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上共有多少種生物
科學家曾經估計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有150萬.隨著科學研究的深人,這個數字已上升到3000萬~5000萬.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生活著全世界半數以上的物種.
就目前而言,地球上已經被定義、命名的生物約有1000萬種左右,然而許多學者估計,全世界仍舊還有1000萬種生物未被定義、命名,甚至尚未被人發現.至於這些生物未被發現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這類生物的生活圈與人類沒交集、該類生物只棲存於特定的小區域、這方面的生物對於人類而言並無太大的研究價值、抑或生物本身個體渺小而不易為人所察覺.等等.
2. 地球各個時期的代表生物有哪些
看下面的地球地質年代表,其中有兩欄就是當時的代表性生物。
地質年代表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4宙14代12紀。即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以後顯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共3個紀。每個地質年代單位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
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前,當時地球上沒有生物。
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類似於現在細菌的單細胞生物化石,其地質年代大約在距今36億年前。屬於元古代。
此後直到距今約25億年前,才出現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始藻類,地球上才出現了游離氧氣。它們是地球上所有植物的祖先。另外的單細胞生物沒有進化出光合作用能力,其中的一部分好氧生物成為現在所有動物的祖先。它們仍都是單細胞生物。
到距今約1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主要是多細胞藻類植物和海洋中的多細胞動物,類似於現在的海綿動物和腔腸動物。
到距今約6億年前,地球進入古生代,在古生代震旦紀,海洋中出現了數量和種類眾多的藻類植物。進入寒武紀後,由於地球上氧氣含量劇增,發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出現了以三葉蟲為代表的海洋節肢動物,還有鸚鵡螺、菊石、海百合等。這個時代是無脊椎動物的時代。
在距今4億多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和志留紀時,藻類植物開始進軍陸地,進化為原始陸生植物,也就是苔蘚類植物。志留紀時原始脊椎動物出現,它們是各種原始魚類,但海洋節肢動物依舊占據優勢,並開始隨著植物向陸地遷移。
在距今4.05億年至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低矮的苔蘚類植物已經進化為高大的蕨類植物,並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動物中出現了大量的陸生節肢動物。海洋中珊瑚、菊石、節肢動物繁盛,魚類大量出現,使泥盆紀成為魚類的時代,並開始嘗試登陸。到泥盆紀後期,最早的兩棲動物出現了。
此後是石炭紀。石炭紀距今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陸生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兩棲動物佔到了統治地位。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它們的出現與當時茂盛森林密切相關,其中有些蜻蜓個體巨大,兩翅張開大者可達70cm。巨型馬陸、巨型蜘蛛等也出現在這一時期。
石炭紀之後是二疊紀。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9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植物中仍以節蕨、石松、真蕨、種子蕨類為主。晚二疊世出現了銀杏、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開始呈現中生代的面貌。動物中,魚類繼續發展;兩棲類進一步繁盛。爬行動物在二疊紀有了新發展;出現了似哺乳動物的獸孔類爬行動物。在二疊紀晚期,發生了二疊紀大滅絕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就是在這時完全滅絕了。由此,地球進入了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約2.5億年至6500萬年)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總體來說,整個中生代是爬行動物橫行的時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洋中的魚龍、天空中的翼龍,和陸地上各種各樣的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類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據著重要地位。動物中,除了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爬行動物外,躲過了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的一部分兩棲動物仍然存在;哺乳動物出現;鳥類也進化完成。
到6500萬年前,按照最流行的說法,隨著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態發生巨變,包括恐龍在內的所有大型爬行動物完全滅絕,為哺乳動物的進化騰出了巨大的空間。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至今)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新生代時地球的面貌逐漸接近現代,植被帶分化日趨明顯,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和昆蟲一起統治了地球。
新生代中的第四紀(可劃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開始於大約二百萬或三百萬年前,具體時間並未確定,如今仍然是第四紀。第四紀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發生大規模的冰期,一件是人類和現代動物的出現。到全新世時,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
3.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古細菌。
1、動物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2、植物
植物是主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包括我們熟悉的樹木、灌木、藤蔓、草、蕨類、綠藻和地衣等生物。在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副生植物中,綠色植物的大部分能量是通過光合作用從陽光中獲得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3、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4、真菌
真菌是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種類型的蘑菇,真菌還包括黴菌和酵母。目前已經發現了7萬多種真菌,估計佔全部的一半。大多數真菌,最初分為動物或植物,現在形成自己的王國,分為四個門。真菌不同於植物、動物和細菌。
5、古細菌
古細菌(古核細胞),常生活於熱泉水、缺氧湖底、鹽水湖等極端環境中的細菌。具有一些獨特的生化性質,如膜脂由醚鍵而不是酯鍵連接,其營養方式亦不同於常規生物,如硫氧化等。古核細胞遺傳的信息量較小。
4.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列舉一些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是非常多的比如有動物植物。動物比如猴子兔子鴨雞鳥類等等,植物我們肉眼可見的也非常多,比如花,樹木。
5. 地球上有哪些逆天的生物打破常規的存在
1、燈塔水母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物種,如果有人問你壽命最長的動物是什麼?你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他是燈塔水母,某種意義上來說燈塔水母是可以永生的。
2、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是目前地球上最大體型的蜥蜴,和人類不同的是雌性科莫多巨蜥有一對不同的性染色體W和Z,雄性科莫多巨蜥有一對相同的性染色體Z和Z。當這種動物到了繁殖期,如果長時間的找不到合適配偶,尤其是對於雌性科莫多巨蜥來說它們會開始孤雌生殖。
這算是孤雌生殖最高等的表現了,實際上它們主要發生在昆蟲大家族中。孤雌生殖是符合進化論的,這讓該物種更好的面臨困境,以至於不會因為缺少雄性個體,導致整個物種的滅絕。
3、水熊蟲
水熊是緩步動物的俗稱,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濕土壤以及苔蘚植物的水膜中,少數種類生活在海水的潮間帶。
水熊有900餘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布的,遍布北極、熱帶、深海、溫泉。在喜馬拉雅山脈(6000m以上)或深海(4000m以下)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此外人類還首次發現水熊可在真空中生存。
4、綠葉海蝸牛
從其名字大體上可以呈現出它的形象,那就是蝸牛和綠葉兼備,看起來是蝸牛但有著綠葉的輪廓,是不是很神奇。
多細胞動物,但它竟然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這倒是真對得起它的名字和形象。光合作用一般都是植物的看家本領,在地球生物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情,它們是所有食物鏈的基石。通過陽光的參與消耗二氧化碳和水,最後生成能量,供食物鏈上層動物消耗。
5、太歲
太歲,傳統中國以六十甲子紀年,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六十年一輪回.
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並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葯,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6. 地球上都哪些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一眼望過去就能看到的非動物和植物莫屬。除了這兩類,還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比如細菌、真菌等等。
另外,地球上還存在很多細菌,細菌種類也不少。從人類健康角度來看,細菌有好有壞。不過不論是什麼樣的生物,既然能夠存在於地球上,就說明地球具有這些生物生存的條件。
7.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三隻眼的
地球上的三隻眼的生物還是蠻多的。鹵蟲屬、某些昆蟲具有2個復眼+1個單眼,是一望即知的三隻眼睛。古老的脊椎動物們,例如甲青魚、盾皮魚、總鰭魚、早期四足類和早期鳥類,頭骨上有給松果體衍生出的顱頂眼的第三個眼窩,顯示那時顱頂眼是有視覺功能的。在現存的脊椎動物里,顱頂眼主要負責感光來調節內分泌,不要負責視覺,被皮膚覆蓋來保護,鳥類顱頂眼完全退化,但松果體還具有感光能力,哺乳類松果體不再有感光能力,但仍是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器官。
8. 地球上有多少種生物
據環境專家介紹,科學家曾經估計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有150萬。隨著科學研究的深人,這個數字已上升到3000萬~5000萬。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生活著全世界半數以上的物種。
一般認為已發現的物種數量只佔全部數量的一半不到
就目前而言,地球上已經被定義、命名的生物約有1000萬種左右,然而許多學者估計,全世界仍舊還有1000萬種生物未被定義、命名,甚至尚未被人發現。至於這些生物未被發現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這類生物的生活圈與人類沒交集、該類生物只棲存於特定的小區域、這方面的生物對於人類而言並無太大的研究價值、抑或生物本身個體渺小而不易為人所察覺……等等。
此外,就地球上有生物以來已經經歷了至少三十多億年。根據許多演化學者、生物分類學者及其他相關的生物學者推斷,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以最保守的估計,至少也有超過現存物種數10倍以上的物種滅絕於其中---換句話說,便是地球上已經絕種的生物至少在1億種以上,這其中包括了多數的古生菌類、原生生物類、低等無脊椎動物類及低等無維管束植物類等。
綜合以上,總的說來,地球上約有1000萬種已知的生物、約1000萬種未知的生物,以及約1億種已經埋沒於歷史長河中的生物---由此蓋估一下,自地球形成至今,地球上共計出現了大約1億2000萬種的生物!!
9. 3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有哪些生物
不可否認的是,在今天的地球,哺乳動物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陸地上有老虎,而海洋中有鯨魚。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之前,恐龍是地球的霸主,它們對地球統治長達近兩億年,度過了三個地質時代,但是這一最為龐大的地球生物在6500萬年前滅絕。
巨蟲時代,這就是石炭紀。在當時所指的巨型昆蟲,它是泛指的,它還包括節肢動物。我們要知道在距今約42000萬年前巨型的節肢動物是地球的霸主。而在更加遙遠的奧陶紀,陸地上根本沒有生物,板足鱟是海洋中的霸主,同時它也是一種巨型節肢動物。在石炭紀,節胸蜈蚣是陸地生物中最為龐大的存在。而在當時,天空中的霸主是一種巨型蜻蜓。
10. 地球上的已知生物主要包括哪些
總的說來,地球上約有1000萬種已知的生物、約1000萬種未知的生物,以及約1億種已經埋沒於歷史長河中的生物---由此蓋估一下,自地球形成至今,地球上共計出現了大約1億2000萬種的生物!
主要分為三大類:動物,植物,微生物
三、微生物
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機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拓展資料:
生物的共性
可是對「生命」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十分困難,至今還沒有一個為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的關於生命的定義。但是從錯綜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我們仍然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徵:
①除病毒外,均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
②生命表現出嚴謹的結構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③具有新陳代謝作用
④具有應激性,能適應環境並影響環境
⑤具有生長、發育、生殖的特性
⑥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生物是指能獨立、自主生存的生命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
⑦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⑧生物能進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