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為生物的社會 劉易斯,托馬斯中作為生物的社會與人類社會相比,有怎樣的相似
作為生物的社會
劉易斯?托馬斯
①如果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系,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度。關於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於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它們倒更像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假如我們想從它們的活動中看出什麼顯示人類特點的東西,那就是在違反科學。
②不過,讓一個旁觀者不這樣看是很難的。螞蟻的確太像人了,它們培植真菌,喂養蚜蟲作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織巢蟻屬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它們不停地交換信息。它們什麼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③最讓我們不安的是,螞蟻,還有蜜蜂、白蟻和群居性黃蜂,它們似乎都過著兩種生活。它們既是一些個體,做著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還想著明天,同時又是蟻冢、蟻穴、蜂窠這些扭動著、思考著的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我認為,正是由於這一層,我們才最巴不得它們是異己的東西。我們不願看到,可能有一些集體性的社會,能夠像一個個生物一樣進行活動。即使有這樣的東西,它們也決不可能跟我們相關。
④不管怎麼說,這些東西還是存在。野地里一隻獨行的螞蟻,不能設想它頭腦里想著很多。當然,就那麼幾個神經元,讓幾根纖維串在一塊兒,想來連有什麼頭腦也談不上,更不會有什麼思想了。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腿的神經節而已。四隻、或十隻螞蟻湊到一起,圍繞著路上的一頭死蛾,看起來就有點意思了。它們這兒觸觸,那兒推推,慢慢地把這塊食物向蟻丘移去。但這似乎還是瞎貓撞著死老鼠的事。只有當你觀看聚在蟻丘邊的、黑鴉鴉蓋過地皮的數千螞蟻的密集群體時,你才看見那整個活物。這時,你看到它思考、籌劃、謀算。這是智慧,是某種活的計算機,那些爬來爬去的小東西就是它的心智。
⑤建造蟻丘的時候,有時需要一批一定規格的細枝,這時,所有成員立刻都著魔般搜尋起正合規格的細枝;後來,外牆的建築就要完成,要蓋頂,細枝的規格要改變,於是,好像從電話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蟻又轉而尋找新型號的細枝。如果你破壞了蟻丘某一部分的結構,數百隻螞蟻會過來掀動那一部分,移動它,直到恢復原來的樣子。當它們覺察到遠方的食物時,於是,長長的隊伍像觸角一樣伸出來,越過平地,翻過高牆,繞過巨石,去把食物搬回來。
⑥白蟻在有一個方面更為奇特:群體變大時,其智慧似乎也隨之增加。小室里有兩三隻白蟻,就會銜起一塊塊土粒木屑搬來搬去,但並沒有什麼結果,什麼也沒有建造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白蟻加入,似乎達到了某種臨界質量或法定數,於是思維開始了。它們開始把小粒疊放起來,霎時間豎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個個彎度對稱的美麗拱券。一個個穹頂小室組成的晶狀建築出現了。迄今還不知道它們是怎樣交流信息的,也無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蟻們怎樣知道停止工作,全隊轉移到一根毗鄰的柱子,而時候一到,它們又怎樣知道把兩根柱子合攏,作成天衣無縫的拱券。一開始使它們不再把材料搬來搬去,而是著手集體建築的刺激物,也許是在它們的數目達到特定閾①值時釋放的外激素。它們像受了驚一樣做出反應,它們開始騷動、激奮,然後就像藝術家一樣開始工作。
⑦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的——比其它動物更互相依賴,聯系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 (選自《細胞生命的禮贊》有刪減)
【注】閾,yù,界限或范圍。
【小題1】生物學界為什麼認為「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系」的觀點是「相當糟糕的態度」?(4分)
【小題2】本文作為科普作品,幽默、風趣、有人情味是它的語言風格之一,請舉例分析這種語言特點及其好處。(5分)
【小題3】文章結尾說,雖然人類最具社會性,但「我們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本文介紹的昆蟲生活對我們有什麼警示?(5分)
試題答案練習冊答案在線課程在線搜題
【小題1】(4分)因為生物學界認為昆蟲行為是絕對有異於人的,(2分)把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相聯系是違反科學的。(2分)
【小題2】(5分)作者往往把生物的行為擬人化,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2分)如說說螞蟻「喂養家畜」「使用童工」「它們什麼都干,就差看電視了」等等,就是把生物當作人來寫,讓人覺得親切。(1分)
好處:作為科普作品,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便於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能夠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5分)昆蟲作為個體是微不足道的,但隨著群體的增大,智慧逐漸增強,顯示出非凡的力量。(2分)人類往往盲目樂觀自大,缺乏的正是這種聯合精神;因此,人類只有加強聯合與團結,才能不斷產生智慧,克服自身發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推動社會進步。(3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系」的觀點是「相當糟糕的態度」是第一段的中心句,所以只要將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就能得出答案。
考點:本題考查歸納概括的能力。
點評:本題的優點在於從文段的中心句入手命題,可以讓學生養成關注中心句,分析中心句的好習慣,同時也可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意識地寫一寫中心句。
【小題2】
試題分析:科學小品文也稱知識小品文或文藝性說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藉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經常運用一些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下定義,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方法。本文重要的文學寫作手法為擬人。
考點:本題考查鑒賞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點評: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知識的普及,科學小品文的社會需要日益增大,社會效益也日益顯著,科學小品文已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寫作、閱讀的內容。近幾年來,在各類考試中,說明文選材中,科學小品文所佔比例越來越高,無論從內容、形式到命題的設計都有新的嘗試和創新。因此,在說明文學習中不能忽視科學小品文存在的價值,應倍加引起我們的關注。
【小題3】
試題分析:「我們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聯合」即團結,人類只有團結在一起,才能產生更多的智慧,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回答本題應從這個角度去分析。
考點:本題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和探究的能力。
點評:做探究題時要立足文本,從文本中去找論述的依據,並把這些依據組織到答案里去。觀點應明確,看法要積極正確,不可反動消極。要揣摩命題者意圖,表達否定看法時要慎重,盡量站在作者的立場去理解作者。還要充分利用題干本身提供的信息,答案符合題干要求。
❷ 作為生物的社會是說明文嗎
共生:雙贏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進化,映入人們腦海的多半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在漫長的進化歷史過程中,唯有戰勝對手的幸運兒才能贏得大自然的青睞,拿到參加下一場物種角力的入場券。然而,大自然並不只是沿著單一的路線前行,「合則雙贏,爭則俱敗」,體現互助與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許是影響歷史進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從表面上看,共生關系只是存在於殘酷競爭中的權宜之計,是在特定條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卻發現,這種生存戰略同樣是大自然的選擇,是另一條進化道路——共生進化的產物。它提供了共生雙方的任何一方不能產生的物質,帶來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產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它存在於各層次、各種類生物的互動之中。海葵蝦,顧名思義,對美麗的海葵(腔腸動物)情有獨鍾,它總是夾著海葵浪跡於海底世界。一遇危險,自有長著含毒觸角的海葵出面擺平。這樣一來,海葵蝦可以放心覓食,不必為安全多費心機;而生性慵懶、喜靜不喜動的海葵只要從共生夥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動物之間的共生的現象是這樣,植物與動物共生的現象也不少見。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種螞蟻把巢築在刺槐中空的樹干中,享用刺槐葉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為回報,螞蟻則負責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敵人——食葉昆蟲及其幼蟲、草食動物——靠近時,盛怒的蟻群就會蜂擁而出,與入侵者做殊死搏鬥,直到把它們趕走。除此之外,螞蟻還可以清除對刺槐造成威脅的寄生植物。當這些植物靠近時,螞蟻就會毫不客氣地上前啃掉它們的藤條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與真菌的共生早已為人類所熟知。在這種共生關系中,真菌的菌絲體長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而植物則可以從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養料。
⑥其實,在生物界發展的初期,不確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於物種之間,它們的關系表現出高度的對抗性。對抗越激烈,對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壞就越大。這不僅破壞了生物之間的平衡,而且對生態發展造成災害。要保持生態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帶來的正面作用。
⑦同樣,共生現象也給人類很好的啟示。
❸ 作為生物的社會 螞蟻的活動有什麼特點
螞蟻一般都會在地下築巢,地下巢穴的規模非常大.它有著良好的排水、通風措施.一般工蟻負責建造巢穴.而出入口大多是一個拱起的小土丘,像火山那樣中間有個洞.其次也有用來通風的洞口,巢穴里的每個房間都有明確分類.溫暖...
❹ 作為生物的社會中白蟻的行為方式與社會特徵是什麼
白蟻的行為方式,他是具體性集體性行動,並且非常有紀律性。
❺ 《繁星》理解 110以後的 越簡潔越好可追加10到30分
中學語文課文目錄
七年級上冊
閱讀
第一單元
1、*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蘿瀑布(宗璞)
5、童趣(沈復)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這就是我
第二單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兩篇 行道樹(張曉風)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節選)(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 落難的王子
9、*我的信念(瑪麗•居里) 10、《論語》十則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漫遊語文世界
第三單元
11、春(朱自清) 12、濟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訪友(李漢榮)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感受自然
第四單元
16、化石吟(張鋒) 17、看雲識天氣
18、*綠色蟈蟈(法布爾) 19、*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
20、*山市(蒲松齡)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探索月球奧秘
第五單元
21、風箏(魯迅) 22、羚羊木雕(張之路)
23、*散步(莫懷威)
24、*詩兩首 金色花(泰戈爾) 紙船(冰心)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我愛我家
第六單元
26、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27、郭沫若詩兩首 天上的街市 靜夜
28、*女媧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則 赫耳墨斯與雕像者 蚊子和獅子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追尋人類起源
篇目前沒有標*的是精讀課文,標有*的是略讀課文。
課外古詩詞:
龜雖壽(曹操) 過故人庄(孟浩然)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隱)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 如夢令(李清照)
觀書有感(朱熹)
名著導讀:
《愛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啟示
《繁星》《春水》:母愛 童真 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附錄:
硬筆書法
七年級下冊
閱讀
第一單元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2、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
3、*丑小鴨(安徒生)
4、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 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
5、傷仲永(王安石)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第二單元
6、*黃河頌(光未然) 7、最後一課(都德)
8、*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李大釗)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蘭詩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黃河,母親河
第三單元
11、鄧稼先(楊振寧)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臧克家)
13、*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 14、*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我也追「星」
第四單元
16、社戲(魯迅) 17、安塞腰鼓(劉成章)
18、*竹影(豐子愷) 19、*觀舞記(冰心)
20、口技(林嗣環)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戲曲大舞台
第五單元
21、偉大的悲劇(茨威格) 22、荒島餘生(笛福)
23、*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漫話探險
第六單元
26、珍珠鳥(馮驥才) 27、斑羚飛渡(沈石溪)
28、*華南虎(牛漢) 29、*馬(布封)
30、*狼(蒲松齡)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馬的世界
篇目前沒有標*的是精讀課文,標有*的是略讀課文。
山中雜詩(吳均) 竹里館(王維)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參) 滁州西澗(韋應物)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約客(趙師秀) 論詩(趙翼)
名著導讀: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附錄:
臨摹、欣賞顏體書法
漢語詞類表(實詞)
八年級上冊
閱讀
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毛澤東)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毛澤東)
2、蘆花盪(孫犁) 3、蠟燭(西蒙諾夫)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親愛的爸爸媽媽(聶華苓)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第二單元
6、阿長與《山海經》(魯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階(李森祥) 9、老王(楊絳)
10、信客(余秋雨)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讓世界充滿愛
第三單元
11、中國石拱橋(茅以升) 12、橋之美(吳冠中)
13、蘇州園林(葉聖陶) 14、故宮博物院(黃傳惕)
15、說「屏」(陳從周)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說不盡的橋
第四單元
16、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 17、奇妙的克隆(談家楨)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恐龍無處不在 被壓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梅濤) 20、你一定會聽見的(桂文亞)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走上辯論台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23、核舟記(魏學洢)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蓮文化的魅力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28、觀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30、詩詞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游山西村(陸游)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怎樣搜集資料
課外古詩詞:
長歌行(少壯不努力)(漢樂府)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 野望(王績)
送友人(李白) 黃鶴樓(崔顥) 秋詞(劉禹錫) 魯山山行(梅堯臣)
浣溪沙(蘇軾)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名著導讀: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 理性的批判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 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附錄:
欣賞王羲之書法
漢語詞類表(虛詞)
八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親 3 我的第一本書 4 列夫•托爾斯泰 5 再塑生命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獻給母親的歌
第二單元
6 雪 7 雷電頌 8 短文兩篇 9 海燕 10 組歌(節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
第三單元
11 敬畏自然 1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謎 14 大雁歸來 15 喂——出來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科海泛舟
第四單元
16 雲南的歌會 17 端午的鴨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到民間采風去
第五單元
21 與朱元思書 22 五柳先生傳 23 馬說 24 送東陽馬生序 25 詩詞曲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
第六單元
26 小石潭記 27 岳陽樓記 28 醉翁亭記 29 滿井游記 30 詩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背起行囊走四方
課外古詩詞誦讀 贈從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無題
相見歡
登飛來峰
清平樂村居
名著導讀 《西遊記》: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
《海底兩萬里》:科學與幻想之旅
《名人傳》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附錄 欣賞唐人狂草
短語結構類型表
句子成分簡表
標點符號用法
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雪 2 雨說 3 星星變奏曲 4 外國詩兩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
5 敬業與樂業 6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7 傅雷家書兩則 8 致女兒的信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
9 故鄉 10 孤獨之旅 11 我的叔叔於勒 12 心聲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青春隨想
第四單元
13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兩篇 16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好讀書讀好書
第五單元
17 智取生辰綱 18 楊修之死 19 范進中舉 20 香菱學詩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
21 陳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對 24 出師表 25 詞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課外古詩詞背誦
觀刈麥 白居易
月夜 劉方平
商山早行 溫庭筠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
破陣子 晏殊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軾
醉花陰 李清照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
名著導讀
《水滸》: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傅雷家書》:苦心孤詣的教子篇
培根隨筆:透徹的說理,雋永的警句
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 詩兩首 2 我用殘損的手掌 3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4 外國詩兩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腳踏一方土
第二單元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節選) 7 變色龍 8 熱愛生命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走進小說天地
第三單元
9 談生命 10 那樹 11 地下森林斷想 12 人生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關注我們的社區
第四單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變臉 15 棗兒 16 音樂之聲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乘著音樂的翅膀
第五單元
17 公輸 18 《孟子》兩章 19 魚我所欲也 20 《莊子》故事兩則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單元
21 曹劌論戰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 23 愚公移山 24 《詩經》兩首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課外古詩文背誦
《從軍行》(楊炯)
《月下獨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樓》(杜甫)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門太守行》(李賀)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別雲間》(夏完淳)
名著導讀
《格列佛游記》:奇異的想像,辛辣的諷剌
《簡•愛》: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聽天籟:讀讀泰戈爾
談談散文 談談戲劇文學
高中語文
必修第一冊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2.詩兩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別康橋.......................................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6.*鴻門宴.....................................司馬遷
第三單元
7.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周婷 楊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
11.包身工...........................................夏衍 12.*飛向太空的航程.......................賈永曹智 白瑞雪
必修第二冊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達夫
3.*囚綠記.........................................陸蠡
第二單元
4.《詩經》兩首 氓 採薇
5.離騷.............................................屈原6.*《孔雀東南飛》(並序)
7.*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第三單元
8.蘭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賦............................................蘇軾
10.*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第四單元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蔡元培12.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
第三冊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 2.祝福...............................................魯迅
3. *老人與海...........................................海明威
第二單元
4.蜀道難..............................................李白
5.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第三單元
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9.勸學..............................................《荀子》
10.*過秦論...........................................賈誼 11.*師說.............................................韓愈
第四單元
12.動物游戲之謎......................................周立明 13.宇宙的邊疆........................................卡爾•薩根
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加來道雄
第四冊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竇娥冤...............................................關漢卿 2.雷雨.................................................曹禺
3.*哈姆萊特..........................................莎士比亞
第二單元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魯迅 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弗羅姆
10.*短文三篇
熱愛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
信條..................................................富爾格姆
第四單元
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12.蘇武傳...............................................班固
13.*張衡傳.............................................范曄
第五冊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2.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3.*邊城.............................................沈從文
第二單元
4.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5.滕王閣序...........................................王勃
6.*逍遙游..........................................莊周 7.*陳情表..........................................李密
第三單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潛 9.*說「木葉」.......................................林庚
10.*談中國詩.........................................錢鍾書
第四單元
11.中國建築的特徵...................................梁思成 12.作為生物的社會...................................劉易斯•托馬斯
13.*宇宙的未來.....................................史蒂芬•霍金
第六冊
閱 讀
第一單元
1 數學與文化………………………………………………………………04
2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節選)…………………………………………11
3 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16
4 宇宙的未來………………………………………………………………20
第二單元
5 語言與文學………………………………………………………………29
6 語言的演變………………………………………………………………37
7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44
8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49
第三單元
9 訴肺腑……………………………………………………………………56
10 寶玉挨打 ………………………………………………………………62
11 香菱學詩 ………………………………………………………………71
12 抄檢大觀園 ……………………………………………………………76
紅樓夢導讀………………………………………………………………85
第四單元
13 報任安書(節選) ……………………………………………………92
14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96
15 屈原列傳(節選)……………………………………………………102
16 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106
司馬遷與《史記》 ……………………………………………………110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❻ 與《作為生物的社會》的拓展作文800字
任何一種動物,體形小,便怕我們;體形大,則對我們構成威脅。只有一個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類也不對其構成威脅,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還能把他救起來。它們為何喜歡我們?
也許正是因為海豚對人類的這種態度,使我們施予它們從未給過任何其他動物的東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規范惠及於它們:禁止獵殺海豚。令人注意的是,當通過此類國際公約時,不需要特別地去說服誰。這對所有的人來說很自然。如果有人對您說捕殺了一條鯊魚,你的反應會很平靜。可如果您聽說有海豚被捕殺了呢?那可就不一樣了!用鯊魚翅燒湯自然是珍饈美味,可哪個正常人會同意吃海豚?
人類喜歡海豚。這表現在許多小事上,比方說,世界上所有與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馴獸員,而被稱為訓練員。第一,這是出於尊重並把海豚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第二嘛,馴獸——一種糖果加鞭子的馴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對動物進行強化訓練,即獎賞和懲罰。而海豚是唯一一種不能被懲罰的動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強化方式訓練。
對海豚來說,最大的懲罰是訓練員突然轉身離去,因為海豚喜歡嬉戲和學習。當海豚突然領會到訓練員讓它做什麼,它會欣喜異常,跳躍、歡笑。然後,當訓練員離開或在某個角落裡觀察它時,海豚無需任何命令,全憑自己的意願,一次次練習剛剛學會的動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來使人們娛悅。
海豚是唯一一種樂於與人在一處而不爭自由身的動物。任何一種動物,哪怕是最馴服的,也會伺機逃脫樊籠,然後死掉,因為它們荒疏了(或者根本不會)自己獲取食物的技能。而訓練有素的海豚,哪怕是習慣了多年海洋館里坐享切好的魚肉塊,也不會在大海中餓死——它總是能輕而易舉地捕到魚:海中魚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樣游的可沒有。即便是偶爾獲得自由,海豚最終還會回到人那裡。在黑海就發生過這樣的事。在卡扎奇的軍用海豚館里,暴風雨毀壞了幾處鐵圍欄,撕破鋼絲拉成的防鯊網。於是夜裡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們便全部回來了。
海豚為什麼會救那些溺水者?它們是從哪兒知道這個徒勞地蹬腿掙扎的傢伙是呼吸空氣的,因此需要緊急把他送到他生長的陸地上去?那是因為它們看到我們是透明的!救助的概念根植於它們的天性中,而且由於海豚不但具有視覺,還有超聲波方式的接收系統,所以它們可以像超聲波儀透視產婦那樣來「透視」我們:這種生物同它們一樣有肺器官,也就是說呼吸空氣!比起魚來,海豚同與自己內部構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氣」。
除了人類以外,與海豚「投脾氣」的還有海豹。海豚也喜歡海豹,當然,程度不及喜歡人類。海豚屬於頑皮的一族,它們喜歡捉弄不太聰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樣逗弄海豹,而後者大為光火。
❼ 作為生物的社會原文
《作為生物的社會》作者:劉易斯·托馬斯 李紹明譯
從適當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邊青天白日下的海濱木板路上,為舉行年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學家們,就像是群居性昆蟲的大聚會。同樣是那種離子式的振動,碰上一些個急匆匆來回亂竄的個體,這才略停一停,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每隔一段時間,那群體都要像拋出釣鱒魚〔鱒(zūn)魚〕一種背部淡青略帶褐色,側線下部銀白色,全身有黑點的魚。的釣線一樣,准確無誤地向恰爾德飯店拋出一個長長的單列縱隊。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釘住,那麼,看到他們一塊兒築起各式各樣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驚了。
用這種話來描繪人類是可以的。在他們最強制性的社會行為中,人類的確很像遠遠看去的蟻群。不過,如果把話反過來講,暗示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系,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度。關於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於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它們倒更像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假如我們想從它們的活動中看出什麼顯示人類特點的東西,那就是在違反科學。
不過,讓一個旁觀者不這樣看是很難的。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它們培植真菌,喂養蚜蟲作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織巢蟻屬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它們不停地交換信息。它們什麼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最讓我們不安的是,螞蟻,還有蜜蜂、白蟻和群居性黃蜂,它們似乎都過著兩種生活。它們既是一些個體,做著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還想著明天,同時又是蟻冢、蟻穴、蜂窠這些扭動著、思考著的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我認為,正是由於這一層,我們才最巴不得它們是異己的東西。我們不願看到,可能有一些集體性的社會,能夠像一個個生物一樣進行活動。即使有這樣的東西,它們也決不可能跟我們相關。
不管怎麼說,這些東西還是存在。野地里一隻獨行的螞蟻,不能設想它頭腦里想著很多。當然,就那麼幾個神經元,讓幾根纖維串在一塊兒,想來連有什麼頭腦也談不上,更不會有什麼思想了。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腿的神經節而已。四隻或十隻螞蟻湊到一起,圍繞著路上的一頭死蛾,看起來就有點意思了。它們這兒觸觸,那兒推推,慢慢地把這塊食物向蟻丘移去。但這似乎還是瞎貓撞著死老鼠的事。只有當你觀看聚在蟻丘邊的、黑壓壓蓋過地皮的數千螞蟻的密集群體時,你才看見那整個活物。這時,你看到它思考、籌劃、謀算。這是智慧,是某種活的計算機,那些爬來爬去的小東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蟻丘的時候,有時需要一批一定規格的細枝,這時,所有成員立刻都著魔般搜尋起正合規格的細枝;後來,外牆的建築就要完成,要蓋頂,細枝的規格要改變,於是,好像從電話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蟻又轉而尋找新型號的細枝。如果你破壞了蟻丘某一部分的結構,數百隻螞蟻會過來掀動那一部分,移動它,直到恢復原來的樣子。當它們覺察到遠方的食物時,於是,長長的隊伍像觸角一樣伸出來,越過平地,翻過高牆,繞過巨石,去把食物搬回來。
白蟻在有一個方面更為奇特:群體變大時,其智慧似乎也隨之增加。小室里有兩三隻白蟻,就會銜起一塊塊土粒木屑搬來搬去,但並沒有什麼結果,什麼也沒有建造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白蟻加入,似乎達到了某種臨界質量或法定數,於是思維開始了。它們開始把小粒疊放起來,霎時間豎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個個彎度對稱的美麗拱券。一個個穹頂小室組成的晶狀建築出現了。迄今還不知道它們是怎樣交流信息的,也無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蟻們怎樣知道停止工作,全隊轉移到一根毗鄰的柱子,而時候一到,它們又怎樣知道把兩根柱子合龍,做成天衣無縫的拱券。一開始使它們不再把材料搬來搬去,而是著手集體建築的刺激物,也許是在它們的數目達到特定閾值時釋放的外激素。它們像受了驚一樣作出反應,它們開始騷動、激奮,然後就像藝術家一樣開始工作。
蜜蜂同時過著幾種生活:既是動物,又是動物的組織、細胞或細胞器。離窠外出尋找花蜜的單個蜜蜂(根據一個跳舞的小蜂給它的指令:「去南偏東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據太陽偏轉調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細絲系住一樣屬於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營建蜂窠的時候,看上去就像胚細胞在構成一片發育中的組織;離遠一點看,它們像是一個細胞內的病毒製造出一排排對稱多邊形晶體。分群的時刻來到,老蜂王打算帶著它的一半家口離窠而去,這時的景象就像蜂窠在進行有絲分裂。群蜂一時來回騷動,就像細胞液里游動的顆粒。它們自動分成幾乎一點不差的兩部分,一半跟著要離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著新的蜂王,於是,像一個卵子分裂一樣,這個毛茸茸晶黑金黃的龐然大物分裂成兩個,每一個都擁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組。
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並成一個生物的現象並不是昆蟲所獨有。黏菌的細胞在每一個生命周期都在做著這樣的事。起初,它們是一個個阿米巴〔阿米巴〕即「變形蟲」的音譯。變形蟲因蟲體赤裸、柔軟,形體不定而得名。狀細胞在到處游動,吞吃著細菌,彼此疏遠,互不接觸,選舉著清一色的保守黨。然後,一陣鈴聲,一些特殊的細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細胞聞聲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狀,互相接觸、融合,構成動作遲緩的小蟲子,像鱒魚一樣結實,生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梗節,頂端帶一個子實體,從這個子實體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狀細胞,又要在同一塊濕地上游來游去,一個個獨往獨來,雄心勃勃。
鯡魚〔鯡(fēi)魚〕一種身體側扁而長,背部灰黑色的魚,生活在海洋中,是重要的經濟類魚。和其他魚類的群體有時緊緊擠在一起,動作如此協調,以至於整個群體從功能上似乎是一個多頭魚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飛鳥,特別是那些在紐芬蘭〔紐芬蘭〕北美洲東部島嶼,屬加拿大。近海島嶼的山坡上作窩的海鳥,同樣是互相依存、互相聯系、同步活動。
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系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然而,我們也許是被聯在一些電路里,以便貯存、處理、取出信息,因為這似乎是所有人類事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動。我們的生物功能,或許就是建築某種丘。我們能夠得到整個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陽光子流作為基本單位來到我們這兒的。當我們知道這些東西是怎樣克服了隨機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種東西,比如,彈器、量子力學、後期四重唱,我們或許對於如何前進會有個更清楚的概念。電路好像還在,即使並不總是通著電。
科學中使用的通訊系統應能為研究人類社會信息積累機制提供簡潔而易操作的模型。齊曼在近期《自然》雜志上著文指出,「發明一種機制,把科學研究工作中獲得的片斷的知識系統地公布於世,一定算得上現代科學史上的關鍵性事件」。他接著寫道:
一份期刊把各種各樣……大家普遍感興趣的知識,從一個研究者傳遞給另一個研究者……一篇典型的科學論文總是認為自己不過是一條大鋸上的又一個鋸齒——它本身並不重要,但卻是一個更大項目的一個分子。這種技術,這種使得許許多多以微薄的貢獻進入人類知識庫的技術,乃是17世紀以來西方科學的秘密所在,因為它獲得了一種遠遠超過任何個人所能發出的共同的、集體的力量。
改換幾個術語,降低一下格調,這段話就可以用來描繪營造白蟻窩的工作。
有一件事讓人叫絕:探索(explore)一詞不能適用於探索活動的搜索一面,但卻起源於我們在探索時發出的聲音(英文explore,其語源拉丁語explorare有「喊出」之意——譯者)。我們願意認為,科學上的探索是一種孤獨的、靜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幾個階段是這樣。但後來,或遲或早,在工作行將完成時,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表文章,給編輯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
❽ 求作業答案:閱讀《作為生物的社會
1.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後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意對即可) 2.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作精神,而且隨著群體數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地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群體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見。但是要看到,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焦點還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意在批判傳統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是獨特的,見解是獨到的,議論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意對即可) 3.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為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為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為看成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為人類的一員,卻能「降格自貶」,以較低的姿態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體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敢於向傳統觀念挑戰,敢於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為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意對即可) |
❾ 作為生物的社會好句
《作為生物的社會》段落賞析
從適當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邊青天白日下的海濱木板路上,為舉行年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學家們,就像是群居性昆蟲的大聚會。同樣是那種離子式的振動,碰上一些個急匆匆來回亂竄的個體,這才略停一停,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每隔一段時間,那群體都要像拋出釣蹲魚①的釣線一樣,准確無誤地向恰爾德飯店拋出一個長長的單列縱隊。(①蹲魚:一種背部淡青略帶褐色、側線下部銀白色、全身有黑點的魚。蹲,zūn。)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釘住,那麼,看到他們一塊兒築起各式各樣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驚了。
賞讀這段文字,要注意開篇的藝術。作者在文章開頭採取就地取材的方法,將醫學家們的這次年會,比作「群居性昆蟲的大聚會」,將醫學家們的來來往往,比作昆蟲「急匆匆來回亂竄」,將醫學家們相遇時互相交談,比作「碰碰觸角」,將醫學家們走進或離開會場,比作昆蟲「拋出一個長長的單列縱隊」,甚至想像醫學家們也會像昆蟲一樣,用木板「築起各式各樣的巢穴」。文章題目是「作為生物的社會」,但卻以描寫現場的人類活動開篇,不僅能給聽眾以現場感親近感新鮮感,而且特別令人大惑不解,作者身為一個醫學家,人類的一分子,卻以一個旁觀者身份將人類的活動視如昆蟲的活動。那麼,作者為什麼這樣觀察世界,他想說明的問題是什麼呢?這種別開生面的寫法,能激起一串串疑竇,吸引聽眾和讀者探究下文。
用這種話來描繪人類是可以的。在他們最強制性的社會行為中,人類的確很像遠遠看去的蟻群。不過,如果把話反過來講,暗示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系,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度。關於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於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它們倒更像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①的小機器。(①魔魔道道:本是形容人瘋瘋癲癲,不正常。這里有活靈活現,好像真人的意思。)假如我們想從它們的活動中看出什麼顯示人類特點的東西,那就是在違反科學。
這段文字的作用是把問題引向深入,由第一段過渡到第三段。先挑明第一段的觀點,人類的社會行為的確很像「蟻群」,接著用「不過」一轉,「把話反過來講」,含蓄地點出第三段說明的中心:「螞蟻的確太像人了」。作者強調說,對於第一段所說明的觀點,人們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反過來說蟻群的活動像人類,「顯示人類特點」,那麼「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度」,一般的人都認為它「違反科學」。通過這樣的曲筆,作者把自己提出的問題置於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逼著讀者進一步深入思考,作者的觀點正確嗎?說人類的活動確如螞蟻,又說螞蟻的活動確如人類,這是不是貶低了人類?它的科學性又表現在哪裡?
❿ 作為生物的社會這篇文章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舉例
這些生動的事例說明作者主要運用了那個說明方法?(舉例子) 結合這些事例,聯想我們人類,你能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這些事例都說明,許多動物和人類一樣,有等級有秩序,有很多社會行為,它們進行群體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經營起一個大家庭,它們同人類一樣,經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動的。它們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人類應當學習它們的團隊精神。) 那我們人類的形狀是怎麼樣的呢? 大家仔細的閱讀第11段,品味下面兩段話的含義。<>作者說了什麼?(人類之間的團結性和協作性比不上其他生物世界) 我們再看幾段話<>這又是要說什麼?(強調集體的力量及人與人之間需要的交流、合作) 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上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了,那作者在闡述人類社會與生物社會的關系的時候主要用來什麼修辭方法呢?(對比) 文章的開頭,把生物世界和人類社會對比,得出結論,是極為相似的,然而生物的社會行為是怎樣的?(團結一致、相互依存、互相聯系、同步活動),對,那我們人類呢?(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所以得出結論,我們要怎麼樣?(人類應該降低格調、團結起來、相互交流、克服困難、推動社會發展) 本文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為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度組織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並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對傳統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本文雖只是一篇科普論文,但是我們讀來卻並不枯燥,反而覺得饒有趣味,這是為什麼呢?(對比、擬物、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風趣幽默,化雅為俗)那接下來呢我們就一起來品味一下文中的幾個精彩的語句。 它們倒更像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這些句子含蓄地揭示了昆蟲天然構造的精巧,對昆蟲的一些不可思議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為「魔魔道道」,對昆蟲的喜愛之情,不難品出。) 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螞蟻與人相比,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強烈,但人卻為螞蟻傷透腦筋,但螞蟻並未明顯危害人類,這種「為難」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態所使然。本句通過「小」與「大」的對比,造成強烈的藝術反差,讓人們在會心的微笑中明曉作者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