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懸浮填料生物膜上的生物量怎麼測量
懸浮填料生物膜上的生物量怎麼測量
是近似解的誤差不能超過實際問題所允許的誤差范圍。 第四步:對簡化後的基本量進行標定,給出它們的科學內涵。即標明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待求量,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標量,這些量的物理含義是什麼? 第五步:按數學模型求出結果。 第六步:驗證數學模型。驗證時可根據情況對模型進行修正,使其符合程度更高,當然這以求原模型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為原則。
㈡ 怎麼測生物膜厚度
測厚度一般取紅細胞,因為它沒有細胞器膜的干擾。
先將其刺破平鋪在水上,在利用專門的儀器測其厚度
㈢ 誰能告訴我結晶紫染色法測定生物膜的詳細步驟
1.在96孔細胞培養板各孔中加0.1ml含5×104~10×4 WEHI-164細胞的培養液(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液),37℃ 5% CO2的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培養2~3小時,讓細胞帖壁。
2.用RPMI-1640培養液10倍遞次稀釋TNF標准品,根據需要3~5倍遞次稀釋待檢樣品,每孔加0.1ml稀釋的標准品或待檢樣品,每個稀釋度3個重復孔。對照孔6個,3個陽性對照孔各加0.1ml含4μg TNF的RPMI-1640培養液,3個陰性對照孔各加100μl RPMI-1640培養液。繼續培養18~24小時。
3.甩去培養液,用PBS小心洗滌一次,每孔加0.1ml 10%甲醇溶液固定細胞30秒鍾。
4.吸去甲醇溶液,每孔加0.1ml結晶紫染液,室溫中放置20分鍾。
5.輕輕甩去染色液,用蒸餾水洗滌各孔,將培養板倒置於吸水紙上吸干水分。自然乾燥或37℃烘乾。此板可以在室溫中長期保存。
6.測定前,每孔加0.1ml 33%醋酸脫色,充分振盪後在570nm處測定光吸收度。用光吸收度(OD)值對樣品稀釋度作圖,比較標准品曲線和待檢樣品曲線即可得到待測樣品中的細胞因子活性
㈣ 細菌生物膜構造和檢測是否形成。的試驗過程和檢測方法,包括染色,觀察等。詳細點,謝謝各位大大了。
生物膜?我們實驗室是做這個的……biofilm
寶你是誰啊?
嗯,觀察生物膜形成情況可用比色杯或者ELISA板兒養菌液,24~72小時,分組,養到時見後小心吸走液體,膜就留在杯里了,此時用結晶紫染色,可看到膜形成與否以及厚度
㈤ 生物膜內外是如何比較電位高低的
由於膜兩側接觸不同濃度電解質溶液而產生的電位差。
在靜息狀態下,神經膜主要是由K+擴散出膜外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當神經興奮時膜對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使膜外高濃度的 Na+進入膜內,同時K+外流,這樣就形成了「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
㈥ 生物膜鏡檢
生物轉盤旋轉時,污水在反應槽中順碟片間隙流動,污水中的有機物被轉盤上的生物膜所吸附.當碟片轉離水面時,盤層表面形成一層污水薄膜,空氣中的氧不斷地溶解到水膜中,生物膜中微生物吸收溶解氧,氧化分解被吸附的有機污染物.碟片每轉為一周,即進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的程.轉盤不斷轉動,污染物不斷地被氧化分解,生物膜也逐漸變厚,衰老的生物膜在水流剪切力作用下脫落,並隨污水排出沉澱池.轉盤轉動也使槽中污水不斷地攪動充氧,脫落的生物膜在槽中呈懸浮狀態,繼續起凈化作用,因此,生物轉盤兼有活性污泥池的功能.
㈦ 能夠精確測量生物膜例子通道的離子流動變化的技術是什麼
膜片鉗技術
這是一種以記錄通過離子通道的離子電流來反映細胞膜單一的或多個的離子通道分子活動的技術。它和基因克隆技術(gene cloning)並架齊驅,給生命科學研究帶來了巨大的前進動力。
http://ke..com/view/1374272.htm
㈧ 靜息電位差和動作電位差怎麼計算是膜內電位減膜外電位還是膜外電位減膜內電位
靜息電位差和動作電位差都是膜外電位減膜內電位。
1、靜息電位差:幾乎所有的動植物細胞的靜息電位膜內均較膜外低,若規定膜外電位為零,則膜內電位即為負值。大多數細胞的靜息電位在-10~-100mV之間。
2、動作電位差:動作電位由峰電位(迅速去極化上升支和迅速復極化下降支的總稱)和後電位(緩慢的電位變化,包括負後電位和正後電位)組成。峰電位是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義的動作電位主要指峰電位。動作電位的幅度約為90~130mV,動作電位超過零電位水平約35mV,這一段稱為超射。
(8)生物膜的vs怎麼測擴展閱讀
動作電位形成條件:
(1)細胞膜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細胞膜內鉀離子濃度高於細胞膜外,而細胞外鈉離子、鈣離子、氯離子高於細胞內,這種濃度差的維持依靠離子泵的主動轉運。(主要是鈉-鉀泵(每3個Na+流出細胞, 就有2個K+流入細胞內。即:Na+:K+ =3:2)的轉運)。
(2)細胞膜在不同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靜時主要允許鉀離子通透,而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時又主要允許鈉離子通透。
(3)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閾刺激或閾上刺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靜息電位
網路-動作電位
㈨ 生物膜反應器的生物膜反應器微生物量的測量
在正常運行狀況下,復合生物反應器下部是固定生物膜濾床,上部是移動床,其微生物量為:
1、CBBR混合液SS為1 604 mg/L,總量約為2.456 g。
2、固定填料生物膜總量為12.036 g。
3、移動床懸浮填料生物膜總量為1.428 g。
4、CBBR微生物總量約為15.92 g。
該工藝對污水除臭起到了很大作用,它的除臭工藝簡單且效果顯出。復合生物反應器與其他污水處理設備相結合,降低污水處理難度,從而改善周邊環境,有效遏制病菌的傳播。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新型葯劑的產生將繼續加大污水處理難度,所以水處理技術仍需隨之提升,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4 MBR研究進展
目前,MB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降低膜污染,提高膜通量;(2)探求合適的工作條件和工藝參數;(3)降低處理工藝的運行成本。
張少輝, 鄭平, 華玉妹〔1〕用反硝化生物膜啟動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的研究等選取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碸膜(PES),採用板框式膜組件構成的厭氧MBR對高濃度食品廢水進行處理,考察了截留分子量對膜通量和出水效果的影響。
王榮昌,文湘華,錢易〔2〕 分析了生物膜反應器中好氧顆粒污泥形成機理,研究了MBR運行條件對膜過濾特性的影響。
楊玉旺〔3〕研究了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處理污水的研究應用進展。
邢傳宏等進行了管式MBR(分置式)處理城市污水的工藝設計,認為運行成本主要由電費、葯劑費和人工費等3部分組成。其中電費是最主要的,電耗為2.3kW·h/m3。
魯敏,曾慶福,張躍武〔4〕對一種新型生物膜反應器處理污水的研究發生了濃厚興趣。
王亞娥等分析了影響超濾膜通量和過濾阻力的主要因素。
楊磊等對MBR運行過程中的膜污染和清洗進行了較詳盡的試驗。
李軍, 彭永臻, 楊秀山 ,王寶貞 ,楊海燕〔5〕著重研究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機理。
姜蘇等〔6〕研究了一體化A/O生物膜法處理生活污水。
白宇等〔7〕研究分析了污水深度處理生物濾層中菌群的時空分布特徵。
陳壁波等〔8〕對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及對造紙廢水處理的意義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論證。
Cote P 研究了浸沒式膜系統的電耗,包括抽吸泵及曝氣2部分。每立方米產水僅耗電0.3~0.6 kW·h,而電耗是運行費用的主要部分。
榮宏偉等〔9〕在實驗室條件下對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進行了試驗研究,得出了令人期待的結論。
Wang L-Choo Ho等比較了浸沒式和分置式MBR工藝運行時的電耗,結果是,在通量為18L/(m2·h)的情況下,前者電耗僅為0.2~0.4 kW·h /m3,而後者電耗為2~10 kW·h /m3。
鮑立寧等〔10〕在電極生物膜脫氮工藝中反硝化菌相分析方面進行了研究。
MBR因自身特殊的工藝也要求了不同於一般的超、微濾膜材料,但制備針對於MBR所用的膜材料的研究還很少。顯然選擇合適的膜材料是降低膜污染的一個重要方法,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5 MBR應用實例
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外已有了MBR應用的實例。實踐表明,膜污染嚴重、水通量低,是限制MBR推廣應用最主要的原因。
加拿大Cote P等 報道了北美洲在20世紀90年代MBR發展的概況。其中ZENON環保公司在1996年推出了組件膜面積為46m2、體積密度為63m2/m3的ZW-500型膜生物反應器,該設備已成功地應用於市政污水處理。目前以小規模裝置為主,處理能力為10~200m3/d,主要在辦公樓、購物中心、學校、醫院和療養地推廣使用。裝置的水力停留時間(HRT)為24h,SRT為1~2年。濾出液經過紫外線消毒或活性炭吸附後,用作廁所沖洗水。在安大略省建成的日處理污水3 800m3的MBR裝置,安裝了ZW-500型膜組件144個,總膜面積6624m2。曝氣池體積440m3,正常HRT為3.8h;厭氧反應池體積為380m3,HRT為2.4h。運行期間的MLSS濃度為12 000~20 000mg/L,MLVSS濃度僅為MLSS的55%~70%。運行9個月以來出水BOD和有機磷的去除率都接近100%。
日本自1998年以來,著重推廣了中水道系統的開發利用。其目的主要是將以廚房排水、洗臉及洗澡後的排水為主體的樓房排水進行處理,然後作為廁所沖洗水再利用。比如,日立工廠建設公司用高濃度活性污泥法和旋轉平板超濾膜裝置組合而成的系統作為大樓中水道的回用系統。因為膜板旋轉,使膜表面的污泥被攪拌,從而可控制膜面污染。
天津清華德人環境公司和天津大學共同研製的MBR已有了一些的應用實例。以處理天津某寫字樓排放的污水為例,該寫字樓的建築面積約為17 000m2,採用了日處理能力為25m3 的裝置,設備本體佔地3.2m2,投資10餘萬元,能耗為0.8kW·h/m3。處理出水可用作沖廁、綠化及洗車等。
鄭斐等〔11〕研製出生物膜法的新工藝—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
呂曉輝等〔12〕對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脫氮除磷技術情有獨衷,使脫氮除磷效率又有了較大的發展。
6結語 1 MBR綜合了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的優點,超、微濾膜組件能替代CAS中的二沉池,更有效地進行泥水分離,並延長SRT,提高微生物對污水中有機物的處理能力。經超、微濾膜處理後出水水質好可以直接用於非飲用水回用。系統佔地面積小,幾乎不排剩餘污泥,具有較高的抗沖擊能力。 2 MBR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膜污染仍是制約MBR推廣應用的最主要因素。因為MBR中膜材料既要面臨活性污泥、污水中固體顆粒的污染,又要面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侵蝕。雖可以通過控制抽停時間、曝氣量等工藝參數以及採用適當的清洗技術來減少膜面的污染,但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研製出一種抗污染、耐微生物侵蝕的新的膜材料及對膜進行適當的改性。 3 在應用MBR技術處理市政、生活污水並實現中水回用時,還要考慮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即運行成本。因此,在研究中要始終將運行成本。作為考慮試驗方案和確定試驗結果的主要出發點。 7參考文獻
1張少輝, 鄭平, 華玉妹. 反硝化生物膜啟動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的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2004,24(2):220~224
2王榮昌,文湘華,錢易. 生物膜反應器中好氧顆粒污泥形成機理. 中國給水排水,2004,20(3):5~8.
3楊玉旺.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處理污水的研究應用進展. 工業水處理,2004,24(2):12~15.
4 魯 敏,曾慶福,張躍武. 一種新型生物膜反應器處理污水的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2004,17(4):5~8.
5 李 軍, 彭永臻, 楊秀山 ,王寶貞 ,楊海燕. 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機理. 中國環境科學 2004,24(2):219~223。
6 姜蘇, 周集體, 郭海燕, 張志勇. 一體化A/O生物膜法處理生活污水. 中國給水排水,2004,20(5):56~58.
7 白宇, 張傑, 閆立龍, 陳淑芳, 郜玉楠. 污水深度處理生物濾層中菌群的時空分布特徵. 城市環境與城市,2004,17(4):21~23.
8 陳壁波,李友明.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及對造紙廢水處理的意義. 中國造紙,2004,23(8):47~50.
9 榮宏偉, 呂炳南, 張子輝. 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的試驗研究. 湘潭礦業學院學報,2004,19(1):88~91.
10 鮑立寧, 洪桂雲, 黃顯懷. 電極生物膜脫氮工藝中反硝化菌相分析.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2(5):1~4.
11 鄭斐,朱文亭. 生物膜法新工藝—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 工業用水與廢水,2004,35(3):11~14.
12呂曉輝, 胡龍興.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脫氮除磷技術. 化學工程師,2004,108(9):20~22
㈩ 什麼是生物膜法,有哪幾種類型
生物膜法是通過生長在填料(或濾料)表面的生物膜 來處理廢水。生物膜就是填料表層長滿各種微生物的黏 膜,依靠黏膜上大量微生物攝取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 營養,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在生物膜外附著一層薄薄的水層,稱附著水層。附著 水流動很慢,其中有機物大多已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攝 取,其濃度要比流動水層中的有機物濃度低得多。因此, 廢水在濾料表面流動時,有機物就會從流動水層中轉移到 附著水層中,進一步被生物膜所攝取。與此同時空氣中的 氧氣也將通過水層而進入生物膜。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 有充足氧的條件下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將其轉為無機鹽和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沿著相反方向從生物膜經過水層排到 空氣中。從開始進水到生物膜成熟要經歷潛伏期和生長 期兩個階段。
生物膜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就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或濾料),經充氧曝氣 後的廢水以一定流速不斷地通過填料,使填料上長滿生物 膜,以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生物濾池的濾料早先與 物理過濾的濾料相同,但一旦生物膜老化脫落後,其濾縫 很容易堵塞,給沖洗帶來困難。故目前生物濾池實際上大 多均用填料代替。常用的填料有粒徑3 ~5厘米的煤渣和 石礫(以多微孔的煤渣最佳,其表面積大,掛膜能力強)。 近年來塑料工業發達後,已大量使用聚乙烯、聚醯胺材料 製造的波形板式、蜂窩式、生物球式的填料。其特點是質 輕、強度高、耐腐蝕,大小一致,其表面積達100~ 200平方 米/立方米。
生物濾池法有以下優缺點:優點:①水流較通 暢,過濾前後水頭差小,水中溶氧供應充足,適於好氧性微 生物的生長和繁殖。②填料上布滿微生物,其生物量大。 據測定,1立方米的填料表面的活性生物量達0. 125千克, 因此其降解有機物的能力強。BOD5負荷為0. 1 ~ 0. 3千 克/(立方米.天),高的可達0.5 ~1.5千克/(立方米. 天)。③脫氮、除磷效果明顯。④沉澱污泥少,易於管理, 不散發臭氣。缺點:①佔地面積較大。②為防止老化的生 物膜脫落後堵塞濾縫,污染環境,填料在運轉過程中需經 常反沖、及時排污。
2.生物轉盤
生物轉盤由塑料碟片或小格組成圓形滾筒,代替固定 的濾料或填料。盤格上掛有生物膜。其微生物的生長及 降解有機物的機制同生物濾池。轉盤一半浸入廢物水中, 一半露在空氣中。當轉動時,盤面依次通過廢水並使空氣 中的氧氣溶人水中,使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和降解水中 的有機物。
生物轉盤有以下優點:①轉盤本身可向水中增 氧(近年來,轉盤內增添了曝氣管,增氧效果更佳),故水中 溶氧充足。生物膜絕大部分為好氧性微生物,很少形成厭 氧層。②有機物的負荷高,通常碟片上BOD5負荷高達10 ~20克/平方米。③佔地面積小。
生物轉盤的缺點是: ①造價較高。②技術要求較高,如不符合要求,則處理效 果差。③需要另加動力以驅動轉盤,其運轉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