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組成微生物細胞的化學元素來自哪裡

組成微生物細胞的化學元素來自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01 04:23:07

微生物的化學組成中主要元素有哪些

微生物也屬於生物,微生物體內同樣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其主要元素有碳、氫、氧、氮、硫等。

② 關於微生物

不知這對你有用沒~~~~~看看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微生物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定義
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1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
進化地位低。
2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二、微生物的類群
1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擬核 菌毛(幫助附著在物體表面)鞭毛(運動功能)
特殊結構:莢膜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啊行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
3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並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 噬菌體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示意圖
微生物的營養
一、微生物的化學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根據碳源和能源分類: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系統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的特點
1.個體微小,結構簡單
在形態上,個體微小,肉眼看不見,需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大小以微米和納米計量。
2.繁殖快
生長繁殖快,在實驗室培養條件下細菌幾十分鍾至幾小時可以繁殖一代。
3.代謝類型多,活性強。
4.分布廣泛
有高等生物的地方均有微生物生活,動植物不能生活的極端環境也有微生物存在。
5.數量多
在局部環境中數量眾多,如每克土壤含微生物幾千萬至幾億個。
6.易變異
相對於高等生物而言,較容易發生變異。在所有生物類群中,已知微生物種類的數量僅次於被子植物和昆蟲。微生物種內的遺傳多樣性非常豐富。
所以微生物是很好的研究對象,具有廣泛的用途。

細胞是由膜包圍著含有細胞核(或擬核)的原生質所組成, 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通過分裂而增殖,是生物體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的基礎。細胞或是獨立的作為生命單位, 或是多個細胞組成細胞群體、組織、器官,進而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具有一定的結構及功能,形成系統和個體(動物,主要為人體);細胞還能夠進行分裂和繁殖;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並具有遺傳的全能性(但在基因的表達上,具有選擇性)。細胞內有成形細胞核的是真核生物(並不是細胞的任何時期都具有成形核),反之,則是原核生物(無成形核,但有擬核,或叫核區)。
[編輯本段]細胞定義的新思考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細胞構成。自然界中既有單細胞生物,也有多細胞生物。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是生物界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特殊性決定了個體的特殊性,因此,對細胞的深入研究是揭開生命奧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關鍵。細胞生物學已經成為當代生物科學中發展最快的一門尖端學科,是生物、農學、醫學、畜牧、水產和許多生物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50年代以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大都授予了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
定義概要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切有機體(除病毒外)都由細胞構成,細胞是構成有機體的基本單位。細胞
★細胞具有獨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謝體系,是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
★細胞是遺傳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具有遺傳的全能性
★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病毒必須寄居在活體內)
★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都是細胞構成的
生物七大基本特徵 1,有嚴整結構 2,有新陳代謝 3,生長現象 4,應激性 5,生殖和發育 6,遺傳變異 7,適應一定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編輯本段]細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細胞表面均有由磷脂雙分子層與鑲嵌蛋白質及糖被構成的生物膜,即細胞膜。
2、所有的細胞都含有兩種核酸:即DNA與RNA。
3、作為遺傳信息復制與轉錄的載體。
4、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機器—核糖體,毫無例外地存在於一切細胞內。
5、所有細胞的增殖都以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分裂。
[編輯本段]細胞的基本結構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的細胞,可以看到它的結構分為下列四個部分
顯微鏡下的細胞1.細胞壁
位於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的,孔隙較大,物質分子可以自由透過。細胞壁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2.細胞膜
細胞壁的內側緊貼著一層極薄的膜,叫做細胞膜。這層由蛋白質分子和磷脂雙層分子組成的薄膜,水和氧氣等小分子物質能夠自由通過,而某些離子和大分子物質則不能自由通過,因此,它除了起著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以外,還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既不讓有用物質任意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物質輕易地進入細胞。
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分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可以知道細胞膜主要由蛋白質分子和脂類分子構成。在細胞膜的中間,是磷脂雙分子層,這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外側和內側,有許多球形的蛋白質分子,它們以不同深度鑲嵌在磷脂分子層中,或者覆蓋在磷脂分子層的表面。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動的,可以說,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這種結構特點,對於它完成各種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膜的基本結構:(1)脂雙層:磷脂、膽固醇、糖脂,每個動物細胞質膜上約有109個脂分子,即每平方微米的質膜上約有5x106個脂分子。(2)膜蛋白,分內在蛋白和外在蛋白兩種。內在蛋白以疏水的部分直接與磷脂的疏水部分共價結合,兩端帶有極性,貫穿膜的內外;外在蛋白以非共價鍵結合在固有蛋白的外端上,或結合在磷脂分子的親水頭上。如載體、特異受體、酶、表面抗原。(3)膜糖和糖衣:糖蛋白、糖脂
細胞膜的特性:(1)結構特性:以凝脂雙分子層作為基本骨架——流動性;(2)功能特性:載體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細胞內生命活動的豐富程度——選擇透過性。
3.細胞質
細胞膜包著的黏稠透明的物質,叫做細胞質。在細胞質中還可看到一些帶折光性的顆粒,這些顆粒多數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類似生物體的各種器官,因此叫做細胞器。例如,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能看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這就是一種細胞器,叫做葉綠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在細胞質中,往往還能看到一個或幾個液泡,其中充滿著液體,叫做細胞液。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合並為一個中央大液泡,其體積佔去整個細胞的大半。
細胞質不是凝固靜止的,而是緩緩地運動著的。在只具有一個中央液泡的細胞內,細胞質往往圍繞液泡循環流動,這樣便促進了細胞內物質的轉運,也加強了細胞器之間的相互聯系。細胞質運動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生命現象。細胞的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越快,反之,則越慢。細胞死亡後,其細胞質的流動也就停止了。
除葉綠體外,植物細胞中還有一些細胞器,它們具有不同的結構,執行著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這些細胞器的結構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
①線粒體
呈線狀、粒狀,故名線粒體。在線粒體上,有很多種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顆粒,即多種呼吸酶。它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供細胞的生命活動所需,所以有人稱線粒體為細胞的「發電站」或「動力工廠」。
②葉綠體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中重要的細胞器,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由雙層膜、基粒(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構成。類囊體是一種扁平的小囊狀結構,在類囊體薄膜上,有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許多類囊體疊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間充滿著基質,其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基質中還含有DNA。
③內質網
內質網是細胞質中由膜構成的網狀管道系統廣泛的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內。它與細胞膜及核膜相通連,對細胞內蛋白質及脂質等物質的合成和運輸起著重要作用。
內質網有兩種:一種是表面光滑的是滑面內質網,主要與脂質的合成有關;另一種是上面附著許多小顆粒狀的,是粗面內質網,與蛋白質的合成有關。內質網增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膜上附著著許多酶,為細胞內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普遍存在於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一般認為,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高爾基體本身沒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赤道板周圍有特別多的高爾基體,以便合成纖維素及果膠)。
⑤核糖體
核糖體是橢球形的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膜的外表面(供給膜上及膜外蛋白質),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供給膜內蛋白質,不經過高爾基體,直接在細胞質基質內的酶的作用下形成空間構形),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基地。
⑥中心體
中心體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中,因為它的位置靠近細胞核,所以叫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的物質組成。 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有絲分裂有密切關系。
⑦液泡
液泡是植物細胞中的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個細胞體積的90%。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達到很高的濃度。因此,它對細胞內的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保持膨脹的狀態。動物細胞也同樣有小液泡。
⑧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囊狀結構的細胞器。其內含有很多種水解酶類,能夠分解很多物質。
4.細胞核
細胞質里含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是由更加黏稠的物質構成的。細胞核通常位於細胞的中央,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擠到細胞的邊緣。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易被洋紅、蘇木精、甲基綠等鹼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質。生物體用於傳種接代的物質即遺傳物質,就在染色質上。當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質就變化成染色體。
多數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有些細胞含有兩個或多個細胞核,如肌細胞、肝細胞等。細胞核可分為核膜、染色質、核液和核仁四部分。核膜與內質網相通連,染色質位於核膜與核仁之間。染色質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是一種有機物大分子,又叫脫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在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復制,DNA也隨之復制為兩份,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使得後代細胞染色體數目恆定,從而保證了後代遺傳特性的穩定。還有RNA,RNA是DNA在復制時形成的單鏈,它傳遞信息,控制合成蛋白質,其中有轉移核糖核酸(tRNA)、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比較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動物細胞也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如動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不含葉綠體,也不形成中央液泡。
總之,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編輯本段]細胞的生命活動
細胞的生命活動包括:
1,細胞生長
結果:使細胞逐漸變大。
2,細胞分裂
結果:使細胞數量增多。
3,細胞分化
結果:形成不同功能的細胞群(組織)。
[編輯本段]細胞的化學成分
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O、C、H、N、Si、K、Ca、P、Mg,其中O、C、H、N四種元素佔90%以上。細胞化學物質可分為兩大類: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無機物中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約占細胞物質總含量的75%—80%。
一、水與無機鹽

(一)水是原生質最基本的物質
細胞水在細胞中不僅含量最大,而且由於它具有一些特有的物理化學屬性,使其在生命起源和形成細胞有序結構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游離水,約佔95%;另一種是結合水,通過氫鍵或其他鍵同蛋白質結合,約佔4%~5%。隨著細胞的生長和衰老,細胞的含水量逐漸下降,但是活細胞的含水量不會低於75%。
水在細胞中的主要作用是,溶解無機物、調節溫度、參加酶反應、參與物質代謝和形成細胞有序結構。水之所以具有這么多的重要功能是和水的特有屬性分不開的。
1.水分子是偶極子
從化學結構上看,水分子似乎很簡單,僅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H2O)。然而水分子中的電荷分布是不對稱的,一側顯正電性,另一側顯負電性,從而表現出電極性,是一個典型的偶極子(圖3-31)。正由於水分子具有這一特性,它既可以同蛋白質中的正電荷結合,也可以同負電荷結合。蛋白質中每一個氨基酸平均可結合2.6個水分子。
由於水分子具有極性,產生靜電作用,因而它是一些離子物質(如無機鹽)的良好溶劑。
2.水分子間可形成氫鍵
由於水分子是偶極子,因而在水分子之間和水分子與其他極性分子間可建立弱作用力的氫鍵。在水中每一氧原子可與另兩個水分子的氫原子形成兩個氫鍵。氫鍵作用力很弱,因此分子間的氫鍵經常處於斷開和重建的過程中。
3.水分子可解離為離子
水分子可解離為氫氧離子(OH-)和氫離子(H+)。在標准狀況下總有少量水分子解離為離子,大約有107mol/L水分子解離,相當於每109個水分子中就有2個解離。但是水分子的電解並不穩定,總是處於分子與離子相互轉化的動態平衡之中。
(二)無機鹽
細胞中無機鹽的含量很少,約占細胞總重的1%。鹽在細胞中解離為離子,離子的濃度除了具有調節滲透壓和維持酸鹼平衡的作用外,還有許多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陰離子有Cl—、PO4—和HCO3—,其中磷酸根離子在細胞代謝活動中最為重要:①在各類細胞的能量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②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組成成分;③調節酸鹼平衡,對血液和組織液pH起緩沖作用。
主要的陽離子有:Na+、K+、Ca2+、Mg2+、Fe2+、Fe3+、Mn2+、Cu2+、Co2+、Mo2+。
二、細胞的有機分子
細胞中有機物達幾千種之多,約占細胞乾重的90%以上,它們主要由碳、氫、氧、氮等元素組成。有機物中主要由四大類分子所組成,即蛋白質、核酸、脂類和糖,這些分子約占細胞乾重的90%以上。
(一)蛋白質
在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是一類極為重要的大分子,幾乎各種生命活動無不與蛋白質的存在有關。蛋白質不僅是細胞的主要結構成分,而且更重要的是,生物專有的催化劑——酶是蛋白質,因此細胞的代謝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一個細胞中約含有104種蛋白質,分子的數量達1011個。
(二)核酸
核酸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分子,所有生物均含有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單體聚合而成的大分子。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兩大類DNA。當溫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時,DNA雙鏈即解離為單鏈,稱為變性(denaturation)或熔解(melting),這一溫度稱為熔解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鹼基組成不同的DNA,熔解溫度不一樣,含G—C對(3條氫鍵)多的DNA,Tm高;含A—T對(2條氫鍵)多的,Tm低。當溫度下降到一定溫度以下,變性DNA的互補單鏈又可通過在配對鹼基間形成氫鍵,恢復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一過程稱為復性(renaturation)或退火(annealing)。
DNA有三種主要構象
B-DNA:為Watson&Click提出的右手螺旋模型,每圈螺旋10個鹼基,螺旋扭角為36度,螺距34A,每個鹼基對的螺旋上升值為3.4A,鹼基傾角為-2度。
A-DNA:為右手螺旋,每圈螺旋10.9個鹼基,螺旋扭角為33度,螺距32A,每個鹼基對的螺旋上升值為2.9A,鹼基傾角為13度。
Z-DNA:為左手螺旋,每圈螺旋12個鹼基,螺旋扭角為-51度(G—C)和-9度(C—G),螺距46A,每個鹼基對的螺旋上升值為3.5A(G—C)和4.1A(C—G),鹼基傾角為9度。
(三)糖類
細胞中的糖類既有單糖,也有多糖。細胞中的單糖是作為能源以及與糖有關的化合物的原料存在。重要的單糖為五碳糖(戊糖)和六碳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碳糖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糖為葡萄糖。葡萄糖不僅是能量代謝的關鍵單糖,而且是構成多糖的主要單體。
多糖在細胞結構成分中佔有主要的地位。細胞中的多糖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營養儲備多糖;另一類是結構多糖。作為食物儲備的多糖主要有兩種,在植物細胞中為澱粉(starch),在動物細胞中為糖元(glycogen)。在真核細胞中結構多糖主要有纖維素(cellulose)和幾丁質(chitin)。
(四)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酸、中性脂肪、類固醇、蠟、磷酸甘油酯、鞘脂、糖脂、類胡蘿卜素等。脂類化合物難溶於水,而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
1、中性脂肪(neutral fat)
①甘油酯:它是脂肪酸的羧基同甘油的羥基結合形成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甘油酯是動物和植物體內脂肪的主要貯存形式。當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或脂類過剩時,即可轉變成甘油酯貯存起來。甘油酯為能源物質,氧化時可比糖或蛋白質釋放出高兩倍的能量。營養缺乏時,就要動用甘油酯提供能量。
②蠟:脂肪酸同長鏈脂肪族一元醇或固醇酯化形成蠟(如蜂蠟)。蠟的碳氫鏈很長,熔點要高於甘油酯。細胞中不含蠟質,但有的細胞可分泌蠟質。如:植物表皮細胞分泌的蠟膜;同翅目昆蟲的蠟腺、如高等動物外耳道的耵聹腺。
2、磷脂
磷脂對細胞的結構和代謝至關重要,它是構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也是許多代謝途徑的參與者。分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兩大類。
3、糖脂
糖脂也是構成細胞膜的成分,與細胞的識別和表面抗原性有關。
4、萜類和類固醇類
這兩類化合物都是異戊二烯(isoptene)的衍生物,都不含脂肪酸。
生物中主要的萜類化合物有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E、K等。還有一種多萜醇磷酸酯,它是細胞質中糖基轉移酶的載體。
類固醇類(steroids)化合物又稱甾類化合物,其中膽固醇是構成膜的成分。另一些甾類化合物是激素類,如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腎上腺激素等。
三、酶與生物催化劑
(一)酶
細胞酶是蛋白質性的催化劑,主要作用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增加了反應物分子越過活化能屏障和完成反應的概率。酶的作用機制是,在反應中酶與底物暫時結合,形成了酶——底物活化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對活化能的需求量低,因而在單位時間內復合物分子越過活化能屏障的數量就比單純分子要多。反應完成後,酶分子迅即從酶——底物復合物中解脫出來。
酶的主要特點是:具有高效催化能力、高度特異性和可調性;要求適宜的pH和溫度;只催化熱力學允許的反應,對正負反應的均具有催化能力,實質上是能加速反應達到平衡的速度。
某些酶需要有一種非蛋白質性的輔因子(cofactor)結合才能具有活性。輔因子可以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分子,也可以是一種金屬離子,或者二者兼有。完全的蛋白質——輔因子復合物稱為全酶(holoenzyme)。全酶去掉輔因子,剩下的蛋白質部分稱為脫輔基酶蛋白(apoenzyme)。
(二)RNA催化劑
T.Cech 1982發現四膜蟲(Tetrahymena)rRNA的前體物能在沒有任何蛋白質參與下進行自我加工,產生成熟的rRNA產物。這種加工方式稱為自我剪接(self splicing)。後來又發現,這種剪下來的RNA內含子序列像酶一樣,也具有催化活性。此RNA序列長約400個核苷酸,可褶疊成表面復雜的結構。它也能與另一RNA分子結合,將其在一定位點切割開,因而將這種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序列稱為核酶Ribozyme。後來陸續發現,具有催化活性的RNA不只存在於四膜蟲,而是普遍存在於原核和真核生物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核糖體的肽基轉移酶,過去一直認為催化肽鏈合成的是核糖體中蛋白質的作用,但事實上具有肽基轉移酶活性和催化形成肽鍵的成分是RNA,而不是蛋白質,核糖體中的蛋白質只起支架作用。

③ 霉腐微生物生長的營養物質有哪些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一、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成分以有機物和無機物兩種狀態存在。有機物包含各種大分子,它們是蛋白質、核酸、類脂和糖類,占細胞乾重的99%。無機成分包括小分子無機物和各種離子,占細胞乾重的1%。

微生物細胞的元素構成由C、H、O、N、P、S、K、Na、Mg、Ca、Fe、Mn、Cu、Co、Zn、Mo等組成。其中C、H、O、N、P、S六種元素占微生物細胞乾重的97%;其他為微量元素。微生物細胞的化學元素組成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各異。

組成微生物細胞的化學元素分別來自微生物生長的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即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應該包含有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學元素。這些物質概括為提供構成細胞物質的碳素來源的碳源物質,構成細胞物質的氮素來源的氮源物質和一些含有K、Na、Mg、Ca、Fe、Mn、Cu、Co、Zn、Mo元素的無機鹽。

二、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及其生理功能
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以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形式提供的,小部分由氣體物質供給。微生物的營養物質按其在機體中的生理作用可區分為: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水五大類。

1、 碳源
在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為微生物提供碳素來源的物質稱為碳源(source of carbon)。

從簡單的無機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鹽到各種各樣的天然有機化合物都可以作為微生物的碳源,但不同的微生物利用含碳物質具有選擇性,利用能力有差異。(見表3.1)

碳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碳源物質通過復雜的化學變化來構成微生物自身的細胞物質和代謝產物;同時多數碳源物質在細胞內生化反應過程中還能為機體提供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但有些以又CO2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生長所需的能源則不是來自CO2。

表3.1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質

種類
碳源物質
備注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蔗糖、澱粉、半乳糖、乳糖、甘露糖、纖維二糖、纖維素、半纖維素、甲殼素、木質素等
單糖優於雙糖,己糖優於戊糖,澱粉優於纖維素,純多糖優於雜多糖。
有機酸
糖酸、乳酸、檸檬酸、延胡索酸、低級脂肪酸、高級脂肪酸、氨基酸等
與糖類比效果較差,有機酸較難進入細胞,進入細胞後會導致pH下降。當環境中缺乏碳源物質時,氨基酸可被微生物作為碳源利用。

乙醇
在低濃度條件下被某些酵母菌和醋酸菌利用。

脂肪、磷脂
主要利用脂肪,在特定條件下將磷脂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而加以利用。

天然氣、石油、石油餾分、石蠟油等
利用烴的微生物細胞表面有一種由糖脂組成的特殊吸收系統,可將難溶的烴充分乳化後吸收利用。
CO2
CO2
為自養微生物所利用。
碳酸鹽
NaHCO3、CaCO3、白堊等
為自養微生物所利用。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

蛋白質、肋、核酸等

利用這些物質的微生物在環境保護方面有重要作用。
當環境中缺乏碳源物質時,可被微生物作為碳源而降解利用。
2、 氮源
凡是可以被微生物用來構成細胞物質的或代謝產物中氮素來源的營養物質通稱為氮源(source of nitrogen)物質。

表3.2 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質

種類
氮源物質
備注
蛋白質類
蛋白質及其不同程度降解產物(腖、肽、氨基酸等)
大分子蛋白質難進入細胞,一些真菌和少數細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將大分子蛋白質降解利用,而多數細 菌只能利用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其降解產物
氨及銨鹽
NH3、(NH4)2SO4等
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硝酸鹽
KNO3等
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分子氮
N2
固氮微生物可利用,但當環境中有化合態氮源時,固氮微生物就失去固氮能力
其他
嘌呤、嘧啶、脲、胺、醯胺、氰化物
大腸桿菌不能以嘧啶作為唯一氮源,在氮限量的葡萄糖培養基上生長時,可通過誘導作用先合成分解嘧啶的酶,然後再分解並利用嘧啶可不同程度地被微生物作為氮源加以利用
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的氮源物質有蛋白質及其各類降解產物、銨鹽、硝酸鹽、亞硝酸鹽、分子態氮、嘌呤、嘧啶、脲、醯胺、氰化物(見表3.2)。

氮源物質常被微生物用來合成細胞中含氮物質,少數情況下可作能源物質,如某些厭氧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可利用某些氨基酸作為能源。

微生物對氮源的利用具有選擇性,如玉米漿相對於豆餅粉,NH4+相對於NO3-為速效氮源。銨鹽作為氮源時會導致培養基pH值下降,稱為生理酸性鹽,而以硝酸鹽作為氮源時培養基pH值會升高,稱為生理鹼性鹽。

3、 無機鹽
無機鹽(inorganic salt)是微生物生長必不可少的一類營養物質,它們在機體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為酶活性中心的組成

④ 微生物生細胞的化學組成物質主要有哪幾種

確定微生物需要什麼樣的營養物質,主要的依據是分析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和它的代謝產物的化學成分。
根據對各類微生物細胞物質成分的分析,發現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和其他生物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從元素上講,都含有碳、氫、氧、氮和各種礦質元素。見下表1:

表1 微生物細胞的主要元素成分

元素 占干物重比例(%)
碳 50
氧 20
氮 14
氫 8
磷 3
硫 1
鉀 1
鈉 1
鈣 0.5
鎂 0.5
鋁 0.5
鐵 0.2
(根據大腸桿菌的數據)

從化合物水平上講,微生物細胞中都含有水分、糖類、蛋 白質、核酸、脂質、維生素和 無機鹽等物質。微生物細胞中主要的物質含量如表所示。

1、水分
各類微生物細胞中都含有大量水分,它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一般含量可高達70%—90% 。含水量隨著微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細菌含水量為鮮重的75%—85% ,酵母菌為70%—80%,黴菌為85%—95%。
細菌的芽孢和黴菌的各種孢子含水量較少。細菌芽孢含水量約為 40%,黴菌孢子約含38% 的水。
同種微生物隨著周圍環境和培養時間的變化,含水量也不盡相同,如酵母菌在20攝氏度生長,含水量為91.2%;在43攝氏度生長,含水量降為 74%。
在微生物細胞內,一部分水以結合水狀態存在。這部分水不易揮發,不凍結,不能作為溶劑,也不能滲透,一般約占總水量的17%—28%。另一部分水以游離態存在。芽孢內的結合水含量比營養體多,約占芽孢總水量的50%—70%。這可能是芽孢對外界不良環境具有較強抵抗力的原因之一。
2、糖類
微生物細胞中糖類有單糖、雙糖和多糖,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單糖主要是己糖和戊糖。己糖是組成雙糖或多糖的基本單位,戊糖是核糖的組成成分。多糖有莢膜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澱粉和糖原等不同種類 。它們有的組成細胞結構,如細胞壁;有的作為細胞貯藏物質,存在於細胞質中,如澱粉粒。
3、蛋白質
蛋白質是細胞干物質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細胞壁(肽聚糖 )、細胞膜(膜蛋白)、細胞質、細胞核等細胞結構中,在干物質中含量可高達80%。
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可分兩類:簡單蛋白質和結合蛋白質。簡單蛋白質包括球蛋白和清蛋白。結合蛋白質包括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在微生物細胞中,核蛋白含量特別高,可占蛋白質總量的1/3—1/2。
4、核酸
核酸有兩種: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除少量以游離態存在外,大多與蛋白質結合,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合成蛋白質提供模板、運輸工具和合成場所。含RNA的某些病毒和亞病毒,它們的感染力和遺傳信息即由RNA所決定。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也有少量以質粒形式存在於細胞質中。它是生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起著傳遞遺傳變異信息的作用。
細菌和酵母菌細胞中核酸的含量較黴菌高。在同一種微生中,RNA的含量常隨著生長時期的變化而變化,而DNA的含量則是恆定的;DNA的鹼基對順序、數量和比例通常是不變的,不受菌齡和一般外界因素的影響。因而用DNA鹼基比例或 G+C的物質的量分數作為分類鑒定的指標,已在某些細菌和酵母菌的分類中得到應用。
5、脂質
脂質物質包括脂肪、磷脂、蠟和 固醇等。脂質在細胞中或以游離狀態存在,或與蛋白質等結合。它們存在於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中,如某些微生物的細胞壁含有蠟質;磷脂和蛋白質結合,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脂肪常以油滴狀出現在細胞質中,作為貯藏物質;固醇在酵母細胞內含量較多,因它是維生素D的前體,故常用來生產維生素D。
微生物細胞內脂肪含量 因種和培養條件不同而相差很大,如產脂內孢霉、產脂球擬酵母和紅酵母細胞中脂肪含量高達50%或更多。另外,含糖量高的培養基能促進脂肪累積。
6、維生素
有些微生物細胞內還含有數量不等、種類不同的維生素,如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細胞內含有較多的核黃素;丙酸桿菌屬和放線菌菌絲體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2。
7、抗生素
在目前研製和生產的8000多種抗生素中,約有70%是由微生物產生的,而其中又以放線菌最為突出。
8、無機鹽類
無機元素約占細胞乾重的10%,包括磷、硫、鎂、鐵、鉀和鈉等。一般以磷的含量為最高,約佔全部灰分的40%。但在硫細菌中含有較高量的硫,鐵細菌中含鐵豐富。這些無機元素在細胞中除少數以游離狀態存在外,大部分都以無機鹽形式存在或結合於有機物質中。
除上述一些主要物質外,有些微生物細胞中還含有色素、毒素等。

⑤ 微生物菌體的化學組成以那六種元素

你好!

在微生物細胞中,以C、H、O、N、P、S等六種元素為主,它們占細胞乾重的95%以上。此外K、Mg、Ca、Fe、Mn、Co、Mo、Zn等元素也是大多數微生物都需要的元素。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⑥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

細胞(英文名:cell)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普遍的提法是: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一般來說,細菌等絕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動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即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兩類,但也有人提出應分為三類,即把原屬於原核細胞的古核細胞獨立出來作為與之並列的一類。研究細胞的學科稱為細胞生物學。

細胞體形極微,在顯微鏡下始能窺見,形狀多種多樣。主要由細胞核與細胞質構成,表面有細胞膜。高等植物細胞膜外有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質體,體內有葉綠體和液泡,還有線粒體。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中則無。細胞有運動、營養和繁殖等機能。

化學成分
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O、C、H、N、S、K、Ca、P、Mg,其中O、C、H、N四種元素佔90%以上。細胞化學物質可分為兩大類: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無機物中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約占細胞物質總含量的75%-80%。
一、水與無機鹽
(一)水是原生質最基本的物質
水在細胞中不僅含量最大,而且由於它具有一些特有的物理化學屬性,使其在生命起源和形成細胞有序結構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游離水,約佔95%;另一種是結合水,通過氫鍵或其他鍵同蛋白質結合,約佔4%~5%。隨著細胞的生長和衰老,細胞的含水量逐漸下降,但是活細胞的含水量不會低於75%。
水在細胞中的主要作用是,溶解無機物、調節溫度、參加酶反應、參與物質代謝和形成細胞有序結構。
(二)無機鹽
細胞中無機鹽的含量很少,約占細胞總重的1%。鹽在細胞中解離為離子,離子的濃度除了具有調節滲透壓和維持酸鹼平衡的作用外,還有許多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陰離子有Cl-、PO4-和HCO3-,其中磷酸根離子在細胞代謝活動中最為重要:①在各類細胞的能量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②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組成成分;③調節酸鹼平衡,對血液和組織液pH起緩沖作用。
主要的陽離子有:Na+、K+、Ca2+、Mg2+、Fe2+、Fe3+、Mn2+、Cu2+、Co2+、Mo2+。
二、細胞的有機分子
細胞中有機物達幾千種之多,約占細胞乾重的90%以上,它們主要由碳、氫、氧、氮等元素組成。有機物中主要由四大類分子所組成,即蛋白質、核酸、脂類和糖,這些分子約占細胞乾重的90%以上。
(一)蛋白質
在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是一類極為重要的大分子,幾乎各種生命活動無不與蛋白質的存在有關。蛋白質不僅是細胞的主要結構成分,而且更重要的是,生物專有的催化劑——酶是蛋白質,因此細胞的代謝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一個細胞中約含有104種蛋白質,分子的數量達1011個。
(二)核酸
核酸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分子,所有生物均含有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單體聚合而成的大分子。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兩大類DNA。當溫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時,DNA雙鏈即解離為單鏈,稱為變性(denaturation)或熔解(melting),這一溫度稱為熔解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鹼基組成不同的DNA,熔解溫度不一樣,含G-C對(3條氫鍵)多的DNA,Tm高;含A-T對(2條氫鍵)多的,Tm低。當溫度下降到一定溫度以下,變性DNA的互補單鏈又可通過在配對鹼基間形成氫鍵,恢復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一過程稱為復性(renaturation)或退火(annealing)。
(三)糖類
細胞中的糖類既有單糖,也有多糖。細胞中的單糖是作為能源以及與糖有關的化合物的原料存在。重要的單糖為五碳糖(戊糖)和六碳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碳糖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糖為葡萄糖。葡萄糖不僅是能量代謝的關鍵單糖,而且是構成多糖的主要單體。

⑦ 微生物生長繁殖需要哪些營養要素各有何功能

在營養要素水平上則主要為碳源、氮源、能源、生長因子、礦質元素和水六大類。

功能:

1、碳源

碳是微生物細胞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占細胞乾重的50%。能提供微生物營養所需碳素或碳架的營養物質稱為碳源。能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的物質種類極其廣泛。簡單的無機含碳化合物、比較復雜的有機物、復雜的有機大分子,乃至復雜的天然含碳物質都可以被不同的微生物利用。

碳源物質通過細胞內的一系列化學變化,被微生物用於合成各代謝產物。

2、氮源

氮源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細胞原生質和其他結構物質中的氮素,一般不作為能源使用。但化能自養細菌中的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能從NH₃和NO₂的氧化過程中獲得能量。

所以對於它們來說,NH₃和NO₂是兼有氮源和能源的雙功能營養物質。對於異養微生物而言,含有C、H、O、N的有機物是具有碳源、能源和氮源的多功能營養物質。

3、能源

能源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物質。絕大多數微生物的能源物質是化學物質,只有光合細菌利用光作為能源。對於絕大多數細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來說,它們所利用的有機碳源在被微生物細胞分解代謝的過程中不僅提供微生物細胞的碳素和碳架。

而且還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有的微生物所需的能源與碳源不同。如光能自養微生物的能源是光,而碳源為CO₂;化能自養微生物的能源為NH₄、NO₂、S、H₂和Fe等還原態無機化合物,而碳源是CO₂。

4、礦質元素

它們的生理功能包括:是微生物細胞化學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如P和S分別為核酸與含硫氨基酸的重要組成元素:與酶的組成和活力有關,如Fe是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必要組分。

Mg、Cu和Zn等是許多酶的激活劑:調節和維持微生物的滲透壓、氫離子濃度和氧化還原電位等生長條件,如Na和K有調節細胞滲透壓的作用。

由磷酸鹽組成的緩沖劑能保持微生物生長過程中pH值的穩定:谷胱甘肽可降低氧化還原電位, 作為某些化能自養細菌的能源物質;作為呼吸鏈末端的氫受體。

5、生長因子

能提供生長因子的天然物質有酵母膏、蛋白腖、麥芽汁、玉米漿、動植物組織或細胞浸液以及微生物生長環境的提取液等。

多數真菌、放線菌和部分細菌在其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從環境中獲取任何生長因子。而有的微生物需要從環境中獲取一種或幾種生長因子才能維持正常生長,如乳酸細菌補充需要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鹼基。

6、水

實際上水本身並不是營養物質,但水是微生物營養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因為水是微生物細胞的主要化學成分;水是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良好溶劑,營養物質與代謝產物都是通過溶解於水中而進出細胞的。

水是細胞中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得以進行的介質,並參與許多生化反應:水還可維持各種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穩定性;此外,水的比熱高,汽化熱高,是熱的良好導體,能有效地吸收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並將熱迅速散發出體外,這保證了細胞內的溫度不會劇烈變化。

⑧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物質主要有哪幾種

確定微生物需要什麼樣的營養物質,主要的依據是分析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和它的代謝產物的化學成分。
根據對各類微生物細胞物質成分的分析,發現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和其他生物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從元素上講,都含有碳、氫、氧、氮和各種礦質元素。見下表1:

表1 微生物細胞的主要元素成分

元素 占干物重比例(%)
碳 50
氧 20
氮 14
氫 8
磷 3
硫 1
鉀 1
鈉 1
鈣 0.5
鎂 0.5
鋁 0.5
鐵 0.2
(根據大腸桿菌的數據)

從化合物水平上講,微生物細胞中都含有水分、糖類、蛋 白質、核酸、脂質、維生素和 無機鹽等物質。微生物細胞中主要的物質含量如表所示。

1、水分
各類微生物細胞中都含有大量水分,它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一般含量可高達70%—90% 。含水量隨著微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細菌含水量為鮮重的75%—85% ,酵母菌為70%—80%,黴菌為85%—95%。
細菌的芽孢和黴菌的各種孢子含水量較少。細菌芽孢含水量約為 40%,黴菌孢子約含38% 的水。
同種微生物隨著周圍環境和培養時間的變化,含水量也不盡相同,如酵母菌在20攝氏度生長,含水量為91.2%;在43攝氏度生長,含水量降為 74%。
在微生物細胞內,一部分水以結合水狀態存在。這部分水不易揮發,不凍結,不能作為溶劑,也不能滲透,一般約占總水量的17%—28%。另一部分水以游離態存在。芽孢內的結合水含量比營養體多,約占芽孢總水量的50%—70%。這可能是芽孢對外界不良環境具有較強抵抗力的原因之一。
2、糖類
微生物細胞中糖類有單糖、雙糖和多糖,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單糖主要是己糖和戊糖。己糖是組成雙糖或多糖的基本單位,戊糖是核糖的組成成分。多糖有莢膜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澱粉和糖原等不同種類 。它們有的組成細胞結構,如細胞壁;有的作為細胞貯藏物質,存在於細胞質中,如澱粉粒。
3、蛋白質
蛋白質是細胞干物質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細胞壁(肽聚糖 )、細胞膜(膜蛋白)、細胞質、細胞核等細胞結構中,在干物質中含量可高達80%。
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可分兩類:簡單蛋白質和結合蛋白質。簡單蛋白質包括球蛋白和清蛋白。結合蛋白質包括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在微生物細胞中,核蛋白含量特別高,可占蛋白質總量的1/3—1/2。
4、核酸
核酸有兩種: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除少量以游離態存在外,大多與蛋白質結合,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合成蛋白質提供模板、運輸工具和合成場所。含RNA的某些病毒和亞病毒,它們的感染力和遺傳信息即由RNA所決定。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也有少量以質粒形式存在於細胞質中。它是生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起著傳遞遺傳變異信息的作用。
細菌和酵母菌細胞中核酸的含量較黴菌高。在同一種微生中,RNA的含量常隨著生長時期的變化而變化,而DNA的含量則是恆定的;DNA的鹼基對順序、數量和比例通常是不變的,不受菌齡和一般外界因素的影響。因而用DNA鹼基比例或 G+C的物質的量分數作為分類鑒定的指標,已在某些細菌和酵母菌的分類中得到應用。
5、脂質
脂質物質包括脂肪、磷脂、蠟和 固醇等。脂質在細胞中或以游離狀態存在,或與蛋白質等結合。它們存在於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中,如某些微生物的細胞壁含有蠟質;磷脂和蛋白質結合,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脂肪常以油滴狀出現在細胞質中,作為貯藏物質;固醇在酵母細胞內含量較多,因它是維生素D的前體,故常用來生產維生素D。
微生物細胞內脂肪含量 因種和培養條件不同而相差很大,如產脂內孢霉、產脂球擬酵母和紅酵母細胞中脂肪含量高達50%或更多。另外,含糖量高的培養基能促進脂肪累積。
6、維生素
有些微生物細胞內還含有數量不等、種類不同的維生素,如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細胞內含有較多的核黃素;丙酸桿菌屬和放線菌菌絲體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2。
7、抗生素
在目前研製和生產的8000多種抗生素中,約有70%是由微生物產生的,而其中又以放線菌最為突出。
8、無機鹽類
無機元素約占細胞乾重的10%,包括磷、硫、鎂、鐵、鉀和鈉等。一般以磷的含量為最高,約佔全部灰分的40%。但在硫細菌中含有較高量的硫,鐵細菌中含鐵豐富。這些無機元素在細胞中除少數以游離狀態存在外,大部分都以無機鹽形式存在或結合於有機物質中。
除上述一些主要物質外,有些微生物細胞中還含有色素、毒素等。

⑨ 構成細胞內生命物質的主要有機成分

這問題提的。
那如果是細胞結構的、磷脂等(一樓說糖類。特殊病毒,構成細胞內,只有核酸,一般病毒的蛋白質外殼無生命性,構成只有蛋白質加核酸、生命物質,主要成分有核酸。如埃博拉病毒,細胞內物質具有生命技能的就非常多了。
首先是細胞對吧,不包括非細胞類微生物,如果是病毒,連核酸都沒有,緊扣你的題目的話,僅僅只是蛋白質、蛋白質,完全錯誤的說法、亞病毒之類就不屬於細胞結構的

⑩ 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有哪些

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有哪些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有六大類要素,即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和能源.
1. 水
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代謝中佔有重要地位.水在細胞中有兩種存在形式:結合水和游離水.結合水與溶質或其他分子結合在一起,很難加以利用.游離水(或稱為非結合水)則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2. 碳源
碳在細胞的干物質中約佔50%,所以微生物對碳的需求最大.凡是作為微生物細胞結構或代謝產物中碳架來源的營養物質,稱為碳源.
作為微生物營養的碳源物質種類很多,從簡單的無機物(CO2、碳酸鹽)到復雜的有機含碳化合物(糖、糖的衍生物、脂類、醇類、有機酸、芳香化合物及各種含碳化合物等).但不同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假單孢菌屬可利用90種以上的碳源,甲烷氧化菌僅利用兩種有機物:甲烷和甲醇,某些纖維素分解菌只能利用纖維素.
大多數微生物是異養型,以有機化合物為碳源.能夠利用的碳源種類很多,其中糖類是最好的碳源.
異養微生物將碳源在體內經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用於構成細胞物質,或為機體提供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所以,碳源往往也是能源物質.
自養菌以CO2、碳酸鹽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CO2是被徹底氧化的物質,其轉化成細胞成分是一個還原過程.因此,這類微生物同時需要從光或其他無機物氧化獲得能量.這類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分別屬於不同物質.

3. 氮源
凡是構成微生物細胞的物質或代謝產物中氮元素來源的營養物質,稱為氮源.細胞干物質中氮的含量僅次於碳和氧.氮是組成核酸和蛋白質的重要元素,氮對微生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從分子態的N2到復雜的含氮化合物都能夠被不同微生物所利用,而不同類型的微生物能夠利用的氮源差異較大.
固氮微生物能利用分子態N2合成自己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質,也能利用無機氮和有機氮化物,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便失去了固氮能力.此外,有些光合細菌、藍藻和真菌也有固氮作用.
許多腐生細菌和動植物的病原菌不能固氮,一般利用銨鹽或其他含氮鹽作氮源.硝酸鹽必須先還原為NH+4後,才能用於生物合成.以無機氮化物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都能利用銨鹽,但它們並不都能利用硝酸鹽.
有機氮源有蛋白腖、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漿等,工業上能夠用黃豆餅粉、花生餅粉和魚粉等作為氮源.有機氮源中的氮往往是蛋白質或其降解產物.
氮源一般只提供合成細胞質和細胞中其他結構的原料,不作為能源.只有少數細菌,如硝化細菌利用銨鹽、硝酸鹽作氮源和能源.

4. 無機鹽
無機鹽也是微生物生長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其主要功能是:
① 構成細胞的組成成分;
② 作為酶的組成成分;
③ 維持酶的活性;
④ 調節細胞的滲透壓、氫離子濃度和氧化還原電位;
⑤ 作為某些自氧菌的能源.
磷、硫、鉀、鈉、鈣、鎂等鹽參與細胞結構組成,並與能量轉移、細胞透性調節功能有關.微生物對它們的需求量較大(10-4~10-3 mol/L),稱為「宏量元素」.沒有它們,微生物就無法生長.鐵、錳、銅、鈷、鋅、鉬等鹽一般是酶的輔因子,需求量不大(10-8~10-6 mol/L),所以,稱為「微量元素」.不同微生物對以上各種元素的需求量各不相同.鐵元素介於宏量和微量元素之間.
在配製培養基時,可通過添加有關化學試劑來補充宏量元素,其中首選是K2HPO4和MgSO4,它們可提供需要量很大的元素:K、P、S和Mg.微量元素在一些化學試劑、天然水和天然培養基組分中都以雜質等狀態存在,在玻璃器皿等實驗用品上也有少量存在,所以,不必另行加入.

5. 生長因子
一些異養型微生物在一般碳源、氮源和無機鹽的培養基中培養不能生長或生長較差.當在培養基中加入某些組織(或細胞)提取液時,這些微生物就生長良好,說明這些組織或細胞中含有這些微生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因子,這些因子稱為生長因子.
生長因子可定義為:某些微生物本身不能從普通的碳源、氮源合成,需要額外少量加入才能滿足需要的有機物質,包括氨基酸、維生素、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有時也包括一些脂肪酸及其他膜成分%A

閱讀全文

與組成微生物細胞的化學元素來自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