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鍾是什麼概念,怎麼調整
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時,如此周而復始。我們生活在很有節律的自然界。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年會上,對生物鍾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孫中生博士,報告了「對生物鍾從行為到分子多層次研究」的新進展,令人興趣盎然。科學家試圖通過解密生物鍾,解釋生命現象和規律,重新設計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案和治療葯物。
關注「生物鍾」由來已久
自然界的節律無所不在,同樣體現在生物系統中,例如花開花落的植物、晝伏夜出的動物,人的生理周期,甚至每日的心率、體溫、細胞新陳代謝等都呈現24小時的節律。人類關注生物鍾由來已久。1729年法國科學家將一種白天樹葉張開,晚上合上的植物從室外搬到地窖中,結果發現,在沒有光照的地窖中,樹葉依然開閉如同在室外一般。19世紀英國科學家將不同時間開放花的植物組成一個時鍾,結果每天看著花開花落就可以知道時間了。或許這就是「生物鍾」的由來。 孫中生博士說,人類最熟悉也是最普遍的生物鍾莫過於日起夜睡。本世紀曾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將人關在沒有陽光的地下室。每到吃飯的時間就去送飯,結果發現被試者的生物節律每天向後漂移1~2個小時。當不定時送飯時,這種節律更是向後漂移到27小時左右。這說明人體內的生物鍾並非24小時,生物鍾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喜歡晚睡晚起,他的生物鍾就大於24小時,喜歡早睡早起的人生物鍾往往小於24小時,不完全是生活習慣使然。
那麼,生物鍾是遺傳的,還是後天適應環境獲得的?為解開這個迷,在過去50年中人類做過很多科學試驗。他們給那種樹葉晝開夜閉的植物8個小時光照,8個小時黑暗,如此循環試圖改變植物的生物節律,結果卻發現,一旦回到自然環境,樹葉開閉馬上返回24小時的節律。科學家還發現在哺乳動物中,上視交叉核(SCN)是主控生物節律的,一旦被破壞,動物便玩睡無度,失去了生物節律。科學家又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讓老鼠在15小時黑暗和15小時光照的節律中生活,繁殖了25代,當第25代鼠輩子孫回歸地面時,它們的生物鍾也馬上返回了24小時的節律。這項實驗充分證明了生物鍾的遺傳特徵。除了遺傳性,科學家還發現了各種環境因素能夠調節生物鍾,其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光線。實驗證明光周期的改變能引起生物鍾的改變,而且在24小時內不同時段的光刺激能使生物鍾向不同的方向調節,因此生物鍾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❷ 如何調整生物鍾
每天早睡,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然後把鬧鍾定好,按時起床,過一段時間你的生物鍾也就可以行成了
❸ 如何調整生物鍾
無規律的生活,導致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只要你按人體正常的生物節律安排入睡和起床時間,不要隨意打亂生物節律,就會改變你現在的困擾。
當然,你現在才開始改變,你身體已經適應了先前的生物鍾節律,所以在你改變生物鍾時,還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智力半周期數為16.5天;情緒半周期數為14天;體力半周期數為11.5天。
方法:
(1)早上在晨光中散步,會縮短睡眠周期,使你晚上上床之後容易入睡。因為陽光的照射會使大腦里的松果體早一些分泌退黑素,強烈的人造光也有同樣的效果。相反,如果發覺你晚上入睡太早,不妨在下午或傍晚多接受些陽光照射。這會延長你的睡眠周期,推遲入睡時間。
(2)鍛煉能縮短你的睡眠周期。如果你是一個夜間型的人,你的思維通常在午夜以後變得活躍。然而,當騎了一整天的自行車後,你的睡眠周期會縮短,夜間早點上床睡覺,一定睡得更香,第二天起得也很早。
(3)在夜晚適當升高體溫,會有利於睡眠。進行至少15分鍾的桑拿浴或熱水浴,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4)白天睡覺不宜超過一小時,也不宜在下午四點鍾以後睡覺,否則到了晚上就沒有睏倦感。
(5)含有咖啡因的各種食品和飲料,如巧克力、咖啡、茶等,最好避免在晚飯後使用,因為咖啡因會興奮大腦而引起失眠。
(6)晚上少喝水,飲水過多會使整個夜晚上廁所次數增多,從而影響睡眠。
(7)在上床一小時之前,停止強腦力活動,可看一些簡易讀本或喜劇電視片,使大腦輕松一下。你也可以考慮處理一些瑣碎的家庭雜務等,然後洗漱上床。
(8)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鎂、鈣、復合維生素B等,可使睡眠更好些。
❹ 生物鍾有依據嗎
生物鍾學(Chronobiology 希臘語:Chronos = 時間;Biology = 生物學)是一門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周期性現象,或曰這些現象的時間機制。生物節律是憑經驗總結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基礎。生物鍾學與所謂的生理節律無關。
生物鍾學的研究目的,是生物體內生理和行為的時間機制。在這種機制中,生物體內部的時鍾系統所產生的節律是主要的。
三大中心問題:
1. 生物節律有哪些類型?它們是怎樣影響生物的生理過程的?
2. 節律是內在的嗎?如果是,哪裡是產生節律的發生器,哪裡是起搏點,它們怎麼運作?
3. 哪些是外源性的,周期性的因素,即是所謂的時間伺服器,它們又是怎樣作用於生物時鍾的?
生物時間機制對所有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在目前所有被研究的生物里科學家都找到了其時間節律現象。生物體內有很多過程雖然彼此相關,但在時間上都是有所區別的。還有一些過程不但受到內在因素制約,還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時間上的區別之一就是各種行為各具其規律性——在一個大范圍內觀察這種規律性,就可以稱之為生物節律。周期的長度由毫秒到年不等。細胞分裂,呼吸,心跳和行為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生物鍾學對人的意義在近年來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頻繁地逆這種生物鍾而行。在醫學方面已經確定,服葯時間對葯效影響甚大。在化療中,若因就節律給病人服用細胞抑制劑的話,調制葯物的濃度就可以比其他給葯時間所採用的濃度降低很多。
生物節律的例子
在下面的表格中列舉了一些人體生理功能的每日周期性變化。 體溫在晚睡醒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升高。就是說人體已經為快要到來的活動做准備。 就是在黃昏或夜行性的動物,甚至是植物,都存在這種「做准備的」的現象。 植物在日出之前就會激活光合作用相關器官,為光合作用做准備,以最長時間的利用光能。 很多植物在日間某些時候會展開或合上其花朵。還有一些植物,在一段日子裡花朵相繼開放,只在特定的鍾點合成香料和花蜜。蟲媒如蜜蜂就在會恰在此時到訪。
鍾點 (小時) 高潮
2:00 惰性
3:00 出生率
4:00 死亡率
6:00 尿液體積
9:00 睾酮生成
11:00 尿液的酸性
12:00 血蛋白
13:00 健康,體溫
14:00 心跳,麻木狀態
16:00 體重
18:00 血壓
19:00 牙疼
22:00 白細胞
24:00 外科手術死亡率
生物節律的種類
根據周期長度,將生物節律分為四種:
* 超晝夜的(亞日的)節律(Infradian Rhythmus),該詞源於拉丁語:「infra」為「底下」,「dies」為「日」,亦即周期比一天長的節律。 例如鳥類的遷徙;季節性的(大概 365.25天長)冬眠;還有與退漲潮相關的半月周期,如在滿月、新月出現大潮,而半月時出現小潮(大概 14.25 天),銀漢魚只在漲潮時在岸上產卵;或者太陰日節律的,以28.5為周期(磯沙蠶屬)。
* 近潮汐節律(Circatidal Rhythmus),跟隨12.5小時的潮汐節律。一些海岸線的動物有這種節律,例如水生的蟹類動物漲潮時才會活動,而生長在岸上的蟹則會在退潮時覓食。
* 次晝夜(超日)的節律(Ultradian Rhythmus)源於拉丁語的「ultra」(超)和「dies」(天、日),其頻率超過日頻率,就是說一天出現兩次以上(嚴格來說是整數次,這是與近潮汐節律的區別)。這些短於24小時的節律的例子有蝙蝠的捕食周期、成人90分鍾睡眠循環、垂體的間歇性荷爾蒙分泌等。
* 近晝夜節律(Circadiane Rhythmus)來自拉丁語「circa」(大約)和「dies」,為接近24小時長的節律,如人類睡眠和蘇醒、植物的葉運動等。
研究得最徹底的是近晝夜節律,當然有歷史的原因——近晝夜節律比周年節律更明顯,但更重要的是近晝夜節律對人類來說更有現實意義。以下講解若無特別說明,都是指近晝夜節律。
[編輯]
生物鍾學歷史
在18世紀天文學家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von就描述了含羞草的日間葉運動。通過實驗他得知,即使在黑暗中葉子也會呈現這種節律。類似的報道也見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林奈和達爾文。但直到20世紀人們才開始對該現象作科學研究。在該領域的先驅有:Wilhelm Pfeffer,Erwin Bünning,卡爾·馮·費舍爾,Jürgen Aschoff和Colin Pittendrigh。
對生物節律的一個重要的發現是,很多自然節律在持續的同等強度的實驗室條件下也能產生,就是說節律也可以「人造」。內部時鍾的同步是通過時間變化的媒介完成的,如光和溫度。
[編輯]
生物鍾的位置
首先說明:生物體內並沒有日常意義的「時鍾」,它不會告訴生物體鍾點日期。生物鍾在哪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因物種而異的。因為很多節律與光有關,所以人們可以優先在與光感受器相聯系的器官中尋找生物鍾的位置。
[編輯]
單細胞生物
從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知道,單細胞生物也有自己的生物鍾。所以從中可得知,生物鍾的運行並不一定需要一個網路作為硬體。 藻類如眼蟲屬或衣滴蟲有趨光性晝夜節律。 草履蟲有晝夜生理過程。 海生的腰鞭毛蟲, 如多邊膝溝藻,也有自己的晝夜節律。它在日出前一個小時就會浮到水面,形成厚厚的一片,進行光合作用。在有利條件下它們會形成紅潮。在日落之前它們則會重新潛到海中。晚間它們藉助熒光素酶發出生物光,人們推測這是可以驅趕天敵撓足亞綱的。 這些節律也可以在實驗室里通過施加持續的影響而發生。
同時原核生物 (細菌,和藍藻)也有晝夜節律。
植物
直至今天在植物中仍沒找到生物鍾的中央控制部分或是起搏點。現在只能推測,光合作用以及與之聯系的運動時由遍布植物體的多個時鍾共同控制的。
例如光合作用器官的新陳代謝,在實驗中可以觀察到是由於光照對基因表達產生影響引起的。 每天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的光收集器(Lhc)都會進行光合作用。光會影響細胞核基因的轉錄和翻譯。西紅柿到目前為止已發現19個Lhc-基因。
目前在Lhc-基因的運作機制和其啟動子方面進行著很多的研究。
動物
在動物中起搏點位於中樞神經系統。如上所述,節律與光有關,所以很自然,生物鍾位於視覺系統里。
對於昆蟲在光葉中。
對於軟體動物在視網膜的基底部
對於脊椎動物在視交叉上核和松果體(Pinealorgan,Epiphyse)中。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N-乙醯-5-甲氧基色胺)。
魚,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和很多鳥類動物中松果體是對光敏感的,除此之外它還控制了除褪黑激素晝夜產生節律外的其他節律,如體溫和進食。從中可得知,松果體比視交叉上核更早掌管著生物節律。
[編輯]
哺乳類動物
哺乳類動物中松果體和視交叉上核共同控制了節律,但還有很多其他證據表明,還有其他起搏點的存在,如視網膜。但這些時鍾是如何運作的,還是一個未知數。
人類
如上所述,生物鍾學對人類來說越來越重要。
第一,我們的生活模式越來越偏離生物鍾。輪班制越來越多。第二,我們越來越少去曬太陽。特別在冬天,我們在室內過上大部分的時間,光強度鮮有高於500流明。在戶外即使是陰天最少有8000流明,而太陽光則有100000流明。因此就生物鍾系統來說我們大多生活在黑暗中。我們的晝夜節律其實每天都需要一次新的「校正」,但現在卻遇上了很大的困難。後果可能是失眠和飲食失調,精力不足直到深度抑鬱症。在北歐(如挪威), 在冬天光效率甚至直逼0。在當地,為治療冬天抑鬱症人們採取了光療法。 第三,我們越來越頻繁的跨時區旅遊(即從東向西,或從西向東),這是對我們晝夜節律一個重大挑戰。
時間利用的習慣分成兩類。一類晚睡晚起,睡眠時間長——"貓頭鷹型",而"雲雀型"則是早睡早起。這個差別是基因素因引起的,所以要改過來是很難的。這也意味著,我們大部分人是逆節律生活的。青春期年輕人幾乎全是貓頭鷹型,因此推遲上課時間一個小時,特別是在冬天,無論對授課效果還是健康都是大有好處的。除了這兩種類型外,還有睡眠時間長短之分。這些類型可以相互組合。還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對睡眠和日光同步束手無策。
生物鍾學與我們的年齡有關。嬰兒時期次晝夜系統(短的活動時間)和長的睡眠交替,直到晝夜系統發展到能夠掌管生物鍾為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也會漸漸失效。這也是老年人睡眠和活動障礙的原因。
實驗
如上所述,動物和植物的周期性現象很早就為人所知。1759年就有人製作了第一張豆類植物葉運動的近晝夜節律圖表。首先植物的葉子會與杠桿的一端相連,杠桿的另一端放置在一個滾輪之上。若葉子下垂,杠桿會在滾輪上留下一條向上的線,相反當葉子向上提起的時候,就會得到一條向下的曲線。實驗為期數天。前三天每天光照12小時,第四天起停止光照,若果這種光是葉運動的原因的話,人們應該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就是葉子在沒有光照的後幾天會一直下垂。但事實並非如此。因此光照並不是葉運動的原因。
80年代有實驗,去觀察究竟外在因素會不會產生作用。太空實驗室1號將真菌 脈孢菌帶到太空,去看看離地後生物節律的變化。實驗結果卻與在Cape Canaveral對照組所得的結果相同。從此時起,人們在近晝夜節律,次晝夜(超日)節律和超晝夜(亞日)節律是內因產生的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
上世紀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基因的突變篩選。1970年Konopka首次在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上應用了這一技術。這種果蠅的成蟲破蛹行為有著明顯的近晝夜節律,接近24小時。就是說蠅破蛹的時刻不是隨機的,而是在一天的特定時刻。若一天已經過了這一時刻,那麼成蟲不會在當天,而時下一天出蛹。這種節律代代相傳。Konopka找到了三種特變品種並不斷培育其後代:第一種Pershort,並不遵循這種24小時節律,而是19小時,其後代也如是。第二種Perlong,其周期為29小時。第三種Per-,沒有節律。所有這些特變品種在基因的同一區段上出現了缺陷。90年代末在不同的哺乳類動物里科學家找到了這些「時鍾基因」(BMal, Clock, MPer1, Mper2, Mper3, Cry1, Cry2)。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生物鍾學開始了跨學科協作。該領域的研究不單止著眼於某種方法或是某種現象,而是去尋找其內在的聯系。微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心理學和數學為生物鍾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生物鍾學的研究對象包括植物和動物,還有人。 生物鍾學對畜牧業,社會學和醫學有重要的意義,如輪班制,葯理學,精神病學都離不開生物鍾學。行為生理學研究生物鍾的大腦機制,提供了生理學基礎。
❺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生物鍾按自己制定的時間表作息
生物鍾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鍾」,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的。研究證明,合理的利用生物鍾,掌握最佳學習時間,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
一天中什麼時候人的記憶力最好呢?什麼時候才是最佳學習時間呢?據生理學家研究,人的大腦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動規律:
6—8點:機體休息完畢並進入如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凈,頭腦清醒,大腦記憶力強,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
8—9點: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10—11點:身心處於積極狀態,熱情將持續到午飯,人體處於第一次最佳狀態。此時為內向性格者創造力最旺盛時刻,任何工作都能勝任,此時虛度實在可惜。
12點:人體的全部精力都已調動起來。全身總動員,需進餐。此時對酒精仍敏感。午餐時一桌酒席後,對下半天的工作會受到重大影響。
13—14點:午飯後,精神睏倦,白天第一階段的興奮期已過,精力消退,進入24小時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階段,此時反應遲緩,有些疲勞,宜適當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時。
15—16點:身體重新改善,感覺器官此時尤其敏感,精神抖擻,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記憶」的內容記憶。工作能力逐漸恢復,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可以持續數小時。
17—18點:工作效率更高,體力活動的體力和耐力達一天中的最高峰時期,試驗顯示,這段時間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期。
19—20點:體內能量消耗,情緒不穩,應休息。
20—21點:大腦又開始活躍,反應迅速,記憶力特別好,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期(也是最高效的)。
22—24點:睡意降臨,人體准備休息,細胞修復工作開始。
據此,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表。然而,正如安東尼羅賓德所說:「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個人生物鍾是一樣的」,每個人的最佳學習時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要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提高學習效率。
一天中的最佳學習時間
一個人在一天的不同時期,大腦活動的效率是不同的,學習時間的最佳選擇應該是一天中大腦最清醒的時侯。
生理學家研究認為,一天之內有4個學習的高效期。如果你使用得當,可以輕松自如地掌握、消化、鞏固知識。
1.清晨起床後。清晨6~7時,此時剛結束睡眠,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腦神經處於活動狀態,沒有新的記憶干擾。此刻學習一些難記憶而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例如語言、定律、事件等的記憶和儲存。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記熟的可能性強於其他時侯。這是第一個記憶高峰。
2.上午8點~10點是第二個學習高效期。體內腎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知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當把握戰機,充分利用大腦興奮來攻關。
3.第三個學習高效期是下午6點~8點,這段時間是人腦記憶的又一個高峰期,在相當一部分人中,記憶效果要超過6~7時。這是因為,大腦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節奏性,使人在睡眠以前有一個超常的興奮過程。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復習全天學過的東西,加深印象,分門別類,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
4.入睡前一小時是學習與記憶的第四個高峰期。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復習,則不易遺忘。剛進入睡眠1~2小時內。這時大腦一般不再接受新的信息,臨睡時接受到的信息印像相對較深刻。不少事實證明,某些所謂「夢中得啟示」的科學發現,大多是在這段時間內產生的。有人認為這段時間是「靈感思維」比較集中的時間。但是必須注意:用腦過度,身心疲憊的人,多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除以上一般性的學習時間規律外,對於不同的人來講,還有自己獨特的生理時鍾。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要善於發現並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最佳時間段。同時,要養成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學習的習慣。
❻ 人體的生物鍾指什麼是怎樣運作的
保持生活規律就好
❼ 生物鍾如何調整
一、冬季如何調整生物鍾:
在冬季,人們的食慾多有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這是由於人體的「激素鍾」在寒冷的氣候下,運轉有所改變造成的。
科學研究發現,冬天的寒冷影響著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對於體質偏弱而無嚴重疾病的人來說,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適當選用一些葯食兩用的食品,如紅棗、芡實、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山葯、扁豆、桂圓、山楂、飴糖等,再配合營養豐富的食品,就可達到禦寒進補的目的。
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冬季是減輕體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時機。此時,肥胖者晚餐應少吃,並安排得清淡一些。由於晚間人體攝入的營養素易轉化成脂肪而儲存,同時,晚間活動量小,如果晚餐豐盛則易引起血脂升高,並易沉積於血管壁上,為動脈硬化埋下隱患。
婦女在冬季應增加無機鹽和維生素的攝入,尤其是鈣和鐵應有充分的供應。老人和兒童及體質虛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對他們是很大的威脅,尤其需要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應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應分別佔13%-15%、25%-35%、60%-70%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糧、雜糧和薯類。如玉米、蕎麥、燕麥、紅薯、馬鈴薯、羊奶、兔肉、動物肝、動物血、豆腐、芝麻醬、紅糖、蝦米、蝦皮以及帶色葉菜都適於冬季進食。
二、高考考生如何調整生物鍾
經過長時間的復習備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習慣。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還懶洋洋的,興奮不起來。如果到了高考時還是處於這種生理狀態,就很不利,應該注意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鍾。
人的生物鍾是長時間形成的一種生理反應。要想調整到最佳狀態,應該在考前半個月左右就著手進行。高考的第一場考試一般在上午9:00開始。考生要想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適度的興奮狀態,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間的作息時間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鍾調整過來。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習慣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懶覺。具體地說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畢後,活動一下身體,看幾頁復習資料,7:30左右再吃早餐。
這樣到9:00左右整個人已經逐漸進入興奮狀態。為適應考試,考生在9:00~11:00之間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試著做一做。這樣既能進行一下復習,又能體會適度緊張的感覺。
三、根據生物鍾原理合理安排醒睡節律及工作學習
由於人體生物鍾的變化,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的功能也在時時發生著變化,研究的結果表明:
上午8~11點,是組織、計劃、寫作和進行一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最佳時間。最好把一天中最艱巨的任務放在此時完成。同時,這段時間疼痛最不敏感,此時看牙醫最合適。
上午11~12點,是開會的最佳時間,人們此時最為清醒。這段時間易用於解決問題和進行一些復雜的決策。
12時~下午2時,此間一天中快樂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適宜進行商業社會活動。
下午2~4時,會出現所謂的「下午低沉期」。此時易出現睏乏現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電話,做些有趣的閱讀,盡量避免乏味的活動。
下午4~6時,人體從「低沉期」解脫出來,思維又開始活躍。可把一天中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做。並且這是進行長期記憶的好時光。
下午5~7時,人體的體溫最高,此時做些鍛煉有助於你在晚上順利入睡並提高睡眠質量。
晚上7~10時,可就一些較嚴肅的家庭話題進行討論,也是學習的最好時間。
晚上11~12時,人體准備休息,各臟器活動極慢,進入夢鄉。
(7)如何利用生物鍾長個子在冬天擴展閱讀:
生物鍾有四點功能:提示時間、提示事件、維持狀態和禁止功能。
1、提示時間
是指你在一定的時間必須做某事,到了這個時間,你就自動會想起這件事來,比如你想第二天早上6點起床,到時你會自動起來。現實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時間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幾點上班、某時會見某人、愛人生日的獻花、愚人節、趕某趟車等等。
2、提示事件
是指當你遇到某事時,生物鍾可以自動提示另外一個事件的出現。比如有人拜託你將一件東西給甲,當你遇到甲時,生物鍾這一功能就會自動起作用,使你馬上想到這個託付的東西來。
用得最多的是看到某事時,在你的大腦里所依次產生的那些「憶塊」(回憶的一種),比如看到熊貓,你就會想到:它是中國的國寶、它喜歡吃竹子、它是中國作為友好象徵出使國外的使者等等憶塊。
再比如當你看到一道難題時,你就會調動很多憶塊,在一些規則的組合下,去求解它,這一連串的事情必須啟動你過去很多年時間里所學到的知識,這些知識是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於你的大腦的,它們必須在生物鍾的該功能作用下才可依次出現於你的大腦里。
3、維持狀態
是指人們在作某一事時,能夠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個小時的班,就是生物鍾這一功能的結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觀看某一事時,能夠聚精會神地看,也是它的結果,當注意力從視覺轉向聽覺時,也是生物鍾作用的結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
但是,你要聽完一堂課,你就必須用生物鍾的該功能才能聽完,否則你就會瞌睡不已,甚至逃課。這種維持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斷續的維持,比如你和你愛人的家庭的維系就是斷續的,因為你不能長期呆在家裡無所事事,你必須去工作,去交結,去謀取。
4、禁止功能
是指機體某個功能或行為可以被生物鍾終止。比如說看到一個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無論在做什麼,都有可能產生逃跑,這種逃跑就是對前面所做事物的終止。再比如說你在專心專一上網,結果你老爸打來了,你對上網的終止就是生物鍾的功能在起作用。
如果沒有這種作用,一個人就會出現永不停頓的做事,比如睡覺,如果沒有這種終止,這個人就會長期睡下去,成為植物人。植物人發生的原因可能與此功能的失控有關。
相對這四點功能,在人的大腦里有對應的四個中樞:時間中樞、空間中樞、功能中樞和終止中樞。
❽ 如何控制人的生物鍾
失眠或者睡眠質量不高的困擾,通常都是因為生物鍾沒有「調校」好。在生物鍾告訴我們需要入睡的時候,我們可能正在加班、打游戲、上網,沒有能夠及時地入睡,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生物鍾紊亂。制定一個符合生物鍾的「入睡時間表」,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
「生物鍾」紊亂會不會導致人的記憶力下降呢?為此科學家們特意進行了老鼠實驗。他們將32隻年齡、大小等條件相似的老鼠平均分成兩組,並飼養在兩個籠子里。利用遮光法打亂A組老鼠的生物鍾,而B組老鼠進行正常飼養。四個星期以後,讓A、B兩組老鼠分別走同一迷宮,各走兩遍,從對照結果來看,A組老鼠的記憶力明顯比B組老鼠要差很多。從老鼠實驗可以看出,「生物鍾」紊亂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在現實生活中,從上班族的精神狀態來看,人也是如此。
❾ 如何調整一個人的生物鍾
如何調整生物鍾?
在冬季,人們的食慾多有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這是由於人體的「激素鍾」在寒冷的氣候下,運轉有所改變造成的。
科學研究發現,冬天的寒冷影響著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對於體質偏弱而無嚴重疾病的人來說,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適當選用一些葯食兩用的食品,如紅棗、芡實、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蓮子、山葯、扁豆、桂圓、山楂、飴糖等,再配合營養豐富的食品,就可達到禦寒進補的目的。
對於肥胖的人來說,冬季是減輕體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時機。此時,肥胖者晚餐應少吃,並安排得清淡一些。由於晚間人體攝入的營養素易轉化成脂肪而儲存,同時,晚間活動量小,如果晚餐豐盛則易引起血脂升高,並易沉積於血管壁上,為動脈硬化埋下隱患。
婦女在冬季應增加無機鹽和維生素的攝入,尤其是鈣和鐵應有充分的供應。老人和兒童及體質虛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對他們是很大的威脅,尤其需要優質蛋白質。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應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應分別佔13%-15%、25%-35%、60%-70%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糧、雜糧和薯類。如玉米、蕎麥、燕麥、紅薯、馬鈴薯、羊奶、兔肉、動物肝、動物血、豆腐、芝麻醬、紅糖、蝦米、蝦皮以及帶色葉菜都適於冬季進食。
此外,冬季進補禦寒,調整飲食的同時,應進行耐寒力鍛煉從而增強適應能力。如忽略了人體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賴食物禦寒,過多地食用高熱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類等,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而且,一冬下來,有可能多長出贅肉,會給原來就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者帶來許多不利影響。因此,冬天應堅持適當的體育運動,如太極拳、散步、打球等,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營養的消化吸收,真正達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習慣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懶覺。具體地說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畢後,活動一下身體,看幾頁復習資料,7∶30左右再吃早餐。這樣到9∶00左右整個人已經逐漸進入興奮狀態。為適應考試,考生在9∶00~11∶00之間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試著做一做。這樣既能進行一下復習,又能體會適度緊張的感覺。午飯後,考生也要按高考的需要休息一個小時左右再進行復習。從而使自己在每一場考試的時間里都處於適度的興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