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態瓶里有哪些生物

生態瓶里有哪些生物

發布時間:2022-06-12 11:49:23

㈠ 在生態瓶內有小魚,小蝦,小螺鄧生物,還有一些綠色植物,你知道他們各自有什麼作用嗎

小魚,小蝦,小螺:消費者,構成食物鏈,是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的通道
綠色植物:生產者,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固定太陽能。

㈡ 生態瓶里有哪些生物,減少生態瓶里的水,她們會發生什麼變化

生態瓶中應該有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而且各種生物的比例應該適合。消費者的個體不宜太大。
水的量也不應太多,一般要留出大約1/3的空間。 如果水量太少,會造成生物的死亡。

㈢ 生態瓶其中的非生物有哪些

最簡單的生態瓶中的非生物就是水和水中的有機物
生物有藻類,小蝦和小魚,還有一些微生物

㈣ 我們做的生態瓶有兩大不可缺少的部分組成分別是生物和非生物這是為什麼呢

生態瓶其中的非生物有哪些
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物質——水、池塘里的泥(或是用沙也行吧)
2、生產者:弄些水草吧,買魚的地方一般都有
3、消費者:放養一兩條小魚或是田螺之類的
4、分解者:塘泥、水、空氣里頭就有,不需要刻意弄
對照實驗,兩個組別吧,一是對照組,以上成分全部齊全的;一是實驗組,別放生產者.可以通過對照,看到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㈤ 生態瓶(含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怎麼做

專業解答:

步驟一


「准備一隻透明的塑料瓶(或食用油用完後收下的油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來源一般有兩種:一是取自垃圾場、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飲料留下的,三是自己家吃完了以後留下的。不管哪種情況,第一次使用時,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劑來洗滌(孩子往往容易用這些東西來洗)。因為用這些化學物品洗滌後,塑料瓶上會有肥皂等殘留物,它們將對水生生物的生存會帶來危害。建議用熱水洗滌,必要時可加一些小蘇打。

由於是模擬生態系統,所以最好不要放過濾器等非原生態物品。

步驟二


「在瓶底裝入一層水底的淤泥,並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講,「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無法獲取的,即使是在農村地區,讓孩子課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行為。而且根據筆者的實驗結果,淤泥對生態瓶水質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個生態瓶變得十分臟亂,而臟亂的生態瓶很多水生動植物是無法生存的。

建議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後用自來水沖洗,除去其中的塵土和臟物質,然後鋪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為那些靠吃死爛植物和動物排泄物為生的細菌提供一個寄宿的場所。

無法獲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來水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曬兩天以上,裡面便會生長一些微生物。在生態瓶里灌好水後,最後用膠帶在生態瓶外面標出水面的精確位置。因為當瓶中的水不斷蒸發後,水中礦物質的濃度會變得越來越高,為了維持一個平衡的環境,就需要補充水分以維持瓶中的水量。

步驟三


「在瓶子里'種'上幾棵有根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態瓶中的植物一般為藻類,應該先將水加到位,然後再放植物,從而避免加水時把植物沖起來,有個孩子就這么一個細節沒注意,種了一個下午的水草還是沒種好。加滿水、種上水草的生態瓶一般要等待幾個小時的時間,讓水中的一些渾濁物沉澱下來,再開始放進水生動物。

步驟四


「把田螺、小魚、小蝦、小泥鰍等放進去。」 (如果使用油桶則可放入幾條小魚)

很多學生會發現魚剛剛放進生態瓶的第一天是很容易死去的,第一天生態瓶的水質很好,魚為什麼這么容易死去呢?

其實是魚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造成的,大多數魚都對水溫的突然變化十分敏感,魚被突然換到不同水溫的水中後,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將魚放進生態瓶也是有講究的。你可以在原來魚所在的水缸中放進一個塑料袋,將魚轉移到這個塑料袋中,然後連水連魚一起轉移到生態瓶中,約1.5小時後,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魚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很多學生會問老師,一個生態瓶中到底放幾條魚好呢?生態瓶中放養的魚的數量和生態瓶中水的體積及魚在水中可獲取的氧氣量直接相關。如果養的是金魚,則每4升水放兩到三條成年金魚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判別生態瓶中魚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魚浮在水面不斷「喘氣」,如果有這個現象發生,則表明水中沒有足夠的溶解氧,要麼是水質出問題了,要麼就是放入的魚太多了。

田螺、小魚、小蝦,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很難獲得,我們可以用水蝸牛來替代。一般一個20升的瓶子中放一兩只水蝸牛就可以了。水蝸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會發現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膠質狀的卵,兩周內你和你的學生就會觀察到卵開始孵化成小蝸牛。水蝸牛主要以綠藻為食,綠藻就是生長在瓶壁上的那層綠色的薄膜狀物質。注意,生態瓶受到陽光的照射量和綠藻的生長速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一個平衡的生態瓶中,每天綠藻增加的量應該與水蝸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有了這個生態瓶後,我們可以每周一次,組織學生根據他們的觀察記錄進行討論,讓他們對所觀察到的變化的原因進行猜測,或預測一下這個水生生態系統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整個活動的持續時間至少在兩周以上,這與教材設計中的教學時間不同,要做好教學進度的調整。

生態瓶可以模擬一個池塘生態系統。從中可以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種生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加深對自然界的認識理解。

㈥ 在生態瓶中放了小魚、水、水藻、沙子、石塊、浮萍、小龍蝦等,其中生物是,

石塊,沙子,水 (非生物)
剩下的是生物

㈦ 可以放到生態瓶內的水生生物有

有很多啊!比如說小水榕樹、蜈蚣草、莫斯這些適合放入缸內的水草,小魚的話你可以加入孔雀魚、紅綠燈之類的魚【缸小的話不要放入太多,幾條就夠了】。
不過最好往裡面加入的生物都是取自周邊生活的小魚、雜草【水草不好自己弄到,可以去買】,因為店裡買的那些魚的適應性是不如在小溪里土生土長的魚的【雖然外觀差了一些】。
你可以告訴我你做的生態缸是個怎麼樣的生態系統,這樣更好好建議你往裡面加入合適的消費者、生產者、分解者。

㈧ 製作生態瓶需要放入哪些具體的生物

生態瓶由透明的玻璃球體組成,內有小蝦、藻類、細菌、經過濾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氣 (Gorgonia 是無生命的樹枝狀物質)。

生態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約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氣,能量來源同樣是陽光,當然還有生命:蝦、藻及細菌。

生態瓶內進行的生態循環代表著簡化了的地球生態循環。

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讓藻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它們會使用水中的無機營養物,藻類因此是系統中之生產者;小蝦呼吸用去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排出廢物,故此小蝦是消費者;細菌則把小蝦之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所以細菌成為分解者。

Gorgonia 及小石為微生物提供藏身處,免被小蝦所吃,也為細菌提供生長地方,讓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態系統中之廢物。

因此,生態瓶內的食物及氣體皆可以不斷的循環使用。

㈨ 生態瓶里可以放什麼(急!)

生態瓶可以模擬一個池塘生態系統。從中
可以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種生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加深對自然界的認識理解。

1.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動物(如椎實螺、環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標本瓶、大試管或醫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一般,所需要的動植物,能夠在花鳥市場或類似的海洋館買到,不會很貴。
對於顏色及品種方面的要求可以咨詢售貨員,切記不可放大型的魚類,因為會比較消耗氧氣,導致生態瓶無法維持較長時間。

2.方法步驟

①瓶子處理:洗凈標本瓶,並用開水燙一下瓶子和瓶蓋。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積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內水澄清後,放入水草和水生動物。

④加蓋封口:瓶子加蓋,並在瓶蓋周圍塗上幾上林。

⑤粘貼標簽:在瓶上貼標簽,註明製作日期、製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將製作好的小生態瓶,放於陽面窗檯上(以後不要再隨意移動其位置)。

㈩ 製作生態瓶,探究各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物質——水、池塘里的泥(或是用沙也行吧)
2、生產者:弄些水草吧,買魚的地方一般都有
3、消費者:放養一兩條小魚或是田螺之類的
4、分解者:塘泥、水、空氣里頭就有,不需要刻意弄
對照實驗,兩個組別吧,一是對照組,以上成分全部齊全的;一是實驗組,別放生產者。可以通過對照,看到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生態瓶里有哪些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