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河北初一生物教材需要掌握哪些

河北初一生物教材需要掌握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8 08:54:21

Ⅰ 初一生物知識點有哪些

初一生物知識點有如下:

1、細胞核在遺傳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基因(控制性狀的最小單位)。

2、生物的特徵: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3、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也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越靠近食物鏈的末端(營養級高)的生物數量越少,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越靠近前端(營養級低)的生物數量越多,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少。

5、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Ⅱ 初一生物必背內容

理解的方式去記住課本上的東西,也不能死記硬背. 要理解,能拿到現實生活中. 它不像歷史只能去記住, 你也可以通過做實驗加深印象.
比如說 細胞那一章, 根尖的結構, 你可以很形象的把它認為是你手裡拿著的一根小草的根.
總之,學生物不要太累.它畢竟不像其它科目,它就在我們身邊.
【生物的學習】
基本方針:
1.生物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植物,動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記憶,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
運用方案:
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
(1)根據每單元的學習目標,聯系各個概念進行學習。
(2)不要只記憶核心事項,要一步一步進行深入的學習。
(3)要正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
3.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
4.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5.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把握實驗目的,把結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較,找出差距,並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正確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直接觀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徵。
*養成寫實驗觀察日記的習慣。
6.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7.根據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1)把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整理進行記憶。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
(2)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
(3)同時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記憶。
8.不懂的題必須解決。(先給自己提問,把握自己具體不懂哪部分後再請教其他人。)
9.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1)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2)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3)以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

Ⅲ 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必須是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的

請採納: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一、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生物具有共同特徵
1. 生物需要營養
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
2. 能進行呼吸
3. 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 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 能生長和繁殖
特殊: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徵。例如,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范圍:海平面向上、向下10千米
1. 大氣圈(低部)
2. 水圈(全部)
3. 岩石圈(表面)
生物的生存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
1. 非生物因素
2. 生物因素
第四節 生態系統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
1. 植物 生產者
2. 動物 消費者
3. 真菌、細菌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水、空氣、光
食物鏈和食物網
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五節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
1. 取鏡和安放
2. 對光
3. 觀察、調焦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三種:切片、塗片、裝片。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課本P45頁圖)
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遺傳信息的中心
細胞質:1.液泡:內有細胞液 2.葉綠體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課本P48頁圖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從外界吸收;分子大):糖類、核酸、蛋白質、脂類
無機物(自己製造;分子小):水、無機鹽、氧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中的能量轉化器:葉綠體;線粒體
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保存在它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課本P53頁圖Ⅱ-9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生物遺傳信息在細胞和的DNA中。
DNA是雙螺旋結構,能分成許多片段——基因。
染色體由DNA何蛋白質組成。
生物染色體的數量是恆定的。
人的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水稻的體細胞內含有12對染色體。染色體的數量的恆定對生物正常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AN上有遺傳信息。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細胞的分裂和生長能使生物體由小長大。
細胞和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
分裂過程:
① 核先分,然後是質分裂,最後長出膜、壁。
② 新細胞與原細胞染色體一樣。
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分化 形成 形成 構成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形成
動物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和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能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細胞→四大組織→器官→八大系統→人體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綠色開花植物的組成: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分裂 形成 形成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分化
植物四種主要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分生組織:分裂能力強,不斷產生新細胞
保護組織:保護內部柔嫩的部分
營養組織:儲藏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
輸導組織:輸送物質
分生組織的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再由這些細胞分化形成其他組織。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可做魚類的天然餌料或凈化污水。
(2) 有害:會危害人類健康或造成赤潮危害漁業。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病毒的種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由蛋白質的外殼和核酸內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一旦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四大類: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
1. 大多數在水中
2. 單細胞或多細胞
3. 無根、莖、葉
苔蘚植物
1. 潮濕環境
2. 有莖、葉、假根
3. 無輸導組織
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使苔蘚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
蕨類植物
1. 潮濕環境
2. 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 生物結構
種皮
1.菜豆
胚芽
胚 胚軸
胚根
子葉(2片,儲藏營養)
果皮和種皮
2.玉米 胚芽
胚 胚軸
胚根
子葉(1片,儲藏營養)
胚乳
二.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條件
1. 外界條件:水、空氣、適宜溫度
2. 內部條件:活的、渡過休眠期
過程
首先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運轉給胚根、胚芽、胚軸。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 根的生長
分生區 伸長區(最快)
二.枝條是由芽發育
三.需要營養:水、無機鹽、有機物(自己製造)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P102,P103
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珠皮發育成種皮。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
P111圖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葉的蒸騰作用散失的。
一. 葉片的結構
1.上表皮
下表皮
2.葉肉
細胞內有葉綠體、有葉脈
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是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圍城的空腔。能張開,能閉合。太陽升起是氣孔張開,空氣涌進氣孔,為葉片製造有機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分也會通過氣孔二散失。夜晚,大多數氣孔縮小或閉合,蒸騰作用隨之而減弱。
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 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從細胞到器官)
二.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三.有機物分解
產生:二氧化碳(CO2)、水(H2O)
需要:氧氣(O2)、線粒體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呼吸作用:
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有機物(澱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水
二.氮——氧平衡
三.光合作用實質
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 + 氧氣
葉綠體(儲存著能量)

Ⅳ 急需河北少兒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的知識點及復習提綱

(一)探索生命的奧秘

1、認識周圍的生物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生命現象包括:

(1)具有一定的結構,細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生物體都能生長

(3)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

(4)生物體都能產生後代,親子代間具有遺傳和便宜的現象。

(5)生物體都能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稱為應激性,可以躲避有害、趨向有利。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2、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生態因素: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的生態因素包括有:陽光、水分、溫度、空氣、土壤等。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溫度影響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水常常決定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其他的生物影響該種生物的生活,比如草的繁盛,影響到牛羊的數目,人類對自然界森林的破壞,導致森林中原有生物的數量劇減。

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適應相應環境,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土壤中的蚯蚓。同時生物的生存也能影響環境,比如蚯蚓的活動使土壤疏鬆、肥沃。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4、生物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生物學: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

5、認識顯微鏡

基本結構:

目鏡:用來進行觀察的窗口,長度越長倍數越低。

轉換器:通過轉動更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物鏡:起放大作用,與目鏡一起放大被觀察物。物鏡越長,倍數越大。

粗准焦螺旋:迅速升降鏡筒,使成像比較清晰。

細准焦螺旋:精確升降鏡筒,使成像最清晰。

載物台:放置被觀察的玻片,上有玻片夾用來固定,中間有通光孔。

反光鏡:將光線反射通過通光孔,照在玻片上。其上有遮光器用來調節強弱。

6、使用顯微鏡

(1)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前方偏左處。

(2)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准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

(3)將裝片放在載物台上,使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用壓片夾壓住裝片。

(4)雙眼注視物鏡,轉動粗准焦螺旋,下降鏡筒至距玻片3~5mm處。

(5)左眼注視目鏡內,轉動粗准焦螺旋上升鏡筒,當看到物象時調節細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

(6)將觀察對象移動到視野正中心,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調節細准焦螺旋直到視野清晰。

簡要步驟:

對光→放置裝片→使鏡筒下降→使鏡筒上升、對焦→低倍鏡觀察→將要用高倍鏡觀察的部位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至高倍鏡→觀察

7、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主要包括:觀察器具(放大鏡)、解剖器具(解剖盤、刀片等)、計量器具(天平、量筒等)、加熱器具(酒精燈、三腳架等)、通用器具(試管、培養皿等)。

使用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尤其要注意安全。

8、臨時玻片的製作

過程:取玻片→滴加清水→放材料→加蓋玻片→吸去多餘清水

9、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

(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實驗步驟:取玻片→滴加清水→放材料→染色→加蓋玻片→吸去多餘清水→觀察

植物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有立方形、扁平形、柱形等,大小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基本結構都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質中還分布有各種各樣細胞器,各結構的功能總結如下:

細胞壁: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細胞膜: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保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

細胞質: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其中包含有各種細胞器,如:

線粒體:與呼吸作用有關,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葉綠體:與光合作用有關,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液泡:成熟植物細胞具有,其中含有細胞液,與細胞的失水、吸水有關。

其他:了解高爾基體、內質網、核糖體等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的生命活動,就是依靠各種細胞結構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的。也因此,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實驗步驟:取玻片→滴加生理鹽水→取材料並塗抹→染色→加蓋玻片→吸去多餘的水→觀察

動物細胞的形態和大小的差異更加多樣化,例如紅細胞的圓盤形,肌肉細胞的梭形等。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基本相似,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組成,但是沒有細胞壁,同時細胞質中也沒有葉綠體和中央大液泡,總結各結構功能

細胞膜: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保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

細胞質: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其中包含有各種細胞器,如:

線粒體:與呼吸作用有關,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其他:了解高爾基體、內質網、核糖體等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

3、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遺傳物質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因為該物質可以被鹼性染料染色,所以我們稱之為染色質,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特定的時候,染色質可以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每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是一定的。因為DNA是遺傳物質,儲存並傳遞遺傳信息,是控制生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的根本所在。染色質形成染色體。

4、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有何不同

總結: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中央大液泡,而動物細胞沒有。

(三)生物體的組成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有的生物是單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還有的生物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的,稱為多細胞生物。那麼,一個受精卵是怎麼形成一個多細胞生物的呢?一個多細胞生物,不單有很多的細胞,細胞的種類也很多,受精卵要形成多細胞的生物,需要經過分裂、分化的過程。

1、細胞分裂

生物都有生長現象,生物體的生長現象與生物體細胞數目增多、體積增大有關。細胞數目的增多是細胞分裂的結果,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本節所介紹的植物細胞分裂,因為分裂過程中會產生紡錘絲,又叫有絲分裂,其過程如下:

間期:染色體以絲狀的染色質形式存在,通過復制,每個染色體具有兩個攜帶相同遺傳信息的染色單體,以著絲粒連接在一起。

前期:染色質絲高度螺旋化,凝縮成染色體。細胞的兩極出現紡錘絲,通過著絲粒連接在染色體上,細胞核的核膜開始消失。

中期: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集中到細胞的中央截面。

後期:每條染色體從著絲粒一分為二,原來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變成兩條染色體,並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端移動。

末期:細胞兩端的兩組染色體分別解旋鬆散成染色質,核膜、核仁出現,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在細胞中部形成新的細胞壁,細胞質平均分成兩等份,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最典型的變化是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因為染色體的平均分配,所包含的染色體攜帶有相同的遺傳信息,保證了生物體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

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各種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即細胞生長,細胞體積增大。新生的植物細胞中的液泡小而分散,在細胞生長的過程中,小液泡逐漸融合成中央大大液泡。

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數目增加,細胞的生長使細胞的體積增大,這樣生物體就由小長大了。但是,細胞分裂不會無限制地進行下去。一般地細胞分裂50-60次,若出現無限分裂則可能已發生癌變,成了癌細胞。細胞是有一定壽命的。

2、細胞分化與組織形成

如果細胞如此分裂下去,細胞就都是相同的,但我們可以看到一棵植物有根、莖、葉等,我們人呢,有手有腳,有鼻有眼等,顯然不是由同種細胞組成的,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呢?分裂產生的細胞向不同方向發展,逐漸變成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這個過程被稱為細胞的分化。那些由形態相似、結構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細胞群體就形成了組織。

植物組織:

動物組織:

上皮組織:保護、吸收等功能

肌肉組織:運動等功能

結締組織:營養、連接、支持和保護等功能

神經組織: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等功能。

3、多細胞植物體的組成

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4、人體的組成

系統:人體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結構。

人體是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組成的。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人體各系統密切配合、協調統一,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5、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緊緊通過一個細胞,獨立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等生命活動。如草履蟲的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功能,纖毛具有運動的功能,伸縮泡具有排泄廢物的功能,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生殖。

和多細胞生物一樣,單細胞生物也能趨利避害,適應環境。例如草履蟲對外界環境的變化作出的適當反應,就是一種應激性。

(四)綠色植物的一生

1、植物種子的萌發

(1)種子的結構

(2)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內部條件: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外部條件: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種子的萌發過程:

種子萌發之前要吸收充足的水分,同時胚吸收儲存於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然後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莖和根的部分,胚芽則突破土壤逐漸發育成莖和葉——地上部分,子葉因為營養物質被吸收,則枯萎消失。

2、植物根的生長

(1)根尖的結構

植物的根具有固著、支持、吸收、輸導、貯藏等功能。

根冠:細胞體積較大,性狀不規則,排列不整齊,有保護根的作用。

分生區:細胞體積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緊密,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

伸長區:細胞體積較大,呈長方形,細胞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

成熟區:細胞體積較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水分、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

(2)根的生長

生長過程:分生區不斷分裂使細胞增多,是根生長的關鍵部位,伸長區迅速伸長使根尖長度增加。

生長特性:向地生長、向肥生長、向水生長等,有利於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

3、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

(1)植物的生長需要水

吸水方式:滲透作用

主要部位:根毛區

吸收特點:土壤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否則細胞失水。

滲透作用:水分子穿過半透膜,從低濃度向高濃度轉移。

合理灌溉:適時適量

(2)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含氮無機鹽:缺乏植株細弱矮小,顏色發黃。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

含磷無機鹽: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花的開放、果實和種子的成熟。

含鉀無機鹽:促進糖類的形成和運輸,使莖桿健壯。

其他無機鹽:此外,還需要含鈣、鋅、硼的無機鹽。

合理施肥:適時適量,過量施肥,會導致植物失水。

4、植物莖的輸導功能

(1)枝芽發育成莖

莖是多數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幹,連接著根和葉,著生葉和芽的莖通常也稱為枝或枝條。

芽是未展開的枝或花,將來發育成花的稱為花芽,發育成枝的稱為枝芽。(2)莖的基本結構

補充:木本植物莖具有形成層,所以可以逐年加粗,草本植物的莖不具有形成層,所以不能加粗。

(3)莖的輸導功能

導管: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

篩管:具有運輸有機養料的作用。

莖的其他功能:支持、貯藏和生殖等。

5、植物的開花和結果

(1)開花

綠色開花植物生長到一定的階段,就會開花,開花是指花瓣等展開的現象。

(2)花的結構(3)果實的結構

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和受精,整個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逐步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果實主要由果皮和種子組成。

(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的發現

(1)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范·海爾蒙特第一次企圖用實驗來回答植物營養物質來源的問題。他在100kg乾燥的細粒土壤中,種了一棵2.5kg重的柳樹,然後往盆里澆水,但不供給其他營養物質。五年後,他發現柳樹的重量為82.5kg。土壤曬干後的重量僅比原來少100g。因此,范·海爾蒙特說,植物是從水中而不是從土壤中得到營養物質。

過渡:范海爾蒙特當時還不知道光合作用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為後人留下一個問號。到了18世紀,有一位科學家對氣體非常感興趣,他就是普利斯特萊。

普里斯特萊實驗看課本上的圖

看圖了解科學家是如何做的,從圖文中得到:放了一盆薄荷植株後蠟燭繼續燃燒,植物長得也很好。

植物生長不僅需要「壞」空氣而且能使「壞」空氣變好。

當時普利斯特萊僅知道這些,但現在我們知道,人和動物生存必需O2,同時呼出CO2,所以「壞」空氣即為富含「CO2」的空氣,「好」空氣為富含「O2」的空氣。這樣的話,就可以得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CO2作原料,同時放出O2。

許多科學家的繼續研究

到18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光合作用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學反應

不論是微小的單細胞藻類,還是高大的綠色植物,都能通過光合作用在體內積累有機物。綠色植物像一個巨大的能量轉換站,把太陽能貯存在植物體內的有機物中。

2、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

(1)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表皮位於葉片的最外層,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細胞的外壁常有一層角質層,可以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葉內的水過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種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叫做保衛細胞。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叫做氣孔。氣孔是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葉肉位於上表皮與下表皮之間,一般分為柵欄層和海綿層。柵欄層的細胞排列比較整齊,細胞里含有較多的葉綠體。海綿層的細胞排列比較疏鬆,細胞里含有較少的葉綠體。

葉脈分布在葉肉之間。葉脈具有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功能,還具有支持葉片的功能。

(2)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片的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又含有綠色的葉綠素,葉綠素能吸收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合作用旺盛的細胞中,葉綠體的含量較多。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綠色的主要原因,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沒有光照葉綠素就無法合成,葉片因此呈黃色,韭黃的生產就利用了這個原理。

3、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

(1)光合作用產生澱粉

探究實驗:

a.選擇一株長勢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b.把經過暗處理的天竺葵上的葉片從上下兩面用小於葉片的黑紙片遮蓋起來,放在陽光下照射30min。

c.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觀察葉片的顏色有沒有變化?把葉片放入盛有適量酒精的小燒杯里,水浴加熱,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

d.用自來水沖洗葉片,再向葉片上滴加碘液。

e.稍停片刻,用自來水沖洗碘液,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

實驗原理:將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是為了將葉片中的澱粉消耗完,確保實驗的嚴謹。用黑紙片遮蓋一部分葉片,是為了與照光的部分葉片形成對照。摘下葉片之後,將葉片放入酒精中,是為了將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因為我們的實驗結果是觀察顏色,避免干擾。最後滴加碘液,碘遇澱粉顯藍色。

結論:光合作用會產生澱粉

(2)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探究實驗:

a.取金魚藻或黑藻放在盛滿自來水的燒杯中,再反扣一隻短頸漏斗,漏斗頸上再反扣一支盛滿自來水的試管。

b.將這一裝置移到陽光下。不久,金魚藻就不斷釋放出小氣泡。

c.待試管內液面下降到比燒杯液面低時,慢慢移出試管,用拇指按壓住試管口,反轉試管,使試管口向上。

d.松開拇指,把帶火星的細木條迅速地插入試管內,發現木條復燃。

結論:光合作用會產生氧氣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探究實驗:

a.取金魚藻或黑藻放在盛滿碳酸氫鈉溶液的燒杯中,再反扣一隻短頸漏斗,漏斗頸上再反扣一支盛滿自來水的試管。

b.將這一裝置移到陽光下。不久,金魚藻就不斷釋放出小氣泡。

c.試管內液面下降高度,比用自來水下降的更多,因為碳酸氫鈉溶液可以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慢慢移出試管,用拇指按壓住試管口,反轉試管,使試管口向上。

d.松開拇指,把帶火星的細木條迅速地插入試管內,發現木條復燃。

結論: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過程: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4、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實質

將新鮮的蔬菜放入密閉的錐形瓶,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當把燃燒的木條伸入,火苗立即熄滅,表示錐形瓶中的氧氣被消耗殆盡。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得混濁,說明還產生了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實質: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隨時都在進行,產生的能量將用於各種生命活動所需,比如細胞分裂、植物根吸收無機鹽等。除了澱粉以外,植物還能以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作為呼吸作用的原料。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

(1)光合作用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我們使用的糧食、蔬菜、油料、瓜果等雖然取自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部位,但是利用的都是植物體內儲存的有機物。而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又是通過光合作用來合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加快光合作用的速度,使農作物的產量提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適當增加二氧化碳可以加快光合作用的速度,比如施有機肥、直接施放二氧化碳、加強農作物通風。其他增強光合作用的措施還有: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除了一部分儲存在植物體內,還有一部分則用於呼吸作用產生能量,用於其他各種生命活動。為了收獲到更多的有機物,我們不但要增加光合作用強度,同時減弱呼吸作用也有很好的效果。

呼吸作用很容易受到溫度和氧氣濃度的影響,所以適當降低環境的溫度,有利於減慢呼吸作用,同時適當降低氧氣濃度也有相同效果,還有減少植物細胞的含水量也能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我們收獲的水果、蔬菜等食物,其中的植物細胞仍然在繼續進行生命活動,使有機物不斷被消耗,我們同樣可以採取上述手段,減慢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使之可以儲存更長時間。

(六)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綠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人類的食物來源於綠色植物

人和其他動物細胞內沒有葉綠體,所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把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因此各種動物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而這些有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綠色植物。植物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儲存在植物體中。

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一部分用於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動消耗,還有一部分儲存在植物體內,尤其是一些儲存營養的器官,比如有些植物的塊莖、塊根,還有多數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2)動物的食物來源於綠色植物

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或者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來獲取有機物滿足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比如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肉食動物則一植食動物為食,也間接的是以綠色植物為食。

2、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們生活環境的總稱。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是指物質在整個生物圈中被循環利用。

(1)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氧循環

絕大多數生物生命活動的進行,都要通過有氧呼吸來提供能量,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氣。進入現代社會後,很多能源燃料的燃燒,也需要消耗氧氣。但是長久以來,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一直保持在21%左右,這說明氧氣還有產生的途徑,後來發現這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燃料燃燒都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這樣就使得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濃度保持穩定。

(2)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綠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約有99%以水蒸汽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空氣中,這就是蒸騰作用。剩下的不到1%的水分,則參與了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動。

植物的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蒸騰作用能夠產生一定的「拉力」,可以促進根部對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無機鹽的向上運輸。同時蒸騰作用中,水變成水蒸汽,會吸收周圍的熱量從而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因為陽光直射而灼傷葉片。

植物的蒸騰作用對生物圈的水循環也有一定的作用。生物圈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是光能,陽光的照射使溫度升高,使水分通過蒸發而進入大氣,在大氣中隨著空氣的流動而移動,遇冷則凝結成雨雪等而降落。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供給植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一部分直接在地表重新蒸發,還有一部分則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或匯成河流,最後流入海洋。

植物不但通過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還能覆蓋在地面截留雨水,避免了雨水直接沖刷地面;地面的植物能減緩雨水的流速,植物的根也能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將更多的水轉入地下。

3、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

(1)關注森林

森林對人類的作用相當重要,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木材、煤炭等;還提供大量的食物,並通過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參與氧循環和水循環;同時,還能吸收有毒氣體,降低噪音、強光對人體的傷害,促進身心健康。同時,森林也是很多動物棲息的家園。

我國的國土面積大,但是人口眾多,森林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很少,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21.3%,森林覆蓋率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61.3%。為了改善我國的森林資源,我國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號召大家植樹造林,同時為了保護現有森林資源,我國在198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2)校園綠化設計

基本要求:要盡量減少地面裸露,避免起風時塵土飛揚,盡量種植不同花期的花卉,使校園處處綠樹成蔭,四季花開。綠化時盡量選擇環保樹種,比如法國梧桐,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抵抗能力較強。海桐還可以吸收這些有害氣體,這樣的樹種還有女貞、槐樹等。

Ⅳ 初中生物學什麼

初中生物學基礎的生物知識,包括細胞(動物和植物)、被子植物、有性生殖、遺傳和變異、還有一些理論,外加一些實驗和顯微鏡的操作,對細胞學、微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人類學都有粗淺認識。

Ⅵ 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資料和知識點(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哈哈,同胞啊!
1.顯微鏡的各部分的結構和用處(使用方法、步驟)
2.怎樣製作植物標本和動物標本
3.探索的基本步驟
4.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所有特徵
5.糧食作物的分類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還有蕨類植物
7.藻類植物和珍稀植物的分布
8.昆蟲的口器和野外考察
9.水產動物和家禽、哺乳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細致)
10.昆蟲和寄生蟲(雖然很……但很重要)
11.珍稀動物的分布。
12.生物的分類。
13.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分裂、分化、作用)
14.單細胞生物
多看一看書,分點去記。對了,還有那本實驗操作規程,裡面東西很多。

Ⅶ 初一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1、生物是有生命的物體。

2、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和溫度等。

3、生活在環境中的,生物對環境也是有影響的。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

5、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中學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儀器是光學顯微鏡。顯微鏡的結構包括:目鏡、鏡筒、物鏡、轉換器、載物台、遮光器、反光鏡、細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鏡臂、鏡柱等等。

6、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取送方法——取送顯微鏡一定要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一隻手提著顯微鏡。

(2)鏡頭的保護——鏡頭平時放在顯微鏡箱內的專用盒內,課間要用專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隨時罩好。鏡頭臟了,只能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擦拭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

(3)粗、細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調節粗、細准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著鏡筒緩緩下降。否則有可能砸壞物鏡和玻片標本。

(4)轉換器的使用——轉動轉換器時不要用手指扳物鏡,這容易使鏡頭松動,影響觀察效果,應該手指握准轉換器的邊緣轉動。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調節顯微鏡入射光線強弱的,強光時應選用小光圈,弱光時應選用大光圈。

(6)反光鏡的使用——通過調節反光鏡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線照亮觀察物。強光時應使用平面鏡,弱光時應使用凹面鏡。

(7)計算放大倍數——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數。

Ⅷ 如何學好初一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初一生物的七大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的方法

課前預習是上課的基礎和准備,有利於學生主動學好課程和自學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課前預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閱讀教材,理解教材的含義,對重點內容、名詞概念要畫出來,進行比較、分析。例如:《細胞的結構》中,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雖然字面比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結構,各自作用不同,應通過預習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預習是將下次課要學的內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數即可,不必花費大量時間,遇到難於理解、理論性比較強的問題,可在書上做一記號,以便上課時注意聽老師的講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遺傳和變異等這些都是比較難於理解的問題,可以等待課堂上注意聽教師講解。

預習時可以寫預習筆記,可以把書上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如對《顯微鏡使用方法》一節預習時可以歸納成:顯微鏡由哪幾部分組成,每個部件的名稱及作用,每個部件的位置,能夠區別目鏡和物鏡。預習後,看書後面的習題是否會做,檢驗一下預習的效果。實際上對生物課感興趣的學生在上課前五分鍾左右就能把上述內容預習完。

二、如何提高聽課效率

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上課佔了大部分的時間,無論哪個學生要想學習好,都要寄希望於課堂。怎樣提高聽課的效率呢?

上課的目的性要明確,要帶著預習時不懂的問題聽講;聽課時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師的思路,特別要注意老師的語氣和所強調的關鍵內容;認真記筆記,筆記要記重點、要點。板書既能反映知識的要點,又能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應該記錄的。如果聽課與記筆記發生矛盾,應該先以聽懂為目的,可以暫時不記,課後再回憶、補充、整理;上課要動腦筋、想問題,特別是老師提問,要積極思考,舉手回答,一個經常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敏性、流暢性,都比不舉手回答的同學強得多;聽課要抓住重點,一節課講的知識太多,但對每個知識點要求不同,老師會教給學生區分重點和非重點的方法,對於重點內容學生要很好掌握,學好教材最基本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時掌握基本觀點和原理,比如"進化"的原理:進化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統一的原理:生物與環境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矛盾的原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等。

三、課上注意鞏固

教師授課如果用15~20分鍾,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鞏固復習。鞏固內容可以由教師帶領,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復習。學生自己復習時,對教材內容要先理解,再嘗試記憶。學會識圖,對圖是否理解,是否會畫,各部分名稱是否記住了。覺得自己對教材問題不大,可以做題檢驗效果。

四、要注重觀察和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樣,不重視觀察和實驗,也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在做每個實驗之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在做每個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如實記錄,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五、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生物知識跟實際生活相聯系。例如,我們在學習食物鏈的時,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鏈」的定義是什麼?誰是被食者?誰是捕食者?他們之間是怎麼樣構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的?然後再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列舉出2個簡單的食物鏈。如果忘記了,你便可以及時地看書回憶,這樣又就鞏固了知識。 學習生物科學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義是事情。

閱讀全文

與河北初一生物教材需要掌握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