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體的生物鍾是如何運轉的
清晨早起,雞啼鳥鳴,整個生物界似乎都在按著同一個時刻表在有規律地運轉著。當一個人每天必須在某一特定時刻內醒來,開始不可能不藉助於鬧鍾之類的提醒,然而,天長日久就會驚奇地發現,當你不再藉助鬧鍾時,同樣也能在大約這個時刻里醒來,甚至相差不了幾分鍾。生物鍾並不像鬧鍾那樣,任人隨意搖弄,它是人們長期規律生活養成的一種習慣,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種規律的生物鍾往往是徒勞的,同樣當人體的生物鍾一旦建立,也是很難改變的。有人做過一些實驗,其中有一個很典型的實驗就是人體生物鍾實驗。將一個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物鍾,移入地下,經過長時間地與世隔絕的生活,當人們尋問其目前的時間時,實驗者竟能回答相差無幾。因而,實驗設計者認為,光線的陰暗、氣候的冷暖等等,只是生物時間規律的外部條件,在人體內部還有一種類似時鍾的機構,它可以不依賴外部條件而自行運轉,指揮著人體的正常生物活動,這就是人體的生物鍾。
1904年,奧地利心理學家斯渥伯達出版了《從心理學和生物學意義上談人類生命的周期》,他認為人體的生理、體能的變化和疾病的產生有23天的周期性,人的心理變化有28天的周期性。隨之德國科學家出提出了與之相類似的見解,他從所選擇的病例材料中發現,人類的發病期和死亡期往往與之出生23天的周期節律有關聯。之後的發現更加表明人類的智力活動也同樣存在著一個33天的周期,也就是說在33天內有一天學生們的智力節律達到高潮,大腦思維、記憶力處於最佳狀態,隨後逐漸下降,33天後又到達一個新最佳狀態。目前,這種周期被廣泛地應用到體育競技項目,在預定比賽日期之前,教練員、心理醫生有計劃地調整運動員的生物鍾,使之在預定的比賽日期時達到最佳競技狀態。
是什麼使人體產生了生命節律,控制節律的生物鍾在哪,它又是如何運轉的?有人認為,人體的生物節律是外源性的,也就是說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地磁變化、電場變化、光的變化以及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從而引起人體生命節律的周期性。也有人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所決定的,人即使在恆溫與隔絕的地下,也可表現出近乎於24小時的節律。另外也有人認為這種生物節律是由人體內的激素所調節控制的,例如女性的月經等。近年來,一個更加接近完美的學說被提出,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腦垂體下部有一小串神經細胞,一旦它受到損傷,生命節律就會被打亂。因而,認為生物節律的正常運轉是由大腦內某些專門的神經元所控制的,但是到目前沒有得到明確地證實。至於從進化學角度提出的進化學說更是使人感到古色古香,頗有歷史學的味道。但是作為沒有定論的問題,我們不防也提上幾句,這種學說認為,人類之所以有生物節律,乃是生存的需要,在生理上、行為上適應了環境的節律,才能得以生存。由於人類在長期的進化中,使得體內有利的基因能夠得到遺傳,從而後人出現天生的生物節律來,這種節律又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樣適者生存。不能根據環境而調節生物鍾者,必將遭到淘汰。
目前,科學家正在致力於解開人類生物鍾是如何產生、如何運轉之謎的,希望真相大白之日不會太遠。
② 生物鍾是什麼詳細一點。
生物鍾又稱生理鍾,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人體內的生物種的作用是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鍾根據大腦的指令,調節全身各種器官以24小時為周期發揮作用。
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一種叫「生物鍾」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
生物鍾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齶上方,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鍾作用。
(2)生物鍾由多少神經細胞組成擴展閱讀
生物鍾可調控代謝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鍾——生物鍾。然而,生物鍾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南京農業大學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鍾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鍾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鍾掌控著人類每天生活的節奏:什麼時候安然入睡,什麼時候精神飽滿地醒來。長期的生物鍾紊亂可導致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甚至癌症。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即授予3位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鍾基因的科學家。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上最豐富的一種轉錄後修飾,在基因表達、RNA剪切、mRNA運輸與翻譯等方面均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動態和可逆的m6A甲基化修飾廣泛參與哺乳動物的發育、免疫、腫瘤生成和轉移、幹細胞更新、脂肪分化等生命過程。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小鼠肝臟生物鍾基因Bmal1特異性敲除,發現小鼠肝臟脂代謝異常,mRNA的m6A水平升高,並且失去晝夜節律性。
通過m6A-seq,研究人員發現調控肝臟脂代謝的重要基因PPARα的m6A修飾升高,提示Bmal1影響m6A RNA甲基化修飾進而調控脂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調節脂代謝。
進一步研究證實,m6A RNA甲基化修飾可通過YTHDF2影響PPARα mRNA的穩定性和壽命,從而調控PPARα基因的轉錄與翻譯,並影響脂代謝。該研究揭示了生物鍾調控代謝的新方式,拓展了人們對生物鍾、m6A RNA甲基化修飾和代謝相互關系的認識。
③ 「生物鍾」居住在( )的神經細胞中
B、丘腦
科學家在對老鼠的實驗中發現,老鼠的皮膚粘接組織的成纖維細胞里有大量的生物鍾基因存在。他把存在於腦丘下部的生物鍾叫做「母鍾」,把皮膚等組織細胞里的生物鍾稱為「子鍾」。他還發現,子鍾和母鍾連動,而且作用機制也相同。據認為,包括人在內的各種哺乳動物的生物鍾結構與機制大致相同。
④ 熬夜傷身、宵夜長膘,原來生物鍾如此強大!
出品:科學大院
作者:王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中國科普博覽
在生命科學領域學習研究得越久,就越會感嘆生命的奧妙無窮,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能夠被高度精確地調控,讓人不得不報著敬畏的心來面對自然和看待自身。這其中,晝夜節律的調控就是一個非常鮮活的例子。
保持晝夜節律有利於生物適應環境,因而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被選擇和維持下來。
總而言之,我們越多地了解人體運行的奧秘,越多地認識人的各項生理功能是億萬年自然進化的結果,就越會意識到我們的生活應該順應自然規律,才能更好的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遠離各種疾病和亞健康的狀態。
參考文獻:
1.Feng D, Lazar MA. Clocks, metabolism, and the epigenome. Mol Cell. 2012, 47(2):158-67.
2.Partch CL, Green CB, Takahashi JS.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mammalian circadian clock. Trends Cell Biol. 2014, 24(2):90-9.
3.Mohawk JA, Green CB, Takahashi JS.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ircadian clocks in mammals. Annu Rev Neurosci. 2012, 35:445-62
⑤ 你有自己的生物鍾嗎具體表現在哪裡請你有三言兩語來介紹一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鍾!
人體的生物鍾實際上是人體的生理運轉作息等規律。
生物鍾就是習慣,比如習慣在什麼時候起床、習慣什麼時候睡覺、吃飯、學習、運動等,這個就是生物鍾。
人體的生物鍾:人的生命過程是復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鍾。
生物鍾也叫生物節律、生物韻律,指的是生物體隨時間作周期變化的包括生理、行為及形態結構等現象。
生物鍾是多種多樣的。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鍾對人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整個人類都是按以一晝夜為周期進行作息,人體的生理指標,如體溫、血壓、脈搏;人的體力、情緒、智力和婦女的月經周期;體內的信號,如腦電波、心電波、經絡電位、體電磁場的變化,等等,都會隨著晝夜變化作周期性變化。沒有人否認這一系列的現象與人的健康毫無關系。科學發現,生物鍾紊亂的時候,人類甚至所有生命就容易生病、衰老或死亡。有的人的生物鍾幾十年都是相對穩定的,他的健康狀況是良好的,而生物鍾表一旦被打破,較長處於紊亂狀態,就產生各種各樣的不適或疾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⑥ 生物鍾概述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鍾。
生物鍾有四點功能:提示時間、提示事件、維持狀態和禁止功能。
提示時間:是指你在一定的時間必須做某事,到了這個時間,你就自動會想起這件事來,比如你想明天早上6點起床,到時你會自動起來。現實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時間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幾點上班、某時會見某人、愛人生日的獻花、愚人節、趕某趟車等等。
提示事件:是指當你遇到某事時,生物鍾可以自動提示另外一個事件的出現。比如有人拜託你將一件東西給甲,當你遇到甲時,生物鍾這一功能就會自動起作用,使你馬上想到這個託付的東西來。用得最多的是看到某事時,在你的大腦里所依次產生的那些「憶塊」(回憶的一種),比如看到熊貓,你就會想到:它是中國的國寶、它喜歡吃竹子、它是中國作為友好象徵出使國外的使者等等憶塊。再比如當你看到一道難題時,你就會調動很多憶塊,在一些規則的組合下,去求解它,這一連串的事情必須啟動你過去很多年時間里所學到的知識,這些知識是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在你的大腦的,它們必須在生物鍾的該功能作用下才可依次出現在你的大腦里。
維持狀態:是指人們在作某一事時,能夠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個小時的班,就是生物鍾這一功能的結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觀看某一事時,能夠聚精會神地看,也是它的結果,當注意力從視覺轉向聽覺時,也是生物鍾作用的結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但是,你要聽完一堂課,你就必須用生物鍾的該功能才能聽完,否則你就會瞌睡不已,甚至逃課。這種維持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斷續的維持,比如你和你愛人的家庭的維系就是斷續的,因為你不能長期呆在家裡無所事事,你必須去工作,去交結,去謀取。
禁止功能:是指機體某個功能或行為可以被生物鍾終止。比如說看到一個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無論在做什麼,都有可能產生逃跑,這種逃跑就是對前面所做事物的終止。再比如說你在專心專一上網,結果你老爸打來了,你對上網的終止就是生物鍾的功能在起作用。如果沒有這種作用,一個人就會出現永不停頓的做事,比如睡覺,如果沒有這種終止,這個人就會長期睡下去,成為植物人。植物人發生的原因可能與此功能的失控有關。
相對這四點功能,在人的大腦里有對應的四個中樞:時間中樞、空間中樞、功能中樞和終止中樞。
生物鍾充斥在生物的每個環節,無論人命還是生命過程都離不開它的作用。
生物鍾的特徵
生物鍾有點象開汽車:人什麼時候上車,開車到哪裡,踩多久的油門,到達後的一腳剎車。
遺傳的實質是生物鍾上的記塊的釋放,進化的實質是染色體的變異,退化的實質是染色體功能的關閉。比如人的盲腸和人類的尾巴,都退化了,但是都有痕跡,它們的生物鍾的子鍾還是存在於那個部位,只是功能沒有了,被母鍾關閉了;所有器官,只要不用,其功能都會退化,不僅僅是盲腸,退化以後的器官,第一是器官縮小,第二是功能消失。由此看來生物鍾具有兩面性:器質性和功能性,器質性決定器官的性質,主要是決定器官的大小、形狀和細胞數量,功能性決定器官功能的發揮程度、功能的有無、分泌功能物(如各種酶和素)的多少。
DNA是指起遺傳作用的螺旋體,生物鍾是DNA和它周圍所附帶的蛋白質等物質。
DNA分兩種:一是「端點」,也就是DNA上分支的交叉連接部位,這個端點控制著基因的發生時間和順序,試設想一粒種子,放在土裡,沒有一定的原塊(外界條件)的刺激是不會發芽生長的,一旦條件足夠,端點就被激活,端點指令DNA依次解碼,如果沒有這種控制,基因就會各自為戰。
人的生長發育行為的產生,都是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的,什麼時候停止生長,什麼時候產生性慾,什麼時候分娩,什麼時候停經等等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按時按刻來完成的,沒有一個不是生物鍾的體現,所以DNA就是生物鍾,是它決定一個人的一切生理進程。如果DNA所決定的這些按時按刻出現的東西都不屬生物鍾的范疇,那就沒有人體生物鍾了。
無論是生命過程還是人命過程,都是生物鍾在起關鍵作用。先看看生命過程,當人的胃餓了時,生物鍾就會提醒你:「該吃了」,吃到一定程度,它又會提醒你:「可以了」。在這里,生物鍾是通過一種胃壁的壓力感受器來實現功能的,胃壁壓力感受器感到胃內沒有東西了(這一數值每個人都應該有個可以測量出來的衡數),就開始分解一種能夠使大腦產生「胃痛」的「物質」,這一物質和胃神經結合,胃神經開始產生一種電傳導,該傳導到達大腦的「胃痛區」,就產生了「胃痛」,反過來,持續胃痛又可分離胃神經上的化學結合物,從而終止胃痛,過一陣,如果還是沒有進食,胃就開始下一輪疼痛,這就是所謂的陣痛。
再來看看人命過程(智能過程)生物鍾是怎麼發揮作用的,老師或父母將你的名字告訴你並告訴你怎麼寫,以後,在你的一生中,只要問及你的名字或必須簽上你的名字的地方,你都可以准確無誤的書寫或報上名來,這一過程中,你的名字首先是一種刺激,使你的感官接受了這一信息並被儲存在大腦里,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你的名字就是一種儲存在記庫的記塊,一旦有人呼叫你的名字,這種刺激就會將你的大腦和聽覺中樞等很多中樞溝通,生物鍾的提示事件功能馬上就會將你的名字從記庫中調出來,調出來的這個憶塊(實際上就是一塊僅僅包含你的名字信息的東西),被放到思維中樞,它的存在,使得思維中樞不可以產生其它思維,此時的思維中樞因為過去的習慣或其它原因,使你產生回答或看著呼叫者,產生回答不一定每次發生,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必須發生,比喻你媽叫你,你的上級領導叫你,或在非常時期叫(如發生突發性事件,叫你趕快離開),這些情況下你都會不由自主地回答這種叫喚,但是,很多場合下,你對這種叫名行為都是抱著報以微笑或目視對方來回答,以上情況的發生必定產生了四種思維規則:一種是習慣性回答,每叫必答,這種規則的產生是幼時形成的;一種是微笑規則對應叫名行為,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規則;另一種是沉默規則,一般是應對無關緊要的人的叫喚;還有一種是突然叫喚規則,這種規則使人必須回答。生物鍾按照這四種規則去自動應對叫喚人。
生物鍾功能再偉大,也受制於感覺,比如生物鍾決定你是一個男孩,但是在長期的感覺演變過程中你可能停止男孩的一切決定性要素,使之具有女性心理特徵的假男孩。雖然生物鍾控制生物體的每一個過程,但是,它對感覺的控制微乎其微,一般都是感覺在控制生物鍾的發生發展。
母鍾、子鍾、孫鍾
生物鍾分為母鍾、子鍾和孫鍾。
母鍾是受精卵攜帶的那條染色體。
生物個體就是以母鍾為藍圖進行分解、合成的,該母鍾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母鍾的分裂是一定的,不是無止境的分裂下去,母鍾在人類一般是分裂5次產生24條與母鍾一致的體染色體,以後人類的所有器官都在這24條子鍾下面分裂產生,母鍾在分裂時,就已經嚴格地將24條子鍾各自應該怎麼釋放、怎麼解碼、解哪些地方的碼等等都安排好了,24條子鍾就開始各行其是了,造肝的造肝,造腎的造腎,造心的造心,同時各自功能的發揮也開始進行,一個新的個體產生了。這就象一個母親生下幾個雙胞胎兒子,兒子們就各發展各的了,但是作為一個大家庭來說,雙胞胎們會有相互影響的一方面,直到長大在他們中都可以看到整個家庭的痕跡,但是他們又各有鞦韆、各不相同。
母鍾分為以端點為主的信息部、以染色體外蛋白為主的標記部和在染色體某一段的基因控制的控制部,信息部負責接受外來刺激和對染色體外蛋白發放信息,標記部的外蛋白負責某些段基因的打開、復制、關閉等工作,控制部是專門控制生命個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時間提示,如某年齡開始脫牙、某時間開始發情等。
母鍾在分裂時,每次分裂它都使一條子鍾的某些基因上的蛋白質被標記,這種標記使得在以後的歲月里該條染色體永遠只能打開這一段,也就是說,被標記的基因終生都可以產生復制信息,沒被標記的終生都被冷落,成了「冷段」。第N條如果是造肝的,那麼在這條染色體上的有關造心造肺等器官的那些部位就全部被關閉,只有與肝有關的信息完全被打開,一個肝臟就是這樣造成了。有人會說人類是24條染色體,其他動物可不是呀,但是為什麼它們的器官和功能基本相同呢?那麼它們是分裂多少次呢?一個總的原則是:母鍾都是按「體染色體」數分裂,無論什麼動物。
不要忘記了,現在談的母鍾,不是純的DNA的概念,應當時刻記著該母鍾的外面有細胞膜、細胞質和核膜,還應該記著細胞質里的高爾基體等物質。母鍾的分裂不是單一的,是連著細胞膜等等一起分裂的。精子所攜帶的XX或XY染色體進入卵細胞和卵細胞的染色體結合一般現在稱為「合子」,合子里首先只有一對染色體,在人類,它們開始參照這一對染色體進行復制,生成23對體染色體,這時的這個卵細胞本文稱為「母鍾」,母鍾開始分裂,每分裂一次,就產生一個新的「子鍾」,每個子鍾都是一個攜帶某方面遺傳信息的、完整的、與母鍾在個體、大小、功能上完全不同的新的細胞了。母鍾分裂5次,變成了23個體細胞,這23個體細胞成了新的「激活藍本」,所有組織器官依照這些激活藍本開始復制和分裂,在任何一個新的組織器官體,細胞的分裂不會超過12次,因為體細胞是按照2的n次方(n為1,2,3,……)分裂,第一代是2,第二代是4,第三代是8……,所以它們的再分裂,出來的分別是:心、肺、腎等等一個個活生生的器官,雖然這些器官不一定具有功能,就象男人的陰莖,在沒有發育時,是沒有性功能的,但是陽具卻在。按24個子鍾再分裂出來的所有細胞被稱為孫鍾,孫鍾組成一個個具體的器官。
母鍾存在於人體的腦垂體。割去腦垂體的人為什麼還有生物鍾功能?那是因為它們的子鍾和孫鍾在發揮功能。
改變子鍾的DNA,不能改變遺傳,必須改變母鍾的DNA,才能遺傳,癌症是子鍾的DNA失控的結果,所以它一般是不能遺傳的(雖然有的癌症可以遺傳)。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的手或腳被截後,他的下一代手腳正常的原因。
現在認為染色體是通過合成蛋白質,蛋白質決定細胞來起作用的,但是,應當還有另外的途徑在控制系統的發育,比如骨骼系統是由鈣和磷按一定比例組成的,沒有蛋白質在裡面起作用,骨骼主要起支架作用,如果說染色體是通過合成蛋白質來決定組織器官的,那麼骨骼系統怎麼解釋呢?因此看來,染色體決定組織器官的形式、大小、功能和成分,它不是只決定蛋白質這一種東西,現在假設骨骼中的鈣是因為某種蛋白質攜帶來的,但是,骨骼的哪裡厚,哪裡薄,哪裡空,哪裡實等等,該蛋白質也可以決定嗎?如果是這樣,那該蛋白質就會成「智慧蛋白」,本身就夠神的了。控制骨骼系統的染色體,決定了骨骼的一切必要的信息的釋放,染色體不能夠直接合成鈣和磷,它們只是在人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將一些鈣磷按照需要,在遺傳圖譜的指導下,組合成尺骨、撓骨、頭骨等等,至於頭骨的哪兒有眼,哪兒大,哪兒厚等等也是一樣地被染色體所控制,不純粹是鈣磷的量的概念。人類的盲腸,如果以後科學發展了,可能人們會在馬的體內找到一種激活盲腸的激素,是這種或幾種激素導致馬的盲腸功能巨大的原因,如果將這些激素用於人,人的盲腸也會發達起來,只是在現實中沒有任何意義。如此看來,人類要具備獵豹一樣的速度、雄鷹一樣的眼睛等功能為時不遠了。
生物鍾怎樣參與思維
外界刺激人體產生感覺(感塊),感覺使人產生去記(記塊),生物鍾提示功能使人產生回憶(憶塊),憶塊被放到思維中樞,通過「規則」進行組合產生思塊(思維),思塊進入行為中樞使人產生行塊(行為和語言)。這個過程就是人體的智能過程。 看來,生物鍾是通過控制回憶過程來實施對智能過程的控制
⑦ 數學。。。
你了解你自己的生物鍾嗎?
毛毛蟲Claire 2016.02.17
關於「生物節奏」,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術語就是「生物鍾」。事實上,每一個生物- 男人,女人,動物,植物,昆蟲,甚至藻類,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鍾」通過各種各樣的「生物節奏」來調節和控制我們身體的物理,心理行為。而這些每天具有規律的周期性的行為大部分是由我們的身體對白天和黑夜的不同反應來完成的。那麼,為什麼我們有這些時鍾,他們怎樣工作並且能為我們做什麼?這里有8個關於生物節奏的事實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1. 「生物節奏」是一個復雜的時鍾
「生物鍾」不是一個只會簡單滴答滴答走的手錶。事實上,我們所說的「生物鍾」是一個由位於大腦中的「主時鍾」控制的一系列的協調作用的鍾表群。這個鍾表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我們身體的基因,包括製造蛋白質的程序,都不是持續不斷勻速產生的;而是在24小時的一個循環中產生一個波動的曲線,隨著時間的調節,這個製造過程有時高產,有時低產。
位於大腦中的那個主時鍾管理著一組位於下丘腦,大約由2萬的神經細胞被稱為視交叉上核(SCN)進行晝夜不間斷的不停節奏的運動。大腦位於上述視神經的這一部分可以產生調節生物體體溫,飢餓,性慾和身體的其它運作的激素。這種行為模式不僅決定著生物是否需要吃飯或者睡覺,還控制著心跳速率,血糖,以及血液細胞的產生。盡管我們的基因和蛋白質主要是由外部的因素,比如說白天和黑夜來控制節奏,但是我們身體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告訴它們一個不同的時間。
2. 褪黑激素有助於睡眠
隨著多種多樣的荷爾蒙(激素)源源不斷的注入到我們身體,視交叉上核(SCN)可以控制我們一些關於睡眠的行為,比如你會想趕快找到一張床甚至是一個舒服的沙發,把身體蜷成一團去休息幾分鍾。褪黑激素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有助於調節生物的晝夜節律。它在生物體內產生的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昏昏欲睡。
褪黑激素的生產以及變化主要收到光線的影響。前面提到過,視交叉上核(SCN)位於視神經的正上方,它可以將信息從眼睛傳送到大腦。比如太陽下山,天空變暗,那麼眼睛就會接受到較少的光線。這個時候視交叉上核(SCN)就會告訴大腦去產生較多的褪黑激素。
一些有睡眠障礙的人往往會服用一些褪黑色素葯片來輔助睡眠,以得到更多的休息。這些褪黑色素葯片屬於補充類葯物,因此往往不需要處方。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劑量和服用的時間,以免這類葯物影響正常的生物鍾。
3. 生物鍾會隨著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打開你的手機,很多時候時間的設定會選擇「時鍾自動調整時間」。比如說你在北京上飛機之前把手機關掉了,而飛到美國重新打開手機的時候,時間會自動調整到美國當地的時間,以反映你在不同的時區。那麼你的身體同樣也會調節,生物鍾也會慢慢的調整到目的地的節奏上來。但是由於時間差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適應當地的時間。但是你的身體會識別光線,如果當地是晚上,那麼它就會釋放褪黑激素來讓你盡快休息,即使你還不累。
4. 不管是鳥,或者熊都會有相應的生物節奏
除了人類,哺乳動物也會遵循類似的生物鍾。比如說熊會冬眠,由於晝夜時間長短的變化,這些光線會告訴熊什麼時候要躲起來睡覺,什麼時候開始出來活動。候鳥在冬季的時候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除了溫度的變化,也和白天的時間變短有關。
除了動物,大部分植物也是如此。它們會在這種內部節奏的調節下,白天舒展葉子,晚上就會把葉子閉攏,當然花開的季節也受此影響。
5. 睡眠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行為
人類晝夜更替的規律也許可以說的更簡單一點:睡眠對身體有好處。
當你躺下
⑧ 植物生物鍾有哪些組成部分,是如何測量時間的
植物維管結構是互聯系統,會產生強大的振盪來調節其他細胞,類似於哺乳動物腦的晝夜節律啟動器,或者它的功能可能作為一個管道傳播時間信號,類似於動物紅細胞的生物鍾,當然,維管結構不只是一套復雜的管道,其作用是電子,氧化作用和離子信號的快速管道,這會讓人聯想到動物的神經系統
⑨ 人體為什麼會有「生物鍾」
在世界上,整個生物界好像都在按著同一個時刻表在有規律地運轉著,例如夜晚萬物入眠,清晨雞啼鳥鳴。當你每天都需要在某一特定時刻內醒來,在開始幾天可能必須藉助於鬧鍾之類的提醒,可是,日子一久你就會驚奇地發現,當不再藉助鬧鍾時,你仍然能在大約這個時刻里醒來,中間的誤差甚至相差不了幾分鍾。
這說明,人體內部有一定的生命節律,有一種類似時鍾的機構,這種結構不依賴外部條件而自行運轉,指揮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這就是人體的生物鍾。可是,究竟是什麼使人體產生了生命節律,這個控制節律的生物鍾在哪裡?
有人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提出了進化學說,這種學說認為,人類之所以有生物節律,是因為生存的需要,人類只有在生理上、行為上適應了環境的節律,才能得以生存。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使得體內有利的基因能夠得到遺傳,這樣,就使後人出現天生的生物節律來,而這種節律又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另有一些人認為,人體的生物節律是外源性的,也就是說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是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電場變化、地磁變化、月球引力以及光的變化等特別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能夠引起人體生命節律的周期性。也有人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所決定的,因為人即使在恆溫與隔絕的地下,也能夠表現出近乎於24小時的節律。還有人認為這種生物節律是由人體內的激素調節控制的,諸如女性的月經等等。
最近幾年中,美國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更加接近完美的學說。他們發現人類的腦垂體下部有一小串神經細胞,如果它受到損傷,生命節律就會被完全打亂。所以他們認為生物節律的正常運轉是由大腦內某些專門的神經元控制的,可是這種看法到目前沒有得到明確的證實。
日本科學家也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原來人類的生物鍾同時鍾並不同步。人類生物鍾的周期是24小時18分鍾,也就是說人類生物鍾每天比時鍾慢18分鍾。
既然人體生物鍾每天會晚18分鍾,那麼為什麼生物鍾與時鍾這種不同步現象不會累計起來最終打亂人們的生活規律,從而讓人醒來得一天比一天晚呢?研究者說,光線會通過影響體內激素水平和體溫等多重因素來不斷重新設定生物鍾,這種解釋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哈佛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已確定了生物鍾所在的部位,它位於大腦的後部,由特殊的細胞組成。它的兩大部分分別位於大腦的兩個半球。
⑩ 什麼叫生物鍾(最好具體些哦)
生物鍾其實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中心思想是說人體的生理節律是具有24小時周期性的。來看一個片子:比如睡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通常人在早晨六七點鍾就會醒,醒了以後才有精神工作,到中午就該吃飯了,吃完飯下午才有足夠的精力繼續工作。到了晚上就會自然而然地感覺身體疲勞,會有想睡覺的感覺。這個周期性是每個人內在的,可能有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認為早起是因為有太陽出來,晚上睡覺是因為天黑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有很多科學家已經做了研究,把一個人放在黑暗的並且和外界完全隔絕的環境下,他照樣會有一個睡眠周期,並沒有任何外界影響。如圖這是因為人的大腦里有一個被稱為生物鍾的神經結構,生物鍾就是人體內的一個具有自主周期的振盪源,它不受外界干擾的一個周期時間是25小時。在外界光照條件下同步到24小時。生物鍾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可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