肥料,如石灰,石膏,細菌肥料等。微生物肥料就是一種間接性的肥料。
總之,微生物肥料內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促進土壤中的生物轉化過程,有利於土壤肥力的不斷提高。但是,微生物肥料在施用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有效期,溫度,地點,菌數,時期,混合,用量等,要注意科學合理施用。目前,微生物肥料的發展正在由豆科接種劑向非豆科用肥方面發展,由接種劑向復合生物肥方面發展,由單一菌種制劑向復合菌種制劑方面發展,由單功能向多功能方面發展,由無芽孢菌向芽孢菌種方面發展。可以預計,微生物肥料將在今後的持續農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B. 如何正確使用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C. 如何正確施用生物有機復合肥
一、適墒施肥
在天氣長期乾旱的環境下,不宜強行施用生物有機復合肥,待到雨後墒情適中時再施。適合墒情的標準是:田間土壤手捏成團、落地即散。
二、適量施肥
生物有機復合肥的有機質和其他養分含量各個企業的生產標準是不同的,施用時,既要看肥料配方的養分含量,又要看土壤的質地與肥力來確定施用量,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用量在50公斤左右,土質差、肥力低的地塊適當多用,反之酌減。
三、混合施用
生物有機復合肥有通用型和專用型,為了體現速效與長效,應與速效化肥混合施用,特別是與高含量的復合肥混配施用效果最好。區別不同作物還可另配施鉀、硼、鋅等大量與微量元素肥料,這樣效果更佳。
D. 生物菌肥,究竟該如何施用才合理
微生物菌肥是活體肥料,主要是依賴大量有益微生物發揮生命活力,在其旺盛的繁殖和新陳代謝情況下,不斷進行物質轉化而展現其效益。施用生物菌肥方法要比施用化學肥料和有機質肥料的要求嚴格,微生物肥料在施用上要注意一下幾個事項:
總之,在應用微生物肥料之前,要先檢驗土壤的環境條件,若有不足時應做好土壤改良,施用後要先做好土壤管理,以確保施進去的有益菌能旺盛的繁殖。
E. 如何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
生物肥使用要注意:
生物肥必須選用質量合格的,質量低劣、過期的不能使用,菌肥必須保存在低溫、陰涼、通風、避光處,以免失效。
為盡量減少微生物死亡,施用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直射,拌種時加水要適量,使種子完全附。拌種後要及時播種、覆土,且不可與農葯、化肥混合使用。
一般菌肥在酸性土壤中直接施用效果較差,要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加強微生物的活動。
微生物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但水分過多又會造成通氣不良,影響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因此必須注意及時排灌,以保持土壤中適量的水分。
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好氣性的,因此,施用菌肥必須配合改良土壤和合理耕作,以保持土壤疏鬆、通氣良好。
另外,針對不同的生物肥有個別特殊的使用注意。
F. 生物菌肥(怎樣使用才能增產增收)生物肥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G. 怎樣正確使用生物有機肥
說明:
生物有機肥在有機肥的基礎上加入功能微生物,如放線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解磷解鉀細菌等。
生物有機肥,是有機肥的一類,有機肥在商品化生產過程中利用微生物的發酵和分解,可以是自然發酵也可以是添加人工菌種干預發酵,達到充分分解充分殺菌的目的。
使用
基肥(底肥)施用
基肥,一般叫底肥,是在播種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在翻耕時,將有機肥均勻施入,隨著翻地將肥料翻入土中,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能夠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的目的,但於其均勻施入土壤,不能全部甚至大部分接觸根系從而被根系利用,因此,肥料利用率這勢必造成多餘的浪費,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其次也容易產生土壤障礙。因此該方法比適合於種植密度大的作物。
追肥施用
有機肥用作追施的方法有土壤深施和根外追肥兩種。土壤深施一般將有機肥施在根系密集層附近,施後覆土,以免造成養分揮發損失。根外追肥是將堆肥與10倍的水混合均勻,靜置後取其上清液,藉助噴霧器將肥料溶液噴灑在作物葉面,以供葉面吸收。
用作種肥
種肥的使用方法有多種,如拌種、浸種、條施、穴施等。拌種是用少量的清水,將有肥溶解或稀釋,噴灑在種子表面,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陰干後播種的一種方法。浸種是把肥料溶液溶解或稀釋成一定濃度的溶液,按液種1:10的比例,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24h,使肥料液隨水滲入種皮,陰干後隨即播種。開溝或挖穴後將肥料施入耕層3~5cm的溝、穴中,再在肥帶附近播種,種肥距保持在3cm以上。用作種肥肥料要求養分釋放要快,不能過酸、過鹼,肥料本身對種子發芽無毒害作用,堆制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是很好的種肥。
用作育苗肥
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分釋放均勻,養分全面,是育苗的理想肥料。一般以10%的發酵充分的發酵有機肥料加人一定量的草炭、蠅石或珍珠岩,用土混合均勻做育苗基質使用。
有機肥全層施肥與集中施肥
全層施入是將有機肥撒滿地表,通過耕地使有機肥施入全土層中,這種施肥方法在有機肥較多(每畝4000~6000kg)或者作物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應用。集中施入土壤中就是通過開溝把堆肥施入作物的根系附近,這種施肥方法在肥料較少(每畝1500~3000kg)和土壤肥力比較低的情況下,值得採用。
H. 微生物肥料怎樣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當前,由於長期大量盲目地使用化學肥料,過量地噴施各種葯劑,致使我國土壤狀況不斷惡化。現在的問題是趕緊修復已經被破壞的土壤,不然土壤中的有機質急劇減少,各種細菌、真菌、放線菌沒有生存的環境,數量減少,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有極壞的影響。
以上就是關於微生物肥料的種類、特性及施用方法,農資人實錄提醒您,一定要根據土壤狀況和作物情況,有目的性地選擇相應的微生物肥料。我們是要改良土壤,也要調理酸鹼度,更要提高作物產量。這些都是相互匹配的一個過程,合理利用肥料特性,才能有助於我們作物的增產增質。
I. 生物菌肥怎麼施用才能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J. 微生物肥料怎樣用才最好
微生物肥料是由一種或數種有益微生物、經工業化培養發酵而成的生物性肥料。通常把微生物肥料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了植物營養元素的供應量,導致植物營養狀況的改善,進而增加產量,其代表品種是菌肥;另一類是廣義的微生物肥料,雖然也是通過其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動作用使作物增產,但它不僅僅限於提高植物營養元素的供應水平,還包括了它們所產生的次生代謝物質,如激素類物質對植物的刺激作用。
促進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夠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減輕病蟲害,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1.液體菌劑的使用方法。
(1)種子上的使用。①拌種:播種前將種子浸入10—20倍菌劑稀釋液或用稀釋液噴濕,使種子與液態生物菌劑充分接觸後再播種。②浸種:菌劑加適量水浸泡種子,撈出晾乾,種子露白時播種。
(2)幼苗上的使用。①蘸根:液態菌劑稀釋10—20倍,幼苗移栽前把根部浸入液體沾濕後立即取出即可。②噴根:當幼苗很多時,可將10—20倍稀釋液放入噴筒中噴濕根部即可。
(3)生長期的使用。①噴施:在作物生長期內可以進行葉面追肥,把液態菌劑按要求的倍數稀釋後,選擇陰天無雨的日子或晴天下午以後,均勻噴施在葉子的背面和正面。②灌根:按1:40—100的比例攪勻後按種植行灌根或灌溉果樹根部周圍。
2.固體菌劑的使用方法。
(1)種子上的使用。①拌種:播種前將種子用清水或小米湯噴濕,拌入固態菌劑充分混勻,使所有種子外覆有一層固態生物肥料時便可播種。②浸種:將固態菌劑浸泡1~2小時後,用浸出液浸種。
(2)幼苗上的使用。將固態菌劑稀釋10—20倍,幼苗移栽前把根部浸入稀釋液中蘸濕後立即取出即可。
(3)拌肥。每1000克固態菌劑與40—6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混合均勻後使用,可做基肥、追肥和育苗肥用。
(4)拌土。可在作物育苗時,摻入營養土中充分混勻製作營養缽;也可在果樹等苗木移栽前,混入稀泥漿中蘸根。
3.生物有機肥的施用。
(1)作基肥。大田作物每畝施用40—120公斤,在春、秋整地時和農家肥一起施入;經濟作物和設施栽培作物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可酌情增加用量。
(2)作追肥。與化肥相比,生物有機肥的營養全、肥效長,但生物有機肥的肥效比化肥要慢一點。因此,使用生物有機肥做追肥時應比化肥提前7—10天,用量可按化肥做追肥的等值投入。
購買和使用微生物肥料時應注意的問題
使用微生物肥料符合生產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的肥料原則要求,已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列入生產綠色食品允許使用的肥料。但微生物肥料對許多生產者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要在推廣微生物肥料的過程中詳細說明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選購時要看證。要想選擇質量有保證的微生物肥料,首先要看有沒有農業部頒發的生產許可證或臨時生產許可證。各省沒有資格頒發微生物肥料的生產許可證或臨時生產許可證。
2.選擇合格產品。國家規定微生物肥料菌劑有效活菌數≥2億/克,大肥有效活菌數≥2000萬/克,為了使生物肥在有效期末期仍然符合這一要求,一般生產廠商在出廠時應該有40%的富餘。如果達不到這一標准,說明質量達不到要求。
3.注意產品的有效期。微生物肥料的核心在於其中的活的微生物,產品中有效微生物數量是隨保存時間的增加逐步減少的,若數量過少則會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選用有效期內的產品,最好用當年生產的產品,堅決不購買使用超過保存期的產品。
4.注意存放和運輸過程中的條件。避免陽光直曬,防止紫外線殺死肥料中的微生物;應盡量避免淋雨,存放則要在乾燥通風的地方;產品貯存環境溫度應避免長期在35℃以上和-5℃以下低溫。
5.禁止與殺菌劑或種衣劑混放混用。對於種子的殺菌消毒,應在播種前進行,最好不用帶種衣劑的種子播種。
6.通過合理農業技術措施,改善土壤溫度、濕度和酸鹼度等環境條件,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氣狀態(即耕作層要求疏鬆、濕潤),保證土壤中能源物質和營養供應充足,促使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旺盛代謝,從而發揮其良好增產增效的肥力作用。一般來說,有水灌溉的耕地比乾旱地的效果好;有機質豐富、地力肥沃的土壤要比貧瘠的土壤效果好;鬆散透氣、團粒結構好的土壤比板結的土壤效果好;溫暖季節施用要比嚴寒低溫施用效果好;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比不加有機肥效果好;集中施用(穴施或溝施)、近根施用比撒施效果好;單獨施用比與氨態化肥、殺菌農葯合用效果好;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早施比晚施效果好。
7.各種微生物肥料在使用中所採用的拌種、基肥、追肥等方法,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