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多樣性中哪個最值得關注

生物多樣性中哪個最值得關注

發布時間:2022-06-01 07:48:45

❶ 生物多樣性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及其價值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有人問根據對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斷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點,據說英國科學家約翰·波頓·桑德森·霍爾丹(J.B.S. Haldane)回答:「過於喜愛甲蟲。」因為甲蟲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美國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歐文(Terry Erwin)推斷,多數未知的甲蟲種類可能生存於我們無法靠近的30米高的熱帶森林樹冠層。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其意義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傢具材料、葯物及其他工業原料。單就葯物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的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葯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葯中使用的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例如,據近期的調查,中醫使用的植物葯材達1萬種以上。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裡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遊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是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潛在使用價值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人類對它們已經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是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對於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

❷ 鑽石土壤生物多樣性哪個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

水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

❸ 生物多樣性包括什麼其中什麼最重要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有人問根據對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斷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點,據說英國科學家約翰·波頓·桑德森·霍爾丹(J.B.S. Haldane)回答:「過於喜愛甲蟲。」因為甲蟲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美國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歐文(Terry Erwin)推斷,多數未知的甲蟲種類可能生存於我們無法靠近的30米高的熱帶森林樹冠層。
編輯本段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其意義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傢具材料、葯物及其他工業原料。單就葯物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的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葯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葯中使用的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例如,據近期的調查,中醫使用的植物葯材達1萬種以上。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裡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遊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是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潛在使用價值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人類對它們已經做過比較充分研究的只是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一種野生生物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無法再生,它的各種潛在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對於目前尚不清楚其潛在使用價值的野生生物,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
編輯本段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目前,大家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主要層次是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或稱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這是組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基本層次。物種多樣性常用物種豐富度來表示。所謂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定面積內種的總數目。到目前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種有160萬種左右,但科學家對地球上實際存在的生物種的總數估計出入很大,由500萬到1億種。其中以昆蟲和微生物所佔的比例最大。基因多樣性代表生物種群之內和種群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每一個物種包括由若干個體組成的若干種群。各個種群由於突變、自然選擇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遺傳上不同。因此,某些種群具有在另一些種群中沒有的基因突變(等位基因),或者在一個種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個種群中出現很多。這些遺傳差別使得有機體能在局部環境中的特定條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適應。不僅同一個種的不同種群遺傳特徵有所不同,即存在種群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在同一個種群之內也有基因多樣性——在一個種群中某些個體常常具有基因突變。這種種群之內的基因多樣性就是進化材料。具有較高基因多樣性的種群,可能有某些個體能忍受環境的不利改變,並把它們的基因傳遞給後代。環境的加速改變,使得基因多樣性的保護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樣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育種材料,使人們能夠選育具有符合人們要求的性狀的個體和種群。生態系統多樣性既存在於生態系統之間,也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之內。在前一種情況下,在各地區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樣的生境,分布著不同的生態系統;在後一種情況下,一個生態系統其群落由不同的種組成,它們的結構關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間結構,營養結構中的關系,如捕食者與被捕者、草食動物與植物、寄生物與寄主等)多樣,執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也不一樣。總之,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個物種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❹ 什麼是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生命變化的程度。

這可以是指在一個區域、生物群叢或行星范圍之內的基因變化、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

陸地生物多樣性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往往是最高的,這似乎是由於溫暖的氣候和高初級生產的結果。海洋生物多樣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緯度帶往往是最高的,在那裏海洋表面溫度最高。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界一個較新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亦可解釋為:單位面積內生物種種類的數目,表示生物群落中顯示生態地位多樣化與基因變異。最後,生物多樣性是為維護生態平衡,且有公約。

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重要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包括為人類提供食物、葯物、工業原料、燃料,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以及供娛樂、藝術欣賞等。

這些價值大致可以分為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兩類,除此有時也包括潛在價值,即尚未被發掘的價值。

❺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有什麼

對於人類而言,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主要在於它為人類提供物品和各種生態服務。生物多樣性不僅提供了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資源,也構成了人類生存的生物圈環境。人類的食物主要來源於生物,包括自然生存的和人工種植的。人類穿的、用的,大多也直接或間接依賴於生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瓜果、五穀雜糧、魚鴨蛋肉、山珍海味,穿的棉衣布衫、綾羅綢緞,居所中的桌椅板凳、花鳥魚蟲,用來治病的中草葯等,無不與生物多樣性有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需求多樣性的滿足在極大程度上依賴於生物的多樣性。不僅人類基本生存條件的改善依賴於生物多樣性,而且人類的精神生活、娛樂活動同樣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從長遠來看,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最大價值可能就在於它為人類提供了更廣闊的適應區域和全球環境變化的各種機會。

一般認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可以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❻ 所有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是什麼

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種常見於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豐富的植物種類為各種各樣的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

熱帶雨林能提供大量的木材、珍貴的經濟植物,能保持很大的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防止環境惡化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熱帶雨林雨水豐富,土壤貧瘠,物種之間競爭激烈,一旦森林被破壞,會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惡化,而且難以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迫在眉睫,並早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雨林里茂密的樹木,在行光合作用時,能吸收二氧化碳 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就像在地球上的一個大型「空氣清凈機」所以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除此之外,熱帶雨林水汽豐沛,蒸發後凝結成雲,再降雨,成為地球水循環的重要部分; 不僅有助於土壤肥沃與生物生長,也有調節氣候的功能。

氣候特徵
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於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全年雨量分配均勻,常年濕潤,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過每年的蒸發量。這里無明顯的季節變化,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

地理位置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洲和非洲的叢林地區,大多數熱帶雨林(Tropical zone rainforest)都位於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即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面還有高達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面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於陽光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陽光越多,密度就越大。

地形地貌
雨林地區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

土壤類型
熱帶常綠雨林下發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布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後者主要分布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郁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❼ 生物的多樣性中哪個多樣性最重要

遺傳的多樣性:一個物種所包含的基因越豐富,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
基因的多樣性是生命進化和物種分化的基礎

❽ 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作用

(1)生物多樣想是指地球生物圈中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2)生物多樣性是生命支持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維持著自然界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

❾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本章特別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可能詳盡地介紹,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沒有必要。因此,教師應注意避免加重學生的負擔,應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和行動上。

本章的「角色扮演」是一個新的欄目,這一欄目是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口頭表達能力、與人合作和發揚民主思想的一個好的載體,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一個具體事例「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來理解和學會處理在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問題及各種關系,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因此,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本章的「課外實踐」欄目「設計並安放人工鳥巢」,是讓學生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項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既能形成愛鳥的情感,又能獲得一定的技能,教師應把這一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4.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二、教學策略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現代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宣傳片供學生上課時觀看,這樣更有利於形成強烈的視覺和語言效果,體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因此,本章的教學策略可充分運用現代傳播媒體,靈活多變和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關於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教材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說明。第一個方面是17世紀以來鳥類和哺乳類滅絕的數據;第二個方面是我國特有的部分珍稀動植物圖片及文字說明。建議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第二個方面上。除了課本提供的幾種動植物外,教師還應啟發學生列舉我國還有哪些特有的珍稀動植物,並指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種類很多,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另外,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動植物的錄像片,以便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動植物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關於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教材列舉了4個具體事例,分別從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和外來物種的入侵等四個方面進行說明,這樣做避免了空泛說教,能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要只注重於事例本身,而應通過討論題引導學生分析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導致了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身邊是否有這些行為,自覺地宣傳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即就地保護。在這里教師應強調依法保護。只有嚴格按照法律辦事,才能保護好生物的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章的角色扮演活動非常具有針對性,這是因為在我國人與大象、與野豬、與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爭地的現象常有發生。本章中的角色扮演活動,雖然是以白頭葉猴為例進行說明的,但並不是要求每位教師都必須以這個事例開展活動,而是以這個事例為模本,結合當地某種珍稀動物或植物為例進行辯論和協商活動。這樣做會更具有針對性,更能形成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為了保證角色扮演活動的成功,課前應組織學生做好充分准備,如收集必要的背景資料,讓角色扮演者寫好發言提綱等。在准備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不要過多地限制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獨立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務。

本章的技能訓練有兩層意思:一是訓練學生根據鳥類的足形推測其棲息環境和種類;二是提醒學生,要愛護鳥類,要與違法捕殺野生鳥類的行為作斗爭。

本章教學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要過分局限於教材,可靈活補充身邊正在發生的或新聞媒體正在報道的鮮活事例。

2.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調動學生舉辦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圖片展,也可舉辦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板畫活動,使保護生物多樣性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

3.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對當地某種亟待保護的珍稀動植物或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為進行調查研究,並形成書面文字,向當地政府的有關部門或當地新聞媒體反映。

三、參考答案

資料分析

1.森林大面積減少使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造成空氣、地面濕度降低,使許多植物,尤其是陰濕植物減少或衰亡;同時由於動物失去了棲息地和食物,一些動物種類數量急劇減少,以至瀕臨滅絕。

2.是非法武裝盜獵分子對藏羚羊瘋狂的捕殺造成的。

3.生活污水排入水體,大大促進了水體的富營養化,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遺體被分解時,大量消耗水中氧氣,並產生有毒物質,從而導致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種類和數量銳減。

4.水葫蘆的瘋長,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失去生存空間和營養物質,導致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減少。

5.除以上因素外,還有大氣污染,過度捕撈,過度利用,農、林、漁、畜牧業品種結構單一化,工業化和城市的發展,以及法律法規不健全和全球氣候變化等。

技能訓練

執法人員判斷該餐館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鳥類,是根據該餐館垃圾桶中鳥的足與家禽的足有明顯的不同,野生鳥類的足有尖銳的鉤曲或細長的腿。

從幾種鳥足的形態來看:左圖所示的足,粗大有力,爪銳利而鉤曲,是猛禽類的足。貓頭鷹、蒼鷹和禿鷲等都屬於猛禽類。它們以捕食小動物為食,以樹棲生活為主,也有的生活在岩洞中。中圖所示的足,短而健壯,兩趾向前,兩趾向後,趾端有尖利的勾爪,適於攀緣,是攀禽類的足。啄木鳥、杜鵑等都屬於攀禽類。它們以昆蟲為食,以樹棲生活為主。右圖所示的足,趾間少蹼,腿細長,適於在淺水中行走,是涉禽類的足。丹頂鶴、白鷺等都屬於涉禽類。它們以水中魚、蝦及水生小動物為食,適於在近水淺灘或沼澤地中行走。

練習

2.鼠、蚊、蠅等有害動物由於繁殖力強,對人類和部分動物有害,但他們是食物鏈中的一環,對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盡管這些動物對人類直接有害,但不應該完全消滅它們,而應該是控制其發展,使之維持在一定數量。

四、背景資料

鳥類的幾大生態類群

根據鳥類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特點,可以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生態類群,主要有鳴禽類、游禽類、走禽類、鶉雞類、猛禽類、攀禽類、涉禽類(後三種見參考答案中「技能訓練」部分)。

鳴禽類 鳴禽類的足短而細,三趾向前,一趾向後。鳴禽類大都善於鳴囀,巧於營巢。常見的種類有家燕、畫眉、黃鸝、百靈等。

游禽類 游禽類的足短,趾間有蹼,善於游泳。游禽類通常在水上或近水處生活。常見的種類有豆雁、天鵝、鸕鶿和鴛鴦等。

走禽類 走禽類的足趾減少。翼退化,胸骨上沒有龍骨突,善於行走。走禽類是體型最大的鳥類類群,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沙漠和草原地帶。常見的種類有鴕鳥、鴯鶓等。

鶉雞類 鶉雞類的後肢中型而強健,趾端有鉤爪,善走,不善飛,常以爪撥土覓食。常見的種類有雞、鵪鶉和環頸雉等。褐馬雞和綠孔雀等珍稀鳥類也屬於鶉雞類。

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人為因素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 這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我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過度開墾、過度放牧,以及圍湖造田、沼澤開墾、過度利用土地和水資源等,都導致野生生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甚至消失,影響到物種的正常生存。例如,過去北大荒(東北的沼澤濕地)曾出現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情景已隨著大規模的農墾而消失。我國的脊椎動物由於這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瀕危或滅絕的物種,約佔全部瀕危或滅絕的物種的67%。

棲息地縮小和破壞已成為我國一些動物數量減少、分布區面積縮小、瀕臨滅絕的最重要原因。許多為保護瀕危物種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被大面積的已開發地區所包圍,成為「生態孤島」。由於森林採伐跡地、居民生活區或其他的人類生產活動區的隔絕,使被保護動物在保護區內部的必要遷移受到限制,受到保護的物種在其分布區內被分割在互不相連的保護區內,形成一個個孤立的小種群。例如,我國珍貴瀕危動物大熊貓的保護就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嚴重威脅。

掠奪式的開發利用 濫捕亂殺和濫采亂伐使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例如,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作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到滅頂之災。

環境污染 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1998)報道,我國1998年廢水排放量達到395億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 090萬噸,煙塵1 452萬噸,工業粉塵1 322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7 034萬噸,酸雨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0%。我國不少河流和湖泊由於遭到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減少或消失。

外來物種的影響 外來物種的引入使原有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例如,大米草是60年代從美國引進到福建的一種植物,當時認為它有保護海堤、做飼料和燃料的用途。由於大米草的繁殖能力極強,很快遍布9 338 hm2海灘,致使魚蝦及貝類等水產品遭到毀滅性打擊,其中霞浦縣200多種生物瀕於絕跡。

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還有很多,如農、林、漁、畜牧業品種結構單一化,工業化和城市的發展,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更深層的原因,如法律和制度上的缺陷,缺乏科學知識,沒有認識到資源和環境的真實價值,生物資源利用和保護產生的效益在佔有、管理和分配上的不均衡等。總之,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主要包括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和政策,以及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等等。下面簡要介紹其中的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

就地保護 就地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最為有效的一項措施。就地保護是指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就地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等。就地保護主要指建立自然保護區。我國於1956年在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截止到1999年底,我國已建成自然保護區1 146個,約占陸地國土總面積的8.8%。到2000年初,我國已經有16個自然保護區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中。

遷地保護 遷地保護是指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補充,它為行將滅絕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後機會。

長白山和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簡介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和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都是馳名中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東部,與朝鮮接壤,保護區的中心是以長白山天池為主的火山群。長白山平均海拔500~1 000 m,是松花江、圖門江和鴨綠江的發源地。在這里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各種珍稀動植物,是景觀獨特、舉世難尋的動植物「博物館」。

據統計,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生存著1 800多種高等植物,棲息著50多種哺乳動物,280多種鳥類,50多種魚類和1 000多種昆蟲。長白山的密林深處盛產五味子等珍貴葯材,野生動物有瀕臨滅絕的東北虎以及紫貂、水獺、黑熊等。

1961年,國家在這里建立了面積達190 000 hm2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已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 青海湖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間,因斷層陷落而成。面積為4 635 km2,湖面海拔3 196 m,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最大的鹹水湖。

青海湖中有5個小島,其中以鳥島最為著名。鳥島面積只有0.27 km2,島上生活著許多鳥,主要有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等10多種鳥類,尤其以前4種最多,約佔全島鳥群總數的70%。有人估計,每年大約有10萬只鳥在島上繁殖育雛。人若登上鳥島,鋪天蓋地而來的鳥群會使人產生無立足之地的感覺。

鳥島主要由卵石和沙礫構成,土層瘠薄,再加上地處青藏高原,冬長夏短,多風少雨,乾燥寒冷,日夜溫差大,只有少數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形成稀疏植被覆蓋在地表。吸引成千上萬只鳥來這里繁衍生息的是青海湖中豐富的魚類資源。生活在鳥島上的鳥類,大都以湖中豐富的魚類為食。青海湖中的魚類主要是湟魚。每年春季,鳥群便成群結隊地從南方飛來,它們各自選擇舒適的地方,築巢安家,求偶產卵,孵育幼雛。深秋時節,它們又各自帶著子女離島南飛,度過寒冬。

潘文石教授與白頭葉猴的研究

教材中有一個角色扮演活動「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為了順利開展這項活動,下面介紹有關白頭葉猴及其保護的一些背景資料。

白頭葉猴別名花葉猴,屬於猴科,學名為Presbytis leucocephalus,是我國特有種,有人認為是黑葉猴的一個亞種。白頭葉猴的頭部連同冠毛及頸部和上肩均為白色,像戴一頂白色風帽,手、足背面亦雜有白色,尾的一段為白色。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叢林中,善於攀緣,不僅能在樹上悠盪,也會攀登懸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和路線,並有相對固定的棲息地。一般棲息於峭壁的岩洞和石縫中。以嫩葉、芽、花、果為食。

白頭葉猴產於我國廣西崇左、扶綏一帶。分布狹窄,數量稀少,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在國外還沒有活體和標本。白頭葉猴與人類的親緣關系非常近,具有很多與人類相同的遺傳基因,而且具有復雜的社會形態。因此,科學家認為白頭葉猴的研究價值並不亞於我國的另一特有種——大熊貓。

最早對白頭葉猴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是潘文石教授。潘文石教授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熊貓及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是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研究權威。因為他對動物的社會行為課題一直很感興趣,希望研究一種與人類更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的社會行為,於是選擇白頭葉猴作為研究對象。

潘文石教授在研究白頭葉猴的過程中,發現由於棲息地減少及偷獵者的雙重打擊,廣西特有的白頭葉猴在野外只剩下約700隻,比大熊貓還稀少。因此,開展保護行動是當務之急。

潘文石教授是怎樣保護白頭葉猴的呢?一方面,他率領科研小組對白頭葉猴的地理分布、種群數量、繁殖組群等進行觀察研究;另一方面又不遺餘力地向當地農民和政府部門宣傳環保知識,並用自己節省下來的財物幫助當地農民改善做飯條件和教育條件。與在秦嶺研究大熊貓時相比,他這次更注重尋找一種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的辦法。

1996年,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同事剛開始研究白頭葉猴時,住在簡陋廢棄的兵營里,從沒洗過澡,頓頓方便麵,每天只是進山看猴子,這引起當時的縣委書記的注意,他請這些學者進城吃飯和洗澡。於是,潘教授認識了許多當地領導,有機會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工作,講保護白頭葉猴和它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講「生態旅遊」對保護白頭葉猴和發展當地經濟的意義。1997年初,按照潘教授的建議,縣里關閉了一座採石場。次年又關閉了另一座採石場。後來那裡成為白頭葉猴一個7口之家的領地。

潘教授走訪與白頭葉猴比鄰而生的雷寨村村民時發現,當地村民喝的是混濁的池塘水。池塘里還有水牛在洗澡,村裡許多人肝腫大,青年人想參軍都不合格。他把問題反映給了縣領導。縣政府撥款在雷寨修建了蓄水池,引山泉水進村。雷寨人喝上了清水,潘教授自然贏得了老百姓的擁戴,村民們不再偷獵了,有的還教育外來的偷獵者。有一次,三個當地農民在山裡救出一隻被鐵夾子夾住的白頭葉猴,他們把受傷的猴子送到潘教授的研究小組。經過包紮以後,猴子被送回大自然,農民們沒要一分錢。這些都使學者們認識到,幫助當地老百姓就是幫助白頭葉猴。

1998年5月,潘教授邀請一對美國朋友訪問崇左,並參觀了附近的巴蘭屯村簡陋的小學校,為這所學校爭取到了2.5萬美元的捐款。2000年10月,潘教授在美國接受了5萬美元的保羅·蓋地野生動物保護獎,不久又獲得10萬元人民幣的福特汽車環保獎。他決定把錢用於在雷寨和巴蘭屯兩村推廣使用沼氣。他說:「沼氣能代替木材為農民提供燃料,這樣,農民能放棄砍伐白頭葉猴賴以生存的山林。」

他的善意和慷慨得到了回報。如今,當地農民的環保意識有了根本的改變,偷獵動物的行為已基本得到扼制,燒山墾荒毀林的傳統生產方式被政府明令禁止了。保護生態環境,愛護野生動物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而且,崇左縣政府已於2001年3月投入200多萬元把兵營改建成了白頭葉猴的研究基地。北京大學醫學部也在崇左建起了醫療站。醫療站對所有人開放——所有這些努力的回報都將是白頭葉猴的福音。

經過幾年的努力,潘文石科研小組欣喜地發現到2001年6月為止,廣西崇左縣境內的2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基地內,白頭葉猴已由1996年的不足百隻增加到212隻。潘文石的夢想——「把當地美麗的喀斯特地貌風光與世界獨一無二的白頭葉猴兩大資源合理利用,開發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旅遊產業,以求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成為現實。世界上惟一的白頭葉猴生態公園將於2002年在廣西崇左縣建立。這個生態公園,總面積約24 km2,總投資3 000萬元左右,在這里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白頭葉猴種群,總共有18群約240隻。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

1999年8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下面是《名錄(第一批)》中一級保護植物的內容。

光葉蕨、玉龍蕨、水韭屬(所有種)、巨柏、蘇鐵屬(所有種)、銀杏、百山祖冷杉、梵凈山冷杉、元寶山冷杉、資源冷杉(大院冷杉)、銀杉、巧家五針松、長白松、台灣穗花杉、雲南穗花杉、紅豆杉屬(所有種)、水松、水杉、長喙毛茛澤瀉、普陀鵝耳櫪、天目鐵木、伯樂樹(鍾萼木)、膝柄木、萼翅藤、革苞菊、東京龍腦香、狹葉坡壘、坡壘、多毛坡壘、望天樹、貉藻、瑤山苣苔、單座苣苔、報春苣苔、輻花苣苔、華山新麥草、銀縷梅、長蕊木蘭、單性木蘭、落葉木蓮、華蓋木、峨眉擬單性木蘭、藤棗、蒓菜、珙桐、光葉珙桐、雲南藍果樹、合柱金蓮木、獨葉草、異形玉葉金花、掌葉木。

《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的,並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迄今為止,已有160多個國家批准,接受或核准了該公約。為紀念《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生效這一有意義的日子,更為認真履行公約,喚起全社會廣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提高公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聯合國大會於1994年12月29日這天決議:決定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後改為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里,世界各國都舉行大規模的各種紀念活動。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中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件,是關繫到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性公約,是全面探討生物多樣性的第一個全球性協議,是世界各國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地利用生物資源和公平地分享遺傳資源所創效益的莊重承諾。

《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以來,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聯合國有關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政府積極行動,認真履行,一起為保護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而努力。

我國是世界上最先加入該公約的少數國家之一,是最先批准該公約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於1993年底就編制完成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並於1998年完成了《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為指導和推動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國際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❿ 生物多樣性的好處

生物界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生態服務功能,它關系著人類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了3個部分。第一是生物,包括它所攜帶的基因。第二是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周圍環境發生非常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叫做生態系統,也可以叫生態復合體,包括生態系統和景觀。第三是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這些單位是活的東西,靠能量流動、養分循環、水分循環等各種生態過程來維持,如果這些過程停止了,那這個單位就停止了。

其實,生物多樣性在過去幾百萬年、幾千萬年以前就開始存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馬克平研究員指出,生物多樣性價值非常大,一是直接價值,如食物、葯物、工業原料等;二是間接價值,間接價值經常被我們忽視,比如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

我們往往沒有注意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最近幾年人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1997年《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對全球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服務功能進行了評估,從數量上反映了一個定性的結論。每年全球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服務摺合成經濟價值是多少?結論是33萬億美元,而每年全球的GDP加起來大約是18萬億美元。1998年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團做了一個報告《與生命為伍》,內容是生物多樣性在生物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這個報告提出一個概念——生物多樣性是支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活資本。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近年才開始重視?因為目前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現在物種的滅絕速度要比自然的滅絕速度快100倍甚至1000倍,這個速度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過去在地質歷史上已經出現了5次生物的大滅絕,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恐龍大滅絕,科學家們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

保護物種最好是保護其生存環境

單純的保護物種,最後還是會歸於失敗。保護物種的最好方法還是保護生存環境。

物種滅絕問題牽涉到物種與生物群落的關系問題。生態系統是物種在自然界長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單元,如果僅僅保護物種的話,實際上不容易把這個物種長期保存下來;只有把生存環境保護下來,才能把這個物種保護下來。

馬克平舉了美國生物圈2號的例子,「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號是一座微型閉式人工生態系統,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美國的科學家覺得以其對生態系統的了解已經足以構建一個人工的生態系統,就搞了這個生物圈2號,計算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速度,看種多少不同植被,產生多少氧氣,使整個生物圈的空氣里不同氣體成分的比例和現在自然當中的空氣比例是相近的,有8個科學家在裡面呆了21個月,最後失敗了。這說明人類還是沒有對生態系統的規律認識得很清楚,還不足以重新構建一個生態系統。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們要保護物種,只能保護它所生存的那個生態系統」。

實際上,人類尚不知道物種需要的最好條件是什麼,因為生態系統很復雜,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關系,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能量、養分循環等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傳遞,我們現在的知識還是很有限。

開始人們習慣於把物種搬出來進行保護,後來發現,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保護物種,更重要的是保護生存環境。

自然保護區應提升質量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04年底,我們國家已經建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94個,占國土面積14.8%。馬克平指出,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上絕對沒問題,但質量還需提升。

幾乎跑過中國所有自然保護區的馬克平很了解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現狀,「國家保護區相對來講好一些,一些地方保護區都存在問題。一些已經建立了20年的省級保護區,現在連邊界都沒有了。連邊界都不知道在哪兒,你怎麼去管理呢?很多縣級和縣級以下的保護區光有一個名字,有一個牌子,沒有管理人員。我認為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區的質量,保護區的發展要從數量型轉變成質量型,不要盲目追求數量增加多少,覆蓋的面積增加多少」。

另一位專家將傷害自然保護區的人總結為兩類:「窮人」和「富人」。「窮人」是當地政府或者當地居民。對於貧窮的農民們來說,青山綠水當不得饃吃,任何過上好日子的機會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護區,農民們盜采葯材,不放過每一株,把保護區挖得千瘡百孔。嚴格意義上,貧窮,而非貧窮者,是自然保護區的敵人。「富人」往往是外來的財團或者公司。他們對保護區的侵佔往往一占就是50年、70年。他們往往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進行掠奪性的開發。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生態保護成效跟經濟發展程度緊密相關。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自然保護區所需經費全部納入了省級財政預算,生態保護較好。而在西部地區,除一處國家級保護區由中央財政統管外,其他全歸屬於地方,生態保護能力相對薄弱。

發展中國家遺傳資源大量流失

在聯合國於1972年討論人類生存環境之前,國際法及國際條約中沒有出現關於遺傳資源的歸屬原則,遺傳資源被視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因為遺傳資源的取得與利用只需要採集少量的樣品即可,所以遺傳資源有一個不同於石油和其他礦物資源的特點,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被無償取得。各個跨國公司、研究機構免費地從各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收集遺傳資源,例如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中,植物遺傳資源就被免費地用於繁育新的作物品種。

多年從事生物科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的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毫不客氣地指出,發達國家以利用遺傳資源的技術被私人公司掌握開發、有知識產權保護為借口,在從發展中國家獲取遺傳資源的同時,並沒有優先轉讓利用遺傳資源的技術給發展中國家。

為保護自身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或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印度是擁有豐富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和自然多樣性的國家之一,在保護本國的基因資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國授予水稻技術公司一項「巴斯馬蒂」的大米專利後,印度政府認為水稻技術公司對「巴斯馬蒂」大米申請專利是對其傳統知識的侵犯,表示要對該項專利進行起訴。因為「巴斯馬蒂」大米特指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的農民許多世紀以來所種植的一種水稻產品。

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基因資源,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大國之一,擁有陸地生態系統599個類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種,特有高等植物17300種;脊椎動物6300多種,特有物種667個;有56 個民族13億人口,特別是有些長期與世隔絕的地方保留了同質性極好的人群,具有極大的遺傳學研究價值。這些豐富的資源是我國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保護自己國家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不被發達國家掠奪,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1998年由我國科技部和衛生部共同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這也是中國出台的第一部有關遺傳資源保護的法規。

中國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

國家環保總局自然生態司司長萬本太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物種多樣性高度豐富,大約有高等植物3萬多種。生物物種特有性高,擁有大量特有的物種和孑遺物種,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杉等。生物區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類植物,中國佔世界現存7科中的6科。經濟物種豐富,葯用植物11000多種,原產我國的重要觀賞花卉超過2238種。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非常嚴重的威脅,馬克平指出,用《國際瀕危動植物物種貿易公約》這個指標來衡量的話,「公約當時列了640個種,在中國可以找到156個,比例非常高。約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另外中國的生態系統有40%處於非常嚴重的退化狀態,各種開發建設的人為破壞仍在繼續,物種生存面臨威脅;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日益嚴重,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強;生物遺傳資源流失問題突出,保護和管理不到位;西部地區生物多樣性急需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

馬克平分析說,其中有兩個中國國情是值得大家關注的。第一,中國的人口多,而且有70%左右在農村,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比較大。第二,中國是近年來少數幾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錢迎倩認為,要想解決目前生物多樣性破壞嚴重的問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他身體力行,退休後就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處宣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促進公眾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的提升。他還提出既要教育青少年,也要改變成年人特別是領導的觀念。「不僅僅是中小學生,更重要的是給各級幹部、領導講,他們手中握有權力,如果更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決起來會更有效果。」

閱讀全文

與生物多樣性中哪個最值得關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