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實驗設計有哪些原則
1、對照性原則:
空白對照(即不給對照組以任何處理因素)
條件對照(給對照組以部分實驗因素,但不是要研究的處理因素)
自身對照(實驗和對照都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可以是不同時間或部位)
相互對照原則(不單獨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照)
2、單因子變數原則;
3、隨機性原則;
4、平行重復性原則。
(1)如何評價生物實驗設計擴展閱讀:
生物實驗的好處:
生物實驗運用一定的儀器、材料和葯品,通過科學方法,有目的地觀察研究一般情況下不易觀察到的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現象的過程。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生物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學的概念和規律,真正學好生物學基礎知識,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科學方法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❷ 如何設計生物實驗報告
例子:
生物綜合實驗報告
學期接近尾聲,我們組的實驗也結束了,由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未按照計劃做完所有的室內實驗,而是重點做了兩個實驗。雖然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我們從中卻學到了不少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經驗,也總結了其中的教訓,還算頗有心得。
一、 種子的向重力性:這個實驗我們做了不下三次,因為種子泡下後總是因為多種因素不能同時發芽,為了使種子在相同條件下生長,我們只有等其他種子發芽後再觀察做實驗,但到最後結果就是一些已經發芽的種子泡爛了。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養:本學期我們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個實驗上了。從營養液的配製到種子發育長成幼苗等,似乎就經歷了這整個學期,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經驗教訓:
⒈種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裡的方法使它發芽的,雖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還有一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會產生毒物質,使種子爛掉。
⒉在平時配製培養液時,由於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實驗室里總是將元素分為幾部分,配製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將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養液分為:有機、無機、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時,由於各培養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養液那樣配製,因此,我們採用了「先將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單獨配成溶液,然後需要哪種就添加哪種」的方法,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在配製各缺素溶液時,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們用到了「槍」,從而也學習了「槍」的使用方法,槍只能豎直放置,不可以來回晃動,防止殘液倒流進槍里,這樣不僅會在下次使用時與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導致實驗不嚴密,還會對「槍」造成一定的損害。
經分析,缺素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在我們配置培養液的時候,其中的有機物質由於配置時間太長、溫度太高(放在實驗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長毛了,而我們平日是將栽培的植物放在實驗室的窗檯上的,陽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類的有機物質壞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現象大致相同,沒有表現出缺素的各種不同的現象。
另外,我們還種了雲豆,雖然宿舍在陰面,我們植物的長勢也是不錯的,經過自己親自動手種植物,才清楚水和陽光真的是植物必備的非物質條件,因為剛開始種植時,總是忘記澆水,我們的小麥就整天弓著背不肯抬頭。
至於室外,我們則是對校園植物進行了一些階段性觀察,主要是集中在兩種不同種的叉葉槭、廣玉蘭和大葉黃楊上。經觀察發現,廣玉蘭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長,廣玉蘭是落葉喬木,一般花期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綻放;在觀察過程中,我們與大葉黃楊一起經歷了新生;學校有兩種叉葉槭,一種為生科院門外的喬木,綠葉,一種為圖書館外借部門外的灌木,紫葉,經查資料這種叉葉槭叫做雞爪叉葉槭,我們用比較的方式對兩種植物進行了生長階段的觀察。
經過這學期的自主實驗,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淺。首先我們過去沒有過自己設計實驗,動手培養實驗材料的經歷,所以鍛煉了我們探索科學的主動性;其次,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做實驗其實和一場比賽是一樣的,需要彼此之間的配合與默契,僅靠一個人是絕對不夠的;再次,實驗結果固然能說明問題,但是重要的還是對實驗方法的掌握與治學的認真嚴謹態度;最後,就是動手能力的增強。
以上是本學期實驗的一些經驗教訓心得,我們會銘記,努力在今後的實驗中在結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績。
❸ 為什麼生物實驗要設計對照
因為細菌的生理生化反應實驗不可預知的結果很多,為了確保試驗的可重復性和科學性,一般應該設立陽性和(或)陰性對照組,也是為了減少試劑因素、人為因素的誤差。
❹ 如何評價一個生物實驗方案的合理性
從以下幾個方面:
1、對照原則
2、單一變數原則
3、等量原則
4、科學可行性原則(無關變數相同且適宜等)
❺ 如何設計生物實驗
例如,檢驗"反硝化細菌對總氮的降解效率"的實驗。您需要准備一些器材與葯劑:
1. 20L實驗桶(透明最好),若是其他體積的實驗桶可同比例增加投加菌種和葯劑量。
2. 攪拌器一個
3. 少許磷酸二氫鉀
4. 少許食用級葡萄糖
5. 少許反硝化菌種
緊接著,實驗步驟:
1. 取缺氧池泥水混合物20L於實驗桶中靜置一段時間,倒出上清液,再取好氧池出水(清液)倒入實驗桶中;
2. 放入攪拌器,並設置轉速為50轉每分鍾;
3. 加入反硝化細菌2g~20g(100ppm~1000ppm),加入2g磷酸二氫鉀,加入一定量葡萄糖Ng(葡萄糖你Ng=根據所需脫除總氮的濃度(C*20L/1000)*7);
4. 隔天檢測總氮數據,若總氮降低至要求范圍,則進行換水(靜置一段時間,倒出清液,並補充好氧池出水清液);
5. 根據缺氧池停留時間進行總氮檢測;
然後,對實驗進行記錄,可以制定一個表格的形式:
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項:
1、水溫要保持在15°~35°之間,最好保持在30°左右。
2、PH控制在6~9之間。
❻ 如何回答生物實驗設計題的實驗原理
實驗原理是該實驗依據的生物學知識,通常是我們設計實驗的主要依據。
在驗證性試驗中,經常涉及到的有機物的鑒定,其原理就是某些化學試劑與有關有機物特定的顏色反應。
在設計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中,所依據的實驗原理是在單側光照射下,植物表現出向性運動,在重力作用下,植物的根表現出向地生長,莖表現出背地生長。這些都是我們應知道的生物學知識。
再比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植物光合作用必要條件中,以及探究代謝方式時,說用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其原理就是我們知道的化學知識,吸收二氧化碳;而碳酸氫鈉溶液則是釋放二氧化碳。等等,需要平時的留心和積累。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如何對實驗設計進行評價
1、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類試題的解法主要由2部分組成;
2、試驗方案的設計:即解決如何開展試驗的問題,要將詳細的開展方案按步驟列出,即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怎麼做……
3、試驗方案的評價:即對試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一般包括試驗符合哪些原理,過程是否科學合理,結果是否與假設一致,說明原因……
4、這類題目的關鍵在於對試驗原理的了解,因為設計方案和評價都是圍繞實驗原理展開。
❽ 怎樣撰寫生物實驗設計方案
實驗的步驟中應表述的要點 實驗變數:也稱為自變數,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 反應變數:亦稱因變數,指實驗中由於實驗變數而引起的變化和結果。 通常,實驗變數是原因,反應變數是結果,二者具有因果關系。實驗的目的在於獲得和解釋這種前因後果。 無關變數:指實驗中除實驗變數以外的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或條件。 首先給實驗材料編號分組分組,確立實驗組和對照組: ⑴操縱實驗變數的方法 設法給研究對象施加干擾,造成研究對象的變化,從而使研究對象在被干擾狀態中反映出某些特徵、暴露出某種現象和屬性。 ⑵控制無關變數的方法 1、排除因實驗對象個體差異帶來的影響。 ------生長狀況一致、隨機分組 2、設法創造穩定的、維持不變的相同條件進行對照,以抵消或排除這些條件對實驗對象的干擾。 -------設置對照組 3、設法提供適宜條件,以排除不利環境條件對實驗對象的影響。 4、重復實驗,排除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 ⑶觀察和測量反應變數的方法 1、反應變數類型: ①觀察特異顏色變化、沉澱反應 ②觀察形態結構、生理特徵變化 ③測量生長發育速度 ④測量生化反應速度 2、方法: 根據實驗原理和實驗條件確定觀察和測量的指標及方法。 注意:每組多個材料時要有平均值;有時在施加實驗變數前要有前測。 常規實驗步驟的幾個方面 ①分組與編號 ②施加實驗變數 ③控制無關變數 結果處理(觀測與記錄) 注意: 要分步描述並加以編號(一般不宜連續描述); 實驗中涉及到兩組或兩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編號便於區分; 在量上難以做到准確的量化描述,應盡可能用「定性」的語言表達,如「一段時間」、「適宜的溫度」、「適量的」、「一定量的」等; 敘說中盡量要用規范的實驗術語,不能用俗語口語,如:「蓋玻片」不能說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說成「一樣多的」,「振盪」不宜說成「晃動」「搖動」,「不變藍」不等於「無色」或「沒有顏色變化」,「褪色」說成「無色」,另外「不變」也不能說成「無現象」等等。 確定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 一般在題干中有「驗證……」、「證明……」、「探究……」,其後內容就是實驗的目的。 (1)確定實驗目的、實驗原理 (2)找出單一變數,確定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設置,無關變數如何控制 (3)設計合理的實驗裝置 (4)設計實驗步驟: 5.1材料的預先處理(如材料是要用液體,但題目中給的是固體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濃度的設置) 5.2實驗的前測(如生理實驗中需要對實驗前的材料進行生理指標的測量等) 5.3給相同的實驗器材(或實驗材料)編號或分組A、B、C或1、2、3; 5.4根據實驗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條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條件的語句)實驗材料,說明A為對照組,B、C為實驗組 5.5確定單一變數的設置,同時確保其他培養實驗條件一致(如實驗試劑的成分體積等量,實驗器具大小型號相同,處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無關變數),實驗時間多少,觀測哪些具體指標 5.6實驗結果的處理(如觀測的現象是什麼,是否需要統計即對數據的整理,是否需要將數據轉化為圖表或圖象,設計表格等) 結果的分析(對應驗證實驗和探究實驗) 驗證性實驗 如「驗證……」、「證明……」都可預測到與實驗目的一致的結果。 探究性實驗如「探究……」預測的實驗結果不惟一,大多有三種可能:變數促進結果;變數抑制結果;變數與結果無關 實驗方案評價和修訂的方法 實驗評價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從實驗取材、葯品試劑、步驟及操作、結果及預測等進行評價,從而正確解答有關內容。對實驗方案評價時,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實驗原理是否正確 (2)葯品和試劑的使用是否正確; (3)實驗材料的選擇是否正確 (4)有無對照,如果有看對照設計是否合理 (5)實驗步驟是否科學 (實驗是否遵循了單一變數原則;是否漏做某個實驗步驟;操作步驟是否顛倒;操作方法是否正確。) (6)是否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實驗結果的呈現和記錄 (7)對實驗結果的預測與分析是否合理 (8)實驗的安全性如何 生物答題中,先要認真研究課題,找出其中的實驗變數和反應變數,其次是構思實驗變數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捕獲手段,最後再選擇適宜的實驗材料,在注意實驗步驟關聯性的前提下表達實驗的方法步驟。在實驗方法和步驟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變數控制。高中生物遺傳學實驗設計考點歸類例析
❾ 生物實驗設計
.(9分)為驗證「鎂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學進行了實驗設計,下列是實驗的基本思路。請分別指出三個實驗能否達到實驗目的,為什麼? 再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1)實驗一: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苗,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培養。對照組容器內只盛有蒸餾水,實驗組盛有用蒸餾水配製的鎂鹽溶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並對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2)實驗二: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蒸餾水配製的鎂鹽溶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3)實驗三: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種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澆以不含鎂離子的完全營養液,兩組置於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4)下面由你進行實驗設計,請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❿ 試述生物科學實驗中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實驗設計的意義 實驗設計是科學研究計劃內關於研究方法與步驟的一項內容。在醫學科研工作中,無論實驗室研究、臨床療效觀察或現場調查,在制訂研究計劃時,都應根據實驗的目的和條例,結合統計學的要求,針對實驗的全過程,認真考慮實驗設計問題。一個周密而完善的實驗設計,能合理地安排各種實驗因素,嚴格地控制實驗誤差,從而用較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最大限度地獲得豐富而可靠的資料。反之,如果實驗設計存在著缺點,就可能造成不應有的浪費,且足以減損研究結果的價值。總之,實驗設計是實驗過程的依據,是實驗數據處理的前提,也是提高科研成果質量的一個重要保證。
二、實驗設計的原則
實驗設計有屬於專業方面的,有屬於統計方面的。從統計方面說,主要應當考慮對照、重復、隨機化等問題,這就是所謂實驗設計的三原則。其具體內容我們將在第二、三、四節介紹。
三、實驗設計的基本內容
(一)擬定相互比較的處理所謂處理,指的是在實驗研究中欲施加給受試對象的某些因素。如營養實驗的各種飼料,治療某病的幾種療法或葯物,葯理研究中某葯的各種劑量等。在實驗的全過程中,處理因素要始終如一保持不變,按一個標准進行實驗。如果實驗的處理因素是葯物,那麼葯物的成份、含量、出廠批號等必須保持不變。如果實驗的處理因素是手術,那麼就不能開始時不熟練,而應該在實驗之前使熟練程度穩定一致。
(二)確定實驗對象及數量這里指的是實驗所用的動物或活體組織標本等。在實驗設計中,要根據實驗觀察的目的與內容,明確規定採用什麼樣的實驗對象,實驗對象中的每個實驗單位必須具備的條件與要求,以保證受試對象的一致性。實驗對象需要有一定的數量,例數不能太少,也不宜過多。如何估計例數,詳見第四節。
(三)確定將各實驗單位分配到各種處理中去的原則這主要是隨機分配或隨機化問題。第三節將介紹幾種常用的隨機分組方法。(四)擬定觀察項目和登記表要根據研究目的和任務,選擇對說明實驗結論最有意義,並具有一定特異性、靈敏性、客觀性的觀察項目。必要的項目不可遺漏,數據資料應當完整無缺;而無關緊要的項目就不必設立,以免耗費人力物力,拖延整個實驗的時間,爾後,要按照觀察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與順序,編製成便於填寫和統計的登記表,以便隨時記錄實驗過程中獲得的數據資料。同一項目的度量衡單位必須統一符號(如 、 、 等),應有明確的定義。
(五)擬定對資料整理分析的預案這就是對將獲得的數據資料准備如何進行整理?要計算哪些統計指標?用什麼統計分析方法?事先必須有個初步的設想。例如對計數資料,是計算率還是百分比?若計算率,分子是什麼?分母是什麼?各組同一項目的某個率或百分比如何進行比較?又如對計量資料,是計算算術均數、幾何均數還是中位數?同一項目各均數間應採用什麼方法作比較?切忌實驗設計時不認真考慮,實驗過後拿數字去找統計方法。
摘自:http://www.foodmate.net/topic/163/10/36853.html
http://tieba..com/p/2796757357來團隊專屬貼吧提問
或者
http://..com/team/view/%E6%88%91%E4%BB%AC%E9%83%BD%E6%98%AF%E5%AD%A6%E9%9C%B8
歡迎來團隊提問,且歡迎數理化高手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