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綠色化學品怎樣設計安全的化學品
綠色化學是指:在製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和溶劑.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定義是,不會對人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舉例:水.氧安全化學品的定義是,對人不會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安全化學品的舉例:水.二氧化碳,氧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准.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形成後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能量使用應最小,並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催化試劑優於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後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Ⅱ 如何設計篩選高效降解某種有機物的微生物實驗方案
生物降解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復雜化合物的分解過程。而在石油降解中微生物首先通過自身的代謝產生分解酶,裂解重質的烴類和原油,降低石油的粘度。
另外在其生長繁殖過程中,能產生諸如溶劑、酸類、氣體、表面活性劑和生物聚合物等有效化合物利於驅油,然後由其他的微生物進一步的氧化分解成為小分子而達到降解的目的。
注意事項:
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細菌屬於:無色桿菌屬、不動桿菌屬、產鹼桿菌屬、節桿菌屬、芽孢桿菌屬、黃桿菌屬、棒桿菌屬、微桿菌屬、微球菌屬、假單胞菌屬以及放線菌屬、諾卡氏菌屬。在大多海洋環境中,上述這些細菌是主要降解菌。
在真菌中,金色擔子菌屬、假絲酵母屬、紅酵母屬和擲孢酵母屬是最普遍的海洋石油烴降解菌。一些絲狀真菌如麴黴屬、毛霉屬、鐮刀霉屬和青黴屬也應被歸入海洋降解菌中。土壤中主要的降解菌除了上面提到的細菌種類外,還包括分枝桿菌屬以及大量絲狀真菌。麴黴屬和青黴屬某些種在海洋和土壤兩種環境中都有分布。木霉屬和被孢霉屬某些種是土壤降解菌。
Ⅲ 什麼是綠色化學品怎樣設計安全的化學品
綠色化學是指:在製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和溶劑。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定義是,不會對人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且不會對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污染。
綠色化學品的舉例:水.氧安全化學品的定義是,對人不會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
安全化學品的舉例:水.二氧化碳,氧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准。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形成後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能量使用應最小,並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催化試劑優於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後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途徑
(1)開發綠色實驗。如實驗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實現了原料和反應過程的綠色化(2)防止實驗過程中尾氣、廢物等環境的污染,實驗中有危害性氣體產生時要加強尾氣吸收,對實驗產物盡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的用量,使實驗小型化、微型化。(4)對於危險或反映條件苛刻,污染嚴重或儀器、試劑價格昂貴的實驗,可採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或觀看實驗錄像等辦法(5)妥善處置實驗產生的廢物,防止環境污染。
Ⅳ 生物可降解材料具體有哪些有什麼具體的應用案例嗎
生物可降解材料是在細菌、真菌、藻類等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下能發生化學、生物或物理降解或酶解的高分子材料。
最理想的可降解生物材料是利用可再生資源得到,降解後可以被生物所重新利用,產物最好是二氧化碳和水,從而使這種材料的生產和使用納入自然界的循環。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具體類型:
1. 聚乳酸(PLA):PLA具有無毒無刺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強度高、可加工性好,可生物降解等特點,製成的片材、纖維、薄膜經過熱成型、紡絲等二次加工後廣泛用於包裝、紡織和醫療等領域,其廢棄物可通過微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 聚羥基脂肪酸酯(PHA):PHA是由很多微生物合成的一種細胞內聚酯,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同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塑料的熱加工性能,可作為生物醫用材料和生物可降解包裝材料。
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PBS綜合性能優異,性價比合理,用途極為廣泛,可用於包裝、餐具、化妝品瓶及葯品瓶、一次性醫療用品、農用薄膜、農葯及化肥緩釋材料、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等領域。
4. 聚己內酯(PCL):PCL除了具有熱塑性塑料易加工的特點外,還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形狀溫控記憶性等特點,主要應用為可控釋葯物載體,完全可降解塑料手術縫合線等醫用材料。
生物可降解材料具體的應用案例:
1、生物醫用:心臟支架、人造皮膚、手術縫合線…
以上內容均節選自《揭秘未來100大潛力新材料(2019年版)》_新材料在線;
想了解更多關於超導材料的信息,XCLZX_HL,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Ⅳ 生態環境材料的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環境和能源之間的矛盾凸顯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 。它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間內能被細菌、黴菌、藻類等微生物降解的一類高分子材料。真正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在有水存在的環境下,能被酶或微生物水解降解,從而使高分子主鏈斷裂,分子量逐漸變小,以致最終成為單體或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 當前國內外研究的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主要有:①澱粉基降解材料 。澱粉基降解材料指的是其組成中含有澱粉或其衍生物作為共混體系的一類材料。澱粉作為可再生資源價廉易得,澱粉填料能促進基體樹脂的降解,加工和成型利用現有的填充塑料加工技術和設備,使用性能與基體樹脂接近或相當。②PLA類降解材料 』。PLA無毒、無刺激性、強度高、易加工成型,具有優良的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吸收,在生物體內經過酶解,最終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PLA類降解材料是一種新型功能性醫用高分子材料。③ 聚酸酐降解材料 。20世紀70年代人們利用其水解不穩定性,開發出生物降解材料。由於其優良的生物兼容性和表面溶蝕性,在醫學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④ 聚氨酯(PUR)降解材料 。可降解性PUR主要有纖維素/木質素/樹皮改性PUR、單糖或二糖改性PUR和澱粉改性PUR。廣泛用於建築、傢具、電器等行業。⑤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乙二醇(PEG)降解材料 。PET是一種性能優良的通用高分子材料,當其中加入PEG進行熔融共縮聚,可以合成具有微相分離結構的嵌段共聚物,其降解速度明顯加快,為聚合物用作環境友好材料和生物醫學材料奠定了基礎。
生物降解材料的應用極為廣泛,包括醫葯、農業、工業包裝、家庭娛樂等 。近年來發展的生物降解性吸收高分子材料是指材料完成醫療作用後,在一定時間內被水解或酶解成小分子參與正常的代謝循環,從而被人體吸收或排泄。生物降解塑料已被用在血管外科、矯形外科、體內葯物釋放基體和吸收性縫合線等醫療領域。農用降解材料最終轉化成提高土質的材料,主要有農用覆膜、葯物的控制釋放。在塑料卡中(如信用卡、IP卡等)加入降解性材料也能使其在廢棄後迅速降解而不污染環境。目前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 ,包裝材料和方便袋等都已使用可降解的紙材料或紙袋。這些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對環境的白色污染,提高了環境質量。我國目前已經開始重視白色污染的問題,2008年6月1日開始實行的「限塑令」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Ⅵ 咖啡渣是怎麼用來製作成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的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好像是科學家橫濱國立大學裡面的,IzuruKawamura副教授分析而且發現的,決定是否這些廢棄咖啡理由可作為來源纖維素納米纖維,因為咖啡的重量和體積的大約一半是由纖維素製成的,這無疑顯示了希望,研究者使用以前開發過程稱催化氧化氧化細胞壁咖啡豆催化劑,而且根據他的分析,他得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發現它們具有理想的均勻結構。
而且Lechner使用可回收的咖啡和天然膠水,以礦物油為基礎製造可持續且環保的替代品。所有卡菲形式的咖啡瓶都有深色大理石的顏色,而且他的咖啡的味道清淡,對洗碗機有也很好的幫助,就是可以讓洗碗機很快的清洗,而且不用浪費那麼多的時間。
關於咖啡渣是怎麼用來製作成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的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Ⅶ 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制備工藝
生物穩定性飲用水是指有機營養基質含量低,在給水管網中不會引起異養菌再生長的飲用水。要制備生物穩定性飲用水關鍵就是有效地去除飲用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
有機物分子量特性與凈水工藝的選擇
掌握不同分子量有機物在凈水工藝中的去除規律,有助於選擇合理工藝針對性去除可生物降解物質,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研究因而成為生物穩定水制備技術研究中的重點。
Hem等人研究發現,AOC主要由分子量小於1000的有機物組成,且只佔TOC的較小部分;常規水廠工藝雖然可以去除大部分的TOC,但卻不能使AOC達到生物穩定性的標准。羅曉鴻等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在凈水工藝中去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評價,見表1。
表1 各單元工藝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有機物分子量區間 混凝沉澱 生物處理 活性炭吸附 10,000~100,000 有效去除 增加 部分去除 3,000~10,000 有效去除 部分減少 增加 1,000~3,000 部分去除 部分去除 有效去除 500~1,000 增加 部分去除 有效去除 <500 基本無效 有效去除 部分去除 由表1可見,不同凈水單元工藝對有機物的去除,在分子量區間分布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常規工藝對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具有較好的除去效果,而對中小分子量有機物去除效果差;活性炭吸附較難去除大分子有機物,但可有效去除中小分子量有機物;而生物處理則是去除小分子量有機物最為有效的手段。各單元工藝都不具有對有機物廣譜的去除效果,只有根據水源水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處理工藝,才能獲得滿意的處理效果。此外,各單元工藝間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也為有機物的整體去除創造了條件。
單元凈水工藝的組合及其優越性
當前,水源普遍受到污染、源水水質較差,*單一工藝並不具有全面去除可降解有機物、獲取生物穩定水的能力,而每種單元工藝都有其對有機物去除的特點,採用常規處理、生物處理、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的組合工藝,充分發揮各工藝的優勢與工藝間的協同作用將是獲得生物穩定性飲用水的有效途徑。組合工藝具有以下優勢:
(1)有機物分子量特性研究證實,各單元工藝對不同分子量范圍的有機物去除具有互補關系。常規工藝對大分子有機物和膠體物質,活性炭對中小憎水性有機物,生物處理對小分子親水性物質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合理組合各單元工藝,充分發揮其處理效能,全面消減有機物含量,是獲取生物穩定水的根本途徑。
(2)各單元工藝間具有的相互促進作用,使組合工藝的整體處理效率大為提高。臭氧工藝對大分子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水質可生物降解性提高,生物處理更易進行;常規工藝對大分子和膠體物質的去除,減小了後續工藝負荷,增加了中小有機物在生物處理和活性炭吸附中的去除幾率;若生物工藝設在常規工藝之前,其出水膠粒的Zeta電位低、更易脫穩,混凝劑投加量小,混凝效果好。各工藝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時,也使污染物質的性狀發生改變,有利於後續工藝去除效能的提高。
(3)組合工藝對有機物總量的有效去除,減少了加氯消毒過程引起的出廠水AOC和BDOC的增加與消毒劑的投加量,余氯保持時間長,生物穩定性好。
各單元工藝在組合工藝中的位置與順序,則應根據具體水源水,在分析其有機物濃度、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的基礎上,從系統的角度確定和選擇生物穩定水制備的工藝。對於水質好的水源水,採用常規處理結合活性炭吸附深度處理的工藝,即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對於微污染水源水,則應採用常規處理、生物處理、活性炭吸附的相結合的工藝。活性炭吸附因其處理能力強、無不良作用,一般作為處理工藝的最後一級,對整體水質起控製作用。有機物含量和分子大小則直接影響到生物處理在工藝中位置:若小分子有機物含量高,可將生物處理置於常規處理之前;若大分子有機物和膠體物質含量高,則應將生物處理置於常規處理之後;生物處理中還可能出現微生物流失與生物膜脫落,對飲用水微生物安全性產生影響,因而一般不適宜用作最終級的處理工藝,並應在其後應加過濾工藝。對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水源水還可在生物處理前配以臭氧氧化,以強化生物處理對有機物的去除作用。
消毒方式對飲用水生物穩定性的影響
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出廠水經加氯消毒後,都會引起AOC與BDOC一定程度增加,生物穩定性下降,對管網水質,特別是消毒劑含量較低時產生不利的影響。常用消毒劑中,氯胺在控制生物膜生長方面比自由氯更為有效,這是因為自由氯反應速度快,尚未進入生物膜內部已反應消耗殆盡;而氯胺較氯穩定持久,對生物膜具有更強的附著和穿透能力,可深入生物膜使微生物失活。此外,採用氯胺後還可使消毒副產物的產生量大為減少。但氯胺消毒會使嗅味變壞,大大影響了飲用水水質和口感,對有機物含量已極少的生物穩定(優質)飲用水採用氯胺消毒,顯然是不適宜和不需要的。
Ⅷ 可降解塑料降解的詳細過程
1.可降解塑料應用現狀:
http://www.wzme.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01
2.可降解塑料:
http://www.meicun.com/huaxue/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37
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在自然界的條件下能夠自行降解的塑料。
可降解塑料一般分為四大類:(1)光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摻入光敏劑,在日照下使塑料逐漸分解掉。它屬於較早的一代降解塑料,其缺點是降解時間因日照和氣候變化難以預測,因而無法控制降解時間;(2)生物降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微生物(如細菌、黴菌和藻類)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其特點是貯存運輸方便,只要保持乾燥,不需避光,應用范圍廣,不但可以用於農用地膜、包裝袋,而且廣泛用於醫葯領域;(3)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相結合的一類塑料,它同時具有光和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特點;(4)水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添加吸水性物質,用完後棄於水中即能溶解掉,主要用於醫葯衛生用具方面(如醫用手套等),便於銷毀和消毒處理。在四種降解塑料中,生物降解塑料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研究開發的新一代熱點。
世界塑料年總產量現已超過1.7億噸,用途滲透到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和鋼鐵、木材、水泥並列為四大支柱材料。這些用途小到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小塑料袋、塑料盆等,大到國防中的飛機、火箭等。然而,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長,用途不斷擴大,其廢棄物也日益增多。由於它們用後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腐爛,嚴重污染環境。由大量的廢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引起的「白色垃圾」問題已成為「百年難題」,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由於塑料是一種很難處理的生活垃圾,它混入土壤能夠影響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填埋起來,佔用土地並且上百年才可以降解。大量散落的塑料還容易造成動物誤食致死,北京南苑的麋鹿因誤食附近垃圾場飛入的塑料袋而死於非命。塑料易成團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設施、城市設施故障,釀成災害。不僅如此,甚至在太空的飛行員都能發現它們飛舞的身影,而且束手無策、避之不及,唯恐釀成大禍。
目前已有很多方法用來處理「白色垃圾」問題,包括焚燒、填埋等。但是,廢棄塑料焚燒時,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而填埋又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因此,標本兼治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專家認為,一方面應及時有效地處理既生垃圾,一方面用能降解、易降解的製品代替塑料。為解決這個問題,高效降解塑料的研究開發已成為塑料界、包裝界的重要課題,而且成為全球熱點。由於降解塑料在一定條件下最終會轉化成對環境無害的產物,因此我們又稱其為「綠色塑料」。這些塑料有的可以通過吸收太陽光,通過光化學反應而分解,我們稱其為「光降解塑料」;有的可以通過微生物作用而分解,我們稱其為「生物降解塑料」;有些則可以通過空氣中光和氧氣的作用而分解,我們稱其為「化學降解塑料」。
國外對降解塑料的研究較早,其中光降解塑料的研究技術最成熟。光降解塑料在日本已實行工業化,主要用於農膜、發泡托盤、瓶子、包裝材料等。光降解塑料的降解速度取決於光照時間和強度,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同地域會受到限制。而生物降解塑料則解決了這一難題,而且避免了二次污染,因此這類綠色塑料備受青睞。化學降解塑料的應用領域也較為廣闊,普通農葯包裝塑料薄膜用後難以降解,嚴重污染農田生態環境。英國的帕羅格安公司研製成功一種可水解的塑料薄膜,它具有普通薄膜的力學性能和印刷性能,可有效保證包裝袋內的農葯氣味不外泄,並能耐碳氫類化學品的腐蝕,而其最大的特點是用後可水解降解,解決了農葯包裝薄膜污染環境的難題。
我國光降解塑料的研究開發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90年代隨著環保呼聲日益高漲,降解塑料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1998年11月,一種以秸桿作成的一次性餐具首次擺上了北京百盛購物中心的快餐桌。這種餐具不但安全衛生,而且一次性使用後入土即為肥料,入水可成為魚飼料,棄置路邊,幾天後就隨風而去了。在1998年12月13日的「綠色一次性餐具交流會」上,100多家企業展示了他們用稻殼、紙漿、澱粉等為原料製作的餐具。一種生物全降解一次性快餐盒經北京一輕研究所30多名研究人員近三年的研究,日前已通過檢測。測試證實,該餐盒使用後暴露在大自然中,40天內全部變為水和二氧化碳。這種餐盒以澱粉(玉米、木薯澱粉)為原料,加入一年生植物纖維粉和生物防水膠噴注到模具內加熱發泡成型。各種新生的替代產品正處在起步階段,但尚沒有達到大規模生產推廣的水平。
降解塑料作為高科技產品和環保產品正成為當今世界矚目的研發熱點,其發展不僅擴大了塑料的功能,而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環境矛盾,對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是一個補充,因此降解塑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適應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們相信,降解塑料的使用必然會帶給我們一個綠色的世界,一個美好的世界!
Ⅸ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外部效應原則和內部效應原則有哪些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外部效應原則:
「外部」效應原則,主要是指通過分子設計。改善分子的與其在環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機體對它的吸收性質等重要物理化學性質,從而減少它的有害生物效應。通過分子結構設計,從而增大物質降解速率、降低物質的揮發性、減少分子在環境中的殘留時間、減小物質在環境中轉化為具體有害生物效應物質的可能性等均是重要的「外部」效應原則的例子。另外,通過分子設計,從而降低或妨礙人、動物、水生生物對物質的吸收也是「外部」效應原則要面對的問題。
設計安全有效化學品的內部效應原則:
「內部」效應原則通常包括分子設計以達到以下目標:增大生物解毒性,避免物質的直接毒性和間接生物毒性或生物活化。
增大生物解毒性包括把分子設計為本身是親水性的或很容易與葡萄糖醛酸、硫酸鹽或氨基酸結合,從而加速其從泌尿系統或膽汗中排出。要避免物質的直接毒性,就要把物質分子設計成無毒無害類化合物,或在分子中引入一些無毒功能團。
Ⅹ 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有哪兩種模式 環境化學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機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環境過程之一.水環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賴於微生物通過酶催化反應分解有機物.當微生物代謝時,一些有機污染物作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機物,不能作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須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因此,有機物生物降解存在兩種代謝模式:生長代謝(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謝(Cometabolism).這兩種代謝特徵和降解速率極不相同,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1.生長代謝
許多有毒物質可以像天然有機化合物那樣作為微生物的生長基質.只要用這些有毒物質作為微生物培養的唯一碳源便可鑒定是否屬生長代謝.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微生物可對有毒物質進行較徹底的降解或礦化,因而是解毒生長基質去毒效應和相當快的生長基質代謝意味著與那些不能用這種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對環境威脅小.
一個化合物在開始使用之前,必須使微生物群落適應這種化學物質,在野外和室內試驗表明,一般需要2—50天的滯後期,一旦微生物群體適應了它,生長基質的降解是相當快的.由於生長基質和生長濃度均隨時間而變化,因而其動力學表達式相當復雜.Monod方程是用來描述當化合物作為唯一碳源時,化合物的降解速率:
式中:c——污染物濃度;
B——細菌濃度;
Y——消耗一個單位碳所產生的生物量;
μmax——最大的比生長速率;
Ks——半飽和常數,即在最大比生長速率μmax一半時的基質濃度.
Monod方程式在實驗中已成功地應用於唯一碳源的基質轉化速率,而不論細菌菌株是單一種還是天然的混合的種群.Paris等用不同來源的菌株,以馬拉硫磷作唯一碳源進行生物降解(如圖3—34所示).分析菌株生長的情況和馬拉硫磷的轉化速率,可以得到Monod方程中的各種參數:μmax =0.37h-1,Ks=2.17μmol/L(0.716mg/L),Y=4.1×1010cell/μmol(1.2 ×1011cell/mg)
Monod方程是非線性的,但是在污染物濃度很低時,即Ks>>c,則式可簡化為:
-dc/dt=Kb2·B·c』
式中:Kb2——二級生物降解速率常數.
Paris等在實驗室內用不同濃度(0.0273—0.33μmol/L)的馬拉硫磷進行試驗測得速率常數為(2.6±0.7) ×10-12L/(cell·h),而與按上述參數值計算出的μmax/(Y·Ks)值4.16×10-12L/(cell·h)相差一倍,說明可以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建立簡化的動力學表達式(3—156).
但是,如果將此式用於廣泛的生態系統,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在實際環境中並非被研究的化合物是微生物唯一碳源.一個天然微生物群落總是從大量各式各樣的有機碎屑物質中獲取能量並降解它們.即使當合成的化合物與天然基質的性質相近,連同合成化合物在內是作為一個整體被微生物降解.再者,當微生物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使化合物降解,那麼Y的概念就失去意義.通常應用簡單的一級動力學方程表示:
式中:Kb—一級生物降解速率常數.
2.共代謝
某些有機污染物不能作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與能源,必須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時,該有機物才能被降解,這種現象稱為共代謝.它在那些難降解的化合物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展示了通過幾種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謝作用,可使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徹底降解的可能性.微生物共代謝的動力學明顯不同於生長代謝的動力學,共代謝沒有滯後期,降解速度一般比完全馴化的生長代謝慢.共代謝並不提供微生物體任何能量,不影響種群多少.然而,共代謝速率直接與微生物種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應的二級速率定律: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由於微生物種群不依賴於共代謝速率,因而生物降解速率常數可以用Kb=Kb2·B表示,從而使其簡化為一級動力學方程.
用上述的二級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數文獻值時,需要估計細菌種群的多少,不同技術的細菌計數可能使結果發生高達幾個數量級的變化,因此根據用於計算Kb2的同一方法來估計B值是重要的.
總之,影響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是有機化合物本身的化學結構和微生物的種類.此外,一些環境因素如溫度、pH、反應體系的溶解氧等也能影響生物降解有機物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