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現代生物學大師有誰以及他們的資料
—保定名人— 現代生物學家朱彥丞
2005-10-11 10:56 保定商務
現代生物學家朱彥丞
朱彥丞(1912~1980)。保定市人,1912年生。1935年畢業於北平 中法大學生物系。1936年法國里昂大學理學院攻讀生態植物學。1940年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1947年任北平中法大學生物系教授。1950年任雲南大學生物系教授。曾 任雲南省科協副主席,科學普及協會主席,全國第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民盟雲南省副主任。1978年任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雲南省植物學會理事長。曾參加主持全國《中國植被》的編著。主持《雲南植被》的編寫,主 編《雲南農業區劃》,還著有《中國地衣之初步研究》、《法國地中海低海拔地區沿河植被的研究》、《對於評價法國瑞士地植物學派學術觀點有關的幾個問題》等。1980年12月5日在昆明逝世。
吳憲
(1893~1959)
字陶民,中國現代生物化學家及營養學家。1893年
11月24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9年8月8日卒於美國馬
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城;終生保持中國為其唯一的國籍。
早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
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
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O.
福林教授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以「血液系統分析法」
論文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
化學系助教,1924年為襄教授兼主任,1928 年為教授。
1935~1937年為該院執行院長職務的三人領導小組成員
之一。1944 年在重慶中央衛生實驗院組建營養研究所。
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
長。1947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去英國出席第
17屆國際生理學會議。後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聘為客座
教授及研究員,1949 年應聘為亞拉巴馬大學客座教授。
1952年秋因患心臟病辭職。
他一生發表論文163篇,其中有關血液及體液分析的
27篇,氣體、電解質平衡、儀器設備及蛋白質變性的43
篇,營養、免疫及氨基酸代謝的74篇,其他方面的19篇;
並出版了《營養概論》(1929初版,1935年已增訂至5版)
及《物理生物化學原理》(1934英文版)兩部著作。根
據他於1919年提出的「血液系統分析法」,能制備出無
蛋白質的血液,使血液中重要成分,如氨基酸、肌酸、肌
酸酐、尿素、非蛋白氮、以及血糖、乳酸等得以測定
2. 著名的生物學家有哪些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生物學家是:達爾文、林奈、拉馬科、哈維、法布爾、海克爾、布爾班克、孟德爾、瓦維洛夫、澳森和克里克。
達爾文 (1809-1882),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里。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裡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達爾文經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活動。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向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當他們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現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貝殼怎麼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過反復思索,他終於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後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在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後,他一面整理這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終於出版了。在這部書里,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志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群起攻之,誣蔑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著,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並很快出版這部巨著。晚年的達爾文,盡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達爾文本人認為「他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是他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如:達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展過程。《物種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為《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著十九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種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占絕大多數)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斗爭,積極參加這一斗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為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
3. 我國現代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我國現代著名的科學家有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華羅庚、葉企孫等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
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5、葉企孫
葉企孫,上海人,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回國後,歷任國立東南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
4. 生物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詹姆斯·杜威·沃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梅爾文·卡爾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格雷戈爾·孟德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德尼·奧爾特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5. 著名的生物學科學家有哪些
一、格雷戈爾·孟德爾
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里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爾諾)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三、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英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
四、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男,1822年12月27日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信仰天主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
五、童第周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6. 我國有哪些生物學家
鄒承魯
鄒承魯
(1923~ )
中國生物化學家。江蘇省無錫市人。生於 1923年5月17日。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1946年考取庚款留英。在劍橋大學D.基林教授指導下攻讀生物化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酶室主任、生物物理所副所長等職。1981~1982年以訪問教授身份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學一年。1986年被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聘為福格蒂(Fogarty)研究員。他留英期間最早觀察到分離的與內源的細胞色素 c作用效率明顯不同。發現腎上腺髓質中有細胞色素氧化酶。50年代和王應睞教授合作,首先提純了具有重組呼吸鏈活性的琥珀酸脫氫酶。同時對呼吸鏈中的細胞色素c、細胞色素b、細胞色素氧化酶和還原酶等進行了一系列研究。1958年他在人工合成胰島素課題中,承擔並成功地解決了胰島素硫—硫鍵的拆開和重新形成有活性胰島素的問題,並把重組胰島素的活力提高到50%以上。1962年他廣泛地研究了水解酶、轉移酶和氧化還原酶,並著重研究了酶的化學修飾和不可逆抑制動力學。他提出的計算蛋白質必需基因的方法,已為國內、外所接受。他將不可逆抑制動力學的方法和理論,應用於酶的構象和活性關系以及葯理和毒理學研究。80年代以來又發現羧甲基化的甘油醛 3-磷酸脫氫酶和輔酶I經光照後形成熒光新物質,細胞色素b還原有三相過程等。他40年來共發表論文約 100篇,其中琥珀酸脫氫酶的研究獲生物化學研究所一等獎和中國科學院獎金;他對蛋白質的化學修飾與其生物活性的關系的研究獲得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工作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現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民主德國科學院國外院士。鄒承魯為全國政協委員、美國生化學會榮譽會員、荷蘭出版的國際性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雜志編委。
7. 我國生物科學家有哪些
許大全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許大全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光合生理生化 1986年因「大豆增產綜合技術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9年因「小麥光合午休成因及緩解措施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1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1965年畢業於沈陽農學院植物生理生化專業 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碩士學位
陳仲新
中國農業科學院陳仲新副研究員 GIS及遙感農業應用、信息農業和數字農業、農業生態 1991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94年和1998年在中科院植物所獲得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4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參加工作 1999年3月至今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工作
彭少麟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彭少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恢復生態學和全球變化生態學 1991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和國務院學位辦、國家教委聯合授予的「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和獎章 1993年入選「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 1998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獎 199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第三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中共廣東省委授予「第一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廣東省職業道德建設百佳個人、廣東省「丁穎科技獎」、廣東省突出貢獻專家、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科院「雙文明」建設十大標兵 1989年獲得中山大學植物學博士學位曾留學美、德、英、澳等國
吳旻
李家洋
張亞平
8. 生物科學家有哪些
部分著名
生物學家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喬治•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林奈(Carolus
Linnaeus)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歐文頓(E.Overton)
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羅伯特•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s)
霍華德•馬丁•特明(Howard
Martin
Temin)
羅薩琳•富蘭克琳
威爾金斯(Robert
Wallace
Wilkin)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頓•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艾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
施萊登(M.J.Schleiden)
施旺(Theodor
Schwann)
歐內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
伽伐尼(Luigi
Galvani)
瓦爾德爾(H.W.G.Von
Waldeyer)
斯圖爾德(F.C.Steward)
斯帕蘭扎尼(L.Spallanzani)
薩姆納(J.B.Sumner)
切赫(T.R.Cech)
奧特曼(S.Altman)
S.J.Singer
童第周、張立、
李振聲、李義、
饒毅
、
何琳
、
陳楨、
談家楨
、朱洗、楊長輝
Grendel
G.L.Nicolson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
傑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
阿達•約納什(Ada
E.Yonath)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斯泰茨(Thomas
A.Steitz)
錢永佑(Richard
Tsie)
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
曾邦哲(B.
J.
Zeng/Tseng)
尼古拉•齊金
莉莎•蓋勒格斯
加里•史密斯
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
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
貝時璋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李約瑟(Joseph
Needham)
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
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
洛佩斯-科洛梅
蒂爾曼
馬吉德
納特
奧斯本
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
讓-克洛德•謝爾曼
亥姆霍茲(Hermannvon
Helmholtz)
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
艾米•韋戈斯
薩基斯•馬茲曼尼亞
邁克爾•伊洛維茲
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A.Steitz)
阿達•約納斯(Ada
E.Yonath)
泰森•赫德里克
卡爾文(Melvin
Calvin)
泰森•赫德里克
吳瑞
羅賓-艾貝爾
Lynn
Margulis
Wladyslaw
Taczanowski
霍爾敦
鄒承魯
拉馬克
薩克斯
楊向中,王曉東,
蒲慕明
海克爾
9. 袁隆平、屠呦呦、童第周中誰是我國的生物學家
是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童第周通過對兩棲類和魚類的研究,揭示了胚胎發育的極性現象;通過研究文昌魚的個體發育和分類地位,在對核質關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魚類的核移植研究,為20世紀70、80年代國內完成魚類異種間克隆和成年鯽魚體細胞克隆打下基礎。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是我國著名的葯學家。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 請問 中國有名的生物學家都有誰現在還在世的生物學家。
中國有名的生物學家有童第周、談家楨等。
現在還在世的生物學家有饒毅。饒毅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長期從事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