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命科學領域當前的研究熱點有哪些
微生物方面用的比較多 再一個就是遺傳了
⑵ 生物學最新進展有什麼
計算生物學最新進展
作者: 來源:上海分院 發布者: 劉斌 類別:新聞掃描 日期: 2005-08-31 今日/總瀏覽: 8/6352
東方科技論壇第60次學術研討會於2005年7月2~3日在上海滬杏科技圖書館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承辦,論壇主題為"計算生物學最新進展"。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趙國屏研究員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科學系陳宇綜教授共同主持了會議。
一、會議背景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深入,生物學數據積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不僅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而且,數據的本質出現了從生理生化數據向遺傳信息飛躍以及進一步向遺傳與結構功能相互關系信息的飛躍。這種科學數據的急速海量積累,在人類的科學研究歷史中是空前的。如何從這些海量的生物學數據中提取有用的知識,成為了對當前生物學家、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等的巨大挑戰。由此引出了一門新興學科:計算生物學。計算生物學是指開發和應用數據分析及理論的方法、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技術,用於生物學研究的一門學科。計算生物學正在成為現代生物學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們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在當前生物學數據量的不斷增長中日益得以顯示,要回答的問題越是復雜就越顯得尤為突出,使得計算生物學成為當今生命科學最具活力的新興前沿學科之一。計算生物學運用大規模高效的理論模型和數值計算來識別基因組序列中代表蛋白質的編碼區,破譯隱藏在核酸序列中的遺傳語言規律;直接從蛋白質序列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以及動力學特徵,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生物大分子之間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與配體的相互作用,促進蛋白質工程、蛋白質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的發展;同時,歸納、整理與基因組遺傳語言信息釋放及其調控相關的轉錄譜和蛋白質譜的數據,模擬生命體內的信息流過程,從而認識代謝、發育、分化、進化的規律,使從基因組科學新視角來探究人類健康和疾病各個方面,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功轉化為醫學領域的進步成為可能。
運用計算生物學,科學家們有望鑒定基因和途徑在健康和疾病中的角色,挖掘它們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發展、評價以及應用以基因組為基礎的診斷方法來預測對疾病的易感性,預測葯物反應,疾病的早期診斷標記,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發展機制;應用基因組和代謝通路的知識,通過分子模擬等方法進行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縮短新葯開發周期,從而開發有效的、新的疾病治療方法;發展基於基因組的工具來改善大眾的健康狀況,從而促進人類基因組計劃造福於人類。
當前,計算生物學在國際上受到高度重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是世界上從事生命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機構,它的年度預算佔了美國政府科學投入的60%左右。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和後基因組時代的到來之際,NIH經過與來自美國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和私人團體的300多名生物醫學權威人士長達一年多時間的一系列討論,於2003年形成了一個通向生命科學未來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國立衛生研究院路線圖(NIH Roadmap)。NIH路線圖中啟動了一個"生物信息學和計算生物學"計劃,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而鋪設一條通向生命科學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該項目計劃從2004年開始,建立數個"國立生物醫學計算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Biomedical Computing),以便開發相關軟體和數據管理工具。2003年,NIH下屬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The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負責人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基因組學研究前景展望"的文章。文章中所述的基因組研究展望來自上百位科學家和社會公眾,舉行了十幾場討論會和無數的與個人之間的探討,歷經近兩年的熱烈討論。文章將對基因組研究的展望分為三個主題和六個橫切面,三個主題是:基因組學與生物學、基因組學與健康和基因組學與社會;六個橫切面是:資源、技術發展、計算生物學、培訓、倫理法律和社會應用,以及教育。六個重要橫切面與所有三個主題相關,而計算生物學是重要要成分之一。
在國內,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計算生物學作為重點資助的研究方向之一。對於將生物醫葯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上海市,對計算生物學研究更是高度重視。2002年,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與美國SGI計算機公司聯合建立的計算生物學實驗室在上海葯物所揭牌成立。中科院和德國最大的研究機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合作,籌劃在上海合作開展計算生物學研究,且於2004年6月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了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成立籌備會。IBM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將其專業研究技術應用於計算生物學、並行計算的公司。2002年,IBM與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英國InforSense公司一起,合作建立了高性能的生物科學研究實驗室,合作進行計算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因而,在上海舉行計算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將促進我市和我國對計算生物學這一前沿研究領域的更好發展,並對我市生物醫葯學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於分子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是當前計算生物學中的熱點問題,又是計算生物學與生物醫葯產業結合最緊密的方向,計算生物學在這些方面取得的進展將直接推動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因此,本次會議將生物大分子計算模擬,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和計算生物學的發展及未來方向作為中心議題。
⑶ 現代生物學技術應用的前沿領域有哪些
這個太廣了,基本每一種多多少少都能涵蓋到。
主要突出的當然屬於醫療領域,主要基因和細胞方面。
還有工業領域,發酵、酶工程,石油高效利用等等。
物理計算機方面也會有,生物計算機。
當然離不開的就是軍事方面了。
望採納~
⑷ 生物科學前沿問題
請問是生命科學還是生物科學?
我感覺你可能是想問生命科學,目前研究得較多的是蛋白質學,神經細胞學。這也只是我看《環球科學》上的感覺,這本雜志是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郵局有賣(通常高中或大學校旁邊的報刊亭都會出售)值得高中及高中以上人看,也向你推薦。
詳細介紹我就不亂說了,我不是這個專業……
⑸ 生命科學領域當前的研究熱點有哪些
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既研究各種生命活動的現象和本質,又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生命科學原理和技術在人類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應用。
生命科學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就是"什麼是生命?"這個古老的命題。一般說來,生命具有新陳代謝、生長、遺傳、刺激反應等特徵。這些特徵是生命運動的具體反應。生命科學就是研究生命運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生命科學的意義:
生命科學的研究,還為電子計算機、人工智慧、工程式控制制論等的研究,提供許多新的啟示,還影響到社會科學和人們的社會生活,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心理疾病,人口、記憶、思維等高級生命活動的機制等。
生物體的高度協調性和對物質和能量的精確利用方式,還為現代的管理科學、能源科學、交通運輸、通訊等,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和模擬的對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生命科學技術
⑹ 現代生物技術及科學研究發展前沿有哪些
第一目「科技戰略的發展」.
一、建立科研機構。1949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門、高等院校和地方組成的科學研究體系。二、制定科技發展規劃。1956年1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同年,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知識分子大會,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隨後,制定實施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遠景規劃(即《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和「十年規劃」(即《1963年至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兩個規劃的實現,使我國科學技術有了較全面的發展,為我國科學技術現代化奠定了基礎。第二個階段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遭受嚴重破壞,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階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顆導彈和氫彈爆炸成功,南京長江大橋落成,「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雜交水稻育成等。第三個階段是1978年「文革」以後,我國的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1978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這一階段,我國科技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1.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制定了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鄧小平肯定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得到重視,知識分子政策得以落實,我國科技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2.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講話:「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這兩個方面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新的經濟體制,應該是有利於技術進步的體制。新的科技體制,應該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體制。雙管齊下,長期存在的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有可能得到比較好的解決。」以此為指導,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展開。3.1995年,黨和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科技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推動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新階段。
第二目「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
第一,黨和政府作出發展「兩彈一星」戰略決策的時代背景。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敵視中國,想要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60年代中蘇關系也急劇惡化;美蘇兩個大國的爭霸,導致世界局勢緊張。中國面對非常惡劣的國際環境,為了沖破美蘇兩大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積極發展高新科技,以鞏固國防,維護中國的安全,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第二,「兩彈一星」計劃的重大成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國和蘇聯的核壟斷;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導彈實驗成功,加強了國防力量;第一枚中國自行研製的火箭發射成功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教師應使學生深刻理解,我國在核科學的發展中,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為人類造福的一貫立場。第三,中國在「兩彈一星」之後,不斷向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在核科學和空間技術上碩果累累,已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第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和「神舟」5號飛天的巨大成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成為世界航天大國。
第三目「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屬於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科學,意義重大。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影響和作用尤為重要,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代表。
⑺ 我想知道生物學目前最前沿的領域是什麼
最前沿的領域有很多種:最傳統最多人選的是醫學,環境學;最新潮的是生物化工及克隆基因技術;最著重開發的是生物設備與人類基因改造;另外,生物已成為我們國家最主要科學領域之一,有著大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