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裏海虎
裏海虎曾是老虎亞種中體型第三大的虎種,它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中西亞,在我國常見於新疆地區。但是在數次的「打虎熱」、偷獵下,裏海虎在我國新疆地區的數量不斷的減少。雖然裏海虎滅絕於20世紀的80年代,但是它在我國早在1916年就已經滅絕。
❷ 世界上有哪些動物已經滅絕了
據說,目前地球上現存有150萬種人類已經命名的動物,而估計已經滅絕的動物有700萬種之多。
如:
紋兔袋鼠:1906年滅絕
恐鳥:1800年徹底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West
Africa
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Australia
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South
California
貓狐:1903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0年滅絕
東袋狸:1940年滅絕
North
America
白狼: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5年滅絕
恐鳥:1800年以後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西非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在澳洲大陸:1906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910年滅絕;東袋狸:1940年滅絕
北美白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915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1917年滅絕
馬里恩象龜:1918年滅絕
堪查加棕熊:1920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1920年滅絕
中國犀牛:1922年滅絕
澳豚足袋狸: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1930年滅絕
北美旅鴿:1930年滅絕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1930年滅絕
澳洲塔斯馬尼亞狼:1933年滅絕
澳洲袋狼:1934年滅絕
塔斯曼尼亞虎:1936年滅絕
1937巴厘虎:1937年滅絕
巴墓斯坦沙貓:1940年滅絕
大海雀:1944年滅絕
亞洲獵豹:1948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中國豚鹿:196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滅絕
台灣雲豹:1972年滅絕
西亞虎:1980年滅絕
爪哇虎:1980年滅絕
加拿大黑足雪貂:199X年滅絕
亞歐水貂:20世紀末滅絕
❸ 因人類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阿特拉斯棕熊。
2、亞洲獵豹。
3、豚鹿。
4、中國犀牛。
5、紋兔袋鼠。
6、南加利福尼亞貓狐。
7、恐鳥。
8、斑驢。
詳細介紹:
1、阿特拉斯棕熊:最後一隻阿特拉斯棕熊在1870年於摩洛哥北部被射殺,整個物種已經滅絕。
2、亞洲獵豹:主要棲息在半乾旱沙漠或空曠草原和濃密的叢林中,其捕食獵物的本領是貓科動物中最像狗的一種。
它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113 km,一次跳躍最大長度可達9.1 m。
亞洲獵豹只分布於南亞和中東,1948年滅絕。
3、豚鹿:也叫蘆蒿鹿,體形中等,但較為粗壯,四肢較短,顯得矮胖,臀部鈍圓且較低,姿態象豬。1960年全部滅絕。
4、中國犀牛:1922年滅絕。
5、紋兔袋鼠:又叫條紋兔袋鼠,是在西澳州伯尼爾島及Dorre島上的有袋類。
它們屬於自己獨有的紋兔袋鼠屬中。
已於1906年在澳大利亞大陸滅絕。
6、南加利福尼亞貓狐:1903年全部滅絕。
7、恐鳥:紐西蘭歷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之一。
由於遭到毛利部落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已經在1800年滅絕。
8、斑驢:又叫半身斑馬、擬斑馬,半身馬,普通斑馬的亞種,一般體長2.7米,尾巴近1米,重約410千克。
是南部非洲一種動物,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滅絕於1883年。
❹ 世界上滅絕的生物有哪些
地球上已經滅絕的物種
渡渡鳥,1799年滅絕,打過 的人應該知道,在繞過好望角時候,有種奇特的鳥.那就是渡渡鳥.
恐鳥:1800年徹底滅絕(看清楚,不是恐龍)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West Africa 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步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步步高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Australia 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步步高網友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South California 貓狐: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1906年滅絕
西袋狸:1910年滅絕
東袋狸:1940年滅絕
North America 白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915年滅絕
已經滅絕的以及瀕臨滅絕野生物種
駭人的事實:每20分鍾就有一種動物或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現在許多物種滅絕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一段時間都要快.可悲的是,這種滅絕並不是自然現象,而是人為的結果:人類的發展破壞了野生動物生存所依賴的自然棲息地;人類過度使用和消費野生動植物製品.隨著人類將越來越多的野生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自然環境的不平衡現象也越發嚴重,而最後的輸家只能是人類自己.借用生物學家艾利希夫婦的一個推理:取出機翼中的12顆釘子,機翼看起來可能還是完好無損,但是當開始撬第13顆的時候,真正的災難可能馬上就會到來.正如我們的地球,某些物種滅絕了,人們熟視無睹,因為地球還是如往常般地轉動,但是當某個主要物種滅絕時,就會給整個地球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和所有的物種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的責任.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一定要保證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會象從前那樣給野生環境帶來威脅.請記住,一旦滅絕發生,一切將無法挽回.
什麼是「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指的是在各個方面或某一個重要的方面瀕臨滅絕的物種.
關於瀕危物種的事實
·據推算地球上大概有1400萬到1億個物種,而科學界所知道的也只有170萬種.在這170萬種之中,有5-20%的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2003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的紅色目錄中列出了12,259種物種面臨滅絕,其中又分為嚴重瀕危,瀕危和弱勢三種.現在一共有762種動植物被列為已經滅絕的物種,還有58種僅存圈養.
·科學家警告說大批的物種滅絕正在地球上發生.據估計每24小時就會有150到200個物種永遠消失.
·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根據達爾文的理論,通過那些成功跨越了幾個地質周期而生存下來的物種,我們可以知道,物種的發展和消失是由於自然選擇的過程超越了其背景生存比率.在化石記錄的基礎上,人們推算出哺乳動物和鳥類滅絕的歷史記錄是,每500到1000年有一種物種消失.
·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快,即使是由於彗星撞擊而引起的物種滅絕(上一次彗星相撞引起恐龍的滅絕是在650萬年之前).現在物種滅亡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到1000倍.
·根據世界自然資源協會的說法,滅絕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棲息地的消失.大規模滅絕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人類所進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都是不支持可持續發展的.
·每20分鍾就會有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從地球上消失.
·許多生物學家認為在30年間地球上現今生存的五分之一的物種都將會消失.
·按照現在的趨勢,5200種動物,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鳥類都面臨滅絕.另一部分令人關注的就是開花植物和依賴淡水生態系統生存的動物,包括蚌類,小龍蝦,魚類和兩棲類動物.
·按照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在200到300年間有一半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將會消失.
·八種植物種最少就有一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在未來的30年裡,幾乎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會面臨滅絕的危險.在30年間最有可能消失的包括人們所廣泛關注的黑犀牛和西伯利亞虎,還包括人們不太熟知的菲律賓鷹和東北豹.
·根據2003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的紅色目錄,中國有422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這其中包括81種哺乳動物,75種鳥類,46種魚類,31種爬行動物和184種植物.
·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提供的信息,最瀕臨滅絕的物種包括揚子鱷,小笠原食果蝙蝠,巴西犁頭鰩,菲律賓鷹,斑嘴犀鳥和長江鱘魚.
·對紅色目錄的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被列入嚴重瀕危和瀕危的目錄中,進一步走向了瀕危的邊緣.
·在動物物種方面,在中國已經有3個物種滅絕,一種在野外消失.目前,仍然有29個物種被列為嚴重瀕危,69個物種被列為瀕危,140個物種被列為弱勢.在植物物種方面,中國已經記錄了2個物種的滅絕和一個物種在野外的消失.目前有34種被列為嚴重瀕危,49種列為瀕危,101種列為弱勢.
❺ 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已經滅絕的動物有:
1、霸王龍
恐龍曾經是世界的霸主,霸王龍則是霸主中的霸主,它們是目前為止地球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體長可達13米以上,它們在六千多萬年之前就已滅絕,現在在一些博物館中還可以看到它們的化石。
❻ 至今已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麋羚
常與斑馬或其他羚羊群混雜
麋羚主要存在於撒哈拉沙漠北部,它的亞種有在塞內加爾、衣索比亞和其他所有鄰近地區發現。這種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它被當地人用來當做祭祀活動的祭品,還有一些人想要拿它們當做食物以及娛樂,最後一隻麋羚於1923年在巴黎動物園死亡。
❼ 世界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已經滅絕的動物一樓差不多都說全了
下面是:世界十二大瀕臨滅絕的動物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瓜蘭巴國家公園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境上,由於當初建園的初衷就是准備把該公園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因此建造者們不遺餘力,圈起大面積的草地與樹林。瓜蘭巴國家公園擁有許多世界稀有動物,例如叢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當然,最珍貴的動物還要算那些數目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了。
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政府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盡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圍內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熱火朝天,在葉門就有專門的犀牛角市場,在那裡以犀牛角製成手柄的匕首是眾多買家和賣家關注的焦點,是身份的象徵。
2、白鰭豚:
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截至目前,已發現的最大雌性個體長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個體長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我國特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節,集群行為就更明顯。每群一般2~6頭。其活動范圍廣,但對水文條件要求較高,經常在一個固定區域停留一段時間,待水文條件發生改變後,又遷入另一地域。以魚類為食。白暨豚兩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時體長80厘米左右。
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另外,1980年曾捕獲一頭雄性白鰭豚,飼養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取名「淇淇」,是世界上惟一的一頭人工飼養的白鰭豚,原希望能有雌性的個體與其配對繁殖,但所飼養的一頭雌性白暨豚,不多久就死去,至今一直未能如願,2002年7月14日「淇淇」因年老去世「 。去世前,淇淇」體長2.07米,體重98.5公斤,年齡約25歲。白暨豚的保護成為我國當前瀕危野生動物搶救的大問題。
我國盡管對大熊貓的克隆研究已經起步,但對於同被列入中國三大瀕危動物之一、享有「水中大熊貓」美譽的白暨豚而言,克隆尚存在諸多技術性困難。
3、蘇門答臘虎:
生活在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蘇門答臘虎,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虎種之一。它們世代居住在島上的雨林之中。早在上世紀初,蘇門答臘虎的家族曾一度非常興旺。然而,在人類的肆意捕殺下,蘇門答臘虎的數量急劇減少。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最新的調查顯示,自1998年到2002年間,每年至少有50隻蘇門答臘虎死於偷獵者的槍下,而在一份1999年所做的統計顯示,當時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境內的蘇門答臘虎僅有400到500隻。
世界動物基金會的官員表示,印尼目前這種大規模的偷獵行為,是由於其國內市場需求所造成的。在印尼的市場上,蘇門答臘虎的虎皮就是許多不法商人謀取高額利潤的搖錢樹,一張完整的虎皮可以賣到兩千美元。
而雨林棲息地的消失,也同樣威脅著蘇門答臘虎的生存。據世界銀行的估計,按照目前的狀況,蘇門答臘島上的雨林保護區將在2005年全部消失。盡管如此,世界幾家最大的造紙商仍在以每月上千公頃的速度吞噬著蘇門答臘島上的雨林。
一邊是愈演愈烈的非法捕獵,另一邊則是日益縮小的生活空間,面對如此艱難的生存環境,怎能讓人們不為蘇門答臘虎的命運而擔心?於是,有人想起了巴厘虎和爪哇虎,這兩種已經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滅絕的亞洲虎。
蘇門答臘虎的命運已經引起了動物保護組織的高度關注。日前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大會上,專家們紛紛呼籲要加大對蘇門答臘虎的保護力度,打擊非法捕獵,保護正在走向滅絕邊緣的蘇門答臘虎。畢竟蘇門答臘虎不僅是印尼的財富,也是全世界的財富。
4.僧海豹:
世界上曾有許多種海豹,它們是鰭足目海獸中最大的一個家庭。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海豹家族日漸萎縮,現在只剩下19種了。就在20世紀中期以前,在加勒比海地區的諸多島嶼上還生活著一種僧海豹。
加勒比海僧海豹要比普通海豹略大些,體長在2.6~2.8米,平均體重可達400千克。它身上沒有普通海豹那樣的斑點,為棕灰色或灰褐色,背部中線顏色很深,吻部短寬,額部高而圓突。僧海豹與其他海豹一樣,沒有外耳,可有很好的聽覺能力。它還有一對敏銳的眼睛,不但能看清水裡的東西,也能看清空中的物體。
僧海豹的體型比海獅海象更適宜在水中生活,如它的後肢不能曲向前方,這在水中運動十分重要。還有它的身體外表平滑,幾乎成了流線型,非常適合在水中快速游泳、潛水。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再加上水中的靈巧,使它更容易捕捉到各種魚類。而一旦到了陸地上,它的動作就顯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了。善於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撐作用,只好緩慢的匍匐爬行。陸地上的笨拙也成了它們日後滅絕的原因之一。
在哺乳期間,僧海豹的警惕性很高,一旦發現危險,會立即將小海豹推下水去,然後自己潛水而逃。如有小海豹被擒,大海豹會不顧自己安危,搶奪小海豹。如果是人搶走小海豹,大海豹就會怒氣沖天地向人發動攻擊。可是,最終它們也沒能逃脫人類的手掌。
引幾段話:
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一生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歷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於人類的狂捕濫殺,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難覓其蹤,而僅僅在夏威夷群島北部生存著一個不大的群體。
與一般的喜歡生活在冷水當中的海豹不同,僧海豹喜歡熱帶溫暖的海水。在碧波盪漾的的太平洋中部,有一個碧玉般的小島,叫尼豪島,是一個牧場島,僧海豹主要是在這個島的沙灘上繁衍生息。這個島是屬於私人的,為了保護島上的環境,島的主人一般不允許科研人員上島考察,所以沒有人知道島上到底有多少僧海豹。
5、奧里諾科鱷魚:
世界上有4種因濫捕殺和受到環境污染威脅的鱷魚,其中一種是生活在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鱷魚。它是美洲最大的鱷魚,也是委內瑞拉動物中的珍品。多年來委內瑞拉有關單位 採取各種措施保護處於瀕危的奧里諾科鱷魚,並取得了成效。
1990年由環境部和私人機構發出倡議,制定了保護奧里諾科鱷魚的計劃,通過人工保護和養殖,增加這一珍貴動物的數量。因為在自然環境中大量繁殖已不可能。這種鱷魚只生存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原來估計只有250條。經過10年的保護工作,已繁殖和放回自然界2150條奧里諾科鱷魚,其中1400條在阿普雷州。估計一歲以上的鱷魚現在有3000條,也可能5000條。
為了保護鱷魚,有關部門在科赫德斯州和波圖格薩州建立了三個鱷魚養殖場,讓成年鱷魚在那裡繁殖,然後人工喂養一年,鱷魚長到80厘米後,在雨季開始時放回河裡。為了跟蹤觀察,技術人員在鱷魚腿上系一個環,在鱗片上作標記。保護鱷魚的活動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私人企業的大力支持。喂養一條成年鱷魚每月需要15萬玻利瓦爾,它吃馬肉、魚等成本高的食物,養殖場還在食料中加入維他命,以增強鱷魚的體質。養殖場90%的預算用於購買鱷魚的食品。環境部正在尋求國際援助,以便增加資金更好地保護奧里諾科鱷魚。
在距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752千米的阿普雷州生物保護區,一名生物學家拿著幾只剛出生一天的奧里諾科鱷魚。作為保護奧里諾科鱷魚計劃的一部分,130多隻在籠中出生的一至兩歲的鱷魚被放歸大自然。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
非洲東南部印度洋中馬達加斯加島,有「狐猴島」之稱。島上有20多種狐猴,主要有大狐猴、小狐猴、鼠狐猴、灰狐猴、絲狐猴、絨狐猴和環尾猴等。狐猴的拉丁名意思是「鬼」。它們在熱帶森林裡神出鬼沒地活動,喜歡吵鬧。不同種之間,外形、大小和習性有著很大的區別。大狐猴是現有狐猴中的「巨人」,身長約1.2米,身軀壯碩,頭頂和背腰為白色,其餘都為黑色,黑白相間。小狐猴只有20厘米,胖乎乎的,兩隻眼睛大大的,尾巴比身軀稍短,在酷暑乾燥的季節,有夏眠的習性,此時依靠尾巴里所貯存的脂肪來維持生命。鼠狐猴身軀與老鼠差不多,外貌像鼠,有長而突出的吻部和濕潤的鼻瑞,好似狗鼻子。灰狐猴體形和身長同犭蒙猴相似,圓臉孔,嘴前端尖而突出,下頜的前齒特別大,棲居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森林中,只有在清晨和黃昏時分,才能見到雌雄成對地在樹上活動,平時很難看到它們共同生活。狐猴比貓大些,渾身披著純白色的絲狀軟毛,一條長尾巴美麗靈活。原狐猴有蓬鬆的尾巴,頭上像圍著白圍巾,活動靈敏。
另外,加勒比海托里科海岸附近的卡約聖提阿高島和我國雲南撫仙湖孤山島以及海南陵水縣的南灣獼猴島,都是著名的獼猴島,其中尤以海南省瀕臨南海的陵水縣南灣獼猴島出名。獼猴又叫「小猢猻」「恆河猴」,毛呈灰褐色,胸部以下為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為深灰色,臉部和耳朵裸露,臀部有紅色的臀胝。從海南省陵水縣的新村港乘上遊艇,只需10多分鍾,便可到南灣半島的獼猴島。獼猴島本叫南灣猴子島,南灣半島三面臨海,只有一面同陸地相連,12座大小不等的山巒綿延起伏,隔海相望,彷彿是一個孤島,因這里棲息了許多獼猴群,所以人們都叫它「獼猴島」。這里是名副其實的獼猴樂園,島的面積為9平方公里,山體長15公里,中間有一座小山峰,兩側由各50米寬的河灘把山體分成東西兩段,可見層層山巒,條條溝壑。來到旅遊區,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展現在眼前,漫山遍野的獼猴,有的在山頂上,有的在山溝里,有獨佔一個山頭的,也有兩三群分居在一個山頭。每群猴子都有「大王」和「二王」。山巒上有觀猴亭,遊人在此可以觀看獼猴的精彩表演,感受到一種與在一般公園里明顯不同的野趣。獼猴有的在井邊喝水,讓人想起「猴子撈月」;有的在兩樹間飛奔蹦跳或在地上翻筋斗,使人彷彿在觀賞「孫大聖」在「花果山」的精彩表演……
7、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僅有250-700隻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內瑞拉境內。
9、泰國豬鼻蝙蝠(Kittis Hog-nosed Bat)
生活在泰國北碧省瓜耶諾伊河畔石灰岩洞中的豬鼻蝙蝠,頭和身體的長度為2.9厘米,翅膀的寬為13厘米,重量為1.7克。
10、夏威夷蝸牛(genus Achatinella)
11、斯比克斯鸚鵡:
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金剛鸚鵡是一種生活在熱帶美洲的長尾大鸚鵡,羽毛色彩斑斕,但這種人見人愛的鸚鵡可能已經滅絕了,至少野生的已經不存在了。據生物學家說,有隻藍色的野生金剛鸚鵡是這一種類的最後一隻,但已有好長時間不見了,它可能已遭不測。
生物學家一直在密切地觀察這只已有19歲高齡的鸚鵡,但近兩個月來他們一直沒再見它露面,它可能已成為鷹的美餐或是被偷獵者捕捉走了。
12、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❽ 2021宣布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2021宣布滅絕的動物如下:
加爾帕偽溪蠑螈
這種螳螂的體型比較小,一般的生活環境位於義大利中部地區的灌木叢當中。不過當地對這種螳螂並不是很喜歡,引來了外來的雲雀,讓雲雀捕食這種螳螂。最終導致侏儒刺螳螂的滅絕,有科學家在三十多年前發現了最後一個標本,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見過這種螳螂,因此它也被宣告滅絕。
除了這些生物之外,同樣被列入滅絕名錄的還有克勞加斯托爾彎唇蛙、歐洲倉鼠、金竹狐猴等等。還有很多動物正面臨著滅絕的威脅,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刻不容緩。
❾ 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已經滅絕的動物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大海雀)、毫無防禦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獅子(巴巴里獅子)、世界最南端的狼(福克蘭群島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阿特拉斯棕熊)、亞洲西部唯一的老虎等。
滅絕動物:
滅絕動物指的是已經消失的動物。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可以說是世界從近代逐步走向現代的時期。在這300年裡,人類的文明飛速地發展,時代在進步,地球正在一點點地為我們所改變。同時,在這300年裡,地球上也有300多種美麗的動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可以說是世界從近代逐步走向現代的時期,在這300年裡,人類文明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