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污染的危害
(1)危害生物多樣性
例如,尼羅河鱸魚被引進非洲維多利亞湖之後,導致了湖中200多種地方魚種的滅絕;1970年前後,野生動物保護人員在蒙大拿河流中引進了一種糠蝦,本意是想增加鮭魚的餌料,以增加鮭魚的數量,然而事與願違,鮭魚習慣於在水面攝食,糠蝦卻在晚上鮭魚看不到的時候才升到水面。不僅如此,糠蝦還吃掉了鮭魚魚苗生長所需的浮游生物,結果反而使鮭魚的數量下降,進而使主要依賴鮭魚為生的熊、捕食鳥和鷹等動物遭受了滅頂之災。
(2)危害人類健康
例如,為了獲得更多的蜂蜜,1956年,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決定引進一些非洲蜂種。他們深知非洲蜂兇猛狂暴,一遇挑戰就群起而攻之,且毒性很大。因此,他們僅引進了35隻種蜂,本想將它們改造、馴養成為適應巴西生存環境的多產蜜蜂,不料卻意外逃走了26隻。這些逃走的非洲蜂與當地的巴西蜂交配後,生成了一種繁殖力很強、毒性很大的雜種蜂棗巴西殺人蜂,蜂害便從此開始。先是養蜂人受毒蜂蜇傷的事不斷發生,接著是一個工作人員打死了一隻停在他胳膊上的蜜蜂,結果立刻受到蜂擁而至的群蜂攻擊。據不完全統計,因殺人蜂害死亡的人數已達200多人,牛馬等牲畜的損失更是難以計數。正在全球傳播和蔓延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造成的,還有流感、肝炎、霍亂和英國的瘋牛病等在許多地方擴散和流行,極大的威脅人類健康。例如,1991年美洲爆發的霍亂,很可能是外來船隻將受污染的壓艙水排放到秘魯海港引起的。這次霍亂使100多萬人受到感染,造成了1萬人死亡。
(3)危害生產和經濟的發展
80年代初,福建省寧德地區為了「保灘護堤,保淤造地」,開始引種和推廣英國大米草與美國護花米草。結果大米草以每年267~333公頃的速度增長,如今已吞噬灘塗7300公頃以上。大米草繁殖力極強,生長旺盛,阻塞航道,影響海水交換,致使水質下降,導致貝類、蟹類等大量死亡,蝦病、魚病增多,海帶、紫菜等生長受到影響,產量逐年下降。大米草的延伸之處,灘塗荒廢,影響當地灘塗養殖業的發展,影響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洋草」成了「禍草」,這是發生生物污染的典型一例。美國自然保護協會認為,迄今美國約有6300多種動植物為非本地物種,雖然大多數並未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其中79個種類在1906~1911年期間,造成了高達97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南美的風信子造成的生物污染,使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瀕臨「死亡」,沿湖國家肯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經濟遭受了巨大損失。
❷ 污染指示生物有那些
您好:
⌒_⌒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希望您會滿意⌒_⌒ 水污染指示生物 在一定的水質條件下生存、對水體環境質量的變化反應敏感而被用來監測和評價水體污染狀況的水生生物。
20世紀初德國學者B.科爾克維茨和M.馬松提出指示生物的概念,並把能夠表示河流污染特性的生物稱為水污染指示生物。以後,許多學者相繼補充和發展了這一概念。
浮游生物、水生微型動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顫蚓、溞、搖蚊幼蟲、硅藻、小球藻、柵藻、水生維管束植物等均可用來作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水體嚴重污染的指示生物,如顫蚓類、毛蠓(Psуchoda alternata)、細長搖蚊幼蟲(Tendipes attenuatus)、綠色裸藻(Euglena viridis)、靜裸藻(E.caudata)、小顫藻(Oscillatoria tenuis)等,均有在低溶解氧條件下生活的能力。顫蚓類在溶解氧為15%的水體中,仍能正常生活,所以成為受有機物污染十分嚴重的水體的優勢種。美國學者提出以單位面積顫蚓的數量作為評價水體污染的指標,顫蚓數量愈多,表示水體污染愈嚴重。中國學者曾以顫蚓為指示生物,對第二松花江等水系進行監測和評價。中國常見的顫蚓類有霍甫水絲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華擬顫蚓(Rhуacodrilus sinicus)和正顫蚓 (Tubifex tubifex)等。
指示水體中度污染的生物,如居櫛水虱(Asellus communis)、瓶螺(Phуsaheteroteropha)、被甲柵藻(Scenedesmus armatus)、四角盤星藻(Pediastrum tetras)、環綠藻 (Ulothrix zonata)、脆弱剛毛藻(Cladophora fracta)、蜂巢席藻(Phormidium favo-sum)和美洲眼子菜(Potamogeton americanus)等,對低溶解氧也有較好的耐受能力,會在中度有機物污染的水體中大量出現。 指示清潔水體的生物,如紋石蠶(Hуdropsуche sp.)、扁蜉(Heptagenia)和蜻蜓 (Anax junius)的稚蟲以及田螺(Compeloma decisum)、肘狀針桿藻 (Synedra ulna)、簇生竹枝藻(Drapar naldia glomerata)等, 只能在溶解氧很高、未受污染的水體中大量繁殖。 利用指示生物可以對水體污染程度作出綜合判斷,而且還可以利用某些生物的行為變化和生理指標等對水體污染進行定性分析。如牡蠣(Ostrea)肉體顏色的改變可以反映海水中銅離子的污染,白鰱、鯉魚、團頭魴的腦膽鹼酯酶活力的變化可以反映有機磷農葯的污染。
各種生物雖然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但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分布並不單純決定於污染,其他條件如地理、氣候,以及河流的底質、流速、水深等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也有重要影響,而且河流上游和下游的生物區系也存在天然差異。利用指示生物監測和評價水體質量必須注意這些因素。
參考書目
津田松苗:《水質污濁の生態學》,公害對策技術同友會,東京,1972。
大氣污染指示生物 對大氣污染反應靈敏,用來監測和評價大氣污染狀況的生物,包括大氣污染指示植物和大氣污染指示動物。
大氣污染指示植物 19世紀中期,就有人注意到城市中地衣植物逐漸消失,在燒煤的煙囪附近,植物葉片出現「病斑」,後發現這與空氣污染有關,並認為可利用植物來監測和評價空氣污染狀況。到20世紀40~50年代,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對指示植物的研究也進一步開展起來。70年代初,中國也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例如用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等指示植物監測大氣的氟化物污染;分析加拿大白楊(Populus canadensis)、懸鈴木 (Platanus orientalis)等植物葉片的氟和硫的含量來監測較大范圍大氣中的氟化物和二氧化硫 (SO2)的污染; 測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皂角(Gleditsia sinensis)等植物葉片中鉛、鎘等的含量以監測大氣中的重金屬污染等。同時,選擇出適合於一些地區應用的指示植物,如金蕎麥(Fagopуrum cуmosum)等。
指示植物的作用 植物生長發育與周圍環境有密切的聯系,環境條件的變化、生態平衡的破壞都會在植物體內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大氣受到污染時,敏感的植物反應最快,最先發出污染信息,如出現污染症狀,生長發育受阻,生理代謝過程發生變化和污染物在體內發生積累等。人們可以根據植物發出的各種信息來判斷大氣污染的狀況,對大氣質量作出評價。
指示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能夠綜合反映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強度。這種影響強度一般是無法用理化方法直接進行測定的。大氣受到多種污染物復合污染時,一些污染物之間會發生協同作用,使它們的影響比它們各自單獨的影響強烈;有時則產生拮抗作用,其影響要比它們各自的影響微弱。這些影響只有通過對生物各種反應進行觀察、分析和測定來了解。②能較早地發現大氣污染。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比人敏感得多,人在SO2濃度達1~5ppm時才能嗅到,接觸3~10ppm超過8小時,才對健康有影響;而一些植物接觸0.5ppm,在2~4小時內就會出現傷害症狀。因而利用植物能及時發現污染,盡早防治。③能檢測出不同的大氣污染物。不同污染物會使植物的葉片出現不同的受害症狀。SO2污染常使葉片的脈間出現有色的斑點或漂白斑;氟污染常使葉片的頂端和邊緣出現傷斑,受害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有明顯的界線;臭氧引起的典型症狀是葉表面近小葉脈處產生點狀或塊狀傷斑,因為柵欄組織對臭氧敏感,所以症狀大多出現在上表面;受到過氧乙醯硝酸酯(PAN)急性危害後,大部分雙子葉植物在葉片背面出現玻璃狀或古銅色傷斑。④能反映一個地區的污染歷史。通過對植物進行年輪生長量的分析以及測定積累在植物體內的污染物的數量,能夠推測過去的污染狀況和污染的歷史,對大氣質量做出回顧評價。
常用指示植物 大氣污染指示植物應具備的條件是:對污染物敏感;受污染後的症狀明顯;干擾症狀少;生長期長,能不斷萌發新葉;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並盡可能具有一定的觀賞或經濟價值,以起到美化環境和監測環境質量的雙重作用。指示植物可以通過人工熏氣試驗、污染地區的植物調查、污染區栽培比較試驗和葉片浸蘸等方法進行篩選。那些最易受害、反應最快的植物便是敏感植物。較常用的指示植物如下:
SO2污染指示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蕎麥(Fagopуrum esculentum)、金蕎麥、芝麻(Sesamu mindicum)、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等;
氟化氫(HF)污染指示植物──唐菖蒲、鬱金香(Tulipa gesneriana)、金蕎麥、小蒼蘭(Freesia refracta)、 杏(Prunus armeniaca)、葡萄(Vitis vinifera)等;
臭氧(O3)污染指示植物──煙草(Nicotiana tabacum)、矮牽牛 (Petunia hуbrida)、光葉櫸 (Zelkova serrata)、牽牛花(Pharbitis nil)等; 乙烯(C2H4)污染指示植物──芝麻、香石竹(Dianthus fragrans)、番茄(Lуcopersicum esculentum)等;
PAN污染指示植物──早熟禾(Poa annua)、矮牽牛、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等。
此外,地衣對大氣污染也很敏感,在SO2年平均濃度為 0.015~0.105ppm時就無法生存。但是它對污染的反應緩慢,適於監測濃度低、時間長的污染。
利用生物特別是利用植物指示大氣污染的優點是:指示植物種類多,取材容易,監測方法簡單,費用低廉並能美化環境;它可以在一個較大的范圍內,長期地觀察污染的積累性影響。缺點是:環境條件的變化和植物本身生長發育的狀況都會影響植物對污染的敏感性,使結果出現誤差;在污染嚴重時,植物本身還會受害致死,失去繼續監測的能力等。
利用指示植物監測大氣污染的方法見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
大氣污染指示動物 動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性一般比植物低,而且動物活動性大,在環境質量惡化時會遷移迴避,因此,通常不大用來指示或監測大氣污染。但是有些小動物對一氧化碳(CO)的反應比人和植物靈敏得多。例如金絲雀、鼷鼠、麻雀、鴿子和狗等可用來作為CO的指示動物。狗的嗅覺特別靈敏,經過訓練可以用來監測煤氣管道漏氣和CO污染源。
近年來,一些動物生態學家提出以小動物分布的多樣性指數來指示大氣污染。他們用燈光誘捕昆蟲,統計一定時期內捕集到的昆蟲種類和個體的數目,求出多樣性指數,用以表示大氣污染程度。
參考書目
松中昭一:《環境污染と指標生物》,朝倉書店,東京,1979。
⌒_⌒祝福您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精彩⌒_⌒
❸ 什麼是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
說起來,我們對於生物污染並不陌生。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有的人就會染上哮喘,甚至有的人年年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在鮮花盛開的季節,空氣中到處散布著各種鮮花的花粉,這些花粉大部分非常微小,小到我們需要藉助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看到。這些花粉小顆粒在空氣中到處飄盪,飄到了同類植物花的雄蕊上與雄蕊相結合,完成生兒育女繁殖下一代的任務。但有的花粉卻飄進了人的呼吸道,致使有的人因過敏而誘發了哮喘。當然,這還不能稱之為空氣污染或空氣的生物污染,充其量只能算自然污染,如同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灰致使空氣中顆粒物嚴重污染一樣,這是自然(災害)現象。但至少說明,自然界的一些有生命的物質,同樣可能危害我們人類的健康。如空氣、水體、土壤和食品中的致病細菌、某些致病微生物和昆蟲,都可能危害我們的健康。
大氣中的微生物大多附著在灰塵微粒上隨風飄盪。因此空氣中灰塵的增多往往意味著微生物的增多。一般來說,空氣中的微生物在城市就比農村多,交通頻繁的街道比綠化地帶多,靠近地面的空氣比高層大氣中多,當然這也與季節、氣候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有關。空氣中的微生物絕大部分是非致病的,致病的僅僅是少數。由於空氣中缺乏細菌和微生物生長的足夠水分和養料,特別是致病的細菌和微生物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乾燥以及大氣迅速稀釋的條件下,很容易死亡。所以在室外的條件下,一般不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傳播。而在室內就不同了,特別是在通風不良、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環境中,灰塵、致病細菌和微生物就比較多,很可能引起疾病的傳播。
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和細菌是怎樣進入人體傳播疾病的呢?一是附著在塵埃上被吸入人體;二是附著在從鼻腔和口腔噴出的飛沫上,有的可能直接被吸入人體,有的落地後因失去水分乾燥而死亡,有的落在潮濕的地方繼續繁殖,再飛揚起來被吸入人體。經空氣傳播可引起流行的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風疹、病毒性肺炎等,細菌性傳染病有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白喉、百日咳等。另外,有的病人或帶菌者的排泄物如痰液、膿血、糞便以及外科用敷料(即紗布、綳帶等)可能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等,這些排泄物乾燥後成為帶菌的塵埃,因室內打掃、人員活動和空氣流動而飛揚起來造成空氣污染。這種污染了的空氣往往可造成一些患有體表創傷、燒傷等的患者發生感染,引起化膿發燒等症狀,使疾病進一步惡化。
所以,公共場所和居室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和環境衛生,個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不隨地吐痰。
水體的生物污染要比大氣復雜得多。水是微生物廣泛分布的天然環境,不論是地面水或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有細菌、病毒、真菌、藻類、鉤端螺旋體、原蟲等多種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絕大多數是水中的天然的寄居者,另一些是來自土壤和與塵埃一起從空氣中降落下來的,它們一般對人體無致病作用。此外還有一部分卻會對人體帶來不盡的災難。這部分是隨垃圾、人畜糞便、動植物屍體以及工農業、醫院(尤其是傳染病醫院)廢水、廢棄物進入水體的,除了各種無機物(如重金屬、砷等礦物質)、有機物(如油脂類、石油類、營養物質、洗滌劑)等外,還有某些病原體。一部分病原體可較長期地生活於水環境中,藉助人與水的密切關系而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通過水傳播的疾病主要有3類:①由細菌引起的,主要有沙門氏菌引起的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和副霍亂、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②由病毒引起的,主要有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胃腸炎、脊髓灰質炎。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病毒屬腸道病毒,主要在腸道繁殖,隨糞便排出污染水體。目前用口服減毒活疫苗作預防,效果非常好);③由寄生蟲引起的,主要有由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在發展中國家有80%以上的居民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因飲水不衛生而引起的各種疾病每年高達6億人次,導致每天死亡人數以萬計,兒童中約50%的死因與飲水有關。飲用水的優劣直接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而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管理好飲用水。
微生物病原體同樣污染土壤而危害人體,主要方式也有3類:①「人—土壤—人」方式,即人體排出的病原體直接經由施肥和污水灌溉等污染土壤,人直接接觸土壤或生吃該土壤上種植的瓜果蔬菜而感染。除了與水體微生物污染同樣引起的細菌和病毒性疾病外,主要是引起腸道寄生蟲病。蛔蟲病就是其中之一。蛔蟲病遍及全世界,在我國有報道認為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顯著高於城市。鉤蟲病在我國的流行也十分廣泛,貧血是鉤蟲病的主要症狀。②有病動物排出的病原體污染土壤,人與污染土壤直接接觸而感染得病,這就是「動物—土壤—人」方式。這種方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炭疽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炭疽原是食草動物的傳染病,但炭疽桿菌可從損傷的皮膚、胃腸道和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釋放毒素。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或特異的黑痴,肺部、腸道及腦膜的急性感染,有時伴有炭疽桿菌敗血症。③自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人接觸污染土壤而得病,即「土壤—人」方式。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經傷口侵入後產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種嚴重感染。主要臨床特徵為牙關緊閉,局部或全身肌肉呈強直性與陣發性痙攣。破傷風桿菌廣泛地存在於人和動物腸道中,隨糞便排出,在外界環境下形成芽孢,可存活多年。由於其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一般土壤中都存在,故認為是自然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
對施加於土壤的人畜糞便及污泥等先經過無害化的滅菌處理,是防止土壤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
微生物同樣會污染糧食蔬菜水果、禽蛋肉類水產品、食油食鹽糖等調味品和糕點茶葉及乳類、酒類和冷飲等。食物的生物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致可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引起寄生蟲病3類。
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受到污染的動物性食品,如魚、肉、奶及其製品,當然其餘的被污染食品也可引起中毒。食品被致病性細菌污染後,在適宜的條件下致病細菌大量繁殖,食物在食用前又不經加熱或加熱不徹底,食用後使人中毒。能引起人體食物中毒的致病細菌很多。如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它是一種嗜冷菌,在低溫情況(0℃)下仍能繁殖,主要通過污染的肉類和奶類引起食物中毒,嬰幼兒感染率較高。常見症狀有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所以,冰箱內的食品不宜儲存過久。此外還有肉毒梭菌、蠟樣芽胞桿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門氏菌屬及致病性大腸桿菌。肉毒梭菌存在於土壤、塵土及動物糞便中,在缺氧情況下可產生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毒素經消化道吸收後,可引起肌肉麻痹、損傷顱神經,並伴有走路不穩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我國發生的肉毒中毒多由植物性食物引起,如家庭自製的豆豉、豆醬等。肉毒毒素對熱不穩定,只要加熱到100℃約10~20分鍾即可完全破壞。蠟樣芽胞桿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在室溫下即可繁殖,引起米飯、熟食變質變餿。副溶血弧菌則是一種嗜鹽菌,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為上腹部陣發性絞痛和洗肉水樣血小便。
某些真菌在糧食和飼料中寄生會產生毒性代謝產物或毒素,這些毒素抗熱能力較強,不因通常的加熱而被破壞,一旦人、畜食入被它污染了的糧食或飼料時,就可能發生中毒現象。目前已發現的真菌毒素多達300種以上,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有黃曲酶毒素、赤霉病麥毒素。
黃曲酶毒素是黃麴黴、寄生霉等菌株的代謝產物。已明確結構的有十多種,主要污染糧、油及其製品。對實驗動物毒性比氰化鉀還高,亦可使人發生急性中毒。黃麴黴毒素對動物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可誘發肝癌,但對人類肝癌的關系尚難以得到直接的證據。盡管如此,目前許多國家都對食物中黃麴黴毒素的容許含量制定了衛生標准,一般規定在5~20微克/千克范圍間。
麥類赤霉病是糧食作物的一種重要病害。我國農民很早就發現赤霉病麥,因其食後可引起昏迷而稱其為「昏迷麥」,引起此病的黴菌是禾穀鐮刀菌。人誤食赤霉病麥後,輕者頭昏腹脹,重者有較重的消化道症狀及頭痛、顏面潮紅等。
食物受到寄生蟲的污染可引起各種寄生蟲病,最常見的有蛔蟲病、絛蟲病、旋毛蟲病、阿米巴病、肝吸蟲病等。值得一提的是絛蟲病,絛蟲病包括牛肉絛蟲病、豬肉絛蟲病等,系不同種的絛蟲所致。豬肉絛蟲中間宿主主要是豬,其次為狗、貓、羊等,終宿主是人。含有蟲卵的絛蟲孕節隨糞便被豬吞食後,孵化出鉤蚴鑽入豬身體各部長成囊尾蚴,以肌肉中為多,肉眼即可見的細小顆粒,俗稱「米豬肉」。人吃了未煮熟的「米豬肉」而被感染。囊尾蚴在人腸中發育為成蟲,可長達2~4米,引起腸黏膜損傷症狀。
❹ 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什麼昆蟲污染
一、.食品污染按污染源的性質: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放射性污染。(1)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蟲和昆蟲的污染、有毒生物組織污染、昆蟲污染,主要以微生物污染為主,危害較大,主要為細菌和細菌毒素、黴菌和黴菌毒素。(2)化學性污染來源復雜,種類繁多。主要有:①來自生產、生活和環境中的污染物,如農葯、有害金屬、多環芳烴化合物、N-亞硝基化合物、二惡英等。②從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和銷售工具、容器、包裝材料及塗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料材質、單體及助劑等物質。③在食品加工儲存中產生的物質,如酒類中有害的醇類、醛類等。④濫用食品添加劑等。(3)放射性污染環境中人為的放射性核素污染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核爆炸、核廢物的排放、意外事故。環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可通過食物鏈向食品中轉移,其主要的轉移途徑有:向水生生物體內轉移、向植物轉移、向動物轉移。食品放射性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攝入污染食品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內各種組織、器官和細胞產生的低劑量長期內照射效應。主要表現為對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的損傷和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二.食品污染的途徑1.內源性污染(1)內源性污染(2)內源性生物性污染:畜禽生前感染人獸共患病.(肉,蛋,乳被污染);畜禽生前感染固有疾病,抵抗力下降引起繼發性感染。;畜禽生活期間帶染某些微生物,畜禽抵抗力下降引起這些微生物浸入肌肉,肝臟等部位,造成肉品污染。(3)內源性化學污染(4)內源性放射性污染2.外源性污染外源性生物性污染:食品在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烹飪等過程中由於不遵守操作規程,使起受到微生物等的污染.主要有(1)通過水的污染(2)通過空氣的污染(3)通過土壤的污染(4)生產加工過程的污染(5)運輸/保藏過程的污染(6)病媒害蟲的污染外源性化學性污染:食品在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烹飪等過程中受到有毒害化學物質的污染。主要有:(1)空氣(2)水(3)土壤4)運輸(5)生產加工
❺ 生物污染是什麼
對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病原體和變應原等污染水、氣、土壤和食品,影響生物產量,危害人類健康,這種污染稱為生物污染。 水、氣、土壤和食品中的有害生物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屠宰、食品加工廠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垃圾和人畜糞便,以及大氣中的飄浮物和氣溶膠。其中主要含有危害人與動物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病原菌、寄生蟲,引起創傷和燒傷等繼發性感染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可引起呼吸道、腸道和皮膚病變的花粉、毛蟲毒毛、真菌孢子等大氣變應原。這些有害生物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病原性、人和生物的感受性以及環境條件三個因素。 空氣中的微生物多數是藉助土壤以及人和生物體傳播,或藉助大氣飄浮物和水滴傳播。地面的微生物、大氣中飄浮的微生物均可進入水中而污染水體。鄰近城鎮的水體,含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蟲卵較多。海水中病源菌比淡水少,但海濱、港口因接納污水,常含有病原菌。水生生物中常帶有致病菌。魚的受污染部位主要是口腔、鰓、胃、腸和排泄腔。土壤中分布最廣的是腸道致病性原蟲和蠕蟲類。 生物污染可分為四類:一是黴菌,它是造成過敏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二是來自植物的花粉,如懸鈴木花粉;三是由人體、動物、土壤和植物碎屑攜帶的細菌和病毒;四是塵蟎以及貓、狗和鳥類身上脫落的毛發、皮屑。
❻ 哪些野生動物對環境有污染
1、破壞食物鏈,導致一些其他野生動物的退化、滅絕和爆發性繁衍;
2、破壞生態環境,依靠野生動物傳播種群的植物遭受影響;
3、破壞生物多樣性,生物進化被迫中斷;
4、破壞生態平衡,加大野生動物於人類的直接沖突,尤其是野生食肉動物再缺少食物的情況下會襲擊人類;
5、大量捕殺野生動物將使人類越來越孤獨,以致在今後的世界裡,可能要利用克隆技術復原那些因人類捕殺而滅絕的生物種群,用來緩解人類本身之間的矛盾.
❼ 什麼類型的生物可能生存在高度污染的環境
你說的生物可能會高度污染環境,就是指生物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是指對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病原體和變應原等污染水、氣、土壤和食品,影響生物產量,危害人類健康。
常見的高度生物污染環境的生物有:塵蟎以及貓、狗和鳥類身上脫落的毛發、皮屑;根據物種不同,有動物污染(主要為有害昆蟲、寄生蟲、原生動物、水生動物等)、植物污染(雜草是最常見的污染物種,還有某些樹種和海藻等)、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
這是基本的生物污染,如果還想了解更詳細的,您可以進一步查看一下有關生物污染的論文。
❽ 生物污染的分類
生物污染可分為四類:
一是黴菌,它是造成過敏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來自植物的花粉,如上面提到的懸鈴木花粉
三是由人體、動物、土壤和植物碎屑攜帶的細菌和病毒
四是塵蟎以及貓、狗和鳥類身上脫落的毛發、皮屑。
❾ 什麼是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由生物有機體對人類或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 (biotic pollu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體後,直接成間接地使人感染或傳染各種疾病。衡量指標主要有大腸菌類指數、細菌總數等。
特點
一是預測難,人們對外來生物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入侵難以作出預測。
二是潛伏期長,一種外來生物侵入之後,其潛伏期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難以被發現,難以跟蹤觀察。
三是破壞性大,外來生物的侵入,在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破壞了該生態系統中各類生物的相互依存關系,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❿ 室內環境中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專家介紹,室內環境污染可引起多種疾病,特別要關注和預防白血病、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免疫功能異常等。
白血病
據研究證明,室內環境污染是引發白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裝飾裝修材料釋放的苯系物及甲醛、電磁輻射和放射性污染等都是導致白血病的危險因素,其中苯及其衍生物已確定為致癌物,長期吸入會破壞人體循環系統和造血機能,導致白血病。
據我國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中,50%是12周歲以下的兒童,而且以2至7歲的兒童居多。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兒童白血病高發的風險因素之一。
呼吸道疾病
根據美國醫學協會的研究顯示,94%的呼吸道疾病是空氣污染造成的,而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室內存在的污染。室內環境污染對肺部功能的急性和慢性改變,輕微時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噴嚏等症狀;嚴重污染時會導致呼吸功能下降,還可引起鼻咽癌、肺癌等。
裝修用建築材料中含有的甲醛,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導致肺功能降低,低劑量的接觸者會出現慢性呼吸道疾病;長期接觸會引起鼻腔、口腔、鼻咽癌症的發生。據統計,全球因空氣污染導致的急性呼吸系統感染,每年奪取大約400萬名兒童的生命。
過敏性疾病
全球普通人群中10%至45%有過敏性疾病,且發病率正在不斷增加。我國約有兩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最常見的是由塵蟎、真菌和寵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
由於室內環境的相對封閉,日常生活中會不斷地積累和再生大量的病菌、寵物的毛皮屑、二手煙、人員活動所形成的各種異味及灰塵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各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居高不下的發病率時刻提醒我們:室內生物污染正在吞噬我們的健康。
免疫功能異常
裝修施工產生的氨通過附著在皮膚黏膜和眼結膜上,從而產生刺激和炎症,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而甲醛、苯及其衍生物亦可引起免疫功能異常,而免疫功能異常恰恰又是誘發其他疾病的根源所在。各類污染物在家居裝修的各個環節中均無所不在,並且傷人於無形之中。
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空氣質量已經成為人們健康的最大威脅。大量觸目驚心的事實證實,由於建築、裝飾裝修、傢具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為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由於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在室內的時間相對較長,嬰幼兒發育還尚未完善,因此,室內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對孕婦、胎兒和嬰幼兒的傷害比常人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