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蝗蟲怎麼做生物飼料

蝗蟲怎麼做生物飼料

發布時間:2022-06-09 04:34:09

① 蝗蟲怎麼養殖

蝗蟲是一種我們常見的害蟲,它對莊稼的危害性是特別嚴重的,不過蝗蟲也是一種有價值的昆蟲,蝗蟲不但有營養價值,而且還有食療的功效,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蝗蟲養殖技術。

1、場地選擇:應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靜的地方,東西走向,棚養。棚寬3~5米,長因養殖多少而定,場地應略高出周圍地面。另也應遠離棉田、果園等經常噴施農葯的地方,以防蝗蟲中毒死亡。

2、種卵孵化:蝗蟲卵很小,外殼很薄,在孵化過程中應輕拿輕放,一旦碰破就會影響孵化率。對剛引進的種卵要及時孵化,具體做法是先在養蝗蟲的大棚內找一處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細耙平,然後把種卵均勻撒在上面,再用細土覆蓋1厘米即可。此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間,如果棚內溫度在28℃~33℃,種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畢。若利用土糞發酵的溫度來孵化種卵,效果更佳。

3、幼蟲管理:剛孵化出來的蝗蟲為白色,一天後變為黑褐色,採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較嫩的玉米、高粱、小麥、穀子苗和一些單子葉的嫩草。所以在蝗蟲未孵化之前應在棚內種上玉米、小麥、穀子等作物,作為蝗蟲的開食飼料,這樣能減少幼蝗蟲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長速度。

4、成蟲管理:只要溫度適宜、飼料充足,蝗蟲每5~6天蛻皮一次,每次蛻皮時間為20分鍾左右,共蛻5次皮,所以蝗蟲從出殼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間的管理重點是:蝗蟲每蛻一次皮為一齡,三齡以前的蝗蟲採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應精心管理,如遇大雨,應及時用塑料布覆蓋大棚,三齡之後就不怕下雨了。三齡後的蝗蟲採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給充足的鮮草讓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長。30天左右蝗蟲蛻掉最後一次皮,長出了長長的翅膀,進入成年,先後開始交配產卵。

5、成蟲產卵:長出翅膀的蝗蟲經過10天左右的生長發育,大都開始交配產卵了。雌蝗蟲將卵產於土內2~3厘米處,每隻蝗蟲每次產卵60~80粒,最多可達100粒。如溫度適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產卵後的雌蝗蟲大都先後死掉。自然溫度下,蝗蟲每年發生兩代,第一代稱夏蝗蟲,其產卵於6月底7月初,第二代為秋蝗蟲,產卵於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料布進行保溫處理,可輕松年養三批,經濟效益比自然溫度養殖提高三分之一。

② 蝗蟲(也就是螞蚱)的養殖方法和條件

1、選址

選擇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為宜。

2、消滅天敵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誘殺、開水燙等方法將地面上的螞蟻、螻蛄等消滅干凈,因為以上幾種動物是蝗蟲的天敵,能捕食蝗蟲和破壞蝗卵,所以在棚內絕不能讓這些動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15厘米,為了便於雨季排水。土質最好採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結塊,便於產卵和取卵,擔不能太軟,蝗蟲產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600-800隻成蟲。

5、建棚

根據自己的條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個棚的支架。再按這個棚架的大小,用紗布做一個象蚊帳一樣的棚罩,掛於棚架上,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上按上拉鎖,這個裝制就是為了不讓蝗蟲跑出和便於進棚喂養、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為了保溫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溫度高的時候和蝗蟲較大(三齡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條件養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四月底前完工。

(2)蝗蟲怎麼做生物飼料擴展閱讀:

飛蝗的習性:

1、孵化

種卵孵化最低溫度為17攝氏度,發育適宜溫度介於26-32攝氏度之間,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個卵塊自開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經過 50-60分鍾,上午八時到下午一時孵化最多。在孵化過程中出土也有先後之分。

2、蛻皮

飛蝗成長靠蛻皮來完成,當生長到一定長度需要蛻皮時,則停止進食。頭朝下倒懸其體,進行脫皮。(要有附著物)一小時後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後5-7天蛻一次皮,壯的蛻皮塊,弱的蛻皮慢,蛻一次皮即為一齡。從孵化到成蟲需蛻五次皮,方能變為成蟲。

3、群居性

一齡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齡蝗蝻喜歡在光裸地上,齡期越大,聚集性越顯著,起初小片,後來一大片,互相擁擠重疊,甚至堆積成幾寸高

4、遷飛

蝗蟲的遷飛不只是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發育的需要,遷飛可以增進食慾,特別是在羽化至產卵前遷飛,能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所以,蝗蟲產卵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人工干擾,令其在棚內飛翔,以便提高產卵的數量和質量。

③ 蝗蟲該怎麼養

蝗蟲養殖前期准備:第一步:選址,蝗蟲養殖棚要建在遠離農葯污染,能排水,通風透光的地方。蝗蟲喜歡陽光,最好選在室外。第二步:蝗蟲棚的建設不限形狀,用料力求堅固,紗窗選結實,防老化的。高度1.7米,寬5米左右,長度最好不超過20米。第三步:蝗蟲養殖飼料先在棚內種上小麥,等小麥長到10公分高就可以進種了。但還需要在其它地里種玉米草,1畝地蝗蟲,需要2.5畝玉米草。第三步:進種,蝗蟲種分為種卵和種苗,種卵是可以長途和快遞運輸的,種苗最遠運輸10公里,而且連續死亡三天,損失較大。最好進蝗蟲卵。南寧市彩蟲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量批發蝗蟲卵.我基地佔地10畝.常年對外批發蝗蟲.蝗蟲卵.養殖蝗蟲專用紗網[自己產的]墨西哥玉米草種。這種叫東亞飛蝗,一般都是養殖這種的

④ 蝗蟲養殖技術

蝗蟲,就是人們常說的螞蚱,它雖然是害蟲,但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名菜.投資很少,但回報卻是多年的,養殖成本低,利潤是最高的,可以說投入一分回報一萬.養殖蝗蟲投資不會很大。因為蝗蟲本身繁殖能力強,一個蝗蟲產卵量在50-80粒左右,而且沒有病害。成本低,它的飼料是草,只需要做一個棚,用紗窗把它罩住就行,成長期50天,北方三代,南方可以不停的生長和繁殖.
在我國,食用蝗蟲歷史悠久。人們習慣將蝗蟲洗凈用油炸,撒上鹽、花椒粉等後食用;一些飯店、賓館對蝗蟲進行煎炒烹炸,做出「飛蝗騰達」、「陸地飛蝦」等美味佳餚;對蝗蟲深加工還可製成罐頭食品、脫水干製品、冷凍食品、腌漬食品等各種風味食品。
下面是有關蝗蟲的養殖技術,供參考:
養蝗蟲的前期准備:養蝗蟲要建養殖棚。地點選擇通風向陽的地方為宜,房前屋後,閑置的院落、地塊等都可以。養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圍地面10厘米~15厘米,以便雨季排水。棚的建造可用竹片、竹竿、木棍等做支架,再用紗布做一個如溫室大棚一樣的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一個門口,門口安上拉鎖或者用粘連布條對粘。棚的高度為1.5米~2米,4月底必須建好。棚的面積根據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600隻~800隻成蟲,起初養1萬只蝗蟲有15平方米即可。每隻雌蝗可產卵50粒~80粒,隨著蝗蟲量的加大,再繼續擴建大棚。建好養殖大棚後,在棚內地面上種上密密麻麻的小麥,准備讓幼蝗食用。 蝗蟲的管理:先准備無毒土壤,新鋸末和土按2:1拌勻,含水量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鋪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蓋約1厘米厚的土。經過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後,蝗蟲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後,7天脫一次皮,脫一次皮為一齡,共脫5次皮後變為成蟲,再過50天,成蟲就可以銷售(每公斤蝗蟲在500個~700個)或留種產卵了。在1齡~3齡期間,幼蟲的採食量很小,經過35天變為成蟲後,採食量倍增,除了採集部分野雜草喂養外,還可以采割人工種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飼喂。
但是飛蝗的危害最重,尤其是東亞飛蝗,所以平時談論的都是它。別看蝗蟲個頭不大,但蟲多力量大,最大的蝗群可達2500億只,飛行時聲震數里,地動山搖,所過之處片綠皆無。蝗蟲的食性極雜,幾乎綠色植被皆可作為它們的食物,其取食不僅為了獲得營養,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取水分。貪婪取食和長途遷飛是蝗蟲賴以生存的看家本領。在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缺乏時,它們甚至可以去吃羊背上的毛、房屋頂上的草及有汗味或油味的農具木柄。當沒有東西可吃時,它們便自相殘殺,吃自己的同類。蝗蟲的外殼極硬,撞中疾馳的汽車照樣安然無恙。飽餐之後的蝗蟲可在短短的30分鍾內將食物消化一空,而在食物缺少時又可6天不吃不喝繼續前進。
蝗蟲可利用:蝗蟲雖然害處多,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它是食用昆蟲的主要資源之一。有資料顯示,蝗蟲體內粗蛋白含量高,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ATP、輔酶Q等。民間早就有把蝗蟲當做美味佳餚的習俗,將其油炸或燒烤,風味獨特。在泰國,「油炸飛蝦」(油炸蝗蟲)的大名無人不知。浪漫的法國人還用蝗蟲生產出了高蛋白食品。蝗蟲還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葯用價值。把夏、秋季捕捉的蝗蟲燙死後曬干入葯,有止咳平喘、定驚止搐、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等疾病。

⑤ 地理高手進 急!!!!!!!!!!

雲南是喀斯特地貌,在一個就是它的季風,是西南季風,是10到次年4月為旱季,主要是看季風來的早晚。且雲南有好多河流過。
緩解與順應雙管齊下
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是將卵產在沒有植物或植物稀少的灘塗荒地里,所以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就較快,一旦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群聚成災。
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我國古書上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近幾年來非洲幾次大蝗災也都與當地的嚴重乾旱相聯系。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 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 000~5 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同時,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
蝗蟲是一種直翅目昆蟲。它們有一對發達的膜質內翅善於飛翔,後足發達,關於跳躍。由於新疆地域廣闊,地形復雜,南北疆氣候相差懸殊,植被類型多樣,因此蝗蟲的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據蝗蟲專家陳永林先生介紹,在新疆現已發現蝗蟲160餘種,其中主要分布在北疆的有128種,南疆也有52種。如此多的蝗蟲,導致新疆地區蝗災不斷。

新疆蝗蟲均屬於蝗科,又分飛蝗亞科、笨蝗亞科、錐頭蝗亞科、癩蝗亞科等。除了亞洲飛蝗和竹蝗外,還有12種不成群遷飛的土蝗。蝗蟲是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的素食者。對農業造成危害的主要種類有:亞洲飛蝗、小墊尖翅蝗、義大利蝗等。對牧場有災害的蝗蟲有:西伯利亞蝗、牧草蝗、小車蝗等。

在植被豐富的北疆,蝗蟲多為草棲性和林棲性。在這兒即使是剛打過葯,蝗蟲也遍地都是,若在草叢里任意走動,幾乎每一步都有兩三隻蝗蟲從腳下蹦起。在水草豐美之處如那拉提草原,蝗蟲的體色多為黃褐色、綠色和黃色,高高的草叢掩護了蝗蟲。在炎熱的南疆,曠野多為光禿禿的,很少草木,卻也能找到蝗蟲,但是這里的蝗蟲多為露地棲性,雖然沒有了植物的掩護,蝗蟲卻以那岩石般的顏色與戈壁灘融為一體,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它,真是絕好的擬態保護,而且南疆蝗蟲更加靈敏善飛,想捉到它們也不容易。

在新疆,人們主要用飛機大面積噴灑農葯的方法滅蝗,殺蟲劑還會在殺死蝗蟲的同時殺死其他動物,其中某些可能是對人類有益的。這樣,生態系統會遭到破壞,而生態系統的破壞很可能導致蝗蟲的肆虐,這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殺蟲劑還會對畜牧業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防止牲畜中毒,在農葯的有效期內,牲畜會被趕離這片草場,等有效期過了才能繼續放牧。

什麼才是滅蝗的良策呢?蝗蟲專家陳永林先生說,滅蝗應以改變生態為主。所以應首先給蝗蟲分類定種,劃分蝗區,對其生活習性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尋求到多、快、好、省的滅蝗方法。經過幾天的考察和思考,我頭腦里產生了關於治蝗的想法:

第一,可從蝗蟲的生態環境入手。已知蝗蟲在產卵時會把卵產在含水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地方,於是可以水邊大量種植草木,使蝗蟲沒有地方產卵,從而達到滅蝗的目的。

第二,可用引進天敵的方法將蝗蟲大量殺死。蝗蟲的天敵基本上可分為捕食性和寄生性兩大類。捕食性的如粉紅椋鳥,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它的育雛期,每巢多為3-4中雛鳥,一隻雛鳥平均每天可吃137隻西伯利亞蝗,而一隻成鳥一天可吃167隻西伯利亞蝗。此外,寄生性的昆蟲有斑芫菁、蜂虻、尼黑卵蜂的幼蟲可寄生在蝗蟲的卵囊中,在天山山系曾發現麻蠅寄生在一些蝗蟲的幼蟲或成蟲的體內。但是,在用天敵滅蝗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治理了蝗災,卻帶來另一種災害。

第三,農葯的副作用太大,並且長期使用單一配方的農葯會使蝗蟲自身產生抗葯性,使得治理蝗災更加困難。我認為應該研究一些專門對蝗蟲有效的殺蟲劑或專門感染蝗蟲的病菌或菌類。如現在在新疆使用的一種菌類,叫"綠將軍",它只感染蝗蟲,將其殺死。此外,由於蝗蟲在發育成成蟲時需要蛻皮,可以研製一種專門抑制蛻皮的殺蟲劑,使蝗蟲無法正常發育,以此起到抑制蝗災的效果。

第四,在蝗蟲的交配季節,可大量誘殺某一性別的蝗蟲,降低其交配機率,間接控制繁殖。比如雌蟲在交配時多以聲音或散發氣味來吸引雄蟲,那麼,我們可以模仿這種聲音或氣味來吸引雄蟲,再在周圍建一圈電網,將自投羅網的雄蟲殺死。但殺死雄蟲不如殺死雌蟲有效,因為在有些雌蟲身上發現了孤雌生殖現象--即雌蟲不與雄蟲交配,也能繁殖後代,而且後代都是雌性。

第五,光消滅蝗蟲還不夠,最好能變害為寶。現在在新疆,有人大量養殖雞、鴨,雞、鴨會以蝗蟲為食物,這樣蝗蟲就成了雞、鴨的飼料。在我國已有了蝗蟲養殖業,新疆蝗蟲種類多,數量大,不愁沒有原料,若能養殖成功,便能為新疆的經濟建設做點貢獻。

第六,在歷史進化過程中,蝗蟲與其食物--植物間發生了協同進化,就是彼此相互適應對方變化的過程。植物會發展自身的防衛機制,防止自己作為食物被吃掉。蝗蟲為了適應植物的變化,自身也在發展。

可見,一方面蝗蟲促進了植物發展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植物也促進了蝗蟲的多樣性發展。蝗蟲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對生態系統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植食性的蝗蟲還能夠分解草原生態系統中動物的糞便,使其更利於土壤吸收,轉化為蛋白質隨植物一起供植食性動物食用。鑒於此,治蝗該治到什麼程度,得三思而後行。

⑥ 蝗蟲養殖技術要點

蝗蟲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總科共有223個屬,859種。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一年為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為秋蝗。現在人工養殖可以轉換為每年3代。雌蝗體長39.5~51.2毫米,雄蝗體長33.0~41.5毫米。成蟲善跳,善飛。東亞飛蝗身體粗壯,採食范圍廣,適應性強,從孵化成幼蝗後,經35天的飼養過程即可為成蟲,50天左右肥壯後即可銷售,所以時間短、回報快。飼養1萬只東亞飛蝗成蟲可達20公斤,其經濟效益是可觀的,並且購種只一次。自繁數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復始,多年飼養,不斷賣錢,一隻雌蝗一次可產卵35~90多粒。飛蝗之所以受人青睞,是由於它肉質松軟,鮮嫩,營養豐富。經專家分析測定,其蛋白質含量高達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並含18種氨基酸及多種活性物質。

養殖品種

昆蟲養殖品種一般要考慮:生長周期、代數、大小、味道、食性、色澤、休眠等因素。蝗總科共有上萬個品種,理論和實踐證明,東亞飛蝗是蝗蟲中較為優良的品種之一,是目前養殖最多的品種。東亞飛蝗的優點:①身體較大;②味道鮮美;③顏色艷麗;④代數較多;⑤生長周期較短;⑥植食性、多食性。

東亞飛蝗是引發我國蝗災的首要害蟲,是中國的飛蝗屬三個亞種(解釋)之一,飛蝗屬在全世界僅有一種,由於地理分布的不同和外部形態及其不同部位有關比值的差異,已知有9-10個亞種,中國有三個亞種: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

東亞飛蝗為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若蟲)----成蟲。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發生2--4代,第1代(海南為1--2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海南為3--4代)則稱為「秋蝗」。生長周期:35天左右即可成蟲,50天左右(大約)即可銷售。雌蝗產卵後會正常死亡,雄蝗在交配後正常死亡。

蝗蟲養殖棚的建造

1、選址

選擇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為宜。

2、消滅天敵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誘殺、開水燙等方法將地面上的螞蟻、螻蛄等消滅干凈,因為以上幾種動物是蝗蟲的天敵,能捕食蝗蟲和破壞蝗卵,所以在棚內絕不能讓這些動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於周圍地面10-15厘米,為了便於雨季排水。土質最好採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結塊,便於產卵和取卵,擔不能太軟,蝗蟲產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600-800隻成蟲。

5、建棚

根據自己的條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個棚的支架。再按這個棚架的大小,用紗布(養殖用網)做一個網罩,掛於棚架上,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上按上拉鎖,這個裝制就是為了不讓蝗蟲跑出和便於進棚喂養、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為了保溫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溫度高的時候和蝗蟲較大(三齡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條件養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四月底前完工。

6、棚內應有玉米以及其他較高植物以作隔離。

蝗卵的發育、孵化、管理

飛蝗的起點發育溫度范圍為20-42度,適宜發育溫度為25-40度,最適溫度為28-35度。在相對濕度85%-92%或在土壤含水量15-18%的情況下,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度,我國北方自然氣溫在五月上旬便到。購卵後直接把蝗卵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即可。經 10-15天的孵化過程,孵出全部蝗蝻。蝗蝻取食量很小,身體柔弱,應注意防雨。

飛蝗的習性

1、孵化

種卵孵化最低溫度為17攝氏度,發育適宜溫度介於26-32攝氏度之間,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個卵塊自開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經過 50-60分鍾,上午八時到下午一時孵化最多。在孵化過程中出土也有先後之分。

2、蛻皮

飛蝗成長靠蛻皮來完成,當生長到一定長度需要蛻皮時,則停止進食。頭朝下倒懸其體,進行脫皮。(要有附著物)一小時後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後5-7天蛻一次皮,壯的蛻皮塊,弱的蛻皮慢,蛻一次皮即為一齡。從孵化到成蟲需蛻五次皮,方能變為成蟲。

3、群居性

一齡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齡蝗蝻喜歡在光裸地上,齡期越大,聚集性越顯著,起初小片,後來一大片,互相擁擠重疊,甚至堆積成幾寸高

4、遷飛

蝗蟲的遷飛不只是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發育的需要,遷飛可以增進食慾,特別是在羽化至產卵前遷飛,能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所以,蝗蟲產卵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人工干擾,令其在棚內飛翔,以便提高產卵的數量和質量。

5、取食

蝗蟲嗜食為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如玉米,小麥、谷類、高梁、蘆葦、茅草、三棱草、香附子、莎草等。非禾本科植物或雙子葉植物,一般不取食,其取食不僅是為了飢餓,而且還為了解決口吸取水分。豆類、麻、甘薯、花生、蕎麥、棉花、芝麻、馬鈴薯、煙草等均為不喜食植物。三齡以上的蝗蟲生長特別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時要保證棚內有充足的食物,首先是蝗蟲吃不飽會影響正常生長,另外會出現強食弱大吃小的現象。吃玉米的飛蝗一生中總新鮮食量為85.5克左右,其中約25克食蝻期消耗的。吃蘆葦的約60克。以乾重計算,吃13克干玉米,20克蘆葦。所以,飛蝗成蟲每天消耗食物最高量為5克新鮮物質,一般在1克左右,約為體重的兩倍或等於體重。

6、趨光性

蝗蟲具有向陽移的習性。

7、自相殘殺性

蝗蟲常會出現互相殘食的現象,尤其是在食物或飼草水份不足,蛻皮時最為明顯。正在蛻皮的蝗蟲不能動,體質又很軟,有被吃掉咬傷的危險。

8、交尾

蝗蟲在羽化後 4-7天開始交尾,15-20天內即可產下第一塊卵,一生交尾數次。也可孤雌生殖。

9.產卵

蝗蟲產卵對土壤種類的選擇較寬,對土壤濕度選擇則較嚴,一般含水量在18%左右。另外,土壤的酸鹼度、含鹽量、堅實程度、是否向陽等也有重要影響。如何產卵(東亞飛蝗的卵塊為褐色,略呈園筒形,中間略彎,呈茄子形)。每一雌蝗約產平均為4-5塊,少的2-3塊,多的6-7塊,個別達11塊。每個卵塊一般含60-80粒卵,最多可達180,最少不到40粒。蝗蟲產下第一塊卵塊後,要隔幾天再產第二塊。

⑦ 蝗蟲怎麼做好吃

油炸螞蚱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地方特色小吃,雖然油炸螞蚱可能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其實如果吃習慣的話,油炸螞蚱是非常好吃的,不僅酥脆味道鮮美,營養也是比較豐富的,螞蚱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經常食用的話,對人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油炸螞蚱雖然好吃又營養,但是很多人不會做,那冷凍螞蚱怎麼做好吃呢?

冷凍螞蚱怎麼做好吃

1.准備食材:螞蚱

2.油鍋燒熱
3.油溫4、5成熱時放入螞蚱
4.快速炸制,約2~3分鍾即可撈出
5.炸好的螞蚱放入盛器,撒上精鹽、孜然粉掂均勻
6.一盤又脆又香的油炸螞蚱就做好了
烹飪技巧
1、螞蚱很容易酥脆,2~3分鍾即可。
2、喜歡吃辣的還可以撒一些辣椒粉。
3、個人更喜歡吃原味的,特別香。
螞蚱的功效與作用
蝗蟲為葯食兩用昆蟲,卵生,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科共有859種蝗蟲,能入葯供食用的主要有兩種,即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這兩種蝗蟲營養豐富,肉質松軟、鮮嫩,味美如蝦,據《飛蝗之研究》和《飛蝗的飼料價值》等書介紹,蝗蟲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蝗蟲不但是美味佳餚,而且還是治病良葯,有暖胃肋陽,健脾消食,祛風止咳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蝗蟲單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如破傷風、小兒驚風、發熱、平喘、痧脹、鸕鶿瘟,凍瘡,氣管炎和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等。可以十隻煎湯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隻/次,凍瘡炒存性研末調香油塗患處。
油炸螞蚱的有哪些營養價值
螞蚱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單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百日咳、支氣管哮喘、小兒驚風、咽喉腫痛、疹出不暢、支氣管炎、止痙攣等。
並且螞蚱還有降壓、減肥、降低膽固醇、滋補強壯和養胃健脾的功效、久食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入,外用可治療中耳炎,霜打過的螞蚱治菌痢、腸炎等。
同時它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體內營養成分的結構比畜、禽類更合理。
不過雖然螞蚱的營養價值高,但是在日常食用時也要格外注意。醫生介紹,不少人因平時沒有出現過敏症狀,所以也沒做過過敏原檢測,對自身的過敏情況不了解,這樣一來若是突然吃一些類似炸螞蚱這樣的少見食物時就容易出現過敏,所以要慎吃。

⑧ 我們家養了一隻小蝗蟲,可是我不知道它吃什麼

蝗蟲為植食性昆蟲,以植物葉片為食,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蔬菜,也喜食玉米、小麥、高梁、穀子、水稻、高梁、大麥等農作物,還吃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蝦須草、海蓬子及一些蒿類植物。
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蔬菜,也喜食玉米、小麥、高梁、穀子、水稻、高梁、大麥等農作物,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蝦須草、海蓬子及一些蒿類植物。
蝗蟲的養殖飼料來源廣泛,主植物主要為禾本科植物,最好的飼料就是各種單子葉和尖葉子的青草,
望採納

⑨ 蝗蟲的飼養與繁殖

螞蚱學名蝗蟲,卵生,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 養殖特點 1.投資2000千元即可生產,回報穩定。 2.佔地只需要40平方米即可,佔用勞動力少,婦女老人均可養。養殖一畝蝗蟲收入 萬元。 3.飼料來源廣,只要單子葉食物均可做飼料。 4.回收有保障可以簽訂回收合同。 效益分析 1、購種只一次,可多年繁殖,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復始,無窮無盡,從不變異。 2、飼料來源廣,蝗蟲喜食蘆葦、茅草、狼尾草、線連草、盤草以及玉米、小麥、高梁、穀子等,可以不用投資,飼養一萬至五萬只,每人每天用兩個小時即可完成飼養與管理全過程。 3、蝗蟲的生命力極強,從來沒有得病的現象。用自然條件養殖蝗蟲,北方一年產夏秋兩代,南方可常年飼養,周期短,見效快,繁殖率高,每隻蝗蟲一次產卵六十至一百二十粒。 4、養殖一萬只東亞飛蝗成蟲可達36—40斤。按我們最低的回收價格8元/斤計算,夏蝗的計算公式為:1萬只×36斤×8元=288元,如夏蝗留4000隻雌蝗產卵,每隻最低產卵60個,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隻×60粒×90%=21.6萬只,金額為21.6萬只×36斤×8元=6220元。飼養第一年毛收入為6220+288=6508元,以後年份視蝗蟲產卵的多少,收入成倍增長。 食用的方法和葯用價值 蝗蟲含有豐富的被譽為人體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殼素,甲殼素能使體內毒素得以排除,達到排毒養顏的功效。(日本將甲殼素作為污水處理的一種制劑)。蝗蟲蛋白質含量高達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並含18種氨基酸、多種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E維生素和磷、鈣、鐵、鋅、錳等元素,是理想的高營養保健食品,還可以作為魚粉、骨粉的替代品,是優質昆蟲飼料。可鮮用或干用。蝗蟲還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 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百日咳、支氣管哮喘、小兒驚風、咽喉腫痛、疹出不暢等,外用可治療中耳炎。霜打過的螞蚱治菌痢、腸炎等。能入葯供食用的蝗蟲有東亞飛蝗。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本草綱目》記載,蝗蟲單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如破傷風、小兒驚風、發熱、哮喘、氣管炎和心腦血管疾病。蝗蟲體內營養成分的結構比畜、禽類更合理。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低,生產全程不用化學葯物、添加劑等,是二十一世紀最流行食品,也將成為最有潛力的綠色食品。

⑩ 蝗蟲吃什麼

蝗蟲主要是以植物的葉子、嫩莖等作為食物,比如空心菜、白菜、甘薯、水稻、高梁等葉片均是蝗蟲的食物來源之一,所以嚴格來說,蝗蟲是農業害蟲,會危害到作物的生長。

一、蝗蟲吃什麼東西
蝗蟲的食物
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蔬菜,也喜食玉米、小麥、高梁、穀子、水稻、高梁、大麥等農作物,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蝦須草、海蓬子及一些蒿類植物。

蝗蟲的養殖飼料
蝗蟲的養殖飼料來源廣泛,主植物主要為禾本科植物,最好的飼料就是各種單子葉和尖葉子的青草,或者自己的種的黑麥草和墨西哥玉米草。如果草不夠的情況下,可以給適當少喂一點麩子,或者糠類的飼料,直接用水拌濕了以後撒在棚子里就行,但這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投喂。

閱讀全文

與蝗蟲怎麼做生物飼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