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寫小生物癌細胞小論文

如何寫小生物癌細胞小論文

發布時間:2022-05-30 13:31:08

❶ 1000字初中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初中生物小論文作為主題,首先寫出摘要,可以以初中生物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作為入手點,來強調出下文的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展開論點,正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已經發展成多學科綜合滲透的高科技領域,而且成為21世紀高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是,縱觀中學教師和學生對生物的態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生物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前途不容樂觀。由於近些年生物沒有被列入中考范圍,所以生物學科在我國初中教學中一直被定位為「小學科」,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是學生眼中的「副科」。

應該如何改變生物教學現狀呢?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生物呢?核心問題就是:糾正教師和學生的錯誤觀念,擺正生物學科的地位。

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1、認識生物技術的重要性。提高生物技術發展水平,是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生物技術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具有強有力的促進作用。生物學已經成為21世紀的帶頭學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20世紀以來,生物科學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已經使生物學這門古老學科煥發了青春。隨著它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作為葯學、農學、環境等學科的基礎,更為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材料與工程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展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讓學生認識生物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改變對生物課程的態度,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打消生物是「小學科」的觀念。

2、認識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課程是初中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以後生物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前幾年全國上下大興素質教育,呼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中考不再考生物學科,只在初二下學期結業;

使得生物學科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尷尬。許多學校生物專業的教師紛紛改行,生物學科成了「捎帶」、「搭配」,以致教師和學生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學科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令人擔憂。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生物學科的重要地位。

❷ 細胞生物學論文該怎麼寫

從細胞的類型,作用,功能,深入闡述,最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再聯系現實生活談,也可以寫些細胞間的相互協作,怎樣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選取一些作用獨特的細胞寫,更吸引人!

❸ 求一篇 高一生物小論文 關於植物細胞的 急!

「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的命題,只要求解釋細胞增殖與生物體生長的因果關系。

細胞周期是本單元知識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依據上面的圖示表述細胞周期的定義,進而通過識圖和分析,說出一個細胞周期的起止時間和劃分的階段。然後,教師用板書形式概括細胞周期劃分的階段及細胞分裂的方式。

間期是細胞分裂期的准備階段。教學時,首先提示學生依據細胞周期的圖解說出間期的起止時間和持續時間的長短;進而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表格整理間期細胞的代謝狀況。最後,讓學生概述間期細胞的主要特徵,以及在細胞周期中的地位。

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主要分裂方式,其知識點應包括: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有絲分裂的特徵、細胞有絲分裂的意義。標准要求「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並概述其過程」,按照這個要求,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教學應先組織學生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製片,對照圖片從顯微鏡視野中識別間期細胞和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細胞。在學生對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具有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再藉助掛圖、圖片或錄像等教學媒體,依次闡述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細胞的分裂相,然後師生共同以表格的形式歸納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發生的核、質分裂相變化。最後,組織學生獨立完成製作和觀察根尖臨時壓片,

在親自製作的根尖臨時壓片中尋找和鑒別各個分期細胞的核、質分裂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中DNA和染色體的動態變化,也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塑料或橡皮泥塑成染色體,模擬染色體行為和數量的動態變化。

在細胞有絲分裂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製作並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是十分必要的,這個實驗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製作裝片、顯微觀察和繪制生物圖等基本技能。教學時,首先闡述製作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程序,進而演示製作裝片的方法。然後指導學生製片和觀察,並根據觀察畫出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簡圖。

在組織學生製作並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時,安排一定時間讓他們觀察馬蛔蟲卵細胞分裂的製片,識別細胞兩極的中心體結構和核、質分裂狀況,從而為比較動物細胞有絲分裂與植物細胞的異同,歸納細胞有絲分裂的特徵打下基礎。

細胞有絲分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為了研究和揭示有絲分裂的具體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分子的變化規律,人為地將其分為不同的時期。因此,教學中不僅要闡明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准備,而且還要揭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紡錘體的動態變化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事物是相互聯系,不斷運動和發展的觀點。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特徵可概括為:染色體復制一次後,平均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將親代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為了強調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可用下面的曲線圖概括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數量和染色體動態和數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及規律。

細胞無絲分裂最主要的特徵是沒有出現染色體和紡錘絲的變化。教學時,結合洋蔥表皮細胞或蛙蟾類紅細胞無絲分裂的圖解描述無絲分裂過程,首先強調細胞分裂過程也分為核分裂和質分裂,然後啟發學生比較無絲分裂的核質分裂相與有絲分裂的異同,從而理解細胞無絲分裂的主要特徵。

3.2 細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教學

前面提到,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這些生命活動是細胞的行為表現,而不能誤認為是細胞發育的4個階段。這是因為細胞凋亡不是衰老細胞的死亡,細胞凋亡與細胞增殖都是維持生物體內細胞動態平衡的基本行為。因此,本單元教學的開始,可以蛙的個體發育為實例,概述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之間的復雜關系,如下:

本單元知識包含一系列概念,是教會學生學習概念的良好素材。高中生物的概念學習方法主要是:分析典型的正確例證,揭示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徵,進而以下定義的形式加以表述並賦予名稱,最後確認概念應用的范圍。因此,在細胞分化的教學中,首先藉助圖片、錄像等媒體展示未分化的幹細胞、分化的肌肉細胞、神經細胞、紅細胞和胰島分泌細胞(也可以植物細胞為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分化細胞與未分化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的差異,從而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進而列舉受精卵與人體組織的發生、植物莖的形成層與木質部和韌皮部的形成等實例,使學生明確細胞分裂不僅發生在胚胎發育階段,而且貫穿於生命個體的終生,以補充衰老和死亡的細胞。然後,以紅細胞和胰島細胞為例,闡明紅細胞具有其他細胞沒有的血紅蛋白,胰島細胞可分泌胰島素,這表明分化細胞具有某種特殊的功能,這種特殊功能可以通過蛋白質表現出來,而蛋白質是基因表達的產物。由此,引導學生推理得出「細胞分化是基因在特定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這一結論。

細胞全能性的原意指受精卵的分化潛能。上課前一周,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幹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教學時,先以植物組織培養或以動物克隆為實例,說明分化的細胞仍然保持其全能性;進而用動物細胞的核移植技術進一步說明細胞核的全能性。這些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中含有本物種的全部核基因,因此,分化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分化出各種細胞和組織,形成一個完整個體的潛能。這樣,細胞全能性的定義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可結合圖解介紹造血幹細胞的培養和分化,組織學生交流有關幹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討論研究幹細胞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細胞衰老又叫細胞老化,是指在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增長內穩態下降,機體組織細胞發生退行性變化並趨向死亡的不可逆現象。由於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具有同步性,所以,教學時先啟發學生從宏觀上描述呈現衰老體態的老年人的面部特徵,如老年斑、皮膚乾燥和皺紋等;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文,從微觀角度初步認識衰老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特徵(如下表):

細胞凋亡是細胞發育過程中由基因引發的自動結束生命的生理過程。教學時,通過列舉人體神經系統形成過程中的細胞凋亡的現象,以及健康成人的骨髓和腸黏膜上皮細胞凋亡的現象,使學生明確在胚胎發育階段通過細胞凋亡清除多餘或完成使命的分化細胞,保證胚胎發育正常;在成體發育階段通過細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變的組織細胞,保證機體健康。因此,不能將細胞凋亡與細胞衰老而死亡混為一談。最後,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延緩細胞衰老,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3.3 細胞癌變的教學

細胞癌變的教學可以放在細胞分化部分,也可以與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放在一起。學生對細胞癌變知之甚少,上課前布置他們搜集惡性腫瘤及防治方面的資料。教學可採用討論式,讓學生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什麼是癌?癌細胞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細胞發生癌變的根源是什麼?誘發原癌基因發生突變的因素是什麼?怎樣防治惡性腫瘤等等。針對上述問題開展的討論活動,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還可以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上述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教學構思是粗糙和膚淺的,但願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深入學習和領會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精神,推動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和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❹ 生物小論文怎樣寫

怎樣撰寫生物科技小論文

一、 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題目)要注意「實用性」、「可行性」和「創造性」。

「實用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在生產、生活或科學上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進行移植應用,為人類服務,在科學上有一定的價值。

「可行性」就是要從實際出發,也就是要從我們的知識基礎和人力、現有的實驗條件和經費條件來確定課題,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學生搞小論文,選題時宜「小」,切忌「大」而「全」。

「創造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新穎,有新的設想,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創新,不要簡單地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實驗。

二、 研究方法

課題確定後,就要選用確當的研究方法來完成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察法(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三種。

考察法就是調查某一地區的一些生物在組成、數量和分布上的規律性,像昆蟲種類、某些鳥獸的種類及數量變化、葯用植物、環保中抗污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的調查……,這些調查結果有可能被有關部門採納,發揮出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種研究方法花錢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一般的學校都可以進行。

觀察法就是對某種生物的部分個體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了解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性。在研究過程中,被觀察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量,因為如果只對某一個體進行觀察,會產生偶然性,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還要注意進行重復的觀察,可以多設幾個觀察點同時進行,以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觀察的同時,如能注意採集,製作出生活史標本,則效果更好。

考察法和觀察法一般都是在不改變生物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法則是人工改變環境中的某個因素(如食物、溫度、光照等),觀察對有機體所產生的影響,找出其規律性。

實驗的方法要注意科學性。例如,選擇「不同飼料對蟾蜍蝌蚪發育的影響」的課題,在實驗時,可以分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混合飼料三個組。飼養過程中,三個組在實驗中只允許喂蝌蚪的飼料不同,其他的條件,例如:蝌蚪的來源和大小、容器、水質、水溫、光照……都要求盡量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的科學性。飼養的蝌蚪要有一定的數量,每組20條左右。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容易產生偶然性,說明不了問題;數量太多,又會給飼養和觀察帶來問題。

三、 撰寫「小論文」

「小論文」是同學們自己研究「成果」的小結,因此寫作時,可以以第一人稱「我」或「我們」來進行敘述。「小論文」一般包括:①題目。論文的題目要求簡潔、新穎,吸引讀者。②引言。在文章的開頭,可以寫一篇簡單的引言,說明進行該項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樣想到要開展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等等。③材料和方法。要寫清楚考察和觀察的對象,實驗的材料、材料的來源、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儀器設備等等。④結果。結果是論文的論據部分,如有可能則最好用數據的形式表示,整理成表格;如能進一步畫成曲線圖,則更加形象,有說服力。⑤討論。討論是論文的論證和論點部分。是在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後,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論點,並在理論上加以說明。⑥結束語及參考文獻。可以談談該項研究的實用價值;有的還可談談該研究的不足之處,註明參考文獻。

❺ 生物細胞小論文

論細胞生物學的發展 悠悠300餘年,關於細胞的研究碩果累累;近50年來更進入了分子水平,老樹又綻新花。許多研究成果已經或將要走進我們的生活:植物細胞在培養瓶中悄然長成幼苗;動物體細胞核移植誕生了克隆動物;不同生物細胞間DNA的轉移創造出新的生物類型及其產品;病危的生命期盼著幹細胞移植的救助…… 現在,生物學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的使用愈加廣泛。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曾經說過:「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這句話明顯說明了細胞生物學對整個生物科學的研究有著怎樣的重要性。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談起細胞生物學,不得不提的是建立於19世紀的《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建立可謂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細胞學說》的兩位建立者——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經過長時間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分別從結構、功能和分裂三個方面對細胞進行了探究,並從中提煉出了三個要點,構成了《細胞學說》的主體。《細胞學說》的建立,不僅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基礎,更為後人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細胞學說創立的100年間,人們對細胞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簡單觀察和形態描述的水平,細胞在生物學家的眼中多多少少還像一團膠狀物,裡面雜亂地散布著一些含混不清的東西。此時出現了一名科學家——美國的細胞生物學科學家克勞德,他決心把細胞內部的組分分離開,探索細胞內組分的結構和功能。當時分離細胞器所遇到的困難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的。許多人對他冷嘲熱諷,認為把好好的細胞弄碎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克勞德堅信,要深入了解細胞的秘密,就必須將細胞內的組分分離出來。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終於摸索出採用不同的轉速對破碎的細胞進行離心的方法,將細胞內的不同組分分開。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轉速離心法」。 如果說《細胞學說》是通往細胞生物學的一扇門,那麼我認為克勞德的「轉速離心法」便是這扇門的鑰匙。這種方法的發現,使人類對細胞內部的進一步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對細胞內更深入的探究,人類發現了細胞中一個新的世界。細胞中每個組分如此精巧,一個個小小的細胞器,在細胞中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霍中和院士在《細胞生物學》中寫到:「我確信哪怕最簡單的一個細胞,也比迄今為止設計出的任何只能電腦更精巧。」人類也曾經試圖組裝出一個細胞。1990年,科學家發現人體生殖道支原體可能是最小、最簡單的細胞。1995年,美國科學見文特爾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種支原體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它僅有480個基因。如果在480個基因中辨認出對細胞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基因」,那麼就有希望人工合成這些基因——一段不很長的DNA分子。 文特爾的方法是破壞一個又一個的基因,看那些基因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終於篩選出了300個對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基因,但其中100個基因的重要性尚不清楚。 文特爾以及其他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能人工合成這300個基因的DNA分子,再用一個細胞膜把它和環境分隔開,在培養基中培養,讓他能夠生存、生長和繁殖,組裝細胞就成功了。科學家現在已經能夠合成長度為5000個鹼基因對的DNA片段,文特爾估計生殖道支原體的DNA的鹼基對比這要多100倍,因此,DNA的人工合成還需要方法上的創新。怎樣給DNA分子包上細胞膜也是一個難題。他們的設想是,把生殖道支原體細胞的DNA破壞掉,再把人工合成的基因組「注入」支原體細胞。 有關實驗還在進行中,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人類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愈加深入,對人類今後的發展就愈加有利。通過不斷的科學探究和深入研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細胞生物學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科學領域,會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研究。它也會綻放出他耀眼的光輝,來迎接著這嶄新的時代!

❻ 怎麼寫生物小論文

科學小論文最常見的形式有科學觀察小論文、科學實驗小論文、科學考察小論文和科學說明小論文。
(一)科學觀察小論文
科學觀察小論文,是指青少年對某事物或自然現象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並對取得的材料和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描述。
湖南廖郝同學的爸爸經常咳嗽,他通過長期、反復的觀察,發現了風向與爸爸咳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並查出了「罪魁禍首」--湖南橡膠廠的大煙囪里飄來很多煙氣,裡面含有二氧化硫,爸爸一聞到它,咽喉部就產生過敏反應,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他的《爸爸的咳嗽》這篇小論文主要是利用觀察這一研究方式得出結論,屬於科學觀察小論文,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討論會三等獎。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觀察小論文中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現象,是在自然發光的條件下不加以人為控制發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內容應是作者所觀察的對象、過程和它產生的條件、各種現象,不能附加人為的任何條件或個人偏見。另外,觀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反復進行的活動,需要作者耐心、細致、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學實驗小論文
科學實驗小論文,有時也稱「實驗報告」,是青少年對研究的對象創設特定的條件,經過反復實驗,對獲取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而寫出的文章。它著眼於對實驗過程的客觀敘述以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解釋。
爬山虎能爬牆,這是許多同學所知道的。但是,爬山虎為什麼能爬牆呢?武漢的熊斌同學通過觀察發現這與爬山虎的「觸角」有關,接著他測算了平均每一米長的爬山虎莖幹上有25個吸附在牆上的「觸角」,並作了「觸角的拉力測定和吸附作用」實驗,實驗目的明確,實驗步驟詳盡,數據准確,說明力強,得出的結論真實可信,不失為一篇優秀的科學實驗小論文。
(三)科學考察小論文
你想研究某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氣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過程、某范圍動植物資源及分布情況等,你就得實地考察。通過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考察方式為主要研究手段寫出的小論文稱為科學考察小論文。有時也稱為「科學考察報告」、「科學調查報告」。
榮獲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科學討論會一等獎的《願勝天水庫的水常綠》一文中,小作者們對水庫的地理生態環境、庫容等作了實地考察,並力所能及地進行了實測,找出水庫存在的隱患,提出了較為合理的建議。文中除寫明了考察時間、對象、內容及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外,還繪出了「勝天水庫集雨圖」、「強烈侵蝕中山示意圖」,加上一些實際數據,使讀者對考察對象有比較概括清晰的認識。
寫科學考察小論文時,有時還應將有關動植物、岩石、土壤等標本或照片附在文後,以增強說服力。
(四)科學說明小論文
科學說明小論文是指作者通過利用翔實可靠的資料對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類小論文。一般來說,它並不直接採用觀察、實驗、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從書刊資料、師長等地方獲取豐富的第二手材料,並經過自己的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闡明某一觀點。
《為什麼說貴陽是祖國的第二春城》是獲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討論會三等獎的小論文,該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別之處,一是利用廣播、電視,堅持記錄整理貴陽與昆明兩地的天氣和溫度;二是利用現成的科研成果《中國氣候圖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慶、北京的氣溫情況來同貴陽、昆明相比較;三是從書上查證昆明與貴陽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氣溫,進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這類文章雖然沒有前三類的親自實踐得到論據,但它畢竟是通過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資料,綜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見解,所以也承認它是科學小論文。
特別提醒的是,寫科學說明小論文是,千萬不要提出一個問題後就趕忙查資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釋,這樣沒有新意,沒有新的見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稱為科學小論文,更不能培養自己研究問題的能力。

❼ 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格式主要分以下幾個部分:引言、實驗步驟、結果與討論、結論。引言主要是寫為什麼這么做,目的是什麼,意義是什麼,創新點是什麼。實驗步驟就是詳細的實驗怎麼做的啦,結果與討論,就是寫明實驗結果,然後針對這樣的結果,解釋為什麼,這個結果是否成功,若失敗,解釋為什麼失敗,原因是什麼,改進措施是什麼。如果成功,結合課本上的知識說明試驗成功的要點是什麼,最後結論就是一個總結,寫出幾點重要的結果即可。

❽ 生物實驗小論文怎麼寫

生物小論文
(關於種子)
一、種子的發芽率

種子發芽率一般是指在適宜的條件下,經浸種吸足水分的種子,在l0天內發芽的種子數占供試種子總數的百分率。它是決定種子質量和實用價值,確定播種量和用種量的主要依據。不同的種子,其發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別,相同的種子,其發芽力也會有變化。種子的發芽力受栽培條件、成熟程度、收獲時的氣候、入庫時的種子含水率以及貯藏條件好壞、貯藏時間長短等多因素的復雜影響。如果不進行發芽測定,盲目地進行浸種、催芽或者直接播種,就有可能出現出苗不齊、苗數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現象,其結果不僅浪費糧食,又耽誤了季節,造成生產被動。認真做好種子的發芽力測定,周密計算用種量,有計劃地進行生產,不但可以避免出現上述情況,還可以提高產量。水稻種子發芽率常用的測定計算方法是:先從供試品種的種子容器中,分上、中、下、邊緣、中央不同部位分別隨機取出少量種子,去除雜質後,在水溫20—30℃條件下浸24小時,然後將吸足水分的種子以100粒為一組,分成四組,分別均勻排列在鋪有濾紙或草紙的4個培養皿內,並分別以等量適量的水,放在氣溫30—35℃環境條件—下,逐日記載發芽數,從試驗開始記載10天,最後分組計算其發芽率,四組的平均數即為該種子的發芽率,其計算公式為: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100/供試種子總數
二、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是水分、溫度、氧氣及陽光。
水分是種子發芽的首要條件。種子必須吸收足夠的水分才能加速種子內部的生理作用,促進酶的活動,有利於貯藏養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長,從而促進種子的萌發。
溫度也是種子發芽必要條件之一。種子在吸收足夠水分和氧氣後,還需要一定的溫度才能萌發,溫度是種子萌發的能量來源。溫度作用在於促進酶的活性,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也就是酶的最適宜溫度。此外,溫度也直接影響到種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強弱。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種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強,發芽越快。
種子發芽試驗需要大量的氧氣。種子發芽時呼吸作用增強,如種子缺氧呼吸,造成種子不宜發芽。
不同作物種子,發芽時對光的反應不同。大部分農作物種子(如玉米、禾穀類等種子)對光照要求不嚴格。這些種子發芽試驗時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種子如煙草種子,芹菜種子等,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才能發芽或促進發芽。還有一些嫌光性的種子,如黑草種有光照時會抑制發芽。這些種子發芽試驗時應給黑暗處理。

三、種子萌發的過程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我也曾經做過兩次種子萌發的實驗,是用綠豆做的,第一次實驗的時候,因為總是忘了給種子加水,結果種子全都乾死了,終於第一次實驗以失敗而告終。接著馬上就迎來了第二次實驗,這次記得了上次的教訓,我的種子終於發芽了。

❾ 如何防止癌症 小論文

1)癌症的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指促進健康及減少危險因素。從引起癌症的病因入手,進行預防。

不要:吸煙、過量飲酒,吃已發霉的花生和糧食,食用發霉花生榨成的油,吃熱燙煙熏食品及過分刺激性食物。

少吃:腌制、熏制、油炸及含硝酸鹽類等食品。如火腿、熏腸、熏魚、午餐肉、炸土豆片等。高脂肪食品,可降低消化道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玻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動物內臟、蛋黃、奶油、人造奶油、黃油、豬油。

避免接觸:石棉、苯胺染料、苯等致癌物質、離子射線和大量的紫外線。

預防感染:乙肝病毒、人乳頭瘤病毒、血吸蟲等感染。

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並提倡生食。如西紅柿、深綠色蔬菜(如芹菜、甘藍,顏色越深,防癌能力越強)、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甘藍、花椰菜、洋白菜、西蘭花、芥菜及蘿卜,這類蔬菜最好生食)、大豆製品、柑橘類水果、麥芽與麥片(可有效預防直腸癌與結腸癌的發生)、蔥、姜、蒜(對腸癌、胃癌、肝癌、肺癌的發生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酸奶(對腸道癌有預防作用)。

4)癌症的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是篩檢癌前病患或早期癌症病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自我檢查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發現淺表和檢查方便部位的腫瘤。檢查方法主要是手模、鏡子照。可以檢查口腔、皮膚、皮下、頸部、乳房、外生殖器、肛門等一切可以摸到的部位。腹部檢查可在清晨起床前自上而下逐一按摸,按摸時,雙腿要屈膝,檢查內容主要是有無腫快,有無與平時不一樣的狀

況和感覺,如有異常可到醫院檢查。此外,了解一些常見癌症的早期徵兆,也可幫助你早期發現癌症。

膀胱癌:經常性血尿,但小便不痛,吃葯不見效。

胃癌:長期心口痛、胃口不好、惡心、嘔吐、嘔血、黑便。

鼻咽癌:長期鼻塞、並有耳鳴、頭痛、流鼻血現象,或伴有單側性頜下無痛性腫快。

食道癌:進食有梗塞感,時有嘔吐、進食後胸骨後疼痛但無其他原因可找。

乳腺癌:乳房出現腫快,擠壓乳頭有血水流出,乳房皮膚粗糙象橘子皮。

肝癌:原患有慢性肝炎,右上腹長期刺痛或漲痛,胃口不好。

宮頸癌:月經不正常,白帶增多且有臭味,同房後陰道常有少量流血。絕經者有不規則無痛性出血。

咽喉癌:聲音長期嘶啞,吃葯也不管用。

肺癌:長期吸煙、乾咳、痰中帶血絲,間歇性胸痛,呼吸困難和發熱、惡寒。

腸癌:長期便密、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大便帶血、變形,腹部疼痛或摸到腫快,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

癌症的自我檢查:

1、每日:注意大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大便的形狀是否變細,是否呈柏油色或帶血。注意小便時射程是否縮短,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有無不適感等。女性觀察白帶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是否帶有腥臭味。

2、每月: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檢查有無腫大的淋巴結(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屬於正常),腫大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腫痛,生長的速度。注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痔,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男性注意尿道口處有無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有無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3、每年:由專業醫師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或參加一次癌症普查。

癌症的普查:

腫瘤普查或稱篩檢,其目的是人群中檢出患某病的病人。早期發現腫瘤病例

主要靠篩檢措施。篩檢是指用快速的檢查、實驗或其他方法,將表面健康的人群分為可能患病者(實驗陽性)和可能無病者(實驗陰性者),對未被識別的疾病的發現提出推斷的依據。篩檢實驗不具有診斷意義。篩檢陽性者必須經醫師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腫瘤普查包括:

1、由醫生進行的體格檢查。

2、甲胎蛋白(AFP)用於肝癌普查。

3、B超檢查。用於檢查腹部腫瘤。

4、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查。此法並已被充分肯定在宮頸癌普查方面的價值。宮頸塗片陽性者宮頸癌的確診率為95.5%,可疑陽性者確診率亦近70%。

5、糞便潛血試驗,有陽性結果者做纖維胃鏡或鋇灌腸檢查。用來檢查消化道腫瘤。

6、線胸片或透視,做痰液脫落細胞學檢查。作為肺癌普查的方法。

7、對乳腺癌的普查首先由婦女自行檢查,發現可疑的病人,由醫師進行檢查。可採用熱圖像,乳腺鉬靶X線攝影等檢查。

總之,目前的腫瘤普查方法大多尚不理想,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如發現血管上皮重度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縮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結腸息肉,支氣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密切隨訪,積極治療。

3)癌症的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是對已患癌症患者,減少並發症,防止致殘,提高生存率,康復率,以及減輕由癌症引起的疼痛。

一旦得了癌症,首先需要的是盡快得到治療,治療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等。治療後的病人需要康復。康復中需要營養支持,需要心理治療,需要體育鍛煉。在腫瘤晚期可能遇到非常嚴重的疼痛問題,腫瘤科醫生會給予專業處理。

防癌的日常食物

合理飲食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防癌措施,在此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一些防癌食物,以下供參考。

玉米:其營養價值超過麵粉、大米,經常食用能預防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並癌症、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等玻

紅薯: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賴氨酸、植物纖維、去氫表雄酮,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

南瓜:含極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還含有鈣質和纖維素、色氨酸-P等,可預防肥胖、糖尿並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是預防癌症的好食品。

麥麩:麥麩是小麥主要營養成分的倉庫,含有B族維生素、硒、鎂等礦物質,很多植物纖維。有利於防治大腸癌、糖尿並高脂高膽固醇血症、便秘、痔瘡等。

蘿卜及胡蘿卜:含有大量維生素C,胡蘿卜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所以它們具有極好的防癌作用。

蘑菇: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的礦物質,含硒和豐富的維生素D,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利於預防胃癌和食管癌。

蘆筍:它含有硒和植物纖維等,可用來防治多種癌症。

苦瓜:苦瓜的抗癌作用是由於它含有一種類奎寧蛋白,能激活免疫細胞的活性,苦瓜種子中含有抑制細胞侵襲、轉移的成分。

茄子: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還含有龍葵鹼、葫蘆素、水蘇鹼、膽鹼等物質,其中龍葵鹼和葫蘆素被證實具有抗癌作用。

大蒜:實驗已證實,大蒜素、大蒜辣素對許多癌細胞具有強烈的抑製作用,大蒜素還能阻斷在體內合成亞硝胺。大蒜富含硒、鍺,鍺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海帶:海帶提取物對多種癌細胞有抑製作用。

豆類及豆製品:在豆類中,大豆、豌豆、扁豆、綠豆和刀豆等都含有可以防癌抗癌的核酸。

百合科(蔥、洋蔥、蒜等)和十字花科(元白菜、白蘿卜、蕪菁等)蔬菜:它們含有多量的硫化合物,能夠增強肝臟對異物解毒時所需酶的作用,能增強人體預防癌症的效果。

綠茶:據國內外廣泛研究,認為茶葉,尤其是綠茶具有非常明顯的防癌作用。

其它:如大棗、山楂、獼猴桃、葡萄、烏梅、大白菜、包心菜、多種海產品等。

❿ 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生物體,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物形態各異,很有趣,比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討厭的蒼蠅,可愛而會唱歌的小鳥,還有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它們的種種生命跡象都吸引了我的視線,讓我對生物有了好奇心。
以前,我對「生物」的理解只是單純的「動物」,上中學學習了生物後,我知道生物的范圍很廣,不止動物,植物、微生物都在其之內。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從生物書上,我知道了桫欏、蕨、蘇鐵等不常見的植物,還解決了小時候一些弄不懂的問題。有一次,我在比較乾的泥土裡挖蚯蚓,卻怎麼也挖不著,現在才知道蚯蚓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乾地里當然挖不著了。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會退化成刺呢?因為它需要適應環境,為了減少水分的喪失,儲存更多的水分,仙人掌的莖部也變得肥厚而多汁。生物這門學科幫助我 了解了疑難的問題,這是我喜歡生物的原因之一。
走進第二單元,我認識了顯微鏡。在我心目中,顯微鏡是那樣地奇妙,一直都想用它觀察東西,小學時從來也沒碰過它。記得第一次進生物實驗室,看見桌上的顯微鏡,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湊到目鏡前看了看,可看到的只是一片黑暗。上課時,老師說,用顯微鏡觀察東西並不是想像得那麼簡單,要經過對光、選擇物鏡、製作臨時玻片標本、調整清晰度等幾個環節。我仔細地聽著,努力熟記其結構的每一個名稱。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終於通過顯微鏡看到了細胞。當時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彷彿自己也成了一個科學家,會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了!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顯微鏡下呈的是倒像。現在,使用顯微鏡已成了家常便飯,幾乎每節課都要做實驗。用顯微鏡觀察肉眼看不到的東西能使我快樂,這也激發我學習生物的興趣。
此外,我還對生物體有了新的認識。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是一個個排列在一起的。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液泡、細胞核、線粒體、細胞質、葉綠體構成,動物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構成,它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細胞核由染色體構成,染色體由DNA構成……別小看一個小生命,它的結構復雜得很呢!以前,我不知道水果中的水分是從哪兒來的,原來是來自液泡中的細液泡。我總是生病,學習了生物後我知道是病毒在我身體里搗鬼!連病毒都是生物體,真是不可思議啊!我對生物越來越有好奇心了。
生物學把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解決了疑難的問題使我豁達,使用顯微鏡讓我感到快樂,微生物使我有了好奇心,因此,我對生物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小生物癌細胞小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