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脫落的生物膜是如何排出填料的
微生物膜脫落後,會隨著自身的重力沉澱到池子的底部,而曝氣設備與池底是有距離的,一般的處理設施內,都有排泥管道,定時排泥,不會影響到曝氣的
『貳』 生物填料為什麼要做改性處理......
生物填料是廢水生物膜處理技術的核心之一,為了提高處理效率,往往要提高填料表面的生物量,而它的材質和表面性能將直接影響微生物的附著與生長。目前,常用的塑料生物填料的生物親和性、親水性和活性不足,廢水的生物處理效率尚有待提高。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可以通過對填料表面進行改性,來提高生物填料的表面粗糙度與生物親和性。
『叄』 生物膜法中的剩餘污泥從哪來怎樣去除
生物膜法處理中,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長,進行新陳代謝,不斷更新,所以必定會脫落部分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基本上失去了生物活性,也就是所謂的剩餘污泥了,這些剩餘污泥會隨著水流流出生物反應器,如果剩餘污泥量比較大,可以通過排泥去除,但是,通常情況下,生物膜法反應器都不需要排泥的。切記!
『肆』 簡述生物膜法凈化廢水的原理,生物膜法的處理系統有哪些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樣,都是利用微生物來去除廢水中有機物的方法,為生物膜提供附著生長固定表面的材料稱為填料,是影響生物膜法的發展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1.生物膜的形成及特點
生物膜法是通過附著在載體或介質表面上的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形成膜狀活性生物污泥生物膜,利用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營養物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將有機物降解,同時微生物自身也得到增殖。
隨著微生物的不斷繁殖增長,以及廢水中懸浮物和微生物的不斷沉積,使生物膜的厚度不斷增加,其結果是使生物膜的結構發生變化。
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生物膜總是在不斷地生長、更新和脫落的,造成生物膜不斷脫落的原因有:水力沖刷、由於膜增厚造成重的增大、原生動物的松動、厭氧層和介質的粘結力較弱等。
生物膜法適用於中小規模污水生物處理,污水處理系統可以獨立建立,也可以與其他污水處理工藝組合應用。污水進行生物膜法處理前,宜經沉澱處理,當進水水質或水量波動大時,應設置調節池。
生物膜的結構及其凈化廢水的機理
生物膜是蓬鬆的絮狀結構,微孔多,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積於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物質,將一部分物質轉化為細胞物質,進行繁殖生長,成為生物膜中新的活性物質,另一部分物質轉化為排泄物,在轉化過程中放出能量,供應微生物生長的需要。增殖的生物膜脫落後進入廢水,在二次沉澱池中被截留下來,成為污泥。如果有機物負荷比較高,生物膜對吸附的有機物來不及氧化分解時,能形成不穩定的污泥,這類污泥需要進行再處理。
由於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以附著的狀態存在,所以泥齡長,使生物膜中既有世代時間短、比增長速率大的微生物,雙有世代時間長、比增長速率小的微生物,這使生物膜法中參與代謝的微生物種類多於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徵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徵:
⑴生物相特徵:
①參與凈化反應微生物多樣化
②生物的食物鏈長
③能夠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
④分段運行與優占種屬
⑵工藝特徵
①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②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於固液分離
③能夠處理低濃度的廢水
④運行簡單、節能,易於維護管理,動力費用低
⑤產生的污泥量少
⑥在低水溫條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凈化功能
⑦具有較好的硝化與脫氮功能
『伍』 污水處理池的生物填料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生物填料,一般稱生物填料或填料,具有比表面積大、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等優點,主要應用於污水處理,作為微生物掛膜的載體。填料類型有蜂窩狀、網狀等,常用種類有蜂窩斜管填料、合成纖維球、纖維束、生物飄帶、繩索等。
比表面積大,填料上生物膜分布均勻,不產生明顯積泥不產生凝團現象;空隙率較大,,不會被生物膜堵塞,不易被水中油污粘住而影響處理效果;抗壓強度高,有較高的耐鹽、耐腐蝕性;親水性能良好,微生物容易附著;對化學和生物穩定性強,不溶出有害物質產生二次污染。
硬性填料:又稱蜂窩狀硬性填料,用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環氧玻璃鋼等製成蜂窩形狀的填料。
軟性填料:以醛化纖綸為基本材料,模擬天然水草形態加工而成。如繩索、生物飄帶等。
半軟性填料:又稱「雪花片」填料,所用的材料有聚丙烯、聚乙烯。
彈性填料:彈性填料是在軟性填料和半軟性填料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篩選用聚烯烴類和聚醯胺中的幾種耐腐、耐溫、耐老化的品種,混合以親水、吸附、抗熱氧等助劑,採用特殊的拉絲、絲條制毛工藝,將絲條穿插同著在耐腐、高強度的中心繩上,兼有軟性填料和半軟性填料的優點。
配套接觸氧化塔、氧化池氧化槽等設備,用於各種生物膜法處理污水廢水,是微生物掛膜的生物載體。其相對較大的比表面積為微生物提供了更大的附著空間,同時增加了污水廢水與生物膜的接觸面積,提高了微生物凈化污水廢水的效果。
一種高效污水處理的生物填料
『陸』 生物膜固定膜處理廢水有哪些工藝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 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最近發展起來的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廢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指望用一種處理單元就把所有的污染物去盡,往往需要通過由幾種方法和幾個處理單元組成的處理系統處理後,才能達到要求。
『柒』 廢氣生物處理方法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一、催化氧化法:光氧催化廢氣處理設備的技術是利用特種紫外線波段(C波段),在特種催化氧化劑的作用下,將廢氣分子破碎並進一步氧化還原的一種特殊處理方式。廢氣分子先經過特殊波段紫外光波破碎有機分子,打斷其分子鏈;同時,通過分解空氣中的氧和水,得到高濃度臭氧,臭氧進一步吸收能量,形成氧化性能更高的自由羥基,氧化廢氣分子。同時根據不同的廢氣成分配置多種復合惰性催化劑,大大提高廢氣處理的速度和效率,從而達到對廢氣進行凈化的目的。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二、掩蔽法:採用更強烈的芳香氣味與臭氣摻和,以掩蔽臭氣,使之能被人接收;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三、冷凝回收法:冷凝法採用多級連續冷卻的方法,使混合油氣中的烴類各組分的溫度低於凝點從氣態變為液態,除水蒸汽外空氣仍保持氣態,從而實現油氣與空氣的分離,可回收有價值的有機物;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四、土壤脫臭法:土壤脫臭機理主要可分為物理吸附和生物分解兩類,水溶性惡臭氣 體(如胺類、硫化氫、低級脂肪酸等)被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去除,而非溶性臭氣則被土壤表面物理吸附繼而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優點:維護費用低,除臭效果與活性炭相當;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五、稀釋擴散法將有臭味地氣體通過煙囪排至大氣,或用無臭空氣稀釋,降低惡臭物質濃度以減少臭味;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六、吸附法:利用吸附劑的吸附功能使惡臭物質由氣相轉移至固相。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七、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命過程把廢氣中的氣態污染物分解轉化成少或甚至無害物質。自然界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幾乎所有無機的和有機的污染物都能轉化;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八、直接燃燒法:將有機廢氣引入燃燒室,直接與火焰接觸燃燒,把廢氣中的可燃成分燃燒分解的一種方法。本法又分為不加輔助燃料和加輔助燃料兩種燃燒類型。若廢氣中可燃污染物濃度高、熱值大,僅靠燃燒廢氣即可維持燃燒溫度(高於800℃)則選用前者。廢氣中可燃污染物濃度低、熱值小,需要加輔助燃料才能維持燃燒溫度(600~800℃)則選擇後者;
廢氣處理的主要方法九、廢氣洗滌法:洗滌塔是廢氣處理技術,對工業廢氣如酸霧廢氣處理、鹼霧廢氣處理和油漆廢氣處理、噴漆廢氣處理、有機廢氣處理的吸收溶解、化學廢氣吸附、氧化還原、酸鹼中和有明顯功效,達到二級廢氣排放標准。
『捌』 生物膜法處理生活污水,溶解充足的情況下,為什麼填料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後,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並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其在反應器內設置填料,經過充氧的廢水與長滿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處,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廢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在運行初期,少量的細菌附著於填料表面,由於細菌的繁殖逐漸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條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漸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機物憑借擴散作用,為微生物所利用。但當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時,氧已經無法向生物膜內層擴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細菌、厭氧菌在內層開始反之,形成厭氧層,利用死亡的好氧菌為基質,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厭氧菌。經過一段時間後在數量上開始下降,加上代謝氣體產物的逸出,使內層生物膜大量脫落。在生物膜已脫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發展起來。在接觸氧化池內,由於填料表面積較大,所以生物膜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同時存在的,使去除有機物的能力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內呈立體結構,對保持穩定的處理能力有利。
『玖』 生物膜法處理廢水
使廢水流過生長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間的物質交換,降解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方法,是廢水需氧生物處理法的一種。用生物膜法處理廢水的構築物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和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生物濾池是由過濾田和灌溉田逐步發展而來的。過濾田和灌溉田是天然條件下的需氧生物處理設施。廢水流入過濾田和灌溉田後,水中的有機物滯留在土壤表層,由需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為無機物。這種作用只在土壤表層進行,佔地面積大,而且受氣候影響,只能在適當條件下採用。19世紀末,進行了灑滴濾池試驗。20世紀初灑滴濾池法得到公認,出現了各種型式的生物濾池。用生物濾池處理廢水的方法統稱為生物膜法。
處理廢水過程
生物濾池一般是長方形或圓形,池內填有濾料,濾料層上為布水裝置,濾料層下為排水系統。廢水通過布水裝置均勻灑到生物濾池表面,呈涓滴狀流下,一部分廢水呈薄膜狀被吸附於濾料周圍,成為附著水層;另一部分則呈薄膜流動狀流過濾料,並從上層濾料向下層濾料逐層滴流,最後通過排水系統排出池外。
由於濾料間隙的空氣不斷地溶於水中,水層中保有比較充足的溶解氧;而流過的廢水中所含的大量有機物質,可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因此水層中需氧微生物能夠大量生長繁殖。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並釋放出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供微生物自身生長活動的需要,另一部分被轉化合成為新的細胞物質。另外,廢水通過濾池時,濾料截留了廢水中的懸浮物質,並吸附了廢水中的膠體物質,使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有了棲息場所,從而在濾料表面逐漸生長起一層充滿微生物及原生動物的「生物膜」。膜的外側有附著水層,廢水不斷地從濾池上淋灑下來,就有一層廢水不斷沿生物膜上部表面流下,這部分廢水為流動水層。流動水層和附著水層相接觸,附著水層由於生物凈化作用,所含有機物質濃度很低,流動水層通過傳質作用把所含的有機物傳遞給附著水層,從而不斷地得到凈化。同時由於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增殖,膜的厚度不斷增加,當達到一定厚度時,生物膜層內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氧,由需氧分解轉變為厭氧分解,微生物逐漸衰亡、老化,使生物膜從濾料表面脫落,隨水流至沉澱池。生物濾池的濾料上再生成新的生物膜,如此不斷更新。
就部分濾料來說,處理廢水效能呈周期性變化。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旺盛,凈化功能最好;隨著生物膜逐漸加厚,內部出現厭氧分解現象,凈化的功能逐漸減退;到生物膜脫落時為最低。但就整個濾池來說,濾料上生物膜的脫落是參差交替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整個濾池的處理效果是基本穩定的。
由於生物膜要不斷更新,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出,因此必須在生物濾池後設置沉澱池。這種池稱為二次沉澱池。為保證生物濾池的正常工作,對含有較多懸浮物質和油脂等易於堵塞濾料的廢水,須設置初次沉澱池、浮選池和隔油池等,以進行預處理。
需氧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有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以及肉眼可見的微型動物。生物濾池中上層、中層、下層構成生物膜的微生物,種類也有區別。
需氧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同流動水層接觸時,被流動水層帶走。厭氧生物膜內的產物主要是硫化氫和氨。這些厭氧生化產物在透過需氧生物膜時大部分被氧化,因此生物濾池在工作正常時基本上沒有臭氣。
普通生物濾池的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都較低,往往採用間歇運行方式,廢水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得比較徹底,但佔地面積大。高負荷生物濾池的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都較高,採用連續運行方式,廢水在濾池中停留時間短,只有易於氧化的有機物被分解,而較難氧化的有機物未及分解就被排出。因此這種濾池的凈化程度不如普通生物濾池徹底,而且二次沉澱池中沉澱的污泥量較多。但它的水力負荷較高,水的沖刷力大,濾池不易堵塞。如進入濾池的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可採用迴流運轉方式,即將生物濾池的一部分出水迴流到濾池前同進水混合。這樣可以降低進水濃度,保證水的沖刷力,還能增加濾池中的有用微生物,從而保證生物濾池的正常工作。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選擇合適的濾料十分重要。濾料必須機械強度好,耐腐蝕;表面積大,略呈粗糙,但又不影響水的均勻流動;濾料間應有一定的空隙,以免堵塞,並使空氣流通;能就地取材,價格低廉。長期以來多以卵石、碎石、爐渣、焦炭等為濾料。近年來開始使用人工塑料濾料,如波形板和列管式濾料。這種濾料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好,表面積和空隙率都較大。
與活性污泥法比較,生物膜法對於進水負荷的變化適應性強,管理簡便,基本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都較低。但處理效率和衛生條件較差,佔地面積較大。生物膜法近年發展起來的幾種新型構築物有:
① 塔式生物濾池,簡稱塔濾。塔高7~24米,內部通風良好,水流紊動劇烈,水力沖刷較強。因此,污水同空氣和生物膜接觸充分,生物膜更新速度快,各層生長有適應於廢水性質的不同的生物群,有利於有機物的生物降解。塔濾負荷較高,水力負荷每日每平方米可達90~150米3,有機物負荷每日每立方米達1100~2400克(BOD5)。佔地少,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性。
② 生物轉盤。由固定在一橫軸上的若干間距很近的圓盤組成。圓盤面生長有一層生物膜,作用與生物濾池中濾料相似。圓盤是用輕質耐腐蝕、堅固而不易撓折的材料,如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硬聚氯乙烯、玻璃鋼等材料製成。圓盤有約一半的面積浸在一個半圓形或矩形的水槽內。廢水在槽中流過時,圓盤緩慢轉動。圓盤的一部分浸入廢水時,生物膜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使微生物獲得營養。當轉出水面時,生物膜又從大氣中直接吸收氧氣。如此循環反復,廢水中的有機物在需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氧化分解。圓盤上的生物膜也會因老化不斷地自行脫落,隨水流出,在二次沉澱池中沉澱下來。生物轉盤能處理高濃度廢水,而不會發生堵塞現象。構造與生物轉盤類似的還有生物轉筒。主體裝置是由固定在一橫軸上的若干圓筒組成,圓筒中裝填料,生物膜生長在填料表面。
③ 生物接觸氧化池(見生物接觸氧化法)。
提高生物膜法的處理效率,主要是在單位時間內適當地加大生物膜同廢水的接觸面積和充分供給所需要的氧氣。為此,有些國家在試驗研究一種流化床。這種設施以砂或活性炭等比表面積大的材料作為生物膜擔體,以沸騰狀態在廢水中分解氧化有機物。
補充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慶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點:(1)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動適應性強;(2)處理效果好並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於固液分離;(4)動力費用省。
『拾』 污水處理的填料如何進行清理
1、軟性纖維填料
成分:PE中心繩+ 醛化維綸絲花束
適用范圍:易掛、脫膜,污泥減量效果明顯,整體使用效果很好,成本一般,性價比較好,適用於大型污水處理裝置。
2、半軟性填料
成分:PE中心繩+ PE環片
適用范圍:適合兼氧、厭氧, 也有用於曝氣池。半軟性填料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水力性能,孔隙率大(大於96%),流阻小,不易纏結、堵塞,難掛膜、污泥減量不明顯。一般適用於小型的污水處理。
3、組合纖維填料
成分:PE中心繩+ PE環片
適用范圍:適合兼氧、厭氧, 也有用於曝氣池。半軟性填料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水力性能,孔隙率大(大於96%),流阻小,不易纏結、堵塞,難掛膜、污泥減量不明顯。一般適用於小型的污水處理。
3、組合纖維填料
成分:PE中心繩+ PE環片+ 醛化維綸絲花束
適用范圍:適合兼氧、厭氧, 曝氣池。 易掛、脫膜,污泥減量效果明顯,整體使用效果很好,性價比較好,適用於大型污水處理裝置。
4、彈性立體填料
成分:PE中心繩+PP彈性絲
適用范圍:適合兼氧、厭氧, 少量用於曝氣池。 易掛、脫膜,污泥減量效果明顯,整體使用效果較差,成本較低,性價比較低,適用於一般中小型污水處理裝置。
5、懸浮填料
成分:PE球殼 +醛化維綸絲花束或者PP寬扁絲帶
適用范圍:適合兼氧、厭氧, 也有用於曝氣池。 易掛、脫膜,污泥減量效果一般,整體使用效果一般,成本較高,適用於改造或小型污水處理裝置及流化床。
6、斜懸式多孔懸浮填料(MBBR)
成分:PP
適用范圍:適用於自來水遠水處理, 效果很好,也可以用於污水 處理裝置的厭氧池、曝氣池、生物流化床。成本較高, 性價比較高。
7、梅花環
成分:PP
適用范圍:適用於佔地面積較小的塔式小型生物膜法處理裝置。
8、生物轉盤
成分:玻璃鋼或塑料
適用范圍:適用於日處理量不大的,膜法生物處理裝置。
9、纖維球填料
成分:滌綸纖維
適用范圍:適用於高效過濾器、生物流化床。
10、蜂窩斜(直)管填料
成分:PP或PVC
適用范圍:直管適用於小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裝置,斜管適用於沉澱池。
11、鮑爾環、階梯環、多面球、 拉西環、海爾環
成分:PP
適用范圍:適用於空氣處理過濾塔、污水處理裝置、流化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