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實驗室標准配置一個標準的生物實驗室的配置有哪
微生物實驗室組成一般包括:准備室、微生物培養室、器械消毒及清洗室、純水室、檢測室、菌種室、儲藏室等。微生物實驗根據工作領域(食品、葯品、醫療等)和性質(教學、生產、研究、檢測等)的不同,實驗室組成和規模有很大差別。
二、微生物實驗室平面布局
微生物實驗室應設置成獨立的區域,與其他實驗室分開,門口設有門禁,非相關人員不得進入,各室根據工作內容合理布局,既方便工作又不互相影響。入口處設置集中式更間,培養室根據培養條件和種類不同可設置多間(如黴菌培養室、細菌培養室、固體培養室、液體培養室等)。
(1)潔凈實驗室:自成一區,安排在實驗室的靠邊角落處,用密封門限制人員的進出,把有潔凈要求的房間設置在人員干擾較少的地方,把輔助房間設置在外部。考慮微生物實驗操作流程,方便人流與物流的份額里。為控制人員的出入(人流),只設有一個密封門進入微生物實驗室主潔凈區,操作人員進入走廊然後進入准備間,並從准備間分別經過一更、二更、緩沖進入操作區。物流則由傳遞窗實現。排風口裝有高效過濾器,送風口裝有高效過濾靜壓箱,室內送排風曹勇上送下排方式,室內排風單側布置,不得有障礙。余壓閥自動調節室內壓力,保持正壓潔凈狀態。
(2)洗滌室:洗滌室房間的尺寸根據日常工作量決定,一般不小於一個單間,洗滌室的位置靠近培養室,給排水設施完善,洗滌檯面須耐熱耐酸,室內配器皿櫃,滴水架,乾燥架,邊台等,地面應有良好的排水坡度和地漏。
(3)准備室:設實驗台、試劑櫃等要絕緣、耐熱、實驗台要耐水耐腐蝕:設置上下水裝置,涉及粉末,篩分等操作,需配置相應的設備。局部排風,設排風櫃。
(4)培養室:主要配置各種培養箱、搖床,要求溫度較恆定,有足夠的 電力供應。
❷ 全國到底有多少個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怎麼認定的
樓主你說的生物學太大了,裡面分了好多個分支
生物大分子實驗室 生物物理研究所
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實驗室 遺傳所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實驗室 微生物所
這只是其中的幾個,和生物學有關的還有很多很多,樓主可以直接去網路一下,網上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詳細名單。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一級法人單位建設、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 , 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
國家重點實驗室應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競爭,為增強科技儲備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 ( 含競爭前高技術研究 ) 和基礎性工作。或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創新思想;或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需求,在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積累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並提供共享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實驗室應具有一支高素質的固定人員隊伍,包括若干優秀的學術帶頭人、高素質研究骨幹、高水平技術人員及精乾的管理人員,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團結合作,能夠 滿足實驗室參與國際競爭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要求。鼓勵實驗室以外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進行短期合作研究。
實驗室能夠凝聚、吸引和穩定優秀中青年人才。具有良好的培養學術接班人和優秀中青年的條件和業績,能夠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的研究生。
實驗室具備寬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學術環境,注重學風建設,營造有利於原始性創新的氛圍。積極開展高水平和實質性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實驗室應擁有較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完善的配套設施 , 儀器設備統一管理,共享共用,成為本領域國家公共研究平台。鼓勵實驗室自行研製和開發儀器設備。
實驗室應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
實驗室發展方向是依託單位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依託單位重視和支持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
科技部是實驗室的宏觀管理部門 , 主管實驗室評估工作 , 主要職責是:制定評估規則和指標體系,確定評估機構和評估任務,審核評估方案和評估報告 , 審定並公布評估結果。
❸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有多少人
3-5個人吧,足夠使用
❹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學術團隊
實驗室13個固定研究組和7個開放研究組整合其中,體現為一個有活力的、集中的研究團隊。現有中科院院士6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7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1人。共有固定研究人員53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9人,在讀研究生150餘人,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知識結構配置合理的研究隊伍。
❺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學術團隊
實驗室有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科研團隊,關鍵崗位人才穩定,已形成一批以院士領銜的學術造詣較高的學術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科技骨幹以及一支精幹穩定的技術支撐隊伍。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80人,其中研究人員71人,具有正高級職稱18人,具有副高級職稱37人,研究系列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者佔88%。固定人員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全軍傑出人才基金獲得者2人,總後勤部科技銀星3人,總後勤部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總後勤部中青年科技保障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20人。
❻ 美在全球設有超200個生物實驗室,大多分布在哪裡
眾所周知,美國在全世界有著超過200個生物實驗室,這些生物實驗室大部分都分布在俄羅斯還有中國的周圍,目前已經有30多個生物實驗室被曝光,令人覺得不寒而慄的是還有大量的實驗室不為人知,它們或許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是隱藏的“炸彈”。為什麼美國需要滿世界建這么多實驗室呢? 我們也是很不解,究竟人家的用心是什麼呢?
抵制生物威脅,我們一起守護生命安全,希望美國方面盡快說明這些生物實驗室的所在地區還有相關事宜。
❼ 國家實驗室有幾個
國家實驗室是以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沿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國家級科研機構。 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我國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依託國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建設若干隊伍強、水平高、學科綜合交叉的國家實驗室[1]。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5個首批國家實驗室至2000年底,全部通過驗收。 2000年-2003年,科學技術部陸續批准了5個國家實驗室的試點。隨後,又於2006年啟動10個第二批國家實驗室試點建設。 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獲批成立外,其餘14個試點的國家實驗室仍處於籌建狀態[2]
❽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有多少新生
一百多人。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碩士、博士)的培養基地,屬於邊學習邊工作的性質。加上該學科較為冷門,所以新生數量不多。
❾ 世界上生物科學的九大實驗室是哪些
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
卡文迪什實驗室
德國的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簡稱PTR)
IBM研究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簡稱NPL)
荷蘭的萊頓低溫實驗室
勞倫斯伯克利輻射實驗室
介紹 http://phys.cersp.com/SYTJ/sGz/WLSY/200701/2152.html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的國家實驗室共有4個,它們分別是:
1 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
2 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3 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
4 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 金屬研究所(沈陽)
一、荷蘭的萊頓低溫實驗室
二十世紀初,這個實驗室在昂納斯(K.Onnes)領導下,在低溫領域獨占鰲頭,最先實現了氦的液化,發現了超導電性,並一直在低溫和超導領域居領先地位。特別是它以大規模工業技術發展實驗室,開創了大科學的新紀元。荷蘭是一個工業小國,荷蘭萊頓低溫實驗室的經驗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輻射實驗室
它是電子直線加速器的發源地,創建於30年代,當時正值經濟蕭條時期,創建人勞倫斯以其特有的組織才能,充分發掘美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起了第一批加速器。在他的領導組織下,實驗室成員開展了廣泛的科學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超重元素,開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離子科學等研究方向。它是美國一系列著名實驗室:Livermore,Los Alamos,Brookhaven等實驗室的先驅,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實驗室的楷模。
第二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由好幾個國家聯合承辦。它們大多從事於基本計量,高精尖項目,超大型的研究課題,和國防軍事任務。例如:
三、德國的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簡稱PTR)
帝國技術物理研究所建於1884年,相當於德國的國家計量局,以精密測量熱輻射著稱。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致力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現作用量子。可以說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源地。
四、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簡稱NPL)
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是英國歷史悠久的計量基準研究中心,創建於1900年。
1981年分6個部:即電氣科學、材料應用、力學與光學計量、數值分析與計算機科學、量子計量、輻射科學與聲學。
作為高度工業化國家的計量中心,與全國工業、政府各部門、商業機構有著廣泛的日常聯系,對外則作為國家代表機構,與各國際組織、各國計量中心聯系。它還對環境保護,例如雜訊、電磁輻射、大氣污染等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議。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共有科技人員約1000人,1969年最高達1800人。
五、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簡稱CERN)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創立於1954年,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國際性的實驗組織。它的創建、方針、組織、選題、經費和研究計劃的執行,都很有特點。1983年在這里發現W±和Z0粒子,次年該中心兩位物理學家魯比亞和范德梅爾獲諾貝爾物理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下,由歐洲11個國家從1951年開始籌劃,現已有13個成員國。經費由各成員國分攤,所長由理事會任命,任期5年。下設管理委員會、研究委員會和實驗委員會,組織精幹,管理完善。人員共達6000人,多為招聘制。三十餘年來,先後建成質子同步迴旋加速器、質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儲存環(ISR)、超質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氫氣泡室(BEBL)。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作為國際性實驗機構,擁有雄厚的財力、物力和技術力量。由於工作涉及許多國家和組織,在建設和研究中難免會出現種種矛盾和磨擦,但經過協商和合作,工作進行順利,龐大計劃都能按時兌現,接連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參見:高能物理,1985年第3期,第26頁)。
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於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其中最著名的有貝爾實驗室和IBM研究實驗室。
六、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原名貝爾電話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是一所最有影響的由工業企業經營的研究實驗室。主要宗旨是進行通訊科學的研究,有研究人員20000人,下屬6個研究部,共14個分部,56個實驗室,每年經費達22億美元,其中10%用於基礎研究。除了無線電電子學以外,在固體物理學(其中包括磁學、半導體、表面物理學)、天體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和核物理學等方面都有很高水平。在這個研究機構中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幾十年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先後有:發明電子衍射的戴維森,發明晶體管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發明激光器的湯斯和肖洛,理論物理學家安德遜,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
貝爾實驗室的經驗很值得注意。工業企業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開發和研究二位一體;領導有遠見有魄力,善於抓住有生命力的新課題,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
七、IBM研究實驗室
IBM是International Bi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簡稱,現已發展成為跨國公司,在計算機生產與革新中居世界領先地位。它創建於1911年,原名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C.T.R.),是由三家生產統計機械、時間記錄器的公司組成。這些公司分別創建於1889、1890、1891年。1984年底,IBM公司的雇員超過39000人,業務遍及130個國家。
IBM研究實驗室也叫IBM研究部,共有研究人員3500人,(還吸收許多博士後和訪問學者參加工作),專門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並探索與產品有關的技術,其特點是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科學家在這里工作,一方面推進基礎科學,一方面提出對實際應用有益的科學新思想。研究部下屬四個研究中心:
(1)在美國紐約的Thomas J.Watson研究中心。從事計算機科學、輸入/輸出技術、生產性研究數學、物理學、記憶和邏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物理學包括:凝聚態物理、超微結構、材料科學、顯微技術、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學和基本粒子。
(2)在美國加州的Almaden研究中心。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還進行高溫超導、等離子體、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同步輻射等研究。
(3)瑞士Zurich研究中心。重點是激光科學與技術,特別是半導體激光器、光學儲存、光電材料、分子束外延、高溫超導、超顯微技術等方面,還進行信息處理等計算機科學研究。
(4)日本東京研究中心。內分計算機科學研究所、新技術研究所和東京科學中心,主要是結合計算機的生產和革新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