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生物黴菌和酵母菌檢測結果如何填寫,
項目:黴菌及酵母菌數
標准規定:10²cfu/g(按標准規定)
檢驗結果:<10cfu/g(或者檢測出實際數量)
以上是固體產品,液體產品的單位是cfu/ml
『貳』 gmp整改認證檢查報告關於微生物怎麼寫
gmp整改認證檢查報告關於微生物怎麼寫
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叄』 食品檢驗報告怎麼寫
第一行,公司名稱
第二行,表單名稱
第三行,表單編號,序號
表格內容:
第一部分:「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產品數量、規格,取樣數量。取樣日期,檢驗日期」
第二部分:項目 標准(執行標准),結果
具體各項指標名稱
最下面是:
結論
備注
檢驗員和領導簽字行!
『肆』 如何寫食品檢驗報告
一、項目的填寫
樣品名稱:
生產廠家:
樣品批號:
受檢單位:
樣品數量:
代表數量:
樣品包裝:
收檢日期:
檢驗目的:
檢驗起止日期:
檢驗依據:
二、「檢驗項目及結果」的填寫:
應填寫測定次數和相對標准偏差(偏差)
示例:
檢驗項目及結果:
項目:醬油的相對密度
結果:d2020=1.112
,n=5,
Sr=0.02%
三、「評價意見」的填寫
兩種情況的填寫方法
1、檢驗結果符合要求時:
本次測定結果的相對偏差為0.02%不超過規定值,結果可靠;受醬油的相對密度為d2020=1.112。
(實際崗位時可向上一級報送)
2、檢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時:
本次測定結果的相對偏差為×××,超過規定值,結果不可靠,需重新檢驗。
(實際崗位時則不能向上一級報送)
『伍』 微生物檢驗原始記錄空白對照報告怎麼填寫
配好培養基後,以無菌水接種或灼燒過的接種環劃線,正常條件下為培養,設為空白對照,可以檢驗培養基是否滅菌徹底、超凈工作台工作環境是否無菌、無菌操作是否過關等,排除其他干擾因素。
『陸』 微生物檢測報告單怎麼寫啊(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
這個可以你們自己設計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啊
我這里是我們使用的,不過這種表格大部分是通用的
文檔格式發不上來,就弄了個截圖,你看一下,看看是否適用。
然後你只要把「合格標准」那一欄改成你要的標准就行。
譬如你要細菌總數,你可以說:產品中細菌總數要求不得高於3000CFU/g。
譬如說大腸桿菌,你可以說:產品中大腸桿菌不得檢出。
『柒』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報告怎麼寫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食品中菌落總數(Aerobic plate count)的測定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2 術語和定義
2.1 菌落總數 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如培養基、培養溫度和培養時間等)培養後,所得每g(mL)檢樣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總數。
3 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滅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如下:
3.1 恆溫培養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恆溫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為0.1 g。
3.5 均質器。
3.6 振盪器。
3.7 無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
3.8 無菌錐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無菌培養皿:直徑90 mm。
3.10 pH 計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試紙。
3.11 放大鏡或/和菌落計數器。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見附錄A 中A.1。
4.2 磷酸鹽緩沖液:見附錄A 中A.2。
4.3 無菌生理鹽水:見附錄A 中A.3。
5 檢驗程序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見圖1。
圖
1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
6 操作步驟
6.1 樣品的稀釋
6.1.1 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稱取25 g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杯內,8000 r/min~10000 r/min 均質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釋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2 液體樣品:以無菌吸管吸取25 mL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錐形瓶(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無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勻,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3 用1 mL 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樣品勻液1 mL,沿管壁緩慢注於盛有9 mL 稀釋液的無菌試管中(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要觸及稀釋液面),振搖試管或換用1 支無菌吸管反復吹打使其混合均勻,製成1:100 的樣品勻液。
6.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備10 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 次1 mL 無菌吸管或吸頭。
6.1.5 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 個~3 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 倍遞增稀釋時,吸取1 mL 樣品勻液於無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同時,分別吸取1 mL 空白稀釋液加入兩個無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6.1.6 及時將15 mL~20 mL 冷卻至46 ℃的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可放置於46 ℃±1 ℃恆溫水浴箱中保溫)傾注平皿,並轉動平皿使其混合均勻。
6.2 培養
6.2.1 待瓊脂凝固後,將平板翻轉,36 ℃±1 ℃培養48 h±2 h。水產品30 ℃±1 ℃培養72 h±3 h。
6.2.2 如果樣品中可能含有在瓊脂培養基表面彌漫生長的菌落時,可在凝固後的瓊脂表面覆蓋一薄層瓊脂培養基(約4 mL),凝固後翻轉平板,按6.2.1 條件進行培養。
6.3 菌落計數
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或菌落計數器,記錄稀釋倍數和相應的菌落數量。菌落計數以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6.3.1 選取菌落數在30 CFU~300 CFU 之間、無蔓延菌落生長的平板計數菌落總數。低於30 CFU 的平板記錄具體菌落數,大於300 CFU 的可記錄為多不可計。每個稀釋度的菌落數應採用兩個平板的平均數。
6.3.2 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度的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勻,即可計算半個平板後乘以2,代表一個平板菌落數。
6.3.3 當平板上出現菌落間無明顯界線的鏈狀生長時,則將每條單鏈作為一個菌
『捌』 微生物實驗報告中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的實驗論文怎樣寫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於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論文寫作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准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於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於「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願望的東西。」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並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寫作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搜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
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
五、論文寫作提綱
擬寫論文提綱也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說從此進入正式的寫作階段。首先,要對學術論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並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考慮論文的構成形式。對於初學論文寫作者可以參考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類型,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對掌握的資料做進一步的研究,通盤考慮眾多材料的取捨和運用,做到論點突出,論據可靠,論證有力,各部分內容銜接得體。第三,要考慮論文提綱的詳略程度。論文提綱可分為粗綱和細綱兩種,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點,不涉及材料和論文的展開。對於有經驗的論文作者可以採用。但對初學論文寫作者來說,最好擬一個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不但提出論文各部分要點、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詳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有所反映,寫作時即可得心應手。
六、執筆寫作
執筆寫作標志著科研工作已進入表達成果的階段。在有了好的選題、豐富的材料和詳細的提綱基礎上,執筆寫作應該是順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內容當然要充實,但形式也不可不講究,文字表達要精煉、確切,語法修辭要合乎規范,句子長短要適度。特別應注意的是,一定要採用醫學科技語體,用陳述句表達,減少或避免感嘆、抒情等語句以及俗言俚語,也不要在論文的開頭或結尾無關聯系黨政領導及其言論或政治形勢。
論文寫作也和其他文體寫作一樣,存在著思維的連續性。因此,在寫作時要盡量排除各種干擾,使思維活動連續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氣呵成。對於篇幅較長的論文,也要部分一氣呵成,中途不要停頓,這樣寫作效果較好。[2]
『玖』 食品做微生物實驗需要做5個樣,那麼出檢驗報告怎麼出
食品做微生物實驗需要做5個樣,那麼出檢驗報告怎麼出
我國衛生部頒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標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致病菌三項。
1、菌落總數
菌落總數是指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後所得1g或1ml檢樣中所含細菌菌落的總數。它可以反應食品的新鮮度、被細菌污染的程度、生產過程中食品是否變質和食品生產的一般衛生狀況等。因此它是判斷食品衛生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
2、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包括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的一些中間類型的細菌。這些細菌是寄居於人及溫血動物腸道內的腸居菌,它隨著的大便排出體外。食品中如果大腸菌群數越多,說明食品受糞便污染的程度越大。故以大腸菌群作為糞便污染食品的衛生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質量,具有廣泛的意義。
3、致病菌
致病菌既能夠引起人們發病的細菌。對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場合,應該選擇一定的參考菌群進行檢驗。例如:海產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為參考菌群,蛋與蛋製品以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米、面類食品以蠟樣芽孢桿菌、變形桿菌、黴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罐頭食品以耐熱性芽孢菌作為參考菌群等等。
4、黴菌及其毒素
我國還沒有制定出黴菌的具體指標,鑒於有很多黴菌能夠產生毒素,引起疾病,故應該對產毒黴菌進行檢驗。例如:麴黴屬的黃麴黴、寄生麴黴等,青酶屬的桔青酶、島青酶等,鐮刀酶屬的串珠鐮刀酶,禾穀鐮刀酶等等。
5、其它指標
微生物指標還應包括病毒,肝炎病毒、豬瘟病毒、雞新城疫病毒、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豬水泡病毒等;另外,從食品檢驗的角度考慮,寄生蟲也被很多學者列為微生物檢驗的指標:如旋毛蟲,囊尾蚴,住肉孢子蟲、蛔蟲,肺吸蟲,弓形體,蟎,薑片吸蟲,中華分枝睾吸蟲等等 。
『拾』 食品做微生物檢查,結果一個皿有一個黴菌一個皿沒有這個怎樣開報告依據是啥
食品微生物做的時候,一個培養皿中有一個黴菌,另一個培養皿中並沒有。要看你的釋倍數,菌落數乘以你的稀釋倍數,除以二。就是你報告的菌落數。如果沒有稀釋度。那就要報一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