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調整生物鍾
無規律的生活,導致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只要你按人體正常的生物節律安排入睡和起床時間,不要隨意打亂生物節律,就會改變你現在的困擾。
當然,你現在才開始改變,你身體已經適應了先前的生物鍾節律,所以在你改變生物鍾時,還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智力半周期數為16.5天;情緒半周期數為14天;體力半周期數為11.5天。
方法:
(1)早上在晨光中散步,會縮短睡眠周期,使你晚上上床之後容易入睡。因為陽光的照射會使大腦里的松果體早一些分泌退黑素,強烈的人造光也有同樣的效果。相反,如果發覺你晚上入睡太早,不妨在下午或傍晚多接受些陽光照射。這會延長你的睡眠周期,推遲入睡時間。
(2)鍛煉能縮短你的睡眠周期。如果你是一個夜間型的人,你的思維通常在午夜以後變得活躍。然而,當騎了一整天的自行車後,你的睡眠周期會縮短,夜間早點上床睡覺,一定睡得更香,第二天起得也很早。
(3)在夜晚適當升高體溫,會有利於睡眠。進行至少15分鍾的桑拿浴或熱水浴,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4)白天睡覺不宜超過一小時,也不宜在下午四點鍾以後睡覺,否則到了晚上就沒有睏倦感。
(5)含有咖啡因的各種食品和飲料,如巧克力、咖啡、茶等,最好避免在晚飯後使用,因為咖啡因會興奮大腦而引起失眠。
(6)晚上少喝水,飲水過多會使整個夜晚上廁所次數增多,從而影響睡眠。
(7)在上床一小時之前,停止強腦力活動,可看一些簡易讀本或喜劇電視片,使大腦輕松一下。你也可以考慮處理一些瑣碎的家庭雜務等,然後洗漱上床。
(8)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鎂、鈣、復合維生素B等,可使睡眠更好些。
B. 如何調整生物鍾
1.熬一整天不睡,保持疲勞狀態,等到晚上吃過晚飯後,你會有一段極睏倦的時間,睡覺,然後6:30起床。到晚上11:30睡覺。持續下來,就好了。
2.照常1~2點睡覺,早晨6:30起床,期間任何時間都不要睡,晚上11:30睡覺,第二天6:30起床。(需要意志力,也就是說,你可以等開學的那天再用。)
3.每天比原來早睡15~30分鍾,睡不著你可以上床看教科書,不要看小說或者你感興趣的書籍。然後早起15~30分鍾。雖然慢點,但是效果應該不錯。我沒用過,但是感覺應該還不錯,需要毅力,因為那個時候,正好是你生物鍾開始運轉的時候,你會很精神。
其實我也是個夜貓子,第二種方法很有效。因為不上學了,所以第一種方法用過,記住,一定不要等自己的生物鍾開始運轉,也就是說,不要熬到晚上自己最清醒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是睡不著的。第三種方法,還是上面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最不敢興趣的書,以前上學的時候,在床上看英語書很容易睡著。你也可以試試。
C. 怎麼調整生物鍾
1、睡眠調整
人體生物鍾在睡眠的表現上尤為顯著,經實驗表明,人體的細胞在晚上23點至凌晨5點的分裂速度是白天的8倍左右。所以大多數人的生物鍾紊亂都是熬夜引起的,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進行。所以調整生物鍾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調整睡眠時間。
2、飲食調整
人體生物鍾也會受飲食規律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或是上班族都會有飲食不規律的毛病,尤其是不吃早飯。這樣長時間下去,就會造成腸胃生物鍾的不正常,機體的疲勞,消化系統也會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
所以想要調整生物鍾除了恢復正常的飲食規律之外,還要在食物上多加註意。要多吃一些牛奶、青菜、豆類、水果等鹼性食品,不要吃油炸、高熱量、糯米類、有刺激性或酸性食品,這些食物除了增加腸胃的負擔之外還會影響機體排酸,會加重你的腸胃生物鍾紊亂。
3、維生素調整
生物鍾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微量元素的支持,所以補充流失的微量元素對於調整生物鍾也很重要。微量元素中以維生素B、維生素C最為重要,可以多吃富含這類維生素的食物,也可以去葯店適當購買維生素片進行補充。
4、運動調整
經常運動也會有利於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調整生物鍾。所以在不妨堅持多做一些日常性的運動,持之以恆,這樣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但運動最好以靜力項目為主,比如說瑜伽、普拉提等。
拓展資料:
生物鍾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鍾」。人體的正常的生物鍾發生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信號。
D. 請問如何調整生物鍾
位於美國芝加哥醫療中心的生物節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指出:周末睡懶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非好事,因為這會使人體時鍾紊亂,睡眠時間順延,使星期天晚上難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這種紊亂狀態甚至需要數天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由於人體生物鍾的變化,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的功能也在時時發生著變化,研究的結果表明:
上午8~11點,是組織、計劃、寫作和進行一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最佳時間。最好把一天中最艱巨的任務放在此時完成。同時,這段時間疼痛最不敏感,此時看牙醫最合適。
上午11~12點,是開會的最佳時間,人們此時最為清醒。這段時間易用於解決問題和進行一些復雜的決策。
12時~下午2時,此間一天中快樂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適宜進行商業社會活動。
下午2~4時,會出現所謂的「下午低沉期」。此時易出現睏乏現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電話,做些有趣的閱讀,盡量避免乏味的活動。
下午4~6時,人體從「低沉期」解脫出來,思維又開始活躍。可把一天中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做。並且這是進行長期記憶的好時光。
下午5~7時,人體的體溫最高,此時做些鍛煉有助於你在晚上順利入睡並提高睡眠質量。
晚上7~10時,可就一些較嚴肅的家庭話題進行討論,也是學習的最好時間。
晚上11~12時,人體准備休息,各臟器活動極慢,進入夢鄉。
(4)生物鍾如何調擴展閱讀:
生物鍾的存在有極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它能使生物與周期性的環境變化相適應,特別是一些對生存和繁殖關系重大的,如遷徙、覓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如糖皮質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為白天活動作好預先的准備。
然而生物的這種適應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追隨外界的周期性,當偏差太大,外環境變化造成刺激過強過弱,以致使生理振盪變為越軌的自由運轉,從而干擾了時鍾的正常運轉,造成個體不同器官內部節奏位置的紊亂,破壞有序的合作,會引起某些疾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鍾
E. 如何調節生物鍾
如何調節生物鍾,很多人在平時生活中不講究,生活習慣沒有規律,所以導致生物鍾紊亂的情況發生,生物鍾一旦出現紊亂,對於健康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且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生物鍾紊亂應該如何進行調節?方法如下:第一、要調整睡眠,作息要規律,調整自己的睡眠是改善生物鍾紊亂的方法之一。每天要定時上床休息,然後盡量躺著,不要想關於睡眠或者傷腦筋的事情,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第二天一定要准時早起,生活節律不強的人很快能自行調整好,可以試著在臨睡前一小時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緩解疲勞,對於生物鍾紊亂的人非常合適;第二、要調整飲食,由於長時間飲食無規律,胃腸生物鍾已經不正常,疲勞狀態的機體,也會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所以要想調整生物鍾紊亂,要盡量飲食偏清淡,多吃點蔬菜、水果,關鍵盡量不要吃夜宵;第三、堅持鍛煉也非常重要,堅持做點慢跑一類的有氧運動,除了提高機體免疫力,能夠全強身健體,還能幫助緩和心態;第四、如果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藉助一些葯物來進行調整。
F. 怎麼調生物鍾
1、睡眠調整
人體生物鍾在睡眠的表現上尤為顯著,經實驗表明,人體的細胞在晚上23點至凌晨5點的分裂速度是白天的8倍左右。所以大多數人的生物鍾紊亂都是熬夜引起的,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進行。所以調整生物鍾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調整睡眠時間。
2、飲食調整
人體生物鍾也會受飲食規律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或是上班族都會有飲食不規律的毛病,尤其是不吃早飯。這樣長時間下去,就會造成腸胃生物鍾的不正常,機體的疲勞,消化系統也會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
所以想要調整生物鍾除了恢復正常的飲食規律之外,還要在食物上多加註意。要多吃一些牛奶、青菜、豆類、水果等鹼性食品,不要吃油炸、高熱量、糯米類、有刺激性或酸性食品,這些食物除了增加腸胃的負擔之外還會影響機體排酸,會加重你的腸胃生物鍾紊亂。
3、維生素調整
生物鍾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微量元素的支持,所以補充流失的微量元素對於調整生物鍾也很重要。微量元素中以維生素B、維生素C最為重要,可以多吃富含這類維生素的食物,也可以去葯店適當購買維生素片進行補充。
4、運動調整
經常運動也會有利於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調整生物鍾。所以在不妨堅持多做一些日常性的運動,持之以恆,這樣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但運動最好以靜力項目為主,比如說瑜伽、普拉提等。
G. 怎麼調好生物鍾
1,利用光線。我們體內會產生一種荷爾蒙,叫褪黑激素,它分泌的越多,我們睡眠質量就越好。一到晚上,褪黑激素就開始分泌了,前半夜達到高峰,而一遇到亮光,它的分泌也就停止了,而且光照越亮,抑制褪黑素分泌的作用就越強。科學家總結出一條簡單的規律:早晨的光線使你更像一隻百靈鳥,晚上的光線使你更像一隻貓頭鷹。 2,科學安排鍛煉時間。研究發現,鍛煉對生物鍾也有很大影響,早晨鍛煉使我們更像一隻百靈鳥,晚上鍛煉使我們更像貓頭鷹。 所以,若要調整生物鍾,建議你,每天醒來後,不要賴在床上,而要讓自己暴露在光線下——拉開窗簾,打開燈,並做點運動!堅持一段時間,生物鍾就會記住新的作息時間。
H. 生物鍾是什麼概念,怎麼調整
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時,如此周而復始。我們生活在很有節律的自然界。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年會上,對生物鍾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孫中生博士,報告了「對生物鍾從行為到分子多層次研究」的新進展,令人興趣盎然。科學家試圖通過解密生物鍾,解釋生命現象和規律,重新設計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案和治療葯物。
關注「生物鍾」由來已久
自然界的節律無所不在,同樣體現在生物系統中,例如花開花落的植物、晝伏夜出的動物,人的生理周期,甚至每日的心率、體溫、細胞新陳代謝等都呈現24小時的節律。人類關注生物鍾由來已久。1729年法國科學家將一種白天樹葉張開,晚上合上的植物從室外搬到地窖中,結果發現,在沒有光照的地窖中,樹葉依然開閉如同在室外一般。19世紀英國科學家將不同時間開放花的植物組成一個時鍾,結果每天看著花開花落就可以知道時間了。或許這就是「生物鍾」的由來。 孫中生博士說,人類最熟悉也是最普遍的生物鍾莫過於日起夜睡。本世紀曾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將人關在沒有陽光的地下室。每到吃飯的時間就去送飯,結果發現被試者的生物節律每天向後漂移1~2個小時。當不定時送飯時,這種節律更是向後漂移到27小時左右。這說明人體內的生物鍾並非24小時,生物鍾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喜歡晚睡晚起,他的生物鍾就大於24小時,喜歡早睡早起的人生物鍾往往小於24小時,不完全是生活習慣使然。
那麼,生物鍾是遺傳的,還是後天適應環境獲得的?為解開這個迷,在過去50年中人類做過很多科學試驗。他們給那種樹葉晝開夜閉的植物8個小時光照,8個小時黑暗,如此循環試圖改變植物的生物節律,結果卻發現,一旦回到自然環境,樹葉開閉馬上返回24小時的節律。科學家還發現在哺乳動物中,上視交叉核(SCN)是主控生物節律的,一旦被破壞,動物便玩睡無度,失去了生物節律。科學家又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讓老鼠在15小時黑暗和15小時光照的節律中生活,繁殖了25代,當第25代鼠輩子孫回歸地面時,它們的生物鍾也馬上返回了24小時的節律。這項實驗充分證明了生物鍾的遺傳特徵。除了遺傳性,科學家還發現了各種環境因素能夠調節生物鍾,其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光線。實驗證明光周期的改變能引起生物鍾的改變,而且在24小時內不同時段的光刺激能使生物鍾向不同的方向調節,因此生物鍾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I. 生物鍾紊亂怎麼調
調節生物鍾可以從睡前關閉電子產品、制定規律睡眠作息、白天適量活動等方面入手,具體如下:
1、睡前關閉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屏幕發出的藍光,會減少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影響入睡;電子產品的內容,會增加神經興奮,將固有的生物鍾推遲到更晚。所以要在睡前放下手機,避免睡前接觸很興奮的影視及音樂;
2、制定合理的睡眠作息:睡眠時間需求因人而異,一般成人睡眠所需時間范圍為6-10小時。假設早上7點起床,以平均睡眠8小時為例,晚上11點就要睡覺,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因此盡量不要熬夜,每天入睡時間要固定;
3、白天適當運動:白天適量活動可以增加攝氧量,改善神經功能,釋放壓力,有效改善睡眠,調節生物鍾;
4、白天盡量不要睡覺:白天的睡眠時間應盡量減少,如果實在很困,可以短暫地小憩,不要超過30分鍾;
5、其他:必要時可口服調理植物神經紊亂的葯物進行治療,比如安神補腦液、益氣養血口服液,也可以選擇安神的西葯或促進入睡的葯物,比如谷維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