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七下生物有哪個單元

七下生物有哪個單元

發布時間:2022-05-28 19:27:00

⑴ 七年級下人教版生物一至三單元重點

一、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2)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 直立行走 早期人類 東非人 現代人類
2、人的生殖
A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主要生殖器官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B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C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D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8周成胎兒(出現人形)40周分娩。胚胎早期運用卵細胞中的營養。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優生:禁止近親結婚,有利提高人口素質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
鈣:兒童缺乏導致佝僂病,雞胸,O型腿,中老年人會骨質疏鬆、
磷:缺乏導致厭食
鐵:構成血紅蛋白,缺乏導致貧血
缺碘:甲狀腺腫大或者兒童智力發育障礙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
a)最長;
b)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d)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膽汁不含消化酶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種類 形態特點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紅細胞 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個/升;女子:4.2*1012個/升 運輸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貧血
白細胞 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 4~10*109個/升 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功能和保護作用 發炎
血小板 個體較小,形態不規則,無細胞核 100~300*109個/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種類 功能 分布 結構特點
動脈 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較深 管壁厚,彈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靜脈 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 較深或較淺 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四肢靜脈內有靜脈瓣,血流速度慢
毛細血管 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分布廣,遍布全身各器官組織 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連接主動脈,壁最厚
右心房 連接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連接肺動脈
左心房 連接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
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2)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輸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輸血
五、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排泄的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建沼氣池
人糞尿的 方法: 高溫堆肥
2) 無害化 建生態廁所
處理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⑵ 初一下生物復習提綱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看看是這個嗎?

⑶ 七下生物復習提綱(科教版)

七下生物復習提綱(科教版)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 、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例蘑菇是真菌是生物,病毒也是生物,珊瑚、機器人、石鍾乳不是生物
2、 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一個家---生物圈
一 、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三圈不是截然分開的,例人類的活動可以達到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三 、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 對照實驗 P15
五 、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常見的競爭關系, 捕食關系,合作關系例子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 (細菌、真菌例蘑菇)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P31的DDT例子
三、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人類的活動對全球的影響許多是全球性的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時練習卷子的題目)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一面平面鏡,一面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倒。
物體在視野的右下方,要移到中央,應該向右下方移動-----往相同方向移動
2、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高,視野越暗,看到的實物范圍越小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液泡:細胞液 例子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因為西瓜的細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
7、 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線粒體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相同點:植物多了液泡 葉綠體 細胞壁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動植物都有線粒體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兩者的聯系--都是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存在於細胞質中
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並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例如人有23對染色體水稻 12對
3、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對生物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遺傳)都非常只 要,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 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四、 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八、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九、 P65題3
十、 八大系統的名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無系統
一、 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養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 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根的分生區、花芽、芽)、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筆記
2、 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 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 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 生活特點:必須生活在活細胞中
四、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看筆記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花生 黃豆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水稻
二、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油松 雪松 雲杉 銀杏 蘇鐵 側柏
被子植物:檳榔 刺槐huai 玉米 小麥 水稻 牡丹 菊花 玫瑰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一、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 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並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加速細胞分裂和生長,促使植物枝繁葉茂,影響葉綠素的形成(葉菜類作物)
磷、促進幼苗發育,促進開花,果實成熟碩果累累 提高抗寒抗旱能力(谷類)
鉀 : 莖桿健壯 抗倒伏使農作物增花增穗,果實飽滿(甘薯 馬鈴薯)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 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二、 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葯、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 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子房壁------果皮

五、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直立姿態
3、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4、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例如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 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1) 果農用斧的鈍頭在樹幹上敲打,使樹干韌皮部受到輕傷,為什麼結的果實反而大?
(2) 給橡膠樹割膠時,為什麼要割一個斜口,而不是豎直開口?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 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 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 蒸騰作用的意義:
1、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一、 天竺葵的實驗
1、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掉
2、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照光的部分和不照光的部分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3、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 目的: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便於觀察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二、 光合作用
1、 產生了澱粉等有機物
2、 並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 用來構建之物體
2、 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線粒體里進行
2、 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儲存的能量也被釋放,供生命活動需要。
有機物+氧氣 線粒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儲存能量)
3、呼吸作用不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無時無刻都在進行
4、低溫,曬乾的種子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二氧化碳+水 光能 有機物+氧氣+能量
葉綠體 (儲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植被覆蓋率低
2、 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⑷ 七年級生物學下冊(人教版)

k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⑸ 義務教育版七年級生物下冊課本知識梳理

一、教材的總體介紹
(一)體現新的課程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
2.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倡導探究性學習
(二)教材分為四冊:
1、七年級(上冊)三個單元:認識生命;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2、七年級(下冊)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3、八年級(上冊)兩個單元: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續。
4、八年級(下冊)三個單元:生物的演化;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
(三)教材的體系:
1.目標體系
2.知識體系
3.活動體系
4.圖表體系
5.閱讀體系
6.檢測體系
7.課外活動體系
二、七年級(下冊)教材的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目標體系
每一章的學習目標和章的小結,應該是相互呼應的;在本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都有每一節的教學目標,供參考。教學中要注意落實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都得到發展。特別是在備課、鑽研教材時,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隱性的目標因素。
學習目標的確定,要注意不同層次的要求,請參考《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後的附錄「學習目標的說明」。其中,知識性的目標分為了解、理解和應用三個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標分為模仿、獨立操作兩個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標分為經歷(感受)、反應(認同)和領悟(內化)三個水平的要求。教學方案中應盡量用行為動詞來表述學習目標。
附錄:學習目標的說明


各水平的要求
內容標准中使用的行為動詞
知識性目標動詞
了解水平: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
描述,識別,列出,列舉,說出,舉例說出。
理解水平: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說明,舉例說明,概述,區別,解釋,選出,收集,處理,闡明。
應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聯系等。
分析,得出,設計,擬定,應用,評價,撰寫
技能性目標動詞
模仿水平:在具體示範和指導下完成操作。
嘗試,模仿。
獨立操作水平: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與改進;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
運用,使用。
情感性目標動詞
經歷(感受)水平: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
體驗,參加,參與,交流。
反應(認同)水平: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
關注,認同,拒絕。
領悟(內化)水平:具有穩定的態度、一致的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
確立,形成,養成。

(二)知識體系
本冊以「生物圈中的人」為主線,安排了7章19節內容。主要學習有關人體的營養,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能量的供應、代謝廢物的排出、自我調控和人體的健康生活,以及人與生物圈關系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
第8章 人體的營養
知識要點
通過演示和探究知道食物的營養成分;說明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各種消化腺的部位及主要的分泌功能;通過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說明口腔中的消化過程;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說明小腸適於吸收的結構特點。
說出合理膳食的意義;關注並嘗試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通過調查描述自己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說出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根據青少年對營養的特殊需要,嘗試設計一份營養較為合理的食譜。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知識要點
說出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及其在人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觀察區分紅細胞和白細胞,並說出它們的主要功能;說出血漿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列出血液中幾種成分的正常值,並學會分析血液常規化驗單;說出血量、輸血和血型的一般常識,並說出無償獻血的意義 。
通過觀察區分不同的血管,並說明各種血管的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通過觀察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心率、心輸出量和心動周期的關系,說明體育運動有利於心臟的健康;描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並說明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描述什麼是血壓、脈搏及其正常值;通過活動說明運動與脈搏的關系。
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
知識要點
通過探究說明食物中儲存有能量,說明燃燒與呼吸作用的異同,並描述什麼是熱量價;說明能量來自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概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說出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說明肺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關系;概述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全過程和主要原理;說明人體內的氣體交換與血液成分變化的關系。
第11章 人體廢物的排出
知識要點
說出人體產生的主要代謝廢物和排出途徑;說出什麼是排泄及其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通過觀察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概述腎臟的結構和腎臟與尿液形成相關的結構特點;說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過程;列舉泌尿系統的衛生常識。
通過觀察識別皮膚的結構;描述汗腺的結構和汗液的形成;說出人體排出汗液的意義。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知識要點
舉例說明人體自我調節的意義;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及神經元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說明什麼是反射、反射弧,以及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舉例說明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舉例說明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描述大腦皮層的形態結構和基本功能;說明高級神經活動的含義和人類條件反射的突出特徵。
說出感覺產生的基本過程;說出什麼是感受器和感覺器官;通過觀察描述眼球和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解釋近視和遠視視物不清的原因及矯正方法;說出視、聽、嗅、味覺及皮膚感覺、溫度覺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質。
說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的區別;說出什麼是激素;舉例說出人的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性激素的產生部位和主要的調節功能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知識要點
描述什麼是健康及健康的條件;列出良好生活習慣的主要內容;說明吸煙、酗酒、吸毒對人體的危害;說出合理用葯應注意的問題。
說出什麼是傳染病以及傳染病的特點;舉例說明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列舉幾種常見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舉例說明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說出計劃免疫的意義。
描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當代疾病的危害和預防,養成健康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義務
知識要點
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生物圈造成的影響;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刻不容緩,以及人類能夠保護好生物圈。
(三)圖表體系
本冊教材安排了有圖名的圖65幅,加上小圖和其他體系中的圖,共 92 幅圖。另外,還安排了18個表格。
這些圖表是服務於知識和活動的。
(四)活動體系
本冊共安排了各種類型的活動50個,其中有建議活動14個。活動類型與上冊基本相同,活動數量有所減少[上冊有59(16)個,下冊有50(14)個];新的內容較多,36 個活動中 有13 個活動是傳統內容,23 個是新的內容;14個建議活動均為新的內容。
七年級(下冊)活動的總體情況
1.演示實驗(9個)
P3 蛋白質、維生素C的檢測(新)
P10 澱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新)
P28 觀察血液的成分
P37 觀察心臟
P43 觀察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變化(新)
P51 檢驗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
P55 呼吸運動的模型
P58 尿液成分的測定(新)
P70 人體神經系統整體形態和結構組成
這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教學中要注意:
(1)課前的准備和預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觀性和進行觀察的指導;
(3)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實驗,或在課下由生物小組完成後,課上由學生來演示。
P3 蛋白質、維生素C的檢測
目的:
1.了解科學方法的價值,明確單因子等組實驗的設計;
2.為「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活動奠定基礎。
原理:
1.蛋白質或多肽中都有肽鍵「-CO-NH-」,在強鹼性溶液中與CuSO4反應生成紫紅色到紫藍色的顏色反應。此反應與Cu ++和雙縮脲發生反應所產生的顏色反應相同,故名為「雙縮脲反應」(biuret reaction),所用的試劑稱為「雙縮脲試劑」,A液為NaOH溶液,B液為CuSO4溶液。產生的紫紅色物質是「銅—鈉雙縮脲絡合物 」。
2.藍色吲哚酚試劑使還原型Vic變為氧化型Vic。Vic溶液在中性條件下,使吲哚酚試劑由藍色變為無色; Vic溶液在酸性條件下,使吲哚酚
試劑由藍色變為粉紅色。
注意事項:
1.配製蛋清稀釋液時,至少按1:1的比例稀釋,否則難以與試劑充分反應;
2.演示時要強調設置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意義和兩組的異同;
3.雙縮脲試劑和吲哚酚試劑的配製和使用,可參見本冊的《教師教學用書》p2~3(吲哚酚可到試劑商店購買);
4. Vic溶液可用溶解Vic葯片或用果汁;
5.選擇的實驗材料最好是液體,顏色盡量淺,如有沉澱要過濾。
P10 澱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
目的:
1.了解物質分子大小與透析袋的關系,進而了解澱粉能否被吸收;
2.培養透過現象(顏色變化)分析本質(分子運動通過膜)的推理能力。
注意事項:
1.透析袋可在商店買到,也可用膀胱膜等替代;
2.最好提前半天由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裝置,課上由學生演示和講解;
3.將實驗裝置與消化管的吸收建立聯系並進行對比(參見本冊的《教師教學用書》p11)。
P43 觀察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變化
目的:
1.直觀了解動脈血與靜脈血 顏色的區別和形成的原因;
2.印證血液循環中,血液成分和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注意事項:
1.這個演示實驗比較簡單,有條件的學校可把此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實驗,並組織好討論;
2.討論中應注意把動脈血和靜脈血 顏色的變化與血液循環 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聯系起來;
3.此演示實驗可與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的學習結合起來。
2.觀察實驗(9個)
P14 觀察雞小腸的結構
P29 觀察血細胞
P35 用顯微鏡觀察各種血管
P39 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新)
P41 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P60 觀察腎臟
P66 觀察皮膚的結構
P81 觀察眼球的結構模型
P108 用顯微鏡觀察蛔蟲卵
這類觀察實驗多數是傳統的實驗,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使用觀察工具、製作臨時裝片、繪圖等技能。教學中應注意:
(1)重視顯微鏡使用的規范性;
(2)觀察材料的事先准備、採集、培養;
(3)傳統的實驗要按新的課程理念來組織;
(4)「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是新的觀察實驗,要認真准備。
P39 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
目的:
1.了解水蚤心臟搏動的特點;
2.通過了解水蚤心臟搏動的特點,進而了解人的心臟搏動的特點。
注意事項:
1.指導學生如何使水蚤減慢運動速度;
2.指導學生如何為水蚤心臟搏動記數;
3.可將 「P103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探究實驗與本實驗結合起來,但要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時間。
3.探究實驗(5個)
P4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新)
P11 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新)
P45 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新)
P48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新)
P103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新)
安排探究性實驗的活動,旨在倡導探究性學習,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創新精神。這些活動基本上都是新內容。多數實驗是給出問題和方法,而由學生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逐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其中有的探究活動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做出預期、實施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並進行表達和交流。教學中應注意:
(1)重視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組織;
(2)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和條件,教師不要包辦代替;
(3)重過程勝於重結果;
(4)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或做好實驗報告 ;
(5)注意探究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P4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食物中營養成分的知識;
2.進一步學會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注意事項:
1.教學中要求學生按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來進行,即先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預期,然後再實施實驗、記錄並分析討論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最後進行交流和表達;
2.實驗材料的選擇可結合當地的條件,其中蛋白質和Vic的檢驗要以演示實驗為基礎,至少要完成蛋白質的檢驗;
3.注意實驗中的安全問題。
P10 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人體口腔內澱粉消化成麥芽糖的知識;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中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能。
注意事項:
1.收集足量的唾液是本實驗的關鍵,收集唾液的方法可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P12;
2.注意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條件、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分析;
3.注意將實驗結論與人體口腔內澱粉消化成麥芽糖的過程聯系起來。
P45 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運動與脈搏關系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自覺性;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中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能,以及認識重復實驗的重要意義。
注意事項:
1.首先讓學生明確心率與脈搏的關系,並學會切脈的方法;
2. 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時,要注意運動的形式、強度、時間的一致性,盡量減少誤差;
3.此探究活動可與「P37 討論與心臟活動有關的問題」的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P48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食物(主要是有機物)中儲存有能量的知識;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學會較復雜實驗的操作技能。
注意事項:
1.課前准備簡易熱量測定儀是本實驗順利完成的關鍵之一,製作方法可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 P39;
2.減少能量散失是本實驗順利完成的又一關鍵,要組織好「釋放能量值的計算方法」的討論(教材P45);
3.注意選材和小組的分工合作以及安全問題。
P103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目的:
1.了解酒精對心臟活動的不良影響的知識,進而認識酗酒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的技能和方法、觀察活動中的小動物的操作技能,以及繪制坐標曲線圖的技能。
注意事項:
1.可將 「P39 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的觀察實驗與本實驗結合起來,但要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時間;
2. 將實驗數據轉換成坐標曲線圖時,注意指導學生認識曲線圖的直觀性和抽象性;
3.注意將實驗結果引伸到酗酒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上來。
4.分析討論(4個)
P31 分析圖9—1×××的化驗單(新)
P40 討論與心臟活動有關的問題(新)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幾項指標(新)
P74 討論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活動(新)
這類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運用資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表達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P31 分析圖9—1×××的化驗單
目的:
1.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讀常規血液化驗單中的數據;
2.培養應用所學知識進行推理的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項:
1.首先讓學生認識化驗單中各種項目的英文符號;
2.指導學生將化驗單中的數據與正常指標相比較,做出判斷後,再分析其原因,並提出治療建議。
P40 討論與心臟活動有關的問題
目的:
1.通過討論明確心率、心動周期、每分心輸出量和每搏心輸出量的關系,並學會分析有關心率的數據;
2.通過討論和交流認同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有利於心臟的健康,並確立起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信念。
注意事項:
1.該項討論的關鍵是對數據的計算,因此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心率、心動周期、每分心輸出量和每搏心輸出量的關系;
2.討論中要求學生要用數據說話,從而說明四位同學的心臟功能哪一位可能更強健;
3.此項討論可與「P41 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的探究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幾項指標
目的:
1.通過與尿液的正常指標相比較,討論出某人尿液的不正常指標,為學習尿的形成設置問題;
2.學會分析、解讀常規尿液化驗中的數據。
注意事項:
1.討論時要求學生結合腎臟的結構,推測某人的腎臟哪些結構可能發生了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討論中教師不要過早地下結論;
2.討論的最後要把問題集中於「為什麼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蛋白質和葡萄糖」上,從而引出「尿的形成」的內容。
P74 討論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活動
目的:
1.培養和訓練學生閱讀和理解圖文資料的能力;
2.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實驗結果並推導出適當結論的能力;
3.為學習條件反射的知識做准備。
注意事項:
1.閱讀和討論的全過程,一定要全部由學生完成,教師只在討論問題時適當給予啟發和指導;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動物建立條件反射的錄像或演示動物建立條件反射的實物後,再進行閱讀和討論。
5.測試、測定(4個)
P73 測試「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時間(新)
P88 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實驗(新)
P89 皮膚感受「冷」「熱」刺激的實驗(新)
P106 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測定與分析(新)
P73 測試「握手—握手」反應要多少時間
目的:
1.體驗並參與測試反射時間的實驗過程;
2.培養學生分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注意事項:
1.組織學生認真閱讀測試的方法步驟,安排好計時者和記錄者;
2.班級人數過多的話,可分成兩組,在教室或校園里進行測試後,再分組進行討論;
3.對討論的第2題,可將記錄的數據轉換成坐標曲線,能更清楚地看到10次測試數據的規律;
4.對討論的第3題,可嘗試實踐一下。
P88 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實驗
目的:
1.學會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獲取、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2.通過測定實驗了解人體各部位觸覺敏感程度的不同,從而進一步理解觸覺敏感程度與功能的適應性。
注意事項:
1.測定中,一定要避免被試者看見測試部位,每次刺激作用時間要在1s以下;
2.測定中,可用兩腳規代替針,便於確定兩點間的距離。
P89 皮膚感受「冷」「熱」刺激的實驗
目的:
1.體驗並了解皮膚感受器感受溫度變化的特點;
2.通過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注意事項:
1.三個水槽中水的溫度,在實驗後可由學生實際進行測量,教師准備時,它們的溫差至少在10℃左右,課上實驗時才能順利進行;
2.教師要組織好討論,特別是對第2題的討論,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間的話可實際做一次延長時間的實驗,再讓學生作出解釋。
P106 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測定與分析
目的:
1.學會定性分析的實驗方法;
2.通過測定和分析樹立「環保」意識,為創建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積極參與「環保」行動。
注意事項:
1.定點、定時進行測定;
2.培養皿要做好標記,避免混淆;
3.此實驗雖為定性實驗,但應盡量精確計算懸浮顆粒的數量,使實驗向定量方向進行,最好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4.為便於統計,可在透明膠帶下襯一小張坐標紙,統計時,統一計算1C㎡或2 C㎡面積中懸浮顆粒的數量。
6.調查(2個)、評價(1個) 、設計(1個) 、收集信息(1個)
P18 調查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新)
P17 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新)
P22 自我設計並分析一天食譜的營養狀況(新)
P124 調查本地區土地和水資源及其利用情況(新)
P100 收集、分析葯品標簽中的信息(新)
P18 調查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
目的:
1.初步學會設計調查問卷和進行調查的方法,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2.了解自己和同學們的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並提出改進的建議。
注意事項:
1.調查應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對學生設計調查問卷和進行調查要給予提示和指導;
2.注意指導學生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改進的建議;
3.最好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後,再進行交流。
P17 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
目的:
1.了解並學會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
2.通過對自身營養狀況的評價,提出改進自身營養狀況的措施,養成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健康的生活習慣。
注意事項:
1.數據的計算和處理可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在課下完成;
2.小組之間的交流不要涉及個人,對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的學生,不要過分渲染,以免他們產生自卑情緒。
P22 自我設計並分析一天食譜的營養狀況
目的:
1.學會分析一天食譜的營養狀況和設計一天的食譜,以及學會運用「人主要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2.通過設計和分析,培養學生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並養成健康地生活的習慣。
注意事項:
1.估計食物的營養成分、估算食物的重量、計算食物的熱價是本活動的難點,教師應給予具體的指導,並做出示範;
2.設計一天的食譜時,要充分運用P18中「青少年一天需要的營養物質的數量」表,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得出一份食譜後,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3.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學生參與整個活動過程,而設計出的食譜是否可行是次要的。
P124 調查本地區土地和水資源及其利用情況
目的:
1.進一步實踐設計調查問卷和進行調查的方法,培養學生關注和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調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培養「環保」意識,養成「環保」習慣。
注意事項:
1.編制好調查表 是調查活動搞好的關鍵,調查表的內容應視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有所增減;
2.可將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調查土地資源,另一部分調查水資源,調查後再進行全班的交流。
P100 收集、分析葯品標簽中的信息
目的:
1.了解一些與葯品和安全用葯有關的知識;
2.培養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和信息的能力。
注意事項:
1.對葯品標簽中信息的記錄和分類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葯品標簽用後要放回原處,以免葯品混淆或標簽丟失;
2.本活動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一份報告,在班內進行交流。
7.建議活動(14個)
P14 觀察膽汁的乳化作用(新)
P16 製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新)
P33 模擬「血型鑒定」 (新)
P41 聽心音(新)
P76 訓練小動物建立某種條件反射(新)
P83 調查同學患近視眼的情況(新)
P87 探究人對某種味道辨別能力的個體差異(新)
P105 參觀禁毒展覽(新)
P111 調查當地常見的傳染病(新)
P116 判斷哪些行為習慣有助於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新)
P121 討論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新)
P122 擬定環保守則(新)
P123 調查本地酸雨情況(新)
P126 調查工廠區二氧化硫污染大氣的狀況(新)
建議活動的設置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完成建議活動,也可以作為課外活動的內容,也可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由於建議活動內容較多,難度較大,所以,完成上述活動的三分之二即可。

希望可以採納~~~~

⑹ 江蘇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提綱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⑺ 初一下生物學習總結

原題是什麼我不知道,主要復習內容因該如下:(我復制的,上學期的內容佔40%,下學期的60%)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生物能會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殼內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層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氣圈的空氣有多種氣體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生存空間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個大類: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當環境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環境中,各匯總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生物都具有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眼食物鏈積累。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
書p27
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 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物種類繁多
?? 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 海洋生態系統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動植物種類繁多
?? 淡水系統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組成
?? 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的條件下形成的,動植物種類繁多
?? 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相對來說較少
?? 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鏡與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放大倍數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從液體的生物材料經塗抹製成
裝片——用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製成
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叫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叫細胞膜,保護裡面的物體,控制物體進出
植物細胞內有一個近似球狀的細胞核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叫做細胞質。
細胞質理由液泡。在植物體綠色的部分,細胞之內還有葉綠體
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細胞和動物的細胞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一樣
人體和動物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且是一樣的,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水和糖類都是細胞中的重要物質、
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鹽、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叫無機物;一類是分子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是有機物。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葉綠素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遺傳信息在細胞核內
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 呈螺旋狀
DNA的分子很長,它可以分為很多片段,每一個片斷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
染色體的數量的的恆定對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細胞分裂時,細胞質分為兩份,每份中含有一個細胞核。兩個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和原細胞酸寒的遺傳物質也一樣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使受精卵
在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上、結構上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的種類很多,骨組織、血液都屬於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能夠共同完成幾種或一種的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人體內有八大系統,它們是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畢鳥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綠色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體內,總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始終保持分類能力,這種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叫分生組織
植物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
生物圈中還有一些生物,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病毒不能獨立生活,根據它們的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內的動物病毒;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專門寄生在細菌細胞體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
細胞的結構很簡單,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
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4大類: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苔蘚類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類植物的根莖葉中都有輸導組織。
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是不結種子的
由種子發育成的,這種植物統稱為種子植物
種子的表面有一層種皮,裡面是胚。胚實際上就是幼小的生命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有的還有胚乳。種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護。子葉或胚乳里含有豐富的營養組織
種子植物之所以更適應陸地環境,成為陸生植物中占絕對優勢的類群,能產生種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p85
松的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保護它的果皮,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這樣的植物成為被子植物
果實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免受昆蟲的叮咬,以及外界環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芽組成的
植株的生長需要的影響物質——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根向下生長,從土壤中吸收水的無機鹽;莖向上生長,並向上長出綠葉,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鉀的無機鹽。
被子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就會開花,花是由花芽發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組成的。雄蕊裡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裡有胚珠。
圖p102
花葯成熟後會自讓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胚細胞,它與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圖p102
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實,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閱讀全文

與七下生物有哪個單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