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膜主要成分是什麼
生物膜
定義: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鑲嵌有蛋白質的脂雙層,起著畫分和分隔細胞和細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與許多能量轉化和細胞內通訊有關的重要部位。
結構:
流體鑲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針對生物膜的結構提出的一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鑲嵌有蛋白質的流體脂雙層,脂雙層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表現出不對稱性。有的蛋白質「鑲「在脂雙層表面,有的則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內部,有的則橫跨整個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進行橫向擴散。
膜蛋白:
內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插入脂雙層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雙層的膜蛋白。
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通過與膜脂的極性頭部或內在的膜蛋白的離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氫鍵與膜的內或外表面弱結合的膜蛋白。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帶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內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適合的離子或分子從膜的任一方向穿過膜。
(膜)孔蛋白(pore protein):其含意與膜通道蛋白類似,只是該術語常用於細菌。
膜的運輸功能:
通透系數(permeability coefficient):是離子或小分子擴散過脂雙層膜能力的一種量度。通透系數大小與這些離子或分子在非極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比例。
被動轉運(passive transport):那稱為易化擴散。是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於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後被轉運過膜,但轉運是沿著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被動轉達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主動轉運(active transport):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於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後被轉運過膜,與被動轉運運輸方式相反,主動轉運是逆著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主動轉運需要能量的驅動。在原發主動轉運過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電子傳遞;而第二級主動轉運是在離子濃度梯度下進行的。
協同運輸(contransport):兩種不同溶質的跨膜的耦聯轉運。可以通過一個轉運蛋白進行同一方向(同向轉運)或反方向(反向轉運)轉運。
胞吞(作用)(endocytosis):物質被質膜吞入並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成(物質在囊泡內)被帶入到細胞內的過程。
細胞是人體和其他生物體一切生命活動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體內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應,都是在細胞及其合成排泄的基質(如細胞間隙中的膠原和蛋白聚糖)的物質基礎上進行的。一切動物細胞都被一層薄膜所包裹,這稱作細胞膜,為生物膜的一種,它把細胞內容物和細胞的周圍環境分割開來。在地球上出現有生命物質和它由簡單到復雜的長期演化過程中,生物膜的出現是一次飛躍,它使細胞能夠既獨立於環境而存在,又能通過生物膜與周圍環境進行有選擇的物質交換而維持生命活動。顯然,細胞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不僅細胞的內容物不能流失,且其化學組成必須保持相對穩定,這就需要在細胞和它的環境之間有某種特殊的屏障存在。它能使新陳代謝過程中,經常由細胞得到氧氣和營養物質接受各種信息分子和離子,排出代謝產物和廢物,使細胞保持穩態,這對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極為重要。因此生物膜是一個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選擇性通透膜,它的主要功能可歸納為:能量轉換、物質運送、信息識別與傳遞。
對各種膜性結構的化學分析表明,膜主要由脂質、蛋白質和糖類等物質組成。生物膜所具有的各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膜內所含的蛋白質;細胞和周圍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大多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關。細胞膜蛋白質就其功能可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能識別各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有選擇地使其通過細胞膜的蛋白質如通道蛋白;另一類是分布在細胞膜表面,能「辨認」和接受細胞環境中特異的化學性刺激的蛋白質,這統稱為受體;還有一大類膜蛋白質屬於膜內酶類,種類甚多;此外,膜蛋白質可以是和免疫功能有關的物質。總之,不同細胞都有它特有的膜蛋白質,這是決定細胞在功能上的特異性的重要因素。一個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細胞,不斷有各種各樣的物質(從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到蛋白質大分子,以及團塊性物質或液體)進出細胞,包括各種供能物質、合成新物質的原料、中間代謝產物、代謝終產物、維生素、氧和CO2等進出細胞,它們都與膜上的特定的蛋白質有關。
跨過生物膜的物質運送是生物膜的主要功能之一。物質運送可分為被動運送和主動運送兩大類。被動運送是物質從高濃度一側,順濃度梯度的方向,通過膜運送到低濃度一側的過程,這是一個不需要外界供給能量的自發過程。而物質的主動運送,是指細胞膜通過特定的通道或運載體把某種分子(或離子)轉運到膜的另一側去。
『貳』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問題1,生物膜的組成成分是什麼
磷脂,糖,蛋白質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蛋白質鑲嵌於其中
膜外側的蛋白質上有的還有多糖,他起識別,交流作用
『叄』 生物膜的組成
生物膜的組成成分主要是脂質和蛋白質,另有少量糖類通過共價鍵結合在脂質或蛋白質上。生物膜是一種動態的結構,具有膜脂的流動性和膜蛋白質的運動性。膜的流動性不僅是膜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肆』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的化學成分主要有脂類、蛋白質和糖類,此外還含水、無機鹽和少量的金屬離子。膜中脂類和蛋白質構成了膜的主體,糖類多以復合糖的形式存在,與膜脂或膜蛋白結合分別形成膜糖脂或膜糖蛋白。
1.膜脂
構成膜的脂類有磷脂、膽固醇和糖脂,其中以磷脂為最多。這三種脂類都是雙親媒性分子,即它們都是由一個親水的極性頭部和一個疏水的非極性尾部組成。由於膜脂的這一結構特點,它們在水溶液中能自動聚攏形成脂雙分子層,其游離端往往有自動閉合的趨勢,形成一種自我封閉而穩定的中空結構,稱脂質體。
磷脂 真核細胞膜中的磷脂主要有卵磷脂(磷脂醯膽鹼)、腦磷脂(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絲氨酸、鞘磷脂合磷脂醯肌醇。
膽固醇 是細胞膜內的中性脂類。真核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有的膜內膽固醇與磷脂之比可達1∶1。膽固醇也是雙親媒性分子,包括三部分:極性的羥基團頭部、非極性的固醇環和非極性的脂肪酸鏈尾部。在膜中,膽固醇分子散布在磷脂分子之間,其極性的羥基頭部緊靠磷脂的極性頭部,將固醇環固定在近磷脂頭部的碳氫鏈上,其餘部分分離。這種排列方式對膜的穩定性十分重要。
糖脂 是含一個或幾個糖基的脂類,也是雙親媒性分子,存在於所有的動物細胞膜中,約占膜外層脂類分子的50%。動物細胞膜中的糖脂主要是鞘氨醇的衍生物,結構與鞘磷脂相似,只是其頭部以糖基替代了磷脂醯鹼基。腦苷脂是最簡單的糖脂,只含一個糖基(半乳糖或葡萄糖)。在所有細胞中,糖脂均位於膜的非胞質面單層,並將糖基暴露在細胞表面,其作用可能是作為某些大分子的受體,與細胞識別及信息傳導有關。
2.膜蛋白
生物膜所含的蛋白叫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根據蛋白分離的難易及在膜中分布的位置,膜蛋白基本可分為兩大類:外在膜蛋白和內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約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內外表面,主要在內表面,為水溶性蛋白,它通過離子鍵、;氫鍵與膜脂分子的極性頭部相結合,或通過與內在蛋白的相互作用,間接與膜結合;內在蛋白約占膜蛋白的70%~80%,是雙親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的嵌入脂雙層分子中。有的貫穿整個脂雙層,兩端暴露於膜的內外表面,這種類型的膜蛋白又稱跨膜蛋白。內在膜蛋白露出膜外的部分含較多的極性氨基酸,屬親水性,與磷脂分子的親水頭部鄰近;嵌入脂雙層內部的膜蛋白由一些非極性的氨基酸組成,與脂質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結合,因此與膜結合非常緊密
三、生物膜的兩大特性
生物膜具有兩個明顯的特性,即膜的流動性和膜的不對稱性。
1.膜的流動性
生物膜的流動性是膜脂與膜蛋白處於不斷的運動狀態,它是保證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條件。在生理狀態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態,也不是液態,而是液晶態,即介於晶態與液態之間的過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其既具有液態分子的流動性,又具有固態分子的有序排列。當溫度下降至某一點時,液晶態轉變為晶態;若溫度上升,則晶態又可溶解為液晶態。這種狀態的相互轉化稱為相變,引起相變的溫度稱相變溫度。在相變溫度以上,液晶態的膜脂總是處於可流動狀態。膜脂分子有以下幾種運動方式:①側向移動;②旋轉運動;③左右擺動;④翻轉運動。膜蛋白分子的運動形式有側向運動和旋轉運動二種。
2.膜的不對稱性
以脂雙層分子的疏水端為界,生物膜可分為近胞質面和非胞質面內外兩層,生物膜內外二層的結構和功能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生物膜的不對稱性。
膜脂分布的不對稱主要體現在膜內外兩層脂質成分明顯不同。如磷脂中的磷脂醯膽鹼和鞘磷脂多分布在膜的外層,而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絲氨酸和磷脂醯肌醇多分布在膜的內層,其中磷脂醯乙醇胺和磷脂醯絲氨酸的頭部基團均帶負電,致使生物膜內側的負電荷大於外側。膜蛋白分布的不對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即使是膜內在蛋白都貫穿膜全層,但其親水端的長度和氨基酸的種類與順序也不同;②外在蛋白分布在膜的內外表面的定位也是不對稱的,如具有酶活性的膜蛋白Mg2+-ATP酶、5'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等均分布在膜的外表面,而腺苷酸環化酶分布在膜的內表面;③含低聚糖的糖蛋白,其糖基部分布在非胞質面。
四、生物膜的分子結構模型
生物膜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脂類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關於這些組分在膜中是如何排列和組織的、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等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先後提出了數十種不同的生物膜分子結構模型,下面介紹公認的流動鑲嵌模型。
這一模型是Singer和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保留了夾層學說和單位膜模型中磷脂雙層的排列方式,即流動的脂雙層分子構成膜的連續主體,蛋白質分子以不同程度鑲嵌於脂質雙層中。它的主要特點是:①強調了膜的流動性,膜中脂類分子既有固體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體的流動性,即流動的脂類分子層構成膜的連續整體;②強調了膜的不對稱性和脂類與蛋白質分子的鑲嵌關系。膜中球形蛋白質分子不同程度地鑲嵌在脂類雙分子層中,蛋白質分子的非極性部分嵌入脂類雙分子層的疏水尾部去,極性部分露於膜的表面,似一群島嶼一樣,無規則地分散在脂類的海洋中。這二模型的不足之處在於它忽視了蛋白質分子對脂類分子流動性的控製作用,忽視了膜的各個部分流動性的不均勻性等等。
五、小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輸
每一個活細胞要維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動,必須通過細胞膜從外界及時地吸取營養物質,同時要不斷地排出其代謝產物。這些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進出生物膜的方式,根據是否需要膜蛋白的介導分為單純擴散和膜蛋白介導的跨膜運輸兩種。根據運輸過程中是甭消耗代謝能又把後者分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兩種方式。
1.膜的選擇性通透和單純擴散
一些物質不需要膜蛋白的幫助,能順濃度梯度自由擴散,通過膜的脂雙層,這種跨膜運輸的形式,稱為單純擴散,又稱為被動擴散,它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質跨膜運輸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一般來說分子量小、脂溶性強的非極性的分子能迅速地通過脂雙層膜,不帶電荷的小分子也較易通透,如CO2、O2、乙醇和尿素可迅速擴散通過脂雙層。H2O因為分子小,不帶電荷,且本身具有雙極結構,也很容易通過膜。一些帶電分子如Na+、K+、Cl-等盡管分子很小,往往因其周圍形成的水化層而難以通過脂雙層的疏水區而完全不能通透。不帶電的葡萄糖,因分子太大,也幾乎不能自由擴散過膜。
2.膜蛋白介導的跨膜運輸
對一些相對較大的極性或帶電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及離子等物質均不能自由通過膜。這些物質的運輸均需要有膜蛋白的介導,這些蛋白稱膜運輸蛋白。根據膜蛋白介導物質運輸的形式,又可分為載體蛋白介導和通道蛋白介導兩大類型
『伍』 生物膜的成分由什麼組成
生物膜系統包括核膜、細胞器膜、細胞膜。
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質、糖類。
『陸』 生物膜系統的組成成分是什麼'
生物膜系統是細胞中各種膜的總稱,包括細胞膜、核膜以及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膜,生物膜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骨架,中間鑲嵌有蛋白質分子。生物膜系統主要組成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也含有少量糖類,糖類大多與蛋白質和脂質結合成糖蛋白和糖脂。
『柒』 生物膜主要成分是什麼細胞膜主要成分是什麼
細胞膜的主要是由50%的脂質{主要為磷脂},40%的蛋白質和2%-10%的糖類組成
生物膜的化學成分主要有脂類、蛋白質和糖類,此外還含水、無機鹽和少量的金屬離子。膜中脂類和蛋白質構成了膜的主體,糖類多以復合糖的形式存在,與膜脂或膜蛋白結合分別形成膜糖脂或膜糖蛋白。
『捌』 細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的組成成分是什麼基本骨架是什麼
1.細胞膜組成成分:脂質(百分之五十)、蛋白質(百分之四十)和少量的糖類(百分之二至十)
2.生物膜主要由脂質、蛋白質和糖類等物質組成,不過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特有的膜蛋白質和糖類
3.至於基本骨架以我高中的學識的確不太清楚,我翻閱了奧賽對接輔道資料,上面寫道「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確保脂溶性物質以自由擴散的方式優先通過膜」
而網路能搜到的資料中,有這么一段話:
「細胞骨架是蛋白質纖維.,狹義的細胞骨架(cytoskeleton)概念是指真核細胞中的蛋白纖維網路結構.它所組成的結構體系稱為「細胞骨架系統」,與細胞內的遺傳系統、生物膜系統、並稱「細胞內的三大系統」.直到20世紀60年代後,採用戊二醛常溫固定,才逐漸認識到細胞骨架的客觀存在.真核細胞藉以維持其基本形態的重要結構,被形象地稱為細胞骨架,它通常也被認為是廣義上細胞器的一種.廣義的細胞骨架概念是在細胞核中存在的核骨架-核纖層體系.核骨架、核纖層與中間纖維在結構上相互連接,貫穿於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網架體系.
細胞膜基本骨架是有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其中嵌有蛋白質,分為跨膜蛋白質和鑲嵌蛋白質,在膜外的一側蛋白質上還具有多糖鏈,形成糖蛋白,具有分子識別功能」
所以基本骨架基本支架應該可以廣義上等同(個人看法),具體的可以問問老師,我只是高二學生,能幫到的就那麼多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樓主
『玖』 生物膜的組成成分
生物膜的組成成分主要是脂質和蛋白質,另有少量糖類通過共價鍵結合在脂質或蛋白質上。生物膜是一種動態的結構,具有膜脂的流動性和膜蛋白質的運動性。膜的流動性是指膜內部的脂和蛋白質分子的運動性。膜的流動性不僅是膜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拾』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什麼簡述這些成分的主要作用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質 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功能上的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生物膜系統在結構和成分上相似 結構和功能上有聯系 分泌蛋白的成與分泌過程 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 出芽 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 出芽 形成囊泡—細胞膜 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