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抑制微生物的抗葯性

如何抑制微生物的抗葯性

發布時間:2022-06-11 21:35:34

Ⅰ 細菌耐葯控制主要措施是什麼

加強細菌耐葯監控,各省地區和全國范圍需建立耐葯監控網,對臨床分離的致病菌進行葯敏監控,從而給臨床醫師提供參考制定合理、有效的抗菌葯物治療方案,降低細菌耐葯發生率。嚴格限制抗菌葯物使用范圍,按醫師級別賦予使用許可權,對於已經高度耐葯的抗菌葯物應該停止使用。。。。太多了!

微生物抗葯性機理

抗葯性 又稱耐葯性。病原微生物對抗生素等葯物產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抗葯性的產生使正常劑量的葯物不再發揮應有的殺菌效果,甚至使葯物完全無效,從而給疾病的治療造成困難,並容易使疾病蔓延。目前,多認為抗葯性的產生是微生物基因突變造成的。抗葯性變異一旦產生,就可以傳給後代,並可以轉移給原來沒有抗葯性的敏感菌,使抗葯菌逐年增加。為防止和減少抗葯菌的產生,主要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不斷改進和研製新的抗生素;二是堅持合理用葯。由於抗葯性的產生往往與用葯劑量不足、長期盲目使用抗生素等用葯不當的作法有密切關系,所以合理用葯是防止和減少抗葯菌產生的重要一環。比如嚴格按照抗生素的抗菌譜選用葯物,必要時應先進行葯物敏感試驗;按時按量服用抗生素,使體內葯物始終維持在合理的濃度,以求徹底殺滅病原菌而又盡量減少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必要時進行治療葯物監測檢查;不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等等。

Ⅲ 如何防止細菌的耐葯發生

隨著抗菌葯物的廣泛應用,細菌對抗菌葯物的耐葯性逐年增加,其中以金葡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結核桿菌尤為多見。因此,耐葯性成了流行病學和臨床治療學上的嚴重問題。在臨床醫療工作中,在考慮如何充分發揮葯物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應考慮防止或減少細菌產生耐葯性,控制耐葯菌株的傳播。在處理感染性疾病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 嚴格掌握適應症,不濫用抗菌葯。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用一種葯物能解決問題時就不使用兩種,以減少細菌接觸葯物的機會。
2.嚴格掌握用葯指征,劑量充足,療程適當。
3. 盡可能避免局部用葯,杜絕不必要的預防用葯。
4.對於耐葯菌株感染時,應選用對細菌敏感的葯物或採用聯合用葯。聯合用葯時可從不同環節阻斷細菌的生化代謝過程,從而抑制耐葯菌。
5.有計劃地分批、分期交替使用抗菌葯物。

Ⅳ 細菌耐葯性機理是哪些如何避免抗葯性的產生

細菌產生耐葯性的機制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主要有四種:
一是細菌產生一種或多種水解酶或鈍化酶來水解或修飾進入細菌胞內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二是抗生素的靶位由於發生突變或被細菌產生的某種酶修飾而使抗菌葯物無法發揮作用,以及抗生素作用的靶酶的結構發生改變使之與抗生素的親和力下降;
三是由於細菌細胞膜滲透性的改變或其他有關特性的改變;
四是細菌具有一種依賴於能量的主動轉運機制,即它能夠將已經進入胞內的葯物泵至胞外.

對控制耐葯性出現的一些成功策略:
嚴格控制與耐葯菌出現有關的抗生素,
不限制低潛在耐葯性的抗生素的使用,
不使用無效的抗生素,
抗生素治療的周期不宜過長,
不連續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持續性白細胞增多的低燒,
不使用抗生素治療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燒.

Ⅳ 如何解決細菌耐葯的發生

細菌耐葯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滅菌葯類的泛濫使用造成的,要防止細菌耐葯的發生,首先要減少滅菌葯類的使用,對於採用無危害、氣味自然不殘留的DCW次氯酸溶液對環境、器械、用水等進行滅菌消毒,即可在保障無菌的同時解決細菌耐葯的發生。

Ⅵ 細菌通過哪些方式產生耐葯性如何控制細菌耐葯的發生

細菌產生耐葯性的機制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主要有四種:一是細菌產生一種或多種水解酶或鈍化酶來水解或修飾進入細菌胞內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二是抗生素的靶位由於發生突變或被細菌產生的某種酶修飾而使抗菌葯物無法發揮作用,以及抗生素作用的靶酶的結構發生改變使之與抗生素的親和力下降;三是由於細菌細胞膜滲透性的改變或其他有關特性的改變;四是細菌具有一種依賴於能量的主動轉運機制,即它能夠將已經進入胞內的葯物泵至胞外.對控制耐葯性出現的一些成功策略:嚴格控制與耐葯菌出現有關的抗生素,不限制低潛在耐葯性的抗生素的使用,不使用無效的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的周期不宜過長,不連續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持續性白細胞增多的低燒,不使用抗生素治療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燒.\x0d比較根霉與毛霉異同.\x0d根霉和毛霉同屬毛霉目,菌絲無隔膜,多核.無性繁殖產生不能游動的孢囊孢子,而有性繁殖產生雙倍體的接合孢子.主要區別在於,根霉有假根和匍匐菌絲.根霉在培養基或自然基物上生長時,由營養菌絲體產生弧形的匍匐菌絲向四周蔓延.並由匍匐菌絲生出假根與基物接觸.與假根相對處向上生長出孢囊梗,頂端形成孢子囊,內生孢囊孢子.而毛霉的菌絲體呈棉絮狀,在基物上或基物內能廣泛蔓延."

Ⅶ 如何減少細菌對抗菌葯物的耐葯性

(1)嚴格掌握抗菌葯物的使用適應症,病毒感染不應採用抗菌葯物治療。

(2)對有適應症的病人,葯物種類、用量及使用時間都要注意,能用窄譜的就不要用廣譜抗菌葯物,能用一種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種,以避免耐葯性和二重感染。

(3)加強細菌耐葯監測工作。

(4)向群眾開展合理應用抗菌葯物有關知識的教育。

Ⅷ 論述細菌耐葯性產生的機理及如何防止其產生。

濫用抗生素的危險最主要是促進細菌耐葯性的增強。數據表明,有越來越多的細菌耐葯,且耐葯力在不斷提高。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青黴素一次劑量只是2萬~3萬單位,現在需用幾十萬、幾百萬單位。葡萄球菌、腸道革蘭氏陽性桿菌、結核桿菌、痢疾桿菌之所以長久的肆虐人類,就是其耐葯性不斷增強的結果。由於細菌的進化永遠不會停止,因而對任何抗生素都會有產生耐葯性的可能。河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李松武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以環丙沙星為例,介紹這種上世紀90年代剛剛上市的葯品,在投入使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我國患者的耐葯性已經高達60%,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則只有1%。抗菌葯物的濫用正讓我們付出巨大的代價,葯品不良反應、葯源性疾病大量增加,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葯品的能量不斷增大,例如幽門螺旋桿菌,對喹諾酮類葯品的耐葯性,已經升至82%。「細菌越來越耐葯,抗生素越來越失效」成了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普遍問題。據陳重華委員介紹,上海已經成為我國細菌耐葯性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一些葯品的有效率在上海地區已經跌到了20%,問題還在於耐葯菌是可以在不同地區、國家間的人群之間傳播的。隨著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新的抗菌葯物不斷涌現。抗生素的大劑量普遍使用,以及禽畜飼料添加劑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食品、奶製品、飲料等也富含抗生素,從而逐步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對抗生素產生耐葯性的群體。這導致臨床上出現應用高級抗生素———耐葯性更強———再用更高級的抗生素的惡性循環。 陳重華委員分析指出,濫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不少醫生對患者使用抗生素時,很少依靠細菌耐葯性檢查,針對不同的細菌感染選擇不同的抗生素,而往往是憑個人經驗,採取一種抗生素無效再更換其他抗生素的方法進行治療。二是由於抗生素葯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一些廠家往往採取不正當的手段,通過促銷費等形式不斷提高抗生素的使用面和使用量。三是不少患者的就醫心態有問題。希望用好葯,而且往往是越貴的葯、越新的葯越好,總希望能葯到病除。這幾個方面的因素集合在一起,使抗生素的生產銷售環節、使用消費環節都希望用得越多越好,他們共同推進了抗生素的濫用程度。

Ⅸ 如何對細菌的耐葯性進行防治

①嚴格掌握抗菌葯物應用的適應證.避免濫用;
②可用窄譜抗菌葯物者不用廣譜抗菌葯物;
③最好按細菌葯敏結果選葯;
④當一種抗菌葯能控制感染時,盡可能不採取聯用,減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葯物;
⑤單一抗菌葯物無效時,可按聯合葯敏選兩種敏感抗菌葯聯用,一般不聯用三種以上抗菌葯;
⑥避免不必要的長期、局部和預防性應用抗菌葯;
⑦抗菌葯使用劑量要足,療程要適當,小劑量和頻繁更換抗菌葯可導致耐葯菌的產生;
⑧有計劃地分期分批交替使用抗菌葯物,可使原先對某種抗菌葯耐葯的細菌在一段時期內停止接觸該葯,而喪失耐葯性;
⑨嚴格消毒隔離制度,防止耐葯菌株交叉感染和流行。

Ⅹ 微生物產生耐葯性的途徑有哪些實際生產中如何避免微生物耐葯性的產生

就是不定期的使用不同的葯 就可以避免微生物產生對某一種葯物的抗葯性
比如某種細菌對青黴素有抗葯性 換四環素 過一段時間 那種細菌會對青黴素的抗葯性減弱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抑制微生物的抗葯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