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2000字關於生物論文怎麼寫

2000字關於生物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6-09 20:55:16

A. 生物論文怎麼寫

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系。

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製造氧氣。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話,幾分鍾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方-案范'文庫整-理#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

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並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恆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於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
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要有作者個人的見解和主張.論文寫不寫得出,關鍵在研究上.

制定研究計劃
寫作論文的基...稿,加註
其中,搜集資料,佔有資料是計劃中的重點

B. 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生物體,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物形態各異,很有趣,比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討厭的蒼蠅,可愛而會唱歌的小鳥,還有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它們的種種生命跡象都吸引了我的視線,讓我對生物有了好奇心。
以前,我對「生物」的理解只是單純的「動物」,上中學學習了生物後,我知道生物的范圍很廣,不止動物,植物、微生物都在其之內。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從生物書上,我知道了桫欏、蕨、蘇鐵等不常見的植物,還解決了小時候一些弄不懂的問題。有一次,我在比較乾的泥土裡挖蚯蚓,卻怎麼也挖不著,現在才知道蚯蚓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乾地里當然挖不著了。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會退化成刺呢?因為它需要適應環境,為了減少水分的喪失,儲存更多的水分,仙人掌的莖部也變得肥厚而多汁。生物這門學科幫助我 了解了疑難的問題,這是我喜歡生物的原因之一。
走進第二單元,我認識了顯微鏡。在我心目中,顯微鏡是那樣地奇妙,一直都想用它觀察東西,小學時從來也沒碰過它。記得第一次進生物實驗室,看見桌上的顯微鏡,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湊到目鏡前看了看,可看到的只是一片黑暗。上課時,老師說,用顯微鏡觀察東西並不是想像得那麼簡單,要經過對光、選擇物鏡、製作臨時玻片標本、調整清晰度等幾個環節。我仔細地聽著,努力熟記其結構的每一個名稱。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終於通過顯微鏡看到了細胞。當時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彷彿自己也成了一個科學家,會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了!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顯微鏡下呈的是倒像。現在,使用顯微鏡已成了家常便飯,幾乎每節課都要做實驗。用顯微鏡觀察肉眼看不到的東西能使我快樂,這也激發我學習生物的興趣。
此外,我還對生物體有了新的認識。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是一個個排列在一起的。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液泡、細胞核、線粒體、細胞質、葉綠體構成,動物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構成,它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細胞核由染色體構成,染色體由DNA構成……別小看一個小生命,它的結構復雜得很呢!以前,我不知道水果中的水分是從哪兒來的,原來是來自液泡中的細液泡。我總是生病,學習了生物後我知道是病毒在我身體里搗鬼!連病毒都是生物體,真是不可思議啊!我對生物越來越有好奇心了。
生物學把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解決了疑難的問題使我豁達,使用顯微鏡讓我感到快樂,微生物使我有了好奇心,因此,我對生物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C. 生物論文怎麼寫

生物論文的書寫一般來說要做實驗也就是要有實驗目的實驗過程以及其他的實驗結論,可以查知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網站看一下。

D. 急需一篇寫動物的初中生物論文(描寫一種動物的習性,通俗易懂)2000字

草履蟲
草履蟲是一種身體很小,圓筒形的原生動物,它只有一個細胞構成,是單細胞動物,雌雄同體。最常見的是尾草履蟲。體長只有180—280微米。它和變形蟲的壽命最短,以小時來計算,壽命時間為一晝夜左右。因為它身體形狀從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隻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蟲
草履蟲 paramecium 草履蟲草履蟲全身由一個細胞組成,體內有一對成型的細胞核,即營養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進行分裂生殖時,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舊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稱其為真核生物。其身體表麵包著一層表膜,除了維持草履蟲的體型外,還負責內外氣體交換,吸收水裡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膜上密密地長著近萬根纖毛,靠纖毛的劃動在水中旋轉運動。它身體的一側有一條凹入的小溝,叫「口溝」,相當於草履蟲的「嘴巴」。口溝內的密長的纖毛擺動時,能把水裡的細菌和有機碎屑作為食物擺進口溝,再進入草履蟲體內,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殘渣由一個叫肛門點的小孔排出。 草履蟲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細胞器及功能
草履蟲細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 口溝:取食 據估計,一隻草履蟲每小時大約能形成60個食物泡,每個食物泡中大約含有30個細菌,因此,一隻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吞食43000個細菌,它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表膜:氧的攝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過表膜 大核:營養代謝 小核:生殖作用 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蟲進行胞吞作用產生的,進入細胞後將與初級溶酶體融合形成次級溶酶體。 伸縮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並排出體外 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 纖毛:輔助運動,草履蟲靠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 注意:草履蟲中沒有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以及細胞壁。
[編輯本段]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草履蟲屬於動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動物。它喜歡生活在有機物含量較多的稻田、水溝或水不大流動的池塘中,以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據估計,一隻草履蟲每小時大約能形成60個食物泡,每個食物泡中大約含有30個細菌,因此,一隻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吞食43200個細菌,它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草履蟲的種類
草履蟲的分類:草履蟲屬於纖毛綱,膜口目,草履蟲科。世界上已經報導過的草履蟲有22種 草履蟲結構我國常見種至少有下述幾種。 1.大草履蟲 又叫尾草履蟲,長180—280微米,後端圓錐形,錐頂角度約45至60度。兩個伸縮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個,緻密型,橢圓形。生活在有機質較多的死水或緩流中。 2.雙小核草履蟲 長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蟲,但後部較前部更寬,後端錐形,頂角近90度。有伸縮泡兩個,收集管較短。有兩個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 3.多小核草履蟲 長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蟲,有時有三個伸縮泡。小核泡型,有3—12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 4.綠草履蟲 體長80—150微米。細胞質內有綠藻共生,在見光處培養後通體呈綠色。小核一個,緻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養殖與純化
養殖
草履蟲是魚幼苗生長必需的一種餌料。但其不易被發現,也很難捕捉,因此為補充其不足,應當人工飼養。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於水中或煮後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養液。然後將浸過的稻草與水放進玻璃容器內,水佔2/3以上,置於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去取種源,那裡的水質應比撈紅蟲的坑塘水質清。舀回一桶水,取部分水體裝入無色透明的小瓶內,對陽光細心觀察,可見有白色小點懸浮於水中。如果看不見小白點,應用力攪動桶水,再取中央部位的水裝入小瓶,對准光線看有無小白點。如見有小白點懸浮水中飄忽不定,可將此水倒如培養液中。將溫度控制在22℃~28℃之間,1個星期後便可發現有草履蟲的幼體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約0.5小時後分裂。
純化
取普通多孔水浴鍋一隻,在鍋內安裝一隻暖棒(恆溫加熱器,溫度范圍16~32℃),加水、通電、調溫至25℃;同時安放50ml、1000ml燒杯各一隻,內盛自來水2/3左右。將野外採集的草履蟲液在水浴鍋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層含有草履蟲的澄清液數滴移入50mL小燒杯內培養。一周後,小燒杯內水面與杯壁相接處,就會有較多的草履蟲,用細滴管沿杯壁取數滴移入1000ml燒杯中培養。經過1~5次轉移培養,就能獲得較純的草履蟲,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動物,也會被迅速繁殖起來的草履蟲種群所抑制。若大量需用草履蟲,可在塑料桶內安裝暖棒調溫至25℃,從上述培養液中取數滴於桶中培養,2周後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蟲。 草履蟲觀察的注意事項 在顯微鏡下觀察,最好在載玻片上放適量的棉花纖維,這樣可以避免草履蟲亂動。
生活環境
喜生活在有機物豐富的池塘、水溝、窪地等。大多數草履蟲是吞噬式營養,但綠草履蟲是例外,體內含共生綠藻,這種綠藻可利用動物體排泄的含氮廢物作為無機鹽的來源,通過植物式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生存。
改改就可以用了!!!!!!!!!!!!!!!!!!!!!!!!!!!!!!!!!!!!!!!!

E. 高中生物論文1000字

寫作思路:首先闡明自己的論點,然後進行舉例論證,根據自己所學生物課程選擇一方面的知識,然後寫出自己在這個知識點的分析。

正文: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復制,通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這是類生命現象的基礎。

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生活在水中。多種多樣的生物不僅維持了自然界的持續發展,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是現存的動物急劇減少,只有原來地球上的動物的十分之一。

人類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這個美麗家園中。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凡是植物的生活部分都能進行呼吸,因此,本章安排了兩個活動,一是選新鮮的葉片進行實驗,二是用已萌發的種子證明呼吸作用的存在。

呼吸作用的實質都是一樣,它是一個分解過程,要放出二氧化碳、主要的是釋放能量供各種生命活動需要。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不難證明這一點。最後點出通過呼吸作用的教學,能把植物這一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與學生的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本章另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的內容是通過實驗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有關知識。為了讓實驗更簡單、直觀化,我對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法或器材做了創新,比如,證明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實驗,教材是將石灰水倒入廣口瓶中, 而廣口瓶中原有葉片和石棉網,這樣勢必給實驗現象的觀察帶來影響。

所以,把廣口瓶換成塑料瓶,外加導氣管將二氧化碳氣體導入盛有石灰水的試管(或小燒杯) 里,實驗中既減少了一些器材,又使實驗操作變得簡單,同時實驗現象觀察起來更明顯。

回顧教學的全過程,學生自主學習階段表現得積極主動,小組合作探究階段組內和組間合作效果較好,達標提升階段突出了對知識的檢測歸納和提升。但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在學生的發散思維的有效控制值得總結和研究。

F. 1000字初中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初中生物小論文作為主題,首先寫出摘要,可以以初中生物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作為入手點,來強調出下文的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展開論點,正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已經發展成多學科綜合滲透的高科技領域,而且成為21世紀高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是,縱觀中學教師和學生對生物的態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生物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前途不容樂觀。由於近些年生物沒有被列入中考范圍,所以生物學科在我國初中教學中一直被定位為「小學科」,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是學生眼中的「副科」。

應該如何改變生物教學現狀呢?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生物呢?核心問題就是:糾正教師和學生的錯誤觀念,擺正生物學科的地位。

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1、認識生物技術的重要性。提高生物技術發展水平,是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生物技術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具有強有力的促進作用。生物學已經成為21世紀的帶頭學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20世紀以來,生物科學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已經使生物學這門古老學科煥發了青春。隨著它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作為葯學、農學、環境等學科的基礎,更為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材料與工程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展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讓學生認識生物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改變對生物課程的態度,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打消生物是「小學科」的觀念。

2、認識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課程是初中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以後生物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前幾年全國上下大興素質教育,呼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中考不再考生物學科,只在初二下學期結業;

使得生物學科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尷尬。許多學校生物專業的教師紛紛改行,生物學科成了「捎帶」、「搭配」,以致教師和學生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學科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令人擔憂。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生物學科的重要地位。

G. 求生物2000字論文,高中水平就行,湊夠2000字,謝謝各位了

轉基因食品利與弊
關鍵字:食品 目前 美國 組織 基因 作物 農作物 轉基因 基因技術 ①轉基因食品概念,產生基理
稍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最基本單位,記錄著生物生殖繁衍的遺傳信息。通過修改基因能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徵。
轉基因食品就是移動動植物的基因並加以改變,製造出具備新特徵的食品種類。譬如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動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物種上去,通過改造生物的遺傳組織,使其出現原物種原來並不具備的特徵,這些轉變可以按照人類所需要的目標來完成。舉這樣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人們可以用鮮魚的基因幫助西紅柿、草莓等普通植物來抵禦寒冷;把某些細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護它們不受害蟲的侵襲。而以這些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②轉基因食品發展狀況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近3000萬公頃,1999年底,估計將達4000萬公頃,平均增幅超過lO0%。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採用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將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產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准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5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21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還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轉基因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的國家。
我國的轉基因研究也有較大的發展,並且在基因葯物、轉基因作物、農作物基因圖與新品種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真正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則較少,就農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蟲棉、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和延熟蕃茄等。③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益弊及轉基因食品安全性;
直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場前都沒有經過長遠的安全評估,人類長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學界對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沒有共識。
——持肯定態度的說法:
美國第一批轉基因西紅柿上市以來,全球約有2億多人食用過數千種轉基因食品,5年多來尚未報道過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較多,據估計約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目前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基因技術的突破使科學家們得以用傳統育種專家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良農作物,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可降低生產成本。一個品種的基因加入另一種基因,會使該品種的特性發生變化,具備原品種所不具備的因子,從而增強了抗病、抗雜草或抗蟲害能力,由此可減少農葯和除草劑的用量,降低種植成本。第二,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一種作物的基因改良後,更容易適應環境,能更有效抵禦各種災害的襲擊,並使產量更高。第三,轉基因技術可以使開發農作物的時間大為縮短。利用傳統的育種方法,需要七、八年時間才能培育一個新的品種,而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一種全新的農作物品種,時間可縮短一半。因此,有專家認為,不出多少年,轉基因技術將改變世界。
轉基因技術可根據人們的需要,賦予農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農作物自己釋放出殺蟲劑,可以使農作物在旱地或鹽鹼地上生長,或者生產出營養更為豐富的食品。科學家還利用轉基因技術,開發能夠生產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農作物。農業版圖。
——持否定態度的說法:
1999年的轉基因馬鈴薯事件,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公布的實驗結果說:用含有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養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一實驗結果立即引起轟動,導致了世界范圍的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懷疑。
1999年5月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引起世人的震驚。論文說,研究人員把抗蟲害轉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葉上,然後讓蝴蝶幼蟲啃食這些菜葉。四天之後,有44%的幼蟲死亡,活著的幼蟲身體較小,而且無精打采。而另一組幼蟲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葉,則未有出現死亡率高或發育不良的現象。論文據此推斷,BT轉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人們懷疑,轉基因農作物和以此為原料製造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蟲害、自動除雜草的轉基因作物其作用機理與傳統農葯有無不同,會不會將有毒性的物質「傳送」給消費者的有機體系?還有,某種轉基因食品可以抵禦細菌入侵,那麼是否會使我們體內外的細菌產生變異而對所有的抗菌素產生免疫力?目前,這些問題尚無法作出明確的解釋。並且,英國的研究人員近來在實驗室中證實:小白鼠在食用轉基因土豆10天後,其腎、脾和消化道都出現了損傷。這就更加深了人們的恐懼心理。 中國科學院的《科學新聞》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將轉基因食物「可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總結為3點:某些毒素可引起人類急、慢性中毒,某些轉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過敏反應,轉基因產品營養成分變化,使人的營養結構失衡。
——現狀:
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及經濟合作組織這些國際權威機構都表示,人工移植外來基因可能令生物產生「非預期後果」。即是說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足夠的科學手段去評估轉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風險。
國際消費者聯會(成員包括115個國家的250個消費者組織)表示「現時沒有一個政府或聯合國組織會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總字數2145個

H. 高一生物論文2000字

基因與環境

——調查探究生物基因是否會因環境而改變

基因是在生物體內細胞核中染色體上DNA的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也是上一代給子代留下的遺傳物質。

轉基因技術就是通過科學科技的人工方法改變某一生物的基因,使之的基因發生改變,性狀也隨之而改變,從而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

可以說任何生物所有的狀態都與基因有關。所以說,要了解生物首先要了解基因。基因可以通過人工技術發生改變,除此之外,生物的基因是否還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呢?

首先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

一、

在同一地點挖出泥土,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種下綠豆,每天澆等量的水,把a盆放在陽光明媚處,b盆放在陰暗處;

二、

在同一地點挖出泥土,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種下綠豆,c、d兩盆都放在陽光明媚處,每天給c澆大量的水,給d澆小量的水;

三、

在不同地點挖出泥土,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種下綠豆,每天澆等量的水,把e、f都放在陽光明媚處;

四、

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用泥土種下綠豆盆H,用水種下綠豆盆I,每天澆等量的水,都放在陽光明媚處;

長大後發現,各盆的情況均不相同。所以我們初步認為生物基因會因環境而改變。

後來我們又發現一些實例。

以人類為例來說,人體內的基因會因為環境而發生改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會有許多知道或還不知道的因素,對我們體內數萬億個細胞的代謝產生影響。 這些有害因素可能體細胞的DNA發生作用,導致DNA的破壞,相應的基因的功能發生異常變化,影響到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當然細胞內還存在著相當完善的機制能夠修復這些損害。但當DNA的破壞程度超過修復機制的修復能力時,就在細胞水平發生了問題,從少量細胞發生問題發展到臨床可能表現為疾病並被檢出的階段所經歷的時期可能是比較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藉助基因檢測技術,那麼早期發現某些疾病完全是可能的,這將大大降低醫療費用,大大減少患者的痛苦。

其他生物也是如此嗎?

許多實驗表明,確實如此。

一項針對多種擬南芥的基因研究表明,環境因素對物種遺傳多樣性和基因組的影響很大。除了實驗室中科學家的「最愛」,世界各地還分布著多種野生擬南芥。它們的生長速度、葉子顏色以及發枝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由德國馬普發育生物學研究所Detlef Weigel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從美洲、非洲和亞洲以及其他極地和亞熱帶區域搜集了19種擬南芥,並將它們的基因序列(約1.2億個鹼基對)與實驗室用擬南芥基因組進行了對比研究,從而確定了相關的遺傳差異。

所得到的結果令人吃驚:它們遺傳差異的廣度遠遠超過了所謂的「改進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180個鹼基對中就有一個是可變的。同時研究表明,大約4%的實驗室用擬南芥基因組要麼與野生種類差異很大,要麼完全不存在於野生種類的擬南芥中。此外,大約十分之一的野生擬南芥基因是有缺陷的,無法完成正常的功能。

新的研究結論為科學家提出了許多新的基礎性問題。Weigel表示,「或許並不存在所謂的一個物種的基因組。迄今為止,對個體DNA序列的認識並不能使科學家充分理解一個物種的遺傳潛能。」此外,擬南芥基因組的可塑性也令人驚訝。盡管擬南芥的基因組中的基因數量與人類和一些作物相當,但它整個基因組的大小不及後兩者的十二分之一。同時,擬南芥基因組中幾乎沒有重復序列和無關聯的「垃圾」序列。

進一步研究表明,擬南芥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相關(比如抵禦病原體和感染)的基因,其可變性大大超過其他功能基因。Weigel認為,這一遺傳特性反映出擬南芥對當地生存環境的適應性,正是這些易變基因使得擬南芥能夠經受乾燥和潮濕,炎熱和寒冷,並調節自身的生長季節。

還有另一個關於動物基因和環境的事例。

美國國家科學院對轉基因動物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的問題高度重視。
美國食物和葯品管理局(FDA)要求該委員會專家組列出與動物生物技術相關的科學熱點問題。在2002年8月12日公布的報告中,該委員會將轉基因動物對自然生態系統環境的影響擺在所有熱點問題的首位。
一家美國公司(麻薩諸塞州的ABFW公司)生產了一種轉基因大馬哈魚。該魚生長速度非常快,長至成魚的速度是普通大馬哈魚的三倍。一些科學家和環境組織對該魚表示出強烈擔憂。他們認為,轉基因魚會在與野生大馬哈魚的生存競爭中處於優勢,並可能將一些有害的基因帶給環境中的其他動物。但這家公司聲稱已經收集到有關該報告關心的熱點問題的一系列資料。「我們將要投放市場的只是不能繁殖的雌性大馬哈魚,並不存在這樣的環境問題。」

雖然這一事例,沒有直接說明,環境對基因的改變,但是轉基因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這一觀點也間接說出確切的答案。

也就是說生物基因會因環境而改變。

基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表現離不開內在的和外在的環境的影響。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群個體中,表現該基因性狀的個體的百分數稱為外顯率;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現該一性狀的個體中,對於該一性狀的表現程度稱為表現度。外顯率和表現度都受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的影響。

內在環境指生物的性別、年齡等條件以及背景基因型。

外在環境 :

① 溫度。溫度敏感突變型只能在某些溫度中表現出突變型的性狀,對於一般的突變型來說,溫度對於基因的作用也有程度不等的影響。如實驗一,ab兩盆綠豆性狀表現不一,我們大之人為是有溫度影響;

②營養。家兔脂肪的黃色決定於基因y的純合狀態以及食物中的葉黃素的存在。如果食物中不含有葉黃素,那麼yy純合體的脂肪也並不呈黃色。y基因的作用顯然和葉黃素的同化有關。演化就細胞中DNA的含量來看,一般愈是低等的生物含量愈低,愈是高等的生物含量愈高。就基因的數量和種類來講,一般愈是低等的生物愈少,愈是高等的生物愈多。DNA含量和基因數的增加與生理功能的逐漸完備是密切相關的。

等等。

基因最初是一個抽象的符號,後來證實它是在染色體上佔有一定位置的遺傳的功能單位。這次的調查和探究可以從分說明,生物基因會因環境而改變。

另外在給你個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物燃料大有可為_生物論文

你認為美國過分依賴進口石油嗎?有人認為使用生物燃料的時機如今已經成熟:

●最早從今年5月開始,聖路易斯市的公交乘客可以乘坐用柴油和豆油混合燃料驅動的公交汽車。

●由於去年的玉米產量很高,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生產行業今年打算使乙醇產量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還有埃德加·萊特利創造的方法。石油一再漲價使這位賓夕法尼亞農民非常煩惱,他開始用一種非常搶手的新式爐子燃料玉米給自家供暖。

盡管用糧食作燃料不是新鮮事——魯道夫·狄塞耳一個世紀之前就以花生油為燃料驅動汽車——但是這種想法突然之間變得非常實用。石油價格越來越高,而糧食價格卻非常低,以至於政治家們和眾多管理者正在重新考慮這個問題。能夠完全燃料的、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在歐洲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它可以緩解美國的石油供應,並有助於使美國的農業經濟保持穩定。
前景亮麗

生物燃料甚至沒有難聞的氣味。用戶報告說,以大豆作原料的生物柴油燃燒以後排出的廢氣有點像炸薯條的味道。專家們說,即使糧食的價格回升,如果美國為了遏制全球變暖而優先發展生物燃料,神巫燃料可能具有光明的前景。

自從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使用汽油混合燃料以來,種植玉米的農民就一直敦促人們更多地使用乙醇作汽油燃料。除了用作牲畜飼料和出口之外,生產生物燃料如今已成為玉米的第三大用途。

乙醇生產行業去年用玉米為原料總共生產了16億加侖乙醇,而且生產規模還在擴大。伊利諾伊州的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生產的乙醇約佔美國總產量德一半,該公司打算把乙醇生產能力再擴大20%。

今年最令人驚奇的是生物柴油的問世。實驗結果表明,使用豆油和柴油混合燃料同普通柴油的效果一樣好(特別寒冷的天氣除外),而且比普通柴油干凈得多。但是標準的混合燃料——80%柴油和20%豆油——成本太高了。據全國生物柴油委員會說,部分是由於大豆價格低廉,生物柴油的價格已從每加侖4美元降到1.25至2.25美元。這個價格與普通柴油的價格差不多,足以使許多人考慮使用生物柴油。
政府補貼

政府的補貼也促進了生物燃料的發展。去年11月份,美國農業部決定今後兩年每年拿出1.5億美元補貼乙醇生產廠家,用以增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使用。至少有5個州正在考慮制訂稅收鼓勵政策,以便進一步鼓勵使用生物柴油。

再上述政策的鼓勵下,生物柴油的產量劇增——由1999年的50萬加侖猛增到2000年的500萬加侖。據估計,僅美國農業部制訂的鼓勵出事就可使生物柴油產量再提高3650萬加侖。

這些數目還是無法同每年560億加侖的柴油產量相比。但是主張生產生物燃料的人士說,如果石油行業像布希政府日前宣布的那樣,再2006年之前被迫轉產低硫柴油,豆油可能會成為與生物燃料配套使用的主要潤滑劑。實際上,潤滑劑為糧食提供了另一個由希望的市場。研究人員已經用糧食為原料開發出同樣廉價而且更有益於環境的替代品,取代石油產品用作半拖車掛鉤、鐵軌和鏈鋸的潤滑劑。

此類項目將有助於給美國長期不振的農業注入資金。據可再生燃料協會說,僅乙醇生產一項每年就能為農民增加45億美元的收入。

I. 微生物論文 2000字

微生物學論文 會計072 袁璐 060712224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都是一些個體微小(一般<0.1mm)、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包括屬於原核類的細菌(真細菌和古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屬於真核類的真菌(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及屬於非細胞類的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和朊病毒)。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在21世紀的生命科學的發展中,微生物更是發揮了無可爭辯的關鍵作用。 在整個生物界中,各種生物體形的大小相差十分懸殊,微生物由於其形體都極其微小,因而導致了一系列與之密切相關的五大共性特徵:1. 體積小,面積大。這有效地增強了微生物的信息溝通能力,並由此產生其餘四個共性特徵。2. 吸收多,轉化快。這個特性為微生物的高速生長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謝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3. 生長旺,繁殖快。它使得對生物學理論的研究周期大為縮短,空間減小,經費降低,效率提高。4. 適應強,易變異。微生物對地球上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堪稱生物界之最,其有益的變異後代可以為人類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5. 分布廣,種類多。微生物的種類多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物種的多樣性,生理代謝類型的多樣性,代謝產物的多樣性,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以及生態類型的多樣性。微生物的分布廣,種類多這一特點,為人類在新世紀中進一步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既然微生物有如此的五大共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必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常吃的醬腌菜,腐乳,米酒都是糧食用微生物加工後的產物;真菌類的靈芝,蟲草可以治病,銀耳、木耳、蘑菇、平菇是,美味佳餚,它們都屬於微生物。再如微生物在工業上用於釀酒,生產調味品、酶制劑、有機酸等;在醫葯衛生上用微生物生產的抗菌素、生化葯品,以及製成疫苗等等,在對人類的健康問題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農業上根瘤菌劑大大提高了豆科作物的產量,用微生物防止害蟲,既殺蟲又安全;在現在的能源開發,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上微生物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再到20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DNA功能的闡明,中心法則的提出,遺傳工程的提出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現,微生物充當著重要的研究主角。由此可見,微生物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2000字關於生物論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