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初一生物第二課時的撰寫是什麼意思

初一生物第二課時的撰寫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6-07 19:08:06

① 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

先給上冊。
七年級上冊生物學復習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應激性: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2生長和繁殖
3新陳代謝: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進行呼吸。
4.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徵。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1.生態系統: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如一片森林,一塊草地)
2.生物圈:(1)范圍: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岩石圈上層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3、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
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
同種生物之間:互助、斗爭不同種生物之間: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競爭。
7、生物都能適應環境。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擬態,保護色,警戒色)
8、生物既適應環境,也影響和改變環境。如:蚯蚓鬆土,沙地植物防風固沙
9、生物學發展過程中的四個重要事件:
(1)林奈(分類學之父)與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
(2)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3)哈維與血液循環的發現。
(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觀察、調查、分類、比較、文獻、實驗等方法。
14、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舉例: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法是:對照實驗。
實驗方案中一般只設一個變數因素,每一個變數因素應該設置對照,如光照與黑暗,潮濕與乾燥;影響實驗的其他因素應該相同
第二單元 細胞
顯微鏡的構造。見書34---35頁。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放置玻片4觀察5收放
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
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細胞數量越少,視野越暗。
光線過強時:小光圈,平面鏡;光線過弱時:大光圈,凹面鏡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根據細胞數量可分為: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衣藻)和多細胞生物
3.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三個基本結構:(見課本42---43頁)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和保護作用。
細胞質: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線粒體: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有,是細胞呼吸作用場所。

4. 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內有細胞液,儲存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
5. 細胞分裂:細胞一分為二,產生新的細胞的過程。
6、細胞分裂過程:(見書本53頁圖)
動物細胞:細胞核分裂→ 細胞膜凹陷→2個新細胞
植物細胞:細胞核分裂→細胞質分裂→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2個新細胞
7、細胞分裂特點: 細胞分裂前,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加倍,分裂後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保證了新細胞與原來細胞的遺傳物質相同。
8、細胞分裂的意義: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多細胞生物與繁殖新個體有關,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更新衰老死亡的細胞,
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0、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
主要分布位置 功 能 舉 例
上皮組織 體表或體內管腔的內表面 保護、分泌 皮膚上皮、小腸上皮、氣管內表面
結締組織 廣泛分布於全身各處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 骨、韌帶、脂肪、血液等
肌肉組織 附著在骨骼上,
心臟及內臟器官 收縮、舒張的功能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經組織 腦、脊髓以及
神經中 接受剌激,產生和傳導興奮 腦、脊髓

11.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1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分化 器官 系統 人體或動物體
細胞 組織
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植物體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1、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
的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澱粉和氧氣;條件:光 ;場所 葉綠體。
3、反應式: 光
二氧化碳 + 水 澱粉(儲存能量)+ 氧氣
葉綠體
4、光合作用中的兩種變化:(1)物質轉變:無機物(水和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物(澱粉);(2)能量轉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5、光合作用的意義:
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6、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方法:合理密植,立體高效種植。
7、葉的結構:
(1)表皮:保護組織
表皮細胞無色透明(不含葉綠體),外壁還有角質層(透光不透水)
氣孔:由成對的保衛細胞組成,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
(2)葉肉:營養組織
柵欄組織,細胞呈圓柱形排列緊密和整齊,含葉綠體較多
海綿組織: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鬆,含葉綠體較少
(3)葉脈:由導管和篩管組成,屬於輸導組織,有輸導、支持作用
8、所有的活的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9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吸收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有機物(儲存能量)+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線粒體
10、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的去向:(1)各種生命活動;(2)轉化為熱量散失。
11、呼吸作用的意義:為植物的各種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動力)。
12、吸收作用: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13、根吸水的原理: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於土壤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細胞液濃度小於土壤溶液濃度時,細胞失水。
14、蒸騰作用的定義:在溫暖有陽光的環境下,植物體內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
15、蒸騰作用的意義:降低葉面溫度,促進水的吸收,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對環境的意義:增加大氣的濕度,調節氣候。
16、植物氣孔的分布:植物葉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氣孔,但下表皮一般較多。
17、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運輸(由下往上);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由韌皮部的篩管運輸(由上往下)。
18、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全過程。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
種皮:保護種子內部結構
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19、雙子葉植物: 胚 胚軸:連接莖和根的部位
(大豆、花生) 胚根:發育成根
子葉:2片,儲存營養物質

種皮:保護種子內部結構
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20、單子葉植物: 胚 胚軸:連接莖和根的部位
(玉米、小麥) 胚根:發育成根
子葉:1片,輸送營養物質
胚乳:儲存營養物質

21、種子萌發的條件:(1)內部條件:有生命力完整的胚;有足夠的營養物
質;非休眠期 (2)外部條件:充足的空氣;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
22、根系: 直根系:主根側根組成(雙子葉植物)
須根系:由不定根組成(單子葉植物)
23、根尖的結構:成熟區: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伸長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分生區:細胞分裂能力強,產生新細胞
根冠: 保護作用
24、芽的結構:(1)芽軸:發育為莖(2)葉原基:發育為幼葉,幼葉發
育為成葉;(3)芽原基:發育為側芽,側芽發育為側枝;
25、花的結構: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主要結構)組成。
26、雄蕊:包括花絲和花葯;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
27傳粉:花葯里的花粉傳送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
28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29受精過程:花粉落在柱頭上,形成花粉管,伸長達到子房,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的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了受精卵。
30完成受精後,受精卵發育為胚,珠被發育為種皮,子房壁發育為果皮,整個
胚珠發育為種子,整個子房發育為果實。
31、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能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3)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
32、植被:覆蓋地表而有規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
33、我國植被主要類型: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原荒漠。
34、我國的珍稀植物:銀杉(植物「大熊貓」)、水杉、珙桐(鴿子樹,活化石 )、桫欏。
35、我國植物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少;(2)地理分布不均衡;(3)土地沙漠化嚴重;(4)人為破壞嚴重,利用不合理。
36、我國的重大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被譽為「綠色長城」
37、每年的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②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③ 初一生物探究報告怎麼寫

要分:開題報告,背景說明,目的和意義,活動計劃,任務分工,活動步驟,預期成果,

④ 初一生物小論文可以寫什麼

一、 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題目)要注意「實用性」、「可行性」和「創造性」。 「實用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在生產、生活或科學上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進行移植應用,為人類服務,在科學上有一定的價值。 「可行性」就是要從實際出發,也就是要從我們的知識基礎和人力、現有的實驗條件和經費條件來確定課題,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學生搞小論文,選題時宜「小」,切忌「大」而「全」。 「創造性」就是選擇的課題要新穎,有新的設想,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創新,不要簡單地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實驗。 二、 研究方法 課題確定後,就要選用確當的研究方法來完成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察法(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三種。 考察法就是調查某一地區的一些生物在組成、數量和分布上的規律性,像昆蟲種類、某些鳥獸的種類及數量變化、葯用植物、環保中抗污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的調查……,這些調查結果有可能被有關部門採納,發揮出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種研究方法花錢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一般的學校都可以進行。 觀察法就是對某種生物的部分個體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了解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性。在研究過程中,被觀察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量,因為如果只對某一個體進行觀察,會產生偶然性,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還要注意進行重復的觀察,可以多設幾個觀察點同時進行,以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觀察的同時,如能注意採集,製作出生活史標本,則效果更好。 考察法和觀察法一般都是在不改變生物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法則是人工改變環境中的某個因素(如食物、溫度、光照等),觀察對有機體所產生的影響,找出其規律性。 實驗的方法要注意科學性。例如,選擇「不同飼料對蟾蜍蝌蚪發育的影響」的課題,在實驗時,可以分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混合飼料三個組。飼養過程中,三個組在實驗中只允許喂蝌蚪的飼料不同,其他的條件,例如:蝌蚪的來源和大小、容器、水質、水溫、光照……都要求盡量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的科學性。飼養的蝌蚪要有一定的數量,每組20條左右。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容易產生偶然性,說明不了問題;數量太多,又會給飼養和觀察帶來問題。 三、 撰寫「小論文」 「小論文」是同學們自己研究「成果」的小結,因此寫作時,可以以第一人稱「我」或「我們」來進行敘述。「小論文」一般包括:①題目。論文的題目要求簡潔、新穎,吸引讀者。②引言。在文章的開頭,可以寫一篇簡單的引言,說明進行該項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樣想到要開展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等等。③材料和方法。要寫清楚考察和觀察的對象,實驗的材料、材料的來源、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儀器設備等等。④結果。結果是論文的論據部分,如有可能則最好用數據的形式表示,整理成表格;如能進一步畫成曲線圖,則更加形象,有說服力。⑤討論。討論是論文的論證和論點部分。是在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後,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論點,並在理論上加以說明。⑥結束語及參考文獻。可以談談該項研究的實用價值;有的還可談談該研究的不足之處,註明參考文獻。 最佳答案: http://www.wenwen.com/z/q12601629.htm

⑤ 生物學初一的重點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⑥ 初一生物有什麼知識點

1.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 生物的特徵:動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植物通過氣孔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進行呼吸);
人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植物落葉:(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追獵物,含差草葉片合攏:(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植物產生種子,動物產卵、產崽:(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
也可以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劃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還可以按照用(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5.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為標准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這個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10. 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
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動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
食物),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無機鹽)。
1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細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13.做完實驗後,要把小動物(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14.在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探究實驗中,使這兩種環境中除(光照)外,濕度、溫度等其他
條件都相同。也就是說,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這個實驗中的(變數)。
15.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
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例如: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中,設計(陰暗)、(
明亮)兩種環境,其他條件都相同,就是對照實驗。
16.生物與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還有(競爭)關系,
如稻田裡的水稻和雜草;(合作)關系如螞蟻、蜜蜂等昆蟲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18.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如:駱駝尿液少,體溫升到46°C時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發達,葉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0.(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因而叫做(消費者);
(細菌)和(真菌)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還有(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和(水)等。
21.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22.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23.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24.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
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25.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叫做(生
物富集)。會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
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越多。
26.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27.(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28.使用顯微鏡: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一隻眼注視(目鏡內),另一隻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
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隻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潔收鏡: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
)。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
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29.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
數。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大,顯微鏡下的細胞數目就(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小,顯微鏡下的細胞數目就(越多)。
30.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用從生物體上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製成。這三
種玻片標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玻片標本的製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贊同
1| 評論
2011-10-25 12:58 wkjjk | 二級
這個行不?不行跟我講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閱讀全文

與初一生物第二課時的撰寫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