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分離和純培養技術有哪些
微生物的培養方式
1.分批培養(batchculture)將微生物置於一定容積的培養基中,經培養,最後一次收獲,謂分批培養。在分批培養中,培養基一次加入,不予補充,不再更換。由於營養消耗,代謝產物積累,對數生長期不能長期維持。
2.連續培養(continuous culture)在培養器中不斷補充新鮮營養物質,並不斷排出部分培養物(包括菌體和代謝產物),以保持長時間生長狀態的一種培養方式。主要有恆濁連續培養和恆化連續培養兩類。恆濁連續培養通過不斷調節流速,使培養液濁度保持恆定,因而可不斷提供具有一定生理狀態的細胞,並可得到以最高生長速率進行生長的培養物。恆化連續培養通過控制恆定的流速使營養物濃度基本恆定,從而使微生物保持恆定的生長速率。用不同濃度的限制性營養物進行恆化培養,可得到不同生長速率的培養物。
3.半連續培養(semi-continuous culture)在發酵罐中的一部分發酵液保留下來作為菌種液,放出其餘部分進入提練加工工序,在剩餘的培養液中加滿新的未接種的培養液,繼續培養,如此反復,謂之半連續培養。
4.補料分批培養(fed-batch culture)補料分批培養又稱半分批培養,是指在分批培養過程中,間歇或連續地補加新鮮培養液,但不取出培養物。待培養到適當時期,將其從反應器中放出,從中提取目的生成物(菌體或代謝產物)。若放出大部分培養物後,繼續進行補料培養,如此反復進行,則稱為重復補料分批培養(repeated fed-batch culture)。與傳統分批發酵相比,補料分批發酵的優點在於使發酵系統中的基質濃度維持在低水平,這有以下優點:①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應,並維持適當的菌體濃度,以減輕供氧矛盾;②避免有毒代謝物的抑菌作用;③大為減少了無菌操作要求十分嚴格的接種的次數。與連續發酵相比,補料分批培養不會產生菌種老化和變異等問題。故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5.同步培養 能使培養的微生物處於較一致的,生長發育在同一階段上的培養方法叫同步培養法。利用同步培養法控制細胞的生長,使它們處於同一生長階段,所有細胞都能同時分裂,這種生長方式叫同步生長(圖3—4)。用同步培養法得到的培養物叫同步培養物(synchronous culture)。這樣,群體和個體行為一致,即可用研究群體的方法來研究個體水平上的問題。由於同步群體的個體差異,同步生長往往最多維持2個~3個世代,然後又逐步變為隨機生長。
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物、醫學及相關領域的產品技術研究、開發和銷售,涉及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醫用診斷試劑以及各種微生物、檢驗用培養基等諸多方面。
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現有產品:乾燥培養基、顯色培養基、常規檢驗培養基、葯典培養基、植物組織培養基、運送培養基、臨床檢驗培養基、動物疫苗培養基、一次性平板等。
乾燥培養基:有600多個品種,採用法國進口原料製作, 質量穩定、特異性好,並在不斷開發新產品。
支原體培養基:由於質量穩定、特異性好,廣泛用於全國各大醫院和皮膚病專科醫院,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
顯色培養基:生產金黃葡萄球菌顯色培養基、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大腸菌群顯色培養基、大腸桿菌和大腸菌群二合一顯色、李斯特氏菌顯色培養基、0157菌顯色培養基、弧菌顯色培養基、坂崎桿菌顯色培養基等。
生化試劑:經營多種生化試劑,品種齊全,質量保證。
⑵ 獲得微生物純培養的方法及特點
一、固體培養基分離
1、稀釋倒平板
特點:菌落分離較為均勻,進行微生物計數結果相對准確。但操作相對麻煩,熱敏感菌有時易被燙死,而嚴格好氧菌也可能因被固定在培養基中生長受到影響。
2、塗布平板法
特點:操作相對簡單,是較常使用的常規方法。但有時會因塗布不均勻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開,進行微生物計數時需對稀釋和塗布過程的操作特別注意,否則不易得到准確的結果。
3、平板劃線法
特點:操作簡單,多用於對已有純培養的確認和再次分離。
應用:這三種方法可用於所有能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菌落的微生物的純培養分離。並且,通過選用適當的選擇平板及培養條件,可直接分離各種具有特定生理特徵的微生物。和厭氧罐或厭氧手套箱技術結合,這3種方法也可用於獲得各種厭氧菌的純培養。
4、稀釋搖管法
特點:稀釋倒平板法的一種變通形式,但由於菌落形成在瓊脂柱的中間,觀察和挑取都相對困難。
應用:在缺乏專業的厭氧操作設備的情況下對嚴格厭氧菌進行分離和觀察。
二、液體培養基分離
1、稀釋法
特點:工作量大,是否獲得純培養需依靠統計學的推測。
應用:不能或不易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進行純培養分離或數量統計。
2、富集培養
特點:一般不能直接獲得微生物的純培養,在通過富集培養使原本在自然環境中佔少數的微生物的數量大大提高後,需再通過平板法進行相應微生物純培養的分離和檢測。
應用:
(1)根據某種微生物的特殊生長要求,按照意願從自然界中對這種微生物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分離;
(2)分離培養出由科學家設計的特定環境中能生長的微生物,盡管我們並不知道什麼微生物能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生長。
三、顯微操作
單細胞(孢子)挑取
特點:分離過程直觀,可靠,但對儀器和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多限於高度專業化的科學研究。而挑取的微生物單細胞或孢子需經固體或液體培養基培養後才能獲得其純培養物。
應用:從樣品中直接分離所需的微生物細胞或孢子,獲得其純培養。
⑶ 怎樣獲得某種微生物的純培養
常用的純培養物分離發法:
(1)稀釋塗布
(2)平板劃線
(3)單細胞直接分離:對於個頭大的細胞可以通過顯微操作儀直接進行分離
篩選過程:采樣:根據待分離的微生物性質選擇特定的環境取樣
富集:設計特定的有利於待分離菌株生長的環境,同時抑制其他菌株生長
初篩:設計選擇性培養基,稀釋塗布,挑選目標菌株(產透明圈等)劃線
復篩:將獲得的單菌落接種於復篩培養基,給於一定條件進行培養,對產物產率、性能等相關標准進行評價,即可挑出所需要的菌株
⑷ 試舉例說明可以採取哪些方法提高分離目標微生物效率
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1、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一系列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與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充分混合,然後把這混合液傾注到無菌的培養皿中,待凝固之後,把這平板倒置在恆箱中培養。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後形成一個菌落,取單個菌落製成懸液,重復上述步驟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物。
2、塗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適當的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放在無菌的已經凝固的營養瓊脂平板上,然後用無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基表面上,經恆溫培養便可以得到單個菌落。
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用無菌的接種環取培養物少許在平板上進行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
4、富集培養法 富集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條件只讓所需的微生物生長,在這些條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與其他微生物進行競爭,在生長能力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微生物。所創造的條件包括選擇最適的碳源、能源、溫度、光、pH、滲透壓和氫受體等。在相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經過多次重復移種,最後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單菌落。如果要分離一些專性寄生菌,就必須把樣品接種到相應敏感宿主細胞群體中,使其大量生長。通過多次重復移種便可以得到純的寄生菌。
5、厭氧法 在實驗室中,為了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利用裝有原培養基的試管作為培養容器,把這支試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熱數分鍾,以便逐出培養基中的溶解氧。然後快速冷卻,並進行接種。接種後,加入無菌的石蠟於培養基表面,使培養基與空氣隔絕。另一種方法是,在接種後,利用N2或CO2取代培養基中的氣體,然後在火焰上把試管口密封。有時為了更有效地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把所分離的樣品接種於培養基上,然後再把培養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厭氧培養裝置中。
⑸ 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分離:
稀釋倒平皿法
平板劃線法
單細胞挑取法
利用選擇培養基分離法
純化:
1、若是你不知道你所要純化的微生物的特徵,最簡單的不知道它的菌落特徵和形態大小,那現根據你要分離菌的特性,找適合的初篩培養基,找到你要純化的菌。如纖維素菌,你在培養基中加纖維素粉或CMC-Na作碳源,這樣就可以篩選出分解纖維素的菌。然後再用下面的方法繼續純化。
2、若你知道目標菌的形態,可以直接挑混合菌劃平板,直到長出當個菌落,並且在鏡下沒有雜菌即可;或者挑菌稀釋塗布得到當個菌落也行。
⑹ 微生物分離方法
微生物分離法是獲得微生物純培養物的一種分離方法。通過這個方法可實現一種微生物的培養,或獲得一個細胞的後代。其具體方法有:
1、稀釋倒平皿法。將待分離的材料作一系列稀釋,取不同稀釋度適量塗布於固體培養基平板上或與已熔化的固體培養基一起傾注入平板內,經過培養即有一個微生物細胞繁殖來的單個菌落。
2、劃線法。先將已熔化的固體培養基製成平板,待凝後,取分離材料在上面劃線,可作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其他形狀的連續劃線,使菌樣逐漸減少,最後得到單個孤立的菌落。
(6)獲得目標微生物的純培養分離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生物分離技術的應用措施:
1、減少毒性氧物質的毒害作用:由於常規培養方法使用的高濃度營養基質不利於微生物生長,適當降低營養基質的濃度可以減弱這種不利影響。發現低濃度基質的培養基培養出的細菌在數量和種類上均多於高濃度基質的培養基,但營養濃度過低時會使培養出的微生物數量反而下降。
2、維持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在培養基中加入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號分子就可簡單模擬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滿足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要求。
3、供應新型的電子供體和受體:不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不同,因此對反應的底物要求也不盡相同。供應微生物需要的特有底物有助於新陳代謝反應的進行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大量的研究表明,將新穎的電子供體和受體應用到微生物培養中,能夠發現未知的生理型微生物。
4、分散微生物細胞: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聚集生長,形成「絮體」和「顆粒」等,致使其內部的微生物不易被培養。對「絮體」和「顆粒」進行適度的超聲處理,將細胞分散再進行培養,可以使更多的微生物接觸培養基而得到培養。
5、延長培養時間:對「寡營養菌」的培養,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使其能長至肉眼可見的尺度。當然培養時間不能無限增長,因為培養時間越長,對培養環境的無菌要求就越高[4]。
6、利用瓊脂替代物:瓊脂對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採用無害且凝結作用較好的替代物質作為培養基固化劑,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可培養性。
⑺ 那些固體培養基分離技術可以被用來獲得目的微生物的純培養他們的適用范圍及特點如何。
平板塗布法 稀釋倒平板法 劃線法分別適用於微生物數量較少 較多和有少量雜菌
⑻ 微生物純種分離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總是雜居在一起 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著多種微生物 要研究其中某一種微生物 首先必須將它分離出來 下面介紹幾種純種微生物的分離方法
平板劃線分離 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製成平板 用接種環沾取少量待分離的材料 在培養基表面平行或分區劃線(圖5-5)然後 將培養皿放入恆溫箱里培養 在線的開始部分 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 隨著線的延伸 菌數逐漸減少 最後可能形成純種的單個菌落
液體稀釋法 將待分離的樣品經過大量稀釋後 取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皿中的培養基表面 培養後就可能得到單個菌落
利用選擇培養基進行分離 不同的微生物對不同的試劑 染料 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利用這些特點可配製出適合某種微生物生長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選擇培養基 用這種培養基來培養微生物就可以達到純種分離的目的
菌絲尖端切割 這種方法適於絲狀真菌 用無菌的解剖刀切取位於菌落邊緣的菌絲的尖端 將它們移到合適的培養基上培養後 就能得到新菌落
⑼ 哪些方法可獲得微生物的純培養
平板分離法(稀釋塗布平板法、稀釋混合平板法、平板劃線法);單細胞挑取法。
⑽ 概述微生物純培養的基本技術及其原理
純培養
pure
culture,axenic
culture
系指只在單一種類存在的狀態下所進行的生物培養。所有微生物、植物和動物都可以進行這種培養,高等植物或動物的無菌培養(無菌飼養)也可說是一種純培養。純培養最重要的是在於微生物的生理研究,方法是依靠滅菌和分離,是由巴斯德(L.Pasteur)和柯赫(R.Koch)建立起來的。在自然界中,有的培養條件很困難,特別是具有密切共生關系的生物及進行寄生性營養的生物;也有一些在理論上不可能進行純粹培養的生物。
純培養(pure
culture)——微生物學中把從一個細胞或一群相同的細胞經過培養繁殖而得到的後代,稱純培養.
如果在一個菌落中所有細胞均來自於一個親代細胞,那麼這個菌落稱為純培養(Pure
culture)。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稱為分離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