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生物中的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的具體操作是怎樣的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1目的
1.1了解並掌握培養基的配製、分裝方法
1.2掌握各種實驗室滅菌方法及技術。
2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稱量紙、牛角匙、精密pH試紙、量筒、刻度搪瓷杯、試管、三角瓶、漏斗、分裝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養皿及培養皿盒、玻璃棒、燒杯、試管架、鐵絲筐、剪刀、酒精燈、棉花、線繩、牛皮紙或報紙、紗布、乳膠管、電爐、滅菌鍋、乾燥箱。
3.2葯品試劑
蛋白腖、牛肉膏、NaCl、K2HPO4、瓊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麥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計、磷酸銨、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稱葯品→溶解→調pH值→融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5步驟
5.1培養基的制備
5.1.1稱量葯品
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准確稱取各種葯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約占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葯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5.1.3調節pH
根據培養基對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調至所需pH。測定pH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5.1.4溶化瓊脂
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瓊脂。瓊脂加入後,置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融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1.5過濾分裝
先將過濾裝置安裝好(圖3-1)。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需在漏斗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 引起污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其裝量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5.1.6包紮標記
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制備組別和姓名、日期等。
5.1.7滅菌
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份。培養基經滅菌後,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圖3-2),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5.1.8倒平板
將需倒平板的培養基,於水浴鍋中冷卻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滅菌方法
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本實驗主要介紹物理方法的一種,即加熱滅菌。
加熱滅菌包括濕熱和乾熱滅菌兩種。通過加熱使菌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殺菌目的。蛋白質的凝固變性與其自身含水量有關,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溫度越低。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因為在濕熱情況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易於凝固;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可增加滅菌效力。
5.2.1.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用途廣,效率高,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的沸點隨著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設計的。當蒸汽壓力達到1.05kg/cm2時,水蒸氣的溫度升高到121℃,經15~30min,可全部殺死鍋內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養基、玻璃器皿以及傳染性標本和工作服等都可應用此法滅菌(圖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加水
打開滅菌鍋蓋,向鍋內加水到水位線。立式消毒鍋最好用已煮開過的水,以便減少水垢在鍋內的積存。注意水要加夠,防止滅菌過程中干鍋。
裝料、加蓋
滅菌材料放好後,關閉滅菌器蓋,採用對角式均勻擰緊鍋蓋上的螺旋,使蒸汽鍋密閉,勿使漏氣。
排氣
打開排氣口(也叫放氣閥)。用電爐加熱,待水煮沸後,水蒸氣和空氣一起從排氣孔排出,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維持5min,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凈。
升壓、保壓和降壓
當鍋內冷空氣排凈時,即可關閉排氣閥,壓力開始上升。當壓力上升至所需壓力時,控制電壓以維持恆溫,並開始計算滅菌時間,待時間達到要求(一般培養基和器皿滅菌控制在121℃,2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降至接近「0」時,打開放氣閥。注意不能過早過急地排氣,否則會由於瓶內壓力下降的速度比鍋內慢而造成瓶內液體沖出容器之外。
滅菌後的培養基空白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放於37℃培養箱中培養,經24h培養無菌生長,可保存備用;斜面培養基取出後,立即擺成斜面後空白培養;半固體的培養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後,空白培養。
5.2.2乾熱滅菌法
通過使用乾熱空氣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叫乾熱滅菌。一般是把待滅菌的物品包裝就緒後,放入電烘箱中烘烤,即加熱至160~170℃維持1~2h。
乾熱滅菌法常用於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的滅菌。凡帶有膠皮的物品,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等都不能用此法滅菌。
5.2.2.1滅菌前的准備
玻璃器皿等在滅菌前必須經正確包裹和加塞,以保證玻璃器皿於滅菌後不被外界雜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紮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紙包紮或裝在金屬平皿筒內;三角瓶在棉塞與瓶口外再包以厚紙,用棉繩以活結扎緊,以防滅菌後瓶口被外部雜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別針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輕輕捅入管口,松緊必須適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纖維統一通過火焰燒去,滅菌時將吸管裝入金屬管筒內進行滅菌,也可用紙條斜著從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頭端的紙卷捏扁並擰幾下,再將包好的吸管集中滅菌。
5.2.2.2乾燥箱滅菌
將包紮好的物品放入乾燥烘箱內,注意不要擺放太密,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不得使器皿與烘箱的內層底板直接接觸。將烘箱的溫度升至160~170℃並恆溫1~2h,注意勿使溫度過高,超過170℃,器皿外包裹的紙張、棉花會被烤焦燃燒。如果是為了烤乾玻璃器皿,溫度為120℃持續30分鍾即可。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否則玻璃器皿會因驟冷而爆裂。
用此法滅菌時,絕不能用油、蠟紙包紮物品。
5.2.2.3火焰滅菌
直接用火焰灼燒滅菌,迅速徹底。對於接種環,接種針或其它金屬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燒至紅熱進行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或三角瓶口,也採用通過火焰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6結果
6.1記錄各種不同物品所用的滅菌方法及滅菌條件(溫度、壓力等)。
6.2試述高壓蒸汽滅菌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7思考
7.1制備培養基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7.2做過本次實驗後,你認為在制備培養基時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7.3滅菌在微生物學實驗操作中有何重要意義?
4試述高壓蒸汽滅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5高壓蒸汽滅菌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❷ 微生物實驗中培養基的配置應該注意什麼
1、常用玻璃儀器的准備
制備培養基所用的吸管、錐形瓶、毛細吸管、平皿等玻璃儀器用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晾乾後備用。
(1)平皿用紙或布包好,或裝在金屬盒內,於121℃高壓蒸汽菌3min後烘乾,備用。
(2)試管管口用棉花塞或硅氟塑料試管塞塞好,再用布或報紙包紮好,121℃高壓蒸汽滅菌20℃後烘乾,備用。
(3)吸管及滴管先用少許棉花塞於吸口端(防止污染物吸出,或橡皮帽內的氣體污染),然後用紙包後或裝入金屬吸管筒內,於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後烘乾,備用。其他玻璃器皿均應按上法處理,也應裝金屬筒內160℃乾熱滅菌2h後,備用。
2、培養基的制備及儲存
(1)溶化:一般應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齊內。加入蒸餾水,隔水加熱以促其溶解,加熱時應經常攪拌,防止焦結,待其溶解後補足水分。
在使用乾燥培養基時,先將蒸餾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後稱取一定量培養基乾粉放入水中,靜置10—15min,攪拌,振盪,或延長時間以促進溶解,一般不要熱,必要時加熱,但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高,避免某些營養成分被破壞。
(2)校正酸鹼度(調節pH):培養基必須有適當的pH。因此測定pH是培養基配製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測定pH的標准溫度為25士2℃。調節pH可用無菌的1mol/l氫氧化鈉溶液或10%碳酸鈉溶液、1mol/l鹽酸溶液。當調節緩沖液的pH時,宜用6mol/l磷酸或10mol/l氫氧化鉀溶液。滅菌後的pH會比滅菌前的pH升高或降低,一般高壓滅菌前培養基的pH會比最終pH調高0.2左右,滅菌後基本合適。因此對培養基、緩沖液、試劑在滅菌前後的pH均進行測定,並記下每次pH的測定結果,有助於積累數據考察每種培養基、緩沖液、試劑對滅菌程序的耐受性,從而指導滅菌前pH的調節。乾燥培養基一般已校正過pH,用時也必須再驗證。測定時,一般用指示劑滴入培養基觀察其顏色的變化,或用pH計校正,如與所需pH不符,可用以上的酸或鹼液加以校正。調整pH後要加熱過濾,使培養基澄清。
(3)培養基的分裝:大批量配製時使用的自動分配器須經校準和確認。每次使用前後,均要對分配器的管道系統進行沖洗,在分裝無菌培養基前,則要採用無菌硅膠管。
固體培養基一般分裝在250ml、500ml錐形瓶中,高壓滅菌後根據需要分裝平皿或試管。
平皿:傾注平皿,應在無菌室中放置3—4h,如用塑料平皿須在35℃培養箱 中倒置30—60min。讓水蒸汽自然蒸發。
斜面:制備低層斜面分裝於試管,約占容積1/5,滅菌後趁熱斜放在細玻璃棒和木桿上,使成斜度,分裝使注意管口和瓶塞上勿沾有培養基,如沾有培養基應用布抹去,以避免污染。
高層斜面:制備高層斜面分裝於試管,約占試管容積的1/3,滅菌後趁熱放置成高層短斜面,待其凝固後應用。
分裝好的培養基或緩沖液等及時密封後必須在配製當天(2h內最佳)進行滅菌處理。液體、半固體培養基一般在高壓滅前分裝,約裝試管容積的1/3,在滅菌後還要加其他成分的液體、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再分裝於滅菌試管或錐形瓶中。
培養基的滅菌:培養基的滅菌多採用高壓蒸汽滅菌,各種培養基的滅菌時間和壓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普通培養基採用121℃、103.42kPa滅菌15min,但容器和裝量較大時,應延長至20min。含糖培養基115℃、68.85kPa滅菌30min。含糖、血清、雞蛋等培養基可用流動蒸汽及血清凝固器80—100℃、30min,連續3d,間歇滅菌。血清或組織液,採用低熱56—58水浴1h,連續5—6d滅菌,一些遇高溫即被破壞的物質如尿素、腹水等,可用細菌過濾器,過濾除菌。高壓滅菌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必須逐漸加熱,徹底排除滅菌器內的空氣,再逐漸升壓保持預定的壓力和時間,達到全部殺滅微生物。以上的滅菌時間和溫度要經過驗證確認,如不同類型培養基混合一起滅菌時宜採用115℃、68.85kPa滅菌30min為好。
❸ 做微生物測試的儀器在高壓滅菌時為什麼要用報紙包著再滅菌呢
往滅菌鍋加水(差不多到鐵絲網即可,不要加太多)--放入要消毒的器皿,只是如果要滅菌的是試管類的東西時,包紮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在紗布的外面再包
❹ 求:培養皿的包紮方法!
洗干凈後乾燥,不然容易破,一般十個一疊用牛皮紙或報紙包好,有手法的,一邊卷一邊折
放好一張紙上,向前滾過一定角度(30度左右),兩邊下壓,再滾再壓
❺ 微生物實驗中,移液槍,移液管和培養皿怎麼包紮 如果有視頻和圖示更好。
1、移液槍:用八層紗布包裹,然後牛皮紙包裹,然後棉繩緊密包紮。問題是大多數的槍都是不能滅菌的,你得先確認你的槍可以滅菌。
2、移液管:一般情況下傳統的方法是用報紙撕成4公分寬50公分長的條,斜著包紮,然後將很多根包好的再用一張大報紙包在一起。不過我們的方法是:用八層紗布車成一個袋子,一頭長一些做蓋子,然後袋子中間車成一條一條的,約1公分寬,然後將移液管分別單獨放入,再將長一些的那頭蓋過來,捲成一卷,外面用報紙抱住,再用棉繩緊密包紮。
3、培養皿:一般8到12套為一組,疊在一起後橫過來,放在報紙的一頭,然後慢慢捲起來,以便卷一邊將兩頭的紙折起來。最後將紙頭塞在折縫里就行。
視頻幾乎沒有,除非我幫你拍一段,可是怎麼給你呢。圖片我先找下,你可以加我Hi好友。
❻ 微生物實驗 塞上棉花和牛皮紙之後,如何扎繩子
為了敘述方便,把繩子的兩個頭叫做A端和B端。首先將A端甩出一截在試管上端,不用太長,用左手拇指壓住繩子,右手開始拿剩下部分纏試管,第一次要連拇指一起纏住,第二次開始只纏試管,快到B端的時候,將左手拇指抽出,這里形成一個環,把B端那部分弄個環放進去,B端的頭不要進去,一定是朝下的,然後扯A端,拇指形成的環把B端壓緊即可。用的時候扯B端即可。
❼ 培養皿在滅菌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包紮的
塑料培養皿採用環氧乙烷滅菌時是10個/密封袋,再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