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賬務處理
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
1.生物資產的分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2.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3.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
(1)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2)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
1.下列無形資產不得攤銷扣除(反向列舉):
(1)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2)自創商譽;
(3)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4)其他不能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3.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4.外購商譽支出,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
❷ 生產性生物性資產核算
生產性生物資產會計核算問題及改進
生物資產是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動物和植物。生物資產包括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2006年新頒布的《生物資產准則》中規定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賬務處理比較簡單,現僅探討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相關問題。
一、生產性生物資產與固定資產的比較
(一)生產性生物資產與固定資產的相同點二者均能夠在生產經營中長期、反復使用,能夠多年連續為企業創造價值,在使用過程中後續支出(維護性支出)較少,創造價值不以犧牲自身形態為代價等等。由於生產性生物資產與固定資產類似,所以賬務處理與固定資產相似,如界定停止資本化時點、計提折舊等。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與固定資產的區別由於生物資產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資產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潛能,所以兩者差別較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價值與生命周期。固定資產投產後,其價值隨著生命周期的延續呈逐年下降趨勢。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價值隨生命周期的延長呈緩慢增長、快速增長、趨於穩定和下降趨勢。
(2)產能與生命周期。固定資產投產後,其產能隨著生命周期的延續呈逐年遞減趨勢。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產能隨生命周期的延長呈零產能、增長、穩定、下降趨勢。
(3)後續支出與生命周期。固定資產後續支出隨生命周期的延續呈現遞增趨勢。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後續支出與固定資產相反,呈下降趨勢。
由分析可知,生產性生物資產與固定資產有相同之處,即都能在較長時間內為企業反復創造價值,所以,可參考固定資產的相關政策對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賬務處理。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內,其自身價值量、產能以及後續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別,因此完全參考固定資產政策處理生產性生物資產與事實不符,必須結合生產性生物資產自身特性研製適合的會計政策。
二、現行生產性生物資產存在的問題
(一)成熟與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界定不嚴格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預計生產經營目的是指生產性生物資產進入正常生產期,可以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嚴品、提供勞務或出租。據此,把生產性生物資產分為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所謂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會計准則講解)尚未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還不能夠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如尚未開始掛果的果樹,尚未開始產奶的奶牛等。但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和植物,簡單將其劃分為成熟與未成熟,是固定資產准則的體現,沒有考慮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植物,其生命周期包括生長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是固定資產所沒有的,所以,參照固定資產准則界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熟與未成熟時點不夠嚴格,脫離了生物資產生命周期的實際情況。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折舊與收益不匹配《生物資產准則》規定,成本模式計量的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應計提折舊,目的是實現生物資產成本的補償,實現產能與成本的匹配,正確計算其凈收益。事實上,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產能從成長期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成熟期趨於穩定,衰退期開始下降,其成長期即有產能,但《生物資產准則》規定不計提折舊,且相關支出予以資本化,沒有折舊等成本。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的折舊僅與成熟後的產能匹配,不考慮成熟前成長期的產能,致使成熟後的折舊等成本增加,收益下降,與事實不相符,違背配比原則。
三、生產性生物資產有關問題的改進建議
(一)重新界定「達到預計生產經營目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預計生產經營目的是指生產性生物資產進入正常生產期,可以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該定義與現行《生物資產准則》定義的區別在於不再強調「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原因是果樹開始掛果、奶牛開始產奶、役畜開始服役已達到生產經營的目的。至於生物資產「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是生物資產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階段(最佳階段),不能說生物資產投有達到最佳產能階段就不能生產或服役,就沒有到達生產經營目的。所以,筆者認為生產性生物資產開始收獲或服役階段,即生命周期中的成長期即達到生產經營目的。如此界定會計操作簡單,易於理解把握,減少了職業判斷,增強了會計核算的可操作性。
(二)實現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三項」明細核算目前;生產性生物資產設置「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兩明細賬進行核算,這與現行成熟、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界定匹配,但與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生命周期不符,與生物資產生長實際不符。因此,在重新界定「達到預計生產經營目的」的基礎上,建議對生產性生物資產設置「生產性生物資產——生長期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成長期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期生物資產」三明細賬進行核算。由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熟期與衰退期的特徵與固定資產類似,故把成熟期與衰退期合並,統一在「生產性生物資產一成熟期生物資產」核算,這樣實現了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明細核算與生命周期各階段相匹配。
❸ 農村企業的生物資產如何分類適各舉一例說明.它們在性質上有何區別
還有一類是公益性生物資產,區別如下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❹ 《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包括那些內容
生物資產的評估方法
新年來臨,新《企業會計准則》將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隨後的不長時間內,將會有大批企業加入到實施新《企業會計准則》的行列。
新《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作為新增內容首次亮相,顧名思義,生物資產即為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准則將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各類生物資產定義如下: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由定義可知,消耗性生物資產類似存貨,而生產性生物資產類似固定資產,需要評估師進行評估的生物資產主要有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而公益性生物資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環保方面,涉及評估的可能很小。
下面是筆者對在長期實踐中,總結的幾點有關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的評估體會,盼閱而受益。
一、生物資產的評估原則
生物資產評估除需要遵守獨立性、客觀性、科學性的工作原則、持續經營原則、替代性原則和公開市場原則等操作性原則外,還應遵守以下原則:
時點原則:影響生物資產價值的因素是不斷變化的,生物市場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生物資產價值應有很強的時間性,一個價值對應一個時間,如果沒有了對應的時間,價值也就失去了意義。
替代原則:由於生物資產比較特殊,完全相同的生物資產幾乎沒有,但在同一市場上應有相近效用的生物資產,其價值應該是相近的。
二、生物資產的評估方法概述
1、成本法
成本法計算公式如下:
評估價值=基準日重置價值(相關成本)-有形損耗-無形損耗
A 外購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直接歸屬於購買該資產的其他支出。
B 自行栽培、營造、繁殖或養殖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獲前耗用的種子、肥料、農葯等材料費
❺ 生物性資產是什麼
生物資產是農業活動涉及的活的動物和植物,主要包括:l、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2、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3、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在核算中,將公益性生物資產單獨分類核算,不計提折舊和減值准備。上述核算辦法及准則的發布,對農業企業的會計處理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執行這個核算辦法及准則,不但對農業企業經營業績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資產和負債也產生很大的影響。(三)擴大了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范圍和提取比例按原制度,企業只對應收賬款按其凈額的1%計提壞賬准備金,其他均沒有計提。按現行制度、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對可能發生損失的資產計提減值准備,擴大減值准備計提的范圍,避免資產虛增。
❻ 生物性資產是指什麼
生物資產是農業活動涉及的活的動物和植物,主要包括:l、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2、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3、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在核算中,將公益性生物資產單獨分類核算,不計提折舊和減值准備。上述核算辦法及准則的發布,對農業企業的會計處理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執行這個核算辦法及准則,不但對農業企業經營業績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資產和負債也產生很大的影響。(三)擴大了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范圍和提取比例按原制度,企業只對應收賬款按其凈額的1%計提壞賬准備金,其他均沒有計提。按現行制度、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對可能發生損失的資產計提減值准備,擴大減值准備計提的范圍,避免資產虛增。
❼ 生物資產包括哪些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資源類價值評估
資源類的價值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資源價值評估。我國資產評估協會尚未制定有關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相關規定,1996由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林業部制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以適應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保護森林資源資產所有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林業部、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制定的,具體規定了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對林木資產評估、林地資產評估、森林景觀資產評估及整體林業企事業資產評估作了詳細規定,規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按照大范圍森林資源包含的經濟林也屬於生物資產的范疇,此《規范》中指出了森林資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觀及整體林業企事業的評估程序和評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評估了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出了生態服務價值,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凈化大氣的經濟價值三項生態服務價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這三項環境價值遠大於立木價值的結論.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王強(2006)按照森林資源資產的特殊性,以及影響森林資源資產價值因素的復雜性,詳盡的介紹了各類森林資源資產的具體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市場價倒演算法、年凈收益現值法、年金資本化法、收獲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數法、歷史成本調整法,重點介紹了運用收益現值法時應考慮的折現率問題和質量調整系數。該項研究中還按照不同種類介紹了各評估方法的應用,其中林木資產評估中從用材林、經濟林、竹林、防護林和特護林方面,詳細介紹了評估方法的應用及評估時涉及的影響因素。何夢圓、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資產的特徵,消耗性生物資產採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場倒攤法進行評估,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生長階段確定評估方法。鄒繼昌(2006)採用收益現值法對用材林林木資產進行評估,給出了評估參數及評估公式,說明了採用收益現值法的理論依據。謝德新(2006)提出了經濟林按照生長階段產前期、始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進行評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適合於產前期,市場法理論上適合於任何長階段,但現階段因前提條件不具備限制了這一方法在經濟林資產評估實踐中的實際應用。經濟林的收益年限在整個經濟林壽命中所佔比重最大,故經濟林的資產評估主要以收益法為主。
(2)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北京大學教授張穎開創性地利用市場價格法、機會成本法和支付意願法,對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行核算,得出了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成果。吳火和(2006)研究認為,針對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的不同價值需要採用不同的計量評估方法,主要採用市場價格法、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假想市場法)。為提高評估的效率和評估結果的准確性與可信度,在綜述了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研究和應用進展的基礎上,嘗試設計了基於專家知識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價值評估專家輔助系統(ESEFBA)。而且文獻還列舉了龍棲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生物資產類價值評估,從木材生產價值評估和林副產品生產價值評估角度對直接實物資源資產進行評估,其中林副產品採用的是市場價值法。李銀霞(2002)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為例,從直接使用價值評估方法和間接使用經濟價值評估方法兩方面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進行論述。
(3)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作物種質資源又稱作物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對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概念、價值屬性、價值特點、價值分類、價值內涵以及價值評估方法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探討了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構成分類及其評價方法,提出了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的原則和依據。其中涉及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市場法的應用。
(4)果園資產評估。應容樞(1998)在對果園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果園的特徵、經營果園面臨的行業風險和涉及到的果園時間價值補償因素,得出果園應採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
從以上對國內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研究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到,對於生物資產的概念界定問題從會計上已基本達成共識。由於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對生物資產的分類還是還存在爭論。我國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農業資產評估准則,就生物資產的角度,對植物經濟價值的評估的文獻還是較多的,具體有經濟林及林副產品,但沒有涉及到其它植物,如蔬菜、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的評估方法及影響因素。並且對動物的評估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較少。
❽ 請教農業會計科目: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消耗性生物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代售的牲畜等
消耗性資產的持有目的是為了出售,而生產性生物資產持有目的是為了將來能生產產品。比如養母豬是為了賣豬肉,該豬就是消耗性資產,若養母豬是為了繁殖小豬,則該母豬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再比如,種菜,種菜是為了出售的,是消耗性資產,但種菜是為了培育出種子,將來要把種子播種的,則該菜即為生產性生物資產。
❾ 什麼是生物資產
作為一種經濟資源,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一樣都是企業對其進行經營管理從而謀求資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資時的資金大於原始投入。
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對於企業的意義是相同的。但由於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的形式不同,價值轉化機理也不一樣,因此生物資產不但具有一般資產的特徵,且基於它具有動植物的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特點。
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和植物,由於其自身的特殊生長規律,其生長都要經歷從繁育、成長、成熟、蛻化、消亡等幾個階段,即是具備生命周期的資產。
並且不同的生物資產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異性,有的生物資產周期很長,如林木,長達十幾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資產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農作物,在一年以內。
(9)農業企業的生物資產如何分類擴展閱讀: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從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❿ 如果論文寫關於農業企業消耗性生物資產管理方面的話可以從哪些層面來寫
1.本辦法所稱生物資產,指農業活動所涉及的活的動物或植物。
生物資產應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將收獲為農產品或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如玉米和小麥等莊稼、用材林、存欄待售的牲畜、養殖的魚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消耗性生物資產以外的生物資產,如產畜、役畜、經濟林木等。生產性生物資產應進一步劃分為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那些進入正常生產期,可以多年連續收獲產品或連續提供勞務(服務)的生產性生物資產。
對於同時具有生產性和消耗性特點的生物資產,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的主要目的將其劃分為生產性生物資產或消耗性生物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對於暫時無法區分生產性和消耗性特點的生物資產,企業應作為消耗性生物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待能夠明確確定為生產性生物資產或消耗性生物資產時,再將生產性生物資產轉出,單獨進行核算和管理。
2.企業應增設農業生產成本科目,核算農業活動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後發生的管護費用,應在發生當期計入農業生產成本。
3.農業生產成本()科目的說明
本科目核算農業活動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經濟林木、農田防護林在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的實際成本,在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時的實際成本,在生產性生物資產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後發生的采割、管護費用,在本科目核算。
郁閉成林前消耗性林木資產、公益林以及其他農業活動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費,直接計入農業生產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