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分類可分為哪幾個「域」
目前生物分類以1969年魏泰克發表的「五界說」最為普遍,分別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動物界、真菌界。然而由於五界說並沒有納入病毒、噬菌體、類病毒等,因此卡爾·沃斯等人於1990年發表了「三域系統」,將上述生物納入其中,分為細菌域、古菌域、真核域。 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e):三域系統中的古菌域與細菌域同歸於原核生物界。五界說的原核生物界則是包括沒有核膜的細菌等。 古菌域(Archaea):一般生存於極端環境,如深海、鹽湖、火山口等。包括嗜鹽菌、一些超嗜熱菌、嗜酸菌等。參見古菌分類表。 細菌域(Bacteria):包括藍綠菌(原名藍綠藻)、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等。參見細菌分類表。 真核域(Eukary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或Protoctista):五界說中最備受爭議、也最為復雜的一群。主因是其他四界皆有明確之規定,而剩餘的都被歸於這一類,因此2000年、2006年的新分類法將原生生物界再細分成三界,但一般國高中教科書仍以五界說作為主要討論內容,只有專家學者才會深入研究。原生生物多半為單細胞及單細胞復合體(即介於單細胞與常見的多細胞生物,能以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形式存活,可能在不同階段、或因環境惡劣而改變形式。多細胞生物的定義是聚集、細胞間有分工以及訊息傳遞)。 真菌界(Fungi):包括接合菌、子囊菌、擔子菌、壺菌、聚合菌和微孢子蟲。所謂聚合菌一般稱為黏菌slime(即史萊姆)。但事實上在五界說中,黏菌、壺菌會被歸在原生生物界中,而且彼此關系甚遠。但是在提到真菌fungi一詞時,仍然會將之一起比較。參見真菌分類表。 植物界(Plantae):包含綠藻、輪藻、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在五界說中,除了極少數在分類上有爭議的綠藻部份為單細胞(爭議點為歸屬於Protista),否則原則上植物界皆為多細胞。參見植物分類表 (NCBI)。 動物界(Animalia):即「後生動物」(即多細胞生物)。
『貳』 生物分類三域系統
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為域、界、門、綱、目、科、屬和種。現代人類屬於真核生物域、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具體參看
近代的生物分類
有些生物學家傾向將生物分為三域,為真細菌域( Domain Bacteria )、古細菌域( Domain Archaea )和真核生物域( Domain Eukarya ) ,此即為三域系統( Three-domain system )。
http://content.e.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10/supply10-1-0.htm
『叄』 生物的三域系統分別分為哪幾個界謝謝
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三域系統是由卡爾·烏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的細胞生命形式分類,[1][2]將原核生物分成了兩大類,起初稱為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細菌(Archaebacteria)。Woese依據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別,認為這兩類生物和真核生物一起從一個具有原始遺傳機制的共同祖先分別演化而來,因此將三者各置為一個「域」(Domain),作為比「界」高一級的分類系統,並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肆』 生物界的生物怎麼分類
最新的科學分類方法是將域作為最高分類階元。
三域: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
生物域
九界: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
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
界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
『伍』 三域六界系統與五界分類的內容各是什麼他們之間有那些區別和聯系
一、三域、六界和五界
1、五界系統
1969年惠特克提出了五界分系統。首先根據核膜結構有無,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兩大類。原核生物為一界。真核生物根據細胞多少進百一步劃分,由單細胞或單細胞群(團藻)組成的某些生物歸入原生生物界。
餘下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又根據營養類型分為植物界,光合自養;真菌界,腐生異養;動物界,異養。
2、六界系統
由我國生度物學家陳世驤於1977年提出的分類系統。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再加病毒界即六界系統。
3、三域系統
由卡爾·沃斯在1977年提出的生物分類﹐將原核生物分成了兩大類﹐起初稱為真細菌和古細菌。Woese依據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別認為內這兩組生物和真核生物從一個具有原始遺傳機制的共同祖先分別進化而來﹐因此將三者容各劃為一類作為比界高的分類系統,稱作「域」或者「總界」。
1990年,Carl Woese為了避免把古細菌也看作是細菌的一類,又把三域目前這三域改稱為細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
二、區別與聯系:
1、五界分系統根據核膜結構有無。
2、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兩大類。
3、六界系統是在無界的基礎上增加了病毒界,六界系統包括三域和無界。
(5)如何劃分生物三域擴展閱讀:
五界系統的優點是在縱向顯示了生物進化的三大階段,即原核生物、單細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真核多細胞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同時又橫向顯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養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攝食方式的動物。
五界分類系統的依據主要為營養方式、形態和細胞結構。隨著科技的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伍斯等人對60多株S 類rDNA序列的測定和比較分析,最終確定了三域理論。
三域理論的建立和發展,不僅從分子水平上對生物分界的劃分進行了新的探討,而且對於研究生明的起源和生物進化也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陸』 三域分類學說名詞解釋
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C.R.Woese(伍斯)等人對大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進行16s和18srRNA的寡核苷酸測序,並比較其同源性水平後,提出了一個與以往各種界級分類不同的新系統,稱為三域學說。
真細菌域( Domain Bacteria )、古細菌域( Domain Archaea )和真核生物域( Domain Eukarya ),即為三域系統( Three-domain system )。
(6)如何劃分生物三域擴展閱讀
生物三域理論由卡爾·沃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的生物分類,將原核生物分成了兩大類,起初稱為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細菌(Archaebacteria)。
Woese依據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別,認為這兩組生物和真核生物從一個具有原始遺傳機制的共同祖先分別進化而來,因此將三者各劃為一類,作為比界高的分類系統,稱作「域」(Domain)或者「總界」(Superkingdom)。
1990年,Carl Woese為了避免把古細菌也看作是細菌的一類,又把三域這三域改稱為細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karya)。
『柒』 三域生物指的是什麼它與以前的生物分類系統有何本質區別
三域系統是真細菌域、古細菌域、真核生物域。層次依次為域、界、門、綱、目、科、屬、種。
三域系統是由卡爾·烏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的細胞生命形式分類,將原核生物分成了兩大類,起初稱為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細菌(archaebacteria)。woese依據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別,認為這兩類生物和真核生物一起從一個具有原始遺傳機制的共同祖先分別演化而來,因此將三者各置為一個「域」(domain),作為比「界」高一級的分類系統,並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然而,rrna樹有可能將演化太快的類群放錯位置(比如微孢子蟲)。有人認為生物的根應該在真細菌之內,很多真細菌的類群在古細菌之前分支出來,很晚古細菌和真核生物才彼此分開。
『捌』 生物如何細分
生物分類等級包括域(總界)、界、門、綱、目、科、屬、種。在每一級里,都可插入一個亞級。
種是最小的生物單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點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作為比界高的分類系統,稱作「域」(Domain)或者「總界」(Superkingdom)。這三域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玖』 生物的三域分類系統包括哪些層次和內容
三域系統是真細菌域、古細菌域、真核生物域。層次依次為域、界、門、綱、目、科、屬、種。
三域系統是由卡爾·烏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的細胞生命形式分類,將原核生物分成了兩大類,起初稱為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細菌(Archaebacteria)。Woese依據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別,認為這兩類生物和真核生物一起從一個具有原始遺傳機制的共同祖先分別演化而來,因此將三者各置為一個「域」(Domain),作為比「界」高一級的分類系統,並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然而,rRNA樹有可能將演化太快的類群放錯位置(比如微孢子蟲)。有人認為生物的根應該在真細菌之內,很多真細菌的類群在古細菌之前分支出來,很晚古細菌和真核生物才彼此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