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反應器主要控制什麼參數
根據目前人們對生物反應過程的理解,生物反應器的檢測和控制對象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參數,即,
(1) 生物反應進程的物理條件,如溫度、壓力、攪拌速度等;
(2) 生物反應器進程中的化學條件,如液相pH,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等;
(3) 生物反應器進程中的生化參數,如生物體量,生物體營養和代謝產物
濃度等。
以上參數中,大部分物理和化學參數都能夠使用一般的手段進行在線
檢測和控制。但是進行生化參數的在線檢測和控制卻非常困難。
⑵ 生物活性的種類有哪些評價這些活性的參數有哪些呢
喹諾酮類葯物的葯效學研究
--------------------------------------------------------------------------------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時間:2003.10.15
葯效學作為一門科學受到廣泛關注。抗生素殺菌作用分為濃度依賴性和時間依賴性兩種不同方式。濃度依賴性殺菌抗生素(包括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甲硝唑)的活體試驗中的數據,可用24小時曲線下面積(AUC)/最小抑菌濃度(MIC)比值和峰值/MIC比值來描述。而與時間依賴性殺菌的抗生素(如β-內醯胺酶類、大環內酯類等)的治療效果最相關的參數是t>MIC。
喹諾酮類葯物的峰值/MIC和24小時AUC/MIC比值與治療結果密切相關。能使臨床結果有所改善的峰值/MIC比值約為10~12。也推薦峰值/MIC比值作為出現耐葯菌株時的葯物選擇參數。對於該類中的許多葯物而言,增加其劑量使之超過常規值時其發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所以,這個比值並不能常作為最佳的優化參數,除非該病原體相對敏感。
最佳的葯效學目標值是與特定病原體相關的,可以用24小時AUC/MIC比值預測臨床治療結果。治療革蘭陰性腸桿菌和假單胞菌感染時,24小時AUC/MIC比值≥125與最佳臨床治癒率相關;而對於革蘭陽性菌, 24小時AUC/MIC比值要低,但需要同時考慮到游離葯物濃度。
由於喹諾酮類葯物的高生物利用度,無論靜脈給葯還是口服給葯均可獲得相似的葯效學關系,在新一代喹諾酮類葯物中同樣如此。蛋白結合率的程度不僅影響葯物對組織的滲透能力,也決定了在感染部位可以對細菌起作用的葯物劑量。在葯效學分析中應用到的葯代動力學參數應是反映游離葯物(活性葯物)的濃度,而不是總體葯物濃度(表1)。
表1. 主要喹喏酮類葯物的葯代動力學參數
--------------------------------------------------------------------------------
參數 諾氟
沙星 環丙
沙星 左氧
氟沙星 斯帕
沙星 加替沙星
(天坤) 莫西
沙星 曲伐
沙星 吉米
沙星
--------------------------------------------------------------------------------
劑量(mg) 400 750 500 200 400 400 200 320
生物利用度(%) 50 70 99 92 96 90 88 80
蛋白結合率(%) 15 25 30 40 20 55 75 59
峰濃度(μg/ml) 1.2 3.5 6 1.3 4.3 4.5 2.3 1.48
游離峰濃度(μg/ml) 1.3 2.6 4.2 0.8 3.4 2.0 0.6 0.6
AUC(0~24)(μg/h/ml) 13.6 64 47.5 17.7 51.3 48 31.2 9.3
游離AUC(0~24)(μg/h/ml) 11.6 48 33.3 10.6 41 21.6 7.8 3.8
T1/2 3.3 4 6 20 9 12 12 7.4
%腎清除率(活性葯物) 40 60 95 10 85 20 6 30
--------------------------------------------------------------------------------
肺炎鏈球菌體外感染模型顯示:左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的24小時AUC/MIC比值范圍在大約30左右與4倍log殺菌作用(即殺滅99.99%的細菌)相關,而24小時AUC/MIC比值范圍小於30時殺菌作用顯著下降,並在某些情況下細菌出現重新生長。非粒細胞減少感染動物模型研究數據支持了以上這些觀察結果,並提示抗生素24小時AUC/MIC比值為25時,治療肺炎鏈球菌感染可獲最高生存率。臨床上發現環丙沙星治療的病例中,有相當部分治療失敗和出現與肺炎鏈球菌腦膜種植相關的多重感染,而其24小時AUC/MIC比值大約為12左右。相反,並未在24小時AUC/MIC比值超過30~40的喹諾酮類葯物治療患者中發現相似的治療失敗或多重感染。
目前,肺炎鏈球菌已對多種抗菌葯物產生廣泛的耐葯,包括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和四環素類,而新一代喹諾酮類葯物正可彌補這一不斷擴大的耐葯情況。盡管喹諾酮類葯物對多數肺炎鏈球菌菌株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但是活性較低的種類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則顯示出耐葯發生率的增高。合理使用喹諾酮類葯物並選擇有最佳葯效學特點的種類,將可降低由於肺炎鏈球菌耐葯而引起的葯物選擇壓力。新一代喹諾酮類葯物之間的這種耐葯性菌株選擇性趨勢並不相同,就肺炎鏈球菌產生耐葯的選擇性趨勢而言,從最可能到最不可能的順序依次為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天坤=莫西沙星。
總之,目前已有不同的葯效學目標參數可以預測對患者應用抗生素治療成功的幾率大小。對於應用喹諾酮類葯物治療革蘭陰性腸桿菌和假單胞菌感染而言,24小時AUC/MIC比值應達到125。為了防止出現耐葯,主要針對非Bush1類的產β-內醯胺酶革蘭陰性桿菌,建議葯物的24小時AUC/MIC比值至少達到100。對於革蘭陽性病原體如肺炎鏈球菌,AUC/MIC比值至少應達到30,才可使清除細菌的成功率較高。顯然需要更多的數據資料,來評價這些葯效學參數對新出現的細菌耐葯機制和厭氧性病原體的作用。
⑶ 生物樣品檢測方法的基本參數有哪些各有什麼意義
葯動學重要參數及意義:
1、消除半衰期:血葯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是決定給葯間隔時間的重要參數之一。
2、生物利用度:葯物吸收速度與程度的一種量度。可葯時曲線下面積AUC計算,F=口服AUC/注射AUC。
3、表觀分布容積Vd :是指血葯濃度與體內葯物量間的一個比值,Vd=A/C=體內葯量/血葯濃度。可反映葯物分布的廣泛程度或葯物與組織結合的程度。
4、葯-時曲線下面積AUC 代表一次用葯後的吸收總量,反映葯物的吸收程度。
⑷ 生物利用度的三項參數是
1.峰濃度(Cmax)
Cmax是Ct曲線上的峰高血葯濃度值,即服葯後所能達到的最高血葯濃度。對於同一種葯物的不同制劑A和B,在服用相同劑量後Ct曲線上有二個高峰值。峰值大小分別反映出制劑A和B的生物利用度。
2.達峰時(Tmax)
Tmax指服用葯劑後血葯濃度達到高峰時所需的時間。此項參數與葯物吸收速率密切相關,可作為葯物制劑生物利用度的一種簡單指標。
3.血葯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
AUC是衡量葯物生物利用度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同一葯物不同劑型的AUC,可以比較不同劑型的生物利用度。
⑸ 評價葯物生物利用度的參數有哪些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葯物經血管外途徑給葯後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的相對量。
F=(A/D)X100%。
A為體內葯物總量,D為用葯劑量
由血漿濃度-時間數據來評定生物利用度通常涉及三個參數:最大(峰)血漿葯物濃度,達到最大血漿葯物濃度的時間(達峰時間)和血漿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血漿葯物濃度隨著吸收分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葯物消除率與吸收率相等時就達到血濃度高峰。
⑹ 土壤的生物學指標是什麼
土壤粒徑大小:→容重、總空隙度、持水性(量)、通氣性
土壤容重:→土壤通氣量、持水性(有7種與土壤容重存在明顯負相關,有5種與土壤水的累積入滲速率呈正相關)
土壤密度:
土壤水熱程度:
土壤孔隙度:
總孔隙度:
大孔隙度:通氣孔隙0.1mm+
小孔隙度:持水孔隙0.001~0.1mm
土壤酶活性指標:(受到土壤有機無機復合體保護,所以穩定)
酶數量(enzymaenumber,EAN)指標:
EAN = 0.2 (DH + CA/10 + AP/40 + PR/2 + AM/20)
式中:DH 為脫氫酶活性 (TPF g/(10 kg•27 h)),CA 為過氧化氫酶活性 (O2 %/3 min),AP 為鹼性磷酸酶活性 (PNP mg/(10 kg•5 h)),PR 為蛋白酶活性(氨基氮g/(10kg•16 h)),AM 為澱粉酶活性 (澱粉分解 %/(l0g•16 h ))
土壤脲酶(有機質、鹼解氮、有效鉀密切相關,許景偉,王衛東,李成. 不同類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與土壤養分關系的研究[J ].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 ,22(1) :51,但在菜園土壤上,於忠祥等發現脲酶活性僅與水解氮顯著相關,與有機質呈顯著負相關,於忠祥,汪維雲. 合肥郊區菜園土壤酶活性研究[J ]. 土壤通報,1996 ,27(4) :179 – 181)
多酚氧化酶(與全氮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有機質和有效磷呈顯著負相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愈大,土壤養分含量愈低,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過氧化氫酶(與有機質、全氮、全鉀呈極顯著正相關,是影響土壤肥力的一個關鍵酶,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轉化酶(反映土壤呼吸強度,酶促作用產物—葡萄糖是植物、微生物的營養源。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物學活性強度在轉化酶上反映得最明顯,與土壤有機質、全氮、全鉀、鹼解氮、速效磷、有效鉀均呈顯著相關,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酸性磷酸酶(與土壤中全氮、鹼解氮、全鉀、有效鉀及速效磷的含量呈正相關,與全磷呈負相,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脫氫酶
三苯甲基四氮唑氯化物法(有改進TTC法)頓咪娜,胡文容。脫氫酶活性檢測方法及應用
土壤微生物指標:
(4)土壤中細菌 真菌和 PAHs 降解菌的計數、[12]採用平板稀釋法 細菌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真菌採用馬丁氏培養基PAHs降解菌數量的[13]測定,採用MPN方法
微生物組成和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土壤有機質的周轉及土壤肥力和質量)
微生物生物量(被認為是表徵土壤質量變化最敏感最有潛力的指標,是表徵土壤肥力特徵和土壤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一個重要參數,所有的微生物種群數量一般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真菌數量的降低幅度較細菌高)
微生物活性(細菌數量很大程度上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成正相關)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多樣性以及功能多樣性)王菲,楊官品等.微生物標志物在土壤污染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生態學雜志,2008, 27 (1) : 105- 110
微生物商(Cmic/Corg)Balota EL, Colozzi-Filho A, Andrade DS, Dick RP. Microbial biomass in soil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 system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3, 38: 15-20
微生物呼吸強度和微生物的代謝商(qCO2) 為某一時刻 CO2 釋放速率與 MBC 的比,反映了單位生物量的微生物在單位時間里的呼吸作用強度,它可以同時表示微生物量的大小和活孫波, 趙其國, 張桃林等. 土壤質量與持續環境. Ⅲ:土壤質量評價的生物學指標. 土壤, 1997, 29 (5): 225-234,龍健, 黃昌勇, 滕應等. 礦區重金屬污染對土壤環境質量微生物學指標的影響.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3, 22 (1):60-63
土壤動物指標:
對土壤過程有顯著影響的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主,它們依靠傳播接種微生物等方式來加速營養物質的分解和還原,促進土壤大孔隙的形成,並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和穩定
蚯蚓糞便能增強土壤酶活性
土壤水分:空氣烘箱法
土壤酸鹼度(對微生物數量影響顯著,真菌數量在酸性土壤中多,細菌和放線菌數量在中性或鹼性土壤中較多)
⑺ 生物物理化學參數有哪些
你好,建議了解學習的知識點 復習知識點就可以 從知識的意義聯繫上,把物理知識分為部、塊、點三個層次。
部,是指知識的部類。高中物理分為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五大部類。
塊,是各部類中彼此聯系較緊密的單元,在學習過程中通常連續地安排在一起學習,在考試大綱中組合成一塊。
力學部類分為質點的運動、力、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和機械能、振動和波。
熱學部類內容較少,將分子動理論、熱和功、氣體放在一塊。
電磁學部類分為電場、恆定電流、磁場、電磁感應、交變電流、電磁場和電磁波。
光學部類分為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動性和微粒性兩塊。
原子物理部分也只有原子和原子核一塊。
單位制和實驗都不單列。有關的思想和方法按教學順序分散到各塊中去。
點,是教學過程中專門列出處理的知識條目。學生必須對它一一專門進行識別、記憶、理解,在繼續學習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加以引用。其中,要求較高的,要安排專門的針對性訓練。
例如,質點的運動可分為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位移、路程、矢量和標量、勻速直線運動、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圖、v-t圖、變速直線運動、時間與時刻、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的變化、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加速度、自由落體加速度、公式vt=v0+at、公式s=v0t+at^2/2、公式vt^2-v0^2=2as、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豎直上拋運動、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曲線運動中質點的速度沿軌道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中質點必具有加速度、平拋運動、勻速率圓周運動、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a=v^2/r、運動過程的分析等三十五個知識點。
這些知識點,大多是課程標准、教材或考綱中專門列出的,也有些是根據教學經驗,為著理解主幹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在教學中明確處理的知識要素,如運動過程的分析。
知識要素的分類,除了從意義的邏輯聯繫上劃分外,還可以從其在知識結構體系的功能上劃分類別。在物理知識的學習和建構中,同一類別的知識要素歷經大致相似的認知過程,要達到大致相仿的同一組要求。
從物理知識的功能類別上可以分為:概念、規律、方法和模型。
概念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較低的可以稱為是一般術語。術語是物理知識體系的磚塊。在高中物理經過嚴格的系統的定義的術語,歸類為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希望能幫到你。
⑻ 生物脫氮各階段的控制參數有哪些
生物脫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環原理,採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機物轉化成氨氮,而後在好氧條件下,由硝化菌左右變成硝酸鹽氮,這階段稱為好氧硝化。隨後在缺氧條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並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比如乙酸鈉),使硝酸鹽氮變成氮氣逸出,這階段稱為缺氧反硝化。整個生物脫氮過程就是氮的分解還原反應,反應能量從有機物中獲取。在硝化和反硝化過程中,影響其脫氮效率的因素是溫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脫氮系統中,硝化菌增長速度較緩慢,所以,要有足夠的污泥泥齡。這里會產生很多危廢固廢,這些都是需要專門運輸和專門處置的,現在有很多產廢單位的信息或者處置單位的供需信息在危匯網上有的,要合理合法的處置,解決環保問題。反硝化菌的生長主要是在缺氧條件下進行,並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順利進行。
由此可見,生物脫氮系統中硝化與反硝化反應需要具備如下條件:
硝化階段:足夠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適的溫度,最好在20℃,不能低於10℃,,足夠長的污泥泥齡,合適的PH條件。
反硝化階段:硝酸鹽的存在,缺氧條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乙酸鈉做能源),合適的PH條件。
⑼ 水質檢測中,有哪些生物指標
水質檢測中,有哪些生物指標
水質檢測指標有以下幾種: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如大於15度時多數人即可察覺,大於30度時人感到厭惡.標准中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2)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渾濁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又利於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3)臭和味:水臭的產生主要是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現或工業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變可能是原水水質改變或水處理不充分的信號.4)余氯:余氯是指水經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後,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續的殺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證供水水質.5)化學需氧量:是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的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後流入水體產生的.6)細菌總數:水中含有的細菌,來源於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屍體,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包括病原菌.7)總大腸菌群:是一個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從中檢出的情況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糞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凈化過程中,通過消毒處理後,總大腸菌群指數如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要求,說明其他病原體原菌也基本被殺滅.標準是在檢測中不超過3個/L.8)耐熱大腸菌群:它比大腸菌群更貼切地反應食品受人和動物糞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體糞便污染的指示菌.9) 大腸埃希氏菌 :大腸細菌(E.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為人和動物腸道中的 常居菌 ,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強,引起腹瀉,統稱病致病大腸桿菌.腸道桿菌是一群生物學性狀相似的G-桿菌,多寄居於人和動物的腸道中.埃希菌屬(Escherichia)是其中一類,包括多種細菌,臨床上以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大腸埃希菌( E.coli )通稱大腸桿菌,是所有哺乳動物大腸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維生素B及K供機體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抑制腐敗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過度增殖.但當它們離開腸道的寄生部位,進入到機體其他部位時,能引起感染發病.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腸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簡而言之,大腸埃希菌=大腸桿菌.
⑽ 水質檢測中,有哪些生物指標
純凈水:微生物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黴菌和酵母計數
礦泉水:大腸菌群,糞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
生活飲用水: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