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類,人為原因尤其突出。
一、自然原因。一是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其一是物種的形成與滅絕是一種自然過程,化石記錄表明,多數物種的限定壽命平均為100~1000萬年。其二是物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或變異性、適應性比較差,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難以適應,因此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如大熊貓,其瀕危的原因除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以外,與其本身食性狹窄、生殖能力低等身體特徵有關。二是環境突變(天災),如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乾旱等自然災害。
二、人為原因。由於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同時又過多的重視經濟發展,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生境破壞時有發生;對生物資源開發過度,有些甚至是掠奪式的開發;環境污染嚴重;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重視不夠以及制度的不健全,這些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② 生物多樣性下降及其原因是什麼
(1)生態系統受損嚴重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正遭受破壞,表現在量的減少和質的退化兩個方面。被稱為「自然之腎」的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被人類開發得最劇烈的生態系統之一。紐西蘭有90%的濕地自歐洲殖民時代以來已經喪失,森林面積減少和被破壞的情況也十分嚴重。
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及森林火災與病蟲害的破壞,原始森林每年減少0.5×104千米2;草原由於超載過牧、毀草開荒及鼠害等影響,已有50%退化,25%嚴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面積已達367×104千米2。生態系統的大面積破壞和退化,不僅表現在總面積的減少,更為嚴重的是其結構和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水體污染達80%以上,淡水生態系統瀕於瓦解。
(2)物種及遺傳多樣性喪失加劇生物物種的滅絕是自然過程,但滅絕的速度則因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而大大增加,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自1600年以來的生物滅絕,被稱為地質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其滅絕量大約是以往地質年代「自然」滅絕的100~1000倍。據科學家估計,自160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經導致75%的物種滅絕。鳥類和獸類在1600~1700年的100年間,滅絕率分別為2.1%和1.3%,即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而在1850~1950年期間,滅絕率上升到大約每兩年滅絕一種。1992~2002年的10年間,全球有800多個物種滅絕,1.1萬多個物種瀕危。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基因資源。然而,目前資源正在不可逆轉地退化,極大地影響了資源利用狀況。盡管中國政府、科學家、政府官員和人民在自然保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採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國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現狀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根據動植物的稀有程度和發展趨勢,對物種劃分優先等級,一般按個體數量、分布面積來決定。將它們劃分為以下幾類:
①滅絕的種類:歷史上存在,目前已經完全消失。如恐龍、美洲旅鴿。
②瀕危的種類:指自然群落數量很少,它們在脆弱的環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脅,有走向滅絕的危險。它們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於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壞。如大熊貓、白鰭豚、朱䴉和水杉、水松等。
③漸危的種類:由於人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區范圍內已走向衰落,如不立即採取措施,會逐步走向瀕危的種類。如廣西梘木及伴生種金絲李。
④稀有的種類:指分布區比較狹窄、生態環境比較獨特或者分布范圍雖廣但比較零星的種類。只要分布區域產生對它生長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為漸危或瀕危種類。高山、深海、海島、湖沼上許多植物多屬於這一類,動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屬此類。
⑤不定種:處於受威脅狀態,數量有明顯下降,但其真實數量尚無法正確估計,其他情況也不太清楚的種類。如毛冠鹿等。
③ 地理為什麼海拔越高,陰陽坡生物多樣性差異越小越小
地理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可以生長的植物種類越少,相應的動物也越少,所以陰陽坡的多樣性差異越來越小。
④ 生物多樣性下降及其原因是怎麼樣的
(一)生態系統受損嚴重
地球上許多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正遭受破壞,表現在量的減少和質的退化兩個方面。被稱為「自然之腎」的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被人類開發最劇烈的生態系統之一。紐西蘭有90%的濕地從歐洲殖民時代以來已經喪失。森林面積減少和被破壞的情況也十分嚴重。
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及森林火災與病蟲害破壞,原始林每年減少0.5×104平方千米;草原由於超載過牧、毀草開荒及鼠害等影響,已有50%退化,25%嚴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面積已達367×104平方千米。生態系統的大面積破壞和退化,不僅表現在總面積的減少,更為嚴重的是其結構和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水體污染達80%以上,淡水生態系統瀕於瓦解。
(二)物種及遺傳多樣性喪失加劇
生物物種的滅絕是自然過程,但滅絕的速度則因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而大大加速,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從1600年以來的生物滅絕,被稱為地質史上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其滅絕量大約是以往地質年代「自然」滅絕的100~1000倍(孫儒泳,2000)。據科學家估計,自160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經導致75%的物種滅絕。鳥類和獸類在1600~1700年的100年間,滅絕率分別為2.1%和1.3%,即大約每10年滅絕1種,而在1850~1950年期間,滅絕率上升到大約每2年滅絕一種。從1992~2002年的10年間,全球有800多個物種滅絕,1.1萬多個物種瀕危(余超然,2002)。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基因資源。然而,目前資源正在不可逆轉地退化,極大地影響了資源利用狀況。盡管中國政府、科學家、政府官員和人民在自然保護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採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國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現狀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根據動植物的稀有程度和發展趨勢,對物種劃分優先等級,一般按個體數量、分布面積來決定。將它們劃分為以下幾類:
(1)滅絕的種類:歷史上存在,目前已經完全消失。如恐龍、美洲旅鴿。
(2)瀕危的種類:指自然群落數量很少,它們在脆弱的環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脅,有走向滅絕的危險。它們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於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壞。如大熊貓、白鰭豚、朱鸚和水杉、水松等。
(3)漸危的種類:由於人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區范圍內已看出種群走向衰落,如不立即採取措施,會逐步走向瀕危的種類。如廣西梘木及伴生種金絲李。
(4)稀有的種類:指分布區比較狹窄、生態環境比較獨特或者分布范圍雖廣但比較零星的種類。只要分布區域產生對它生長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為漸危或瀕危種類。高山、深海、海島、湖沼上許多植物多屬於這一類,動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屬此類。
(5)朱定種:處於受威脅狀態,數量有明顯下降,但其真實數量尚無法正確估計,其它情況也不太清楚的種類。如毛冠鹿等。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最近公布的2000年物種調查數據顯示,l996年以來,全世界瀕危物種數目出現令人擔憂的嚴重上升趨勢,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正在受到嚴峻挑戰。根據法國《科學與未來》雜志轉載的數據,目前全世界瀕危動、植物已經達到10954種,其中動物達5423種,植物達5531種,以動物為例,全世界現存魚類的1/3,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的1/4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此外,與1996年的統計數據相比,目前世界生存受到威脅的鳥類已經從2059種上升到2133種,哺乳類動物從1978種上升到2133種,爬行類動物從407種上升到454種,巴西特產的斯皮氏鸚鵡在野外生存的只剩80多隻,而足跡曾遍及美國西南部的象牙嘴啄木鳥很可能已經絕跡。與此同時,在今後的幾十年裡,世界上植物種類的l/4將面臨絕跡的危險。
許多動物種類已瀕臨滅絕,約12%的哺乳動物種類和11%的鳥類及植物種類面臨滅絕的危險。
世界物種保護協會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等組織提供的報告說,現在地球上每8種已知植物物種至少有1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這份長達862頁的報告指出,由於柄息地遭到破壞和大量引進外來物種,世界上大約有3.4萬種植物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佔世界上已知的27萬種蕨類植物、針葉植物和有花植物的12.5%。然而,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嚴重得多。比如,美國大約29%的物種受到滅絕的危險,澳大利亞和南非的情況與美國相似。全世界75%的紫杉屬植物面臨消失的危險,而抗癌葯物「塔克索爾」就是從這種植物里提取的。大約14%的玫瑰、32%的百合屬、鳶尾屬植物以及29%的棕櫚屬植物都面臨滅絕的危險。
中國的物種受威脅或滅絕現象較嚴重。由於人為破壞和其它多種原因,加速了動、植物種群的滅絕。據估計,全世界瀕危脊椎動物(除兩柄、魚類外)有510種,我國佔91種。我國已經基本滅絕的珍稀野生動物有高鼻羚羊、犀牛、豚鹿、門臂葉猴、白鶴、黃腹角雉、新疆虎、麋鹿、野馬、大熊貓、長臂猿、坡鹿、東北虎、華南虎、白鰭豚、儒艮、揚子鱷、野駝、懶猴、金絲猴、雪豹、朱鸛、黑頸鶴、鱘、野象、葉猴等種類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稀少,已屬瀕危物種。
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種受到威脅,占總種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水平;約20%的野生動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中國被子植物有珍稀瀕危種1000種,極危種28種,已滅絕或可能滅絕7種;裸子植物瀕危和受威脅63種,極危種14種,滅絕1種;脊椎動物受威脅433種,滅絕和可能滅絕10種。
⑤ 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我國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人口眾多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大。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的圍湖造田、沼澤開墾、過度利用土地和水資源,都導致了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甚至消失,影響物種的正常生存,有相當數量的物種在人類尚未察覺的情況下便已悄然滅絕。
第二,環境污染給許多生物的生存帶來了滅頂之災。 城鄉工農業污水、大氣污染物等大量排放,特別是酸雨的危害、重金屬以及長期滯留的農葯殘毒的富集,使許多水陸生物及生態系統因環境惡化而瀕臨滅絕。
第三,濫捕亂獵、國內倒賣和走私野生動物的情況日益嚴重。
第四,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破壞生物多樣 興修大型水利工程造成江湖阻隔,破壞了水生生物棲息的生境,阻塞某些魚類的洄遊通道也使一些物種瀕臨危境。
⑥ 同高度陽坡和陰坡誰的生物多樣性豐富
習題上說是陰坡的生物多樣性豐富,我思考了下,應該是陽坡生活環境更豐富,所以生物彼此競爭多,多樣性少。而陰坡沒有陽光直射,生活環境比較惡劣,種族競爭減弱,所以多樣性更豐富。
⑦ 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
生物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2、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全球陸地面積的30%,而且還在擴大;3、過度利用與消費,大量的野生生物資源遭到過度開發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減退;4、生物入侵;4、規模化農業生產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我們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⑧ 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生物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人為對土地的開墾和擴張,使未受干擾的自然生境面積急劇縮小和破碎化,環境污染以及氣候變化也造成了物種的消失;
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全球陸地面積的30%,而且還在擴大;
三是過度利用與消費,大量的野生生物資源遭到過度開發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減退;
四是生物入侵,外來物種的侵入造成很多當地物種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改變了生態系統的構成,造成一些物種在當地的喪失,甚至滅絕;
五是規模化農業生產的影響,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方式會間接造成幾千年來農民培育和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種和家畜品種的喪失,使遺傳多樣性受到影響。
(8)陽坡生物多樣性差為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多樣性:意義主要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
(1)直接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傢具材料及其他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
如果大千世界裡沒有色彩紛呈的植物和神態各異的動物,人們的旅遊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五顏六色的花鳥魚蟲相配合,才構成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
(2)間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
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
(3)潛在使用價值:就葯用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有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葯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葯中使用的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
⑨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減少
2.生物多樣性損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既有自然發生的,也有因自然發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類活動(特別是近兩個世紀以來)無疑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製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則是引起損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其一是物種的形成與滅絕是一種自然過程,化石記錄表明,多數物種的限定壽命平均為100~1000萬年。其二是物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或變異性、適應性比較差,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難以適應,因此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如大熊貓,其瀕危的原因除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以外,與其本身食性狹窄、生殖能力低等身體特徵有關。二是環境突變(天災),如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乾旱等自然災害。
2.2 人為原因
由於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同時又過多的重視經濟發展,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生境破壞時有發生;對生物資源開發過度,有些甚至是掠奪式的開發;環境污染嚴重;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重視不夠以及制度的不健全,這些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喪失、片斷化、退化
棲息地破壞和片段化已成為我國一些獸類數量減少、分布區縮小和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伐木和佔地是中國生境被破壞的兩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威脅到從苔蘚、地衣到高等物種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導致森林火災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在過去25年內因森林火災共損失了860萬公頃的森林。以農業和建設為目的的佔用森林、濕地和草原則是生境破壞的另一個原因。據估計,中國目前農田的1/3本來是處女林,這一問題在中國熱帶地區尤為嚴重。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沿海濕地的一半左右已經發生改變,高原湖泊周圍的濕地也損失嚴重。另外,1950~1980年間中國湖泊面積減少1/10。
生境的片斷化是指一個面積大而連續的生境被分割成兩個或更多小塊殘片並逐漸縮小的過程。多種人類活動都可能導致生境的片斷化。如鐵路、公路、水溝、電話網路、農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動的分隔物,和自然保護區內修築公路等人為設施。特別是由於這些人為設施的建立,使得動物的活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其覓食、遷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種子的散布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引起動植物種群數量下降並引起局部滅絕。同時由於生境的片斷化,陽光、溫度、濕度及風的變化,也會導致一些物種瀕危、甚至滅絕。另外生境的片斷化有助於外來物種的入侵,進而威脅到原由物種的生存。
生境退化則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於經濟發展、過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場退化嚴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機能衰退,從而對其生存構成威脅。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奪式的過度開發
許多生物資源對人類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業化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人類對之的需求隨之迅速上升,其結果導致對這些資源的過度開發並使生物多樣性下降。
而當商業市場對某種野生生物資源有較大需求,通常會導致對該種生物的過度開發。典型的實例是人類對海洋鯨類的獵捕活動與鯨類數量的消長之間的關系。我國許多葯用植物,如人參、天麻、砂仁、七葉一枝花、黃草、羅漢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經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導致滅絕。其中偷獵、濫挖走私野生動物行為對生物的多樣性威脅最嚴重。
2.2.3 環境污染
2.2.3.1 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能夠對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生命周期的任何發展階段,產生亞致死或致死作用,影響他們的捕食、尋食和繁殖。其中亞致死的水體污染對水體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更為突出、普遍、久遠。在這種環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長緩慢或者死於環境脅迫有關的疾病。而水體富營養化能使水體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會使當地植被退化,甚至變成不毛之地,同時土壤動物也會變的稀少甚至絕跡,其生物多樣性比未受污染區顯著下降。如礦區、尾礦堆積地一、礦區廢棄地以及垃圾填埋廢棄地都少有樹木生長。
2.2.3.3 空氣污染
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均能對生物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失,並對生態系統構成危害。經各種途徑進入空氣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殺死生物。來自冶煉廠廢氣中的有毒金屬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於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所引發的溫室效應等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損害、減少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和重視 ,特別是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變暖和酸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2.4 外來物種入侵
外來物種入侵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威脅。其入侵方式有三種:一是由於農林牧漁業生產,城市公園和綠化、景觀美化、觀賞等目的的有意引進或改進,如在滇池泛濫的水葫蘆、轉基因生物;二是隨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傳入的物種,即無意引進,如因船舶壓倉水、土等帶來得新物種;三是靠自身傳播能力或藉助自然力而傳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區危害深廣的紫莖澤蘭、飛機草。在全球瀕危物種植物名錄中,大約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來物種入侵引起的。2002年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的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在我國掀起軒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達到一定規模時,可能會大量屠殺其他魚類,給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帶來危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3 制度原因
雖然我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但由於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樣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主要表現在:雖然國家已把環境保護的成效納入政績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並未把此真正納入工作計劃;對生物多樣性有影響的重要部門(如農業、林業、漁業、科研機構等)對此重視夠,缺少相關具體實施細則、行動及專業人員。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物種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國已建立數目眾多的保護區,但相對與國土總面積而言是不夠的,而且部分保護區管理混亂、土地權屬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雖已實施《自然保護區條例》多年,但畢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階較低,調整面窄,處罰力度不夠,故需要進行新的立法以保護自然保護區、物種及其生境。而在外來生物入侵問題上,雖有一些法規涉及,如《進出境動物檢疫法》但沒有專門法規對此做相應調整,法律漏洞較大。
此外,由於經濟發展;新的城鎮、水壩、水庫、礦區的開發、建設;旅遊活動以及國際合作不充分也會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
⑩ 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生存環境惡化和人為的捕殺,致使生物種群數量減少,造成等位基因的消失。最終導致多樣性減少。
希望對你有幫助。