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粉到底是什麼

微生物粉到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1 18:38:32

Ⅰ 白倉貴微生物粉到底有沒有用

澱粉是由生物產生的一種性質穩定的長鏈狀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如果沒有生物作用,它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分解速度非常慢,甚至比一些塑料的性質還要穩定.
但實際上自然界中的澱粉很快就會被分解,原因就是生物既然能產生它,當然也能分解它.生物分解澱粉用的是澱粉酶.所以,只有是能夠產生澱粉酶的生物,就能分解澱粉.
在微生物中,多數能夠產生澱粉酶.其中產生澱粉酶最多、分解澱粉效率最高的是絲狀真菌,如黴菌.有些子囊菌綱和擔子菌綱的真菌不但能夠分解澱粉,甚至能夠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酵母菌也能產澱粉酶,但能產澱粉酶的種類比絲狀真菌少得多.細菌也能產澱粉酶,但主要是桿菌,特別是芽孢桿菌.其它如放線菌也能產生澱粉酶.

Ⅱ 微生物是什麼東西

微生物實際上也是生物的一種類型只是個體比較小一般來說右眼看不到,我們把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比如細菌一些小型的真菌稱為微生物。

Ⅲ 微生物到底是什麼意思

微生物,官字面意思,微小的生物(生命體)。一般把用肉眼無法看見的細菌病毒等具有新陳代謝生命特徵物體叫微生物。

Ⅳ 微生物到底是什麼意思

微生物釋義:

形體微小、構造簡單的生物的統稱。絕大多數個體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病毒、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

人體內有兩個基因組,一個是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人基因組,編碼大約2.5萬個基因;另一個則是出生以後才進入人體、特別是腸道內的多達1000多種的共生微生物,其遺傳信息的總和叫「微生物組」,也可稱為「宏/元基因組」,它們所編碼的基因有100萬個以上。

兩個基因組相互協調、和諧一致,保證了人體的健康。因此,在研究基因與人體健康關系時,一定不能忽略共生微生物基因的研究。

(4)微生物粉到底是什麼擴展閱讀:

微生物對水的處理

(1)廢水中的脫氮除磷,廢水中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源,利用生物脫氮除磷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生物脫氮中,有反硝化能力的微生物有變形桿菌、微球菌屬、假單胞菌屬、芽胞桿菌屬等。

(2) 廢水中有機物的降解,有機物的生物降解中,白腐菌是值得一提的。白腐菌是一類提子真菌,在廢水治理中,其降解污染物的范圍十分廣泛。

(3)廢水中重金屬的去除,由於藻類對重金屬離子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利用其生物吸附作用可從工業污水中去除有毒、放射性金屬和回收稀有、貴重金屬。除了人工合成的有機汞制劑外,細菌具有合成甲基汞的能力,即生物甲基化,它會使汞的生物毒性大大增強。

而另一些微生物又可使甲基汞降解、還原,降低其毒性。該法具有高效、經濟、簡便、選擇性好等優點,尤其適用於低濃度及一般方法不易去除的金屬。

土壤的微生物修復與治理

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的人造化學物質排放到環境中,對資源和環境構成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工業三廢的排放,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污染。

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和藻類等,在它們中有一些具有農葯降解功能的種類。我們可以利用其特點,使細菌由於其生化上的多種適應能力和容易誘發突變菌株。

從而在農葯降解中佔有主要地位,例如假單胞菌對敵敵畏;麴黴菌、鐮孢黴菌對敵百蟲;芽孢桿菌、麴黴、青黴、假單胞桿菌、瓶型酵母等對甲胺磷。

Ⅳ 微生物粉劑的是什麼東西

對土壤有益的細菌,進入土壤會迅速吸收有機物,分解大分子糖,給植物製造小分子物質。主要是各種酸。

微生物菌劑是由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菌生產的產品。在農業上執行GB20287,而且自從2016年開始,固體和液體豆都被叫做,改變劑是液體觀念。常見的菌種有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等。常見的菌劑產品有現在國家大力推廣的有機肥代替菌肥使用的各種菌肥(粉劑或液體)。

Ⅵ 微生物到底是什麼東東啊

什麼是微生物
到目前為止,綠色的地球是唯一為人類所認知的一塊生命的棲息地。在地球的陸地和海洋,與人類相依相存的是另一個繽紛多彩的生命世界。在這個目前對人類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裡,除了我們熟知的動物、植物,還有一個神秘的群體。它們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它們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屬於原核生物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枝原體、立克次氏體;屬於真核生物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上這些微生物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蘑菇和銀耳等食、葯用菌是個例外,盡管可用厘米表示它們的大小,但其本質是真菌,我們稱它們為大型真菌。而屬於非細胞生物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又稱朊粒)等則需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其實,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則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但微生物與人類"相識"甚晚,人類認識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幾百年。1676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從而揭示出一個過去從未有人知曉的微生物世界。

雖然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單個的微生物細胞,但是當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種材料上形成一個大集團時,或是把微生物培養在某些基質上,我們就能看到它們了。我們把這一團由幾百萬個微生物細胞組成的集合體稱為菌落。例如腐敗的饅頭和麵包上長的毛,爛水果上的斑點,皮鞋上的霉點,皮膚上的蘚塊等就是許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雖小,但它們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些對人類有益,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有些對人類有害,對人類生存構成了威脅;有的雖然和人類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能流中具有關鍵作用。

微生物的生物多樣性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資源。微生物的種類僅次於昆蟲,是生命世界裡的第二大類群。然而由於微生物的微觀性,以及研究手段的限制,許多微生物的種群還不能分離培養,其已知種占估計種的比例仍很小。從下面的兩張統計表中可以看出。
中國微生物已知物種數與世界已知物種數的比較
類群 中國的物種數 世界的物種數 中國/世界(%)
病毒 400 5000 8.0
細菌 500 4760 10.5
真菌 8000 72000 11.6
微生物的已知種數和估計總種數
類群 已知種數 估計總種數 已知種百分數(%)
病毒 5000 130000 4
細菌 4760 40000 12
真菌 72000 1500000 5
微生物是生物中一群重要的分解代謝類群,沒有微生物的活動地球上的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它們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其生物多樣性在維持生物圈和為人類提供廣泛而大量的未開發資源方面起著主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多樣性包括所有微生物的生命形式、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以及有關微生物在遺傳、分類和生態系統水平上的知識概念。
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形式,與其它生物類群相比,人類對微生物物種多樣性的了解最為貧乏。以原核生物界為例,除少數可以引起人類、家畜和農作物疾病的物種外,對其它物種知之甚少。人們甚至不能對世界上究竟存在多少種原核生物作出大概的估計。真菌是與人類關系比較密切的生物類群,目前已定名的真菌約有8萬種,但據估計地球上真菌的數量約為150萬種,也就是說人們已經知道的真菌僅為估計數的5%。
微生物的多樣性除物種多樣性外,還包括生理類群多樣性、生態類型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
微生物的生理代謝類型之多,是動植物所不及的。微生物有著許多獨特的代謝方式,如自養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厭氧生活、不釋放氧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對復雜有機物的生物轉化能力、分解氰、酚、多氯聯苯等有毒物質的能力,抵抗熱、冷、酸、鹼、高滲、高壓、高輻射劑量等極端環境的能力,以及病毒的以非細胞形態生存的能力等。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種類多,僅大腸桿菌一種細菌就能產生2000-3000種不同的蛋白質。天然抗生素中,2/3(超過4000種)是由放線菌產生的。微生物所產酶的種類也是極其豐富的,從各種微生物中發現,僅II型限制性內切酶就有1443種。
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也表現出多樣性,主要有互生(和平共處,平等互利或一方受益,如自生固氮菌與纖維分解細菌)、共生(相依為命,結成整體,如真菌與藍細菌共生形成地衣)、寄生(敵對,如各種植物病原菌與宿主植物)、拮抗(相剋、敵對,如抗生素產生菌與敏感微生物)和捕食(如原生動物吞食細菌和藻類)等關系。
與高等生物相比,微生物的遺傳多樣性表現的更為突出,不同種群間的遺傳物質和基因表達具有很大的差異。全球性的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已經展開,截止2000年4月的統計,已有27個原核生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全部完成發表,另有95個正在進行中;4個真核生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已完成發表,21個正在進行中。基因組時代的到來,必然將一個嶄新的、全面的和內在的微生物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
微生物資源的開發,是21世紀生命科學生命力之所在。由於動植物物種消失是可以估計的,這就意味著微生物多樣性的消失現象也在發生,如何利用和保護微生物多樣性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已對此做了許多努力,並提出了一項微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隨著這項計劃的逐步實施,人類將從微生物生物多樣性的利用和保護中受益。這項計劃包括:
建立推動微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國際組織;
召開關於微生物「種」的概念和分類指征研討會;
提出已知種的目錄;
發展微生物分離、培養和保藏的技術;
發展微生物群落取樣的標准;
提出選擇自然保護區和其它需要長期保護的生態系等。

微生物在整個生命世界中的地位

人類在發現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大界-動物界和植物界。隨著人們對微生物認識的逐步深化,從兩界系統經歷過三界系統、四界系統、五界系統甚至六界系統,直到70年代後期,美國人Woese等發現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導致了生命三域學說的誕生。該學說認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細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構成。在圖示「生物的系統進化樹」中,左側的黃色分枝是細菌域;中間的褐色和紫色分枝是古菌域;右側的綠色分枝是真核生物域。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廣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細菌域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和各種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動物和植物。除動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絕大多數生物都屬微生物范疇。由此可見,微生物在生物界級分類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生命進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Brown等依據平行同源基因構建的「Cenancestor」生命進化樹,認為生命的共同祖先Cenancestor是一個原生物。原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兩個分支,一個是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一個是原真核生物,在之後的進化過程中細菌和古菌首先向不同的方向進化,然後原真核生物經吞食一個古菌,並由古菌的DNA取代寄主的RNA基因組而產生真核生物。
從進化的角度,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老前輩。如果把地球的年齡比喻為一年的話,則微生物約在3月20日誕生,而人類約在12月31日下午7時許出現在地球上。

Ⅶ 酵素 和 微生物 粉的區別

1、酵素是一種酶,是一種可以影響人體各種化學反應物質
益生菌是對人體有益的菌類,是一種生物
2、酶分好多種,每種的作用不同,作用范圍比較小
益生菌主要通過改善腸道菌群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酵素是一種酶。 在酶的催化反應體系中,反應物分子被稱為底物,底物通過酶的催化轉化為另一種分子。幾乎所有的細胞活動進程都需要酶的參與,以提高效率。與其他非生物催化劑相似,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加快反應速率,大多數的酶可以將其催化的反應之速率提高上百萬倍;事實上,酶是提供另一條活化能需求較低的途徑,使更多反應粒子能擁有不少於活化能的動能,從而加快反應速率。酶作為催化劑,本身在反應過程中不被消耗,也不影響反應的化學平衡。酶有正催化作用也有負催化作用,不只是加快反應速率,也有減低反應速率。與其他非生物催化劑不同的是,酶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只催化特定的反應或產生特定的構型。

Ⅷ 什麼是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系統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檔姆⒄共��藪笥跋臁E6灰咼緄撓τ檬谷死嗬�飛鮮狀緯曬ο�鵒艘恢旨膊 ��旎ǎ��殼暗幕�蜆こ桃咼繅參�膊〉撓行гし婪⒒恿司藪笞饔茫�繅腋尾《鏡腦し賴取?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粉到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