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如何判斷中葯和西葯

生物如何判斷中葯和西葯

發布時間:2022-06-08 06:59:22

Ⅰ 中葯與西葯有什麼區別

中葯:我國傳統使用的植物,動物,礦物葯及其成葯稱中葯。 西葯:有機化學葯品,無機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稱西葯。 成葯:按療效顯著的常用處方, 將葯物製成一定規格的制劑,給予通俗的名稱,患者可不經醫生處方直接購用,這種葯品稱為成葯。 中葯的來源有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一般認為,中葯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中葯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補瀉歸經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1、四氣五味:中葯的「氣,味」實際上就是葯物的性質,味道。「四氣」也稱「四性」是指葯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葯性。這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的。一般來說,寒性涼性的葯物都具有清熱性,瀉火,解毒等作用。熱性溫性的葯物多具有祛寒,助陽,溫中,通絡等作用。此外,尚有一類葯性平和的葯物,稱為性平。「五味」是指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味道。味辛的葯物具有發汗,行氣,活血的作用;味甘的葯物具有緩解,調和,補益的作用;味酸的葯物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味鹹的葯物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此外葯物還有澀味和淡味,澀味的作用與酸味類似,可歸入酸味;淡味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因淡味理解為無味,所以習慣上也只稱「五味」而不稱「七味」。 2、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葯物進入人體後,分別產生上升,下降,發散和瀉利的作用趨向。一般來說,具有升浮性質的葯物,有向上向外的趨向,分別有升陽,發表,散寒,催吐和透疹的作用。具有沉降性質的葯物,則有下行向內的趨向,分別具有潛陽,收斂,清熱,降逆,滲利,瀉下安神的作用。 3、補瀉:補就是補其不足,即補益身體的虧損,增強機體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虛弱症狀。如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等。瀉就是瀉其有餘,即祛除致病因素,調整機體功能,制止病勢發展。如解表,瀉下,利氣,利水,祛痰,導滯,催吐,消積等。 4、歸經:歸經是指葯物對人體不同部位疾病的選擇性治療作用。它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某些葯物能治某經的臟腑及其經絡之病,則此種葯物就歸入該經。此外,葯物的五味與五臟亦有一定的關系,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腎,這也可作為葯物歸經的參考。 5、配伍:配伍就是按病情的需要和葯物性能,選擇兩種以上的葯物配合使用。前人用「七情」表示中葯的配伍關系。即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七個方面。只用一種葯物稱為「單行」;兩種功效類似的葯物合用使療效增強稱為「相須」;兩種功效不同的葯物合用,一種為主葯,另一種為輔葯,輔葯能增強主葯的療效稱為「相使」;一種葯物的毒性受到另一種葯物的抑制稱為「相畏」;一種葯物能消除另一種葯物的毒性稱「相殺」;一種葯的功效被另一種葯破壞稱為「相惡」;兩種葯同用能產生有害的作用稱為「相反」。 6、禁忌:中葯的用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配伍禁忌就是指相反,相畏的葯物一般不宜同用。所謂相反者是指兩葯合用後能產生毒性;所謂相畏者,是指兩葯合用後能使葯效降低或消失。此外,中葯的禁忌還有病情禁忌和葯食禁忌。病情禁忌中,如病屬陰虛陽亢者忌用辛溫燥烈之葯;有實邪病者不宜用收澀之葯等。葯食禁忌俗稱「忌口」。 中成葯:是對於中葯原葯進行加工,配製中成葯的原料,必須經過炮製,才能調配。中成葯的劑型:中成葯的劑型分為:丸劑,散劑,膏劑,丹劑,膠劑,酒劑,露劑,茶劑,錠劑,沖劑,片劑,滴丸,糖漿劑,注射劑,膠囊劑等。 中成葯的誤區: 1、中成葯毒性小,用量可大可小。中成葯較西葯毒副作用小,但並不是所有的中成葯都是無毒的,所以,服用劑量不可以任意加大。有許多中成葯含有毒性成份,千萬不可盲目加量服用。 2、中成葯顯效慢,需要長期服用。有些中成葯含有重金屬鉛汞等,如果長期服用,會在人體內產生蓄積中毒。中醫治病講究「糾偏」,就是以葯物的「偏性」糾正人體的「偏性」。應用中成葯時間過長,必然矯栓過正,引起新的疾病產生。所以,不管哪種中成葯都不適宜長期服用。 3、中成葯顯效慢,不能用於急救。有許多人認為,中成葯不適合甚至不能用於急救,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中成葯中有許多是搶救危重病人的良葯,如搶救中暑用的十滴水。 4、中成葯沒有失效期,貯存多久都能服用。目前,由於中成葯的效期研究工作組相對滯後,絕大多數中成葯還沒有確定有效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葯品就可以無限地使用下去。為確保葯品質量,醫葯行政部門規定,對非效期葯品效期管理實行「五年報驗制」。
求採納

Ⅱ 西葯和中葯有什麼區別

西葯和中葯的區別在於,中葯是通過傳統的植物經炮製、鍛造等方法加工出來的,它具有濃郁的草葯味,治療疾病的葯效較慢,但對腸胃壁的刺激較小,西葯包括有機或者無機的化學葯品,以及生物製品,它的治療范圍較廣,葯效快,治療疾病的效果明顯。

Ⅲ 中西葯的區別

中葯:我國傳統使用的植物,動物,礦物葯及其成葯稱中葯。
西葯:有機化學葯品,無機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稱西葯。
兩者從療效上看最大的區別在於西葯見效比較快適用於治病急症,而中葯相對來說見效比較慢,但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另外相對來說西葯的副用葯比中葯大。
中葯見效較西葯慢一些,但是,中葯的副作用比西葯少的多!
簡單的說中葯就是按中醫理論使用的葯.比如黃連是一種中葯,但是黃連素卻是西葯,學名鹽酸小檗件鹼.看說明書就可以區別,說明書上有解表,除濕,補腎,活血,化淤等功能主治的就是基於中醫理論使用的中葯.而西葯說明書則有化學名,結構式,劑量上比中葯精確,通常以毫克計,尤其兒童用量通常以公斤體重計算用量.

Ⅳ 怎麼看葯是中葯還是西葯

根據《中國葯典》,葯品分為中葯部分,化學葯部分和生物製品,通常中葯來源於動物植物礦物等,化學葯為人工合成生產,一般人難於區分的是葯店的中成葯和西葯,還有中西結合葯。通常中成葯為復方,西葯為單一成分,用葯品的批准文號來區別是比較准確的。但常見的葯品批准文號有多種,國葯准字(或衛葯准字)+字母Z、H、S、J、X、F分別指中葯、化學葯、生化葯、等等,詳詢「葯品批准文號」。

Ⅳ 如何區分是中葯還是西葯

如果葯品上葯物成分說明的話,你就看看成分,要是有什麼草啦,花啦,動植物類的就是中葯了,
要是竟些什麼大分子物質,什麼鹽酸克林黴素素,這一類的大都是西葯,當然這樣判斷平時要有一些常識的,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葯的時候直接問問醫生了.

Ⅵ 中葯和西葯有什麼區別

中葯和西葯概念,各是一類葯物本質的高度概括,具有其特定的內涵。只有明確其內涵范疇,才便於深入研究和擴展。中葯和西葯,是中醫葯學和西醫葯學理論體系內的概念,因此,在確定它們的內涵包括劃分原則和標准時,均不能離開各自的醫葯學理論體系、然而目前,對中葯和西葯概念內涵的認識,卻極混亂,實有必要加以分析,並給予科學的劃分。故作嘗試性探討。 一、中葯和西葯概念內涵混亂情況分析 中葯和西葯是於西方近代醫葯學傳入我國後而出現的概念,西方近代醫葯學所使用的葯物為西葯,我國原來已有的葯物稱葯。而今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已非如此簡單,理解各異,實極混亂,試歸納如下。 1.按地域來源或產地劃分。即外國製造和主產的葯物為西葯,中國特指的傳統葯物稱中葯。這在現代醫葯學剛傳入我國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現在,由於我國葯學研究和制葯工業的發展,不僅能製造生產外國最先研製的葯物,亦研製了很多為我國首創的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蔊菜素等天然產物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葯物,這些葯物,事實上是西葯,而不是中葯。故此種劃分,顯然不合適。 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產物劃分。即人工合成的葯物為西葯,天然產物葯物為中葯。這種劃分也不合適。因為很多現在所稱的西葯如黃連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類葯物等,均是天然產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葯卻為人工合成的,如中葯冰片,現已有人工合成的龍腦供用。更在我國古代,早就用雄黃(硫化砷 AsS)煉制(氧化)而得中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 O3)可見砒石乃為人工合成的中葯。 3.按組成成分較純或結構清楚乃至單 體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來劃分。有的將成分較純或結構清楚乃至單體化合物的葯物稱西葯,而將樹皮、草根、全蠍等不純的天然混合物葯物稱作中葯或稱中草葯.這種標准亦不確切。如西洋參、洋地黃葉、大黃蘇打片等西葯,即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銨)、冰片、砒石等中葯,卻為成分清楚或單體化合物的葯物。 4.按劑型不同來劃分。有的將現代制劑如針劑、片劑等稱作西葯,而將中國的傳統制劑如丸、散、膏、丹、湯劑等稱作中葯。這在五十年代以前似可理解,而今,顯然更不合適了。如桑菊感冒片、羚翹解毒片等是中葯,卻是現代劑型的片劑。而西葯的一些合劑是與中葯湯劑無本質區別,更亦有丸、散、膏等劑型。 5.按使用人員劃分。即中醫使用的葯物為中葯;西醫使用的葯物為西葯。籠統講,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細分析起來,亦不確切。如西醫也使用甘草、大黃等,但並不能因此而簡單地將它們稱作西葯;既使中醫自服維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稱其為中葯。更在臨床有時可遇到這樣情況:某中醫開了一張中葯處方,且方中葯物為常用中葯,而有的中醫則認為其不是中醫葯處方,而是西醫葯處方。因為方中葯物並未考慮中葯基本內容——內涵,又違背中葯使用規律,實屬通稱的中葯西用。 二、中葯和西葯概念內涵的 確定中葯和西葯劃分的基本原則,是不能離開相應的醫葯學理論體系、即概念的內涵——基本內容應適應醫葯學理論體系的要求,並據此而使用。故先明確相應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內容,才能確定葯物概念的內涵。 1.中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內容和中葯概念內涵 (1)中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內容 中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應這樣表述: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用臟腑、經絡、衛氣營血、三焦等表示機體的功能部位;以八綱——陰、陽、表、里、寒、熱、 虛、實來表示機體的功能狀態;四診的望、聞、問、切作為了解機體狀況的手段; 按辨證論治的原則,確定機體狀況(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狀況)而採取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如果採用葯物來影響機體狀況的話 (因尚可用針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葯的程序,即先辯別病證的機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況),採用相應防治法則如八法的何種,確定基本方劑類型,最後選擇合適葯物而施治於人,以達防病治病目的,在診治的全過程中,始終強調機體內因為主而不忽視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觀。總之,具備如上基本內容的醫葯學理論體系即為中醫葯學理論體系。 (2)中葯概念內涵 中葯應具備與中醫葯學理論體系基本內容相適應的特徵,其具體內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葯物性能的表達有性味,即四氣(寒熱 溫涼)五味(酸苦甘辛咸);歸經,包括臟腑、經絡、三焦、衛氣營血等歸經;升降浮沉。這些,有時又稱中葯特性,即狹義的中葯葯性。第二,葯物功效以中醫葯學術語,表述,如解表、涼血、平肝、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等。第三,葯物配合使用 時,按君臣佐使關系配伍,使各味葯共同構成一個功效整體與機體證相對應而發揮作用,配伍組方時還要考慮到葯物的七情、反畏、葯對等關系。簡言之,以中醫葯學理論體系的術語表述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的葯物,稱作中葯。這是中葯概念內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備如上基本內容的葯物,並且只有按中醫葯學理論使用時,方稱作中葯。若按其它醫葯學理論使用時,還可不稱作中葯(見後)。 2.西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內容和國葯概念內涵 (1)西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內容 西醫葯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應這樣表述:以現代科學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為基礎;用直觀或解剖後所見(包括用各種放大倍數的顯微鏡)的實體來表示機體的部位:以組織形態(有時稱病理形態)、生理 功能、生化變化的相應指標和術語來表述機體的功能狀態,並以此作為診斷的標准和採取相應防治措施的依據;如果採用葯物治療的話(因尚可採用非葯物治療如物理療法、手術等),主要考慮影響機體病理、生理、生化指標變化而選用相應葯物以達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診治的全過程中,強調的是外因對機體功能指標的針對性而較少考慮機體內因的綜合影響。總之,具備如上基本內容的醫葯學理論體系即為西醫葯學理論體系。 (2)西葯概念內涵 西葯應具備與西醫葯學理論體系基本內容相適應的特徵,其具體內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學性質來表示,如是液體還是固體,是酸性還是鹼性 等,第二,葯物功效以相應的病理、生理、 生化等的指標和術語來表示,如抑制細菌、 降低血壓、升高血糖等。第三,葯物配合使用時,考慮葯物間的物理、化學、物理化學 、變化,如沉澱、分解等,至於生物活性則考慮各個葯物各自作用的結果,而不是把各種配合使用的葯物作為一個功效整體。簡言之,以西醫葯學理論體系的術語表述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的葯物,稱作西葯。此為西葯概念內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 具備如上內容的葯物,並且只有按西醫葯學理論使用時,才稱作西葯。若按其它醫葯學理論使用時,還可不稱作西葯(見後)。 三、應澄清的幾個問題 中葯和西葯概念內涵確定後,如下幾個問題就易得到澄清。 1.中國的葯並不就等於中葯所謂中國的葯,應包括中國生產的所有葯物。更從醫葯學理論體系講,不僅包括中醫葯學理論體系的葯物,尚包括其它醫葯學理論體系的葯物如蒙葯、藏葯、傣葯、維族 葯等以及民間葯(有時可稱作草葯),因它們均為各自醫葯學理論體系內的葯物,即具相應的特性、功效表示法及使用規律,故不能簡單地將它們稱作中葯。如果稱它們為中葯的活,只能說是泛指的中葯,即中國的葯,而不是特指的中葯。至於草葯,即尚不具備一定醫葯學理論體系中的葯物基本內容,而在民間確實能用以防治一些疾病的葯物。不論草葯還是如上提到的中醫葯學理論 體系之外的葯物乃至西葯,當經過研究確定其中葯基本內容後,再按中醫葯學理論使用時,就可稱作中葯。如草葯穿心蓮,民間用其治療痢疾、發燒等,近年通過研究已總結歸納出它的中葯基本內容如性味一苦寒,中葯功效表示如清熱解毒等,已能按中醫葯學理論使用。故已可稱之為中葯。 2.一個葯可稱作中葯又可稱作西葯到底如何稱呼,應看葯物概念內涵的兩方面(如上述)。為進一步說明問題,試再舉例。如大黃,無疑是一味中葯,因它具中葯基本內容而能按中醫葯學理論使用。但西醫葯學體系亦使用它,使用時並不考慮其中葯基本內容,只考慮其西醫葯學術語表示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如味苦,少量使用 作為苦味健胃葯;具致瀉作用,用來治療便秘等。故在此種情況下,只能稱之為西葯。 其它如氯化銨(硇砂)、甘草等,均可稱作中葯或西葯。 3.從中葯中所得到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到底算中葯還是算西葯? 到目前為止,一般來講,還是稱作西葯為宜。如延胡索乙素,是得自中葯元胡,且為其鎮痛有效成分之一,但因其尚不具備中葯基本內容,只能按西醫葯學理論使用,即考慮其具鎮痛、鎮靜催眠作用,對慢性持續 性鈍痛尤內臟痛效佳,主要用來治療內臟鈍痛、腦震盪後頭痛及痛經等。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稱作西葯。其它如降壓靈、黃連素、麻黃素等亦然。然而,現在不能稱作中葯,並不意味著永遠絕對不能稱作中葯。只要將它們放到中醫葯學理論體系內進行研究,使之具備中葯的內涵即中葯的基本內容,還是能成為中葯的。即西葯還是能中葯化的。 中草葯的葯理是與「四氣五味」來調理人體「五臟六腑」之間之「陰陽平衡」,以固本培元為目的,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把病毒排出體外來達到治病的目的。什麼叫「四氣五味」?指葯物的氣與味,四氣即溫、熱、寒、涼,五味即甘、酸、苦、辛、咸。根據中草葯氣味不同來決定葯物之功效, 比喻甜味必和中, 芳香能止痛, 辣味能驅風, 味苦是清涼等。什麼叫陰陽平衡? 簡單來說就好比水與火, 水如太大必克火, 火如太大必燒干水。亦好比汽車的發動機一樣, 要靠水箱之水來冷卻才能正常運轉, 如水箱沒水肯定燒壞發動機,就是這個道理。 西葯屬於化學性葯物, 由化學份子組成, 它的治病機理是用葯物產生化學反應來殺滅病菌或病毒, 與抗菌消炎為主。所以一般淺表性病菌病毒用西葯治療, 效果非常快速。很多漫性病用西葯治療效果不見明顯, 原因很簡單, 漫性病多由治療不及時所造成, 久病人必虛, 體虛得不到滋養就會波及其它器官引起連鎖反應。因為人體是由多個器官所組成, 每個器官都有各自的分工及作用。比喻心臟是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但是單靠心能泵血嗎?不能。心要靠肺的供氧, 有肺氣的充盈才有脈博的跳躍。所以話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是相輔相連的, 決一不可。任何一個器官有病變不及時治療都會影響到其它器官, 西葯治療只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能醫好慢性病嗎?但凡事都有一分為二, 中醫所講叫辯證施治, 有些病用中西結合來治療能起到事半功倍之療效。舉個例:好比一棵樹已被蟲食到七零八落, 首先要將蟲殺死, 再漫漫淋水施肥才能使樹從新生長。 如果單殺蟲不淋水施肥可能亦生長不了, 單淋水施肥不殺蟲也不行。因為樹生長得再快都不夠蟲食, 所以要先殺蟲, 就如西醫的殺菌消炎, 淋水施肥就如中醫的固本培元。 在中國落後的年代我國中醫葯被先進的西方醫療所鄙視, 但近代有很多在外國居住的華僑得病, 先進的西方醫療已診斷為絕症, 回到祖國尋求中醫葯治療能神奇般好轉。去年在香港治療非典就是一個實例, 開始用西葯治療反復發作, 後來還是靠廣東的專家用中醫葯治療, 得到世界衛生組識的認可。也引起國際上的關注, 在美國也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究我國的中草葯。我衷心希望中草葯給人類的健康帶來更加巨大的貢獻。

Ⅶ 什麼是中葯什麼是西葯

中葯是指依據中醫學的理論和臨床經驗應用於醫療保健的葯物。
中葯包含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成方制劑);

西葯即為有機化學葯品,無機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
看其說明書則有化學名,結構式,劑量上比中葯精確,通常以毫克計。

但是像國內生產的很多中葯飲片,中成葯中其實部分摻雜了化學制劑,不能嚴格意義上說是中葯了……
單從定義上也比較難區分。
有個簡便方法就是看說明書:說明書上有解表,除濕,補腎,活血,化淤等功能主治的就是基於中醫理論使用的中葯.而西葯說明書則有化學名,結構式,劑量上比中葯精確,尤其兒童用量通常以公斤體重計算用量.

Ⅷ 怎樣分辨葯品是中葯還是西葯

主要是從葯物的成分上區別。看說明書中的成分介紹。中葯寫的都是草葯的名稱,而西葯寫的都是一些化學成分的名字和化學分子的結構式。再有看說明書介紹的治療適用症,應用術語不一樣。
例如感冒葯:西葯一般都寫是解熱止痛類的。而中葯寫的是適用於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或暑濕感冒等等。
注意市場上也有一些是中西葯合制的,例如:「感冒清膠囊」【成 份】穿心蓮葉、大青葉、南板藍根、金盞銀盤、崗梅、山芝麻、 對乙醯氨基酚、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嗎啉胍等。
用途: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於風熱感冒,發燒,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咽喉腫痛,全身酸痛等症。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Ⅸ 如何區分西葯和中成葯

我國一般把葯物分為、中葯、化學葯品、生物制劑、進口葯品國內分包裝、輔料。國家對葯品分類有明確規定。作為非專業人員或消費者,只要通過葯品包裝上的批准文號「國葯准字」後面的字母就能判斷是什麼葯品了。葯品在包裝上一定能夠看到批准文號:「國葯准字H(或Z.S.J.B.F)+4位年號+4位流水號」,它的意思是國家葯監局批准生產、上市**的葯品,H字母代表化學葯品、Z中成葯、S生物製品、J進口葯品國內分包裝、B保健葯品、F輔料。你看到葯品包裝上有批准文號「國葯准字」就是葯品了,國葯准字的後面是字母H就是化學葯,Z就是中葯。 看葯品說明書,中葯多為多種葯物復方合制,西葯多為單一葯物。 最簡單的是看每種葯的化學組成,西葯的組成是一些合成或者天然的化學品,說明書上一般還附帶它的化學式,分子量等信息。中葯的組成一般就是我們日常所看到的草啊,樹根,花朵什麼的。其實很好辨認的。 看葯名。中成葯一般是疾病名稱或者植物動物名稱,如鼻炎靈,六味地黃丸;西葯是化學名稱,如氨苄青黴素膠囊。

閱讀全文

與生物如何判斷中葯和西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