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

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

發布時間:2022-06-02 03:21:47

1. 簡述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可以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人的抗體IgG1~3和IgM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從而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產生多種效應功能;

調理吞噬和ADCC。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介導 I 型超敏反應;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人類體內,lgG是唯一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

(1)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抗體規律:凡能產生抗體的高等動物(包括人類),當注入胸腺依賴性抗原(TD抗原)進行免疫時都有著相同的產生抗體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存在初次免疫應答和再次免疫應答。

初次免疫應答是指機體第一次接觸某種抗原物質引起特異性抗體產生的過程。其特點是潛伏期長大概會潛伏一周以上,維持的時間短,產生的抗體以IgM為主;再次免疫應答是指機體以後再次接觸同樣的抗原後所產生的抗體應答過程。

2. 抗體的基本結構,功能片段及生物學活性

Ig的基本結構是由四條對稱的多肽鏈構成的單體.
Ig單體包括兩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大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小的輕鏈.重鏈間及重、輕鏈間有二硫鍵相連,N端對齊,形成對稱結構.
Ig的H、L鏈每隔110個氨基酸殘基即由鏈內二硫鍵連接並經β-折疊形成一個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形單位,稱為Ig的功能區或稱結構域.
生物學活性:
一、特異性結合抗原
二、激活補體
三、通過與細胞Fc受體結合發揮生物效應
四、選擇性傳遞
五、具有免疫原性

3. 抗體的免疫學功能有哪些

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中起決定性作用。抗體有單體、二聚體和五聚體,因此結合抗原表位的數日也不相同。抗體結合抗原表位的個數稱為抗原結合價。Ig單體可結合2個抗原表位,為雙價。SIgA是二聚體,可結合4個抗原表位,為4價。IgM是五聚體,理論上可以結合10個抗原,應該是10價,但由於立體構象的空間位阻,使lgM一般只能結合5個抗原表位,故為5價。 抗體的V區與抗原結合後,藉助於c區的作用,在體外可發生各種抗原抗體結合反應,有利於抗原或抗體的檢測和功能的判斷;在體內可中和毒素、阻斷病原體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B細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構成B細胞的抗原識別受體,能輔助B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分子。

4. 抗體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抗體(antibody)是指機體由於抗原的刺激而產生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蛋白質。它(免疫球蛋白不僅僅只是抗體)是一種由漿細胞(效應B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用來鑒別與中和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質,僅被發現存在於脊椎動物的血液等體液中,及其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抗體能識別特定外來物的一個獨特特徵,該外來目標被稱為抗原。抗體是一類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按其反應形式分為凝集素、沉降素、抗毒素、溶解素、調理素、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等。按抗體產生的來源分為正常抗體(天然抗體),如血型ABO型中的抗A和抗B的抗體,和免疫抗體如抗微生物的抗體。按反應抗原的來源分為異種抗體,異嗜性抗體,同種抗體和自身抗體。按抗原反應的凝集狀態分為完全抗體IgM和不完全抗體IgG等。抗體在醫療實踐中應用甚為廣泛。如用於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臨床上用丙種球蛋白預防病毒性肝炎、麻疹、風疹等,國際上用抗Rh免疫球蛋白預防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診斷上如類風濕因子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抗核抗體(ANA)、抗DNA抗體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精子抗體用於原發性不孕症的診斷等;治療上如毒素中毒用抗毒治療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療等。抗體的功能與其結構密切相關。同一抗體的V區和c區的氨基酸組成和順序的不同,決定了其功能上的差異。不同抗體的V區和C區在結構變化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又使得其在功能上存在共性。V區和C區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抗體的生物學功能。[2]

一、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

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中起決定性作用。抗體有單體、二聚體和五聚體,因此結合抗原表位的數日也不相同。抗體結合抗原表位的個數稱為抗原結合價。Ig單體可結合2個抗原表位,為雙價。SIgA是二聚體,可結合4個抗原表位,為4價。IgM是五聚體,理論上可以結合10個抗原,應該是10價,但由於立體構象的空間位阻,使lgM一般只能結合5個抗原表位,故為5價。[2]

抗體的V區與抗原結合後,藉助於c區的作用,在體外可發生各種抗原抗體結合反應,有利於抗原或抗體的檢測和功能的判斷;在體內可中和毒素、阻斷病原體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B細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構成B細胞的抗原識別受體,能輔助B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分子。[2]

二、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

人IgG1~3和IgM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從而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產生多種效應功能,其中IgM、IgG1和IgG3激活補體系統的能力較強,IgG2較弱。IgA、IgE和IgG4本身難以激活補體,但在形成聚合物後可通過旁路途徑激活補體系統。通常情況下,lgD不能激活補體。[2]

三、調理吞噬和ADCC

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

1.調理作用(opsonization) 指IgG抗體(特別是IgG1和IgG3)的Fc段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從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例如,細菌特異性的IgG抗體可通過其Fab段與相應的細菌抗原結合後,以其Fc段與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通過IgG的Fab段和Fc段的「橋聯」作用,促進吞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2]

2.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指具E有殺傷活性的細胞(如NK細胞)通過其表面的Fc受體識別包被於靶細胞表面抗原(如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上的抗體的Fc段,直接殺傷靶細胞。 NK細胞是介導ADCC的主要細胞。抗體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結合是特異性的,而表達Fc受體細胞的殺傷作用是非特異性的[2]。

四、介導 I 型超敏反應

IgE為親細胞抗體,可通過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IgE高親和力Fc受體結合,使其致敏。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可以直接與致敏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IgE結合,促使這些細胞合成和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引起I型超敏反應。[2]

五、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

在人類,lgG是唯一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胎盤母體一側的滋養層細胞可表達一種特異性的IgG輸送蛋白,稱為FcRn。IgG可選擇性地與FcRn結合,從而轉移到滋養層細胞內,並主動進入胎兒的血循環中。IgG穿過胎盤的作用在於這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機制,對於新生兒抗感染具有重要意義。另外,sigA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在黏膜局部免疫中發揮重要的免疫防禦作用。

5. 抗體具有哪些生物學的作用

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其中CDR部位在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抗原中起決定性作用;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

調理吞噬和ADCC,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介導 I 型超敏反應,IgE為親細胞抗體,可通過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IgE高親和力Fc受體結合,使其致敏;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在人類,lgG是唯一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

(5)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IgG可通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

調理作用指IgG抗體的Fc段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從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細菌特異性的IgG抗體可通過其Fab段與相應的細菌抗原結合後,以其Fc段與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通過IgGFab段和Fc段的「橋聯」作用,促進對細菌的吞噬。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指具E有殺傷活性的細胞,通過其表面的Fc受體識別包被於靶細胞表面抗原上的抗體的Fc段,直接殺傷靶細胞。 NK細胞是介導ADCC的主要細胞。抗體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結合是特異性的,而表達Fc受體細胞的殺傷作用是非特異性的。

6. 抗體的生物學作用是什麼

抗體的主要功能是與抗原(包括外來的和自身的)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機體內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異物,抗體(antibody)是一種應答抗原產生的、可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每種抗體與特定的抗原決定基結合。這種結合可以使抗原失活,也可能無效但有時也會對機體造成病理性損害,如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等一些自身抗體的產生,對人體可造成危害。

7. IgG類抗體的生物學作用有哪些

IgG類抗體的生物學作用有激活補體經典途徑,介導溶菌和細胞毒作用;介導ADCC效應;調理吞噬作用;結合SPA;中和毒素和病毒。在抗感染免疫尤其是再次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作用。IgG類自身抗體參與Ⅱ、Ⅲ型超敏反應。

IgG抗體在免疫應答中起著激活補體,中和多種毒素的作用。IgG抗體持續時間長,是唯一能在母親妊娠期穿過胎盤保護胎兒的抗體。IgG1、IgG3、IgG4可穿過胎盤屏障,在新生兒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G1、IgG2、IgG4可通過其Fc段與葡萄球菌蛋白A結合,藉此可純化抗體。

(7)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粗提法提取球蛋白,大多用硫酸銨鹽析法或硫酸鈉鹽析法。硫酸銨鹽析須經過多次沉澱,第一次用40%飽和度,第二次用35%飽和度,第三次用33%飽和度,經三次提取後的γ球蛋白基本是IgG成分。

離子交換層析法提取IgG,常用的離子交換劑有DEAE纖維素或QAE纖維素,以QAE-Sephadex最為理想。取A50經酸處理並在0.05mol/LpH7.5~8.6的磷酸鹽緩沖液中平衡,將水分抽干,稱濕重Ig加於10ml血清中,在室溫30min後,離心或過濾除去離子交換劑。

上清液再如此處理一次,即獲得較純的IgG,甚至不含其他雜蛋白。用該技術純化IgG簡便,不損壞抗體,既可小量提取,也可大量制備。

8. 抗體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些其生物學功能是什麼

抗體的基本結構

經x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發現,Ig由四條多肽鏈組成,各肽鏈之間南數量不等的鏈間二硫鍵連接。Ig可形成「Y」字型結構,稱為Ig單體,是構成抗體的基本單位。

抗體的功能

1、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

2、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二、激活補體產生攻膜復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

3、調理吞噬和ADCC。

4、介導 I 型超敏反應。

5、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

(8)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擴展閱讀

抗體規律

凡能產生抗體的高等動物(包括人類),當注入胸腺依賴性抗原(TD抗原)進行免疫時都有著相同產生抗體的規律,即存在初次免疫應答和再次免疫應答。

初次免疫應答是指機體第一次接觸某種抗原物質引起特異性抗體產生的過程。其特點是潛伏期長(一周以上),產生的抗體滴度(效價)低、維持的時間短,產生的抗體以IgM為主;再次免疫應答是指機體以後再次接觸同樣的抗原後所產生的抗體應答過程。其特點是產生抗體的潛伏期短、抗體滴度高,維持的時問長,產生的抗體以IgG為主。

閱讀全文

與抗體有哪些生物學活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